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动物口蹄疫的检疫与防治措施
浅谈动物口蹄疫的检疫与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口蹄疫在我国爆发,造成巨大损失。对此类动物疫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检疫、防疫工作“早投入,早发现,早报告,早封锁,早处理”,防患于未然,我省现有体制基本为被动,过于依赖养殖户的报告。成为监控体系的漏洞。通过一定的经济投入和培训,建立一支专职的防疫检疫队伍,实行主动监督,能有效的杜绝漏洞,控制疫情,减少损失,同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关键词:防疫检疫
我国是一个动物养殖大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相适应,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养殖业也迅猛发展。当人们尚对去年的链球菌记忆犹新,今年口蹄疫又成为不速之客,我省的简阳又出现口蹄疫,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口蹄疫是牛、羊、猪等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猪的口蹄疫的临床特征是在蹄冠、趾问、蹄踵、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部分病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同样变化。猪口蹄疫的发病率高,故在公共卫生上也有重要意义。因此,世界各国对口蹄疫都十分重视。
1.病原及流行特点 1.1病原
1.1.1 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原是口蹄疫病毒,分为7个主型即甲型(A型)、乙型(O型)、丙型(C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其中的甲型和乙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由于贸易的限制和禁止动物及其产品出口而引起的间接损失更大,因此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
1.1.2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抵抗力很强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条件下,含病毒的组织与污染的饲料、皮毛及土壤等保持传染性达数月之久。粪便中的病 1 毒,在温暖的季节可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可以越冬,但对酸碱十分敏感,易被碱性和酸性消毒药杀死。
1.2流行特点 1.2.1易感动物
本病主要侵害牛、羊、猪、人也可感染,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病畜发热期,其粪、尿、奶、眼泪、唾光谱信息 呼出气体均含病毒,以后病毒主要存在水疱皮和水疱液中。
1.2.2带毒时间长
康复的动物能长时间带毒,牛的口腔带毒可达6—24个月,绵羊和山羊带毒可达4—6个月,猪带毒1个月左右。
1.2.3感染特性
近年来发现口蹄疫还可能隐性感染和持续感染,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病毒进入易感畜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黏膜,均可感染发病,最危险的传播媒介是病猪及其产品,其次是被污染的饲养管理用具和运输工具。
1.2.4口蹄疫的传播速度
本病的传播迅速,流行猛烈,常呈流行性发生,发病率很高,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多发生于冬季,到夏季往往自然平息。
2.临床症状及类症鉴别 2.1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天,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舌根、腭粘膜和鼻镜上出现水疱和糜烂。如细菌感染,1周左右痊愈,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化浓腐烂,严重的蹄壳脱落,出现跛行或卧地不起,严重者死亡,仔猪的口蹄疫多表现为急性胃肠炎腹泻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一般可达60%—80%。
2.2病理变化
剖检死亡幼猪可见到心肌变性和出血。慢性病死的猪只,心肌有不规则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条纹和斑点,形状类似虎斑,俗称“虎斑心”肌纤维 2 甚至完全溶解,骨骼肌及发生蜡样变性。
2.3口蹄疫与猪水疱病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病的病原为水疱病毒,大型猪场或仓库易发生,农村较少发生。病猪水疱病首先从蹄部与皮肤交接处发生,而后口腔有小水疱,舌面水疱则罕见。
2.4猪口蹄疫与猪水疱性口炎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口炎的病原,如水疱性口炎病毒,多发生于夏季,多为散发,蹄部很少或无水疱。
2.5了解猪口蹄疫与猪水疱性疹的鉴别
二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猪水疱性疹的病原为水疱性疹病毒,多呈现地方流行或散发,发病率在10%—100%。3.防治措施
3.1平时的防治措施
3.1.1加强检疫的普查工作,经常检疫和定期相结合,分工协作,做好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和运输检疫,同时每年冬季重点普查一天,了解发现疫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1.2及时接种疫苗
容易传播口蹄疫的地区,如国境边界地区、城域区等,要注射口蹄疫疫苗。
3.1.3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
注射口蹄疫甲型,乙型弱毒疫苗,猪注射猪乙型(O型)口蹄疫油乳剂灭活苗。注意:所用疫苗和病型必须与该流行的口蹄疫病型相一致,否则不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
3.1.4加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严禁从疫区买猪及其肉制品不得用未经煮沸的洗肉水喂猪。
3.2流行时的防治措施 3.2.1防治疫情扩散蔓延
一旦怀疑口蹄疫流行,应立即上报,迅速确诊,并对疫点采取封锁措施,防治疫情扩散蔓延。
3.2.2疫区内动物的检疫
疫区内的猪、牛、羊应有兽医进行检疫,病畜及其同栏猪立即宰,内脏及污染物深埋和烧掉,肉煮熟后就地食用。
3.2.3感染的动物及时注射疫苗
疫点周围及疫点内尚未感染的猪、牛、羊应立即注射口蹄疫疫苗,先注射疫区外围的牲畜,后注射疫区内的牲畜。
3.2.4疫点的消毒
对疫点用2%烧碱溶液进行彻底消毒,在口蹄疫流行期间每隔2-3天消毒一次。
3.2.5怎样解除封锁
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或死亡的14天如再未发生口蹄疫,经过大消毒后可申报解除封锁,痊愈猪仍需隔离一个月方可出售。4.现有畜类疫情监控体系的漏洞 4.1口蹄疫疫情监控
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口蹄疫疫情监控,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疫情监控报告体系,强化对口蹄疫的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患有疫病或疑似疫病的动物都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满报。
4.2谎报和阻碍他人报告活动动物疫情
谎报,阻碍人报告活动动物疫情《动物疫情报告管理手册》规定: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国家测报点确认发生一类或疑似一类动物疫病后应 4 在24小时之内快报至全国畜牧兽医站。通过畜牧兽医总站应在12小时内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现有批量销售,运输畜类的,都要求有检疫证明,省市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等。依据《家畜家禽检疫条列》规定,实行禽类定点屠宰管理制度,各种养猪场,市场,生产企业,宰杀场都实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和疫情检测监督控制,处于牧医,卫生行政工商管理,检验检疫等行政部门的严格管理中,从大范围监控了疫情,我市现行的体制决定了动物疫情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基层第一线,靠乡镇畜牧兽医站收集并整理,一定规模的饲养场,为了自身的利益瞒报或根本不上报疫情,我们的监控体制对于农民家庭的畜类监控不够有力对于农民约束不强。
4.3农民家庭养猪出现疫情不报告
《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理》第5条:对于动物饲养场选址,布局,设计,无害化处理,专职防治人员,隔离和消毒设施,防疫制度等动物防疫条件都做了详细规定。〈动物防疫法〉规定: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个人或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监测监督。前年内江市有口蹄疫发生,农民所养数量少,损失不多,农民都没有报告,有的报告疫情也是因为损失的,希望报告能够得到足够的补偿,还有就是因为疫情太严重,无法隐瞒,也怕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农民所养猪只少,损失少,不报告疫情的现象。
4.4农民擅自处理可能染疫的畜只
《动物防疫法》规定: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动物产品,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必须按照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的腾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理,这保证了疫情被报告后疫区畜类全被抹杀,受威胁区畜类全被强制免疫。
4.5不法分子为骗取导致疫情扩大
《动物防疫法》规定;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病和疑似染病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动物疫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其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封锁是为了控制疫情 5 进一步蔓延,但有极少数不法分子为了一己私利,导致疫情扩大。5.对策措施
5.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需要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农户理解的系统工程。应全方位做好动物防疫宣传工作,不断提高认识,努力营造社会支持群众理解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5.2稳定机构强化队伍建设
县,乡,村动物防疫机构要实行系统垂直管理,人,财,物统归县畜牧局管理;提高村兽医待遇,稳定人心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实行竟聘上岗,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和政治过硬,业务精干、能干、能战的防疫队伍。
5.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动物防疫质量
设法改善基层工作和生活环境配备防疫设施,努力减少人为因数的误差并接种和检疫工作,确保疫苗效价,畜禽及产品卫生质量。
5.4切实开展动物检疫工作防止疫病传播
从场地检疫入手,认真开展畜禽和产品检验工作,在村级设立报检点,步推行定点屠宰,到点检疫工作,强化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
5.5制订村规民约开展群防群治疫行为,免疫反应,紧急防疫及防疫纠纷等事宜列人村规民约,互配合、互监督、杜绝防疫员质量,提高群体免疫力,达到群防群治,提高动物疫病的目的。
5.6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动物疫病预防体系
动物疫病预防体系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才能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主要包括动物疫病仿制冷链体系和动物疫情分析测报系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全区、地、县、乡各级兽医防检部门配备必要的冷藏设备。以保证由生产厂到预防注射环节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在调整现有动物防检队伍和检测机构基 6 础上,合理布局,择优扶持,建立地级检测中心和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站形成动物疫情分析测报体系以变及时发现和了解辖区内的动物疫情动态,准确收集整理汇总上报,从而提高动物疫病预防和扑灭工作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具体要求地区兽医诊断室具备对常发的动物病毒病、细菌病、中毒病及寄生虫病进行快速诊断和鉴定能力。
5.7提高科技含量强化动物防疫技术体系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就是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产品出口创汇和保护人民健康,控制畜禽发病,降低死亡率,全面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科技水平和兽药生产水平,提高对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的综合级力和对外来动物疫病的快速反映能力,行成适合我区区情的现代动物防疫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动物疫病防治新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加强技术体系建设。
5.8依法检疫强化动疫体系建设
动物检疫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检疫可以达到以促防的目的,亦可建立防检结合,以检促防,以监保检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检疫可以及时发现疫情,利于采取扑灭病畜,无害化处理染疫动物及产品等手段,达到消灭疫源净化疫病的目的。通过检疫保证进入流通领域的动物及产品的卫生与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人体健康。
小结:口蹄疫是属于传染病,对偶蹄兽危害最大,应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如发生口蹄疫要立刻上报畜牧部门,采取封锁、隔离、扑杀等预防接种,消毒措施,要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特别是生猪定点场的检疫工作。参考文献: 1. 2. 3. 4. 刘宝祥等。家畜传染病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49 浩瀚等.。科学养猪掌虫宝,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6 席克奇等。猪病诊治疑维问题。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5 李佑民等。猪病防治手册,金循出版社,2004:78 7
第二篇:综述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动物科技学院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综述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专
业:
动物医学
作
者:
颜祥龙
学号:
16082236
班
级:
16-822
指导教师:
加春生
评阅人:
2018
年
6月28日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
综述口蹄疫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摘要
口蹄疫是人畜共患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口蹄疫病毒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常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规模流行,给养殖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该病一经发生,往往会导致大范围流行,不易控制和消灭,并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世界卫生组织(IE)将该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我国政府也将口蹄疫排在14个一类动物传染病的第一位。
关键词:口蹄疫;流行;防治;诊断
1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兽类,侵染的对象主要包括牛、羊、猪、驼、鹿、大象等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牛最易感,猪次之,羊再次之,牛是“报警器“,绵羊是“储存器”,对于猪,则是
“放大器”,因为猪的排毒量最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口蹄疫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动物感染病毒的最快十几个小时就可以发病排毒。
2发病特点
2.1血清学多
口蹄疫有七个血清型,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有四种,分别是
0、亚洲I、A、c型,尤其以0型和亚洲I型最为常见,各血清型号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同型号内不同各亚型之间交叉免疫变化幅度较大,亚型内各毒株之间也有明显的抗原差异,免疫防治等于面对七种不同的传染病,而新毒株又不断出现,每出现一次新的毒株,疫情就会出现一次高潮[1]
2.2传染性强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所致,而口蹄疫的传播途径又有多种,有:直接接触传播,间接传播,气源传播,水源传播。牛只要吸人10个感染单位就可以发病,猪更少,而且猪的排毒量又特别大,如一头100kg左右的病猪每天仅从呼吸道排出的病毒如全被牛吸人,可以使1000万头牛发病,所以口蹄疫病毒在偶蹄类动物传染性极强。
3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近几年来,有一些乡村兽医人员和养殖场畜主经常以类似口蹄疫的几种病,当作是人畜共患的口蹄疫,他们都把类似病误诊了。那就是:羊的口疮、蹄癀、动物的水疱病和口炎、牛的趾间皮炎、蹄皮炎、蹄叶炎、腐蹄病等。
3.1临床特点和发病症状
口蹄疫病对于不同动物发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患病动物一般体温升高到40
℃一41
℃,食欲不振或者是完全禁食,精神沉郁,齿龈、口腔黏膜舌部、鼻端形成水泡和溃疡,再有就是蹄冠、蹄叉等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出现溃疡,甚至有些出血,成糜烂,如果无细菌感染一般7天左右就自然痊愈,如果严重的或者被感染了的动物蹄部,蹄壳在一周过后就一部分会脱落,蹄冗脱落以后动物根本不敢站立。患病动物有些乳房已有不同大小的水泡出现,如果哺乳期的小猪吃了患病母猪的奶后,小猪基本上全部都会被感染,还会引起小猪的心肌炎,从而导致此窝小猪全军覆没。不过,成年猪严重心肌炎的已有死亡。
3.2水疱病和口炎与疑似口蹄疫病的鉴别诊断
动物的水疱病和口炎的临床症状:这种病和口蹄疫极为相似,一般人是最难鉴别的,二者病作为对比,水疱病和口炎的症状是体温40
℃、42
℃,而凵蹄疫是40
℃、41
℃,略微比口蹄疫高,0
2d后口腔和蹄部出现水泡,不久破裂形成结痂块,这种结痂多在舌、唇部、鼻端及蹄部,即使蹄壳脱落,大约2周后就转归良好,病灶不留痕迹。还有就是口蹄疫孕畜会流产,哺乳期的小猪仔几乎死亡率是100%,而水疱病小猪仔只是会出现神经症状[3]。
3.2.1猪口蹄疫的临床特征
由FMDV引起的猪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热性的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养猪行业。猪口蹄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有广泛的传播途径。猪口蹄疫的引发,会降低动物生产性能,从而影响着触畜牧业的健康发展。[2]该病的潜伏期最短1~2h,最长潜伏期为14h。患猪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初期体温会上升、食欲减退、猪蹄部位会出现水疱现象,使得难以站立行走。有部分猪的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烂斑,患病之后的2h内水疱会破裂,流出微黄色或透明的液体,边缘红色糜烂。[4]如果伤口没有产生感染,则会在7h后痊愈结痂,如果发生感染,会导致死亡。如果是怀孕的母猪,会发生死胎或者流产现象。近年来猪口蹄疫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且死亡率较高,诊断也十分困难,无法及时准确的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很大。其临床表现为:症状不典型、不明显,危害程度较大,仔猪发病呈现心肌炎表现,死亡率较高。
3.3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饲料营养,合理配搭日粮,提高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减少应激。加强舍内通风,保持圈舍干燥,清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力争给动物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洁净的环境,对口蹄疫的疫情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加强免疫接种,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实践证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和扑灭口蹄疫的做法是成功的。具体操作:在断奶仔猪阉割时进行首免,在双月龄再进行加强免疫,后备牛:每年注苗两次,每六个月注射一次,生产母牛:分娩前3个月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犊牛:出生后4巧个月首免,肌注单价苗或双价苗2m1/头;首免后6个月二免(方法剂量同首免);以后每间隔6个月接种一次,肌肉注射单价苗3m1
/头或双价苗4ml/头。这样经过强制免疫的动物由易感变为不易感[5]
(3)加强血清抗体监测,血清抗体监测是监测免疫效果进行评估的一项丁作,坚持定期的免疫监测,随时调整免疫计划,保持有效的抗体水平,这样就完全能达到有效预防
(4)强化消毒,严格防疫消毒制度,杜绝强毒污染和人侵。为了防治口蹄疫,必须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可有效杀灭口蹄疫病毒,消灭传染源。
(5)发生疫情要及时上报,任何个人或单位发现口蹄疫疑似症状和怀疑发生口蹄疫疫情时,都要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不得自行采取措施处理,以免处置不当引起疫情的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给口蹄疫疫情的防控带来更大的困难。
(6)在平时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当注重饲养管理,饲养者之间应当尽量减少接触,杜绝发病的源头,要确认购进的猪是否健康,然后在进行并群饲养。制度科学防疫制度,加强免疫措施,定期对猪群的生存环境进行打扫,预防猪口蹄疫疾病
(7)疫苗接种是最有效最便捷的防控措施,猪口蹄疫在我国是强制免疫的疫病。要求动物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必须大于70%。由于猪口蹄疫病毒的血清型较多,且无交叉免疫,所以,防控难度较大。当发现猪口蹄疫疫情时,除隔离防治外,还应该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这样才能有效防控猪口蹄疫。同时养猪场户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高效优质的疫苗,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执行。
4小结
当发现猪口蹄疫时,应当主动积极报告给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由该部门对猪群进行确诊。如果猪群确实发生猪口蹄疫,则应当送至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发现此类疫病,要立即隔离,隔离确诊为猪口蹄疫,应当患病的猪群进行捕杀,然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疫病的感染源头,控制猪口蹄疫病蔓延,而这也是防控疫情的有效办法。总之,控制猪口蹄疫是一项非常复杂而难度很高的工作,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对猪群进行预防免疫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消灭猪口蹄疫的感染源,切断猪口蹄疫的传播途径,避免猪口蹄疫的发生。
致
谢
大学的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和关心过我的同学们,他们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文能够成功的完成,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加春生老师的关怀和教
参考文献
[1]田彭贵青.凵蹄疫诊断技术研究进展田.动物医学进展,2003,.29一31.[2]廖声级.牛凵蹄疫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田.畜禽业,2013,00):…
王彬,等.猪
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J】.猪业科
学,2014,01:54—56.
[3]彭达坚
.浅析猪
1:3蹄疫的防控措施
lJl_农业与技术,2014,05:181.
[4]陈托.猪
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j衄JI.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12:125-l27.
[5]龚杰.猪
口蹄疫的危
害与防控措施
IJI.当代畜牧,2015,29:68—69.
第三篇:卫生局防治牲畜口蹄疫措施方案
一、疫情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牲畜口蹄疫等情况,应及时向所在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市动物防疫站报告。市动物防疫站接到报告或了解上述情况后,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怀疑是牲畜口蹄疫疫情,应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告到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经确认后,立即报市政府。
二、疫情确认牲畜口蹄疫疫情认定程序:
(一)现场临床诊断。市动物防疫站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两名以上专家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符合牲畜口蹄疫典型症状的可确认为疑似病例。
(二)对疑似病例或症状不够典型的病例,市动物防疫站应当及时采集病料送省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验室进行检测,如确认牲畜口蹄疫疫情,依照有关办法予以公布。
三、应急指挥系统和部门分工
(一)成员单位:发展计划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外经贸局、商业局、工商局、农发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驻**部队。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农发局。各乡镇都要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系统。
(二)部门分工牲畜口蹄疫应急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1.市农发局负责制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处理方案,负责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踪,对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的扑杀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实施检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接种。2.发展计划、财政、经贸、卫生、公安、交通、商业、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以及各乡镇,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处理经费落实、防治技术研究、应急物资运输、社会治安维护、动物及其产品市场监管、保障、口岸检疫、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
(六)解除封锁疫区内所有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14天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经市动物防疫站审验合格后,由市农发局向市政府申请解除封锁。
(七)疫情档案市农发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纪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做好相关资料归档工作。
(八)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要做好防疫的各项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疫情检测,防止疫情蔓延。上述
(三)、(四)、(五)所列措施,必须在市动物防疫站的监督下实施。方案和建议。2.市政府组建牲畜口蹄疫疫情应急预备队。应急预备队按照市防治牲畜口蹄疫指挥部的要求,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预备队由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卫生防疫人员等组成。公安局依法协助执行任务。3.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加强牲畜口蹄疫科普知识宣传,依靠广大群众,对牲畜口蹄疫实行群防群控,把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动物医学专业实习论文:口蹄疫简介及防治
****大学实习论文
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实习论文题目:猪口蹄疫简介及防治 实习名称:*****实习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口蹄疫简介及防治
学生*****
(班级******,学号****)
摘 要:FMD目前在世界分布很广,除大洋洲、北美洲消灭本病后再未发生外,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都有发生或流行。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早已把该病列为15个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我国政府也将其排在一类动物传染病的第一位,充分显示了国内外对此病的关注程度。
关键词: 口蹄疫 流行病学 防治 疫苗
(导入语)从2008开始到今天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但又不敢说的疾病肆虐着我们整个养猪业,给我们的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给我们许多养猪工作者心灵上带来强烈的震撼!它就是——口蹄疫!
一、病原概述
口蹄疫病毒: 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有O、A、C、亚洲1型,南非1、2、3等7个血清型,各型间无交叉保护,每个血清型内有许多抗原性有差别的病毒株,相互交叉免疫反应程度不等。
病毒的形态结构:呈球形,无囊膜,粒子直径23—28nm,放大150万倍像小米粒大小。完整的病毒由衣壳包裹一个分子的RNA组成,衣壳呈二十面体结构。
病毒具有坚强的存活力:
二、流行病学
少量的口蹄疫病毒就可以引起猪发病。猪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同样离不开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猪三者构成的链条,流行强度、波及的范围与毒株(毒力)、猪群抵抗力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1、传染源:
处于口蹄疫潜伏期和发病期的猪,几乎所有组织、器官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含有FMD病毒。病毒随同乳汁、唾液、尿液、粪便、精液和呼出的空气等一起排放于外部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形成该病的传染源。猪发病后排毒期一般为4—5天。在发病开始的急性期,即水疱刚开始形成时,达到排毒的高峰期。病猪一昼夜从呼出的气体排出10的8次方ID50病毒,粪便排出10(5.5—6.5次方)ID50病毒。猪是发病动物中产生气源性病毒滴度的最高者。
2、传播方式:
FMD病毒传播方式分为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1)接触传播:
主要发生在同群猪之间,包括猪场、屠宰场以及和运输车辆中动物的直接接触,通过发病猪和易感猪的直接接触而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主要指媒介物机械性带毒所造成的传播,包括无生命的媒介物和有生命的媒介物。野生动物、鸟、老鼠、猫、狗、昆虫等均可传播此病。通过与病猪接触或者与病猪排泄物接触,携带病毒机械地将病毒带入易感猪场,导致发病。
(2)空气传播:
FMD病毒的气源传播方式,特别是对远距离传播更具有流行病学意义。感染猪呼出的病毒形成很小的气溶胶颗粒后,可由风传播数十到数百公里,具有感染性的病毒能引起下风处易感猪直接发病。影响空气传播的最大因素是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湿度高于55%以上,病毒存活时间较长,低于55%很快失去活性。有研究报道,在70%的相对湿度和较低气温的情况下,病毒可以到达100公里以外还具有高感染性。
3、易感猪感染途径:
FMD病毒可经吸入、摄入、外伤和人工受精等多种途径浸染易感猪。吸入和摄入是主要的感染途径。近距离非接触时,气源性传染(吸入途径)最易发生。
三、发病机理
口蹄疫的病理发生大体分为4个阶段:
1、浆液性渗出(原发性水疱)阶段
FMD病毒由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或损伤的皮肤侵入机体后,首先在侵入部位的上皮细胞内迅速繁殖,引起浆液性渗出形成原发性水疱,称为第一期水疱。此时,感染动物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只表现轻度发热,因此往往不容易发现。
2、病毒血症阶段
通常在原发性水疱发生数小时,大量的病毒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病毒血症。此时,机体产生全身性反应,一般体温升高,出现全身症状。
3、继发性水疱阶段
FMD病毒对口、鼻、舌及乳房等处的上皮细胞有极强的亲和力。继病毒血症之后1—3天,病毒随血液循环,抵达嗜好部位如口腔黏膜、舌头、鼻子、蹄冠、脚趾间、蹄底等部位的皮肤表层组织内,继续繁殖,形成继发性水疱,称作第二期水疱。
病毒还会在其他组织如胰腺、唾液腺、乳房腺泡与腺管上皮细胞、胃、直肠及肾脏的上皮细胞以及肌细胞内繁殖。
病毒在心肌组织内繁殖,致使心肌变性或者坏死而出现白色或淡灰色的斑点条纹,大家习惯称之为“虎斑心”,多见于哺乳期的仔猪。
4、转归阶段
随着第二期水疱的发展、融合、破裂,体温一般随着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病毒从血液中逐渐减少至消失,病猪即进入恢复期。
四、临床症状
病猪初期出现精神抑郁、发热、流涎、跛行,但特征症状是口、鼻、蹄及乳房等无毛部位出现水疱,继而水疱破裂,形成溃疡、结痂,痂块脱落后形成斑痕。病猪潜伏期为2—3天,个别情况下1天发病,慢者14天表现症状。首先发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爬卧,不愿走动,跛行。
检查时发现蹄部有水疱性病损,最初蹄冠皮肤发白,出现水疱,然后迅速扩展到蹄后部的球节处,继而延伸到蹄叉,发生水疱之处表现为深红色斑块和破溃。由于炎症在蹄的皮基部蔓延、扩展,常使角质和基部分离、脱壳,此时病猪经常躺卧或跪行,膝盖、关节等处会有明显的外伤。口腔、舌头和上颚常出现豌豆大的水疱,有时数目很多,破裂后上皮层变成微白色碎片而脱落;鼻镜也经常出现大的水疱、破溃、糜烂。
五、病理变化
1、口腔黏膜表现为弥漫性口炎,乳头呈出血性浸润和肿胀。
2、咽喉、鼻腔、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有溃疡。
3、蹄间水疱破裂后,通常出现继发感染,表现深部组织坏死及化脓。
4、小猪心肌有灰黄白色条纹和斑点,称“虎斑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六、疾病预防
疫苗免疫
⑴、疫苗的选择:
1、合成多肽苗:优点:安全性好,副反应较轻(高纯度的单一抗原,不存在灭活苗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细胞碎片、血清等异体蛋白,避免过敏反应。)缺点:能产生抗体,且抗体效价也较理想,但给免疫动物提供的保护力有限。
2、灭活苗:优点:能给动物提供更有效的保护。缺点是免疫副反应大,产生抗体的能力有限,需要多次加强免疫。根据生产实践来看,应用口蹄疫灭活苗的整体效果要好于合成多肽苗。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目前的疫苗特点:免疫一次的抗体合格率只有30%-40%,具持续的时间短(约2-3周),加强免疫后合格率可提高到60%-80%,持续时间也可维持在3-4个月。结合猪场的实际:根据对各猪场口蹄疫抗体的监测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常规免疫:
A、经产公、母猪:9月份第一次普免政府采购浓缩苗4ml/头,10月份、11月份和次年3月份各加强免疫1次。如选用兰州兽医所商品98株浓缩苗(4ml/头)则在9月底、11月初和次年2月各普免1次(具体选苗与免疫应及时监测免疫抗体)
B、哺乳仔猪:18~21日龄选用梅里亚进口苗免疫1ml/头;
C、育肥猪:60~65日龄选用兰州兽医所缅甸98株商品苗免疫2ml/头,120~130日龄加强免疫1次;
D、后备公、母猪:6月龄以前请参照商品猪免疫程序,6月龄以后请参照经产公、母猪免疫程序。
五、结束语
总之,只有加强防疫,防止疾病的传入,控制污染才是有效控制口蹄疫的根本方法。发生本病后,患畜全部淘汰,采取隔离封锁措施,彻底消毒。由于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病畜及可疑偶蹄动物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紧急处理,隔离封锁疫点周围的广大地区,禁止疫区内动物向外转运及上市,相关家畜的出口贸易也必须立刻停止。
参考文献
[1] 杨春华,王强,王毅,等.猪口蹄疫的诊断及其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7-
8):12-16.[2] 殷震, 刘景华.动物病毒学(第二版)[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7.468-499.[3] 信爱国,杨永钦,李乐,等.口蹄疫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云南畜牧兽医,2001,29(1):7-8.[4] 汪洋,亢文华,白永平,等.口蹄疫研究概况[J].中国畜牧兽医,2004,31(9):47-49.
第五篇:24.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口蹄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口蹄疫疫情确认、疫情处置、疫情监测、免疫、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口蹄疫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诊断 2.1 诊断指标 2.1.1 流行病学特点
2.1.1.1 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美洲驼、美洲骆马)易感性较低。
2.1.1.2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2.1.1.3 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2.1.2 临床症状
2.1.2.1 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
2.1.2.2 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
2.1.2.3 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期可见瘢痕、新生蹄甲;
2.1.2.4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
2.1.3 病理变化
2.1.3.1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2.1.3.2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2.1.4 病原学检测
2.1.4.1 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阳性(ELISA OIE 标准方法 附件一);
2.1.4.2 RT-PCR试验,检测阳性(采用国家确认的方法); 2.1.4.3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阳性(附件二); 2.1.4.4 病毒分离,鉴定阳性。2.1.5 血清学检测
2.1.5.1中和试验,抗体阳性;
2.1.5.2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 2.1.5.3非结构蛋白ELISA检测感染抗体阳性;
2.1.5.4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抗体阳性(附件三)。2.2 结果判定 2.2.1 疑似口蹄疫病例
符合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指标之一,即可定为疑似口蹄疫病例。
2.2.2 确诊口蹄疫病例
疑似口蹄疫病例,病原学检测方法任何一项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口蹄疫病例;
疑似口蹄疫病例,在不能获得病原学检测样本的情况下,未免疫家畜血清抗体检测阳性或免疫家畜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口蹄疫病例。
2.3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家畜上述临床异常情况的,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立即按照有关规定赴现场进行核实。
2.3.1 疑似疫情的报告
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以上具有相关资格的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和病理诊断。确认为疑似口蹄疫疫情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同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并逐级上报至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诊断为疑似口蹄疫病例时,采集病料(附件四),并将病料送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必要时送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
2.3.2 确诊疫情的报告
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确诊为口蹄疫疫情时,应立即报告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省级兽医管理部门在1小时内报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为口蹄疫疫情时,应立即通知疫情发生地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同时报国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诊断新血清型口蹄疫疫情时,将样本送至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
2.4 疫情确认
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结果,确认口蹄疫疫情。疫情处置
3.1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划分
3.1.1疫点 为发病畜所在的地点。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畜所在的养殖场/户为疫点;散养畜以病畜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放牧畜以病畜所在的牧场及其活动场地为疫点;病畜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疫情,以运载病畜的车、船、飞机等为疫点;在市场发生疫情,以病畜所在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3.1.2 疫区 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内的区域。3.1.3 受威胁区 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10公里的区域。在疫区、受威胁区划分时,应考虑所在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河流、山脉等)。
3.2 疑似疫情的处置
对疫点实施隔离、监控,禁止家畜、畜产品及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
必要时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3.3 确诊疫情处置
疫情确诊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3.3.1 封锁
疫情发生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发布封锁令。
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的,由共同上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发布封锁令。
3.3.2 对疫点采取的措施
3.3.2.1 扑杀疫点内所有病畜及同群易感畜,并对病死畜、被扑杀畜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附件五);
3.3.2.2对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附件六);
3.3.2.3对被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附件七);
3.3.2.4 对发病前14天售出的家畜及其产品进行追踪,并做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3.3.3 对疫区采取的措施
3.3.3.1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
3.3.3.2 所有易感畜进行紧急强制免疫,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3.3.3.3 关闭家畜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活畜进出疫区及产品运出疫区;
3.3.3.4对交通工具、畜舍及用具、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3.3.3.5对易感家畜进行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3.3.3.6 必要时,可对疫区内所有易感动物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3.3.4对受威胁区采取的措施
3.3.4.1 最后一次免疫超过一个月的所有易感畜,进行一次紧急强化免疫;
3.3.4.2 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3.3.5 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
按照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规范,对疫情进行追踪溯源、扩散风险分析(附件八)。
3.3.6解除封锁 3.3.6.1封锁解除的条件
口蹄疫疫情解除的条件:疫点内最后1头病畜死亡或扑杀后连续观察至少14天,没有新发病例;疫区、受威胁区紧急免疫接种完成;
新血清型口蹄疫疫情解除的条件:疫点内最后1头病畜死亡或扑杀后连续观察至少14天没有新发病例;疫区、受威胁区紧急免疫接种完成;疫点经终末消毒;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进行疫情监测,结果为阴性。
3.3.6.2解除封锁的程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照上述条件审验合格后,由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由该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
必要时由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组织验收。4 疫情监测
4.1 监测主体: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4.2 监测方法: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4.3 监测对象:以牛、羊、猪为主,必要时对其他动物监测。4.4 监测的范围
4.4.1 养殖场户、散养畜,交易市场、屠宰厂(场)、异地调入的活畜及产品。
4.4.2对种畜场、边境、隔离场、近期发生疫情及疫情频发等高风险区域的家畜进行重点监测。
监测方案按照当年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安排执行。
4.5疫区和受威胁区解除封锁后的监测 临床监测持续一年,反刍动物病原学检测连续2次,每次间隔1个月,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加大监测的强度。
4.6在监测过程中,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与评价,密切注意病毒的变异动态,及时向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7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监测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做好预警预报。
4.8监测结果处理
监测结果逐级汇总上报至国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免疫
5.1 国家对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各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指导。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
5.2 预防免疫,按农业部制定的免疫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5.3 突发疫情时的紧急免疫按本规范有关条款进行。
5.4 所用疫苗必须采用农业部批准使用的产品,并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组织、逐级供应。5.5 所有养殖场/户必须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建立完整免疫档案(包括免疫登记表、免疫证、免疫标识等)。
5.6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对免疫畜群进行免疫水平监测,根据群体抗体水平及时加强免疫。6 检疫监督 6.1 产地检疫
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养殖场/户必须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接到报检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必须及时到场、到户实施检疫。检查合格后,收回动物免疫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出具消毒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6.2 屠宰检疫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对猪、牛、羊等偶蹄动物进行验证查物,证物相符检疫合格后方可入厂(场)屠宰。宰后检疫合格,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6.3 种畜、非屠宰畜异地调运检疫
国内跨省调运包括种畜、乳用畜、非屠宰畜时,应当先到调入地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经调出地按规定检疫合格,方可调运。起运前两周,进行一次口蹄疫强化免疫,到达后须隔离饲养14天以上,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饲养。
6.4 监督管理
6.4.1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严防疫情扩散。猪、牛、羊等偶蹄动物及产品凭检疫合格证(章)和动物标识运输、销售。
6.4.2生产、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6.4.3 各地根据防控家畜口蹄疫的需要建立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对家畜及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对运输工具进行消毒。发现疫情,按照《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口蹄疫疫情认定和处置办法》相关规定处置。
6.4.4 由新血清型引发疫情时,加大监管力度,严禁疫区所在县及疫区周围50公里范围内的家畜及产品流动。在与新发疫情省份接壤的路口设置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卡实行24小时值班检查;对来自疫区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对非法运输的家畜及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6.4.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及转运、屠宰、加工、经营、食用口蹄疫病(死)畜及产品;未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允许,不得随意采样;不得在未经国家确认的实验室剖检分离、鉴定、保存病毒。保障措施
7.1各级政府应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确保各项防治技术落实到位。
7.2各级财政和发改部门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免疫、监测、诊断、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防治技术工作经费落实。7.3各级兽医行政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本技术规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及时培训和演练应急队伍。
7.4发生口蹄疫疫情时,在封锁、采样、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无害化处理等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防止人为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