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政治案例及材料分析2

时间:2019-05-13 04:3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考验政治案例及材料分析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考验政治案例及材料分析2》。

第一篇:考验政治案例及材料分析2

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题

材料1:印度,1947年独立。自建国以来,它一直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2004年参加竞选的政党有753个。政局一直不稳,1996年5月由人民党领导组阁的政府只存活了13天;1998年由13个政党构成的执政联盟,也只支撑了13个月。由于政党林立,没有一个有权威的政党实施统一领导,印度政府更迭比较频繁,政策连续性、社会稳定性比较差,联邦制政府体系无力低效。尽管9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在努力改革开放,但各地仍然自行其事,互相牵制,成效不大。如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以至于这个国土面积只有11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家,2008年人口总数增加到了11.86亿。据联合国有关专家估计,到2050年时,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达到16.58亿。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没有达到应有水平。1950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0美元(按1980年美元计算),比中国多80美元;但是到2011年,其GDP总量为1.43万亿美元,人均GDP仍只有1530美元。

材料2:新中国,1949年诞生。自建国以来,它一直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中国尽管走过一些弯路,但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了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仅 2011年,中共中央统战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表彰了50项建言献策优秀成果、50项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在这种政党制度下,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讶的成就。政治上,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政局稳定,上下思想统一,同时政策执行有力有效。经济上,发展迅速。195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70美元(按1980年美元计算),但到2011年,人均GDP达到了5432美元,GDP总量为7.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为3.18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人民生活水平也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

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结合以上材料请分析:

(1)中国的政党制度有什么样的优势?(2)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二、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城镇登记失业率呈上升趋势,2002年尾4.3%,2004年以来,尽管上升势头有所遏制,但预计2005年还会有所上升,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4.6%。

材料2: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将继续扩大,我国的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来看,有三个群体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一是高校毕业生;二是城镇新增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三是农民工。

据统计,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0万,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为700万左右。

材料3:我国农村还有1亿多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要转移的大约800万—900万人;

2亿多农民工当中还有很多工作岗位并不稳固。

材料4: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关闭破产企业、资源枯竭城市及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富余职工约2500-3000万,约占职工总数的1/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已经达到2600万,其中至少一半需要再就业。

回答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论述怎样才能解决我国就业问题。

三、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在进行之中。

——摘自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

材料2: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

实践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在继续进行的伟大工程。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1994年9月

请回答:

1、分析说明“两个伟大工程”的关系。

2、新时期如何搞好这个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四、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城镇化比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00年 15.9% 50% 36.2% 6280元 2253元 2020年 11.5% 29% 56% 18000元 8000元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的比重?

五、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调至3000元。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82707人提出的意见23万余件。82536人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发表意见,其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意见高达83%。

2011年5月10日和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还分别听取11位专家和16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群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公众对草案的意见。

6月27日,个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二审稿对3000元起征点仍未作修改。在审议过程中,有委员表示,网上征求意见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占83%。对如此集中的意见,草案未充分回应,很难向公众解释清楚。更有委员指出,个人所得税法不是5000元、3000元的问题,而是如何更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和老百姓的关注问题。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

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摘编自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2011年7月1日)

材料2: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一方面,减除

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工薪收入者纳税面调整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使绝大部分工薪所得纳税人在享受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税负。这两个措施是不一样的,减除费用的提高是普惠,通过税率级距调整进行结构性的变化,是使中低收入纳税群体在减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减税。此外,适当扩大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使低税率向大部分纳税人倾斜。其次,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变化联动,能够使一部分高收入者在抵消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得到的减税好处以后,适当增加一些税负。——摘编自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

请回答:

(1)此次个税法修改过程如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2)结合此次个税法的修改,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和合理调整

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

六、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从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时长30秒“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的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式播出。该广告由中国商务部会同4家中国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的首个品牌宣传活动,接下来还计划在包括北美、欧洲等中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地区播出。

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这一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广告中展示了一系列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例如,一个类似ipod的mp3播放器上用英文标注“在中国制造,但我们使用来自硅谷的软件”,一双运动鞋和一套衣服上标注有“在中国制造,但我们的设计来自于法国”,一台冰箱上写着“中国制造,但我们的采用欧洲风格”。

广告在创意上独树一帜,从引导世界受众重新认识畅销全球的中国产品入手,能够启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和全球贸易的重新思考,从而逐渐抛弃对“中国

制造”的偏见。——摘自人民网

材料2: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热播的一则“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广告引发的关注和反响正在发酵。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主动出击展示国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有评论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崛起,如何建立国际形象成为当务之急,政府近期启动了国际公关战略,继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率先向世界发声之后,国家形象广告或许会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对外形象的新渠道。还有人认为,中国早前一些产品安全事件令世界关注,现在希望能通过在全球投放广告推广“中国制造”以提升在国际上的形象,广告中出现的法国设计、硅谷技术等字样,说明中国目前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它继续把中国定义为世界工厂,因此,令消费者认为中国还只是产品的制造商,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摘编自《参考消息》、新华网

回答问题:

(1)“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说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2:时至今日,动漫已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占其GDP的十多个百分点。日本动漫在全世界拥有大批爱好者。仅以美国为例,2003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

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多达43.59亿美元。

在日本,不论政府抑或商家,都没有仅仅将“动漫”当作简单的休闲文化,而是扎扎实实将其当作一个产业来加以扶持和发展。„„„„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动漫产业发达的原因之一。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麻生太郎是狂热的动漫爱好者,他的专用车后备箱每天都装着刚出版的漫画,每周不论多忙都要精读几十本漫画杂志。2006年,麻生曾提议设立“动画文化大使”,意在将日本动漫的魅力推广到全世界。为了扩大日本动漫在国外的影响力,日本外务省还曾拨款24亿日元从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画片播放版权,将这些动画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这样做既向海外推广了日本的动漫产业,又增大了日本在外国青少年中的影响,可谓一举多得。

——2007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张慧中《日本动漫产业的启示》

材料3:(日本外相)麻生在(2006)年4月28日的一次演讲中提出,日本要以闻名世界的日本漫画.动画进行外交。„„在演讲

中,麻生对美国的“大力水手”欷歔不已。他说“大力水手”给人的印象是美国海军是正义的化身,是力量无穷的朋友。而这是美国文化力量的极佳例证。他认为日本的铁臂阿童木也是这方面的代表———阿童木问世以前,机器人一词是“苦役”的代名词,而阿童木,还有机器猫将机器人塑造成人类的好朋友,并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联系日本的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等现在占领世界一半的市场,麻生由此得出结论,文化产业的输出“如果让人听到‘日本’一词,马上冒出的印象是明快、温暖、漂亮、酷等,长远来看,日本的意见容易行得通,日本外交能够顺利展开,并一步步接近目标”。

麻生表示,打造一个国家的声誉,就像企业打造名牌一样,而打造国家的名牌,不能仅靠外交官,必须借助日本文化的力量,利用流行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国民发生影„

——http://www.xiexiebang.com《日本力推“动漫外交”用动漫影响他国民众》 2006年05月21日11:17 生活报(据《国际先驱导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1说明为什么我国要在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从材料

2、材料3中说明日本动漫产业给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八、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不敢想啊!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市民了!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母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给我们。村里把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

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子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楼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

最高兴的是变市民以后,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2)通过该示范小区的变化,结合你所熟悉的一个农村的实际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九、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

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处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物,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57页。

材料2: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

——《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第220页。

材料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第205页。

材料4:全党同志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2001年7月2日《人民日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2)我国应该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十、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

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幕式上的讲话》,载《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695页。

材料2:历史注定即将过去的2007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向世人宣示了党的执政纲领、治国方略,描绘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不仅使党的政治主张愈加清晰,而且也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情;展望2008年,人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和梦想,归纳起来有三点期许:

期许一:党的领导更加坚强,始终成为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

期许二:进一步采取措施,把各项民生

举措落到实处。民生问题,既关系社会和谐,更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党和国家,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很多民生的政策措施,虽然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要继续加大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使最直接、最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要拿出实际举措,确保人人上得起学、住得上房、看得起病、养得起老和无零就业家庭、物价不再上涨,逐步缩小城乡、东西、内地与老少边穷地区的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弱势群体分享和谐社会的普惠阳光,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期许三: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姜伟《对2008建设和谐社会的三点期许》中国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2)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逐步解决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

一、答题要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利于集思广益,推进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第二,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和连贯性,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三,有利于调动各民主党派成员以及他们联系的那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四,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和平统一,因为各民主党派有广泛的海内外联系。(2)中国不能搞多党制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我国的不具有实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也是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中国没有任何政治力量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第三,实践证明,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有既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又有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第四,多党制具有政党林立、政府更迭频繁,影响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容易导致相互争斗,政策执行乏力等缺陷,如果实行多党制,必将把人民推进政党纷争的漩涡之中,社会将会出现大**,中华民族要遭受大灾难。

二、答题要点: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需求小于劳动力供给,社会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①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②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③建成统一规范的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④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⑤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⑥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答题要点:

(1)“两个伟大工程”的关系是:党的历史地位和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了一个为巩固政权而奋斗的党,政治路线也由武装斗争为主变为经济建设为主。其次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也由要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的战斗队到把党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但是两个伟大工程的本质一样的,都要把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新时期如何搞好这个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9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措施: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理论水平;②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为党的事业培养千百万高素质人才;④以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⑤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党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答题要点:(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注:回答第2个问题,若列举出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其他合理措施,也可酌情

给分。

五、答题要点:(1)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居民工资水平的实际情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

②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税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有利于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③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税收体制改革,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④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个人所得税税法》,说明我国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公众热情参与征集意见,说明公民依法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所依的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2)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我们的合理趋向是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具体措施有: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四要取缔非法收入。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22

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

六、答题要点:(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生产贸易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开放,中国制造即世界制造,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制造”对世界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贡献。中国获益,世界也获益。

(2)我国还处在世界产业链的较低位置,走自主创新之路,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中国创造”,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当代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内“创新力”的竞争;创新,才能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促进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创新型国家,进而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七、答题要点:第一个问题:(1)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3)贯彻科学发展观,激发全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4)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其他原因只要观点正确比较扣题也可酌情给分.第二个问题:(1)加快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2)作好文化产业的对外推广工作。(3)以政府为主导全民积极参与。

(4)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宗旨进一步提升当代中国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

其他与材料相关并言之有理的观点都可酌情给分。

八、答题要点:(1)农村的改革经历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阶段。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途径

有针对性、可行性即可。

九、答题要点:(1)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之所以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原因在于:中国不存在三权分力和多党制的经济基础;中国也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的历史前提。所以中国不能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之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其他措施只要有针对性、可行性也可酌情给分。

十、答题要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与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和重要条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2)可从改善民生,增强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做答。措施要有针对性、可行性。

第二篇:考验政治案例及材料分析1

这是我找的答案没有写的同志们可以参考下!案例及材料分析

一、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要点提示】

(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2)材料2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

(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案例:半个世纪人类发展观大反省

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在西方发轫以来,人类便以为自己寻到了自我发展的终极密码,随着滚滚的车轮与隆隆的机器轰鸣,一番无边无际、无限无量的乐观发展前景被反复展示。但这种乐观最终被环境问题击碎,“技术万能论”与“无限发展观”一步步沦陷。

作为一个富于潜力的专有名词,“可持续”最早是出现在19世纪关于林木的“可持续产量”的研究之中,此后关于渔业的“可持续产量”问题再次被提及。

然而最终促发人类大反思的机会,却是一系列充满死亡气息的公害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宾州多诺拉烟雾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开始的日本富士山县骨痛病事件„„这些动辄令人大面积患病甚至死亡的环境事件,成为“自然界的报复”,冲击着一味掠夺自然进而破坏环境的片面发展模式。

1962年,一本读后令人毛骨悚然的作品登上美国畅销书的排行榜——这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大作,并非什么惊悚小说,而是美国生物学家卡森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危害的著述。此书的问世,给作者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发展必须顾及环境问题的思维,却从此根深蒂固地走进了全球政治、经济议程的中心;书中提到的“可持续性”一词,逐渐成为流行概念。

一个真理,往往需要被不断地论说,才可能在人类“致命的自负”里挤出引起注意的空间来。而这样的一种注意,自然还跟整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要求“以理性质疑理性”的社会热潮紧密相关:嬉皮士、摇滚乐、同居潮„„一系列要求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再“启蒙”的热浪“颠覆了世界”。

而在更为根本的“认识世界”层面上,也开始有了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进化论理性主义者的反诘——人类的理性虽然是独一无二的禀赋,但它并不足以安排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事实上,连经济运作的进程也左右不了。

在这样的思潮下,人类可以一力主导经济前行与社会进程的认识论基础也发生了动摇。1968年,来自全球(主要是欧洲)的100多位学者、名流聚会罗马,讨论当时人类的困境与出路。聚会中,基于共同的担忧,与会者以人口增长、工业发展、粮食生产、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人类面临的五大严重问题为研究对象,成立了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4年后,这个组织发表了震动世界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根据数学模型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否则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免。

报告也给出了一个激烈的解决方案:零增长。这显然有失偏激而遭诟病,以至反对者以同样的关键词撰书《没有极限的增长》进行反驳。

但这样的瑕疵不能淹没《增长的极限》的后劲,在“可持续发展”大行其道之后,这个闪耀着人类自我反省光辉的报告,被奉为了“绿色行动”的“圣经”。

1972年实在是新发展观的一个好年头,除了罗马俱乐部的经典奉献之外,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同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成立。在经过了“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等一系列概念观念的嬗变之后,联合国选择从民间机构手中接过了“可持续发展”的大旗。

1980年代初,在美国连续出版《公元2000年的地球》与《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两本报告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的时机已经日益成熟。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

经过4年的研究与论证,WECD于1987年提交了成果——《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是在这份报告中,“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被正式提出。这一全新的发展模式深刻地检讨了“唯经济发展”理念的弊端,强调需要从当代和后代两个维度谋划发展,并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明确提出要变革人类沿袭已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调整现行的国际经济关系。及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通过《21世纪议程》,更进一步确认和明晰了“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与内涵。

几十载的理论突破,终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开始有了实践的收获。美、德、英等发达国家与中国、巴西等后发国家,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21世纪议程或行动纲领,不约而同地强调要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等方面协调共进。

针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质疑与突破,无疑是首先在西方国家发轫并逐渐成熟的,这跟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完成了经济繁荣并遭遇相应问题有关。事实上,传统模式聚焦于经济的片面发展,一方面是人类的理性认知存在时代局限,同时更跟发展的程度有关——发展的自由要优先于发展的正义。如今,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呈现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路线,后发国家理当可以避免踏入同样的误区——不少后发国家在自己的经济赶超阶段都声明,自己不会重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然而结果还是往往存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发展自由优先于发展正义的阶段,但前车之鉴在眼,国际潮流所示,这样的阶段可以得到尽量的缩短,而跟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不限于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的人本关怀,被纳入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最丰富地吸纳新发展观的内涵,而尽量缩短步向新发展时代的必要过程,是后发国家的一个重要后发优势。思考讨论:

1.人类在享受发展的成就之时,同时遭受了发展的危机。人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发展?

2.经过半个世纪的自我反省,人类终于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怎样看待发展观的转变过程?

3.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前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创新特点?

发展是个古老而常新的概念,发展观是人类对发展认识的概括。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发展的认识从未间断过。粗略梳理,先后经历了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和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四个不同阶段。

如果没有自然界对人类的一连串报复,如果没有《寂静的春天》旷野中的警示呐喊,如果没有《增长的极限》震动世界的危言,人类还将继续重复粗放经营的、环境污染的、人口剧增的、资源浪费的生产模式。可见,人类只有不断的反省自己,才能在以理性质疑理性的过程中得出正确的判断。“先发展,后治理”的自由发展要尽量避免,这样才能进入到一个可持续的正义发展阶段。

当代中国形成了创新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是全面的,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强调发展是必须协调的,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调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强调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要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个新阶段,也是对人类发展观的新贡献。

三、案例:“来个调查研究年”

从 1958 年至 1960 年的 3 的“大跃进”,由于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致使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极其严重困难的时期。到 1960 ,国民经济陷入严重的比例失调,全民人民的吃饭、穿衣都成了大问题。不少地区都发生了浮肿病、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残废等严重情况。这种实际状况逐步透过左倾思想的封锁,反映到中央,反映到毛泽东那里。对此,毛泽东听说全国城镇居民的粮食和副食品削减定量供应时,也马上宣布要实行三不,即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他曾连续七个月没有吃一口肉。当时,毛泽东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多次作自我批评。1960 年 11 月 28 日,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个发给全党的文件的批语中,以中央的语气写道:“毛泽东同志对这个报告看了两遍,他还想看一遍,以便从中吸教训和经验。他自己说,他是同一切愿意改正错误的同志同命运,共呼吸的。他说,他自己也曾犯了错误,一定要改正。”在深刻自省的同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重新提倡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来制定出一套迅速摆脱困境的方法,也以此来重新探索我国应如何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61 年 1 月 13 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着重提出了调查研究的问题。他指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今年要搞个实事求是年。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过去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调查研究比较认真,情况表明决心大,解决问题的措施也比较有力。解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调查研究工作不大做了,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少了。请同志们回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江再次强调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今年成为调查研究年。”就在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毛泽东重新看到了他 30 年前写的一篇文章《调查工作》(即后来的《反对本本主义》),这使他感到十分高兴。后来他把这篇文章印发下去作为推动全党大搞调查研究、转变思想作风的有力武器。案例讨论:怎样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

案例点评: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1961年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着重提出了调查研究的问题。毛泽东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制定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有效地纠正当时已经认识到的错误,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下面是一组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

材料1: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2: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3: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 1956 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3)材料 2 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4)参照材料 3 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 答案要点 ] 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刘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五、材料分析:下列是一组关于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材料:

材料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則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分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家必须牢牢记取.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2: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土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材料3: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请回答:

(1)依据材料1,说明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2)依据材料1、2,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吋俱进的依据.(3)依据材料2、3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4)在当前,我们怎样做到使马克思主义与吋俱进,(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2)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的理论依据。①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体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它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了现成的理论观点和结论,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开辟了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广阔道路。②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关于人类认识规律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推动人类认识的深入,随着人们认识事物规律的深入,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

④关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总结的真理,我们必须坚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真理一样,具有相对性。只是对人类社会规律在一定阶段的认识,有待发展。

(3)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诊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反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如果采取这种态度,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4)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就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内,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条件、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些变化所提出的新课题。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就必须在理论上创新,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③“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当前,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主要表现。

六、材料分析

材料1: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问题》中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

材料2: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准备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请回答:结合毛泽东的论述,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其“新”在何处?其前途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前途是发展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因为:①从领导阶级来看。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这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②从世界革命阵线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在属于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③从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法来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武器。④从革命前途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七、下面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几组材料:

材料一:

1、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2、(有人)以为中国象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摘自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

3、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材料二:

1、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2、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3、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较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4、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材料三: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回答问题:

1、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2、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

3、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

.【答案要点】(1)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的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原因: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2)在材料2中,①、④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②、③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3)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八、材料分析: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摘编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2009年10月1日

上午10时整,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晚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天安门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巨幅彩色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纪念碑两侧超宽电子屏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格外醒目。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编自200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1)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的失败,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就让位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前途是社会主义)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孙中山的努力终于有了果实。

(2)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强林。第二,结束了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夷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九、材料分析: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回答问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要点:

(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十、材料分析: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要点】(1)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既确立了公有制的领导地位,又允许非社会主义因素,包括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允许资本家一定限度内的剥削,对安排工人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和部分资本家破坏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的不法行为,表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民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大规模有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十一、材料分析题:这是一组关于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 材料1:“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63页

材料2:“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5页 请问:(1)为什么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请分析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及其原因。(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答案提示:(1)该问题是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问题,可1955年夏季后出现的偏差入手,分析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再来分析“稳步前进”的好处。(2)要求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区别与联系来分析。

第三篇:法律案例分析(政治)

法律案例分析(政治)

一:居民建筑影响教室采光怎么办?

案例:1993年,某校周围居民动迁,动迁后某房地产公司在该校教学楼南面建起一座8层楼,该楼距学校39米,影响教学楼正常采光。该校校长为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首先找到了有关部门人员,弄清楚了有关房屋建筑间距规定要求,确认房地产公司设计不合理,按居民建筑条件计算建筑间距是不允许的,该建筑实属违章建筑。1990年11月辽宁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通过的《辽宁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第12条规定,“学校教室附近,不得建设影响教室采光的建筑物”,第30条第7款明文规定:“违反第20条规定,除限其退还或拆除外,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损失,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况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校依据法律将违法行为向市人大、市建委、市城建局、市规划局和区级机关、主管教育的单位分别投诉,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得房地产公司不得不承认确实违法,并答应赔偿。在赔偿时该校和开发公司算了一笔帐,自然光线不足,主要用灯光补,这样一个教室每月电费多支出20元,14个教室挡光,一个月是280元,一年10个月是2800元,教学楼使用年限100年就是28万元。随着电费的上涨,就不止28万元了。另外阳光无价,阳光的作用不只是照明,少了阳光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该校校长不客气地说:“也许我们这些少年儿童是未来中央领导人的材料,若因阳光的缺少未能成才,谁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呢?”经过多方努力,最后学校和房地产公司达成协议,房地产公司赔偿20万元,另外拆除已盖好的楼房一个开间以减轻对学校教学楼的挡光程度。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房地产公司并没有直接侵害学校的财产所有权,但由于二者相邻并之在采光方面产生了相邻关系,房地产公司给作为相邻方的学校在采光方面造成妨碍,依法律规定,房地产公司应排除妨碍,依法律规定,房地产公司应排除妨碍或赔偿因此而给学校带来的损失。相邻权变称相邻关系,是指相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占有人对各自所有的或占有的不动产行使所有树或占有权时,因相邻各方相互间应给予方便或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的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相邻关系的客体并不是不动产本身,而是相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使其所有权或占有权过程中所体现的利益。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既有利于合理利用财产使之充分发挥效益,也有利于社会安定。相邻关系有多种,如相邻土地通行、使用关系,相邻流水、排水关系,相邻管线安设关系,相邻通讯、采光关系,相邻环境保护关系等。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呢?《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该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各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二:继承纠纷案件

案例:这是一起很简单的继承纠纷案件,但却是目前社会一个典型的缩影。提起诉讼的是三个女儿,被告是母亲及儿子。2005年3月6日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调解审结了此案。

三个女儿诉称:父母有两处商品房及五间店面房,父亲去世后,房产被母亲和兄弟居住和出租收益,我们要求对房产依法进行分割,并要求分割母亲所得的租金。母亲辩称:丈夫生病期间,女儿没有尽到责任。房产是我和丈夫多年奋斗的共有财产,子女没有份额.儿子辩称:我同意母亲的意见,我确实居住了其中一套住房,但房子不是我的。法院经审理查明:三原告的父母共生有三女一男,现均已成年,独立生活,1991年三原告的父亲经有关部门批准在镇上建了五间店面房,1995年因旧城改造,政府将位于县城内的两套商品房安置给原告父母。后原告父亲生病住院,母亲与女儿为家庭琐事产生矛盾。2004年7月原告的父亲去世后,原告的母亲及弟弟各居住于其中的一套商品房内,五间店面房由原告母亲以其名义出租,租金亦由其母亲收取。2004年底,女儿提出要求分割房产,母亲不同意。大女儿、二女儿遂向法院起诉,三女儿既不申请参加诉讼,又不放弃权利,法院遂追加三女儿为共同原告。后经承办法官召集双方多次调解,最终达成了调解意见:

1、五间店面房中的三间归母亲所有,三个女儿和儿子各分得其余两间中的半间,由双方各自到房产、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房产证及土地使用权证。

2、母亲和儿子各分得一套住房,儿子一次性补贴三个女儿每人8000元。

3、母亲返还给四个子女每人2500元的租金。

案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继承权,本案中三个女儿均有权继承其父亲的遗产,且其父亲生前未立下遗嘱对财产进行处理,被告未能举证证明其完全享有上述财产,故应按法定继承进行处理。从法理上讲,继承权是指公民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继承权,彻底否定了剥夺妇女继承权的封建继承制度,这对保护妇女继承权、协调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男女平等,是确保男女有独立的人格权,使男女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和家庭生活中平等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赡养费问题

案例:方成、方莹系兄妹。在方成14岁、方莹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父亲为了再娶,视他俩为包袱,经常打骂,不让回家。兄妹俩有家不能归,无奈之下便离家出走,以乞讨和捡破烂为生。现在,方成兄妹已长大成人,他们靠劳动致富,不仅盖上了新房,而且还买了高档家电和家具,日子过得很富裕。这时,父亲年纪已大,看到子女日子过得挺红火,就要求方成兄妹俩每月付给150元赡养费,否则便去法院告他们虐待老人。

案例分析: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我国婚姻法第15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抚助的义务。”我国宪法和婚姻法等有关条文,都明确地规定了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这是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方成的父亲在子女幼小、需要抚养教育(而他又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本应依法履行抚养义务,但方父为了自己再娶,不让兄妹俩回家,这种行为不仅应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方父有抚养子女的能力,而故意不履行抚养子女的法律义务,却要求子女付给他赡养费,这种要求不符合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也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因而他的请求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四:产品质量纠纷

案例:1994年,一户赵姓人家在为家中老人祝寿时,高压锅突然爆炸,儿媳妇被锅盖击中头部,抢救无效死亡。据负责高压锅质理检测的专家鉴定,高压锅爆炸的直接原因是高压锅的设计有问题,导致锅盖上的排气孔堵塞。由于高压锅的生产厂家距离遥远,赵家要求出售此高压锅的商场承担损害民事赔偿责任。但商场声称缺陷不是由自己造成的,而且商场在出售这种高压锅(尚处于试销期)的时候已与买方签订有一份合同,约定如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场负责退货,并双倍返还货款,因而商场只承担双倍返还货款的违约责任。

案例分析:

1、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销售者与生产厂家应当对此承担共同赔偿责任;赔偿之后,销售者可以找厂家承担最终的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第四十二条 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四十三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第四十四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第四十五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最初消费者满十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第四十六条 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本案是请求权竞合,建议选择侵权责任:可以在侵权行为结果地诉讼,也就是可以选择原告所在地;侵权责任可以有精神损害赔偿,而违约之诉没有精神损害赔偿。

五:酒店纠纷

案例:张某原就职于某大酒店,后辞职应聘于另外一家公司,恰巧这家公司的办公地点就在张某原就职的大酒店内,酒店不予以进入,其理由为,该酒店在员工手册第九条中规定:“辞职、辞退员工,6个月内不得以任何理由进入本酒店。”而张某就职的公司要求他在规定期限内上班,否则将不予录用

案例分析:酒店的员工手册第九条属于无效条款,没有法律效力。对于人身自由的限制性规定只能是有权的国家机关来规定,目前只有法律能够规定,酒店没有权利。所以该规定违反法律属于无效。他无权阻拦包括张某在内的任何离职员工。侵犯了张某的人身自由权,只要张某的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侵犯他人及酒店的利益,有权自由出入酒店,同时酒店的规定也侵犯了张某的人格尊严。再次,酒店侵犯了张某的工作权利,侵犯其再就业的权利,由于张某的新工作单位在酒店里面,酒店理所当然的成为张某的工作场所,他有权自由出入进行工作,酒店的规定对张某的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侵犯了张某的工作权,对此造成的损失应当有酒店赔偿.

第四篇:初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郭春才

初中政治学科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长期以来在升学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功利地把精力集中在语、数、外等学科上,从而弱化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新课程标准有一定的难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教材中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板块,如:“看图思政”“各抒己见”“小论坛”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

一、以图激趣

图文并茂是初中政治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美图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的青睐。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它具体形象,不但给学生形成政治概念提供丰富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断根据,而且插图中包含着许多文字所不能包容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插图,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探究色彩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七

八级上册第4课中的“孔子教学”插图为例,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认真观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习,关系平等等。可见利用插图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鉴赏能力。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二、编讲历史故事激趣

新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传说。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成语典故、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编、讲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讲故事

课前搜集和整理相关内容的成语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结果在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将许多成语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退避三舍、移木赏金等展示出来相互交流,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在搜集、整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尝试到了主动学习的成功乐趣。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如为了说明商纣王的暴虐,可讲“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的故事,通过故事化的描述,学生易于理解商衰亡的根本原因。

(二)编故事

根据历史事实,利用插图,发挥想象,自编小故事。

编讲历史故事不仅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率。

三、设疑激趣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中可通过设疑、释疑解惑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设疑导入

新教材的导入框以历史故事、诗歌、人物轶事、文物等开篇,教师可有选择地取舍,如执教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结合教材论语孔子教学的故事,问孔子和学生们为什么坐在一起学习,显示了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导入一开始就给学生造成了悬念,缩短了学生同教材的距离,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学生会兴味盎然进入学习。这样的例子在新教材中颇多,教师应利用好导入框。

(二)教学过程中的设疑

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疑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切忌教师直接讲出答案)感悟课堂,体验成功的快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各说各的。我抓住这一疑问让学生回忆、在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最感动的情节是什么?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解决疑虑:这种通过设疑——学生参与分析——教师适当点拨——解疑的教学方式,唤醒了学生的学习乐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多媒体教学激趣

影视、录象、图片、音乐有着很强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动感、鲜艳的画面直接作用于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触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

氛,这样“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以情激趣

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其灵魂,震撼其心,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如在教学中通过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抗衡,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进行音乐创作的故事。许多学生被他的顽强毅力所感染,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问:“作为中学生,我们从他身上学习哪些可贵的品质?”学生们纷纷表示:学习他刻苦专研、勇于实践、不向困难、命运低头的精神。;接着教师又拓展:你能再举出古今中外通过刻苦专研、勇于实践、克服困难,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吗?教师这么一问,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列举了众多的人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第五篇:初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郭春才

初中政治学科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长期以来在升学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功利地把精力集中在语、数、外等学科上,从而弱化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新课程标准有一定的难度。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教材中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板块,如:“看图思政”“各抒己见”“小论坛”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

一、以图激趣

图文并茂是初中政治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美图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的青睐。历史图片是史实某一瞬间的再现,它具体形象,不但给学生形成政治概念提供丰富可靠的想象根据和判断根据,而且插图中包含着许多文字所不能包容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插图,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探究色彩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七

八级上册第4课中的“孔子教学”插图为例,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观察,你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认真观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习,关系平等等。可见利用插图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鉴赏能力。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记忆。

二、编讲历史故事激趣

新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传说。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成语典故、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编、讲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讲故事 课前搜集和整理相关内容的成语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结果在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将许多成语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退避三舍、移木赏金等展示出来相互交流,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在搜集、整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尝试到了主动学习的成功乐趣。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如为了说明商纣王的暴虐,可讲“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的故事,通过故事化的描述,学生易于理解商衰亡的根本原因。(二)编故事

根据历史事实,利用插图,发挥想象,自编小故事。

编讲历史故事不仅是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率。

三、设疑激趣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在教学中可通过设疑、释疑解惑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设疑导入

新教材的导入框以历史故事、诗歌、人物轶事、文物等开篇,教师可有选择地取舍,如执教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结合教材论语孔子教学的故事,问孔子和学生们为什么坐在一起学习,显示了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导入一开始就给学生造成了悬念,缩短了学生同教材的距离,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学生会兴味盎然进入学习。这样的例子在新教材中颇多,教师应利用好导入框。

(二)教学过程中的设疑

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疑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切忌教师直接讲出答案)感悟课堂,体验成功的快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各说各的。我抓住这一疑问让学生回忆、在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最感动的情节是什么,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解决疑虑:这种通过设疑——学生参与分析——教师适当点拨——解疑的教学方式,唤醒了学生的学习乐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多媒体教学激趣

影视、录象、图片、音乐有着很强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动感、鲜艳的画面直接作用于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触发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

氛,这样“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以情激趣

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才能触其灵魂,震撼其心,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如在教学中通过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抗衡,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进行音乐创作的故事。许多学生被他的顽强毅力所感染,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问:“作为中学生,我们从他身上学习哪些可贵的品质,”学生们纷纷表示:学习他刻苦专研、勇于实践、不向困难、命运低头的精神。;接着教师又拓展:你能再举出古今中外通过刻苦专研、勇于实践、克服困难,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吗,教师这么一问,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列举了众多的人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下面是赠送的合同范本,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 教育机构劳动合同范本

为大家整理提供,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一、_________ 培训学校聘请_________ 籍_________(外文姓名)_________(中文姓名)先生/女士/小姐为_________ 语教师,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精神,自愿签订本合同并保证认真履行合同中约定的各项义务。

二、合同期自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起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止。

三、受聘方的工作任务(另附件1)

四、受聘方的薪金按小时计,全部以人民币支付。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 1.聘方向受聘方提供意外保险。(另附2)2.每年聘方向受聘期满的教师提供一张_________ 至_________ 的来回机票(金额不超过人民币_________ 元整)或教师凭机票报销_________ 元人民币。

六、聘方的义务: 1.向受聘方介绍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聘方有关工作制度以及有关外国专家的管理规定。

2.对受聘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对受聘方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4.按时支付受聘方的报酬。

七、受聘方的义务: 1.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

2.遵守聘方的工作制度和有关外国专家的管理规定,接受聘方的工作安排、业务指导、检查和评估。未经聘方同意,不得兼任与聘方无关的其他劳务。

3.按期完成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质量。

4.遵守中国的宗教政策,不从事与专家身份不符的活动。5.遵守中国人民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八、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双方应信守合同,未经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解除和终止合同。

2.经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后,可以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在未达成一致意见前,仍应当严格履行合同。3.聘放在下述条件下,有权以书面形式通知受聘方解除合同: a、受聘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经聘方指出后,仍不改正的。

b、根据医生诊断,受聘放在病假连续30天不能恢复正常工作的。4.受聘方在下述条件下,有权以书面形式通知聘方解除合同: a、聘方未经合同约定提供受聘方必要的工作条件。b、聘方未按时支付受聘方报酬。

九、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合同期满后即自行失效。当事人以方要求签订新合同,必须在本合同期满90天前向另一方提出,经双方协商同意后签订新合同。受聘方合同期满后,在华逗留期间的一切费用自理。

十、仲裁: 当事人双方发生纠纷时,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若协商、调解无效,可向国家外国专家局设立的外国文教专案局申请仲裁。

本合同于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在_________ 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_________ 文写成,双方各执一份,两种文本同时有效。

聘方(签章)_________ 受聘方(签章)_________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范本由应届毕业生合同范本 卖方:_______________(简称甲方)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 买方:_______________(简称乙方)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乙方向甲方购买房产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信守执行。

第一条 乙方同意购买甲方拥有的座落在______市_____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有的房产(别墅、写字楼、公寓、住宅、厂房、店面),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详见土地房屋权证第_______________号)。

第二条 上述房产的交易价格为:单价:人民币________元/平方米,总价:人民币___________元整(大写:____佰____拾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整)。本合同签定之日,乙方向甲方支付人民币__________元整,作为购房定金。

第三条 付款时间与办法:

1、甲乙双方同意以银行按揭方式付款,并约定在房地产交易中心缴交税费当日支付

首付款(含定金)人民币____拾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整给甲方,剩余房款人

民币____________元整申请银行按揭(如银行实际审批数额不足前述申请额度,乙方应在

缴交税费当日将差额一并支付给甲方),并于银行放款当日付给甲方。

2、甲乙双方同意以一次性付款方式付款,并约定在房地产交易中心缴交税费当日支

付首付款(含定金)人民币____拾____万____仟____佰____拾____元整给甲方,剩余房款

人民币____________元整于产权交割完毕当日付给甲方。第四条 甲方应于收到乙方全额房款之日起____天内将交易的房产全部交付给乙方使用,并应在交房当日将_________等费用结清。

第五条 税费分担甲乙双方应遵守国家房地产政策、法规,并按规定缴纳办理房地产过户手续所需缴纳的税费。经双方协商,交易税费由_______方承担,中介费及代办产权过户手续费由______方承担。

第六条 违约责任甲、乙双方合同签定后,若乙方中途违约,应书面通知甲方,甲方应在____日内将乙方的已付款不记利息)返还给乙方,但购房定金归甲方所有。若甲方中途违约,应书面通知乙方,并自违约之日起____日内应以乙方所付定金的双倍及已付款返还给乙方。

第七条 本合同主体

1.甲方是____________共______人,委托代理人________即甲方代表人。2.乙方是____________,代表人是____________。

第八条 本合同如需办理公证,经国家公证机关____公证处公证。

第九条 本合同一式份。甲方产权人一份,甲方委托代理人一份,乙方一份,厦门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一份、________公证处各一份。

第十条 本合同发生争议的解决方式:在履约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双方可通过协商、诉讼方式解决。

第十一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另行约定,其补充约定经双方签章与本合同同具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 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出卖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 购买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_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_ 邮 编:___________________ 邮 编: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_ 代理人(甲方):_________________ 代理人(乙方): 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_ 鉴证方: 鉴证机关: 地 址: 邮 编: 电 话: 法人代表: 代 表: 经 办 人: 日 期: 年 月 日

鉴证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下载考验政治案例及材料分析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考验政治案例及材料分析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验政治:十八大核心考点汇总

    八大热门命题点之一: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报告原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

    对外汉语考验

    对外汉语: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18现代汉语(含语言学概论50分)④819古代汉语 复试科目:专业课笔试、语言学史基础知识和汉语基础知识 初试书目:......

    政治知识案例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案例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局第四小学二年级教师张某,为惩罚考试不合格学生董静,将董静叫到台前当众用教鞭抽打她的手心,并让董静自己数着。董静疼痛难忍,......

    案例分析

    分析评估企业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坏账损失税前扣除是否符合条件。 3、案例分析 案例1某塑料编织有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12月份、2005年1月份会计报表相关数据余额......

    案例分析

    故意伤害 某镇的简中伦和侄子简永学家因放杂草在发生争执中,简中伦将简永学打成重伤, 1月19日,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对简中伦批准逮捕。当天早上11点左右,简中伦把自家地里的杂草......

    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重庆晨报》曾报道,重庆北碚中学初二学生刘某模仿世界杯足球赛中罗纳尔多的头,给自己剃了光头,只在前后各留了一小撮头发。第二天他去上学,刚到教室,就被班主任老师......

    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 1、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

    案例分析

    农夫山泉赞助奥运 在和平时期,体育是最能集中公众注意力和情感的领域。体育热闹、紧张、激动、拼搏、平等、快乐、健康等人类情感,都是构成良好品牌形象的元素。  案例评析 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