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学习同时要用到四本书
钢琴学习同时要用到四本书,一次练习的先后顺序一般是指法、练习曲、巴洛克时期作品,以及某一种乐曲汇编教材。
由初级到高级的教材一般是:
1.指法练习《哈农钢琴练指法》
这本是伴随全学习时期的指法练习基础教材,每次练习开始头15~30分钟使用。
2.练习曲集《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599》—《车尔尼849》—《车尔尼299》—《小奏鸣曲集》
对应级别1-3级—4-6级—7-8级—9-10级—10级考完以后自主练习用,每次练习30分钟以上。
3.巴洛克时期作品《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
对应级别1-4级—5-10级,每次练习30分钟以上。
4.乐曲汇编教材《约翰·汤普森 现代钢琴教程1-3册》—《钢琴基础教程1-4册(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绿色封面)》
对应级别入门识谱—1-10级,每次练习30分钟以上。
哈农是联系指法和手指灵活度的,如果可以的话无论你学到什么程度都不要抛弃哈农,所有条目都弹完了就从头再来,然后拜厄是练习曲,适合初学者,弹完拜厄之后接599,同时可以配一些乐曲一起练,注意,是一起练哦~不然一天练那么久都没什么趣味了
我是学这个专业的 最开始我们都是弹 拜厄 先熟悉琴键 然后是 车尔尼599 哈农(这是练指法的)之后就可以弹 车尔尼299 车尔尼740 弹完这些就可以自己找点难点的来弹了 比如:舒伯特的即兴曲 肖邦的夜曲 … 贝多分的曲子是属于很难弹好的那种 一般人都不敢轻易尝试
哈农是练指法的,一般是每节课之前练习十五分钟左右活动手指。拜厄是练习曲目,可以在每节课使用拜厄并且练习新的初学者的曲子(两三级考级的曲目那种)。有一天弹完了拜厄就练习车尔尼599,也是练习曲,有了基础才能把曲子弹得更好啊
第二篇:学习钢琴要注重学习方法
学习钢琴要注重学习方法
练习是钢琴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练琴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和进步的过程,上课只是对这个过程的检验 和指导。因此,对练琴要重视起来,培养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显得犹为重要。现将练习是钢琴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练琴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和进步的过程,上课只是对这个过程的检验 和指导。
因此,对练琴要重视起来,培养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显得犹为重要。现将练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及解决办法列出来供各位教师和家长参考:
1.练琴随意无计划 家长看见孩子在看电视,就催练琴,看见孩子在玩,就催练琴,孩子勉强坐到琴凳上,心里却在想着电视 内容,想着玩的内容,不能保证练琴效果。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练琴厌烦起来,一旦家长不在家,孩 子就会几天不练琴。解决的办法就是制订计划,对练琴严格要求,每天定时练琴。练琴时间之内必须练琴,练琴时间之外不必练琴,可安排做作业等其它事情。
“啪”就是一巴掌,或动辄大声训斥,都是错误的教育2.辅导方法不正确 看见孩子没弹好,方法。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 天,打骂的教育方法是不和时宜的。在错误的教育方法下,孩子不仅钢琴学不好,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很 难保证,更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完善与健康成长。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其记忆力,理解力,自制力都有限,刚学会的东西,一出门可能就会忘记,所以必须辅导,家长没有时间辅导可找陪练老师辅导,不能不管不 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增加,可逐渐脱离。
3、把练习看成简单重复每次都是一遍一遍完整地练,难点便不能很好地解决。每次总喜欢从头练,结果,前面的越来越流畅,后 面的依旧不熟练。练琴要注重解决难点,对难点应采取分手,分段,慢练,多练的方法。难点练好了,也 就意味着练习的成功。对于有一定程度的学生,这是练琴方面最常见的问题。
4、长时间连续练琴 长时间连续练琴的结果是,第一个小时出效果,第二个小时没效果,第三个小时出差错。对于长时间的练 琴,中间必须休息。
5、疲劳状态下练琴 有的学生习惯在做完功课后非常疲劳的状态下练琴,效果肯定不好,可以考虑在早上安排练琴,早上练琴 比晚上练琴效率要高。
6、假期练琴的问题 在寒、暑假,由于学生正常的作息规律被打破,很容易散漫起来。寒、暑假正是钢琴进步的好时机,家长 要注意重新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避免睡懒觉,避免玩“疯”。各年龄段每天练琴时间可参考以下标准:4—6岁:30—60分钟;6—8岁:60—120分钟;8—10岁:90— 180分钟,10岁以上:120分钟以上。平时学习紧张时练琴可以适当减少,寒暑假适当增加。
总之,能否很好地练琴直接决定孩子能否顺利进步,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这个问题.
第三篇:暑期四本书(范文)
暑期培训《读四本书》有感
会宁县平头川乡教育管理中心逯红伟
2011年7月18—24日,我参加了会宁县教育局一年一度组织的暑期培训。重点学习了《新基础教育论》、《教育的力量》、《不做教书匠》、《走在行知路上》和《会宁县教育教学制度汇编》。在教材培训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和领导、教师面对面互动交流活动。整个过程围绕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内容,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分析。通过学习,使我对新的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对会宁县教育教学要求有了充分的了解。
7月18日上午8点至11点半,我们举行了开班典礼,由张勇校长主持,分别由刘校长和冯主任对培训工作作了安排与要求。
7月18日下午2点半培训工作开始,分别由校务会成员组织学习四本书和两个制度汇编,即《新基础教育论》、《教育的力量》、《不做教书匠》、《走在新行知路上》和《会宁县教育教学制度汇编》
(一)(二)。直到7月24日,我们进行了培训考试和心得撰写。
1、在培训中我认真地阅读了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是叶澜教授积十多年“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研究撰写而成的,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全书有3大编共12章组成。第一编是“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社会基础论”,分别从“生存基础”、“世界变局”和“中国主题”三个层面作出阐述。第二编以“当代中国教育宏观变革论”为题,从宏观变革的反思和宏观变革的性质、人物、主体、策略等方面构建当代中国教育宏观变革的理论。第三编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重建论”,从中回溯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百年中国学校转型变革的历史,对当代中国学校转型性变革的内涵、学校教育日常实践和管理实践的重建作了系统论述。
叶澜教授数次强调着“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
从导言中深深吸引我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不禁感触万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没有教师这个“重组
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将有可能变成散沙一团,教学也会失去它的意义。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对师生来讲,具有无限的可能
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不仅仅是在教和学,不仅仅是在认识世界,不仅仅是在利用
已有的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在围绕着书本转,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开放。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地在育人。这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几本新基础理论
书籍,也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在新基础理念下的研讨课。不断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实
践。从“认同、接纳”到“实践、反思、重构”,都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
如果我们教师坚持在每节课留出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在小组讨论后安排大组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主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在其中点拨、帮助,巧妙地进行资源的调配。
那么,才会有学生放松的心灵,才会有学生自觉地发展,这样的课堂一定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2、拜读完肖川的书《教育的力量》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以下几篇。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书中写到:许多知名不知名的教育家,都给教师许多建
议。这些建议,对于教师的成长,对于教师更好的胜任工作,都是有意义的。是的,我也读过好多这样的书籍,这些建议确实给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帮助。本书提的这些根本的建议又给了我新的启示。建议“让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再次提醒我作为一
名教师,一定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内涵。建议“捕捉生命的每一次感动”使我感到在品味感动时,学生体验到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从中体会到了教育的幸福。“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它让我给生命一种向上的力量,用积极的心态对待
工作,对待生活。进而引导我的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去生活。
“情感教育之所以必要”一篇中。书中写到:情感教育是心灵的晤对与真情的沐
浴。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是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完善学生个性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理论也指出,课堂教
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情感
是每个学生普遍共有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体会到,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
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也可以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
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理解、记忆等认知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因此,情感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人的情感是极
为复杂多变的,而青少年的情感又极为敏感,所以进行情感教育,我们教师必须具有真
挚而丰富的情感,必须真心实意地爱学生,仅仅为了“工作”而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是
为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所表现出的“情感”,都是不足取的,也不会为学生所动的。
在“学贵有疑的精髓”中。书中提到:有效教学极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目标追求。我们都知道提问题是人的天性,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创造的萌芽,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创新能
力的形成。疑问在学生知识建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引
导学生产生疑问呢?面对全班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教学呢?这就要求
我们不仅在备课时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要留给学生,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我们还要从教材内部似乎没有矛盾的地方或学生认识
上有矛盾的地方或理论与实际似乎矛盾的地方,巧妙设疑,让学生产生怀疑或惊奇感,促使他们的情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变怀疑为动力,化惊奇为探索。从而使学生体会
到: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
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这本书中会还有许多值我学习的地方,如:"多一点学法的指导”、“微笑是一种
力量”、“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等等多篇文章,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3、读了《不做教书匠》的第一章“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沉淀在自己心底的那份久违了的激情激发了,一种新的活力注入体内。
帕瓦罗蒂的选择令我钦佩,“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让我更加的清醒。流沙
河的《理想》诗是这样说的:“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目标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引导和
动力保障作用,不可不重视。要想做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不能只顾低头拉车,更应该抬头看路。只有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有了切实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成长才会更加
速度起来。学校领导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重视,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提高自己、展示自
己的机会,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读书学习。通过读书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业务、教学
都真正过硬的教师,让读书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在著名作家左拉的这句
名言的指引和激励下,静下心来好好读上几本书,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吧!
教书匠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而作为教师,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呀。我们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名和谐教师呢。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在“公正”中平衡自我心理,享受生活。在当今时代,我们要认识什么是公正。社会对待教师应该说是公正的,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实大可不必。要善于在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树立“工作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观念。此外,我们还应把自己公正的态度辐射到自己的教育对象上,表现为不管是面对差生,还是优秀生;面对熟人的孩子还是陌生家庭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有了这样的心态,我相信心会越来越年轻、笑容会越来越灿烂!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郑杰老师说“思索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啊,“静坐常思自己过”、“宁静以致远”,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教师应该学会不断地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设计、教育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不断推出适用于学生的、有选择余地的新计划、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评价方式。教师大多是善于反思、善于创新的“和谐教师”。年轻的特级教师贲有林,正因为每天坚持撰写教学心得,才编辑了62篇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集。
做一名“和谐教师”,要甘于“有限作为”。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效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学生的知识、能力、道德、心理等都是慢慢生长和发育的,教师应该给予持久的关注和等待,要悦纳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的过程,反对“立竿见影”。我们在学生身上取得的显性“成绩”是很有限的,不要指望用强力和果断在学生身上“打造”出什么,“催生”出什么。甚至有时候,我们的“不作为”就是最好的“作为”。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行动永远不晚。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小学教师吧。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在我看完《走在行知路上》后明白了:全心全意、一心一意、真心真意的走在行知路上,是我们爱的承诺。①、赏识与爱,让教育充满智慧
赏识与爱是会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快乐学习,积极反应,可说是让教者舒心,学者欢欣。行知小学的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关系,让我看到老师总是悉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更精心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学习是快乐的一件事,也是幸福的,老师们要积极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勇于发言、表达个人见
解,真正见证到赏识教育落实于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的拓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启发了孩子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②、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三合一
关爱教育、普及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尤其推崇教育要跟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跟大自然联系,要跟实践相联系;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三合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就是:只有社会实践生活,才是认识的源泉,才是最基本、最广泛、最持久、最主要的教育。因而在实践生活与教育,与书本传授的关系方面,也就一定要承认社会实践的主导地位。“青春不能没有理想支撑,事业不能没有激情相伴。”就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激情,杨瑞清走上了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之路,并由此度过了20年的乡村教育生活,开创了“村级大教育”的教学模式,并在农村扎根,奉献着,耕耘着„„
探寻杨瑞清教师的成长经历,我深刻地感觉到,他的成功之路,很大的原因还在于他吃透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是片言只语地学,而是在实践中真学、真干、真发扬光大。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信念的力量。正是陶行知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正是他对陶行知思想的执着,才会让他选择到偏僻农村,几十年如一日地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初走上讲台,都曾怀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但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流转,这份理想已是慢慢变淡,甚至不复存在,于是我们每天所从事的便成了工作,不再是一份事业,而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教育,只能出现职业的倦怠。所谓信念决定成功,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实力决定魅力,杨瑞清的成功,离不开对行知思想的坚定信仰,离不开对行知思想的再发展。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在行知小学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与磨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曾放弃,他也曾遇到行知小学办不下去的窘境,那时的他,充满了自卑,充满了失落,但他恁是坚持谋发展、求出路,在中国乡村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扛起了乡村教育的大旗在猎猎飞奔。是啊,教育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迷茫,在问题前面,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止步不前,需要的是一种勇气,一种对教育的坚持。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认真阅读完《会宁县教育教学制度汇编》后,我才深深地感到制度的约束与作用。它就是纪律、是我们成功的保证。当然是会宁教育走在全国前列的保证。我们应该严格按照会变的各项要求去做,不断完善自我,做一名合格的会宁教师。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有了一下启发:
1、教师工作直接面对的是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
业。„„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 2、在工作中认真体会"多一点学法的指导”、“微笑是一种力量”、“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3、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心全意、一心一意、真心真意的走在行知路上,是我们爱的承诺。、在今后的工作中兢兢业业,沿革严格要求自己,做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四本书心得体会
态度决定一切
读完《关键在于落实》要有落实的意识。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和目标任务的完成,都要抓落实的结果。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狠抓落实是确保一项决策实施、工作推进和任务完成的根本保障。抓不好落实,工作安排部署得再怎么细致,也没有任何意义。要有落实的能力。抓好工作落实,不仅要有落实的意识,而且要有落实的能力。提高抓落实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要把工作实践当成锤炼自己、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过程。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增强能力,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提高抓落实的能力。要有落实的方法。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是靠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作保证。要把握工作任务的科学性,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的工作步骤。
读完《黄金心态》让我感受卓越和幸福人生所必须具备的七大黄金心态:阳光心态、积极心态、执著心态、老板心态、共赢心态、感恩心态和空杯心态。书中运用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量案例,阐明了并且给出了具体明确的心态修炼方法和途径。确实令我耳目一新!“心态决定一切”,在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工作岗位的自主性是有限的,然而你可以选择对待工作的心态,积极还是消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将决定着未来。做每一件事时不要去想“这是要我做的”,而是要告诉自己“这是我要做的”。一个人有了动力和对工作的热情,就会自发主动地去做好每一件事。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每天的心态取决于你每一片刻的心情,那些每天都快乐的人,并不是他很富有,而是他善于发现美好。如果我们认真思考就会发现,从根本上决定我们生命质量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甚至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而是心态!读完之后,掩卷长思,对照自己,内心不仅有一种沸腾和跃跃欲试的冲动。人们常说:“看问题,做事情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应该把自己放在别人的角度去全面的考虑,这样才能考虑的更全面,工作才能做得更好,进步才能更快”。
读完《我在为谁工作》让我感受到在为公司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的深刻道理,帮我解除了困惑,调整了心态。为薪水工作还是为自己工作?工作不能计较于眼前的得与失,要看到这份工作对自我经验的积累与自身素质的提高的帮助。然后再从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分析,帮助我们调整心态,激发我内心的使命感,尊重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满怀热情地工作,乐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这样的人生也就是成功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如果我们把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当做混碗饭吃的一件差事,我们肯定不去重视、喜欢它。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将之视作深化、拓宽我们自身阅历的一种途径,工作在我们眼中就会成为最愉快的事情。
要把工作看成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去重视它,珍惜它。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对现有的工作,我们要拿出高度的热情和忠诚去完成。
读完《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让我感受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相信自己能行的。因此,我们要经常进行换位思考问题,改变自己的思想。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收获,在工作中要激发自己的激情,改掉自身的一些坏习惯,不断追求更高的自我定位,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要主动去做需要做的事,而不是被迫地去做。每位员工都要向卓越的员工看齐,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翁,不轻视企业也不轻视自己的工作,不管任何时候都把企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做到爱岗敬业、对企业忠诚。这样才能得到领导和企业的欢迎,才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以及获得更大的发展。付出和收获一般情况下都是成正比的。关键在于我们本身是否努力过、奋斗过?“敬业是最卓越的工作态度”,我们应该用一种严肃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角色,把敬业成为一种习惯。作为一名员工,做自己的事情要很认真、很细心,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要将“敬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要求自己,使自己在工作能力方面与工作的需要相适应,以无愧于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无愧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用快乐的心情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排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学历是否很高,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只能如此而已。其次:只有在热爱自己工作的情况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员工。
四本书让我感受很深,四本激励人向上的书,震撼我的内心深处,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本书通过多个真实的社会写照、成功人士对待工作的态度,向我们讲述了我们要为何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去努力工作,让我明白了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是可以成功的。读完四本书后让我激动不已,我已经深刻体会到现在拥有的一切的重要性,从现在起认真工作,端正态度,积极向上开始每一天。
第五篇:读四本书有感
读《不做教书匠》、《走在行知路上》、《教育的力量》、《新基础教育理论》有感
会宁县会师镇南咀学校
刘克仁
今年教育局要求教育系统要开展学习《不做教书匠》、《走在行知路上等四本书以来,我工作的同时,我先后读完了这几本书,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它对我感触颇深。
通过读我明白对待学生要真诚,要爱每一个学生,去尊重他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善的角度去想你的学生,为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成功的机会,并帮助他成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一个老师要是用心灵去感受它所面对的一个个纯真、可爱生命的话,得到爱的情感的回报是无法用功利去衡量的,我想古人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等来形容我们就是最好的回报。就像管老师所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要埋怨班级的好坏,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是啊,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请让我们记住管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今后激励我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动力吧: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课堂上和学生亲切平等的学习生活,学生学习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我要反思自己:我把教师当成了自己谋生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件事业来做?为了谋生,为了这份职业,自己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也就是“职业”和“事业”这一字之差,也就使得自己的心态,态度不同,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也就不同了!我的工作到底该怎样来做,我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我真正感悟到了“师,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一个教师一生要教成百上千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教师,那真是学生莫大的不幸”这些话的分量。那不做“教书匠”,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智慧型教师,或许该成为不愿做教书匠的老师们的一种追求。我们应该对学术和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我们不能单单将知识塞给学生就了事,还应该思考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学得扎实,并且使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而教育智慧火花的闪现应该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管建刚老师说现在的教师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作为现代的教育家,行知先生融古通今,学贯中西,不但汲取了古代孔子儒家学说的精华,还吸收了国外特别是美国杜威的学说,又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他不仅仅创立了理论,还躬于实践。为了民主共和的伟大理想,他毅然放弃大学教授的优裕待遇,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投身南京崂山脚下,创办农村的晓庄师范。他不仅身体力行,还致力于“筹募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大力推进大众教育、军民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更为可贵的是,他边实践,边立说;边著书,边更新。他终于创立了全新的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后人留下六百万字的巨著。但是由于时代急剧动荡,而且先生只活了55个岁月,他不可能也来不及将他的思想和理论都系统地课程化,甚至连他的大作直到八十年代才得以整理出版。
接下来又读了《走在行知路上》,收到的感受是:在今天看来,尽管生活教育的理论带着当时环境和斗争任务的印记,但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与当前党中央号召实施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其基本原理和根本观点仍然充满着时代的气息;他所倡导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主张,至今仍显前卫,可以有效地用于证明和指导当前的教育改革。
首先,要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武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为此,作为陶行知思想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们应当尽快将陶先生的论述系统地整理成一本有关生活教育实用性的教材。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运用这本教材引导教育战线上的同仁吃透先生的教育思想,领悟其中的“生活教育”这一核心理论,把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辨证统一的核心理念。不读陶行知,怎么做老师?就能让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扎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中。
1、整合教育资源,拓宽孩子的视野。现在孩子的学习,常常就是“面朝书本,背朝天花”,整天在读书、做题目,很少有机会了解外面的真实世界,知识面极其狭窄,身心极其疲惫,头脑极其呆板。我们应当运用生活教育的理论,明确社会是所大学校,突破“课本中心主义”,把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自然的、现实的及与网络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将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呈现给孩子。这样,孩子的眼界就会变得开阔,身心变得健康,头脑变得灵活。
2、打破封闭的、单一的教育形式,建构开放的、多样的生存状态。眼下很多有识之士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很不满意:现在不少人整天让孩子听着老师的课,做着老师和家长布置的题,甚至连孩子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也会被大肆侵占;教育形式非常僵化,孩子的头脑基本禁锢起来,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不敢越出大人的雷池一步,他们的灵性在逐渐丧失。我们应该运用生活教育的理论作指导,创立开放的教育形式,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带其走向美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激励、引导并帮助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朋友”。这样的教育教学便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师生共学,长幼互动,教学相长,我们的社会便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我们的孩子便会真正成为积累丰富、体验真切、富有灵性的智慧之人。
3、放开手脚,干出才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自于他的勤奋读书,更来自于他的持之以恒的、踏踏实实的实践。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两者紧密结合,是天生的双胞胎。我们应当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孩子们学习方法的改进,强调“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在做中学乃是真学。“教学做合一”关键在于做,做就是行动,行动就靠自主。我们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解放他们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生成和构建自己的真知,渐渐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促使孩子在“干”中成长为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的人才。
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教育也必须相应的变化。按照陶行知的说法,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大众的生活相适应。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依托特色教材为载体,依托实验学校为基地,并认真审视教育环境的变化、孩子智慧的提升、考试格局、内容及方式方法的改进,新型的课程体系必将出现,素质教育一定也会走出一条新路!
201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