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报告(模版)

时间:2019-05-13 04:2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延边州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报告(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延边州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报告(模版)》。

第一篇:延边州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报告(模版)

延边州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延边州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妇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通知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州留守、流动儿童生活、学习及开展工作情况,延边州妇联儿童部在全州八个县市,采取制定活动方案、下发调研提纲、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走访慰问等形式,经过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对我州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下如:

一、基本情况

延边州辖6市2县,据妇联系统统计,截止到2007年5月,我州共有外出务工人员99180人,其中有子女的打工人口为44518人;共有留守儿童31405人,其中国外有21470人,国内有9935人;农村有15441人,城市有15964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10453人,一方外出务工的20942人。其中,农村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4581人,一方外出务工5877人。城市父母双方外出务工5872人,一方外出务工5140人;共有流动儿童9935人,其中农村州内流动儿童3338人,州外1645人。城市州内流动儿童2991人,州外1961人。乡镇街以上单位共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机构351个,所占应建总数比例的69%,有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435所。

二、特 点

我州留守儿童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不同之处,呈现以下特点:

1、出国的多。延边是朝鲜族聚居地方,因为其自身的语言及环境优势,众多家庭为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纷纷走出国门,到国外掏金。这部分人在我州占有绝大部分,且她们往往因为回家的费用高,打国际电话费用昂贵等,很少回国、回家并与亲人联系。

2、沟通的少。近年来,非法出国劳务的人员在我州也占有相当比例。这部分人在国外往往居无定所,致使其不但回家的机会少(几乎零),甚至写信、打电话也成为困难,就更谈不上与留守孩子的沟通了。

3、母亲出去的多。延边妇女素以勤劳、勇敢著称,在众多的留守儿童家庭中,妇女出国劳务为我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正是由于母亲的外出,给正需要母爱,需要关怀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许多严峻的课题。

4、生活条件好的多。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延边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父母们出国挣钱后就想用钱来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致使留守儿童们盲目地接受父母血汗钱,走进网吧、游戏厅以及高档消费场所等等,误导了孩子的成长。

5、隔代教育多。众多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双方出国,不得不由长辈带管,而年迈的爷爷、奶奶长辈们往往只能管好孩子的生活,却对留守儿童教育无能为力,致使问题孩子增多。

三、主要工作 针对我州留守儿童的特点,州妇联力求将“关爱”工作抓实、抓细、抓深,探索并研究设计出关爱留守儿童“54321”活动,全力推动了我州“关爱”工作的全面展开。

1、成立州“关爱”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爱”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州妇联“关爱”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在全州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中全面实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程,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新模式,切实提高我州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2、制定并下发“关爱”工程----“54321”活动方案及通知。州妇联党组高度重视我州的留守儿童工作,多次召开党组专题会议、部长会议研究留守儿童工作,并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延边州关爱留守儿童„54321‟工程”,努力为广大留守儿童找回缺失的爱。

3、抓示点,全面启动关爱留守儿童---“54321”工程活动。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分别确定龙井市朝阳川朝阳村为州妇联农村“双合格”工作示范点,并在此举行了关爱留守儿童---“54321”活动启动仪式;确定延吉市园辉社区和丹英社为州妇联城市“双合格”工作示范点,力求抓出经验,抓出成效,年底前将此项工作在全州范围内全面铺开。

4、抓活动,切实将“54321”活动落到实处。我们针对“54321”活动所涉及的对象:家长、学生、社区妇代会主任、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及学校班主任老师在活动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制定出具体的、操做性强的各种“亲情关怀”活动,如州妇联“六一”儿童前开展的代理妈妈活动、一对一结对子活动、扶贫助学活动以及送温暖活动等,既为我州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构建“和谐”延边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具体做法

为切实将我州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法,力求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工作新模式,为培养、造就出一批合格人才,推动“双合格”活动的深入开展,“构建和谐延边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农村,注重孩子的参与。一是建立“亲情档案”,根据年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分为三组:学龄前组、儿童组(一至四年级)、少年组(五至九年级),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档案体现三知:知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需要帮助的内容、知目前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知其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电话。每一位教育服务联络员将自己负责的留守儿童档案存档,对联系卡和个人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变更相关内容。留守流动儿童亲情档案建立后,能够及时了解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情况和心理情况,教育联络员定期与留守流动儿童的监护人、班主任沟通,通报情况,还建立了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家长学校的沟通联系制度。二是制作活动记录簿,根据“五四三二一”活动的具体内容,设计了留守儿童亲情日记、周记、月记、学期记、年记,班主任和村妇代会主任分别根据工作职责、接触范围负责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做到内容与形式活泼可行,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理。三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管理网络体系。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朝阳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由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妇委会主任、班主任、各村屯的妇女主任担任教育服务联络员,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责任分工。设立留守儿童活动室,为使留守儿童平时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朝阳村设立了专门的活动室,并且为留守儿童购买了各类图书,让儿童开阔眼界,与其它孩子一样体验了成长的快乐,坚定了自我的信心,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温暖。同时将“五四三二一”活动的内容上墙,悬挂活动展示板,把留守儿童的作品及活动照片粘贴在展示板上,增加了活动的活力和留守儿童的参与率。开辟留守儿童试验田,组织朝阳村的留守儿童与龙井市“学生之家”的城市留守儿童一起在试验田上栽种各类农作物,增进了农村与城市留守儿童之间的友谊和了解,同时也体验到劳动与收获的乐趣。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代理妈妈活动,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制定了代理家长制度,组织动员村妇女队长分别与双方父母都出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建立了代理妈妈关系。每位代理妈妈认领1个留守儿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互动活动,利用假期或休息日组织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代理家长一起瞻仰烈士纪念碑、野外游玩、栽种留守儿童试验田等活动。活动后每位留守儿童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写成作文,并且评比奖励部分儿童。通过这样的互动活动也进一步加深了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代理家长之间的感情。亲情教育活动,为了培养留守流动儿童从小学会关心别人,特别是关心目前的监护人,朝阳村结合学校开展的“感恩行动”,组织开展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人”的活动,即给出外务工的父(母)、监护人或代理妈妈制作一份小礼物、写一封信或者画一幅画,懂得亲人的关爱,学会从小事来传递亲情。

在城市,为社区留守儿童搭建健康成长平台。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基础档案。在全市范围内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入户调查,摸底造册,逐个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和联系卡,全面掌握每个留守儿童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等以方便对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以延吉市园辉社区为例,社区为留守儿童建立了充分体现“54321”具体活动内容的五个档案(父母、学生、社区主任、监护人、班主任),详实的活动记录,感人的活动场面,生动的活动画面,让人切实感受到“54321”活动的真实性、可操作性。二是建立社区关爱“留守儿童”网络。在社区建立“德育工作站”、“健康管理站”、“留守儿童之家”、“邻里关爱小组”、“留守儿童监护人之家”等多个机构,通过社区妇联使留守儿童、父母、临时监护人、班主任紧密联系,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关爱网络,共同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监护与教育。三是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关爱活动。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留守儿童思想动态分析会,有的放失加强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大家谈系列活动,让学生、家长、学校、社区四方共同参与,共同关注,共同探讨,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在社区的留守儿童之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儿童受教育、长知识、增本领、提素质。结对关爱,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家长”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从志愿者中为他们寻找切实能够最大程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代理家长,有针对性的开展1+1对接活动,避免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帮助她们健康成长,也为远在他乡的父母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创业之路。

第二篇:流动儿童调查报告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县辖四乡一镇,2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38个村民小组,2013年全县总人口36091,其中女性17860人,占总人口的49.48%,流动儿童有284人,其中小学流动儿童有72人,初中有212人,成立县级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领导小组1个,县级家长学校为7所,成立县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数为7个,县级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5个,2013年家庭教育培训总为6期,涉及培训人数为8900人,其中流动儿童家长培训为3期,涉及培训人数为3100人次。

流动儿童大多随着父母流动,上小学时与父母居住在一起。

流动儿童父母的学历以初中为主,有的家长甚至是文盲,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由于流动家庭收入较低,住所基本上都是租房,前店后房的现象比较普遍,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人意,孩子甚至连做作业必须的桌椅也没有。大部分流动儿童课余时间在家里,没有参加各类兴趣培训班,也缺少课外书籍。他们虽然身居城里,但由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边缘。有近1/3的孩子感到受压抑、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

二、存在的问题

流动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有:

1.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

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而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往往忙于生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因而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2.心理问题突出。在人格发育过程中,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失导致流动儿童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问题突出。与普通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

3.意外伤害问题严重。流动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4.流动儿童学习情况堪忧。一方面,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识的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三、形成的原因

体制机制不健全。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二元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我国政府对人口管理采用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这种特殊的户籍制度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它是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

公民权益同户口性质相挂钩,并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户口管理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不仅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还有常住户口与暂住户口的区别,并根据户口实行有差别的社会福利待遇,在流动人口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外出谋生求发展,不仅需要勇气和技能,而且必须带齐或办理名目繁多的证件,如办理暂住证,交纳外来人口管理资金,即使如此,在诸多方面仍有别于常住人口。其中对流动人口子女们影响最大的就是以户口性质为基准规定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即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的“适龄儿童在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这表明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责任只能由他们户口所在的政府承担;而当他们随父母漂流异乡时,由于没有流入地的户口就失去了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户口性质与教育的挂钩使得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无条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到了限制。二元户籍制度不但在诸多方面增加了流动人口的负担。还要将这种无形的压力殃及其子孙,它严重阻碍了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有失教育公平的原则。

四、对策及建议

1、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都对流动儿童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爱护。由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建议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把解决流动儿童问题作为民生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以统筹,加大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各级政府的分

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有关单位为成员,牵头关爱工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着力攻破流动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切实为流动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从社会层面来看,关键是克服社会对流动人口的偏见,社区、学校等社会各阶层应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给他们的子女以平等的成长机遇和没有偏见的人际交往。

2.要打破户籍制度,实行适龄儿童无条件接受义务教育制度。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二元户籍制度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要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放宽户口迁移限制,为城乡人口特别是人才的跨区流动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同时,义务教育体制也应该得到相应的调整,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有关制度,只有现行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体制双方面的改革才能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问题。

3.充分发挥学校在流动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流动儿童档案,建立情况登记、结对帮扶、沟通交流等制度,把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成为朋友。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照料,让流动儿童能够在老师的呵护、同学的交往中健康成长。

4、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流动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教育部门要根据流动儿童实际,开发有关加强自我保护、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特别要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要专设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如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适应不良与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测查、辅导、咨询和疏导,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抗挫、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及行为矫正能力,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优势。家长学校是开展流动儿童工作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巩固发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规范对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等多种形式,拓宽流动家庭获取教育信息的渠道,引导流动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帮助外来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要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关注,挤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分享成败得失,用自己的经验激励孩子成长,认识到仅仅给孩子以物质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三是公安部门要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与保护,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留守、流动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

四是民政部门要切实保障特殊困难流动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及时发现并帮助流动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符合规定的农村医疗救助条件的流动儿童,要对其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有效解决困难流动儿童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是卫生行政部门要改善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要根据流动儿童的营养状况,制定干预措施,组织编印科学实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开展儿童营养知识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等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通过提高父母和抚养人的相关知识水平,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病率,改善流动儿童健康状况。确保流动儿童享有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

贡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流动儿童问题困难还很多。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推进,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流动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亟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第三篇: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计划

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流动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结合我校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流动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二、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流动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流动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流动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

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学生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一补”计划,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第四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在我们身边,存有着一群这样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他们被迫留在家乡,留在爷爷奶奶身边,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父母己蜕变为一年两年才露个脸、见个面的符号和概念。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大中城市,因而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因为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其状况令人担忧。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生

人,“留守儿童”

人,占总数的%,其中在外住宿生

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 %,这些“留守儿童”主要由隔代亲人或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

二、问题与现状 1、“留守儿童”存有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孩子绝大部分下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理解,同时也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累月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充足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一位留守学生在老师布置的作文《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中写到:“爸爸妈妈,我恨你们,你们抛下我几年不回来,我己经记不起你们的容貌和声音。我过生日时你们在哪里,被别人欺负时你们在哪里。。。”。在长期亲情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因“亲情饥渴”而产生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这几年我校违纪学生中有 70%以上就是“留守儿童”,他们内心抑郁,经常上网、打台球、吸烟、打架、相互攀比,用外在的厅特行为来补充内心的情感饥渴。

2、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即使有很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不过,“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成绩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只有 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 88%!究其原因,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而另一方面,90%的留守子女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协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点差异较大,存有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注重孩子的学习。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绝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水平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3、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注重不够。因为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上的“病症”: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在调查中发现,有 16%的儿童在学校里的朋友很少,甚至有 4。4%的儿童在学校中没有朋友;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这个现象也有规律性,即随着孩

子的年龄增大表现越来越明显。

4、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因为绝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水平,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的水平,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学校与家庭之间存有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少年儿童对危险缺乏识别水平,所以车祸、溺水、触电、煤气中毒、被拐卖等危险事故时有发生,很多“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如遇暴风骤雨天气,天黑路滑,留守子女的安全问题怎么能不让人担忧呢? 三、对策与建议 “ 留守儿童”问题己经不但仅的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经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待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1、家庭方面

当前多数农民文化和水准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能够了至于读书是学校老师及孩子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的素质决定的。家长理应改普变这些不准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教育责任观,蛤确教育孩子是自己的应尽义务。即使在外地打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增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增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即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实行指导,要求“监扩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增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的方式能够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作书信等实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即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老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升亲密信赖水准,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优质服务,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增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来说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即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但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理解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协助、支持“留守儿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和那一天。

2012.5。24

第五篇: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逐渐涌入大城市。由于受到户籍政策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由此产生。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样本数据推算,全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

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孩子中,有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约242万人。

2015年7月30日,教育部发布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在他们的统计数字中,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075.42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409.53万人,在初中就读665.89万人。这也表明,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学龄前儿童约占留守儿童人群的2/3。

伴随着这个庞大数字而来的种种问题,和频频发生在这些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更是让这个脆弱的群体,成为了一个沉重的公共议题。

留守儿童的问题绝不只是一个“穷”字,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关爱,导致精神和心理层面出现问题。减少“留守儿童”事件的发生,对农村父母们进行精神上的扶贫,同物质扶贫一样重要。

留守儿童的非正常原因死亡事件,这些年来时有发生,而且都较极端,甚至迅速演变成影响极大的社会事件。比如2015年6月9日,在贵州毕节市田坎乡,4个孩子在家中服农药死亡。而在2012年,当地还曾发生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内死亡的事件。

除了非正常原因死亡,留守儿童还成了犯罪概率较高的一个人群。农村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留守儿童中既有施暴者也有受害者。2015年7月,就读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曙光中学的留守儿童郑某被同校13名学生围殴,后因伤势过重死亡。

对于孩子而言,精神的留守其实更可怕。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关爱,导致精神和心理层面出现问题。云南留守儿童的小宝的负气自杀,更多提及的不是父母亲不在身边,而是父亲常常把气撒在他身上,用暴力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毕节市的4个孩子在哥哥带领下集体自杀,是孩子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内心深处产生绝望与无助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认为,心理健康最基本的要求在于婴儿应该有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连续不断的、温暖亲密的关系。早期依恋的顺利完成和发展才能成全一个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一旦错过关键期,儿童依恋难以重新建立,个体会出现情感不稳定的状况,面对挑战时也容易出现易怒情绪。

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容易产生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任性、叛逆、难以主动交流的心理障碍。调查走访中,曾问过一个四年级孩子,你们班留守儿童有什么特点吗?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不跟我们说话!”当问到“你捡到东西时如何处理?”“你如果和别人发生矛盾,你会怎么办?”“当看到学校的水龙头没有关,你是否会去关?”等这些问题时,结论不容乐观。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当农村留守儿童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会针锋相对的孩子占了大多数,为43.3%;还有3成多的孩子会找人帮忙助阵;表示能宽容和解、主动消除矛盾的儿童最少,仅有2成左右。

即使是成为大学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也不尽相同。曾有学者对200名留守儿童在校大学生和300名非留守儿童在校大学生做调查后发现,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与普通在校大学生相比,个性内倾更明显,比较冷淡、缄默、孤独;情绪更易波动,易生烦恼;爱幻想,喜欢冲动任性;但与成长中父母都在身边的大学生相比却独立自强,遇事更能当机立断。

“留守”孩子最常遭遇的问题如下: 1.留守孩子缺乏安全感,大都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性格内向,有什么事自己承受,总觉得低人一等,性格孤僻,人际交往差,很难与人沟通;

2.3.的情绪。

4.留守孩子多数不服管教,因为长期于父母分离,没有稳固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父母管教有的留守孩子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甚至仇视父母,不想读书;

留守孩子的父母大都通过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致使孩子浪费钱、乱花钱;有的大把花钱去买吃买穿,有的到网吧玩游戏,有的通过吸烟、喝酒甚至打架等等不正常、不正当的渠道宣泄自己孩子不听;老人想管也管不动,或者根本就更加溺爱孩子,造成孩子霸道、自我中心的个性; 留守孩子在父母缺失的家庭中,因为缺失父爱母爱,他们成为了一群“心灵孤儿”,爷爷奶奶照顾得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亲情缺失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对于孩子来说,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如果你的孩子无奈“留守”,希望父母们能做到:

1.2.争取多跟孩子见面,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

如果实在见不了面,就多打电话,或者在网上聊聊,问问他们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的温暖。

3.逢年过节回不了家,能否把孩子接到身边小聚。

减少留守儿童极端事件的发生,对农村父母们进行精神上的扶贫,同物质扶贫一样重要。

父母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需要学习成长的职业。在农村建立留守儿童中心的同时,更需要花力气建设“农村父母学校”,通过这样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来教育农村的父母们:孩子的成长,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需要爱,需要亲情呵护,需要温暖沟通。社会的关爱代替不了孩子对父母的亲情需求;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孩子们很难健康成长。有了这些,即使寒门也会出贵子,即使父母远在外,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亲远方汇聚来的爱意;没有这些,就是把孩子留在身边,挣再多的钱,孩子也是孤独无助的,各种各样的留守儿童极端事件还会重演。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拓展种植、养殖集约化、产业化规模经营,兴起生态观光农业、兴办“农庄企业”,让一批农民能够在家乡进入现代农业企业就业,那么这些农民的子孙后代就不会成为“孤苦伶仃”的留守儿童,可以与仍然留在家乡就业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自然就会减少一些。

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拆除城乡户籍壁垒,并且在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给予农民工在城市购房以特别鼓励、扶持优惠政策,让一批农民工在城里买得起房,其子女能在城里上得起学,那么这些农民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及其爷爷奶奶接到城里居住,从而安居乐业、融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才会更少一些。在产业布局上也应该有所调整。现在大批农民拥向东南沿海城市、一、二线城市打工,是由于我国的工商业产业集群都集中在这些城市,而这些城市的承载量已经越来越趋向于饱和程度,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的工商业还欠发达,三、四线城市大都尚未形成工商业产业集群,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国家在产业布局上有所调整,将一些工商业项目调整到欠发达的中西部城市和三、四线城市落户,逐步使产业布局均衡化,这样既可以减轻大城市的承载压力,又可以使中西部城区,三、四线城市加快发展,也能够减少这些地区的农民远离家乡拥向沿海发达城市和一线城市打工,使他们离孩子近一些,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关照方便一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长期远离留守儿童造成的一些社会问题。

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也应该兼顾农村。近些年来随着大批农民进城打工,乡村中小学也出现了大撤并,很多留守儿童不得不跟随爷爷奶奶到城镇租房居住,以便于接受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而那些在外挣钱少,父母无力到城镇租房的留守儿童很有可能会丧失接受教育的机会。鉴于此,基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乡村学校撤并上必须“手下留情”,别让那些特困家庭的儿童无学可上;对于一些现代高效农业兴旺起来的乡村,原来撤并了的学校应该尽快恢复,让能够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民子孙能够再在家门口就学。

下载延边州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报告(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延边州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查报告(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广西钦州市大直镇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7日 调查目的: 留守儿童的现状如何?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在留守儿童中存在哪些突出的......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姓名:杨显芹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10级生物2班 学号:2010023215 时间:2012年7月25日 ~ 8月5日 范围:水长乡的13个自然村 第 1 页 共 7 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摘......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手帕人生上的“小儿” 一. 调查目标:具体系统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其行程的原因,使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都有一个......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讨论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在自己的家乡实地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农......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研主题:《关注留守儿童,你我同行》 调研时间:2011年调研对象:梅州市平远县长田镇留守儿童 院系:政法学院【摘要】留守儿童问题俨然不是新鲜的话题了,然而随着经......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尧棒乡位于独山南部70公里处,全乡合并后现辖5个行政村,9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万亩,全乡总人口13800人,全乡在外务工人口约为950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567人,女272人,其中小学留守儿......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时间:2008年8月—2009年6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调查方法:教学工作......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3年7月—2013年9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陵川县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