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崇尚传统美德 彰显巾帼风采
“崇尚传统美德 彰显巾帼风采”
女工座谈会发言稿
有人说,一个家里的女人如何,这个家就如何,一个国家的女人怎样,这个国家就会怎样。女人勤劳,则家国勤劳;女人自立,则家国自立;女人进步,则家国进步;女人智慧,则家国智慧;女人和谐,则家国和谐;女人有尊严,则家国有尊严。是的,这话一点不假。特别是作为女教师的我们,更是如此,因为我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确,遥望中华大地,巾帼建功的事迹屡见不鲜: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疆场,为国杀敌;巾帼英雄秋瑾,为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宋庆龄,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邓亚平雄踞世界乒坛冠军宝座,为国争光;任长霞用她的崇高品德和伟大人格,为百姓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她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全人类的骄傲!她们用行动为后人竖起了一座巾帼英雄的伟大丰碑!我们女教师不仅撑起了半边天,甚至比男人还要辛苦。我们不仅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子女,还要辛勤的浇灌祖国的花朵。我们要工作,还要承担家务。男人们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做到,男人们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因为我们是女教师,我们心中善良,我们心中有爱。
作为一名女教师,我感到很自豪。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在广阔天地间,尽情施展着才华,建设着美好的家园、校园,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崇尚传统美德 彰显巾帼风采”
女工座谈会发言稿
台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 胜 男
第二篇:践行传统美德,展示巾帼风采
践行传统美德 展示巾帼风采
当历史的车轮载着现代文明向我们驶来时,一些传统的东西或被遗弃或被遗忘。当我们再提及“妇道”中“相夫教子”的“女主内”思想,也许会被人视作另类。是呀!新时代的女性不是应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半边天”的精神,在新形势面前大显身手吗?作为女性,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我们也知道“妇道”也“孝道”它们一脉相承,在我们践行传统美德中,更能展示女性的风采!
今天我提到的主人公叫张萍,她是我们南城办事处城南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提起她,社区的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她与丈夫相亲相爱,与邻里和睦相处,更难能可贵的是近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公婆,用自己的言行把传统美德在现代女性身上进行了完美演绎。她的事迹给居民树立了榜样,在创建好儿媳活动中以高票当选,受到了城南居委的表彰,他对大家的影响如春雨--------润物无声,但同时又那么深远、绵长!
时间还得到追溯到1999年,那一年,对张萍来说,如晴天霹雳。往日精神矍铄的公公摔了一跤,竟半身不遂,不会说话,不能行走,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而此时丈夫又远在外地。看看躺在床上的公公,身体本就虚弱的婆婆。张萍擦干眼泪,安慰丈夫,没事儿,老公你安心工作,家,我能照顾好,你放心吧!一句放心吧!是张萍对丈夫的承诺,对公婆的孝顺,对家庭的责任。烧水做饭,求医问药,里里外外全压倒了她瘦弱的肩膀上。为了让老人吃好,她每天早晨跑到菜市场买菜,为的是吃的新鲜,公婆每天不是鸡汤鱼汤,就是各式米粥。而自己一年来竟不知肉为何味。过春节了,老人们被他打扮的容光焕发,而她连件新衣服都没舍得买。为了让公公生活环境好一点,张萍屋里屋外,房前房后收拾的干干静静。一个瘫痪近十年的病人,指甲剪得干干净净,全身没有长过一粒褥疮。
也许活在磨练张萍,想用苦难来校验她那颗善良的而坚强的心。五年前,灾难再次降临这本就不幸的家庭--------婆婆患食道癌,那段时光他感觉天塌了一般。可是,能怎么办。她咬紧牙关,医院家里两头跑,背着人她流过泪,但在公婆面前她漾起笑脸。女人难当,在双重不幸压抑下的家庭女人更难当。术后的婆婆情绪悲观,为了让婆婆开心,每当天气晴朗时,她就推着婆婆到街上看看。闻闻花香,听听鸟鸣。看看城市的变化。看到婆婆开心,她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正如他所说,只要老人舒心了,我们做儿女的才开心的起来。
“百善孝为先”,张萍用自己的行动,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中熠熠生辉,或许他没有闭月羞花之美,却因“孝”而迷人。或许她因生活的重担过早鬓白,却因“孝”而让人敬仰!他没有女企业家的豪迈,没有女政治家的激烈,他却用小家碧玉的情怀为社区的和谐创建描绘了温馨的画卷!传统美德,让红颜更美,更靓!
第三篇:抗雪保电彰显巾帼风采
抗雪保电彰显巾帼风采
——记股份公司明星员工动力厂李晓晓
在股份动力厂,提及李晓晓,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2006年参加工作的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凭着恒心和毅力,成为110kV变电站最年轻的值班员,在平凡岗位上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今年,她更是用坚强与细腻,在抗雪保电、保障生产用电等事件中,撰写了一个年轻共产党员的绚丽诗篇。
微笑的青春轻舞飞扬
晓晓是个心思玲珑的灵性女孩,在工作中是率性洒脱的性情中人,在生活中却处处显示小女子的细腻与温柔。变电站的工作举足轻重,在外人眼里看似简单的操作,其中却隐含着长期经验积累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尤其是高压电责任重大,人们都对“电老虎”敬而远之。晓晓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她用最快的速度,用女孩儿特有的细心对110kV站的每一套设备逐个熟悉,对变电站的操作规程熟记于心,对复杂而枯燥的专业知识苦心钻研。都说变电站是“三分规程七分技术”,她用不到一年的时间,着重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技能水平迅速提高,在岗位练兵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110kV变电站最年轻的正值班员。2007年,她主持电气工段的“联合对抗”,不仅在动力厂产生了不小的轰动,还得到了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她的大方举止、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率真的个性,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元旦,动力厂组织新年联欢会,她布置会场,做道具,写主持词。看着她瘦弱的身影忙来忙去,我就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有如此充沛的精力,如此高涨的热情来迎接生活?又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让周围的人愿意这样围着她、宠着她。后来,我发现她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微笑。我喜欢看她笑,有点腼腆,有点温柔,但是更多的还是真诚。
经历风雪感受美丽
2008年元月份,受南方雪灾影响,电力设施严重受损,电力系统供电状况空前紧张。从1月18日至2月上旬,我公司每天都会被市电业局限制用电。作为110kV变电站的值班员,李晓晓每天都会接到电力调度的限电指令。她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一边是整个华北电网供电紧张的严峻形势,必须遵守限电调度指令;一边是我公司大干一季度实现开门红的关键时刻。面对这形势,如何化解这一矛盾,使公司损失降低到最小,她每次都要权衡再三,时刻协调两者的关系。整个压负荷期间,她一直坚守在电力调度的前线,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工作期间连坐的时间都没有,接完电力调度指令,要尽可能的缩短电业局压负荷时间,同时还要联络各分厂限制负荷,说的口干舌燥,连一滴水都顾不得喝,更别说吃饭了,常常是啃包方便面了事。
一季度为了配合调度限电,最大限度的保障生产用电,她对各个生产单位的用电负荷作了详细地分析,并制作了典型潮流表,对压负荷程序作了合理的变动:压负荷时要求熔炼二厂、熔炼三厂尽量停收尘风机而不停烟化炉风机,这样不致直接影响烟化炉的生产。协调制氧厂4000空分和6000空分系统,将加热器的使用时间错开,避开用电高峰,使用电负荷做到了最合理的分配。
有一种颜色叫平淡
当我走进110kV变电站时,看到了晓晓坐在电脑前,比我想象中的要干练,并且比我上次见到的她更成熟,一身工作衣怎么也挡不住那自内而外的自信之美,看似平淡的她,已经悄悄的融入豫光之中。我想,这也许就是80后的女孩,善于挑战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女性。听说要采访晓晓,周围的同事们都抢着说晓晓的好:变电站最勤快的人,打水、扫地、擦桌她都抢着干,谁有困难了她都热心帮忙„„整个交谈过程,她很少说话,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都是大家的功劳,不是我一个人取得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就是这样一种淡定、一种娇羞,让我想到了一种颜色,像极了今年4月某个雨后的天空,安静而幽远,轻柔而充满诗意,除了湛蓝就只剩下想象和期待了。
第四篇:巾帼风采
【巾帼风采】方凤满教授: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是一位人民教师,对待学生视同己出,把满满的爱心倾注在她的教育事业上;她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学术成果丰硕,将务实严谨的科研作风传递给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她是一位教务工作者,乐于奉献顾全大局,将率先垂范的劲头融入在学院工作中……她就是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首届 “巾帼标兵”获得者,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方凤满教授。
用真心和真情换来学生的爱戴
“你这个论文排版有问题”、“有事一定要请假,到家了一定要报平安”、“最近天气降温,大家注意身体”这些都是方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唠叨”,她的细致入微、情深意重,感染着每一届学生也换来每一届学生的诚心爱戴。2012级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盛婷就幸福满满地回忆道:“方老师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她每次帮我们改论文都要改3、4遍,会给我们做非常详细的批注,甚至连标点都会帮我们改。”
“方老师在学业上对我很有耐心,言传身教;在生活上关心我,为了让我能够学到更多东西,还帮我联系去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实习。”硕士研究生江培龙在2014年毕业时,对他亲如生母的导师念念不舍,“老师对我们的付出远比我们投入的要多,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好好学,要对得起方老师的辛苦付出。”
近年来,方凤满老师教学测评分始终维持在在90分以上,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团都曾对她予以高度的评价,认为她“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非常好,内容丰富,教学效果较好,受到学生欢迎。”对此,获得过校级优秀教学一等奖的方老师,则总是感恩地说:“虽然为教学工作付出了很多,但我收获了更多,这是个积累经验的过程,它为我的科研做了很多知识的积累。”
用恒心和严谨换来学术的成功
熟悉方凤满教授的人都敬佩她在学术科研上的恒心与严谨。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她不仅长期坚守在实验室一线,深入细致地指导研究生、本科生投身科学研究,并亲自带领弟子们精准严苛地论证每一套科研方案,设计每一步实验步骤,核查每一个实验数据,规范每一处论文细节。更难能可贵的是,方老师还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科研任务,对于他们项目申请、论文发表也给予毫无保留的帮助和推荐,充分发挥了科研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严谨无私的科学态度,自2002年来到校工作以来,方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SCIE、EI源刊收录6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景观生态学》校级精品课程1门;先后获得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排序第四)等多项高级别荣誉。
用爱心和奉献换来工作的认可
“她是一个大局意识很强的人,每次学院有事找她,她从不推辞,总是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在平常的工作岗位中,她总是保持高度的热情”,在谈到方凤满教授时,国旅学院院长焦华富教授对她是赞不绝口。
作为安徽师范大学第十次党代表,国旅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及地理系主任,方凤满教师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及“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宗旨,坚定履行着学院教务工作者的职责,因此深获学院师生上下一致的尊重和爱戴。“方教授对我们青年教师真的很照顾,我是05年来师大的,当时刚来对什么都不了解,也没有地方住,方老师了解情况后帮我联系了旅馆,让我安顿下来;平时在科研方面,她也总是帮助我们,她经常让研究生来辅助我们做实验,自己也经常告诉我们很多学科方面的知识。” 国旅学院教师房莉如是回忆道,“她是我们院所有女性教师的模范,她将家庭和工作平衡的很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近年,国旅学院迎来了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自然地理学省级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地理学省级重大学科申报与建设……成堆成片的各类申报材料中都凝结着方凤满教授的心血和智慧,对此,她真情地感慨道:“写这些申请书和方案,经常需要熬夜奋战,真的是很辛苦,对家庭、对孩子也有说不尽的愧疚,但我觉得值!我真心希望自己在学校学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构建‘五个师大’的系统工程中,能够发光发热、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党委宣传部 国旅学院)时间:2015-03-07 | 添加:张鑫 | 预审: | 审核:徐成进 | 点击:2118 Copyright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邮编:241003
第五篇:巾帼风采
春风化雨颂孝道 润物无声儿女情
——记阳光社区居民刘春敏
刘春敏,河北省三河市阳光小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县社退休。刘春敏拥有一个大家庭,婆婆虽已九十三岁高龄,但身体依然硬朗,丈夫是普通职工,儿子、儿媳均有自己的事业,在工作上很是追求上进,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孙女,很招老人喜爱。全家人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是一个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
提起刘春敏,小区里的的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的竖起大拇指,是因为她和丈夫的感情二十多年如一日,给年轻人树立了一个“相敬如宾”的好榜样;悉心照顾93岁高龄的婆婆,做了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儿媳;刘春敏与邻里之间也非常和睦,她乐于帮助邻里,平时只要谁有困难,她总会主动给予帮助。在邻里之间,只要说起刘春敏,总会有很多的话要赞扬她,成为了社区居民的“好街坊”。刘春敏的事迹给社区的居民树立了好榜样,给自己赢得了口碑,并使小区形成了“孝敬老人,善待友邻,团结互助,共建文明社区”的好风气,她对大家的影响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但同时又是深远的、绵长的!
刘春敏始终把 “人生首要之事莫过于尽孝,故行孝当及时,错过机会,将是终身遗憾”这句话放在心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把孝敬婆婆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来做。“百善孝为先”,孝顺老 1 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自己的丈夫平时忙于工作,不能时刻照顾老人,作为儿媳理应当此重任,替丈夫分忧,照顾好年迈的婆婆,使老人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
刘春敏的婆婆今年已经93岁了,在刘春敏的悉心照料下,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和老人谈天,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好儿媳,她不光是我的儿媳,更像我的女儿一样贴心。老人还会告诉你自己生活得很舒心,很幸福。老人几句简短的话,肯定了儿媳刘春敏这么多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也坚定了刘春敏会让老人生活更幸福、身体更硬朗的决心。
这几年,老人的岁数越来越大,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了,生活已基本不能自理,刘春敏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每天重复做着几件事:给婆婆洗脸梳头,为婆婆喂水喂饭,抱婆婆上厕所,给婆婆洗脏衣服,陪婆婆说话。婆婆是个爱干净的人,刘春敏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刘春敏就是为婆婆用热毛巾擦脸,给婆婆把白发梳的服服帖帖。为了让老人吃好,她自己总是省吃俭用,为了给婆婆增加营养,她变着花样给婆婆做可口的饭菜。她总是笑呵呵地对人说:“老人身体好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分!”可是她忘了自己其实也已经是个老人了,忘了自己也需要补充营养。刘春敏还会经常问问老人家想吃点什么,喝点什么,老人言出,总会尽量满足。老人的牙齿已经全部脱落,她就会将食物煮得烂一点,尽量多做流食,有利老人咀嚼和消化。老人虽然年纪大了,2 但你会发现她身上的衣服一尘不染,头发也总是整理得非常整齐,是因为刘春敏每个星期都会为老人梳洗、换衣。她的心很细,发现老人每次换新衣服都会心情愉悦,她会时不时的为老人添几件新衣服,哄老人开心。“老小孩,小小孩,老人岁数大了就跟孩子一样,你要懂得哄她开心,做她喜欢的事情,老人每天心情好,自然就高兴,这才是做儿女们应该做的,这才是孝顺。”李春敏用这样总结她的孝顺之道。
老人年龄大了,害怕孤独,渴望有人陪她聊聊天,说说话。刘春敏每天都会抽空陪老人说说话,谈谈心,给老人读读人民日报,让老人知道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也会在笑话书上给老人选几段乐子,让老人愉悦心情,使老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充实,这样老人就不会产生孤独感。老人家岁数大了,自然难免会有点感冒发烧,头疼闹热,但是,只要老人稍有一点点症状,刘春敏总会在第一时间准备好药物,倒好温水,服侍老人用药,并精心照顾老人,在这期间,她会经常陪在老人床边,直到老人病愈为止。
为了让老人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颐养天年,刘春敏特地为老人准备了一个宽敞明亮,阳光充足的房间,以便老人每天能多看看外面的风景,晒晒太阳,并会定时地为老人收拾衣服、打扫房间,晾晒被褥,并使老人的房间保持整洁,敞亮,让老人过得舒心。她每天会协助老人做适量的运动,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只有老人舒心了,我 3 们才开心得起来。”几十年来,刘春敏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回想起婆媳相处的这几十年,刘春敏感慨万千,她说,我们娘俩能成一家人,是我们有缘分,我哪能不对她好呢?婆婆操劳一生,非常的不容易,做儿女的一定要孝顺,才对得起老人家。刘春敏刚嫁过来时就被婆婆的坚强和深厚的爱心所感动,从心底里敬重她。年轻时,刘春敏在家洗衣做饭抢着干,不让婆婆受半点累,而且对婆婆百依百顺,婆媳间从未因任何事有过口角,在大家庭中,她们婆媳间的关系是最融洽的。现在婆婆老得动不了了,刘春敏又用自己的至孝之心孝敬她,让老人安度晚年。刘春敏说:“这么多年我们都走过来了,照顾婆婆这么多年我没觉得怎么苦,你要是把这件事当成是理所应当的,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你就不会觉得苦了。”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这个简单的理,支撑着刘春敏走过这么多年的孝敬婆婆之路。
去过刘春敏家中的人会永远记得这样的画面:一位满头鹤发的老太太在床上安然入睡,太阳从窗子照进来,落在老人的身上,显得很温暖。百善孝为先,只有孝心才能创造出如此幸福、如此温暖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