周萍先家庭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04: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周萍先家庭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周萍先家庭事迹材料》。

第一篇:周萍先家庭事迹材料

三代人的爱心传承,只为给精神患者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周前坤发言交流稿

大家好,我叫周前坤,现在是武汉市六角亭精神病院(少儿科)的一名男护士。没错,是一名男--护--士。2014年,我中专毕业后考取了护士执照,应聘武汉市六角亭精神病院(少儿科)从事护理工作,迄今已有三年多了。期间,我就读江汉大学护理专业,已取得了护理大专毕业证书,目前正就读本科。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三代人的爱心传承,只为给精神患者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我来自一个特殊的家庭。因为我的外公、妈妈和我,都从事精神病患者的医护工作。

在大家的印象中,护士队伍应该是一个“女儿国”,男护士就像“大熊猫”一样稀少。很多人不解的问我,当初为什么选择护理专业,成为一名男护士呢?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从小就受到妈妈的影响。

我的妈妈叫周萍先,是蔡甸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护士长。妈妈干了三十多年护理工作,打我记事起,妈妈就一直与精神病患者打成一片,她的心里装的也都是她的病人。

患者缺少日用品,妈妈就自己掏钱给他们买;患者不肯

吃饭,妈妈就像哄孩子般端着碗喂。一些住院患者,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怀,妈妈就主动找他们交心谈心。记得有位因精神分裂将妻子杀害的王姓患者,在医院住了20年之久,常年没有亲人探视。妈妈经常给他买吃的、穿的、用的,像家人一样照顾他。还有一位来自汉口的孙婆婆,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儿女也很少来看望,妈妈就定期给孙婆婆洗澡,更衣,老人感动得逢人就说:“周护士长就是我的姑娘。”

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就是让患者吃药,也要和患者斗智斗勇。有些患者抗拒吃药,会想方设法把药藏起来。有的病人还会将药藏在舌头下面,假装吞了下去。每天两次的集中吃药时间,妈妈和护士们要看着病人把药吃下去,还要让他们张开嘴,看看是不是真的吃了。冬天时穿着厚厚毛衣,有的患者在吃药的一瞬间将药藏到袖子里。每到此时,妈妈就会耐心的跟患者们讲吃药的好处,比如不吃药住院的时间会更长,花费会更多,吃药后情绪得到控制等等,一直到患者乖乖吃药。

由于病情,有些患者还会讲假话,比如他说不担心什么,但神情却是警惕的,左右打量。有些患者不安心住院,他们会在门前徘徊,甚至时刻准备“逃走”。每当这时,妈妈就会“察言观色”,通过病人讲话的神态来分辨。有些病人是违拗型的,叫他往左他偏往右,妈妈就细心观察,耐心劝导,经常带他们参与组织各种活动,还邀请其亲人前来参加,稳

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更好的配合治疗。

小的时候,我也会抱怨妈妈对她的病人太好,把更多的时间给了患者,很少陪我,但是妈妈却说,“精神患者容易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是因为他们发病时无法控制自己。他们很可怜,需要关爱,妈妈放不下他们”。妈妈对病人的这份爱,也被我看我眼里,记在心上。

记得是2008年的冬天,妈妈值班,一位刘姓患者突然情绪失控,妈妈在上前安抚时,患者一脚将她踢倒,并将她身上多处打伤。同事们闻讯赶来帮妈妈处理完伤口,劝妈妈回家休息,妈妈却婉拒了。妈妈忍痛一直陪伴患者直到天亮,她说,“病人攻击我们,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安全感”。

在得知我报考的是护理专业时,爸爸不理解,妈妈也是反对的。因为她深知护理人员的艰辛,不忍心让我再吃这份苦,不希望我走她的路,同时也更担心一个男性护士招来的异样眼光。

“就是因为打小围在您身边,围在这群精神患者身边,还时常看到您挨打,让我觉得精神科更需要男护士!再说了,男护士不是现在紧缺的职业吗,更好就业。”我的话让妈妈无法反驳,由反对改为支持。

妈妈年近五旬,人生已经给予她太多的考验。但是,她一如既往,保持本真,三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枕服务于精神

病患者身边。胖胖的身材,亲切的笑脸,让许多患者和家属都记住了这位胖护士长。也正是母亲这份对病患的爱,影响了我一生的选择。

而妈妈的职业选择,则是受到了我的外公的影响。我的外公周维云,先后在武昌防疫站、华英诊所、柏林医院工作,1977年从武汉市六角亭精神病院进修归来后,被任命为柏林医院精神科主任,并负责全县精神病防治所的筹建工作。

作为全县精神科带头人,外公白天接诊,晚上摸索、整理治疗方案。在妈妈的记忆里,外公永远是那么忙。妈妈说,她对外公也曾有过不解和不满。她不解的是,外公的“亲戚”总那么多,每到吃饭的时候,外公引回的“亲戚”她不仅不认识,还要和姐姐忙里忙外的招待这些“亲戚”;她不满的是,外公陪伴患者的时间永远多于陪伴家人。

在妈妈12岁那年,熊岭村有个叫张云霞(化名)的女孩,中考失利后,时而发愣、不吃、不喝、不睡,时而狂躁、大哭、大笑、大闹,家人着急不已,急送医院。外公接诊后,问明病因,对症下药,患者很快康复出院。为了防止其复发,外公一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奔行十几里路去走访慰问,关心备至。而妈妈希望外公陪她去县里看一场电影的小小心愿,直至外公去世也没能实现。

1993年3月19日,为了全县精神病防治所早日挂牌,赶去参加政协会议的外公,突发高血压颅内出血生命垂危。

当时,妈妈卫校毕业刚刚分配到柏林医院工作。病床前,外公拉着妈妈的手说,“不要因为我对你们的关心少而嫌弃精神病人,以后多为他们做点事。”

外公走了,留给妈妈的却是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的信念与理想。妈妈自觉文化不高,业务不熟,更担心工作出错,累及患者,有负父亲的一生教诲,便虚心向同行请教,利用一切时间加强业务学习,当年底就考取了护士执照,逐渐成长为医院的护理骨干,2004年被任命为综合门诊部的护士长。2007年8月,张湾街卫生院(柏林医院更名而来)实行竞争上岗。由于床位有限,收治精神科的一般是重症患者,他们有的自言自语大吵大闹、有的不言不语痴痴呆呆、有的东奔西跑衣不遮体、有的吃饭穿衣不晓事理、有的大小便失禁脏臭难闻……需要护理人员随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作繁杂且风险较大,因此精神科护士长一职迟迟没人报名。

面对外公曾经工作过的科室,妈妈也曾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报名并成功上岗。在护理过程中,特别是急性期的患者,叫他们往左他偏往右,喂饭时故意喷你一身,有时还动手打人……妈妈也曾偷偷流过泪,但一想到外公的临终嘱托,她的心又坚定下来,主动走进病区。

可以说,是外公的言传身教,让妈妈心系精神患者,坚守岗位二十多年;同时也是对妈妈工作的耳濡目染,让我毅然选择了护理专业,成为了一名男护士。

还记得刚进入护理学校的时候,全班就我一个男生,其他都是女生,没有同性朋友交流,自己也很不适应,甚至还有些自闭和自卑,就连走路都是低着头。但随着对护理知识的了解,我渐渐爱上了护理职业。因为,护理工作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职业,尤其是在危急重症病人护理方面,男护士比女护士更能吃苦、更有耐力。

作为一名男护士,我也曾遭受不少质疑的目光。在与精神病患者朝夕相处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从一个“入门”者逐渐成长为一名“老”护士,不仅熟练了各项护理工作,还像妈妈那样学会了“察言观色”,总结归纳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神护理法”,与这群特殊的病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当我看到护理的病患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如今,我走路不再低着头,因为我已经深深爱上了我的护理职业,并立志为此奉献我的一生。

这就是我的家庭。亲情为纽,事业如扣,三代人爱心传承、四十载默默奉献,只为给更多的精神患者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谢谢大家!

第二篇:心得体会周萍

心得体会

磻溪校区

周萍

上周五有幸去了百年名校沈家门小学参观学习,吸引我的不是他们多么优美的环境,多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么多才多艺的老师……而是他们的学生。以生为本是他们努力在做的。

我欣赏孩子们的聪慧。一下车,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一面面随风飘扬的班旗。这每一面旗帜都凝聚着一个班级所有孩子和老师的智慧与汗水。虽然它不那么完美,可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最棒的。在学校的长廊中,在学校的后墙上……大到班徽,小到读书摘记卡,处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聪慧。

我欣赏孩子们的热情。参观教室时,孩子们很热情地招呼了我们,我发现在教室后面的储物柜里都有一个盒子,我很好奇,便问一个孩子,这是什么?那个孩子告诉我,这是口风琴。接着,他竟然热情地开始给我介绍,他们什么时候吹,老师每个星期都会教等等。小小年纪,面对那么多陌生的老师,敢于主动与老师交谈,怎不让人佩服。

我欣赏孩子们的快乐。快乐应该是每个孩子最多的表情,沈家门的孩子给我们展现最多的也正是这点。在精灵100秒中,不管是做评委的孩子,还是表演的孩子,每个人都非常开心,快乐。不管他们有没有晋级,不管他们有没有参加表演,他们都快乐。我不由的发出一阵感叹:他们真幸福!而我们的孩子呢,他们不快乐,因为每天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白天上完,晚上接着上。我们的孩子,没有课间十分钟,因为他们需要做作业;我们的孩子没有非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资源,老师也没这个能力;甚至连音乐、美术课,我们都没办法保证让孩子得到专业的指导。我想,造成孩子们的这些问题,更多的应该从老师身上找原因。

我想今后我该做的,就是让我们班所有的孩子开开心心上学,开开心心回家。

第三篇:先模事迹

卢振华,男,汉族,1977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预备党员,工程师。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青藏铁路铺架项目部工程部部长。2004年获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文明职工、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05年获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文明职工标兵称号、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QC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西藏自治区科技成果二等奖、集团公司成果奖多项。

修建青藏铁路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该路是一条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系统工程,是代表我国乃至世界高原、高寒铁路技术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卢振华刚受任上青藏高原,就接受了10多项科技成果攻关任务,他先后下工地上百次,积极向铁路专家、老工人学习,拜他们为师,为科技攻关积累了宝贵经验。他总结了一整套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铺架施工组织管理经验,为今后高原、高寒地区铁路建设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性技术储备。他和同事们研制的“快速接头技术”使我国铺轨作业效率提高了5倍,为青藏铁路铺架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创下了世界高原铺轨8.1公里的新记录,使这一铺轨技术达到领先水平;连续长大下坡铺架施工方案,使我国长大下坡铺架获得突破,同时也使铺架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他积极要求进步,2005年10月,在世界上最高的铁路工地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卢振华和项目部全体职工经过艰苦卓绝的铺架施工,结束了西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创造了我国铁路施工史上的奇迹,作为关键岗位上的一员,他用他最实在的行动践行着实现人生价值的诺言。

陈宗福,男,汉族,1973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助理工程师。桥口区水务局排水队副队长。

2003年荣获市政府授予的110联动工作先进个人,市水务局授予的“排水疏浚家家乐”先进个人,2004年荣获“排水疏浚家家乐”十佳个人,排水管网改造先进个人称号。

1995年从学校毕业的他怀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着又脏又臭的下水道,他没有退缩,没有后悔,而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干就是11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年轻共产党员的诺言。为了尽快熟悉排水管网的分布情况、排水管网的走向,他随身携带图纸,亲身到现场揭开井孔一个一个的查看,逐一核对,经过不懈努力,桥口区264公里的管涵明渠,2万余座排水井孔他都熟记心中,为更好地从事维护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先后深入到130个社区进行调查摸底,查看现场,从居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积极和社区群干及居民取得联系,一一加以解决和落实。自从参与了110联动工作后,他放弃了所有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和陪同家人团聚的时间,24小时待命,随时处理突发事件,连女儿生病住院的时候,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确保了桥口区排水管网畅通和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行,体现了“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崇高精神,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区居民的普遍认同。他为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将继续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努力为水务事业的发展奉献青春和智慧

王宁,男,回族,1970年9月出生,中专学历,中药士。武汉市万年堂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2002年,获团省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首届“湖北青年创业奖”。

1999年,王宁在花桥街蔡家田创办了自己的药店。几年来,他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将其建设成为拥有一个医疗服务中心、一个低价药品超市、三个社区医疗服务站,成为武汉市较具规模的综合性药店。药店先后吸纳了卫校24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37名。在经营中,广辟进货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合理运作资金,降低销售价格,扩大销售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王宁倾心经营企业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立足于人,服务于人,回报于人,离不开所有员工辛勤努力和社区居民的帮助支持。几年来,逢年过节,他总会带领本店的团员青年走访、慰问社区的军烈属、残疾人家庭、特困职工等,送去粮、油和一些常用药品。针对社区特困下岗职工及特困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开展社区医疗包干服务工作,即在社区发放免费医疗、用药优惠的“宇康阳光卡”,对特困下岗职工及残疾人等50户近百人次实行常用药品及医疗全免费服务。常年对9户孤寡老人、军烈属实行包干困难援助,建立健康档案,上门送药检查身体。每到新学年开学之际,他会资助一些贫困学生,解决他们的读书问题。王宁还非常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在公司设立“外来务工人员生殖保健站”,专门为外来务工青年免费服务,先后为7010名外来务工人员治疗或检查。

李峰,男,汉族,1973年5月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高级经营师。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7年获山东寿光市“十佳青年”,山东省“十佳青年”,2005年获武汉市经济运行先进个人,湖北省环保先进个人。

李峰是一位从操作工、电工段长、车间主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到董事长一步步奋斗过来的年轻企业家。自2005年初担任公司董事长以来,他深入基层、扎根车间,一门心思专攻企业的薄弱环节。在这位“用智慧创业”的领头人带领下,武汉晨鸣成功实施了“三大工程”,即“产品结构调整工程”、“节能降耗工程”和关爱员工工程,通过自主创新,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经受住市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实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2005年,企业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工业先进企业”称号,李峰也被晨鸣集团授予“特别贡献奖”,成为集团青年建功成才的典范。他还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营造愉悦、快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为员工办了大量的实事和好事,使员工切身感受到晨鸣大家庭的温暖,企业管理进一步明细化、规范化和人性化,以激励为主、“重奖轻罚”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发展企业、关爱员工的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在他的指示下,公司团委多次进行爱心捐款、爱心扶贫活动,荣获了“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黄银华,女,汉族,1974年6月出生,中专学历,中共党员。自主创业的残疾青年。

2001年获武汉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2002年获武汉市杰出进城务工青年;2003年获武汉市十大杰出残疾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黄银华,出生在鄂州市乡村一个五口之家,正当她怀着梦想考入当地重点中学时,不幸患了骨髓炎,左腿落下了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这个年仅17岁的女孩没有退缩,下决心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19岁,她拄双拐只身闯武汉,开办“云裳服装店”。1995年创办综合性书店“文心书屋”,被市文化局评为“万册图书馆”。2001年在武汉最大的居民区常青花园小区开办“玲珑坊”书吧。多年来,黄银华凭借着非凡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自谋生路,自主创业,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敬、赞扬和敬佩。通过多年的努力,黄银华从一个农村的残疾小女子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和实力的个体女老板,她赚了钱,却不忘回报社会,为残疾朋友点亮生命的火种。2002年,她拿出有限的资金,自费筹建了一个残疾人网站,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网站在残疾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2004年,网站经过第二次改版之后,点击率达到近2万人,100多位残疾人通过网站找到了工作岗位。与此同时,黄银华还积极投身残疾人的公益活动,2002年,在她的发起下,“携手同行残疾人互助会”成立,把残疾朋友团结了起来,互帮互助。现在会员已由当初的4人发展到40余人。他们的行动受到了残疾朋友的欢迎,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入了这个大家庭

张小红,男,汉族,1975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教授。

1999年和2004年均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荣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荣获“超图杯”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中国GPS协会10周年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张小红博士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人才培养中,由他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连续两次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他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投入大量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50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共10多项,其中两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研制精密单点定位软件(Trip),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并参加国家973重点项目。他还先后两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和一次北极科学考察,成为目前参加全国南北两级科学考察的最年轻的学者之一。张小红博士热爱科学,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他不畏艰苦,用于攀登科学高峰、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展现了一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人民教师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目前,他正带领着他的研究生瞄准新的奋斗目标,努力拼搏。

第四篇:吴菊萍事迹

最美妈妈吴菊萍

7月,在杭州,在滨江,她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在邻居家两岁的女孩妞妞即将从10楼坠落的瞬间,她甩掉脚上的高跟鞋,跑到楼下,伸出双臂,稳稳站立。啪!孩子幸运地落到她的左臂膀上,她的手臂瞬间担负了300多公斤的重量,是一个人手臂能担负的6倍多!她以左手尺骨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代价,为妞妞的生命带来了希望。她叫吴菊萍,她没有明星一样亮丽的脸庞,她很普通,人们却称她是中国的“最美妈妈”。

吴菊萍的“最美”,正是普通人所能体现的那种贴近生活的美好。她以无私的真诚与关爱,为世人点亮一盏尘封的明灯。她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人们心灵。她是最好的道德榜样,值得太多的人去学习去追寻。爱,是会感染的。这段时间以来,吴菊萍、妞妞的邻居以及数以万计的网友,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共同祈祷吴菊萍、妞妞早日康复,仿佛大家都成了一家人。“最美妈妈”托起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幼小生命,她更托起了伟大的母爱,唤醒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把爱带到了我们大家身边。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像吴菊萍这样的普通人。我们期望更多的“最美”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而这些“最美”必将阐述出大爱无疆的真意。

带着关切与敬意,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件被吴菊萍称为“本能的事”,让人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上千只五颜六色的千纸鹤点缀着菊萍的病房:“早点恢复,我们爱你!”我想说,最美妈妈,你有着不平凡的内心、不平凡的精神,希望你快点康复!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心人。也许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也没有“最美妈妈”那般伟大,但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美丽”的人。

第五篇:李玉萍事迹心得体会

李玉萍事迹心得体会 民政局机关党支部 高卫民

学习了李玉萍同志的光辉事迹后,我情绪激荡,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女领导干部,李玉萍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和平年代的英雄赞歌。

她永远的离开了。离开了他日夜牵挂的社区兄弟;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离开了她深深挂念的父母、爱人、孩子…….她的离去,留下了人们不禁的追忆与怀念,留下了人们永久的敬意与遗憾……

李玉萍同志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源于他刻苦学习,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她对党对人民高度的职责心和事业感;源于他对自己职责的深爱;源于好对同志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参加工作以来,她把毕生的心血和才华献给了社区建设,用自己的真挚和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由衷爱戴。她的一生践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展示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特征,为党员干部及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因为对事业的执着,她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给了色也克乡的广阔和土地上生息的人,我要学习她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做履行岗位职责、创造一流业绩的模范。每个干部的岗位分工不同,职务高低不同,可做好工作、履行好职责是最起码的要求,履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我要学习李玉萍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像李玉萍同志那样,不论走到哪儿,不论干什么,不管在那个岗位都要一步,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真抓实干,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创造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学习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优秀品质,做公道正派、实实在在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他的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就应学习她的精神,凡事首先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才是历史赋予共产党人的职责和义务。李玉萍同志是基层战线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涌现出的杰出代表,她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始终牢记党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崇高宗旨,忠于党,忠于人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了先进的光辉旗帜。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也不管困难有多大,始终无怨无悔,埋头苦干,用共产党员的忠诚之心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不平凡的业绩谱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

下载周萍先家庭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周萍先家庭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淑萍事迹

    金淑萍事迹金淑萍,藏族,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8月2日,她在听取案件汇报过程中,突发脑溢血,经医治无效,于2011年9月5日去世,时年48岁。从检29年来,金淑萍继承和发扬“老西藏......

    吴邵萍事迹

    吴邵萍老师事迹 吴邵萍,女,1965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教......

    张志萍事迹

    张志萍同志事迹材料 张志萍,2005年9月进入我公司手工车间工作,工作之初在手工车间工作。2008年开始调到质检部工作,由一名对质检工作一无所知的员工,经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增长了知......

    张丽萍事迹

    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记长利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丽萍 张丽萍现任中山区桃源街道长利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2000年12月,她告别了军旅生涯,怀揣着一种别样的心情,走进社区......

    周成海“五好文明家庭”事迹

    人间有真情 人间有真爱 --周成海“五好文明家庭”事迹 在信阳宝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有这样一个家庭:妻子高位截肢,夫妻恩爱有加;父母年老多病,一直赡养尽孝;收入低微,仍然爱岗敬业......

    军训总结-周萍★

    2013年七年级军训工作小结 益阳市赫山实验学校七年级年级组长周萍在这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8月,为期5天的军训落下了帷幕。回顾整个军训过程: 一、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陈支......

    吴邵萍事迹学习心得

    将师爱进行到底 沭阳县张圩中心小学黄玲艳“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师那美丽与......

    陈萍事迹演讲稿(推荐阅读)

    亲爱的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在开始讲述她的故事之前,想先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怎样使一滴水永不干涸呢?又怎样使一颗心永恒呢?”伴随着她的故事,我想大家会有所感悟! 太阳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