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爸爸去哪儿》有感(1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看《爸爸去哪儿》有感(100字)作文
爸爸去哪儿已经圆满的结束了,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感悟。我也不例外。在看爸爸去哪儿的过程中,我不仅体会到妈妈的艰辛。更体会到了爸爸的不容易。人都说养儿能防老。在这部剧上演的过程中我不仅只看到了五个小朋友的萌的样子,更看到了五个老爸的不容易。回想一下我的爸爸,他是那么的艰辛,每天为这个家起早贪黑,劳累奔波。爸爸我爱你。六年级:月光未必凄凉 篇一:看《爸爸去哪儿》观后感
看 《爸 爸 去 哪 儿》 观 后 感
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去看了电影《爸爸去哪儿》。电影说了几个家庭在动物村的故事。在石头身上,我学到了应该互相帮助。爸爸们去蛇窝找食物最可怕了。我看到他们还喂小老虎奶了呢。我觉得他们都好可爱。他们每个人都很努力得赚小星星,最后每一个都参加了化妆舞会。我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发现石头的优点就是喜欢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所以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王诗龄的优点就是非常可爱。森碟的优点和石头一样也是善良助人为乐。天天的优点是很活泼是个阳光的孩子.kimi的优点也是可爱。他们每个人都很棒。他们个自有个自的优点,各自有各自的可爱。
篇二:观《爸爸去哪儿》有感
观《爸爸去哪儿》有感
我上一周看了《爸爸去哪儿》,上面有许多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先是和爸爸一起参加比赛。有好多比赛,我觉得最惊险最有趣的比赛就是爸爸们去蛇洞拿东西了,爸爸们去蛇洞拿食物,小朋友给狗喂牛奶。篇三:《爸爸去哪儿》观后感
《爸爸去哪儿》观后感
石头,很有北方男子的感觉。用他的话说就是纯爷们,很有大哥哥的感觉,照顾小朋友很是尽心。总是走在队伍的前面,无惧黑暗,带领队伍走向光明。他的搞笑瞬间似乎不多,不过看到他吃面吃的满身时,我不禁笑了,感叹还是一个孩子啊。
王诗龄是个很单纯天真的女孩子。不太娇气,很爱吃饭,肉肉的脸庞让人总想捏捏。她的欢乐事迹似乎数不胜数,看到羊时,学羊叫,跟羊抬杠,真是一派天真可爱。起床时爆炸的头发,鬼鬼的,乱乱的,少许起床气,这幅形象要是配点老版聊斋的恐怖音乐,估计会乐翻一群人了。
林志颍叔叔最为辛酸的一次就是背着kimi离开吧,那眼角悬而未下的泪,含着心疼,透着期待,希望儿子可以更加独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还有做饺子的时候,kimi忽然尖叫,原来是闹钟响了(我当时看到这点觉得好搞笑,也不知怎的),急忙跑去,安慰孩子,让他不再害怕闹钟,而是当成玩具,回来时候火熄灭了,这个场景好熟悉,因为我也常常因为几件事一起忙而手忙脚乱,不过还是觉得亲近。
王岳伦最搞笑的场景莫过于做饭了,拿出一点面却放了一瓢水,这个浓度做煎饼还差不多,不过他是不知道的,后来他女儿哭着说吃爸爸的饭,果然父女情深。小时候在我们心中,最伟大的人就是爸爸妈妈了,孩子话,口说我心,最是真诚。
想起一句很有名的话,常常是男孩子说的: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一句很是有名,然而却忘了后面一句:只是未到伤心处。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滴,有血有肉,有哭有笑,人生才完整。上苍给了我们一双眼睛,除了看世界外,就是流泪了。佛说,人生苦多。那为何我们不可以用眼泪来发泄呢?
《爸爸去哪儿》完美诠释了如何做一个大丈夫,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子如何不丈夫?
无情未必真君子,怜
第二篇:看《爸爸去哪儿》有感
看《爸爸去哪儿》有感
——家庭教育案例
猇亭区第一小学刘银莲
这段时间湖南电视台的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是火爆了。突然间便成为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人们不可或缺的谈资,没看过这个节目的观众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聊天,同时,明星们也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带孩子去参加这个节目。为什么这个节目这么火?究其原因无非是它能和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可以让人感同身受,无论你是明星还是普通老百姓在社会上都要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都要面临孩子的教育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困惑的,甚至是不知所措的„„在节目中我们也看到了无论你是世界冠军也好,是明星导演也罢,在孩子面前你什么也不是,就是他(她)爸爸,面对他的突发状况,你可能就束手无策,窘态百出,这个节目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看过这个节目之后,我有两点思考:第一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爸爸的角色太重要了。现在我们很多的中国家庭爸爸们负责在外打拼挣钱,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教育孩子的事儿基本上是落到了妈妈的头上,有无数爸爸们正在淡出幼儿教育,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爸爸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爸爸与孩子在一起时,互动不足,父子间的相处仍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重要还是妈妈重要”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家庭。传统的观点看来,带孩子主要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只要负责在外面打拼赚够奶粉钱和学费就够了。近半数的中国家庭认为妈妈更适合带孩子。“她们更有耐心,而且在孩子的婴幼时期妈妈的确比爸爸更不可或缺。”因为这个那个原因,许多爸爸就在“没时间”、“不知道怎么跟他们玩”这样的想法下,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的确,“妈妈更适合带孩子”差不多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主流观念,但在女性更多的走出家庭在社会中担任更加重要的角色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是否男性也该为家庭中的女性多分担一些责任。难道让爸爸带孩子真的那么困难?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曾子杀彘》,讲的是一个孔子的高徒曾子教育儿子的故事。翻译过来的原文是: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
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后煮着吃了。
相较于曾子的夫人,曾子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清楚“育儿传经”。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像一面镜子,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时期,稍有一点偏差都可能引起孩子学习父母不正当的做法。
其实国内外的许多育儿专家也指出了爸爸育儿的诸多可取之处 首先,爸爸懂得适度冒险。在妈妈的育儿经里,保护孩子安全是绝对的座右铭。爸爸们的意见却不一样。孩子爬个栏杆,爸爸在旁一边数着数,一边鼓励边指导,争取孩子爬得更高。妈妈一看孩子爬栏杆,会尖叫着:危险!急忙冲过来抱走孩子。
其次,爸爸更加不拘小节。母亲对待孩子通常遵循常规和标准,因为内心的责任感促使她们事事追求完美。这不但让妈妈不堪重负,也会让孩子感到压力。相比之下,爸爸可能会选择完全不同的方法。吃饭的时候,爸爸看着孩子吃饭洒得到处都是,还直夸:瞧我女儿,吃得多好多可爱!妈妈看到满桌满地的残渣,估计这饭是没法吃了,爱干净的立马就收拾顺带教育孩子,一般的就夺过家伙什自己干脆代劳了。
而且爸爸更善于保持冷静,不感情用事。林志颖每次和KIMI说话都会蹲下来,采用一种和他一般高的姿态。而他分享育子心得时直言不讳:“自从有了小小志,我发现教育没有那么简单,生活没有简单,当爸爸更不简单。玩的时候,我跟他一起玩,比他还幼稚,还疯狂,但严格的时候更严格。”林志颖透露,他曾因儿子做错事而把他关在厕所,“我不是一味溺爱和纵容,我常会一把抓起他,放在我家的一个透明玻璃厕所里,限制他的行动,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导师。在孩子还没准备好的时候,父母要有耐心的等待他做好准备迈出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除了等待,还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脚步。我想问题不在于是爸爸带孩子还是妈妈带孩子适合,而是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应该更多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孩子需要爸爸宽阔的肩膀和适度严厉的批评,而妈妈在其中加以引导,这才是关键。
第二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特别是城市里面长大的孩子以及在城市里面抚育孩子的家长。我们的孩子或许知道金字塔在哪个国家、或许知道埃菲尔铁塔长什么样、或许知道自由女神为什么矗立在纽约,但是,他们却从来不晓得离他们很近很近的中国农村是什么样子,他们不晓得他们每天实用的萝卜、土豆到底长在什么地方,甚至,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前些日子因为看到了一头活生生的猪而兴奋不已,仿佛看到了天外来客。近几十年,中国人获得了很多很多,获得的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得多,但是,同时,我们也失去了很多很多,我们失去了原本蔚蓝的天空、失去了西红柿固有的味道、失去对每年春节的苦苦期盼、失去了童年应该拥有的乐趣„„恰如,我们通过严厉的教育获得了一堆不知道是不是有用的知识,却失去了我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常识。
《爸爸去哪儿》是一个节目,娱乐大众,同时也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不要一味的去审视我们给予了孩子什么,我们更应该扪心自问,我们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什么,那些被我们失去的,说不定正是他们本应该得到和拥有的。
教育孩子的过程,从来都是家长自我教育的过程,当孩子们仰头询问:“爸爸,去哪里?”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是的,我们要去哪里,哪里是我们值得去的地方”。鲁迅在《现在我们如何做父亲》里这样说。一个孩子要健康安全地成长为有独立精神与人格的现代公民,需要跟着爸爸的脚步前行。《爸爸去哪儿》可以留下一种时代的踪迹,引起群体共鸣。因为,爸爸去哪儿,孩子就会去哪儿;孩子去哪儿,我们的社会也就去哪儿。
第三篇:《爸爸去哪儿》有感
彩虹般的教育
——看《爸爸去哪儿》有感
最近,湖南电视台《爸爸去哪儿》的节目正在热播。我也非常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因为它形式新颖,打破了传统,把人们时刻关注的教育以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方式呈现,让综艺娱乐增添了些生活的纯真气息;同时也让教育借用综艺这一形式变得更加亲切、大众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在五位爸爸的身上,看到了不同生活环境和理念下的教育,虽然方式不同,但充满爱的教育散发出的是彩虹般的光芒。
一、硬汉教育下的“纯爷们”——郭子睿
郭涛作为一个西北汉子,是个严厉的爸爸,而儿子郭子睿(小名石头)简直就是个“纯爷们”,虽然很淘气,但很勇敢,还很有责任心。
郭涛说“我其实是一个不太像爸爸的爸爸,快40岁初为人父,那种感觉是很难形容的。”虽然算是老来得子,但郭涛对儿子没有骄纵,虽然石头胳膊受伤他也没有特别照顾儿子,更多以平等的状态面对儿子,一会让儿子帮忙扔垃圾、一会讲道理似的给儿子讲接下来的任务。在Kimi闹别扭不肯去完成任务的时候,郭涛就让石头自己去,锻炼儿子的担当感。所以在郭涛也一度犹豫要不要参加节目,小石头仍告诉父亲自己可以坚持,因为“答应他人的事就要做到”。当小石头不想唱歌而选择逃避时,一向跟儿子似哥儿们的郭涛很严肃地要儿子做出选择,要么归队,要么离开。他用父亲的威严告诉儿子:“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像个男人一样去面对。
相对其他爸爸,郭涛爸爸的家教很严,在小石头的心中是威严的化身,致使在换爸爸那一期里石头说出希望爸爸不要对他老是凶的真心话。在教育上该严厉时要严,但适当的情感表达也是需要,后来郭爸爸试着真情表露让石头感受到父爱的温暖,这大概就是恩威并重的原则在亲子关系上的表现吧。
二、耐心和爱心培育的“萌神”——Kimi
林志颖应该属于细腻型的爸爸,kimi也就是我们眼中可爱的“小正太”。在这几期节目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锻炼,kimi也有了很大变化,已经不再是那么羞涩黏人了,可以独立完成几项任务。
记得在第一期里,Kimi和小石头分配到的是单独去找做饭用的铁锅的任务。这对于从来没有跟爸爸单独分开过的Kimi开说,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在各种威逼利诱无果的情况下,小石头只能独自前去。爸爸林志颖对此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说服Kimi回到小石头的战队。最终,在坐“敞篷车”的诱惑下,他鼓励Kimi向老乡借三轮车飞驰救援。而在第二天单独放羊的环
1节,Kimi已经可以淡然面对与爸爸的分离,彻底走出了父子分离的恐怖阴影。还有在小猪赛跑时,看到自己快输了就发脾气kimi竟把绳子扔了,要放弃比赛。这时林志意识到Kimi好胜心太强。(这种一定要赢的心态,跟平时父母灌输的必胜观念有关。)所以就抓住机会及时教育他,告诉他不能半途而废。比赛中,“一定要努力”而不是“一定要赢”,坚持到底,完成任务就是胜利。在林志颖的劝导和帮助下,kimi顺利完成了比赛。
作为“全能奶爸”,林志颖对儿子很是疼爱,例如:哄儿子上缴玩具,给Kimi捉蜘蛛、冲奶粉,利用儿子睡觉时用剩饭糊纸窗,以开拖拉机来说服不愿意与自己分开的Kimi援助小石头,早早起来给儿子准备早餐„„林志颖分享育子心得时直言不讳:“自从有了小小志,我发现教育没有那么简单,生活没有那么简单,当爸爸更不简单。玩的时候,我跟他一起玩,比他还幼稚,还疯狂,但严格的时候更严格。”可以看出,林志颖教育孩子非常有耐心和爱心,总是以孩子能懂的方式跟他沟通,把生活中每时每刻的相处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让儿子的成长充满温暖和笑容。但有时太宠爱,像刷牙这类的事,kimi应该学会自己做了,并且在大人不在的时候照顾好自己。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是塑造师,带小孩子不是吃饱睡好,而是要教他长大。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遇到各种貌似不可翻越的坎儿,只有父母智慧的爱和陪伴,可以让孩子安然度过这些危险阶段。
三、哥们关系中的“阳光男孩”——张悦轩
张亮和天天这对父子是哥们(朋友)关系,平等和睦。张亮是一个没有太多心思只用行动来实践的父亲。面对儿子的哭闹,他没有办法,直接扛起来往前跑、不说废话直接做;失手将水倒在天天鞋上的时候,也会主动认错说“sorry”,而面对儿子天天的夸奖,他也会羞涩表示感谢:“你这样说让我很有面子。”张亮自己就说:“我们就是一辈子的好哥们。”而且 爸爸张亮有一很好的办法是事后谈心。临睡前,他跟天天玩“角色互换”游戏,让天天扮演村长,张亮自己则扮演听话的小孩和失控的小孩两个角色,“天天,你如果是村长,你喜欢哪种小孩?你现在明白村长的感受了吧?”还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也要保持基本的礼节,学会等候,学会尊重别人。
孩子是最单纯的个体。他们由于自控力不够不容易坚持到底,但这并不能因此就断定孩子不勇敢,不遵守纪律。当孩子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时,他们就表现出不配合的拒绝态度,而不会考虑太多大人的感受。这是孩子天真率直的表现,父母应及时加以引导。
四、备受宠爱的活泼“女汉子”——田雨橙
田亮属于迷茫型的爸爸,在五位父亲中,他算是比较无奈和迷茫的,就像田亮自己说的“我是一个年轻的爸爸,她一哭基本上就什么都听不进去了,我完全搞不定她。”在Cindy不停哭闹的时候,田亮并没有像林志颖一样有比较好的办法,只能等孩子不哭了再说。他不会给女儿穿衣服,在家也不做饭。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田亮不太会和女儿沟通。例如,cindy不想住在农村,她问爸爸,为什么农村是这个样子?田亮回答不出来。这样的例子很多。作为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引导孩子。
田雨橙,开始对环境的适应很差,还大哭,让爸爸束手无策。但适应后就变得越来越活泼。在第一期的后半部分领取了任务后反倒变身“能量萝莉”,不仅借到各种蔬菜、提着超重的菜篮顺利完成任务,还一路照顾小妹妹王诗龄。田亮在访谈中自曝,虽然自己对女儿无止境的哭声很怄火,但生活中的他却是家中最宠孩子的,“在家被批评我太宠她了,她脚都塞我嘴里了”。田亮也坦言在育女方面还欠缺经验,自我反思称:“在哄和鼓励孩子方面的确要加强,以后会跟孩子多多沟通的。”
其实从中,可以看出,只要家长平等地跟孩子沟通协商,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去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们,他们就会创造无限的可能和精彩。”谷睿珉表示。
五、知书达理的“小大人”——王诗龄
王岳伦是放手型的爸爸,而王诗龄就像一个小大人。王岳伦基本上和田亮一样,也属于不会照顾女儿的父亲,李湘自己都承认:“像王导这样的艺术家,基本上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女儿王诗龄却相当有主见,这和妈妈李湘有很大关系。李湘出门前教导女儿:“妈妈告诉你,如果你想吃东西却又没有东西可吃的时候,就到隔壁叔叔家弄点吃的。”让网友推测在家照顾女儿的工作基本上应该都是李湘,人甜嘴甜的王诗龄也被说从小就像主持人妈妈。虽然仅仅只有四岁,但是特别听话,例如要学唱歌的时候,她不想唱,但是,爸爸一说,如果不唱就没有午饭吃,立刻就调整情绪,认真学起了唱歌。估计家里的时候,父母应该是言出必行的人,所以孩子认为父母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虽然开始王导不知怎样教育女儿,但慢慢会照顾女儿,也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了。例如在皮影戏的那一期里,王诗龄又耍脾气了,摸清孩子脾气的王岳伦知道孩子的想法(以为陌生人在的时候爸爸就不敢批评自己),所以没有再纵容孩子,而是严厉地训了一顿。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了解孩子,明白她的想法,这样才能很好的教育。在教育时要把握度,不能纵容娇惯孩子,适当的关爱是好的,但有时也要树立一个父亲的威严,对孩子严厉些。
从活泼有趣的节目中,我看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民主平等„„对孩子和爸爸们来说,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考验和锻炼,而爸爸们各有千秋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完善。
第四篇:看爸爸去哪儿有感
看《爸爸去哪儿》,我们完全可以凭本能感觉到谁是好爸爸、谁是坏爸爸。除了林志颖,四位父亲都比较少用眼神跟孩子交流,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童年也没有得到过眼神的交流。“没有眼神的交流”有一个很直接的含义,就是我看不到孩子。真实的孩子在害怕,在大哭,可是大人看不到。大人看到的是“应该”中的孩子,他应该不哭,他应该怎么怎么样。中国父母看不到真实的孩子。
普遍上,中国男人参与家庭的程度很低。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封闭,并不完全是因为生存压力啊什么的。在中国绝大多数家庭,男人是回避型的,女人就是索取型的,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婚姻状态。中国男人普遍缺乏情感能力,而且还能把这种缺乏合理化成“我要做事业”“我要去养家”,觉得这就是对家庭的责任了。正确的家庭其实是由爱组建起来的,物质是其中很重要又很正常的一部分,但仅靠物质绝对不可能组建一个真正的家庭。中国家庭教育中一个很现实又很严酷的问题是,大家都缺乏情感能力。但是母亲没办法,孩子是她生的,男人好像更有理由脱离这个情感的流动。男人如果从情感上完全脱离这个家,容易造成儿子性别认同出现问题,卡在俄狄浦斯情结中;而母亲将难以避免把儿子摆到老公那个位置,向儿子索取情感。被妈妈索取情感的男人,长大后基本上都会成为回避型人格。
所以,在父亲缺失家庭长大的男孩,看上去比较老实有责任感,通常丈母娘很喜欢,觉得这是一个好男人,但其实他们在情感上是非常封闭的。如果是女儿,父亲缺位最直接的影响是她不知道怎么跟男人建立起关系。我爷爷就很经典,他就像个机器人一样,一天的活动可以当成钟表,只管上班赚钱,其他任何事都不管。我奶奶操心这个家里一切大小事,结果我几个姑姑找的老公都是废物。
林志颖:这是一个很好的爸爸。他并不着急去改变孩子或者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是理解孩子的感受,等待他、陪他度过。但KIMI是一个对外界很恐惧的人,不像郭涛的儿子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那么足,那不是林志颖的问题,应该是KIMI妈妈的问题。
田亮:田亮应该去看心理医生,他几乎是没有情感能力的人。特别是第一集的时候,他和女儿感觉隔得很远很远的,就希望孩子不要给他惹麻烦,不停要求小孩不要哭,他不会停下来感受孩子的感受,陪她度过这段不安,而是希望她赶快停止,免得自己在大众面前丢面子。
郭涛:整体上还是一个不错的爸爸。当一个爸爸自己本身不错、事业也挺成功的时候,他很容易把自己成功的经验看成是全部—就是一种自恋嘛。当人活在这种自恋当中,他不会相信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存之道和解决之道。
其实孩子需要的是这一刻的感受,父亲只要陪伴、等待,孩子自己会由内而外地生出作为男人的雄心。这个不需要被要求被教育,尊重他就好。
张亮:能够背着儿子到处跑,OK。他至少面对了孩子的不愿意,在想一些办法去解决,没有那种很强势的地方。
王岳伦:消极的、不参与的父亲。
作者:李雪(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专攻亲子教育)
第五篇:看《爸爸去哪儿》观后感
2013年12月28日22:22分看完第一季《爸爸去哪儿》蛮多感想的。特别是在看到众多微博评论,更加有感而发。
《爸爸去哪儿》从节目角度看,算是很成功的节目。虽然不是中国原创,但是只要是成功的,哪管这只猫来自哪里?
首先从自己的感想说起,通过这个节目,一、可以让很多的爸爸有意识去思考和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对孩子的影响。从他们的亲密交流和大胆地表达爱的形式上,感叹现在中国在表达亲情特别是父亲对孩子的爱的方式上真的需要这样开放,大胆地去表达爱,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特别是对于农村之间的亲子之间爱的表达更应该具有激醒作用。
二、第二个感受,就是觉得父亲或者是家人还是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不要说为了去赚更多钱让孩子可以读书或者以后生活的更好。其实孩子是多么希望宁愿不读书也希望有父母的陪伴。这对于他整个人生的成长都是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的。少则产生沟通和理解问题,更甚者是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未来的人生。这就看父母的责任偏向于哪边了。偏向于对自己的梦想成就负责还是偏向于对下一代的负责。作为留守儿童长大的我对这个问题有很深的感悟。以后无论怎样,都要一起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身边照顾。也很赞同美国对中国父母的一条评价是:“其实中国父母是很不爱孩子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赚钱上,以为是对孩子好,其实这是多么错误的想法。”现在中国还存在很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还是很普遍的问题,无论从我们那时候,还是现在这个年代都是一样。当然也许大部分是针对农村而讲,但是中国人数占大多的难道不是农村么?
其次可以从自己学过电视节目制作方面思考,该节目的成功因素,都忘记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①我敬佩的是策划者和摄制组的技术和能力,②他们的策划、拍摄和剪辑也是很成功。③当然也少不了明星效应。以前看电视和电影的时候在想,为什么都是编造故事给人们看的,有没有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给别人看,但是这样会有人喜欢去看么?但是今天看到这个真人秀节目,④它是通过表达亲子情主题去表现日常生活的节目。没有刻意去编造台词和动作,是真实的存在于生活中。但是也让人觉得有可看点的。主题内容的选择很成功。⑤室外拍摄比较新奇多变,可看点多而新,节目内容让人充满好奇和无法预测,拍摄大自然真实美景。不像室内拍摄的枯燥和乏味,各种彩色灯光耀眼。⑥节目针对的受众对象,大小老少爱看,不限学历高低,除了娱乐圈,连国家、学校也重视这个节目。这也是节目主题的影响力。
最后思考:为什么中国大部分火起来的综艺节目都鲜有原创的? 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值得我们去思考。我暂时不懂得是为什么,百度也许有分析。这就是关系到中国的思维,和多少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