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村大学生宫斌事迹报告
向着青春的理想奋勇拼搏 争当一名优秀进村大学生
——进村大学生宫斌事迹报告
毕业后,回到养育我的阳澄湖,品尝美味的大闸蟹,看着巴城宽敞的马路、洁净的街区、幽静的公园,感受到家乡人民的热情,在这里,我愿意将我的社工精神延续,成为一名无私奉献的社会工作者。
2009年7月9日,我通过了进村大学生考试,成为了一名“村官”,被分配到巴城镇龙潭湖村。“书记把我领回家”,这是我至今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时光如梭,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年。我的这三年,从大学到了农村,从学生变成了村官。村里的工作,很是繁琐,很是花费精力。我的虚心、耐心在这三年得到提升。由于村里严格控制违章乱搭乱建,这造成了很多干部与群众的冲突,造成很多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我向他们一遍又一遍的解释,考虑到他们的理解能力,还举了很多不同的例子来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明白农村工作要用属于农民的语言来诠释,农村需要大学生,更需要懂农民、了解农民心理的进村大学生。这三年,从村头到村尾、从关心弱势群体到省卫生村的复审、从村两委的选举工作里,在勤奋的工作里、在炎热的果园里、在激扬的文字里、在与村民无数次的交谈中,我看到农村的进步和一个进村大学生的成长。
我的这三年一直与农村紧紧的绑在一起,眼看着同一届的进村大学生一个一个走出农村,有的被调入政府部门,有的被调入机关单位,而我始终在农村,当时真的很羡慕他们。在心里难受时,我都会到村葡萄园里、村庄里走走,回想这三年农村工作的点点滴滴——30、40度的烈日里,晒得黝黑的我和果农们一起大声吆喝,一起努力推销村里果农辛苦种出的几十万斤葡萄;暴雨里,全身淋湿的我和书记、主任一起冲到最前线把村河道闸门关上,防洪防汛;在零下十多度里,冻得瑟瑟发抖的我顶着狂啸的西北风,挨家挨户发放防寒防冻宣传手册——无数心酸的回忆在看到一个个村民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时通通停止,我心中的委屈立刻消散,眼眶含泪,为有刚才离开农村的想法感到自责和害臊——我舍不得农村,舍不得农村淳朴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这三年,我积极参加组织安排的各种活动,全方位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镇组织办的号召下,我参加了巴城镇进村大学生高跷队,经过两年的努力,无数次的跌倒爬起后,我和其他大学生一起参加了2011年元宵晚会,用高跷踩出了巴城进村大学生的精神面貌,踩出了我农村工作的坚定决心——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跌倒,敢于尝试、敢于奋斗、敢于拼搏!
这三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始终不忘学习、不忘写作,用笔记录我农村工作的点点滴滴:《省城读书思故乡》、《沈书记的2个3》、《清风诗》、《阳澄湖边泥土香气里含苞欲放的希望》——,一页页的文章,一段段的感悟,每当看到他们被发表在《阳澄》杂志上时,一种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满足感充盈胸中——我要用笔记录我无悔的青春和我农村工作的坚定信念。
三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不骄不躁,继续仰望星空,向着青春的理想奋勇拼搏;继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进村大学生,我必须始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爱自己的名誉和前途,守住清贫,耐得寂寞,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面对新时期发展的各种因素,始终倾注热情和心血,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始终磨练意志,敢于直面困难,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勤恳恳、持之以恒的开展工作;始终坚持进村入户,接触群众生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加深与农村群众的感情,掌握农民的需求和思想动态。我学会了感恩,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用真情回报关心、支持、帮助我的人,回报社会;了解到进村大学生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无悔的青春在农村描绘最美的画卷!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2009届(社会工作班)毕业生
昆山市巴城镇2009届进村大学生
宫 斌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进村工作体会
大学生村官进村工作体会
绵绵细雨,洋洋洒洒已近数日,骤降的气温,寒流来袭。相比夏日骄阳的燥热,时至今日已平添了些许萧条的景象。灰暗的天空,让周围的景色都黯然失色。工作和生活中的琐屑,自己杂乱无章的处理方式,让本已昏暗的季节的心绪也增添了丝丝神伤之感。
回想近三日的下村生活,真是让自己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做村官的感觉。作为村主任助理这个职务,直到近日我才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个职务的工作实质。
“走家串户”的开展工作,是群众真正需要的,坐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里,我们只能“纸上谈兵”,唯有实践,才是我们基层工作最需要的。脱下漂亮的运动鞋,穿上雨靴,冒着小雨,和村支书和主任徒步进村入户,往返于村路,田间,山路,小径之间,踏踏实实的感受村干部的职责和工作方式。一路的经历,一路的听闻,让我真正了解了部分群众的生活条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此次进村工作,主要围绕低保问题开展,而我们工作中也发现,低保分配平均是很难的,太多的群众的条件几乎相当。群众中太多的人,对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质疑,如“部分干部私心”、“情况调查不准确”、“漏报”等等,群众也确实需要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一路走过,农户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此次进村的良好效果,对于我们的进村调查工作,群众表示满意并欢迎,对于他们而言,在某些工作开展中,就需要我们这样的走访方式。从群众那里,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所需,所急,所盼,这些生活总的问题,确实让我们觉得作为村干部,我们肩上的担子很沉重,我们做的确实太少了。工作一年以来,下村的经历很少,而且下村也多是因为计划生育问题,所以在一些接触过的人的眼中,我是一名计生专干。而此次我是以村主任助理的名义走访,下村的第一天,听到群众热情的喊我为“主任”时,心里的感觉很踏实。确实感觉到了群众的那份淳朴的感情,很温暖。
而在三天的进村工作中,对于我最切实的感受有二:
1、过去比富,如今比穷。我们经常用淳朴形容辛勤耕作的农民,但由于近些年,农村现状的改变,让一些农村淳朴的风气,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以往的农村生活,群众间喜欢比勤快、比哪个家里先致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一些优抚政策出台,本意是想扶助一些发展较缓慢的地区以及生活条件落后的群众。由于私心作祟,在现今的农村中出现了一种“比穷”的态势,一些农户家中楼房宽敞明亮,家庭用品现代化,衣着光鲜,但调查问及“那家比较穷困”时,他首先就说自己,问及“比他还穷困的有没有”时,他会毫不羞涩的说:没有。听了这样的言语不得不令人汗颜!人有私心不为过,人可以自私,但怎么能这么自私!还存在一部分人,他会协助调查说出一些他了解的贫困农户,但是三句话不理本体,总要把自己放在里面,头痛、感冒、发烧,也能堂而皇之的说成自己是长期服药。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让人很无奈。
2、老党员需要关爱。对于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在当时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并且大部分都担任过村里的干部,而今他们已年迈体弱,对于他们以前的贡献,是永远都不可能否定的,所以作为后来人的我们,需要给予这些老党员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党组织没有忘记他们。走访中,村干部带我去了一位老支部书记家中,观其生活状况,简陋的木房,房内漆黑,角落里老支书孤独的坐着,而今他已是九旬老人,家中唯有老伴相伴,儿女为了家庭生计外出务工。老支书如今已双目失明,双腿高位截肢。当我们与其攀谈时,他一直在表示对党组织的感谢,并表示他对于担任几十年的村干部无怨无悔。从他微弱颤抖的声音中,我读懂了他那颗为群众服务的心。当我们表明我们此行,也因为低保问题,考虑到他的家境,经党员会决定为其家庭的两位老人解决低保,而当老支书听到时,他却极力推辞,他说他的儿女都在外面务工,家庭生活可以正常维持,他建议我们把这样的名额分配更需要的人。面对这样一个老人、老党员、老支部书记,对于我们在场的人员,听了不得不为之感动。与那些年纪尚轻,自私自利的人,老支书显得那么的高尚。对于这样的一位老党员,他不是一个特例,而是老党员精神的体现者。而他们年迈,如今已经算是一个弱势群体,所以需要我们给予一定的关爱,让他们在这样的年纪也能体会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爱。
这些就是近日进出入户中的点滴体验,走访工作暂时结束。到这里,我也可以暂时的放下手中冰冷的键盘,偷个懒,给自己的心情放个短暂的假期,不能晒一晒发霉的心情,总还可以让风吹一吹,吹去浮躁和烦乱。为自己准备一份杂志,一杯散出微微热气的水,让自己的心态像杯中的睡一样纯净,散尽心绪中的伤,牢固心中的责任。再去体会书中铿锵的词语、柔美的诗句、唯美的篇章,体会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故事情节
第三篇:优秀党员事迹报告——吴进堂
我骄傲,我是大荒人
八五四农场 吴进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吴进堂,今年43岁,是八五四农场的一名种地大户,2004年入党。作为后加入农场的北大荒人,我用执着追求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履行了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感谢各级组织对我的关怀和鼓励,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同志汇报一下我是如何从一名山东青年转变为一名北大荒人的。
1990年借着农垦二次开发的东风,我从山东老家来到854农场,成为一名农场职工。肥沃的黑土地、浩瀚的北大荒让我激动。都说北大荒养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我觉得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因此,当1998年农场实行“四到户两自理”,兴办家庭农场的时候,我来到当时的13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一下子承包了3000多亩地。
也许是老天爷想故意考验一下我。在包地的前5年里,风灾、雹灾、涝灾、旱灾我全都摊上了,最多的时候亏损上百万元,一家人的生活一下就陷入了贫困线。五年里,大人孩子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吃菜就是土豆萝卜白菜。一次我自作主张花1毛3分钱买了一斤酱油,妻子吃的比香油还省,只有在过节炒菜时才舍得放一点。炎夏时节因为没钱给女儿买一根雪糕解暑,每当听到雪糕的叫卖声,妻子就赶紧关上门窗。
然而,我是个天生不服输的人。我抓紧学习农业种植技术、研究北方气象知识,琢磨黑土地的土质条件,向连队老把式求教,甚至把电话打到了八一农大的植保专家刘惕若、大豆专家杨方仁两位教授家里。他们都被我的执着和勤奋感动了,不厌其烦地给我遥控指导。慢慢地,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学会种地后,我开始琢磨怎么让地多打粮,多挣钱。上个世纪旱作农业的倒茬以及麦类作物的丰产丰收始终是一大难题,我从1998年开始大面积探索玉米倒茬,2002年我又开始摸索玉米浸种催芽技术,以解决春季低温冷害导致玉米粉种的问题,并带动其他的家庭农场推广使用玉米催芽技术,保证稳产高产。为了解决大豆丰产丰收却不挣钱的尴尬局面,2003年后我又逐步开始种植红小豆,大幅度提升了旱地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灾年不亏损、平年有盈利、丰年创高效。乡亲们受益了,我也翻身了。到了2003年,我承租的土地已达8000亩,当年年底获得大丰收,一下子还清了所有外债。乡亲们服了,我在北大荒的根也就扎住了!
也许是当过几年连队副职的原因吧,我特别理解单位的干部们。因此,我就尽己所能为他们分忧。旱改水得调地、建集中育秧大棚得用地,包地热更让干部们急得不行。看着着急上火的干部们、吵着闹着要地的老百姓,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虽然往外让地像割自己的心头肉一样,但考虑再三,我还是先后五次让地2913亩,缓解了15户家庭租地难的状况。后来,因国家政策 2 的大调整,土地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许多过去不敢包地的人哭着闹着要地,也有地少的人想方设法多包地。谁不明白啊,这年月,有地就有钱。别的不说,光国家给的直补,一亩地最少就有五六十块。只要把地包到手,自己不种,直补一拿,再一倒手,白花花的票子就进兜儿了。但即使是这样,我又先后让出3700亩地,给需要包地的9户家庭。我承租的土地从8000多亩减到现在的1600亩。连队旱改水1.3万亩,其中光我让出的旱田就达1300多亩,可我自己至今没有一亩旱涝保守的水田。有人背地里说我傻,但每当我和妻子看到那些得到土地的人们脸上都溢满了笑容,看到作业站领导不再为争地的事发愁,心里比啥都高兴。
提起为连队干的事,还有不少。2010年春天,我家正忙着抢播大田,一家人忙得脚打后脑勺。老天又开始考验我们了。雨加雪下个不停,连续的雨雪造成田间道路破坏严重,水田插秧运不进去苗。而当时也正是旱田播种的关键时候,如果再耽误两天,高产期就要过了。作业站领导找到我商量帮着推土修路。我二话没说,立刻放下自家的活,调人动车,赶紧修路,保证了水田插秧工作顺利完成。粗略算一算,这些年为作业站节省修路资金三万多。为连队的乡亲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花费点,我觉得值!
在连队生活久了,对农场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连里的大事小情,只要碰上就管一管。今年34岁的王传洲年轻的时候不思上进,不怎么着调。1998年我主动找他来帮我收拾机械,并经 3 常与他唠家常,引导他主动承担起一个男子汉对父母和妻儿应尽的责任,鼓励支持他承包了120亩水田,使他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小康之路。去年还帮助他挖沟排水、改造整理涝洼地20多亩,只收了油料钱。如今王传洲购买了收割车、轮式车、插秧机等农业机械,拥有固定资产20多万元,每年还有六七万元的稳定收入,早已步入小康之家。每当看到他一家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时,我比得一个奖杯都满足啊!
我虽然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我总想,人活一世,名声比什么都重要。在农业生产低迷的1998年到2002年的5年间,当时的连队,因种地亏损造成的挂账、坏账超过300万元,而我的承包费都是按时交上去,从未欠过农场一分钱。对待给我干活的人,虽然自己紧巴点,也要想方设法保证开支。了解情况的人知道,那些钱都是我高利息抬来的。虽然多花了不少,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坚信:有诚信才能有信誉,有信誉才能干大事!
我是个不安分的人。种地时,我经常观察和思考各种农业机械的性能、作业原理,从中发现一些不适合当地土质、气候条件的问题,然后就尝试改装改造。我使用过的六行精播机、玉米催芽机、喷药机、玉米割台等,几乎都被改过,改装大大小小三四十项,先后花了十几万。854农场农业科的领导先后多次组织观摩和推广我的改装技术。2001年我改装了一个八行玉米覆膜机,解决了因春季低温玉米种子“粉籽”的问题,这项技术刊登在《农垦日报》后,有好几个农场的一百个多个农户打电话询问 4 或前来学习,我都毫不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他们,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对我来说那种快乐不亚于多打几吨粮食啊!
人心都是肉长的。为回报这些年一直跟我干活的工人,从2008年起,我开始在自己的家庭农场内部搞起股份制。我按工作年限分给每个家庭农场工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股份,多的400亩,少的150亩,到年底,按效益分红,6个工人共分得土地1200亩,三年共计分红46万元。2010年加上工资收入18000元,他们平均每家从我这就能收入将近8万,有5户家庭当年从低矮的平房搬进了敞亮的楼房。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不断地探索。我琢磨完机器,研究完股份制,去年我又看好了马铃薯的市场前景。说干就干。我先后去佳木斯农垦科学院作物栽培所、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请教专家,去克山农场现场学习马铃薯种植经验和技术。今年春天,我驱车三千余里西行海拉尔、牙克石等地学技术, 高薪聘请技术人员,购买机械设备,今年试种了350亩。如果试验成功,亩效益将超过1500元,纯效益可以达到50多万元。虽然也有一定风险,但为了给农场的乡亲们闯出一条新的致富门路,我甘愿当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小时候家里很穷,记得我上学时经常带菜团子填饱肚子,从来不知道食堂的白面馒头是什么滋味。到东北在八一农大函授时,因种地亏了本,没钱参加同学间的聚会,但为了维护自尊,5 我只好编排各种理由推辞。生活的磨砺使我明白,等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尽可能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2002年那场来的太早的大雪对许多农户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当时,连队贺代国家的水稻受灾颗粒不收。他上有70多岁的老母,下有2个上学的儿子,一家人住在一处潮湿的危房里,整天愁的不行。我和妻子合计后,首先帮贺代国买了一处房子,家,咋也的有个家模样啊!安顿好住处,我又让他的大儿子到我的家庭农场干活,两年后我又和他家里商量,孩子即使不上大学,怎么也得到部队这所大学校锻炼锻炼。就这样,又动员孩子参了军。2008年春雪大造成播种困难,贺代国家没有机械,眼看就要超过播种期了,我主动提出拿自己条件比较好的200亩地与贺代国家的置换。这一年,贺代国种红小豆获利8万多元,而我种的他那200亩地才挣了2万多。如今贺家的大儿子复员回到农场当上了110巡警,成了家,在场部买了楼房。二儿子去年也顺利从江西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这几年老贺家的日子算是彻底缓过来了,有车有地有存款,家底达到了20多万元。他现在也开始学我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家庭了。说实在的,看到这些,我们一家人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甜啊!
知道我的人都说,老吴这个人就是心眼好。2001年,八五六农场的蒋克才来我们13队承租了620亩地,种红小豆。因涝灾,减产严重,亩产仅30公斤,亏损10多万元,人一下子就崩溃了,整天愁眉苦脸,借酒浇愁,还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我知道 6 后,到他家明确告诉他,我的8000块机耕费不要了,还鼓励他继续好好干。那一年,我也同样亏的一塌糊涂,但当我看到在我帮助下保住了一条人命、一个家庭的完整时,我还是很自豪。2009年初冬,天气预报一场大暴雪即将来临,李云良等3个农户的400多亩玉米还没收获,几家人心急如焚。我听说后,把正在自家地里收玉米的机车调出来,连夜帮他们把玉米收了回来。刚忙完这几家的活,一场大雪下来,我家300多亩玉米全都捂在了地里,直到来年春天才收回来,损失了5万多。但我从没有后悔过。2007年秋末水稻大面积倒扶,连队高洪庆家的114亩水稻也倒了一大半,当时不少人带着现金来找我帮着收割,我看高洪庆离婚后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啥也没说,先帮高洪庆把水稻收了回来,直到现在我也没向他催要过作业费。这一年的水稻收获市场价是每亩180元,我共帮别人收水稻600多亩,每亩地只收100元作业费,仅此一项,我就少拿了近五万元。
我帮人从来不管亲戚不亲戚,认识不认识。67岁的古祖生夫妻,是青冈县人。不幸的是孙子患有深度唇腭裂和喉腭裂,从生下来就不能说话,孙女又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家人生活很艰苦。为了给孙子和的孙女挣钱治病,他们不顾自己岁数大,不远千里来到农场打工。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活,急得不行。我听说后,主动把他们留在我家里,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老两口干了40多天,我给他发了4800块钱,又为他孙子垫支医药费3500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我鼓励老两口养殖山羊,还 7 把价值1500元的清选大豆的下脚料无偿地送给他们做越冬饲料,两年过去了,他的羊群已发展到上百只。今年5月老古为孙子作了二期手术,当5岁的孙子第一次模糊地喊他爷爷的时候,老古激动的老泪纵横。
吃亏是福,助人为乐。十多年来,我不但帮助连里的十几个贫困户耕地、推土、挖沟、收割,提供技术支持、农用物资援助,还先后拿出20多万元,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使这些家庭逐渐摆脱贫困。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第一个找到支部捐款2000元。这些年不少熟悉的或不太熟悉的人找我借钱总数超过10万元,我从没拒绝过。我常想,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啊,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张那个嘴啊!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找人付高利息借来的,最高年息24%,而他们还钱时我却从未收过一分钱利息。
我来北大荒时高中毕业,差一分没考上大学。但是,我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从来就没停止过。1992年我顺利地通过成人高考,成为“八一农垦大学”的一名函授生,也算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学习的习惯,不管多忙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坚持记日记。想到自己当年因一分之差与大学校门擦肩而过,我就想:一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安心读书。2001年秋天,农场学校已经开学好几天了,职工李志全的一儿一女还在连队玩耍,当孩子的叔叔找到我时,我一点没含糊,悄悄地找朋友以15%的年息借了3000元让两个孩子继续上学。这些年来,我先后拿出9500元资助了5名小学生。有一次 8 大雪后,我到农场学校办事,看到老师学生还在费力地铲雪,偌大的操场,得干到啥时候啊!我找到校领导说,我家有车有人,冬天车也闲着,在校园里给我找个存车的地方,以后只要一下雪,我就立马派人来给铲,不用大家这么辛苦了。校领导听了连连说:好,好,太好了!
对待别人大方,对待自己家我却从不奢侈浪费。尽管这些年收入多了,日子好了,我却没有忘记自己劳动者的本份,我们一家人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我不但自己一直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还从严管教孩子。我2004年就买了一台捷达轿车,作业站男女老少生病上医院、嫁闺女娶媳妇我都主动出车帮忙,学校放假时不少家境不如我的家长“打的”接孩子回家,但我女儿放假来回全是坐公共汽车。
去年春节我与妻子回山东老家探亲,与邻居闲聊时,听说邻村的姜明广一家人三年前遭遇车祸,弟弟死亡,父亲闻讯吐血而死,姜明广高位截瘫,母亲精神失常,只有妻子带着9岁的女儿硬撑着艰难过活。我们一家三口在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给他们送去2000元,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又把自己攒的200元零花钱悄悄地塞在了他家床铺下。临别时我告诉姜明广:只要孩子愿意学,我会资助她到大学毕业,你们一定要树立生活的信心。看着眼前素不相识、说话带着东北味的山东老乡,姜明广一家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付出得到了无法估量的回报。我不但攒下了220多万元的家底,还有80多万元“活钱”,有配套的大型机车五台套,还被农业部评为科技示范带头人,多次荣获农场“优秀共产党党员”称号。今年又被评为管局优秀党员。最让我骄傲和欣慰的是2009年末我住院那次。当时,我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心情郁闷到了极点。然而在我住院期间,连队的男女老少一个不落地前去探望,我住院的20多天,病房里从早到晚都没断过人,病房里的水果营养品堆成了小山,引得医生护士纷纷打听我的来路。他们哪里知道,那是我用心和乡亲们结下的不了情啊!乡亲们把我当成了自家人,我在心底里也说:乡亲们,虽然我生在山东,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在农垦成长、成才、成功,和你们学到的是北大荒文化,实践的是北大荒精神,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也是一个光荣的大荒人!
第四篇: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报告
文章标题: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报告
##乡**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村地处##乡东南部,2001年以前,该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生活困难,村干部工资难兑现,村班子人心涣散,缺乏战斗力和凝聚力。通过“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村党委大力帮助整顿,乡党委、政府有力帮扶下,从抓班子、强队
伍入手,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村里“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通过三年来的努力,村里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农业税收缴等各项工作都跨入了全乡的先进行列。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元,超过全乡的平均水平。村集体收入可达万元。
一、瞄着小康目标,抱定人才兴村、科技致富的决心不动摇
**虽距离市区只有16公里,但长期以来,村民们死守着几亩地过日子,人多地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按部就班种种地,换不了几个钱,村民们的生活一直上不去。不少农户连温饱都成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由乡党委、政府牵头组织有关单位、专家学者和村党支部一道进行乡党委、政府和村支部认真分析村里的现状,确立了首抓支部强队伍,更新观念创财富的基本思路,决定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打破传统种植模式,走“人才兴村、科技致富”的路子。
㈠打造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使之成为村民奔小康的“带头人”。2000年9月,工作组一进村,就深入党员、群众家中走访调查,多次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座谈会,帮建班子。一是让每个群众都发表意见,推荐自己信得过的人;二是按照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组织大家选举班子。由于工作很细致,新班子很快就建成了。新班子成员人,平均年龄39岁,个个都是村里能人。新当选的支部书记,在民意测验中,95以上的群众迫切要求他回村带领大家一起干。新班子面对一个负债十几万的烂摊子,大家心齐劲足,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首先,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努力在提高班子成员和党员队伍的自身素质,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上下功夫。其次,对干部和党员约法三章,即讲团结、讲大局、讲公道、讲奉献。
在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对党员队伍、村民小组长队伍、中心户长队伍建设也抓得很紧。经常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流工作体会。特别是采取无职党员竞争上岗以后,对于村里的工作,都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主动地为村里建设献计献策;在工作中也能走在群众前头,做到了56个党员56面旗。现在村里每安排一项工作,只要村干部头里走,党员群众就后面跟,一呼百应。
㈡创建培育人才的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村民奔小康的“百科书”。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中,广大农民朋友对新观念新事物变得敏感。村党支部一班人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推广科普知识和科技兴农的认识,积极带头学科学、用科学,在培养人才上使实劲。首先,他们创立了科普宣传阵地,不断增强村民科普意识。村党支部筹措资金1万元,兴办了农民学校、图书阅览室、党员电教室和科普画廊;购买科普书籍万余册;先后组织各种科普知识讲座12场,开展科普咨询16次,开辟科普画廊13期,播放科普影碟26次,听(观)众累计达1800人次。这些不但使村民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科普意识,而且使大家实实在在“充了电”。其次,创建了科普示范基地,为群众学用结合提供场所。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村党支部培植了集试验、示范、推广、培训为一体的各种种养基地,蔬菜、养羊和林果业等基地,都由一名村干部或几名党员负责。这些基地的建立和辐射作用的发挥,使全村科普示范户达90户,占全村的65。例如,村党支部通过电视中心组织党员观看《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电教片,大家都认为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品质优,上市早。同时,他们还结合抓了党员干部“双带”和“一帮十”活动。共产党员村委会副主任既是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负责人,又是率先成为示范户的领头人。在他的带动下,蔬菜种植品种不断更新,村民尝到了甜头。
二、注重发掘资源优势,扭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个中心工作不放松
万事开头难。4年前,**新上任的支部班子,手里没有一分钱,而且还欠历任干部工资几万元的债。他们深刻认识到,要使坎上走出困境,使老百姓富起来,最根本的是要迎着困难上,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立足村情找路子,专心经营集体经济。他们召开党员会和群众大会,发动党员群众讨论分析发展经济、使全村群众尽快富起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依据村情、民情为村里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村党支部根据大家的建议,理出了“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的发展集体经济思路,拉开艰苦创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序幕。
三、着眼共同富裕,坚持广泛开展以调动群众勤劳致富积极性、创造性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活动不
停步
村里富了,不等于每家每户都富了;只有大家都富了,才能真正实现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村党支部一班人非常清楚肩上的重任。因此,他们认真研究,2000年至今,用了五年时间实施“12345”共同致富工程。一是村里出资为每个村民小组培养技术人员;二是干部党员“双带”即带头致富、带着群众致富;三是对比较贫困的家庭采取村干部帮、示范户帮和先富户帮的形式进行“三帮一”;四是每季度对村里各项建设进行“干部、群众互评,村民小组互评,党员评议干部、群众评议党员”的四评,党支部年终进行总结讲评并公示公开;五是每年评选“发展经济十佳状元”、“十佳帮扶户”、“双文明户”、“最佳贡献”、“优秀教师和学生”等,并实施奖励,张榜公布,发送喜报。他们深深体会到,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广泛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村里持久的发展后劲。
㈠“进了**,就要争一流”。这是经过多年来支部培育出的**精神。这些年来,**得了不少荣誉,党支部十分珍惜这些荣誉,建起了荣誉室,用以教育新选进来的村干部和新加入的党员,教育所有村民,使全村始终保持“见红旗就抗、有第一就夺”的浓厚氛围。
㈡“要想脱贫致富,只有实干一条路”。这是**民最深切的感受。不等不靠,不向政府要一分钱,创办近万元的产业,是村党支部一班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体村民共同劳动的成果,这也为群众树起了一杆旗。过去,**有句诙谐的顺口留叫“吃吃戏戏(玩)、政府里救济”;现在,他们又编了新的顺口留叫“带头致富光荣,悲观守穷可恶”。大家都在破除那种等、靠、要、不思进取的守摊观念,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㈢“奖勤不罚懒,村组帮带困难户”。这是**创造的又一奇迹。他们在大力开展组与组、户与户、党员干部与群众“比富”竞赛的同时,不会忘记“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共同理想。目前全村有贫困户,日子稍有些紧张,“三帮一”就挂上号了,人都是要脸面的,家家都“怕”被挂上。2001年初通过摸底,全村理出了生活相对困难户15户。党支部安排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和先富户与15户分别结对子,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致富能力,寻找致富门路,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经过近三年来的努力,终于使这15户贫困户脱了贫,走上了致富路。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把组织建设作为龙头工程抓,以促进其他工作的开展;
2、通过村级组织建设,促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更上新台阶,继续做好山上文章,搞好山林资源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好劳务输出服务为重点做好农民增收文章,力争三年后达到村集体收入5万元,人均增收200元的目标。
3、立足本地搞好山、林、水资源的开发继续搞好荒山造林,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再增200亩造林面积,保持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4、继续抓好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山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
《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报告。
第五篇: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
我叫尹焯,来自中南大学,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党和人民汇报自己的成长过程。我的经历,交织着亲情和友情,充满着周围人对我的关怀和关爱,点点滴滴的感动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我的心灵,让我对党和人民充满了深厚的感激之情,也让我在奋斗的过程中有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借此机会,我要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说声谢谢!向关心我的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向培养我的党和政府表示衷心的感激。回顾走过的道路,我的感受是:磨难催我奋进,爱心伴我成长。
99年,正是我准备考大学那年,妈妈下岗了,奶奶有病全家四日完全靠爸爸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维持。家庭经济捉襟见肘,十分困难。屋漏又遭连夜雨,就在高考前夕,邻居家起火,殃及四周,我家的住房被无情的大火吞噬,奶奶哭得嗓子都哑了,病情也进一步加重,家庭陷入了极度困境。此时我心情矛盾极了,我害怕读大学是风雨飘摇中的梦,同时我又无比希望减轻家庭的负担,但对大学的无比向往占据了我的的心。然而考完之后。我却把志愿深埋进书底。快交志愿的时候,妈妈问“填了吗?”我说“没有”,“没把握?”“我••••••我想找工作,家里大难了。”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儿啊,就是再难,就是卖血,我们也要让你读书,不能误了你前程啊!”妈妈的话让我感动得无言以对。我填交了志愿,八月,大学录取通知书寄来了,沉闷的家庭泛起了一丝生机,但一看学费,我惊呆了,这么多钱,家里怎么筹得起。可爸爸妈妈硬是不肯放弃,跑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和同事家。也正是亲友一分钱一分钱的拼凑让我看到了上学的希望,是他们把我从失学的边缘送进了大学的殿堂,那一次,我流泪了,是酸楚的泪,也是幸福的泪,更是感动的泪。
入学后,学校进行了一次家庭经济调查,我的情况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他亲自给我办理了每月80元的生活贷款,鼓励我不要有思想包袱,有困难随时向他们反映,还经常来寝室看我,与我共同进餐,关怀备至,如同亲人一般,使我好受感动。我觉得不搞好学习,不但对不起养育我的父母,更对不起给我无微不至关怀的老师和亲友们。
大学里,有不少同学因现实和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相距甚远倍感失落,而有幸入学的我却对生活的赐予都充满了感激。那种感受,就是喝一杯白开水都是甜的。经济的窘迫,使我有意避开了校园内追逐时尚的风气;亲人的嘱托、社会的关爱,让我时刻不能忘记肩头所担负的责任。因此,尽管学医很难很苦,我还是扎扎实实把握好每一天。上理论课,聚精会神听讲;上实验课,不马虎每一次操作。我是学生会主席,要花不少功夫为大家服务。为了弥补耽误的学习时间,晚自习,我通常选择熄灯最晚的教室。有一次看书看得兴起,觉得有些累的时候,才发现教室里的人都走光了。我想,难得这么安静,索兴就再看一会儿,等到打扫卫生的老人家把我赶出来,我就挪到了楼梯间。老人家打扫完卫生,又催我走,我随口答应了一声,仍旧低头看书。老人家叹了口气,走了。第二天早上来开教室门的时候,发现我还在这里,他是又生气又感动,赶着我去吃早饭。后来,每逢复习紧张,教室里座位不够时,他就让我到他传达室看书。由于我的努力奋斗,我连续两次获得德智体综合测评奖学金,两次获联邦医学奖学金,一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奖励基金,一次获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学金,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事迹材料《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
在大学里,我不仅注重学知识,更注重能力的锻炼和思想的提高。入学不久,我当选九九级学生会主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创办了大学生刊物《心声》,策划推出了大型文艺晚会《同一首歌》,在长沙市倡导发起了“保护湘江,拒绝白色污染”的环保活动。同时我们还开展了面向整个长沙市的杜区卫生服务,《长沙晚报》、《潇湘晨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工作的锻炼让我收益匪浅,三年里,我获得各级各项活动奖励二十余项,中南大学授予我“十佳大学生”,全国学联授予我“跨世纪优秀大学生”,中国东方书画家协会吸收我为正式会员。
作为贫困生,我遭遇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但我更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爱心。大学二年级,我的生活非常艰苦,生活费全靠上一年的奖学金,起初每顿饭还能按计划打小菜,后来就只能享用免费汤了。但我跟家里总是说,我的生活好着呢,为的是不让父母担心。然而身体渐渐有些挺不住了,晚上常常饿醒来,怎么?喝水,可后来连灌水也不管用了。这时候,我就对自己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但事实上,我自己也不知这种日子要敖多久。不知什么时候起,寝室里会餐的次数渐渐多起来,开始我并不在意,可发现每次都是同学们张罗着买饭打莱,我就知道这是他们在暗暗帮助我。我没有说穿这事,而是把这份感动藏在心底,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同样无私的回报。但回报这个词是不够准确的,我纵然有着这个善良的初衷,但我也许永远无法完全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我得到太多太多的关怀和爱护,我无法将它们一一列举。我怎能忘记,在我通宵学习工作的时候,是好心的同学送来了提神的人参片;我怎能忘记 在我生活最困苦的时候,是老师给我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我怎能忘记,在我为学费奔波的时候,国家的助学贷款给我带来了希望;我怎能忘记,在我取得了一点成绩的时候,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特困优秀大学生给予了最大的精神奖励和最有力的经济援助。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心中有了一个愈来愈强烈的愿望:要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那些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
2000年夏天,我校一位优秀而贫困的学生李啸因重病入院,面对高额的医疗费,懂事的车啸劝说父亲放弃治疗,但放弃治疗,就意味着放弃生命。为了挽救这个还太年轻的生命,我和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组织了面向全校的募捐和面向社会的义卖活动。那时正是考试前夕,我们顾不上复习,四处寻求援助,长沙市的高校、湖南省学联、长沙市各大小城区,到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在烈日下,在暴雨中,我们从来就没有犹豫过,嗓子哑了,就发传单,皮肤晒痛了,就涂一层牙膏,我们不知疲倦地奔走呼吁,目的就是为了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较劲。当我们将8651元捐款送到李啸手上时,我才感到自己也累得有些挺不住了。
2001年暑假,我奶奶因车祸,脊椎压缩性骨折,神经受损,半截瘫痪,家中光景更是惨淡。但我强忍痛楚,申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来到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半个月里,我和队友共完成调查问卷72份,发放卫生宣传资料81份,提供医疗服务的范围达方圆数公里,计1087人次,为当地学生义务补课总计32课时。我们走的时候,孩子们追着拖拉机送了一程又一程,直至我们第三次下车道别,他们才返身回村。临走前,村民们送给我一个本子,上面写着:“送给我们的大学生”。这个本子至今仍保留在我的书柜里,看到它,我就仿佛看到了美丽但却贫瘠的土地;看到它,我就仿佛看到勤劳但却贫穷的村民。想到我有责任去改变这一切,我就觉得有一种巨大的动力推动着我。为了记下这段宝贵的经历,我根据自己调查的资料,写下了《楠木村卫生和教育状况的报告》。校团委根据我的表现,授予我“暑期三下乡优秀个人”。同时,我以杜会实践的亲身体会为基础所写下的《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一文也荣获中南大学“理想与信念教育”征文二等奖。
返校后,我积极参与筹划湘雅医学院院庆大型文艺晚会共担任晚会主持人。2002年4月,我策划筹备了湘雅二院师生联谊会,5月,我参加现场知识格塔赛并和队友一举夺得第一名。
回顾我的经历,我觉得促使我奋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亲切关爱给予了我挑战贫困、立志成才的力量。是人民的哺育教会我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回报社会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思想上的成熟让我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面对我所获得的荣誉,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一种鞭策和鼓励。进诉这段经历,谈不上给大家提供借鉴,只是为了给在贫困中奋斗的同路人一些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最后,请允许我代表特困优秀大学生向无微不至地关爱我们的党和人民,再一次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