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个保障”促进党员教育培训概况
“六个保障”促进党员教育培训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措施。从近年来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来看,做好这项工作,应该坚持“六个保障”,构建强化培训的管理机制。
突出一个关键——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部署培训工作。乡镇党委、县直有关部门“一把手”亲自抓,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党务副书记具体抓,是直接责任人。制定具体规划和措施,将党员培训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作为主要领导年度考核和基层党建责任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党校(行政院校)主体带动、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党员教育管理体制,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形成一个机制——制度保障。一是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制定长远规划,作出具体安排。二是建章立制,形成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建立培训目标管理制度,把党员培训情况列入目标考核内容,由组织部门根据培训计划,对部门党员培训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乡村党组织开展培训情况定期检查督促,检查情况作为评定“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把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与提高“双带”能力结合起来。建立督查制度,深入基层了解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解决一个难题——经费保障。兰坪县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专门账户,按时、足额拨付专项资金,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各部门专门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完善各种保障措施。通过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部门筹一点的办法,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金。基金由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使用,每年从基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党员的外出参观学习、购置设备、建设基地、购买教材、聘请教师和表彰奖励等。
建立一个基地——阵地保障。一是加强县乡党校、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构筑一级阵地;加强乡村党员电化远程教育、村文化室建设,构筑二级阵地。发挥各自在师资、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实际开展培训,形成覆盖全县党员干部的“网络式”大培训格局。二是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实用性和党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强教育培训的实践效果,让党员在实际环境中受到教育,提高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目前,全县已建立38个电信宽带模式和77个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模式远程教育站点,形成了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各村级站点全天候开放,侧重播放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工作经验、先锋模范事迹等课件。
依靠一支队伍——师资保障。兰坪县着眼于提高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质量,在建立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上下功夫。从全县各部门、各条战线筛选出专业人才组成“人才库”,聘请省、州党校专家任兼职教师。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开专题讲座,组织机关党员到挂钩帮扶的互动联动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产业集中区参观学习。结合深化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发挥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实用人才作用,把“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请进课堂“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同时,发挥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科技示范基地、党员科技示范户的作用,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培养一支队伍——人才保障。党务工作者是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兰坪县不断扩大党员教育培训覆盖面,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两委会成员,大学生村官,农村党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社区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等都列入培训范围。一是组织培训集中学。依托各级党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集中培训。二是分类分时灵活学。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采取班子成员领学、轮流发言、理论研讨等学习方式;学校、医院和新的社会组织,采取工作时间轮班学、休息时间集中学等办法开展学习;企业一线党员利用上班前、下班后时间,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并开办党员夜校和周末课堂辅导学习;农村和社区党员利用农闲、工闲等时间,采取问题式、案例式、帮带式、直观式、谈心式学习法等“五法”促学。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培养锻炼,不断提高党务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第二篇:教育概况
七眼桥镇教育现在基本概况
(2015年数据)
镇内含中学两所,分别是二铺中学和云峰中学,二铺中学座落在七眼桥镇二铺村东面,云峰中学座落在七眼桥镇云山村,现有在校生1582人,教师160人。
小学5所,分别是郑家小学(座落在郑家村,属产业园区范围),七眼桥小学(座落在七眼桥街上),夏官小学(座落在七眼桥镇九龙屯村),云峰小学(座落在七眼桥镇云山村),二铺小学(座落在七眼桥镇大坡脚村),现有在学生3916人,教师248人,有镇中心幼儿园一所,在校儿童420人,教职工33人,镇内有民办幼儿园15所,在园儿童2310人,分布在镇内各个行政村,是西秀区乡镇中民办幼儿园最多的乡镇。
目前,七眼桥镇教育在上级的关心和扶持下,“新两基”如火如荼开展。
各学校概况
(来源于西秀区教育网)
云峰小学概况
云峰小学坐落在著名的云峰屯堡旅游区(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竹林村),隶属于七眼桥镇,位于镇东南4.5公里,素有“对门八寨”之美誉的云峰屯堡文化旅游区中心,这里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秉承屯堡文化的养育,培育了屯堡人勤劳、仆实、热忱的性格;以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云峰小学服务于方圆五公里范围内的2865户村民。云峰小学是云峰片区的一所中心完小,下辖雷屯小学、新猴小学、幼儿园,共有在校学生800人,学校校现有教职工48人,学历合格率达100%。
郑家小学概况
郑家小学原名郑家屯小学,史建于1942年,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曾更名为郑家乡中心完小,现名西秀区七眼镇郑家小学,属全日制小学。服务半径为4.5公里范围内的十个行政村,下设有一个村级完全小学(两所小学)两个村小(联农小学、仁岗小学)和一个教学点(硐口教学点)。
学校位于安顺城东十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七眼桥镇中心4公里。滇黔公路、贵黄公路、清黄高速公路、贵昆铁路横跨全境,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厚实。是一所教学设施完备、教学环境优雅的农村片区完小。
全片在校学生769人,共22个班级;校园占地面积为17.48亩,校舍建筑面积3296平方米,生均面积4.5平方米;图书室藏书12207册,生均图书16.6册;完小实验室按二类标准配备实验仪器,村级小学按三类标准配备实验仪器;模式二的远程教育教室5间,行政办公室1间,其它各室4间,普通教室28间,教师办公室5间,课桌凳、体育器材等教学基础设施基本达到省颁必备的办学条件。全校共有教师专任4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9人,小学初级教师18人,未评1人;本科2人,专科33人,中师(高中以上及初中学历取得专业合格证)13人,达任职要求的人数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学率合格率达100%;正副校长2名,已通过培训且合格,合格率为100%。尽管教师年龄有些偏大,但都很敬业尽职。就因为有敬业奉献的广大教师、优雅的校园环境、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实施基础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夏官小学简介
夏官小学隶属于七眼桥镇,位于镇政府所在地西南面8公里处。下辖虾巴、凉水、沙锅三所村级小学和大地、大坝、雨利三个教学点。服务夏官片区七个行政村,共二十个自然村。现有教学班26个,专任教师50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热心教育人士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得到很大改善。
七眼桥小学概况
七眼桥小学是一所全日制镇中心小学,地处七眼桥镇中心地带,距市区约15公里,前有滇黔公路、株六复线,后有贵黄公路、清黄公路,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文化底蕴厚重。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理想的育苗之地。
近年来,七眼桥小学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占地面积1413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399平方米,教学用房面积2199平方米,绿化总面积6241平方米。现七眼桥完小、村小及校点共有学生共1168人。教学设施日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我校不仅拥有优美的育人环境,还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8人,专任教师66人,大专以上学历58人,高级教师52人。在新课程改革中,全体教师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全校教职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有信心、有决心把七眼桥小学办成校园文化气氛浓,教学科研水平高,教师合作意识强,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学质量区一流,学生乐学,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和谐的农村示范学校„„
二铺小学简介
一、基本情况
西秀区七眼桥镇二铺小学是七眼桥镇一所镇属片区中心完小,下辖一所村级完小(二铺场小学),一所村级小学(齐鹞小学),两个教学点(大寺庙小学、时屯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8440平方米,校舍面积3828平方米,绿化面积为253平方米,拥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综合楼,服务于二铺村、兴隆村等12个行政村、12518人。目前,全片区共有23个教学班,学生929人,教学设施完备,拥有远程教育教室、微机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器材室各一个,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二、发展历程
西秀区七眼桥镇二铺小学始建于1936年,原名为永靖小学,地址在现在的西秀区七眼桥镇大桥边村的大寺庙内,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安顺县二铺小学,是原安顺县二铺区的中心完小。1992年撤乡并镇后,二铺小学从原来的二铺中心完小分离出来,成为一所片区完小,服务半径只是原来的二铺公社所辖范围。为更好落实集中办学的精神,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1998年8月从大寺庙迁至七眼桥镇大坡脚村。
云峰中学概况
云峰中学始建于1953年,系七眼桥镇镇属初级中学。学校地处黔中名山云鹫山下,座落人口密集“云峰八寨”中心,主要教学服务区为镇境内贵昆铁路左边23个行政村,服务区常住人口3万余人。本学年初,学校共计开设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16人。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5578m2,生均20.07m2。校园建筑面积11381m2,生均7.42m2,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3365m2,行政办公用房640m2,本校学生宿舍有3862m2,食堂960m2,厕所220m2。校园规划按教学区、体育运动场地区、生活区分列、规划科学合理。学校现配音、体、美器材达国家二类标准,理科教学仪器达到《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要求的95%。学校现藏图书33926册,生均22.14册。全校在编教职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59人,专科学历37人,中学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39人,初级职称26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
二铺中学概况
二铺中学是一所区直属农村中学,距安顺城区16公里。位于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七眼桥镇二铺村,坐落在人杰地灵、风景秀丽的大灵山脚下。交通便利,前有贵安大道,贵昆公路,贵昆铁路,后有清黄高速公路。
二铺中学历史悠久,创建于1963年,原名安顺县小虹山职业中学,1972年搬至现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高完中,为北大、清华等重点院校及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国家栋梁之才和建设人才。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不断的改善,学校办学目标明确,管理措施到位,学校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日趋扩大。
学校占地面积53亩,校园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教学区、办公区、训练区、生活区、活动区等各功能区布局合理,现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700多人,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①专任教师5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1人,中学一级教师24人,中学初级17人,大学本科学历40人,大学专科学历11人,学历合格率为98%。②专职人员8人,其中工勤人员1人,保安1人,军事教官2人,均为大学专科毕业;门卫2人,宿管人员2人。③食堂工作人员8人。已经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第三篇:2014党员教育培训
2014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计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党员队伍,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2014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提高全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努力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符合科学发展需要的党员队伍。
二、培训对象
全镇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
三、培训内容
要按照新时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科学设置内容,做到切合实际,注重实用、讲究实效。重点突出以下培训内容:
1、党的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党的政策法规,重点是《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规条例;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县情等;
4、农村实用技术。
四、任务及要求
1、镇中心组学习:每季度一次,每年四次。
2、机关干部学习:每半年一次,每年两次。
3、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各支部书记每年对本支部党员干部组织学习培训两次。
4、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由镇党支部组织,半年一次,一年两次。
五、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讲求实效。
1、远程教育培训: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2、实用技能培训:邀请致富能手进行现场授课,有条件的村可以邀请上级相关部门进村入户实地培训。
3、座谈讨论:组织党员干部召开座谈会议,共同探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镇村经济发展的方法、途径。
4、外出参观学习:根据条件,结合上级部门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创新模式。
六、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各党支部要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抓好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确定专人负责,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此项工作。把教育培训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优化内容,改进方法。在培训过程中,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各类知识和技术要求,有的放矢地确定培训内容,并以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保证和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加强管理,强化督察。各类培训都要严格培训纪律,强化教学管理。年底,我镇将组织人员对各支部学习情况进行督察,以确保我镇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篇:提高六个认识促进环境保护
文章标题:提高六个认识促进环境保护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着世界上最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环境污染也尤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十分尖锐。因为总体上我们仍然在沿袭着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模式。我们创造的GDP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而消耗的各种资源比例却几倍甚至于十倍于此数。我们在实现人均GDP从400美元到1000美元的情况下,出现了发达国家在人均GDP从3000美元到10000美元期间才会出现的环境资源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与工业化、城市化、就业压力等各种社会风险缠绕在一起,牵制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建设和谐社会,制约了实现全面小康。也就是说我国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问题等突出矛盾。因此我们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以下六个方面的认识,投身环保行动。
一是保护环境就是贯彻国家的基本国策。要把环保工作提升到事关国家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高度来认识,进而激发社会及我们每个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制定的“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18.2提高到20。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国策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切实作好环保工作,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另外,要把保护环境这个基本国策落实到实处,依法执政是根本保证。要改变过去用行政手段保护环境的办法,转变为综合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问题。要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一线执法装备水平,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是保护环境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环境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是生产力的组成要素,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环境问题是人类向自然索取和改造自然的衍生物,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但是随之带来的危害也不可低估。如中东问题,除民族问题外另一原因就是争水争油问题,其战争的破坏力可想而知;全球气候变暖,温湿效应造成全球气候灾害,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世界油价具高不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耗过大,供需产生矛盾,必然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我们国家一些地方为了产业发展,破坏山林,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破坏人类生态平衡并直接影响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事件屡见不鲜,造成的重大损失难以估计。这种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必须坚决纠正。我们要以保护环境来优化经济增长,就要加快历史性的转变,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真正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
三是保护环境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没有发展,不可能摆脱贫困,迈向小康,但发展代价过于沉重又必然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因为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反对以环境破坏的方式来谋求发展,提倡以保护环境为核心的可持续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类正常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克服不协调、不持续的毛病,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环保型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形成集约发展,清洁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
四是保护环境就是盘活资源,使环境资本不断增值。要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必须树立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产、资本的概念;必须树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盘活环境资源,使环境资本不断增值的价值观;必须大力加强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资源的关系;必须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研究利用市场机制把环境作为资源来经营的途径,将环境容量资源化、资本化和产权化。要建立符合生态价值的合理的价格体系,逐步实行适应国情的排污交易制度,制定科学的排污征收标准,增收环境税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前沿政策。
五是保护环境就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
第五篇: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概况
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 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 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2011年 02月 12日 17时 07分 31 主题分类 : 教科文体 “终身教育”
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32号
《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 会议于 2011年 1月 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2011年 5月 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一一年一月五日 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2011年 1月 5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满足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发展终身教育事业, 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 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除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以外的各级各类有组织的教 育培训活动。
第三条 终身教育工作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促进学习的方针。
第四条 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市终身教育和 学习型社会建设。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市教育行政部门。
区、县终身教育协调机构负责辖区内终身教育工作的协调、指导。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终身教育工作的领导, 将终身教育工作纳入同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扶持鼓励措施,促进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开展终身教育工作。第六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市终身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责, 负责本辖区内的终身教育工作。
发展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务员管理、农业、财政、税务、工商、人口和计划 生育、统计、民政、文广影视、公安等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终身教育工作。
第七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残疾人联合会、科技协会等其他组织协 助开展终身教育促进工作。
鼓励社会团体按照各自章程,开展终身教育工作。鼓励各类学习型组织开展本组织成员的终身学习活动。鼓励市民为终身教育提供志愿服务。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终身教育经费列入本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 保证终身教育经 费逐步增长。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开展终身教育提供经费支持。
终身教育经费主要用于终身教育公共服务。
第九条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 足额提取职业培训经费, 并可依法在税前扣除。企业用于一 线职工的培训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高于职业培训经费总额的百分之六十,并每年将经费使用 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为本单位在职人员职业培训提供经费保障。第十条 本市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助终身教育事业或者举办终身教育机构。
捐赠人捐赠财产用于终身教育事业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一条 本市逐步建立终身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 衔接。
成人高等教育同等学历水平同类课程的学分可以在各类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相互转 换。
普通高等学校的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学分,可以转换为电视大学、业余大学等的成人高 等教育同等学历水平同类课程的学分。
学分转换的专业和课程的目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 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成人学历教育工作。
举办成人学历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
第十三条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务员管理等行政部门负责在职人员教育培训工 作。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教育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在 职人员教育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素质。
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建立带薪学习制度,支持在 职人员接受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失业人员和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就业培训 工作。
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培训计划和要求, 开展失业人员、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的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失业人员和本市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的就业培训,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培 训费补贴。
第十五条 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农业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农业行政部门的教育培训计划和要求,对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关键 技术、关键环节和新品种、新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第十六条 教育、民政等行政部门负责老年教育工作。
教育机构应当按照教育、民政行政部门的要求, 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丰富老年人生活、增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型、休闲型和保健型文化教育。
第十七条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残疾人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的培训计划 和要求,注重残疾人的潜能开发,根据残疾人身心特点和需要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等方 面的教育培训。
第十八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辖区内的社区教育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 处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的社区教育工作。
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对社区学 院、社区学校的人员和经费予以保障。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应当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技能 培训服务。社区学院应当对社区学校给予业务上的指导。鼓励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为社区居民 的终身教育提供服务。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人口和计划生育等行政部门以及工会、共产主义青 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可以委托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 社区内的在职人员、失业人员、农民、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老年人、残疾人教育培训。
第十九条 各级妇女联合会应当会同教育等行政部门与社区密切合作, 指导和推进家庭教 育,通过社区学校、家长学校、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等,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 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
第二十条 从事终身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应当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终身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将从事终身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的职 务评聘纳入相关行业职务评聘系列。
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的职务评聘,可以在教师职务系列中增加设置相应的学科 组,参照国家教师职务评聘的相关制度执行。
从事终身教育的专职教师在业务进修、专业技术考核等方面与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享有 同等权利。
第二十一条 鼓励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具有专业知识和特殊技能的人员兼职从事终身教育 工作。从事终身教育的兼职教师,应当具有与终身教育有关的工作经验或者相应的专业技术 资格。
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政部门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兼职教师信息资料库, 为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从事终身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信息服务。
第二十二条 本市设立的开放大学, 应当逐步整合成人高等教育资源, 形成开放的学习的平台。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终身学习电子信息网站,完善市、区(县终身教育数字学习资 料库,提供公益性远程教育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开放教育课程、提供优 质教育资源,促进终身教育发展。
广播电视台(站应当保证每天一定时间用于播放终身教育节目。
第二十三条 普通学校应当发挥师资、科研、课程开发、场地、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优势, 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情况下,为开展终身教育提供服务。
第二十四条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 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应当根据市民需求,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等多 种方式开展终身教育活动。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发的教育 学习资源用于终身教育。
第二十五条 本市对终身教育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奖励。
第二十六条 设立非经营性培训机构的, 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向教育行政部门 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办学许可证后,依法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 记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
第二十七条 设立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 申请人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名称 预先核准手续,然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登记申请。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有关申请材料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 门征求意见;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反馈书面意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书面意见后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作出准予登记决定 的, 颁发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并抄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 出不予登记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
第二十八条 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有熟悉教学业务和办学管理的培训机构负责人;(二有与培训类别、层次与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和兼职教师;(三有相应的办学资金和保证日常教学正常开展的经费来源;
(四)有与培训项目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
(五)有办学和教学的管理制度。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不得未经登记擅自从事培训活动,不得挪用办学经费,不得恶意终 止办学。第二十九条 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办理终止办学手续:
(一)根据培训机构章程规定要求终止的;
(二)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第三十条 本市建立教育培训机构学杂费专用存款账户监管制度,保障教育培训机构收取 的学杂费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维护受教育者和教师的合法权益。具体办法由市教育行政 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第三十一条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公安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终身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条件、营业登记、广告发布和校舍安全等办学事项的监督检查。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 组织对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从事的终身教育工作等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第三十二条 本市建立终身教育统计制度。终身教育协调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开展 终身教育统计工作,做好统计资料的管理,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第三十三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等行政部门设立统一的 投诉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受教育者在终
身教育活动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进行投诉。接到投诉后,有关行 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处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将处理情况答复投诉人。第三十四条 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未经登记擅自从事培训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 同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挪用办学经费、恶意终止办学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 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 2011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