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城市文明,你我先行(精选)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城市文明,你我先行
【背景链接】
在英国慈善援助基金会公布的2013年全球135个国家和地区“助人为乐”调查指数中,中国排名第133位,成为全球最不“助人为乐”的国家之一。
近日东营一小型货车所载鸡蛋摔落在地,不仅路过市民帮忙捡鸡蛋,还有网友发求助帖引来更多热心人参与其中。这一源于网络的援助不仅在当天引得众多网友点赞,也成为众多媒体持续关注的聚焦点。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其一,文明素质不是一个孤立的标杆,它应渗透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上街不闯红灯、不翻越护栏、乘车自觉排队,这些看似简单的文明行为,表现出模范遵守规则的自律意识;公园里不乱扔垃圾、不损坏设施、不攀折花木、不踩踏草坪,彰显出人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维护环境的环保观念。见难就帮、遇险就上、受助后说一声谢,打搅别人时道一声歉,反映出人们乐善好施、勇于担当、敢于自省的中华传统美德。
其二,文明在于细节,小善体现素质,这是文明城市最为关键的地方。
文明健康情趣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须坚持不懈。纵观我们身边不少令人感动的情景,集中到一点,就是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譬如公共场所常见有志愿者疏导交通、捡拾垃圾、搀扶老人过马路、擦洗护栏、公交车扶老携幼主动让座等等。这些举动,一则说明文明市民处处把社会公德放在心中,有利于他人的事情就毫不犹豫地去做,一则说明市民们时时坚持共有的价值取向,克服了思维上的不文明惯性,表里如一,在任何环境中都不自降文明标准。
其三,素质高才能操守好。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动构成的,而行为又受习惯支配。只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自身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只有优化个体素养,群众素质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一个人培养一个好习惯很不容易,只有每个人敬畏约定俗成的准则和道德标准,处处想着他人,处处为公共利益着想,带头践行而不去破坏,模范遵守而不去寻找漏洞,敢于检举而不视而不见,长期坚持而不懈怠,文明才会永驻心头,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成为一种渗入骨髓的潜意识,不管何时何地,都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以文明之风而别于常人,成为一道城市形象的亮丽风景!措施:
一是从娃娃抓起。
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涂画。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给他们良好的素质教育,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家庭里的道德模范。同时,老师还要适当引导他们,让他们去督促家里的大人也向好的生活习惯看齐。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逐渐提高国民素质。
二是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大力宣传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涌现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把他们的光荣事迹作为大家学习的教材,通过宣传教育,让大家有见贤思齐的意识,从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让人人讲文明、时时提素质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
三是要严格监督和规范国民的公共文明行为。
以在校学生和公职人员为重点,以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为平台,结合不同系统和单位的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监督社会成员的公共文明行为,即使被监督者的不文明行为得到纠正,又使活动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自身的文明素质同步提高。
四是建立健全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机制。
应尽快出台专门规定公民文明素质的教育法规,针对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现象进行立法,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一是建立有助于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定期检查机制,表彰先进,督促后进。二是充分引导社会上的各种监督力量,成立社区自治的巡逻小组,对不文明行为行进点名批评和集中曝光。三是成立专门的文明办,将惩治不文明行为的举措纳入到法制的轨道,加大执行力度,使不文明行为者心存戒虑。
山东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http://sd.offcn.com/html/gongxuan/
第二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读】
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而很多事业单位招聘的也是基层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会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基层回馈社会。总书记也曾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因此,在事业单位综合写作考查中,很可能会让考生以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结合实际,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1000字。
【参考范文】
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
——在基层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迎着梦想的朝阳,我们从象牙塔走向了社会。我们坚守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追逐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期待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绝响„„豪情满溢,渴望一飞冲天。然而,正如温总理所言,仰望星空的同时还需脚踏实地。夸父逐日,好高骛远,终究一场虚空。只有扎根土地,深入基层,才能迅速吸取养分,茁壮成长,绽放生命的光芒。
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高的平台。但是,我们不能只盯着它们绚烂的外壳,盲目从众。我们要理性地分析,转变就业观念,找准自己的方向,在基层也有很多让我们发光的舞台。要把握机会,充实自己,在平凡的岗位收获不平凡的成功。
找准定位,边学边干,积累工作经验。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镌刻着一句哲言:认识你自己。对于刚出校门、走向基层的大学生而言,首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转变角色,积累经验。基层是我们向群众学习的好课堂,通过和基层群众一起工作和生活,摸爬滚打,我们才能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我们国家很多高层领导人都是在基层成长起来的,如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同志,大学毕业后只是广东茂名石油公司的一名工人,经过不断努力,不断提升,才有今天的成就。因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是检验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的试炼场。
脚踏实地,立足岗位,发挥个人优势。我们在大学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储备,要运用到社会、基层中去,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国家每年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基层工作机会和岗位,如“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等。我们可以努力争取机会,运用自己所学,发挥所长。如农业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农村去帮助农民提升农
业科技水平;医学生可以到医疗资源匮乏的乡镇卫生机构去,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基层的舞台很大,给我们发挥的空间和平台也很大。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自己,成就自己。
融入基层,提升自我,成为栋梁之才。我们暂时所处的基层岗位很低微,但我们的志向是高远的。如总书记所言:要努力成为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在基层的磨练是日后腾飞的基石,是蜕变成蝶之前的破蛹过程,虽然辛苦,但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汗水,应该挥洒在需要我们的土地上。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踊跃下基层。在基层生根发芽,在风雨的洗礼中绽放光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结出事业成功的硕果,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第三篇: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大纲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部署,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科目、测评要素、内容、方式方法及实施程序,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总结近年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经验,结合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实际,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位特点,制定本考试大纲。
第二条 本考试大纲是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基本依据。
考试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环节之一,一般包括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
第三条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围绕选拔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命制试题,突出检测分析和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广大干部平时加强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高领导能力。
第四条 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干部或者其人选的公开选拔考试,中央、国家机关内设的厅局级、处级机构领导干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或者工作部门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的竞争上岗考试,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或者其人选的考试。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考试,可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
第五条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公共科目笔试
第六条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 公共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
(一)测试方式为闭卷。
(二)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三)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四)试题难度根据选拔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60%,较容易试题约占20%。
试题内容比例根据选拔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六)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申论题等。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一般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第八条 公共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理论素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公共知识素养。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
(三)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五)文字表达能力。以规范、准确、简练、清晰、严密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选拔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第三章 专业科目笔试
第九条 专业科目笔试范围包括选拔职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条 专业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
(一)测试方式为闭卷。
(二)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三)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四)试题难度根据选拔职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60%,较容易试题约占20%。
(五)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六)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一般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第十一条 专业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专业知识素养。对选拔职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专业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有关专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三)专业管理能力。根据选拔职位要求,运用专业管理知识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选拔职位需要的其他相关能力。该项具体测评要素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选拔职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第四章 面 试
第十二条 面试在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笔试基础上进一步测评应试者在领导能力和胜任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匹配程度。
第十三条 面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抓住问题要害,揭示事物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的能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清晰、准确、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之易于被人接受的能力。
(三)组织协调能力。围绕工作任务,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责权利各方面关系,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能力。
(四)人际沟通能力。倾听和理解不同观点,通过信息、思想、观点、情感的交流,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能力。
(五)决策能力。面对问题和机遇,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作出科学决断的能力。
(六)创新能力。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和找出新办法的能力。
(七)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及时迅速作出正确反应,采取适当方法和有效措施,妥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八)选拔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该测评要素根据选拔职位的特殊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九)个性特征。应试者表现出来的情绪稳定性、责任心、自信心、成就动机、自我认知等特征。
具体测评要素及各要素的比例根据选拔职位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公共科目笔试内容作为本考试大纲附件随文颁布。专业科目笔试内容另行公布。
第十七条 本考试大纲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考试大纲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共中央组织部于2004年4月11日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同时废止。
第四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美丽中国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新概念,在此,中公教育总结有关“美丽中国”的相关语句,供考生考前阅读,提高申论作文水平。
1、长期以来,在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
2、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在一些地方,涉及环境问题的上访、信访量居高不下,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3、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4、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山川秀美,对林业建设来说,必须把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作为总攻方向,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美、因林而富。
5、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6、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需要坚持生态文明指引,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7、说到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8、要从源头上、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9、仅仅是号召和观念转变还不够,需要我们的制度进行改革、改变,形成适应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的制度。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10、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在实现我们这一代发展的同时,也要顾及后代的生存发展,这样才能保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永续发展下去。
11、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12、要赢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须守住“绿水青山。
13、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应该努力追赶,谋求跨越,在这一过程中,更要把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当作第一位的责任。
14、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文明,要想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破解地方发展难题的出路所在。
15、一些重点水域出现水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需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16、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理应成为大家的责任和共识。
17、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更是每一位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巨大,但背后也看到了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经济的确取得发展,但环境、资源瓶颈制约越来越大。如何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伴随良好的生态?这就要靠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始终,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
19、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文明的超越,中共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以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均意义重大。
20、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新的层次。仅有GDP中的数字和指标,难以表现出更多的内涵,可感可知的‘美丽中国’描绘出的“发展中的美丽”令人期待。
21、我们不仅要强大富裕的中国,也要建设美丽的中国;不仅要增加GDP,也要提高生活质量,拥有健康,就要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22、观念上的更新、消费行为的改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全方位的参与,绿色价值观引导的绿色政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逐步到位,一个美丽的中国才会如约而至。
山东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http://sd.offcn.com/html/gongxuan/
第五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管理类辨析题精选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管理类辨析题精选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管理类辨析题精选
(一)1.领导就是管理。
【答案要点】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领导管理是指整个领导和指挥活动,包括决策在内。狭义的领导管理是指在正确前提下的管理。
(1)领导管理同具体管理的对象不同。具体管理是专业管理,它所管理的对象是具体的人、财、物等。领导管理是高层次的管理,它的管理对象不是具体的人、财、物,而是管理本身,是对各种具体管理工作的管理,是对整个事业的管理,它要为各行各业、各种具体管理规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原则和计划等。因此,领导管理具有指导性。
(2)领导管理与具体管理的方法不同。具体管理涉及的社会因素较少,它虽然也有大量的随机因素,但一般可以用常规方法、规范制度来解决,或者通过统计数学、模拟实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手段做定性、定量分析,然后做出决定,予以实施。领导管理则不同,它所进行的管理主要通过组织领导关系和行政手段,通过命令、指挥、协调等控制具体管理。
(3)领导是战略性管理。领导侧重于大政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与事的统御,而管理偏重于执行政策以及组织力量完成组织目标。
(4)领导是超脱的管理。在一般情况下,管理是琐碎的,而领导则要求超脱繁琐事务。
2.领导就是服务。
2.【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领导是服务”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深刻概括。服务观是无产阶级领导观的核心。它不仅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观与一切剥削阶级领导观的本质区别,而且在现代社会主义领导观念体系中起着支配和决定的作用。“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领导者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选才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3.【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作为领导者,能否积极发掘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大量培养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干部决定一切”的道理。这是因为任何决策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人才。在领导工作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人才的作用,才能把物质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条件结合起来,作用于客观工作对象,形成领导效能,从而实现其决策的目标。人才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目标的能动的主导因素。没有人才,既不能作出科学决策,也不能实现科学决策。实现同一决策目标,因人才的选择、使用和培育情况不同,其实施决策目标的效果就决不相同。古今中外历史表明,任何事业的成就,无不同选才用人息息相关。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因此,选才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4.领导者的素质是发挥领导功能的基础。
4.【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从领导的特点看,所谓领导,就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领导者之所以能够率领、引导被领导的群众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奋力去完成任务,就在于具有领导影响力。领导者的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的。过去,主要是以使用职权为基础来实施领导。现在则不同,非权力性的影响力在整个领导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许多情况下(例如业务的、学术的领导),甚至占着主导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由组织赋予的,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由领导者本身的品德、知识、才能这些素质及其行为所造就。所以,领导者的素质是发挥领导功能的基础。
5.领导社会属性决定了领导的本质。
5.【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这是因为:
(1)领导的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的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决定领导活动中主导要素得以形成。
(3)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4)社会属性不受自然属性改变的影响,仍然决定着领导的本质。
6.在领导活动中,被领导者的身份是由受领导者的“指挥”和“协调”所确定的。
6.【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在领导活动中,被领导者具有双重身份,对领导者来说,他受领导者的“指挥”和“协调”,是客体;对于领导目标和领导环境来说,他又与领导者一起构成主体,决定着领导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在领导活动中,被领导者一方面接受领导者的领导,另一方面又参与领导活动,监督领导者开展工作。
7.领导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意味着有两种领导活动。
7.【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着领导的本质,领导的自然属性是对不同性质领导的提炼和概括。但是领导具有两重属性并不意味着有两种领导活动,而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的表现,是要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单一属性的领导。
8.领导者没有法定权力也能实现领导职责。
8.【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者都有与自己职务相适应的法定权力,这是行使领导职责的需要。领导者一旦失去他法定的权力,就无法实现领导职责。
9.领导活动的主体是被领导者。
9.【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体是认识和实践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实施者和责任承担者。据此,领导活动的主体只能是领导者。
10.社会主义社会被领导者的本质是社会的主人。
10.【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互爱的关系。领导者的出现也只是分工的需要,只能为人民服务,成为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所以,社会主义社会的被领导者的本质是社会的主人。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管理类辨析题精选(二)1.领导者的职权是与个人相联系的,是一种特权。
1.【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者的职权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资格,它是组织赋予的,是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力,而不是一种特权。它有着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范围,有着客观内涵,与领导者个人的主观特征无关。
2.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2.【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情况的变化,如工作能力、身体状况的不适应等等,原先的领导者可以退位成为被领导者。而原先的被领导者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具备了领导者的条件,也可以成为领导者。
3.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
3.【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因为:
(1)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制约下,由其职权和素质共同形成对所辖组织和人员活动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大小与领导者的职权和素质成正比。领导者以其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才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被领导者坚定的团结起来,把分散力量积聚起来,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
(2)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领导者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行科学决策,制定规划目标,发布指示命令,使领导活动处于动态状况。
(3)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者设置组织机构,进行科学决策,合理选人用人。当出现矛盾或偏差时,领导者根据组织目标,协调各种关系,不断修正、完善决策。
4.领导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
4.【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领导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其形成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们总是在具体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关系环境中生活着,从此出发思考问题的结果,就会形成各种具体的、历史的观念特征。不同的社会、阶级、时代,就有着不同的领导观念。例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等级观念作为显著特征;资本主义社会中,则是权力、金钱观念笼罩着一切;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服务观念却成为各级领导者的根本宗旨。同时,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领导观念也与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观念有天壤之别。我们要看到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领导观念的差异性。
5.领导就是决策。
5.【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的过程也就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或者说“领导就是决策”。决策的优劣和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着事业成败、兴衰、得失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十分严肃认真、全力以赴地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贻误大事。
6.最优决策就是满意决策。
6.【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最优决策是指决策者追求理想条件下的最优目标,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满意决策是指决策者根据现实条件,追求一种满意结果的决策。
7.决策民主化就是听听群众意见。
7.【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决策民主化是现代领导活动的客观要求,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领导者进行决策的重要特征。实现决策民主化绝不是听听群众意见就行了,需要把握以下几项工作:
(1)决策必须代表、反映和符合人民利益。
(2)决策必须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决策全过程必须广泛征求、听取群众与专家意见。
(3)发动群众积极执行决策,使广大决策执行者理解决策,在自觉的基础上共同执行决策。(4)建立决策督导制度,接受并创造条件使群众监督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8.决策活动体现了人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的特征。
8.【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人们在行动之前,总是首先要考虑应做什么,如何去做,事先进行思考、设计、选择,形成某个行动方案、工作打算,然后行动。因此,决策活动体现了人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的特征。
9.古代的决策通常属于经验决策的方式。
9.【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古代的决策主要是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知识、才智和经验而做出的,决策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领导者和个别高明谋士的认识和经验。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这种经验决策方式的真实写照。
10.科学决策就是“科学的决策”。10.【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科学决策是就决策的方式而言的,“科学的决策”是就决策的后果而言的。科学决策可以使失误减少到最低的限度,但并不排除失误的可能性。科学决策方式有助于领导作出“科学的决策”,但二者并非相等。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管理类辨析题精选(3)
1.经验决策就是“不科学的决策”。1.【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现代社会的问题难以完全依靠经验来处理,但经验决策并非等于“不科学的决策”。因为领导者的经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其中有不少内容也是正确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经验决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特定的程度和范围内还是行之有效的。2.战略决策亦称宏观决策。
2.【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是指对全局具有长远意义的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决策。它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方向、目标、政策、方针以及带全局性的规划等重大方案的制定。它通常是由组织或单位最高领导集团来进行的,具有明显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因此对有关的信息资料的全面、准确、及时要求较高,并进行科学可靠的预测研究,对决策者的水平素质等等,也都要求较高、较严格。
3.决策的分类只是理论研究的需要,对实践没有任何意义。
3.【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决策的分类对于决策的理论研究和决策的实践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问题的决策,需要用不同的决策技术和方法去处理,因此决策的分类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分析、解决问题;不同的决策问题,必须由不同的决策者来承担。因此决策的分类,有利于人们分清职责、各司其职。
4.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没有区别。4.【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提供给决策者的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后果,而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又是未知的;风险型决策也是指提供给决策的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但是各种结果可能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事先知道每个方案的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5.没有决策就没有领导。
5.【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任何部门、任何层次的领导工作都离不开决策。无论哪一部门,哪一层次的领导,都需要对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各种问题作出处理决定,领导离不开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决策就没有领导。
6.追踪决策是一次新的决策。
6.【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追踪决策是发生在极端情况下的一种重新决策,它同一般的决策修正不同。不是对决策方案的某个局部的补充纠正,而是带有根本性的重大调整,是一次新的决策。
7.追踪决策意味着决策的崩溃。
7.【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追踪决策并非注定要发生,如果要发生,原有决策就失去了科学性和严肃性。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变化速度加快,主客观情况往往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需要对原决策目标和方案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这是战略性的转移,而并非决策的崩溃,是科学决策中的正常现象。
8.追踪决策的回溯分析是对原有决策的扬弃。
8.【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在回溯分析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原决策的错误所在及其原因,而忽略原决策中的合理因素。其实,原决策的作出,自然是有其根据的,是有可能存在一些合理因素的。追踪决策的回溯分析,应当是对原有决策的扬弃,而不能是简单的机械的全盘否定。
9.追踪决策遵循“害中取小”的标准。
9.【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一般决策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在追踪决策的某些情况下,只能遵循“害中取小”的标准,以便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是在原决策方案已经实施,损失无法完全挽回的情况下的不得已的选择,如若迟疑不决,损失将会更大。
10.非程序化决策是一种不需要遵循程序原则的决策。
10.【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程序原则是科学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发生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对这类问题的决策没有常规可循,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但并不是说这类决策可以不遵循程序原则。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管理类辨析题精选(4)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依靠人民群众是矛盾的。
1.【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依靠人民群众是一致的。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指出,我们工人阶级的杰出人才,是来自人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才能不断涌现出杰出人才。也只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民群众、阶级与人才关系的论述,把人才的作用与人民群众的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2.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领导。
2.【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科学是研究现代领导工作规律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领导活动,其根本任务是揭示领导活动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领导活动的规律。
3.领导的实质是一个行政组织系统。3.【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
4.“弹钢琴”是领导工作协调的一种形象比喻和要求。
【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弹钢琴”的基本要求是:要抓中心,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毛泽东曾经要求: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其实“弹钢琴”不仅适应党委工作,也适用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其他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工作。
5.监督的原则是及时有效。
5.【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监督的原则应该是及时而有效的。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组织活动情况,获得实际的执行情况与既定的执行要求之间的偏差信息,是监督工作有生机活力的标志,也是监督工作实质性的意义所在。否则,情况不明,信息不灵,处于盲目之中的监督就是有名无实的监督。
6.强调统一领导就是指要集权。
6.【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强调统一领导必须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统一领导主要指在复杂的领导系统中,对于那些事关全局的指挥权和决断权必须集中把握,没有集权就没有统一。而对那些涉及局部的在下级职权范围的则需要分权,没有适度的分权,只能是一团死水的局面。
7.实行集体领导是指将一切事情都交由集体讨论。
7.【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集体领导是指凡是涉及组织或团体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由领导班子的成员共同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决定,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进行专断。但也不是指事无巨细一概交由集体讨论。
8.战略的全局性特征说明在进行战略指导时可不必考虑局部问题。
8.【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战略具有全局性,是研究全局的指导规律的东西,那些不具有全局性的东西,不在战略研究范围之内。但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有些局部对全局也有决定的意义。所以,着眼于全局是战略指导的出发点,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战略指导的重要任务。
9.战略指导必须正确处理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
9.【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战略要管一个较长的时期,比起那些只在短期内起作用的活动和措施来说,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但同时,现在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未来是现在发展的结果,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
10.领导观念的作用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10.【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所谓人类意识的能动性就是指人类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观念属于意识形态,承认领导观念的作用当然就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管理类辨析题精选(5)
1.领导体制的特征是指:鲜明的阶级性;严密的体系性;普遍的约束性。
1.【答案要点】 此观点不全面。
因为领导体制的特征除了鲜明的阶级性,严密的体系性,普遍的约束性之外,还有一个特征——特殊的强制性。
2.分权制优于集权制。
2.【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集权制与分权制各有利弊,没有优劣之分。
3.委员会制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
3.【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委员会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一长制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领导层次与领导幅度成反比关系。
4.【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领导层次多则领导幅度小,领导层次少则领导幅度大。
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是矛盾的。
5.【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之间并不矛盾,而是存在着根本的一致性。一方面,党是为着实现人民民主而产生、而存在的,党的一切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人民当家作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是历史赋予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责任。
6.领导集体功能的大小在于人员的多少和个体素质的高低。
6.【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集体功能的大小不在人员的多少、个体素质的高低,而在于领导成员素质要素的合理恰当的排列组合。
7.领导集体协调的气质结构是指要尽量做到领导成员气质的相似性。
7.【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集体协调的气质结构是指具有不同类型气质的领导成员互相协调、取长补短的组合方式,这样领导成员之间能够彼此相容,互相补充,各自发挥自己的优点,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并能中和个人的缺点,使领导集体产生最佳效能。而不是指要做到领导成员气质的相似性。
8.英雄造时势。
8.【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但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能够发挥巨大作用,都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其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9.领导效率越高,领导效能越大。
9.【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的目标方向对领导效能具有决定的作用。只有目标方向正确,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才成正比,才能产生优良的领导效能。如果目标方向错了,那就根本无效能可言。在这种情况下,领导效率与领导效能就成反比,即效率越高,效能越低,甚至损失危害越大。
10.整个组织的总体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是衡量领导效能的最基本的尺度。
10.【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领导者的时间效能、用人效能、决策办事效能,最终都将体现为组织的整体贡献效能,因而,整个组织的总体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是衡量领导效能的最基本的尺度。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管理类辨析题精选(6)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管理类辨析题精选(6)来源:青年人(Qnr.Cn)2010-8-11 13:34:32
【青年人: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资料下载
教材购买-1.领导效能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社会主义的领导活动,在本质上应是高效的。因此,领导者考虑各种问题,处理各种事情,都必须从效能出发。在制定和实施任何一项决策,选择和采用任何一种领导方法之前都应该反复考虑怎样做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最佳的效果。
2.领导方式的模式化一般都是相对的。
2.【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领导方式较为稳定,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模式化。但是值得指出的是这种模式化一般都是相对的,不能把它们绝对化、简单化。因为领导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采用什么领导方式,往往不是出于领导者的个人愿望,而是取决于组织性质、社会环境、领导体制、被领导者的素质条件以及领导者个人的素质修养等各种因素,并且时常因时因地而异。
3.应根据领导方式的优劣来选择运用。
3.【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领导方式固然可以划分类型,但却难以分出优劣,其适应范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决策领导方式的条件,首先应看组织的性质、任务;其次要看该组织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素质条件;再次就是看该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其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素质条件,往往起到主要的作用。
4.领导艺术是经验性的领导科学,领导科学是理论性的领导艺术。
4.【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因为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是领导工作的经验性与理论性的对立统一。领导艺术不管怎样高超,仍没有脱离经验的范围,没有脱离智力手工业的特征。这当然不是说领导艺术就等同于领导经验,它一般都是对领导科学的创造性发挥。但这种属于创新成分的领导艺术,既和个人的素质修养关系极为密切,又是一种新的经验积累,它仍然带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不是人人都容易掌握的。领导科学则属于理性范畴,不管其复杂程度如何,它的原则、方法,都是个人素质修养不同的领导者能够学会和掌握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领导艺术是经验性的领导科学,领导科学是理论性的领导艺术。
5.领导科学可以看成是模式化的领导艺术,领导艺术可以看成是非模式化的领导科学。
5.【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因为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是领导工作模式化与非模式化的对立统一。领导工作中有许多可以模式化的东西,这就是领导科学的比较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规范化知识,它们相对稳定,不易变化。领导工作中又有不少非模式化的东西,要靠领导者随机决断、灵活处理。这里常常要靠领导者的定性分析和直觉判断,它是发挥领导艺术的广阔天地。因此,领导科学同领导艺术相比,表现为模式化的知识;领导艺术同领导科学相比,表现为非模式化的技巧。领导艺术愈发展,非模式化的技巧愈丰富,包含在非模式化中的模式化知识就愈成熟。当今科学愈完善,可供运用的非规范性技巧就愈发达,就会形成更高级的领导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科学可以看成是模式化的领导艺术,领导艺术可以看成是非模式化的领导科学。
6.领导艺术与政客权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6.【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对的。
(1)领导艺术服从于领导目标,服从于科学原理,服从于社会道德。它是真实可信、光明正大、有利于人民大众和社会进步的。它的本质是“善”,是为人民谋利益,是为推动历史前进服务的。它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表现为“美”,是“真、善、美”的统一。
(2)政客权术的本质却是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在自己阵营内部因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使用各种卑鄙手段,其特征就是虚伪、没有原则性。政客权术的目的既不光明正大,手段也无科学道理可言,是一种歪门邪道。在历史上,也没有靠政客权术成大气候的人。因此,领导艺术和政客权术有着本质的区别。
7.领导艺术高于领导经验。
7.【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没有丰富的领导实践经验,要想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是不可能的。但是单有领导经验,不掌握领导活动规律性的知识,没有特殊的智慧、才能、胆略等气质性格要素,领导艺术也就无从谈起。所以领导艺术虽有经验因素和经验性特色,但它显然高于领导经验,是领导者综合运用领导经验、领导科学的表现。
8.用权就是命令与强制。
8.【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用权不等于生硬地下命令、发指示、强制执行,使用强制命令要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毛泽东说:“为着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而发布的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说服教育,单靠行政命令,在许多情况下就行不通”。
9.领导者应拒绝使用表现不好的人。
9.【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这个判断过于绝对化,领导者应不怕使用表现不好的人。因为,第一,用人原则是择优录用,使用各方面表现好的人,这要肯定;第二,对人的表现不好应该做具体分析,是本质问题还是现象问题,是主流不好还是细枝末节不好,是一贯表现不好还是暂时表现不好,不能求全责备;第三,优秀领导者的特点之一是对自己的事业与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教育转化表现不好的人。古语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拒绝使用表现不好的人,是领导者软弱的表现。
10.领导作风对党风和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10.【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各级领导者是党和国家以及各个单位的带头人,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并且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广大党员和群众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领导者保持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会给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最终推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反之,如果领导作风不端正,就会对党员和群众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进而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11.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领导作风是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要求。
11.【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服务,是为人民谋利益,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他们要为人民的利益艰苦奋斗,以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就应当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而不应当害怕任何批评与自我批评。
12.被领导者对领导活动没有什么作用。
12.【答案要点】 此观点是错的。
被领导者就是指领导者所辖的个人和群体,是领导活动的客体,而对于作用对象(客观事物)来说,又和领导者共同组成领导系统的主体。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被领导者既接受领导者的领导,又参与对领导者领导活动的监督。被领导者对其所在组织或团体的关心程度,其自身的素质能力等条件,以及对其本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对于提高领导活动的成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3.在一定意义上,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因此,两者是一回事。
13.【答案要点】本命题前部分是正确的,但结论是错误的。
在一定意义上,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之中。
但不能因此说,两者是一回事,这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主要区别是:要求不一样。解放思想讲的是要不要、敢不敢冲破思想禁锢、保守的问题,是从“破除”的方面说的,实事求是讲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观点、态度和方法问题,是从“确立”的方面说的;
判断不同。“实事求是”是一个科学判断,即关于事物的本来面貌及其规律的判断。“解放思想”是价值判断,即关于主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为最好的判断;
目标取向不同。实事求是是以客体及其本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客体的重要性,目的是揭示客体的规律性,把握客体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解放思想则以主体及其素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主体的重要性,目的要打破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主体获得解放,以便能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4.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指必须努力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14.【答案要点】此命题是不全面的。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指先进的机器设备和高新技术,也不仅指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人,而是指以高素质人才为主体,以包括管理科学在内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
以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为基础,以合理的制度安排作保障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能力。
先进生产力的特征是具备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各个领域拥有世界范围内的高新科学技术;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适应市场需求、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5.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是可以跨越的,又是不可以跨越的。
15.【答案要点】此命题是正确的。
按一般的理解,社会制度的发展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超越的,但其所经历生产力发展阶段则是绝对不能超越的。但在谈及经济技术发展战略时,又认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并非刻板而一成不变,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实现某种跨越是完全可能的。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看待生产力,即在讲到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不可超越性和可超越性时,我们究竟指的是何种范围、何种意义的生产力。如果就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来讲,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确实是不可超越的。人类不要说从石器时代无法跳到自动化时代,就是从蒸汽时代跳到自动化时代也绝不可能。但是,如果就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来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超越个别生产力发展阶段则是完全可能的。
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开放和一体化现象的出现,落后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向先进国家学习,直接吸取新的发明创造,从而绕过“重新开始”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个别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跨越是完全可能的。
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全国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6.【答案要点】此命题是不全面的。
“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康水平”是指人民生活的水平状况,主要着眼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指标。它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而“小康社会”则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意味着社会全面进步到“小康”状态。“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提高。我们要构筑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携手并进的小康社会,物质的进步状态只是小康社会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