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党建活动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党建活动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
浙地税函〔2007〕446号
各市、县(市、区)地方税务局(不发宁波),省地方税务局直属一分局、稽查局:
为支持企业党建工作,切实解决当前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中面临的经费保障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的有关规定,经研究,企业为本单位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的支出,允许在发生年度据实税前扣除。
二OO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原则规定
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首先要遵循税前扣除法定基本原则。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8条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以上原则可以概括为相关性、合理性、客观(实际发生)性三原则。企业发生党组织活动费用必须符合以上原则才可以税前扣除。其中:
1、“有关的支出”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7条第一款的规定应是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如在职职工发生的党组织活动费用和退休人员的如何掌握,后者是否直接相关,都需要进行判断。再如用于企业内部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和企业外部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如何掌握。前者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用于企业外部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如企业外部党员的访贫问苦支出等,是否能直接全部扣除,也需要判断(是否可以参照企业广告宣传费支出扣除)。
2、“合理的支出”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7条第二款的规定应是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上述常规的判断权由税务机关掌握,必要和正常还要注意标准的合理和手段方法的合理。例如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山东省很多企业可能组织党员开展红色旅游,远的有井风山、延安、重庆等,近的有山东临沂革命老区、台尔庄、南京等地,少者一二天,多者四五天,费用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是否符合生产经营常规,这都需要税务机关进行判断。
3、客观性的掌握在认定时必须是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且取得合法的票据。
二、明确什么是党组织活动
2008年4月中组部发布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第19条规定,党费必须用于党的活动,主要作为党员教育经费的补充,其具体使用范围包括:(1)培训党员;(2)订阅或购买用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报刊、资料、音像制品和设备;(3)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4)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5)补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党员和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
上述党费的使用范围,可以作为党组织活动费用使用范围。即可以作为是否在税前扣除的判断标准之一。但是对于以下拨或留存党费开展党组织活动的不得在税前扣除。因为按照《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第16条规定:铁路、民航系统党的关系在地方的党委,每年按照全年党员实交党费总数的10%向所在地方党委上缴党费。中国人民银行的地市级分支机构和中央其他金融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党委,每年按本地本系统党员全年实交党费总数的5%向所在地方党委上缴党费,其他派出机构和下属单位党委不再向地方党委上缴党费。对于使用这部分党费或上级下拨党费开展党组织活动的不应在税前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42条明确,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财税[2008]1号文规定职工培训费全额扣除)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企业为提高其职工工作技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流入,而通过各种形式提升职工素质,提高职工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所发生的教育费支出,以上党费使用范围范围的(1)、(2)、(3)实质也属于提升职工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的表现。因此,对于党组织活动经费与职工教育经费相重叠的部分,在扣除时也应充分予以考虑。
三、党组织活动经费的扣除标准
目前,有不少税务机关在扣除上有不同的规定,如:
1、《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党建活动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函[2007]446号)规定“企业为本单位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的支出,允许在发生年度据实税前扣除”。
2、《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通知》(辽地税发[2010]3号)第四条规定“私营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凭借合法票据及相关手续据实扣除。
3、江苏省委组织部、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的通知》在全国率先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并可据实在税前扣除,明确党组织活动经费一般应按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千分之五列入企业财务计划。在计划范围内,日常开支由党组织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报销。遇有特殊情况需追加经费时,应经党组织会议讨论提出,由企业领导层决定。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确有困难的,上级党组织可以从分管的党费或党建工作专项资金中适当拨补,党员交纳的党费可大部或全部返还。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条规定,收入、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资产的税务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因此,党组织活动经费的扣除标准应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门规定。
综上规定,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凡符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原则的情况下,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尚未有扣除标准的情况下可以据实扣除,即必须是先用党费支付,党费不足支付的,再用职工教育经费列支,当期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超过扣除标准的,才可在税前据实扣除。在扣除时可与职工教育经费一样,列入管理费用科目。
第二篇: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党建活动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党建活动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
浙地税函〔2007〕446号
各市、县(市、区)地方税务局(不发宁波),省地方税务局直属一分局、稽查局:
为支持企业党建工作,切实解决当前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中面临的经费保障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的有关规定,经研究,企业为本单位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的支出,允许在发生据实税前扣除。
二OO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原则规定
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首先要遵循税前扣除法定基本原则。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8条的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以上原则可以概括为相关性、合理性、客观(实际发生)性三原则。企业发生党组织活动费用必须符合以上原则才可以税前扣除。其中:
1、“有关的支出”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7条第一款的规定应是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如在职职工发生的党组织活动费用和退休人员的如何掌握,后者是否直接相关,都需要进行判断。再如用于企业内部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和企业外部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如何掌握。前者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用于企业外部的党组织活动经费,如企业外部党员的访贫问苦支出等,是否能直接全部扣除,也需要判断(是否可以参照企业广告宣传费支出扣除)。
2、“合理的支出”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7条第二款的规定应是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
上述常规的判断权由税务机关掌握,必要和正常还要注意标准的合理和手段方法的合理。例如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山东省很多企业可能组织党员开展红色旅游,远的有井风山、延安、重庆等,近的有山东临沂革命老区、台尔庄、南京等地,少者一二天,多者四五天,费用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是否符合生产经营常规,这都需要税务机关进行判断。
3、客观性的掌握在认定时必须是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且取得合法的票据。
二、明确什么是党组织活动
2008年4月中组部发布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第19条规定,党费必须用于党的活动,主要作为党员教育经费的补充,其具体使用范围包括:(1)培训党员;(2)订阅或购买用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报刊、资料、音像制品和设备;(3)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
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4)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5)补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党员和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
上述党费的使用范围,可以作为党组织活动费用使用范围。即可以作为是否在税前扣除的判断标准之一。但是对于以下拨或留存党费开展党组织活动的不得在税前扣除。因为按照《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第16条规定:铁路、民航系统党的关系在地方的党委,每年按照全年党员实交党费总数的10%向所在地方党委上缴党费。中国人民银行的地市级分支机构和中央其他金融机构的省级分支机构党委,每年按本地本系统党员全年实交党费总数的5%向所在地方党委上缴党费,其他派出机构和下属单位党委不再向地方党委上缴党费。对于使用这部分党费或上级下拨党费开展党组织活动的不应在税前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42条明确,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财税[2008]1号文规定职工培训费全额扣除)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企业为提高其职工工作技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流入,而通过各种形式提升职工素质,提高职工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所发生的教育费支出,以上党费使用范围范围的(1)、(2)、(3)实质也属于提升职工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的表现。因此,对于党组织活动经费与职工教育经费相重叠的部分,在扣除时也应充分予以考虑。
三、党组织活动经费的扣除标准
目前,有不少税务机关在扣除上有不同的规定,如:
1、《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党建活动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浙地税函[2007]446号)规定“企业为本单位中国共产党组织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的支出,允许在发生据实税前扣除”。
2、《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通知》(辽地税发[2010]3号)第四条规定“私营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凭借合法票据及相关手续据实扣除。
3、江苏省委组织部、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的通知》在全国率先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并可据实在税前扣除,明确党组织活动经费一般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千分之五列入企业财务计划。在计划范围内,日常开支由党组织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报销。遇有特殊情况需追加经费时,应经党组织会议讨论提出,由企业领导层决定。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确有困难的,上级党组织可以从分管的党费或党建工作专项资金中适当拨补,党员交纳的党费可大部或全部返还。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条规定,收入、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资产的税务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因此,党组织活动经费的扣除标准应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门规定。
综上规定,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凡符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原则的情况下,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尚未有扣除标准的情况下可以据实扣除,即必须是先用党费支付,党费不足支付的,再
用职工教育经费列支,当期职工教育经费使用超过扣除标准的,才可在税前据实扣除。在扣除时可与职工教育经费一样,列入管理费用科目。
第三篇:企业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相关问题解析
企业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相关问题解析
捐赠支出是企业对外捐赠的各种财产的支出。企业可以用货币资产也可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进行捐赠,无论是货币捐赠还是实物捐赠,在涉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问题时,要区分为非公益捐赠和公益性捐赠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于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目的是通过开展经营来获取收益,捐赠支出一般来说是不属于与取得收入直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原则上不能在税前扣除。但是,为了弥补政府职能的缺位,调动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因此,企业一个纳税的捐赠支出,属于非公益性捐赠的,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该做纳税调增;符合公益性捐赠相关条件的,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同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对公益性捐赠条件做出了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根据本条的规定,公益性捐赠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必须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二是必须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可以直接向公益事业捐赠,而无需通过中间部门,这样更有利于节省成本和环节,而且实践中很多企业向公益事业的捐赠,确实是由企业直接向受援对象捐助的。但是,在税务处理上,由于税收征管实践等方面的考虑,若允许企业直接向公益事业捐赠,税收上很难处理,而且在我国整个公益性捐赠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允许企业直接向公益事业的捐赠税前扣除的话,可能会出现一部分企业借此偷漏税的现象。通过一定的中间部门,来转接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更有利于管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宣传了企业的捐赠行为,更有利于企业良好和负责任形象的建立。但是,通过什么中间部门予以转接公益性捐赠,也是个关键,如果这个中间部门没有控制好,也可能造成公益性捐赠的混乱与无序。所以本条对接受捐赠的中间部门作了限定,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这主要考虑了政府的公信力,也考虑了方便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接受捐赠的对象,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因为从我国目前的行政机关组织体系和结构来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数量、遍布范围和结构等相当广泛,基本能够承担接受捐赠的任务。二是公益性社会团体。在实践中,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设立了很多公益性社会团体,其主要目的就是从事公益性社会活动,接受公益捐赠自然属于其业务范围,允许通过这些公益性社会团体从事公益事业的捐赠,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既考虑了我国实践操作的需要,也满足了仅通过政府部门进行公益捐赠的不足,同时这些公益性社会团体由于其本身的公益性和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一般也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所以有必要承认公益性社会团体作为企业所得税法所承认的公益事业捐赠的受捐对象。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公益性社会团体都符合本条规定的条件。本条规定的公益性社会团体,还必须满足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条件。除此之外,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中对于公益性社会团体条件也有详细的规定,本文不再赘述。
再来看一下《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
过去,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计算公益性捐赠扣除的基数都是应纳税所得额。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将其改为利润总额,主要原因是便于公益性捐赠扣除的计算,方便纳税人的申报。公益性捐赠支出如果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一定比例在税前扣除,在计算公益性捐赠支出税前扣除额时,由于公益性捐赠支出是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倒算,非常麻烦,容易出错,也不利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管理。所以企业所得税法将“应纳税所得额”改为“利润总额”,实施条例进一步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利润总额,明确为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总额。当然也有一部分对外公益性捐赠是可以全额扣除的,那是由税务总局的单行文规定,这里不再列举。
以上是对《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捐赠支出的规定的解析。通过上述解析,大家对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问题已经有了总体的了解,除此之外,关于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涉及具体会计和税务处理,还应该注意哪些具体的问题呢。
关于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具体会计和税务问题,从非公益捐赠和公益性捐赠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来看一下于非公益性捐赠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2014年12月某药厂将自产药品一批赠给医院,该药品市场售价100万元,成本价30万元,该药厂当年利润总额1000万元,未取得公益性捐赠票据,不考虑其他因素。
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470 000
贷:库存商品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 000 解析如下:
1、会计处理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可以看出,企业对外捐赠不能同时满足上述确认收入条件,因此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2、税务处理
(1)增值税方面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2)所得税方面:
依据《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相关规定:
二、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一)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二)用于交际应酬;
(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四)用于股息分配;
(五)用于对外捐赠;
(六)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三、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因此,企业用自产产品对外进行捐赠,在增值税方面要视同销售,计提销项税额。在所得税处理上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即对于此笔捐赠在所得税上要确认视同销售收入100万元,视同销售成本30万元。
由于此笔捐赠不满足公益性捐赠支出的条件,因此捐赠支出额47万元不能在税前扣除,纳税调整后所得=1000+100-30+47=1117万元。
其次,再来看一下公益性捐赠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2014年12月某药厂将自产药品一批通过当地县民政局赠给敬老院,该药品市场售价100万元,成本价30万元,该药厂当年利润总额1000万元,取得县民政局出具的公益性捐赠票据(金额117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会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470 000
贷:库存商品
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000 解析:会计上的账务处理和增值税、所得税上视同销售同处理同上述政策一致。重点看一下此笔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的差异。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0]45号)规定:
第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不需要认定。
第五条 对于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或个人应提供省级以上(含省级)财政部门印制并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公益性捐赠票据,或加盖接受捐赠单位印章的《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收据联,方可按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规定:
三、本通知第一条所称的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向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具体范围包括: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依据上述规定,此药厂将自产药品一批通过当地县民政局赠给敬老院,并取得公益性捐赠票据,捐赠支出金额在利润总额12%以内,因此是符合税前扣除条件的,此捐赠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此笔公益性捐赠支出所得税处理:确认视同销售收入100万元,视同销售成本30万元,公益性捐赠支出额117万元,捐赠扣除限额=1000*12%=120万元,可扣除额117万元,纳税调整后所得=1000+(100-30)-(117-47)=1000万元。
那么填报到申报表上,能够实现这个结果吗?先看一下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中A105070《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
“1.第1列“受赠单位名称”:填报捐赠支出的具体受赠单位,按受赠单位进行明细填报。
2.第2列“公益性捐赠-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本年损益的公益性捐赠支出金额。
3.第3列“公益性捐赠-按税收规定计算的扣除限额”:填报利润总额×12%。
4.第4列“公益性捐赠-税收金额”:填报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金额,不得超过当年利润总额的12%,按第2列与第3列孰小值填报。”
依据上述填表说明,将此笔捐赠支出填报后,结果如下表所示:
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
公益性捐赠
受赠单位行次 名称
账载金额 2 470,000.00
按税收规定计算的扣除限额 * * *
税收金额 4 * * *
非公益性捐
赠 账载金额 6
纳税调整金额
纳税调整金额 5(2-4)* * * 0.00 1 民政局 2
7(5+6)* * * 合计 470,000.00 1,200,000.00 470,000.00
由此可以看出,关于第4列的填报表说明“按第2列与第3列孰小值填报”是存在问题的。按照此说明填报,这个药厂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并不能实现全额扣除,需要大家在实务中遇到此问题时及时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
第四篇:融资租赁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融资租赁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我公司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来我公司进行税务检查,认为我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期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属于资本化支出,不允许按期摊销税前扣除,每年的摊销额应当纳税调整,请问税务机关的认定对吗?
答:税务机关的认定不完全正确,因为这是一个税会差异问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贵公司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贵公司)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之和来确定。而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的规定,贵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也就是说,融资租赁设备等同于自有设备,以融资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按期计提折旧并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总体来说,是采用相对简化的处理方式,并没有要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和公允价值两者孰低来确认计税基础。
而贵公司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日常账务核算是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和公允价值两者的较低者;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之间的差额,属于“未确认融资费用”,相当于融资租赁需要支付的利息,在租赁期限内分期摊销,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实际上,会计上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与税收上的计税基础是一致的,只是会计处理比较复杂,区分本金和利息进行不同的处理;而税收上简化了,将利息认定为企业融资租赁取得固定资产所支付价款的一部分,故也认定属于计税基础的组成部分。其实无论是利息的扣除,还是折旧的计提,都是可以税前扣除的,如果利息摊销期与折旧计算期相同,并且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则贵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利息进行摊销和按照税法要求对资产计提折旧,实质上是一样的,可以不做调整;但如果期限不同,则存在暂时性差异,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问题。
政策依据: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第(三)项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项规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第五篇:转发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四川省乐至县地方税务局文件 乐地税发„2009‟136号
四川省乐至县地方税务局
转发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各税务所、稽查局:
现将《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川地税发„2009‟81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转发 资产损失 税前扣除 通知
四川省乐至县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2009年11月23日印发
审批,报省局备案;2000万元以下的资产损失,由县级地方税务局审批;扩权试点县、市地方税务局比照市、州级审批权限执行。
二、关于审批时限问题
有审批权限的地方税务局受理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的,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转报企业申请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转报有审批权限的机关。
三、关于资产损失金额大小标准问题
《办法》第十七条中“单笔数额较小的”,是指单笔数额在10000元(含)以下;非货币资产损失中“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较大的”标准,按照存货报废、毁损和变质损失的标准执行。
四、关于资产损失的管理问题
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把好审批关。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要政策充分、证据完备、数据准确;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加强资产损失扣除的后续管理;对企业资产损失的税前扣除审批及企业自行计算扣除,要适时开展抽查监督和专项执法检查。
二○○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2009年11月16日 打印:凌云 校对: 所得税管理处 杜高永(共印9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