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3 04:1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第一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人事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根据文件精神,我处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并开展讨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院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学院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重点,须每一位教职工、学生共同努力。

一、我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哪些体现?

1、长期建立以学生为本、落实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体制,狠抓学生管理,保障学生的安全,以学生学知识、学技能为主导,处处体现学院学生管理上的优势;

2、抓教师教学质量水平,发挥教师的教授、引导作用,为培养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3、努力提高管理、服务部门的管理、服务水平与质量,保障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通过宣传先进事迹,带动学院向先进集体、个人学习的热潮;

二、希望学院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

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是当前的主题,学院的各部门能各司其职,拥有一支稳定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职工队伍,学生能自觉的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开展各项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不断涌现先进事迹。

三、应该怎么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1、抓好学院的校园环境建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显眼的特征之一,这也能使教职工、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2、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

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3、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经常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

4、提高认识,加强服务理念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执行者,每一位教职工都应该以身作则,坚决杜绝不良行为,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认识,以服务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职工、学生。

四、校园文化建设如何从我做起?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院的大事,每一位在学院的教职工、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并自觉的做好:

1、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2、积极向先进个人学习;

3、做好本职工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4、积极参与学院的各项活动;

第二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一. 校园精神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社会文化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是一个涵盖极为广泛的概念。高校校园文化应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某种趋向和定势的精神力量,“是一个贯通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吐故纳新的生命体,是一个熔铸历史传统、时代精神、民族气质的有机体,也是一个彰显青春活力、智慧光芒、人文关怀的集合体”。

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作为基础,以物化的方式积淀并折射大学的理念,是学校之形;制度文化提供保证,是大学理念体制化的外显,是学校之规;而精神文化构成大学系统的内质,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之魂。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为主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校园文化正是以它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的。

它作为广大师生的精神生活方式既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校园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自身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规范体系。它可以通过引导群体成员的行为、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和人格塑造,进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染力。这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体的言行举止,而且从深层影响着全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意志等,对于形成开拓进取、团结有序、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也是衡量一个学校德育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激发全校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成为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还是人的主体性回归的精神支柱。人的主体性是指在主客体关系中,人能够按照主体的目的,超越各种客体的限制,并能动地改变客体。而良好的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为人的主体性回归创设了精神氛围,使全校师生能够充分彰显个性,积极发挥主动性,进而全方位展现人的价值和尊严。由此,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不容忽视。

三. 目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其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高校教师缺失科学精神

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是人类实践活动经验的理性成果。科学精神归根结底就是求是精神、求真精神和求实精神。然而,由于封建社会的长期禁锢和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理念的影响,使中国人的逻辑思维荏弱,从而使我国的科学理念、科学理性、科学方法一直难以长足发展。部分高校教师也深受其影响,缺失科学精神。他们的思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思想成果绝对化,自以为是真理的发现者而一意孤行。由于他们是公众的领袖,他们的弱点就会影响到社会,被人们所盲从。这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不仅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更不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0。

(二)部分大学生主观世界的消解

1.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匮乏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但是当今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却是令人堪忧的,它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历的提升而递增。有的大学生的文明素养还不如中学生、小学生。突出表现为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欠缺,别说社会责任感,就连家庭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也欠缺。毋庸置疑,责任感是人类社会性的充分体现,高度的责任感是人一切创造性劳动和高尚行为的内在动力。然而,郁闷、无所事事却成为部分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个人主义泛滥,我字当头,人人都得为我,我却不能为人人,一切都为自我狭隘的利益。这些无不折射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

2.大学生对创新精神的认知歪曲

部分大学生对创新精神有着明显的认知误区,他们误把创新和标新立异等同起来,脱离客观实际,脱离客观事物的本真面目,脱离自身的素养,盲目地进行花样翻新。他们只关注形式的变化,忽视本质和内容的创新。其结果必然是本末倒置,劳而无功。这不仅没有传承旧事物的精髓,而且对新生事物的衍生也必将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3.学生民族文化意识淡漠

面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对丰富的物质文明,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开始动摇,更有甚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屑一顾。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影响中国文化长达几千年之久的孔子,真正了解其学术成果和价值影响的微乎其微。在我们大力向西方输出孔子文明的时候,部分大学生却对西方的宗教津津乐道,而对积淀几千年的儒家伦理文化置若罔闻。

4.大学生理想信念趋于功利化

同以往相比较,当今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越来越具有功利色彩。在个人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实用主义往往是当代大学生的首选。尤其是在学业问题上,部分大学生将专业作为简单的谋取职业或改变个人生存状况的手段或工具,片面强调专业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根据某职业大学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在就业趋向上都赞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想法。这无疑暴露出了令人忧虑的思想问题。

(三)高校管理者办学理念偏颇

高校的办学理念是以教育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对教育的实践先导,是教育实践的灵魂。在高校的办学实践中,唯有科学的办学理念才能使高等教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要求,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0。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尤其是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轨,部分高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却发生了偏移。他们只求招生数量不管毕业质量,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根本没有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办学的根本问题。这势必对全校师生员工产生负面效应,进而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基层员工工作作风亟待提升

基层员工是高等学校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他们的表现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学校的每一位基层员工都能恪尽职守,为学校良好秩序的建设力推荐行,那么必然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高校基层员工精神领域的建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学校后勤管理单位基层员工的个人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方法和原则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继承、借鉴、创新的综合过程。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高校教师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不仅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科学的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强化自身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自身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提升自身的鉴别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努力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使科学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

(二)重新建构大学生的主观世界

第一,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精神是人把握世界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则是人把握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关系的价值取向。把人文精神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客观地学习民族的历史,全方位地了解中国的国情,进而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做人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完善他们的道德境界。在人文精神培养中,让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质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

第二,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创新精神的认知误区。人的正确认识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来自于实践。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不仅说明了认识的来源,更表明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体验自身的力量提供了平台,而且还可以正确地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由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走出创新精神的认知误区,是解读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第三,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至今仍是民族性格、社会心理以及价值取向中活着的民族文化的灵魂。儒家文化实际是一种伦理精神,即以人为伦理主体的文化精神,其表现是一种既人世而又超越的人生态度。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发扬儒家的文化精神,让儒家思想参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不仅能培养人们自觉的道德意识,而且能造就一种具有理性特点的和谐的社会秩序。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提升民族文化意识,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第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精神追求。“人类社会永远处于它现在是什么与他们希望是什么的张力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社会稳步向前迈进的永恒的因子。正因为如此,必须始终对人们进行理想教育,使人们对现实保持适度的超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更是不容忽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引导人们理性地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帮助人们正确地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不同的教育起点,从而使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人心,提升大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

(三)凸显人的主体性,完善办学理念

高校的办学理念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建设高校校园精神文化首先要明确高校的办学理念,它不仅是高校全体员工的价值追求,而且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撑。这就需要领导者要有高瞻远瞩的大局意识和立足实际的实践精神。依据学校的自身实际和整个社会发展的整体氛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广大师生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没有人的主体性就不会有人的全面发展,没有人的主体性就不会有社会的真正和谐。因此,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凸显人的主体性、完善办学理念不仅是高校良性发展的前提,也是高校良性发展的保障。

(四)改进基层员工的工作作风

基层员工作为学校的主体构成人员,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高校校园的基层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为此,须多渠道,多方面大力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让他们和大学生在密切的接触中互相影响,互相提升。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并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

首先,教育性原则。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胜衰。道德兴,国家兴;道德兴,民族兴--这是现实得出的结论。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突出教育性特点,时时、处处把握教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导向功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探求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规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整体工程,它涉及面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学校应精心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各行其事、相互掣肘的局面。例如,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一要建立组织系统,从领导机构到专、兼职辅导老师,再到学生必须环环相扣;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内容,基本上形成序列,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特点、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发展的需要。

最后,艺术性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有艺术眼光,要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设施、氛围等,处处受到艺术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应努力做到四季各有特点,阳春葱笼滴翠,盛夏浓荫覆地,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校园建筑的设计、景点的安排,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觉;学校文化活动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努力使活动开展得新颖、活泼有趣,使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灵在无形之中得到净化。

五. 总结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对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

着独特的作用,是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物态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建设为主体,从主体着眼,正面突破,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推动素质教育的稳步实现。所以我们应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 人资2班第一组 12

第三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姓名:董波

摘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与声誉,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切实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安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大学校园。

关键字:高职氛围;校园文化;构建与管理;大学平安安全;

一、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的体现。它主要指校园的人文氛围和整体精神风貌。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历史沉淀。根据高职办学的特殊定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般来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诸方面。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具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硬件设施,主要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活动中心等,它是学院“形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法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高职院的校园文化是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保证,同时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体现。

(二)高品位校园文化对高职培养特色人才的特殊意义

高职院校既要赶超国际技术水平,又要适应国内地方产业调整的需要。社会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决定了高职教育要在培养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一专多能的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性新型人才。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但除职业能力外,人文修养也应提到一个极高的地位。没有人文修养,具有再好的技术能力也会因为个人修养的不足而使技术能力失去价值。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育人氛围,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教育效力帮助学生提升“人”的修养和品行。竭力打造校园文化,增强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就是要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既具有职业能力,又具备与所学的技能相对应的人文修养的“全面”的人。

二、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之根本

按照“职”的要求加强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作为高职院的硬件设施、人文景观,因其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而成为影响学生思想感情、道德行为、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因此,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高职育人的要求长远规划,整体实施。要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和设计,要让人们在美景交融中体会和感悟一种理念,一种特色,一种人文精神,使人的个性充分得到张扬。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在物质层次上处处突出“职”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体现在理论水平上,而是体观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学环境布置,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还必须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变化中体味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

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制度文化作为高职院的一种“法文化”,它是通过相当的转自http://制度规定来诠释文化的内涵。它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守则等。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成为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生活、工作秩序,进而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要重新建立起适应高职院校情况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文化内涵,创新管理的模式,在制度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既以法束人,同时又要给予师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其在制度规范与约束下自觉的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品牌文化。转按照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也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精神文化在三种文化中属较高层次,学院要以完美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的科学制度来保证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竭力打造出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精神,要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培养,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养成,促进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态度的形成等,从而体现一个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同时作为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要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来诠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体现出学院的一种精神。

三、大学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大学已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管理方式也进入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学生结构复杂,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严峻:一是不法之徒时常窜入大学进行盗窃、抢劫、诈骗、行凶等;二是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三是校区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四是学生人数剧增,学校资源有限,不少学生外出租房,在治安、防火、交通等存在隐患。

(二)学生自我防范、保护能力欠佳

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共同原因是大多数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具体问题如下:⑴缺乏安全防范意识;⑵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⑶学生法制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较弱。

二、大学学生安全工作的渠道和策略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建设文明

平安和谐大学的呼唤,是大学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必

然要求,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前提保障。因此,应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一)安全意识到位

大学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实施三全教育(全员、全面、全过程),力图全方位强化安全意识:

1、全员教育即学校各级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系统学习、掌握安全知识以便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全面教育即安全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安全常识,也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加强防范,使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德、智、体全面教育之中。

3、全程教育即要求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安全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做到常抓不懈,使学生安全平稳地渡过大学生活。

(二)重点实效到位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重点进行,讲求实效:

1、是抓好重点对象如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学生的安全教育。

2、是抓好重点场所(场合)的安全教育。

3、是抓好重点时段即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如新生入学时期、节假日期间、学生外出实习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等时段。

4、是抓好以交通、消防、财产、网络、心理等方面的安全为重点的安全知识教育。

(三)安全宣传到位

1、通过学校刊物、广播电视、校园网络和公共展板等媒体及校园文化活动,经常性地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寓教于乐,使广大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

2、把安全宣传教育与教学、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结合,把安全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教学科研、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服务中,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安全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3、加强安全文化硬件建设,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各场所,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四)安全教育和学习到位

首先,大学应编写以思想教育为基础、法制教育为依据、典型案例为衬托,以防火、防盗、防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手册。其次,大学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管理计划中,安排一定的课时,使安全教育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力求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头脑、进寝室、进生活。最后,安全教育与学习应与大学的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突出特色。

(五)做好制度安排,力求制度到位:

1、建立、完善、落实安全责任制度①层层签订和贯彻落实安全责任书,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②各级安全部门和责任人即学校主管领导、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班主任或辅导员、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等齐抓共管,多管齐下。

2、建立和完善学各项安全制度,建立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3、建立警校合作、校家合作,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为大学生安全和

学习生活保驾护航。当然,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四座“立交桥”的通力协作,方可取得如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国林:《论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2-124.[2]周济:《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作好大学安全工作》

[N].中国教育报,2003-12-15(4)

[3]王正斌:《试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170-172.[4]周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2):126—128.[5]张启春、张学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

1作者简介:

一、自己对教师职业理解和热爱:可以用一首歌词开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自己的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工作态度:会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悔的奉献,使自己的人生价

值在学校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四篇:如何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范文模版)

如何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精神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蕴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它跃动在讲台上,充溢在校园里,显现在人们的言谈与行动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长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道德建设

我们学校快速发展,靠的是老师们的勤奋、团结、敬业、奉献的拼搏精神,这些优良的品质铸就了教师丰富的精神文化。在学校的组织下,老师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专业素质。如学习《爱与责任—师德之魂》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通过学习,努力创设爱岗爱校、乐教善学、德艺双馨的人文氛围。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引导和帮助学生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组织一系列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与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丰富其文化修养,提升其文明程度。

二、加强载体建设

一抓物质载体建设。因为校园精神文化要通过校徽、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校服和校训宣传牌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二抓活动载体建设。通过提倡多样化,弘扬主旋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体性素质教育活动,努力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教育为主题,以传统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情景,对于愉悦师生身心,丰富师生生活,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师生健康高雅的情趣,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和学习的高尚情感等,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一般说来,活动载体建设分两个层面。

对于教师而言,重要的是积极开展学术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或开设示范课,点评优秀课例;组织校内优秀教师举办学术讲坛、专题沙龙、观摩研讨;鼓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研究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奖励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举行优质课、优秀论文、教育案例评比和教学能手评选,激励教师主动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活动,自主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大力开展教育反思活动,鼓励教师讲述“我的教育故事”。通过活动载体建设,促发教师积极参加组织学习,并把学习看作是人的天性,把工作看作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由此能系统思考,不断改善心智模式,不断自我超越,从而在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自我。

对于学生而言,一要抓好课堂学习活动,教师通过设问引导、提问诱导、答问指导、追问教导等,与学生进行思维交锋、个性碰撞,共同进入知识、智慧、情感、精神的良性互动境界,以此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智能。二要抓好少先队活动。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活泼、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活动。如“争

当城市美容师”、“公德小模范”、“告别不文明行为”等活动。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动,启迪了队员的智慧,孕育了美好的心灵。三要抓好节假日活动,假期中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儿童节开展“在阳光下成长”艺术节活动;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国庆节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歌颂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让所有孩子都有鲜活的积极体验,心灵充满阳光。四要抓好体育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体育锻炼,开展诸如球类、棋类、体操等比赛和校际之间的友谊赛,定期举行学校运动会、拔河比赛等,既可强健学生体魄,又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五要抓好实践活动。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做社会调查,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通过以上序列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促成了健康文明、诚信友爱、团结活泼、蓬勃向上的学生文化。

三、发挥示范效应

榜样的力量无穷,特别是身边的榜样,对师生具有直接的示范激励作用。因此,要激励教师和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争先创优,做教与学的楷模,做文明的表率。我校值周行政和值日老师分别聚焦教学、教研、学习、活动等先进中的光辉点,及时发现师生中好人好事,利用周前会和升旗仪式予以表扬鼓励,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发挥榜样的启示、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

第五篇: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与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及其重大的影响。创设出一种环境氛围,会不断陶冶小学生情操,构建小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养。河西镇中心小学是当地唯一的一所农村小学,本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文化的育人方法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突显校园文化精神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为着力点。我校开张了少年宫活动,组建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有领导班子带动教师,再由教师带动学生成立学生小组、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举行比赛竞赛等活动来丰富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例如(1).少年宫手工组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看学生的作品多么的完美---这是废旧光盘画。这是手工制作组学生的作品——树叶画

(2)舞蹈组的成立,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看他们正在演练,准备参加表演呢。

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校园文化的创新。

目前我校在学生生源上存在着先天不足的情况,原来的小矮房,泥土地,夏天下雨无法行走,冬天取暖要学生自己生炉子,把学生弄得小手小脸都确黑,现在这些都不见了。随着农村的改革开放,我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盖起了北京平房,教室内宽敞明亮。每个教室内安装了暖气,以前小学生自己生炉子的形象再也没有了,孩子们都干干净净,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朗朗读书。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开创新的教育方法,寻找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挖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小学生。进而促进农村小学学苗多,入学率高。再有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和城市小学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象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物质文化硬件建设相对要差些,所以需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三).创建 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

创建 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体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新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谈校园文化的课余文化

校园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这里主要谈谈课余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有目的有组织的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科学技术兴趣小组、手工组、蓝球队、音乐组,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又要有娱乐性和实践性,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等文娱活动,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举行学雷锋活动——看同学们干得多认真。

(五).谈校园文化,同时注重养成教育。

第一,通过校会、班会,队会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辨别是非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强化 校风建设。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第三,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各种知识答题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看三年级同学正在参加红十字会知识抢答题竞赛

第四、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第五,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方面,是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总之,在农村小学硬件建设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不落后于城市小学,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成长将是长远的、全面的,我相信,健全的校园文化一定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小学生。

河西镇中心小学

刘树芬 2018年5月16日

下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摘 要】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精神面貌的缩影。本文浅析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以及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精神文化......

    劳模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5篇

    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措施 弘扬劳模精神,谱写教育梦想用劳模精神点亮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火炬 播洒劳模精神,耕种新绿一片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过:“......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育方法发生变革的灵魂。我校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台头镇郑辇小学大力加强校园墙壁文化建设。校园内的墙壁,有的画上国画,有的写上名人名言;教室内,各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

    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学校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个性的体现。它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

    校园文化建设稿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背景学校全景照片、轻音乐) ------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 我们都知道一所优秀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课件)学校特色的实质是......

    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黑林中心小学 张一强 【摘要】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它反映在硬件部分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和教学、生活管理制度;反......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竞争激烈的社会。而青少年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可见帮助青少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