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崔秀萍敬业模范
在富民强企的道路上书写无悔青春
磁县中北炉料有限公司经理——崔秀萍
我叫崔秀萍,1973年4月出生,系磁县岳城镇中里村人。儿时,贫困与饥饿深深地烙印在脑际。面对着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一穷二白的现状,多少人仰天喟叹、茫然无措。改革的春风一夜之间吹遍了神州大地,人们借助改革的大好时机,纷纷涌入到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我和丈夫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办起了炼焦厂,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经过多年的艰苦打拼,炼焦厂也逐步做大做强。进入九十年代后期,面对着国家保护环境力度加大,炼焦行业面临着淘汰关闭的命运。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和丈夫痛定思痛,下决心拆除了所有炼焦设备,寻求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对于一个农民是多么艰难。工业发展,环保先行。面对国家产能政策的调整,我陷入了苦苦的沉思。创业的出路在哪里。经过精心的市场分析和调查,我们选择了洗选行业,组建了现在的中北炉料有限公司。
沐浴着党的政策的春风,中北炉料有限公司在风雨飘摇中逐渐壮大成熟,发展到现在拥有员工100余人,固定资产3000万元的大型洗选厂,八年来,累计为国家上缴税金2000余万元,解决附近农民就业80余人。
企业在一步步走向壮大,如何使企业在新一轮的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做优做强,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头戏。为了积极打好节能减排这场硬仗,我带领企业技术人员三赴先进地区取经,改进企业生产技术,提升企业节能水平,并购置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洗选设备,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超额完成了县委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多年来,企业的一步步成长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离不开父老乡亲的无私援助。为了回馈乡亲,2005年我了解到中里小学办学条件艰苦的情况后,主动出资6万元为学校购置了桌凳、电脑等设备,有效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村村通”工程启动后,村里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一时拿不出修路的资金,我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跑到村支部和村两委协商,并当即拿出8万元捐资修路。
面对全村地下水水位下降,生活用水难的问题,结合上级实施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拿出资金10万元用于解决吃水难问题。针对村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只能靠跃丰渠季节供水的现状,联系打井队为我村打机井1眼,出资5万元购置灌溉设备1台套,有效解决了全村的浇地难问题。
2007年,当我从磁县慈善总会了解到张庄一男孩严重烧伤,其母割肉为孩子植皮的感人事迹后,积极联系县慈善总会,并通过慈善总会多次捐款对其帮助,直至其康复。2008年5月汶川地震,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当我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向县红十字会捐款5000元。2009年——2010年共捐助县一中考取的大学生20余名,特别是看到无臂男孩索鹏飞的事迹,他克服了种种困难考上了大学,自强不息的这种精神深深得感到了我。连续两年被磁县评为“捐资助教”先进个人。2009年台湾水灾我为我们的同胞又拿出5000元,2010年,玉树地震后向县红十字会捐资5000元。
自己富裕了,不等于全民富裕。中里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还有许多农民没有踏上小康的道路。为了能给村民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环境,我先后拿出3万元资助他们去接受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并使他们成功就业。几年来,先后安排60余人在我的企业和辅助企业就业,同时为他们办理了各种工伤医疗保险,使他们早日踏上了富裕的道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企业的发展已步入十余个春秋,我也从一个懵懂的青年步入到更加成熟的阶段,面对着经济发展的滚滚浪潮,应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有决心做优做强自身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新的产业,不断为众乡亲谋取更多的福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富民强企的无悔青春!
第二篇:敬业模范典型
事迹材料
――***林业***林场***
从事林业工作30年,没有高深的学历,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有的是扎扎实实的工作,认真敬业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基层林场的掌门人,***场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对待工作要有端正而认真的态度,就会把工作做好、做实”。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平凡而扎实的工作,细致入微的管理,潜移默化地感动着身边的同志,带动感染着他的团队不断前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践行着一个党员的誓言。
作为基层林场的管理者,他清醒的认识到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按照林业局“依法治局、科学发展、富民强局、内方外圆”的总体目标要求。积极组织整理编撰完善了《***》一书。使基层各项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定近期和长远的工作目标,发动职工出主意,想办法、订措施、激励主人翁精神,调整好党群、干群关系。强调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感染职工群众,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作为企业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致力于创造一种使大家敢于率直陈言而又不担心报复的民主氛围,在管理上又体现人性化的一面。使群众形成一种宽
松和谐的心态。
防火和林政管理工作,没有深奥的技术要求,怕就怕在麻痹大意,疏于防范。针对这一特点他以极大的责任心,细致安排,绝不放过任何死角,不纯侥幸心里。春秋两季戒严期,针对防火工作及时的召开防火专项会议,研究对策,制定防扑火预案。签定防火责任状,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督促检查方面;他经常亲自深入一线,对野外生产和用火点按“十有标准”严格要求落实,对外站、检查站、巡护营林员实行签到制度,杜绝空岗、漏岗现象,特别是“清明节”“五一节”、春耕、春种、秋收等季节跟班看坟头、守路口、跟踪到田间地头。队伍建设方面;整个严防期24小时领导带班,干部值班。专业队伍进行灭火机具维修与实际演练,同时组织防扑火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队伍的战斗力。09年春天“
5、21”和秋防“
11、5”蒙古火入境的关键时刻,能够上得去、打得赢。在“5.21”扑火战斗中***同志荣立个人三等功。细致入微的工作,确保了防火林政工作万无一失。
调整产业结构,在一场一品上下功夫。为林场发展职工致富搭建平台,全力打造林木种苗基地这一品牌。在林业局党委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就以施用有机肥育苗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扩大育苗种植面积,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育苗基地的知名度,实现富民强局为目标,***同志大刀阔斧的对原有老苗圃进行创新改造。由原来的育苗面积不足400亩,发展到如今的740亩,育苗户由原来的几十户发展到如今的102户,每年能向全国提供一级优质有机苗木约为8350万株,其中落叶松2850万株,云杉苗3800万株,樟子松苗1700万株,通过有机苗基地的带动作用,带动富余人员132人。育苗基地年产值是150万元左右。户均收入在14700元左右。
在林业局“产业提升年”的总体目标指引下,育苗基地的品种建设上,除了原有的落叶松、樟子松、云杉外,从生态建设和城镇绿化的角度出发,多树种、多品种、多功能上下功夫,紧紧盯住市场,积极自主研发嫁接野生灌木品种珍珠梅。春季把山上野生多种乔灌木和珍稀灌木移栽到育苗园区办一个植物观赏园,育苗园区铺设灌溉渠网管线和喷灌设备、构建井房、凉亭、厕所、改造电力线路,完善基地内水、电、路的配套。使育苗园区更加屈于完善,布局更加合理。在种苗基地的育种上,沿203省道牛汾台入口处,建设160多亩云杉母树林基地,重点培育适合本地的云杉苗木种子。以满足育苗的需要,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育苗基地的技术创新上,已往因过量施用化肥使苗木徒长、抗逆性降低,虽然苗木外销时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但造林成活率较低,给客户造成一定损失,砸了自己的品牌给长远发展带来隐患,他大力倡导以施用有机肥(农家肥)育苗为发展方向,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打造出自己的无公害、抗逆性强的有机苗木品牌,不断培育出优质的有
机苗木,使育苗成为一项主要的支柱型产业。为实现“绿色兴安、和谐发展、快速崛起”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标准化林场建设过程中,他跟班查看进度、检查质量。积极配合林业局相关科室搞好工程建设,对施工单位严格要求,严把质量监督,使标准化林场建设通过全盟林业系统验收合格。为配合标准化林场软环境建设,将街道卫生环境整治一新,清除了垃圾铺垫了路面,为长期保持环境卫生,沿街设置了十多个垃圾箱,并出资派专人定期清除。为解决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学习需要,他积极与***镇政府和阿尔山市有关单位协调争取,使“内蒙古农村书屋”落户***林场。除一次性提供两万多元的书籍以外,还每月配发十多种报刊杂志。
重点扶贫、人性化关怀。为解决林场无岗职工的就业问题,特别是优先考虑双职工无岗家庭,和多年从事生产、扑火一线的职工就业问题,先后聘用了八名这样的职工上岗做更夫和营林员工作。为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重点贫困户采取一帮一结对帮扶,为其脱贫选项目、搞调研跑销售,一心一意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分配的敏感问题,诸如扶贫分地、粮补分配、低保户基层认定等,根据文件精神,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合理慎重”的原则。入户深入调查摸底,不存私心敢于主持公道,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方式,让职工提高生活水平,共同
走向富裕之路。
***同志就是通过平凡而细致的工作,用片片真情默默奉献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满意和认可。在平凡中发挥着光和热。
第三篇:敬业奉献模范
个人事迹材料
迁西职教中心侯振华
本人自2005年9月始,担任迁西职教中心政务处主任职务,主抓政务处全面工作。当时面临着全体政处务工作人员重组,均无政务工作经验,且当时学生管理工作现状非常艰难,一路走过了六个年头,现迁西职教中心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硕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仁们的高度好评。
一、发扬奉献精神,支持一杆子扎到底的工作作风
六年来,我坚持以校为家,学生在校,我就在校,从早晨学生出操开始直到晚上10点多,学生熟睡后,才回自己办公室,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每天都要到晚上12点后才能休息。布置的所有工作,都认真督导,及时提醒管理人员工作按时到位,由于政务处工作人员较少,很多工作我都是亲自带领导老师们冲在工作第一线。每学期开学初,为了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安全、有序的展开,我们全体政务处工作人员和全体班主任,全员上岗一个月的时间,整天吃住在学校,免学费工作是,是我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确定贫困学生对象难度很大,这里不仅有校内老师们的亲朋,而且还有社会上的朋友对此也很关注,但为了确保免学费工作的公平、公正,让国家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同学身上,我们抛开了各种关系的开扰,向校领导请示,对全校申报免学费的2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家访,并把每个学生的家庭状
况拍了照片,我们利用休息日的四天时间,行程一千三百多公里,访遍了迁西的村村落落、沟沟叉叉,每天都是早5点出发,晚上十点多才回家,当该到水峪外一名学生家时,全家人已经入睡了。为了了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我们利用手机,与亲朋好友联系,一是可以给我们指路,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确定的贫困生名单经校领导确定后,在校内公示七天,无任何异议,看到我们工作的成绩,我们虽累无怨。
为了确保校园安全,我们严格控制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每次学生返校,我们处室的全体工作人员,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对每个学生进行安全排查,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绝不放松。几年来,校园内的暴力事件明显减少,而且没有出现过严重的恶性事件。
二、加强德育教育,提高我校学生管理水平
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团会等常规的德育课堂,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树立优秀典型,从学生身边给同学们树榜样,我们还开辟了“知善堂”这个我校特有的德育教育基地,每两周,我们在“知善堂”里进行一次德育教育讲座,如“我身边的诚信”,“我与文明只有一步之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等。我们每年都组织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如“文明伴我行”、“感恩身边的每个人”等。举行了“八月
十五,我为妈妈洗次脚”实践、征文活动;母亲节期间,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给母亲一封信;春节期间,开展“我帮父母做件事”征文明活动。对安全教育、环保知识教育等,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我们本着“先成人,再成才”的观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校时间阶段差异,分别开展不同的德育活动,如“入学教育”,“毕业前教育”及“十八岁成人宣誓”等。我们每年都坚持参加“文明办”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大赛”,我们学生的征文、摄影、职业生崖设计、诚信在我身边、从国家助学金想到的等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各级奖项,成绩非常优秀,同时也使我校学生的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
三、丰富的文体活动,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多彩多姿
我校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就是课外活动时间,两个多小时的活动时间,对于职业类学校来说非常枯燥,为此我们发挥全体管理人员的智慧,安排丰富的文体活动,如“象棋、五子棋比赛”、“感恩歌曲大家唱卡拉OK大赛”、“快乐大冲关”、“跳绳比赛”、“篮球班级对抗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歌咏比赛”、“教室文化、宿舍文化”评比等各种形式的比赛,我们的文艺节目曾在津西钢铁的舞台上演出,我们的“快乐大冲关”创我县校园活动首例;在一校一品牌活动中,我校的太极拳教育深入每位学生,并排练了400人组成、600人参加的太极拳表演节目,在2011年迁西县小中学田径
运动会上表演,得到在场观众和领导的热烈掌声和高度的评价;特别是我们的宿舍文化为我校的一大亮点,得到时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好评。
四、德育工作勇于创新
近年来,我们工作中发现,近10%的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在我校违纪学生的统计中发现,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孩子中有50%,在校表现极差,暴力倾向严重,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渴望家庭的温暖,但又不善于与人沟通,他们认为自己始终处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对自己家庭不满、对学校不满、对社会不满。我们对这个问题,我们多方搜集资料,利用计算机网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收获甚微,我们找到的也只是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们只有靠自己,集大家的智慧,深入研究,制定了“单亲家庭德育教育方案”,并在深入落实,同时在方案的前提下,创造性的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此项工作的开展,添补了我校德育工作关于“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子女德育教育的空白。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职业类学校,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再加上我们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科学的管理方法,迁西职教中心的德育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来我校
就读的学生都成人、成才,一个都不能少。
第四篇:敬业奉献模范推荐材料
敬业奉献推荐材料
忙碌的人充实的人
——记龙岩市计量所力学室杨建胜主任
龙岩市计量所二零一一年八月
杨建胜,男,汉族,中共党员,1952年1月25日出生,中专学历,现任龙岩市计量所力学室主任。1970年12月入伍参加工作,1976年5月到龙岩市计量所工作至今,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他默默无闻,忘我工作,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计量工作者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凭着自己的忘我境界、不懈努力和坚韧执着,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先后获“红土先锋岗”、“优秀共产党员”、“岗位练兵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说起杨主任,认识他的人总会说,他是一个忙碌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个充实的人。在三十多年的计量工作中,杨主任日复一日地走遍了闽西山区的山山水水、大小企业,尝遍了计量工作的酸甜苦辣,也留下了企业和同事对他的交口赞誉。
“山不过来,我跨过去”
在七八十年代,闽西山区的交通条件异常艰苦,作为计量所年轻技术骨干的杨建胜,为了闽西老区量值传递的公正准确,经常肩背标准器,手提工具包,踏上泥泞的山道,趟过湍急的河流,翻越一座座高山,走遍龙岩的每个企业。杨主任曾经对我们说起长汀童坊的一个偏远的水泥厂,山高路远,到那里要路经一座名叫龟岭的大山,山道九曲十八弯,崎岖不平,十分难行,碰到雨天的时候,山路坑坑洼洼,往往一出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龙岩,但为了童坊水泥厂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他义无反顾地定期前往检测。和老同志、老朋友回想起往事,说到自己去童坊水泥厂检定的情景,杨主任总会打趣地说:“山是不会过来的,我们必须跨越过去”,杨主任不畏艰难险阻的豪情溢于言表,令人动容。
“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是杨主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量知识更新换代的频率很快,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年近六旬的杨主任始终保持主动学习钻研的好习惯。从以前机械天平的检定,到如今电子天平的检定;从以前压力机检定用的测力环到如今的测力传感器;从以前手写开具检定证书到如今的纯电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证书输入、核验、审批。杨主任总是能潜下心来,加班加点,认真学习,悉心钻研,力求比人“学前一步、学深一层”,早日弄懂学通,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在杨主任眼里,年龄不是问题,知识结构不是问题,只要拥有一颗积极学习的心,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倾心服务,赢得信赖”
计量工作关系民生,也关系企业的切身利益。几十年来,杨主任总是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时刻把企业的事放在心上,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做好检定服务,毫无保留地为企业排忧解难。由于经常下厂检定,龙岩企业的计量负责人几乎没有不知晓杨建胜主任的,每每到企业,他们都亲切地叫他“杨工,杨工”。这些热情的称呼,是对杨主任科学严谨的作风、精湛娴熟的技术、热于奉献的精神的最好肯定。去年十二月份,正值北风凛冽的寒冬季节,漳平振鸿水泥化验室的严主任打电话过来,焦急地说他们厂的压力机不准,工作量压了很多,请求我们尽快安排人员前往检定。杨主任知到这一情况后,马上决定冒着寒风大雨当天中午就前往漳平,对压力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的排查,认真处理,使压力机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每谈起此事,振鸿水泥的严主任都十分感动,对杨主任的敬业精神很是赞赏。今年二月,天宇水泥二厂化验室的张主任来电说他们压力机压力上不去,杨主任知悉情况后,二话没说就动身前往雁石。经过一番认真检查,确定为油泵出了故障,杨主任不顾机台内部空间狭小和机械零件遍布菱角,亲自动手泄油、拆机台,结果弄得两手伤痕累累,渗出的鲜血和汗水混杂着直往油桶里滴。经过紧张工作,故障最终得以排除,张主任见此情景,感动得连声表示感谢,杨主任却淡淡地回答道:“这是我们分内的事,不必那么客气”。诸如此类的事对杨主任来说举不胜举。
“提携后辈,不遗余力”
在计量所,杨主任是力学室的负责人,更是力学室年轻人的师傅。自己就要退休了,杨主任十分牵挂年轻人的成长。在检定工作中,杨主任总是会耐心示范,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毫不保留地教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就像和蔼可亲的慈父,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教给我们做事的方法。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年轻人只要勤学,敢问,多思考,多动手,就会有所作为。”在杨主任的悉心教导下,力学室的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不少年轻人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比如,地磅组的伍晓龙虽然初出茅庐,但在杨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200多台地磅检定任务,得到所领导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这就是杨主任,一个忙碌的人,一个充实的人,一个质监系统的敬业奉献的楷模,一个年轻人值得学习的榜样。
第五篇:全市敬业奉献模范推荐材料
全市敬业奉献模范推荐材料
勤廉干事业 奉献写春秋
--记吉安县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承达 刘承达,中共党员,1993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吉安县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从税15年,曾先后荣获江西省“打击涉税犯罪专项斗争先进个人”、全省国税系统先进工作者、“全省百名稽查能手”、江西省税收科研成果优秀奖、“吉安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市国税系统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勤政廉洁----敬业奉献之本
刘承达对工作兢兢业业,事业心极强,全副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2008年上半年,作为家中的长子,在老父亲病重卧床乃至弥留之际,他都没有回家完整的陪侍过老父亲一天,老父亲去世以后,他简朴地安葬了老父亲,又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对事业的忠,对父亲的爱,孰轻孰重,他艰难而坚定的选择了把事业放在重的那一头。
在2008年初那场50年不遇的冰冻灾害面前,他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县局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抗寒救灾工作。2月1日,踏着冰天雪地,在原本不到2小时的路程颠簸了6个多小时,深入油盘铁矿、峥嵘铁矿等企业走访,调查研究帮助企业灾后恢复生产的税收政策和举措。在工作中他立足长远,强调打基础,不搞短平快。上任伊始,他把全年的国税工作基调定位为“基础年、梳理年”。完善了机关一系列管理制度,大刀阔斧精减机关人员,充实征管一线力量,很好地解决了困扰县局多年的基层征管力量不足的问题。他反复强调要夯实征管基础,强化薄弱环节。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县局的征管基础不断夯实,征管质量大幅提升。
在工作中,他强调动脑子,想点子。缺乏新的税源增长点,收入任务压力大,他指导全局干部科学拟订组织收入计划,要求业务部门围绕重点税源加强税收分析预测,深挖增收因素,实行分层监控,构建了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的征管体系。
作为一名年轻的领导干部,他始终认为廉洁从政是公务员最起码的要求。“要以平常心对待身外之物,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别因一时的贪心而毁了自己的形象和前程!”说得清楚,做得更明白。一年来,他拒收礼品礼金20余次,折合人民币近3万余元。
学习创新----敬业奉献之源
刘承达常以“少不勤学老时悔,闲不预备忙时悔”自勉,始终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自担任局长以来,会议多、应酬多、事务多,但他从不放松学习,每天都要抽出一、二个小时看书充电。他广泛涉猎,勤于著述,撰写的多篇论文,分 别在多个专业期刊上发表。
刘承达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2008年,他在系统内首创的建筑工程耗用材料税收管理办法,堵塞了征管漏洞,强化了建筑工程耗材税收征管。他通过完善纳税评估的机构设置及人员调配,制定管理办法,改变了多年来纳税评估“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纳税评估工作成效显著。他创新了税收宣传活动方式,建立了全县首个“税收教育基地”,推动了税收知识在校园的传播。
业绩贡献------敬业奉献之果
在他的带领下,吉安县国税局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共组织税收收入2.16亿元,首次突破2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国税收入占GDP比重较2007年上升了0.89个百分点,国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县局蝉联“江西省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单位”,被评为全市国税系统和全县县直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双先进单位、全县思想宣传先进单位,获得全市国税系统组织收入一等奖、纳税评估工作三等奖。多个单位被评为省、市级 “青年文明号”,进入省局“五百佳”人才库和市局“一百佳”人才库的税收能手人数均列全市国税系统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