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写好通讯报道的几点体会
对写好通讯报道的几点体会 臧诩
我是1996年12月到农发行万全县支行任办公室主任后,就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开始业余撰写各种文章,积极宣传农发行的事迹。由于过度的劳累,使我的工伤病情加重,须拄拐行走。1999 年11月辞去办公室主任后,从事宣传报道工作。还有包村扶贫、包扶老荣退军人、工会日常工作。这样就把宣传报道工作放在了工作的首位,近年来,先后发表各种文章600余篇,有568篇被《新华网》、《半月谈》、《河北日报》等全国和省级重要报刊采用,既扩大和提高了农发行的知名度,也为各级领导和地方政府提供了详实的决策依据。论文《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热血撰写创业歌——农发行万全县支行成立五周年纪实》、数来宝《发行颂》,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世界华人交流协会评为“国际优秀作品(论文)”,在国际互联网上向全世界发布;在发表的文章中曾98次收到《全国党政领导机关工作信息》、《全国发展信息月报》等报刊要求采用的信函;58次被邀请参加全国性的论文研讨会;18次被邀请参加在泰国和香港举办的国际交流会和国际优秀作品(论文)评选会。其中论文《谈几种成人的学习方法》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科学化研讨会论文评选中获“优秀论文奖”;在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评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经有关专家学者评审荣获一等奖”;在《科技创辉煌》编委会开展的评选“百佳自主创新成果奖”活动中,被评为“百佳自主创新成果奖”最高金奖,并授予“科技之星”荣誉称号;文章被湖北省社会科学期刊研究会收藏。建党八十周年征文《党在我心里》16次在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上交流;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世界华人交流协会评为“国际优秀作品(论文)”,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全球性宣传。并入选载入《当代专家论文精选》、《中国新世纪经济科教理论文集》、等20余部大型著作中。2幅书法作品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收藏;2幅书法作品入选《大地之光•中华儿女书画艺术精品集》,并荣获“金奖”;书法作品录毛泽东诗《长征》,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名家翰墨精品集》,并荣获“荣誉金奖”和被特授予“中华翰墨丹青艺术家”荣誉称号和被特约载入大型主题纪念画册《中华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翰墨典藏》荣获金奖,并特授予“中华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2幅书法作品被收入中国书画研究院《翰墨中国》大型系列艺术画集,并评为“翰墨中国金奖”和授予“翰墨中国艺术名家”荣誉称号;书法“封闭运行、顺价销售”入选《当代书画收藏精品荐览》,并荣获中国书画收藏研究院最高奖项“终身成就奖”;2幅书法作品入选《庆祝建党85周年和谐杯全国诗书画摄影作品大赛精品集》,并荣获中青年组“一等奖”和授予“全国首批文化和谐使者”荣誉称号。
2005年12月,在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委员会和北京人文之光国际文化中心举办的关于国家“新时期国家基层重点人才自主创新优秀科研成果”征评活动中,1篇文章荣获“一等奖”和被授予“中国基层十大文化领袖人才”、“中华爱国十大文化领袖人才”特别提名奖;2006年5月,经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组委会审定、评定,荣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书画艺术金奖。同时授予“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有7条格言被分别载入人民日报《人民文摘》杂志社出版的《人生格言经典》126、248、888、913页和《中国当代人生格言》153页。其中4条格言被评为“优秀作品”;2004年10月,在省分行和河北省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编审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有奖征文” 活动中,有1篇论文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被收录《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另1篇纪念邓小平征文在《中国金融界》网上向全国发布;在发表的文章中先后荣获“国际优秀作品(论文)”奖6次、国家级“特等奖”78次、“一等奖”56次、“二等奖”36次、“优秀奖”6次;省级“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76篇(次)在“全国的优秀学术论文交流大会”上交流。2002年在张家口市环保局向社会开展公开征集“反腐倡廉警句格言”有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年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1999年被市分行评为省分行“通讯报道先进个人”;2001年被市分行评为“优秀通讯报道员”,在市分行召开的“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下面就简单地谈谈在撰写通讯报道中的一点体会:
一、认真学习、掌握政策、积累资料。我经常坚持认真的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平时既要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要学习农发行的政策性业务,全面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如信贷、会计、农业科学知识、法律知识等等。上班时间除了写作、就是看书学习。中午从来不睡觉、晚上每天9——10点是做理疗和看书的时间、雷打不动。单位订阅的各种报刊我全部必读,包括一些部门摊派征订的非业务书、别人看来没有用的书,我也照看,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对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提的要求“不动笔墨不看书”。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也经常坚持纸笔不离手,随时随地地把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记录剪贴下来。不论看书、看报、学文件、开会、下企业等都是纸笔随身带,偶有所得就积累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这样做对写作很有帮助。由于多年来我积累了很多写作知识和资料,在我发表的稿件中,也是和各种资料的积累分不开的。
?另外,支行组织过一星期的电脑培训,我为了尽快掌握打字知识,拄拐服着止痛药去万中四楼电脑房学习电脑知识。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把电脑老师感动的对我说:你这种精神,以后什么时间来都可以辅导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现在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在电脑上写作了。
二、及时发现和处理新闻线索。发现线索取决于通讯员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一个通讯员思想水平、写作技巧、生活阅历、业务能力等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所谓新闻敏感性,无非是说搞宣传要懂得新闻价值。善于从一大堆材料中,特别是在不被别人注意或者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迅速及时地捕捉到新闻。从我多年的写作实践中体会到,培养新闻敏感、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多了解情况。平时我学习、写作休息之余,经常和各部室保持联系。让他们有什么事都会想着告诉你。例如,我通过和主管行长及信贷人员的“闲聊”中,得到了很多关于信贷员宋贵的典型事迹。于是,很快写出了《无怨无悔写人生——记万全县农发行优秀信贷员宋贵》的文章,先后被国家级的《精神文明报》、《华北金融周刊》和《张家口日报》采用;二是多留心生活,就是说作为一名通讯员,要密切注意观察生活;三就是要多积累资料。
三、导语要传神。有人说:写好导语等于完成“半则新闻”,可见导语对一篇新闻的成败举足轻重。几乎所有的新闻教科书都是强调写导语要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甚至有的还规定导语要概括全篇主要内容等等。但就表现手法而言,它又不是绝对的,不应该把它视为不变的教条。所以,我认为写导语应该不拘一格,关键是写得传神,使之具备磁石吸引般的品格,让读者看完导语就产生非看不可的欲望。我对写好导语的体会是:面对要写的新闻事实,寻求其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东西,选择最佳角度,确定立意,并把它写进导语之中。但是,仅仅满足于“写进去”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巧妙地写进去,能让导语“言尽味正浓”,从而强化主题,增强读者刨根问底的欲望,产生最佳社会效果。我的国际优秀作品《热血撰写创业歌——农发行万全县支行成立五周年纪实》中的导语是这样写的:1996 年12月8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万全县支行的诞生,为万全这片古老的黑土地蕴育了新的希望和丰收。让全县农民愁眉苦脸的老大难“打白条”,因为农发行的成立变成了历史;使农民喜笑颜开的新希望——奔小康,由于农发行的诞生展开了蓝图。五年来,共累计投放政策性资金3亿多元„„
四、莫以短小而不为。郭沫若同志有言“好的短文章多给一点稿费„„长而可用的文章就少给一点稿费。”无疑,这是对写短文的支持和鼓励。事实上,长文章未必分量就重,短文章未必分量就轻。另外,从新闻属性讲,决定了新闻稿件宜短不宜长,新闻姓“新”。要做到新,一是时间要短,二是报道要快。只有写稿时间短,才能及时报道出去。否则,洋洋洒洒数千言,时间拖久了,也就失去了它的新闻性。再从新闻的可读性上讲和人们珍惜时间上讲,也决定了新闻稿件宜短不宜长。在我发表的文章中,最短的只有37个字和46个字。《张家口日报》一天刊登过两篇,有连续四天天天刊登我的文章。国际优秀作品《热血撰写创业歌——农发行万全县支行成立五周年纪实》,仅有980个字。国际交流出版社致信说:您在文章中,简明扼要地记述了万全县 农发行成立五周年的风雨历程,坚持按照国家金融政策办事,为当地农民喜笑颜开„„所以,我认为要多写短文,说明内容就行了。
五、新闻标题要吸引人。写出好的文章,选好标题很重要。人们常这样说:看书是看皮了,看报是看题了。标题写的有吸引力,可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如我的获奖论文《谈几种成人的学习方法》,下笔时命题《浅谈成人的学习方法》。文章在省农行干部学校学习时的经验,根据成年人理解能力强,记忆能力差的特点总结出了“绘图法、集中归纳法和编顺口溜”三种学习方法。脱稿后就觉得标题写的大了,后改为《谈几种成人的学习方法》。不久被《农金教育与研究》采用。还获了三次奖,文章被收藏会收藏。
六、顺口溜能给文章润色。根据撰写文章的内容,恰当的编些顺口溜。不但能增加读者的可读性,还能为文章润色。例如:我撰写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亟待加强》的文章中,对很多农村党组织,一不开党员会,二不组织党员学习,更不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除了收缴党费外,并不把党员当党员看。有些党员也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对这种状况我用顺口溜“党员不党员、只差几角钱”来概括。文章被《共富天地》杂志刊登为卷首语。在国际优秀论文《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一文中,把贫困地区农村干部的短期行为用“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顺口溜来概括;把贫困地区形成封闭循环式格局的农民较为普遍心理用“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攒个油盐钱”来概括;获奖文章《谈几种成人的学习方法》中,把《语文》课公文类型中命令、指令、令等十五种分类不易记忆,用顺口溜“三令二决三个告、二通二示复函报”来增强记忆。我在创作中体会到:恰如其分的顺口溜能给文章添彩。
七、掌握投稿技巧。就是要仔细阅读分析有关报刊,研究所登稿件,调整自己的投稿策略。比如说:计划生育报上歌颂优生;储蓄报上痛斥浪费;健康报上评价气功;法制报上鞭达贿赂„„另外,有的人说“和报刊编辑关系好,就可以多发稿”。我通过多年的投稿实践认为:关系和稿件的质量是相辅相成的,稿件的质量上去了,就能为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打铁还须自身硬。作者简介
臧诩
男(四级工伤残疾人)助理经济师。1960年6月出生,河北万全人。1979年11月入伍,毕业于河北省农行干部学校。原任办公室主任,现任会计出纳部综合柜员。兼任县残联理事,张家口金融学会会员,张家口书画院院士,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业务管理全书》副主编,《中国新世纪经济科教理论文集》特约副主编,《金融界》特约记者,《大众科技报》、《张家口日报》特约通讯员,《河北经济日报》、《华北金融周刊》通讯员,2007年3月11日,《中国作家世纪论坛网》在楼主位置公布的河北省作家。发表文章800余篇,荣获“国际优秀作品(论文)”奖6次、国家级“特等奖”78次、“一等奖”56次、“二等奖”36次、“优秀奖”6次;省级“一等奖”2次、“三等奖”1次;68次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出席座谈会、交流会和庆典活动。
责任编辑:一凡
第二篇:谈如何写好通讯报道
谈如何写好通讯报道
通讯由于其灵活性、广深性,越来越受新闻媒体的青睐和重视,几乎成为深度报道的代名词。所以,简单地说,通讯就是“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重要新闻文体,大概相当于西方的特稿。在宣传工作中,通讯更是被广泛采用的文体。只要采访扎实,通讯写作并不难。
一、通讯的分类及写作步骤
按内容分,通讯可以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和工作通讯。按形式分,通讯又可以分为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等。
写作通讯的第一步是要明确主题。确定这篇通讯的中心思想,进而提炼主题,寻找写作角度。第二步是要定结构。一般通讯的结构有纵式结构,按时间顺序来写;横式结构,按逻辑顺序来写;以及纵横结合的结构。第三步是要选材料。选择最能代表新闻事件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作为写作材料。第四步是明确表达手法。通讯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忌讳满篇专业词汇,晦涩枯燥,败了读者的“胃口”,要从细节入手,从小处入手,宜采用以小见大、以典型见全局的方法。
二、通讯的特点及简单写法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通讯的写法灵活多样。可描写,对
人物事件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可抒情,抒发作者的爱憎之情。可议论,对写的人物事件,发表看法、评价,增强作品的思辩色彩,议论时注意精辟,切忌冗长。
在宣传工作中,事件通讯、人物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都会经常遇到。事件通讯在写作时要选择
中心事件,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写活写好。人物通讯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内心想法、行动等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工作通讯不容易写出彩,写作时要立足现实,具体、透彻地阐述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诚恳地传授经验,夹叙夹议,有理有据。风貌通讯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写作时要突出“新”和“变”,重点放在丰富内容、增添趣味上。
三、通讯语言风格的独特性
与消息相比,通讯语言有独特的风格,应该更加鲜明、生动。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形象化、简练化、具体化、口语化。
1.形象化。新闻通讯的语言要生动形象,通过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行业性的新闻稿,本身就专业性强,行文时要有
意识地进行富有意境的描写,详细具体的叙述,议论和抒发感情要因事而发,只有这样,才能使通讯的语言形象化。具体讲:通讯写作,前提是词汇丰富,关键是用词造句独具匠心,适当改造专业术语是法宝。
2.简练化。新闻要求及时准确。新闻通讯语言的简练和作者观察、分析问题的深度,剪裁、取舍材料的能力息息相关。怎样才能
求得新闻语言的简练呢?一是要尽量避免啰嗦唠叨,痛下决心删除可有可无的字、句、段,二是要尽量少用各种关联词、关联句,三是要恰当应用歇后语、谚语。如果报道的事实比较复杂,涉及方面比较多,可以采用分解报道的方法,化长为短,化繁为简,直接写事实,不要穿靴戴帽,简明扼要,让事实说话,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干净利落。
3.具体化。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尽量少用抽象的概念,避免读者“云山雾罩”之感。因此,通讯写作时,要具体地描述新闻主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尽量介绍细节,尽量具体化。鲁迅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通讯更应该真实、具体,写得越具体可信度就越高。
4.口语化。新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上至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下至市井百姓,都要通过媒体、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和行业信息,要用最接近口语形式的书面语写报道,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才是最真实最生动的新闻。要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得懂的字眼或词句。
四、新时代对通讯写作的新要求
时代飞速发展,而今身处“互联网+”时代,要让通讯变得更生动、可读性更强、更吸引“眼球”,就需要以互联网思维来巧妙运用一些新闻写作技巧。
1.巧觅由头。如今新闻的阅读方式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往。互联
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点击阅读”“定制阅读”“菜单列表选择”“个性化推送”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传播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趋势正在持续扩大。目前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新媒体写作方式,其口号就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它们往往用“1+N”的混搭文体来征服读者,这里的1永远是最吸引读者的新闻由头,而N则往往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等各种文体的巧妙运用甚至相互融合。
在通讯写作中,虽然其新闻性的要求不那么严格,但如今也同样要注重新闻由头的发掘和应用,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和读者的阅读需要。
2.突出细节。时下企业管理流行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通讯写作上,也不无道理。好的通讯离不开细节描写,否则就会枯燥无味,读起来味同嚼蜡。“互联网+”时代的通讯写作在选择细节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细节自身要有较强的新闻性。这里所说的具有新闻性的细节,可以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新近发掘的事情。新近发生的事情自不必说,只要有其报道价值,就是具有新闻性的;而新近发掘出来的事情,就如考古一样,披露出来的细节内容未必是最近发生的,但却是刚刚公之于众的。
其次,要注重选择有较强感染力的细节。在采访中,要善于从采访对象那儿获取最贴近报道主题、具有感染力的细节,并用形象、简洁、有力的语言诉诸文字,形成通讯报道。
其三,要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节。虽然互联
网络时代信息是海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堆砌、罗列细节就行了,好的细节应该是有助于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的,而且具有概括性、典型性与代表性。
3.提炼故事。传统通讯或许并不
以叙述新闻故事见长,但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能够在采访中提炼出好的故事来,则是能为通讯的传播效果加分的。好的新闻故事,应该具备几个标准:一是故事自身具有新闻价值,能够在信息过载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二是新闻故事要有张力,能够为通讯的展开报道做足铺垫;三是要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把新闻故事表现出来,让人物个性鲜明,让情节生动曲折。
总之,在传媒技术日新月异、传播途径多元扩张的今天,新闻传播时效性已经发展到分秒必争的阶段。新媒体时代的任何新闻作品要想快速吸引“眼球”、抓住读者注意力,就必须费心思、精心设计,要更善于运用新闻技巧,写好、写活通讯报道。
第三篇:如何写好通讯报道(新闻报道)
如何写好通讯报道(新闻报道)
天下文章,总体来说,都是一个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不仅是内容,还有一个形式问题;怎么写是技术问题。新闻是文章种类中一种特殊的文体,怎么写又有它特别的规范。是不是不自由了呢?不是,规范只是一个大笼子,在笼子里可以自由飞翔。
一、新闻从哪里来?
为什么普通的一张照片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究竟是什么引起了网友或读者对这些新闻的极大关注?
其实道理很简单,背后隐藏的是读者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的强烈反响和担忧。这就是好新闻。
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算好新闻呢?有一位新闻界的前辈说过,好新闻应该是“面上的问题,点上的答案”。面上的问题就是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新闻选材)
1.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分析报道价值。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必须具有新闻的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信息适应社会人群需要的各种素质的总和,是新闻工作者通过积累形成的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
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
时效性:指新闻事实的新近程度和新闻报道的及时程度。
接近性:指的是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
显著性:指新闻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
重要性:指新闻内容的重要程度。
趣味性:亦称人情味,指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使受众感兴趣的程度。
2.用新闻价值的诸要素分析报道价值。
3.不要把本单位的日常工作作为新闻来报道。
4.不要把没有特殊情况的一般社会活动作为新闻来报道。
5.要习惯于从全局估量事实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6.新闻的“卖点”到底是什么?热点、冰点、拐点
(一)捕捉媒体舆情,选准本地素材
平时要通过浏览教育网站,阅读书刊报纸,如当地或更高级别的教育信息网站、《中国教育教育》、《浙江教育信息报》等电子媒体和纸质媒体,捕捉出近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宣传舆论的热点及教育宣传的形势走向,结合本镇、本、园镇近期开展的活动或即将举行的活动,及时整合一些切合媒体宣传热点的新闻素材,作为自己写稿的第一手资料。
(二)把握教育时令,突出本地特色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到什么季节种什么庄稼。教育宣传同样有其一定的季节时令性。春秋两季开学、寒暑假、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等等,这些都有可写的素材,而且这些节令时段,媒体上都有相关的报道。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教育宣传与季节时令的结合点,精心选材,突出特色显亮点。
突出学前教育特点,突出本园特点。
三、写新闻的十个“不要”
1.不要用“我镇、我园”等第一人称。
2.对基层领导的职务活动,不要用“亲自”、“亲临”之类的词句。
3.不要轻易用“首次”、“首创”、“填补空白”、“全国第一”、“世界第一”。
4.不要轻易使用“非常”、“到处都是”、“每一个”、“全部”等绝对化表述。
5.不要用“他们说”、“大家说”之类的表述,更不要想当然地描绘群体行为乃至心理。新闻报道一定要具体,只有具体才会可信!
6.不要用“在„形势下、领导下、基础上”之类的套话。
7.不要轻易用“狠抓一个*字、突出一个*字、落实一个*字”之类的表述。
8.不要在一连串的“为了„”之后才报道事实。应该把“为了„”自然地融入到报道事实过程中。
9.不要人为拨高。如写修建跑道,用《师生联手 愚公移山》的标题。
10.不要使用自己明白、读者不明白,或连自己都不明白的词汇。
四、常规中找突破
学校教育工作更多的是常规性的、时令性的。但各校由于实际情况的不一样,同一项工作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何从常规找突破,寻求通讯“卖点”,值得我们思考。
注重小处着眼,大处彰显。
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除了一些突发性或临时性的工作外,一般自上而下是细于平日,可谓波澜不惊,学校里也就是周而复始发生着一些平凡的小事。但小事不小,小中能见大。能做到小报道,大内涵是写作新闻稿件的最高境界。
同样的新闻素材(新闻线索)在你们学校也出现,在我们学校也生发。你也写来,我也投。如何让“人有我有”变成“人有我优”、“人有我新”,如何获得编辑的青睐,提高上稿率,编辑在选择的时候就看你的“包装”亮不亮。
(一)首先要拟好标题,让标题亮起来。
人说:题好一半文。看人先看“皮”,读报先读题。这大家都有同感。好的标题才有吸引力,同样的新闻事件,我们可以这样陈述,也可以那样报道。面对新闻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拟多个标题,然后进行比照,遴选出最佳标题。
《吹奏集结号唱响迎新曲 **幼儿园积极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宁波鄞州小区配套园都姓“公” 》、《一个中心多个牌子 》。
(二)其次是组织好语言,让语句亮起来。
平实、凝练是新闻语言最基本的特点,但新闻语言也不乏生动性。纵观今天的各大媒体新闻,没有哪一个是近乎刻板的模式。所以,追求新闻语言的鲜活性,生动性,凝练性显得非常重要。新闻素材有了,写作思路明确了,那就要在语言锤炼上下功夫。一篇新闻分三个基本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标题拟好了,导语生动了,主体充实了,一篇好新闻就出来了。
1.要具体,不要抽象,最好是用事实来代替华而不实的形容词。比如写某人“勃然大怒”,就不如写“他一下子把桌子掀翻在地”,“用脚踢了某地方一下”。什么叫具体,最直观,最生动的,感性的东西。比如说,鲜花盛开,鲜花给人印象不是很清晰,不是一下子能够唤起人们的形象感,如果说是水仙、一品红等,走进鲜花丛中,把现场的花名列出来,就会非常逼真,一下子就是有具体的形象出来。所以你们写新闻,要具体,少抽象。
2.要巧用、妙用数字。
数字是人们无法理解之物,是枯燥的概念,但是如果用得好,就会很生动。比如,1万亿元可以买到什么东西,如果你不拿什么东西作比较,这个数字就毫无意义。1995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提交了一份1.6万亿美元的预算,为了表明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如果把1美元的钞票一张接一张地摆放起来,1.6万亿的钞票的总长度够不够到月球的距离?答案是没问题,还会剩下几十亿的钞票呢。事实上,这些钞票的总长几乎够得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想象一下,有一列火车装满了1美元的钞票,每节车厢50英尺长,每年消耗的1。6万亿美元,这列火车要多长才行呢?一节车厢可以塞6500万美元,这样的话,这列火车必须有240英里长才能使联邦预算平衡。这是拿一种距离来作比较,如果把数字细化,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3.用群众语言。
就是来自生活的,群众口里说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通俗。用群众自己的话来作标题,做小标题,还有对话的描写。
新闻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做何事,必须简洁、准确。
让标题亮起来。
导语是指一篇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要突出新闻的卖点。如:参与人的级别高、事的意义等。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如领导考察工作)
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作者的观点。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第四篇:如何写好企业通讯报道稿件
如何写好企业通讯报道稿件
在基层干工程的技术人员一提起写文章,就“谈虎色变”。事实上,写东西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下工夫,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勤练,多写,都会有提高。但要写好企业通讯报道稿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做好文章素材的收集工作,切不可急于动笔。写东西太急,拿起来就写,没有足够的素材,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有的甚至连具体时间、地点、事件都没有交待清楚,仅仅用辞藻的华丽是填充不出有血有肉感人的文章的。写文章之前,要针对文章的立意、主题,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过程、起因、结果,甚至于详尽的背景资料,情况掌握的越具体、越深入,文章就越容易写,写出来也更能吸引读者。拿《北京站自动扶梯大修由双上行更换为三上行》(附件1)为例,由于上报资料中不仅把工程概况、施工流程、采取的安全措施等必要情况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提供了北京站电梯更换的历史背景、工程施工中处于春运高峰期的北京站日客流量情况,为关心北京站建设的人、广大旅客提供了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使一篇原本反映施工进度的简报,有了看点,也更容易被新闻媒体采用。第二,就重避轻,就简避繁,才能出精品。素材收集完后,要有所取舍,不能一股脑地都搬上来,搞“大杂烩”,让人分不出什么味道。要坚持“就重避轻,就简避繁”的原则,前者指的是选材,即从大量繁杂的素材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精挑细选。后者是说,行文的言简意赅,即用简练的话语表达,避免添油加醋,搞“长篇大论”。文如其人,做人写文章培养严谨务实的风格非常重要。为了凑字数或者应付差事写东西的做法,均不可取。此外,要将写通讯报道与文学创作区分开,通讯报道所使用的语言讲究精练,但不排斥优美;重视事实描述,切忌艺术加工。《工地上的“光棍节”》(附件2)这篇报道,尺度把握得就比较好。
第三,要做到主题鲜明,一目了然。凡是文章都讲究有鲜明的主题,通讯报道稿子因其精短,更是如此。文章表达什么,立什么意,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没有明确、鲜明的主题,在采访或收集素材过程中就会忽略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部分。选材如此,行文也然。一般通讯报道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直入主题,然后再描述,最后点题收尾。其他的写作手法还有如倒叙用事件结果、反响引出主题、插叙在主题描述过程中插入一段特写等,无论什么写作手法,文章长短,都要以主题鲜明为重中之重,让读者一目了然。
第四,写人物通讯要做到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特质。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这也是人物通讯最难写之处。举李素丽人物通讯为例,文章通过在公共汽车上的所见所闻,把一名普通公交乘务员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事迹通过一连串的琐碎小事让读者感受到平凡中的“不平常”、平凡中的“伟大”。如果换一个角度,同样是描述她怎么样不平凡,说她怎样忘我工作,对乘客怎么,遇到乘客的不良行为怎样。缺少了活生生的场景描述,事迹就不够鲜活,感染力就不那么强,表现人物特质也就缺乏深度、不够深刻了。如何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是其中的关键。只有最贴切的、最生活化的,才能生动形象地再现鲜活的人物。通常工作中写的比较多的人物事迹材料,往往被我们无情地格式化了,就是开头某某取得什么成果,然后在罗列几个工程等等完事。这样怎么能把人物活生生地再现出来?写人物事迹讲实事求是,不是不讲生动,更不是照本宣科。要做到生动鲜活,单靠辞藻的修饰,优美的语言,都是不够的;它不能离开生活,只有生活的,才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
第五,写通讯报道稿件,重点要把握“精、准、快”三大要素。所谓精即语言精练,准即反映事实准确无误,快即出稿及时。精、准前面已经谈过。如何做到快,及时将有价值的新闻稿子写出来,一要做到早准备,提早收集相关资料,打好初稿或腹稿;二要练就快笔头,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将稿件整理成文;
三、平时下工夫,打底子,可谓“千里之行,始与足下。” 对于文字工作者而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都是必要的。
第六,如何挖掘文章的新闻点,提高上稿率。记得前年某基层报来一篇关于项目部利用工休组织技术人员学习的稿子,介绍某项目部抓住工程正处于验工决算阶段相对比较空闲这个机会,为干好下一个工程打基础,把年轻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学技术、学规范。从很多项目部每年或长或短都有一定的工闲时间,而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培训的却少之又少这一点出发,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点。我把稿子编好后,改了个标题《工闲时间忙练兵》发出去,结果刊登在了《中铁工程报》上。从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之后,又有多篇稿子都是这样,发现有新闻点后,就及时改了发出去,如刊登在《首都建设报》上的《住户情急物业排险》的稿子,原稿没有时间,跟笔者联系后加上了时间,以时间为序,以急、险、快为主线,描述救险全过程,突出了救险人员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增强了文章的时效性和可视性。
企业通讯稿子的新闻点还有很多,如抓住“大”事件,领导视察、重点工程建设等;抓住企业改革、管理、技术等领域的“新”举措,推行新的管理机制、采用新技术、使用新工艺、新材料等;抓住企业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新”业绩,承揽任务、工程封顶、竣工、获奖等;抓住企业涌现出的典型人物、管理经验;抓住员工身边的“小”故事等等。此外,提高上稿率,还要注意细心研究报纸各栏目的特点,投稿做到有的放矢;注意简报与新闻稿子写作上的区别,使稿子满足新闻稿子所要达到的读者范围。
最后,谈谈如何对待基层通讯员稿件这个话题。如何对待基层通讯员稿件?目前,大多企业基层通讯员都是兼职,写稿子很辛苦。认真对待他们的稿子,既是对企业通讯报道工作负责,也是对从事通讯报道这个工作岗位负责,同时也是对基层通讯员劳动成果负责。要负起这三个方面的责任,必须做到认真审稿,就稿件中存在的不足,积极与通讯员保持联系,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改,以达到本单位简报和对外通讯报道的基本要求。做到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基层通讯员的上稿率,对提高通讯员组稿积极性也是一种促进。目前,有部分基层单位相继出台了通讯员组稿奖励机制,以此调动通讯员写稿、投稿积极性,做法很好,但加强企业通讯报道工作同时还要在加快基层通讯员网络化建设、加大通讯员培训力度、提高通讯员稿件质量等方面下功夫,这才是关键所在。
附件1:
北京站自动扶梯大修由双上行更换为三上行
由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分公司北京站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的北京站自动扶梯大修更换项目进展顺利。东侧扶梯已更换完成并投入使用;西侧扶梯主体结构已完工,将于4月15日正式开通。
北京站的自动扶梯自80年代起已经经历了两次更换和改型。首次更换下来的自动扶梯当时已被上海电梯厂收藏。这次是自动扶梯的第三次更换,将原来分布在大厅两侧的双上行自动土体更换为三上行的OITS自动扶梯。
应北京站要求,此次北京火车站自动扶梯大修更换项目施工于2月15日大年正月初七正式启动。每套自动扶梯的更换工期为30天,预计工程总造价含设备款600万元。从东侧的自动扶梯开始,施工步骤依次为:原有扶梯拆除→基础改造、钢结构加固→电路改造→新梯安装调试→装修收尾,一侧扶梯更换完成投入使用,再对另一侧进行更换。
开工伊始,正值节后的春运高峰期,北京站始发及到站的列车达百对以上,24小时运行,日客流量达到60万人次。考虑到进站大厅仍处于运行状态,施工要在保证质量、进度的同时,确保旅客通行安全顺畅。一方面施工现场搭设了严密的维护设施,搭设双排脚手架,满挂崭新的密目网;为避免旅客靠近,在围挡上面挂上了醒目的警示牌和宣传标语,提醒旅客注意安全;在围挡下加设一道多层板围护;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一名保安,随时提醒旅客、防止误入,营造出一个相对封闭的施工作业环境。另一方面,在自动扶梯原有基础的拆改过程中,放弃使用风镐而采用水钻破碎,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扬尘和噪声污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全部装袋后外运,自施工围挡至站前广场上车、途中地面全部采用彩条布铺地,并安排专人随时清扫,为出入旅客创造了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
该工程处于首都的窗口位置,分公司及项目部给予了高度重视。分公司总经理刘志和、党委书记郝丽等领导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项目经理李志纯、总工程师高继山同志坐阵指挥;施工负责人李洪凯同志更是辛苦,他负责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不但白天要盯在现场,晚上还经常值夜班,很少能回家一趟。
为保证工期,施工实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作业区域狭小,参加该项施工的16名管理技术人员,只能轮流24小时站着指挥施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施工比计划工期提前了一周,得到站方的赞扬。
附件2:
工地上的“光棍节”
北戴河站改工程指挥部现有职工37人,无一例外都是大丈夫。由于工程工期紧,任务重。他们虽说身在北戴河站改一线,距北京不到3个小时车程,竟很难腾工夫回一趟家。如何活跃工地文化生活,保持队伍旺盛的战斗力,让参建员工安家在工地,令党支部书记朱伟成煞费苦心。近日,就在北戴河工程第二阶段既有雨棚、天桥拆除等任务顺利完成的间歇,他们别出心裁,在工地举办了一个“光棍节”。没有诸如“鸳鸯配”之类让人砰然心动的激动场面,贯穿“光棍节”始终的既有线施工安全、线路行车、电务、环保、劳动防护的知识答题及答题后的抽奖,却也不时带给他们无限欢娱。答题中,每次主持人报完题目,都会有多人竞相举手抢答。甚至出现两人为答一个题目争执不下的场面,没辙了,不得以用“石头、剪刀、布”一决高下,引逗得大家发出阵阵笑声……
第五篇:如何写通讯报道的几点体会
如何写好通讯报道的几点体会
结合自己写作实际谈一谈写好通讯报道稿件的体会和认识,一提起写文章,就“谈虎色变”。事实上,写东西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下工夫,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勤练,多写,都会有提高。但要写好通讯报道稿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做好文章素材的收集工作,切不可急于动笔。写东西太急,拿起来就写,没有足够的素材,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有的甚至连具体时间、地点、事件都没有交待清楚,仅仅用辞藻的华丽是填充不出有血有肉感人的文章的。写文章之前,要针对文章的立意、主题,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过程、起因、结果,甚至于详尽的背景资料,情况掌握的越具体、越深入,文章就越容易写,写出来也更能吸引读者。
第二、就重避轻,就简避繁,才能出精品。
素材收集完后,要有所取舍,不能一股脑地都搬上来,搞“大杂烩”,让人分不出什么味道。要坚持“就重避轻,就简避繁”的原则,前者指的是选材,即从大量繁杂的素材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精挑细选。后者是说,行文的言简意赅,即用简练的话语表达,避免添油加醋,搞“长篇大论”。文如其人,做人写文章培养严谨务实的风格非常重要。为了凑字数或者应付差事写东西的做法,均不可取。此外,要将写通讯报道与文学创作区分开,通讯报道所使用的语言讲究精练,但不排斥优美;重视事实描述,切忌艺术加工。第三、要做到主题鲜明,一目了然。
凡是文章都讲究有鲜明的主题,通讯报道稿子因其精短,更是如此。文章表达什么,立什么意,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没有明确、鲜明的主题,在采访或收集素材过程中就会忽略掉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部分。选材如此,行文也然。一般通讯报道都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直入主题,然后再描述,最后点题收尾。无论什么写作手法,文章长短,都要以主题鲜明为重中之重,让读者一目了然。
第四、要把握“精、准、快”三大要素。
所谓精即语言精练,准即反映事实准确无误,快即出稿及时。精、准前面已经谈过。如何做到快,及时将有价值的新闻稿子写出来,一要做到早准备,提早收集相关资料,打好初稿或腹稿;二要练就快笔头,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将稿件整理成文;
三、平时下工夫,打底子,可谓“千里之行,始与足下。”对于文字工作者而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都是必要的。
第五、挖掘文章的新闻点,提高上稿率。
通讯稿子的新闻点还有很多,如抓住“大”事件,领导视察、工程建设等;抓住学校管理“新”举措等;抓住学校取得的“新”业绩,像单位获奖等;抓住学校涌现出的典型人物、管理经验;抓住员工身边的“小”故事等等。
校本培训讲义
培训内容:怎样写通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