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 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主要经济作物(包括园艺作物、热带作物、特色经济林以及大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生态位互补。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主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对于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实现精准扶贫和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该专项以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全创新链进行系统部署。专项的实施将通过创新优质高产、提质增效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研发高效快速的育种新技术,结合常规改良途径,创制一批性状优
良的新种质,选育若干适合机械化生产、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突破性新品种;通过集成良种繁育、轻简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增值、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建立全产业链的示范模式,最终实现主要经济作物产业提质增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专项围绕总目标,系统部署33个任务方向。基础研究部署9个任务方向,解决重要经济性状形成与调控、经济作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及优质丰产生理基础等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部署12个任务方向,解决高效育种技术研发与品种创制、无病毒苗木繁育和设施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灾害风险预警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等技术问题。技术集成与示范部署12个任务方向,进行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和产业链一体化示范,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示范模式。
根据重点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链条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基础研究周期长和对整个专项实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2018年度指南发布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基础与调控、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果树抗性机制与调控、花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热带作物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形成与调控、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对设施环境的响应机制与调控、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与调控等9个任 — 2 —
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71亿元。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
一、基础研究
1.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基础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柑橘、苹果、梨、葡萄、桃、香蕉、荔枝、草莓、猕猴桃等多年生园艺作物的体细胞变异、嫁接繁殖、离体快繁、无性生殖、自花结实与自交不亲和、开花与果实发育等生殖和繁殖的关键科学问题,解析芽变(体细胞变异)的基因组基础及变异性状形成和调控机制;研究离体繁殖过程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规律和分子基础;挖掘控制无性生殖的关键基因并解析其调控机制;解析嫁接(砧穗互作)影响产量、品质和抗性的生理和分子基础,以及自花结实与自交不亲和的分子基础和调控网络;针对错开果实成熟期的产业需求,解析开花与果实发育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
考核指标:发掘重要经济性状的体细胞突变基因以及调控无性生殖和繁殖的关键基因20~30个;构建无性生殖和繁殖以及自花结实的遗传调控网络1~2个;建立田间体细胞变异和离体无性系变异的快速检测技术2~3套;研发提高无性繁殖效率和自花结实率等调控技术3~5项;阐明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授权基因发掘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多年生园艺作物种苗高效繁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苹果、柑橘、梨、葡萄、桃、香蕉、荔枝、草莓、猕猴桃等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果实色泽、香气、风味、苦涩味和质地等重要品质的物质基础,揭示关键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品质物质在果实中的积累特点,挖掘其合成、代谢和运输的关键结构基因和调控因子,鉴定其生物学功能并阐明其作用机理,解析关键品质物质的调控机制;研究重要品质成分在果实成熟及品质保持过程中的代谢规律,解析其保持机制;研究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调控果实品质的机制和措施。
考核指标:挖掘鉴定控制果实品质性状的优异基因15~20个;构建光照、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影响果实品质形成的调控网络2~3个;明确重要品质物质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环节,研发提高果实品质的原创性调控技术3~5项;阐明果树果实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申请基因发掘、品质提升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果树品质改良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果树抗性机制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苹果、柑橘、葡萄、梨、桃、香蕉、荔枝、草莓、猕猴桃等果树逆境应答的生物学基础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果树应答非生物(干旱、盐碱、低温、高温、营养失调等)或生物(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等)逆境的生理与代谢基础,鉴定在抗性中发挥作用的代谢途径和关键代谢产物;阐明果树逆境抗性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抗性调控的分子机制;挖掘具有抗性功能的关键基因及调控元件,鉴定重要调控蛋白,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解析果树逆境应答的信号传导途径,构建基因调控网络,建立抗逆调控技术。
考核指标:鉴定参与抗性应答的重要代谢物3~5个;挖掘介导抗性的关键基因及调控元件10~15个;鉴定果树抗性材料100份,研发提升果树抗性的调控技术3~5项;阐明主要果树逆境应答的生理、代谢和分子机制,揭示其抗性调控机理和调控网络,授权抗性评价、基因利用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果树抗性改良和抗逆栽培调控技术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花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月季、菊花、梅花、百合、牡丹、兰花等花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发掘我国原产野生花卉特异品质和抗性性状的优异基因资源,揭示其遗传调控机制;研
究成花诱导、花器官决定和花型发育的遗传和生理基础,揭示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花色和花香等次生代谢过程的物质基础,揭示其合成和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花卉作物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信号转导途径,阐明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花卉产品采后品质形成与保持的遗传和生理基础,揭示其调控的分子生理机制。
考核指标:挖掘具有高产优质高抗育种价值的关键基因10~15个;发掘具有特异和高抗性状的野生花卉资源50份以上;研发提高花卉观赏品质和抗性的调控技术3~5项;阐明花卉特异观赏性状、抗性性状以及采后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和遗传调控机理,授权基因利用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花卉高效育种、栽培调控和采后处理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热带作物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木薯、橡胶树、甘蔗、杧果、菠萝产量形成与环境适应等关键科学问题,以木薯为热带模式作物,研究光合产物形成、运输与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耐旱、耐寒与养分高效利用的调控网络与关键基因,解析重要基因功能,通过分子设计创制新种质;围绕天然橡胶产量形成因素,解析乳管分化的分子调控网络,橡胶粒子蛋白复合体活性调节,乳管堵塞成因及排胶 — 6 —
调节机制,研究橡胶幼态自根无性系高产生理、细胞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挖掘关键功能基因及分子标记;研究甘蔗糖分运输与积累及抗逆的分子调控机制,杧果糖酸代谢与品质调控,菠萝体细胞胚高频再生与成花、果实糖分积累机制,构建主要热带作物基因组及分子育种数据库系统。
考核指标:挖掘热带作物产量性状形成和抗逆的上游调控基因及优异等位基因15~20个;创制优异新种质20份以上;建立数据库1个;研发产量与品质调控技术2~3项;阐明木薯、橡胶树等热带作物产量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和遗传调控网络,获得基因发掘、调控技术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热带作物高效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茶、桑、油茶、核桃、板栗、枣、柿、杏、枸杞、花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其花器官形成、性别分化、叶片和果实发育以及自交不亲和性的规律与调控机制;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健康功能因子等重要品质物质的形成与调控机制;研究光合产物积累、养分运输分配等与经济产量有关的性状形成的生理和分子基础,克隆关键基因和调控因子,解析其调控机制;研究特色经济林树种在
生物和非生物逆境条件下的适应与防御机制。
考核指标:创建特色经济林树种功能基因研究体系3~5套;建立产量、品质、抗性等基因的调控网络,筛选关键调控因子20个以上,并解析其功能;研发提高特色经济林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技术3~5项;阐明特色经济林树种重要性状形成和调控机制,授权基因发掘、品质调控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特色经济林高效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形成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谷子、高粱、青稞、荞麦、甘薯和食用豆等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形成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其基因组和泛基因组图谱,发掘杂粮作物抗病虫害等生物胁迫及抗旱耐盐等非生物胁迫、养分高效利用、营养与食味品质、株型和穗部发育、块根膨大、C4高效光合作用等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TL)控制位点;克隆参与抗逆和品质性状形成的关键基因并鉴定其功能,解析杂粮作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养分高效利用、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及调控网络;构建突变体库、高效遗传转化等材料技术平台和基因数据库与网络平台;发掘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等位变异,研发其高效利用技术。
考核指标:构建杂粮作物高质量基因组及泛基因组2~3个;发掘和鉴定抗旱、耐逆、抗病虫、品质及关键产量性状的主效基因位点20~30个;克隆并精细解码抗旱、耐逆、抗病虫、品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8~10个;创制杂粮作物突变体库3~5个;研发提高杂粮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遗传改良技术1~2项;获得有育种利用价值的优异等位基因10个以上;创建高效遗传转化、数据库和分子育种平台2~3个;阐明主要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性状调控机制,授权基因功能、遗传利用评价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杂粮作物高效育种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支持年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8.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对设施环境的响应机制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甜瓜、典型根茎叶菜和葡萄等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对低温弱光、高温高湿、次生盐渍化、低CO2等亚适宜设施生长环境的响应机制与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设施光温条件对重要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设施特殊生境与作物光合作用能量代谢、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园艺作物对设施环境因子的感知与适应机制、设施作物抗逆信号网络与激素调控、设施作物抗逆反应中的器官互作机制;研究设施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的根际生物学机制及其可持续生产的生态调控
途径,挖掘利用设施作物抗逆、高产和优质相关的关键调控基因,创新设施作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调控途径和方法。
考核指标:鉴定抗逆、高产和优质相关功能基因 10~15个,揭示与设施环境下作物抗逆、高产和优质相关的信号调控途径2~3条,突破设施作物抗逆、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的调控方法 5~8项;解析主要园艺作物对设施环境的应答与适应机制及其与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申请基因功能、调控方法等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园艺作物设施生产关键调控技术突破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9.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与调控
研究内容:针对油菜、大豆、花生和棉花优质丰产生理基础及其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各主产区开展多年多点试验,从生长进程、个体群体光合、干物质累积转化、激素调控、产量和品质形成等方面开展研究,利用栽培生理基本原理、关键代谢产物形成过程,揭示产量和关键品质形成规律及其生理生化基础,明确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机制及关键参数指标,建立简易快速评价体系;从群体个体、组织器官、代谢组和分子水平,研究栽培措施与资源配置对土壤—根系互作的影响机制,阐明根系与冠层结构协同发育及高效调控机制;解析典型高产、大面积丰产和平— 10 —
均产量等产量差的形成机制,以及光、温、水、肥利用效率的差异形成机制;研究主要逆境因子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与反馈机制;构建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关键栽培和调控措施。
考核指标:创建大田经济作物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精准快速评价体系3~4套;挖掘环境因子利用与栽培调控互作潜力,构建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动态高效调控网络6~8套;建立产量提高10%~15%、品质提高5%~10%、增效20%以上的关键栽培调控技术4套;阐明油菜、大豆、花生、棉花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申请相关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为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栽培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执行期限:5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申报要求
1.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7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30家。
3.鼓励基础研究类项目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相结合开展相关研究。
第二篇: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引-国家科技部
附件4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
确保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增加、肥水利用效率较低、耕地受损严重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重大问题,需要寻找出丰产增效新途径,挖掘丰产增效新潜力,破解良种良法配套、信息化精准栽培、土壤培肥耕作、灾变控制、抗低温干旱、均衡增产和节本减排等技术难题,实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
为有效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精神,启动实施“粮食
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专项围绕粮食丰产增效可持续发展,聚焦3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突出3大主产平原(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的13个粮食主产省)、注重3大目标(丰产、增效与环境友好)、衔接3大层次(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新增5%,生产效率提高20%,增加效益256亿元以上,形成高度规模机械化、信息标准化、精准轻简化水平的生产体系。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按照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布局创新任务、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区域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三个层次部署研究任务。因本专项中“湖北单双季稻混作区周年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流标,2018年重新发布该项目申报指南,项目执行期3年。
1.湖北单双季稻混作区周年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基于湖北不同生态区单双季稻生产特点,以关键 — 2 —
技术集成为核心,进行区域特色的周年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针对湖北鄂中北稻—麦区域地力贫瘠等问题,集成以中低产田改良、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等技术为主体的周年培肥机械化高效技术体系;针对江汉平原早稻—再生稻区域光温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集成以粳稻精确定量优质栽培、再生稻轻简机械化栽培、减肥控药绿色防控等技术为主体的精简化技术体系;针对鄂东南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集成以优质品种筛选、机直播、少免耕等技术为主体的双季双直播水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技术体系。以提高效率、减少投入为目标,将集成的三大生态类型区生产技术体系在相应辐射区进行大面积示范,充分发挥生产辐射带动作用。此外,对粮食产后减损关键技术进行集成示范,确保粮食减损增效。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集成配套湖北不同生态区水稻、小麦周年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体系4~5套,示范面积双季稻(含再生稻)60万亩、单季稻90万亩(一季稻60万亩,麦茬稻30
万亩);辐射面积双季稻600万亩、单季稻900万亩(一季稻600万亩,麦茬稻300万亩);项目区水稻单产较“十三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提高5%左右,技术应用累计4950万亩,增产粮食123.75万吨,增加经济效益22.5亿元。水资源和化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2%、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率降低2%~5%,生产效率提升20%,节本增效8%以上,产后储存损失率降低4%~6%。【预期性指标】项目实施区粮食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耕地质量逐步提升,机械化、标准化、轻简化水平显著提高;培育带动适度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以上,培训农技人员2000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次。
执行期限:3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申报要求
1.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25家。3.项目须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原则上应为区域所属省单位,区域外单位可作为参与单位申报。鼓励项目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开展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工作。
4.企业牵头的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自筹经费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参与申报的企业自筹经费与企业申报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须出具有效的经费来源证明。
第三篇:2018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绿山富民科技工程(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共)
2018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
绿山富民科技工程(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思路
按照科技支撑山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立足全省山区产业技术发展需求,以强化生态建设,支持产业发展,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为目标,外协京津,内联市县,重点围绕山区绿色果品、绿色蔬菜、生态养殖、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山区创新创业团队,构建创新载体和示范样板,转化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山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及数字山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指南代码3000301)
重点开展退化山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集成,山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及提升技术研究;植物微环境土壤改良技术;山地土壤改良培肥技术研究;山地景观林生态功能评价技术;重点研发山区生态资源数字化管理应用技术,山区主导产业空间布局分析与评价,水土资源智能化调控技术。
优先主题二:山区优势农产品贮藏及深加工技术开发(指南代码3000302)
重点开展山区薯类、核桃、大枣、葡萄、板栗、山楂、柿子、仁用杏、蔬菜、食用菌及特色杂果等优势农产品贮藏、保鲜及加工共性关键技术、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山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及深加工科技创新与中试平台、山区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分析测试平台和追溯体系。
优先主题三:山区优势果品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指南代码3000303)
重点研究苹果、核桃、板栗、柿、枣、桃等近自然栽培技术;葡萄优质、高效、矮化、节本省力栽培技术的集成配套及技术示范;山区山楂优质、矮化近自然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开发特色杂果资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优先主题四:山区生态休闲与旅游观光农业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指南代码3000304)
重点进行山区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与示范,包括休闲观光生态环境评价,传统农家乐升级改造与多样化休闲农庄工程研究,农业景观、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相融合的创意与应用研究,休闲农庄、颐养家园、有机(绿色)农产品农庄、葡萄酒庄、乡村俱乐部等新型乡村主题公园的设计与示范;山地生态旅游产品研发,生态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旅游信息港服务平台与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设研究。
优先主题五:山区畜禽低碳型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与示范(指南代码3000305)
重点研发山区主要畜禽低碳型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优质蛋鸡、肉鸡品种优选、生态饲养及疫病防控技术、放养鸡场建设标准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全自动化兔舍舍内环境控制标准化技术;研究与开发乳肉兼用品种改良低产牛技术;山区架子牛低碳型生态快速育肥关键技术;山区适宜载畜(禽)量评估技术及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山区畜禽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畜禽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山区规模化畜禽粪便清洁化、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方面研究。
优先主题六:山区绿色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指南代码3000306)
重点开展山区农业设施结构优化与创新,新型建造材料开发和利用研究;山区绿色蔬菜高效高质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创新,包括山区蔬菜集雨节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山地无土栽培技术、设施蔬菜与沼气池及太阳能互补生态循环技术;山区野菜的引种驯化和设施集约化栽培技术;马铃薯功能性品种开发、品质提升技术;山区绿色蔬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优先主题七:山区优势特色杂粮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指南代码3000307)
重点进行山区特色杂粮(杂豆、薯类、谷子、高粱等)优质高产和加工专用型品种的引进、筛选与培育;山区优势特色杂粮加工技术集成与应用;杂粮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
优先主题八:山区中药材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指南代
4项目申请书及相关附件。
七、受理与咨询电话
河北省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办公室
0311-85898673
0311-85875586
八、申报受理时间和地点
网上申报受理时间:2017年7月10日至7月31日。纸质材料(一式三份)受理截止时间:2017年8月1日。纸质材料受理地点:河北省科技厅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办公室(石家庄市东风路159号510室邮政编码:050021)。
第四篇:2012年海淀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基本计划和专项计划申报指南
2012年海淀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 ——基本计划和专项计划申报指南
根据《海淀区促进创业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办法》和《海淀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特制定2012年海淀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基本计划和专项计划申报指南。
一、总体思路
海淀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是为了支持海淀区中小企业创新,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科学技术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出的。通过项目的 实施,支持一批“专、特、精”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海淀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基本计划和专项计划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进行支持,项目所涉及区科技资 金从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项目支持对象为科技型企业(或海淀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支持内容为符合《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的科技研发活动。
二、支持领域
本次项目征集的技术领域,原则上以《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9-2013)》(参见附件1)为准,共分为: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医疗与卫生、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新能源与节能、高技术服务业九大领域。
三、项目类别及申报要求
海淀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分为基本计划项目和专项计划项目两类。
(一)基本计划项目 基本计划项目按技术领域进行征集,即要求所申报科技项目符合《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
(二)专项计划项目
专项计划项目是一种导向化计划,即科委根据区域科技发展特点及政府工作思路,对项目内容、项目实施形式或申报单位性质提出专门要求的征集方式,通过专项计划的设立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引导区域研发方向。
2012年专项计划分为七类专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项计划、中小企业虚拟研发中心专项计划、企业博士后科研专项计划、新农村建设专项计划、初创科技型小企业研发专项计划、留学生研发专项计划、技术与金融互动研发专项计划。
(三)申报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在海淀行政区域内注册并依法纳税的科技型企业(或海淀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注册时间为2011年5月31日之前(初创科技型小企业研发专项除外);
(2)有满足项目正常实施所需的基本资金、研发基础和条件,有固定的场所;
(3)有学术造诣高、组织能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相应的研究开发团队,由项目承担单位在职人员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4)对研究成果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5)无不良信用记录。
(四)申报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北京市和海淀区产业政策;
(2)已具备一定的试验、研究基础且具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企业自筹资金与申请的区科技资金比例不低于1:1; (4)无知识产权纠纷。
(五)各专项申报要求
(1)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项计划
专项的宗旨:通过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引导孵化器、大型企业以及其它社会团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社会尤其是海淀的中小企业开放和使用,以此来降低企业创业门槛和研发、运营成本,促进产业发展。
专项的基本内容:以科技项目的形式,支持区域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引导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设备共用、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服务,从而为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申请专项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o ①项目应是由孵化器、大型企业以及其它社会团体独资或者合资兴办的具有开放条件的、能够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平台。o ②技术服务平台应以行业内企业或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应突出公共服务性。
o ③技术服务平台应有为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等服务的条件和具体内容。拟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作计划书,该计划书应作为附件扫描上传。
(2)中小企业虚拟研发中心专项计划
专项的宗旨:以企业的研发项目为核心,鼓励企业按照自己的需求,用各种方式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合作,有效地配置社会的科研资源,使之成为企业研发的重要依托力量。
专项的基本内容: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确立科技研发项目。并通过各种形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技术、设备、场地等资
源,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企业的研发目标。
申请专项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o ①项目应是企业的研发项目,并是按企业自身的条件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的。
o ②项目研发需要有明确的合作计划,并拟写合作工作计划书,在申报项目的同时作为附件扫描上传。o ③项目研究成果的权属,合作各方有明确的相关合同或协议,在申报项目的同时作为附件扫描上传。o ④申报材料中项目负责人至少为两位,项目第一负责人为申报单位在职人员,项目第二负责人为合作方人员。
o ⑤项目结题时除按照“北京市海淀区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提交科技项目结题材料外,还要提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报告。
(3)企业博士后科研专项计划
专项的宗旨:吸引更多的博士后人才到海淀的企业工作,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提升企业研发队伍水平,搭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沟通桥梁。
专项的基本内容:支持企业博士后作为主要研发人员,承担其所在企业的科研项目。
申请专项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o ①项目负责人应是海淀区域内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分站在站博士后,也可以是近期出站(2011年6月后出站)并留在企业工作的博士后。
o ②拟申请项目应为企业在研项目,项目技术领域应与博士后研究方向一致。
o ③企业需要提供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分站的书面资质证明材料,该材料作为附件在项目申报时扫描上传。
(4)新农村建设专项计划
专项的宗旨: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及乡镇规划、名优品种引进、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
专项的基本内容:根据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在乡镇规划、名优品种引进、农民技术培训、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农业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确定科技项目;
申请专项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o ①申请单位为海淀区各乡镇、区属农业科研所及实施地在海淀区的农业科技企业。o
o ②项目应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可推广性。项目应有本地科技协调员参与,且组织结构中应有具体的试验示范基地。
(5)初创科技型小企业研发专项计划
专项的宗旨:支持具有自有产品、技术等明显特色的、处于初创阶段的、以研发为主的科技型小企业,进行更深入的研发和产业化活动,增强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建设区域创新、创业环境。
专项的基本内容:支持初创阶段的科技型小企业,对自有产品、技术等开展更深入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申请专项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o ①申请企业应为科技型小企业,注册年限在三年以内(2009年6月以后成立),注册资金在五百万(含)以内,职工人数在五十人以内。
o ②企业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o ③对上一的利润不作要求。
(6)留学生研发专项计划
专项的宗旨:鼓励、支持海淀区域内的归国留学生企业及留学生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专项的基本内容:支持留学人员创办或本企业留学人员为项目负责人的企业的科研项目,项目应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
申请专项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o ①企业需是留学人员投资创办的或本企业留学人员为申请项目的负责人;
o ②项目应为企业的主要研发项目,项目研究成果无知识产权纠纷; o ③留学生应在国外取得国家认可的相关学士以上学历学位; o ④申报项目需要扫描上传的附件应有留学生(教育部、使馆开据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取得学历、学位的证明(毕业证明)材料复印件;留学生为项目负责人的应有与企业的劳动合同。
(7)技术与金融互动研发专项计划
专项的宗旨:该专项旨在通过对企业科技研发活动的支持,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进行融资活动,进而实现技术与金融相互促进的目的。
专项的基本内容: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支持拟在创业板市场上市、“新三板”挂牌、主板、境外上市的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申请专项项目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o ①申请单位应是拟在创业板市场上市、“新三板”挂牌、主板、境外上市企业; 1.②能提供企业拟上市的相关证明材料(如:股东会议决议;企业与具有保荐资质的证券公司签订辅导协议,以及与其他中介机构签定相应服务协议;“新三板”挂牌企业取得中国证券业协会出具的同意企业进入代办转让系统的备案文件等)证明材料均需以附件形式扫
六、项目资金支出范围
区科技资金用于支持科技研发活动,支出范围包括:人员费用、试验外协费、合作费、设备购置费、材料费、资料印刷费、调研费、租赁费、其他费用。
(一)人员费用:指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专职人员及外聘人员的工资性费用。列入的人员要与项目《项目任务书》中参加 的人员一致,其中:项目组人员所在单位属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 付给项目组成员,并按规定在部门预算的相关科目 中列示,不得在区科技项目资金中重复列支。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使用区科技资金列支的人员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支持科技资金总额的20%。
(二)试验外协费:指研究、开发项目所发生的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进行试验、加工、测试、计算等发生的费用。发生试验外协费时,必须与外协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书。
(三)合作与交流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需与外单位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所发生的费用。发生合作费时,必须与合作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书。
(四)设备购置费:指项目研究中所必须的专用仪器设备购置费、运输及安装费、维修费、自制仪器设备试制费,样品、样机购置费用。其中从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的购置费包括海关关税和运输保险费用。
单台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单独列示。鼓励采购市区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目录中产品,涉及政府采购以及其他政府有关规定的,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五)材料费:指项目研究中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零配件、临床观察费和试验动物的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六)资料印刷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出版费、资料费、印刷费、论文版面费等费用
(七)调研费: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在国内、国外开展的实地考察、技术交流、召开会议等活动发生的费用。包括项目研究 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应当严格执行北京市有关差旅费管理的规定,包括会议场地费、会议设备租赁费、会议资料复印费、会议杂费、专家咨询费等费用。
(八)租赁费:指为项目租赁外单位的专用仪器、设备、专业场地、试验基地等发生的费用。
(九)其他费用: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上述支出项目之外的其他支出。其他费用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
使用区科技资金列支的其他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支持科技资金总额的5%。
七、项目申报注意事项:
1.区科委原则上不接受同一企业、同一项目、同一已申请区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申报;
2.同一企业同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海淀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即基本计划和专项计划只能选择其一进行申报。行政事业单位基本计划项目限报2项);
3.申报的项目名称应当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研究内容和特征,不得包含企业名称或企业品牌名称;申报的项目材料中不得包含企业名称或企业品牌名称;
4.同一企业如有已立项的海淀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含基本计划及专项计划)仍在执行,在原有项目通过验收前,不得申报新项目;
5.项目联系人及单位联系方式应保持固定,如有变动应及时通知科委并在系统中变更;
6.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对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以后不再受理该企业申报各类区科技计划项目,并根据《海淀区促进创业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办法》和《海淀区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处理。
7.申报单位需要就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约定知识产权目标和实施转化期限。项目执行期内能产生新的软件著作权、专利(专利如为发明专利则要求获得发明专 利证书或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知书、如为实用新型专利则要求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或核心技术。原则上要求在项目执行期内形成科技成果转化。
8.对纳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企业的研发项目,原则上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对项目预算中有自主创新产品采购意向的项目,原则上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积极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将项目成果申报进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
第五篇:安全天津与城可持续发展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1
安全天津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科技重大专项
项目申报指南
一、实施背景、主要目标及任务
2008年至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实施的收官阶段,也是执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攻坚阶段。按照《“十三五”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分领域规划的总体部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命保障、社会稳定、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要任务,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公共安全领域、城市发展领域科技资源,加强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为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破解城镇化发展难题,开创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专项围绕惠及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以提高建筑品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城市设施保障能力等方面为着力点,促进公共安全、城建与交通等领域先进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搭建多领域智能平台,夯实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石,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实效,为美丽天津、安全天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二、具体征集方向
(一)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开发应用
1.气象预警关键技术。天津近海岸高影响天气背景下港口突发性、阵性大风预报技术开发;雾霾天气条件下交通、海事预警关键技术开发。
2.地震风险预警关键技术。地震活动风险预警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8度区设防高效抗震结构体系及其建造技术应用;地震风险预警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地震风险预警服务平台技术开发与示范。
3.城市安全关键技术。城市态势感控技术开发及应用;城市复杂环境下动态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开发及应用;城市风险预警与情报研判智能算法开发;食品安全监测预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等关键技术开发。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4.能源管理关键技术。社区融合计量供热、室内外物理环境控制改善关键技术研发;建筑能耗管控平台技术应用与示范;在线远程的供热智慧气象调控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
5.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影响调控技术开发;海绵城市建设雨洪水管理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新型高效路面渗透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新建城镇区域雨水收集、处理和回用体系技术开发及应用;京津冀区域防洪抗灾能力关键技术开发。
6.乡村宜居关键技术。乡村宜居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7.建筑结构优化关键技术。可视化建筑、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等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8.既有建筑改造关键技术。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开发和示范;绿化与休闲性微景观营造技术开发及应用。
(三)民生发展领域综合集成关键技术
9.科技惠民关键技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道路交通信息实时发布,养老惠民系统开发和应用。
10.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化关键技术研发。
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计量、标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