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文/东方国际管理学院
总的来说,医患关系紧张既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因素,也有关系到双方利益的经济因素。面对这种局面,国家的医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至少现阶段仍无法健全,而完全寄予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也过分天真。笔者认为,医院以及医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及时转变观念,善于换位思考。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转变以下观念:一是转变患者是求医者的观念。在传统就医文化中,人们对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给予“悬壶济世”、“救命恩人”等许多赞美,也习惯于把找医务人员看病说成是求医。医务人员处在一个尊贵地位,患者处于求医、求救的地位,医患之间形成了主动与被动、支配与服从、施恩与受恩的医患关系。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缺医少药的时代已经过去。患者有了选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条件,医务人员用被“求”的态度“打发”患者的观念显然已经不恰当。二是转变医务人员是施医者的观念。生命自主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医务人员必须尊重这项权利。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是医疗服务关系,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是医务人员的义务,而不是单向的施医者。医患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彼此不分高低贵贱,医患双方才能互敬互让,和睦相处。三是转变为患者治病是恩赐的观念。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如果医务人员对患者存在有“恩赐”的思想,就会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在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就容易产生忽视患者的要求和权利实现的现象,从而发生不利于融洽医患关系的情况。四是转变单纯“治病”的观念。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不仅仅需要治病,而且需要人性化的关心。那种只注重治病、不注重待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心理行医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要。只有及时转变观念,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置地为患者着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医患关系朝向正常发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患关系已不再是单纯以义务为基础的传统伦理关系,而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础的特殊契约关系。患者已不再把就医看作求医,而是看作自己的一种权利。因此,医院应从规范医疗行为入手,重视法制建设,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引导医务人员运用法律知识指导临床工作,规范行医,依法行医,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如:医务人员在履行某些治疗行为前,应先同患者进行交谈,包括病情、治疗的依据、治疗设备的原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均应告知患者,让患者根据情况自己选择是否做治疗和检查,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真正做到尊重患者,让患者充分享受就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样,医患关系就会更加融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内科,凡到该科诊疗的病人都会得到一种被称为“二问”式的医疗服务。“二问”即:一问是医生向病人询问“您了解自己的病情吗?”。医生第一次查房时,一定要问初入院患者一个问题:“您了解自己的病情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病人及其家属知晓所患何种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后的预期效果。二问是医生向病人询问“您对我们的治疗方案有哪些疑问?”。医生在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过程中,都尽可能邀请患者参与决策,并了解治疗方案,让其知晓治疗方案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每一项检查的重要性、目的性,以及每一种药品的治疗效果、大概费用等。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医疗行为的顺利实施,也是对患者享有知情同意权的尊重。这种做法,深受患者的好评和支持,认为这种医疗行为确实是“走进患者的心坎里去了”。
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检验和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根本标准。患者到医院就诊,目的是想尽快恢复健康。如果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好,患者的满意度高,医患关系就融洽;反之,医疗技术效果不令人满意,服务态度不好,导致患者的不满,就有可能酿成医疗纠纷。因此,要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责任追究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不仅要跟上医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要追踪国际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加深对医疗服务质量内涵的理解,制订行之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注重制度的落实。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发生。2003年11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8人专家手术小组,来我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医学交流活动。计划在该院为国内8位病人开展从诊断、分析、手术直至术后康复的全套医疗服务,中方医护人员全程跟踪观摩。在这个手术小组成员负责的一台心脏外科手术即将开始时,忽然传来一声“盯住他”!这是一位“洋医生”严厉地对手术室护士长发出的指令,要求她“跟踪”一位正在进行消毒操作的中方医生。原来,这位中方医生没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被“洋医生”当场发现。直到这位医生完全按照规范完成消毒操作后,才被允许上台进行手术操作,在场 的中方医护人员,都被“洋医生”的严谨作风给镇住了。另外,为了保证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主刀医生还与麻醉科、重症监护中心等有关人员一起进行认真讨论,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制订了周密、详尽的方案,以确保病人手术期间的生命安全。哈佛专家这种全力追求医疗质量“零缺陷”的工作态度,给我国同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医疗质量管理存在医疗服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加强全程质量管理,动员全体医务人员追求无缺陷的目标,自觉避免工作失误,才能减少医疗纠纷发生,营造和谐强医患沟通,促进双方交流。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方面、情感方面的交流,是构筑和谐医患关系的一座桥梁,也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策略。大部分医务人员只注重在临床技能上下工夫,而忽视患者的感受,他们或是缺少医患沟通技巧,或是不够重视,往往会让患者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加强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掌握心理沟通的艺术。同时,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医患交流活动,比如举办医患联谊座谈会、患者家属咨询和医患面对面等,为医患沟通提供有效平台,实现医务人员与患者“零距离”接触。所谓“零距离”,简单地说就是无距离,就是医患双方平等,相互之间无隔阂。通过医患互动接触,可使医务人员更多地倾听患者意见,主动关心患者,了解患者所需,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隔阂和不满;又可让患者加深对医护工作的了解,认识到医患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医患之间心理距离近,感情融洽,医患关系就好。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疗服务上存在些小缺陷,患者也能在友好的情感中予以谅解,从而避免和化解医患之间的许多矛盾和纠纷。例如: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医疗界德高望重的医学家裘法祖教授在他60多年的从医诊疗实践中,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用心的沟通著称。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到门诊看病,说自己肚子不适很久了。裘教授认真询问了老太太的病史,再让她躺下,仔细地检查了她的腹部。检查后,老太太紧紧地握住裘教授的手久久不放,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好医生,我去过好几家医院,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按摸过我的肚子,你是第一个为我查体的医生。”老太太如此感动,不仅仅是出于对裘教授精湛医术的敬佩,更是对裘教授用心服务的感激。裘教授通过简单的体格检查,拉近了与老太太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让老太太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融洽了医患关系。可见,有效的医患沟通,在医疗纠纷中可化干戈为玉帛。某些医体格检查都不去做,怎能令患者感到满意呢?
(五)加强医德教育,依法诚信行医。诚信经营是医院运营的基本准则。从有关媒体报道看,医院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经营失信,如乱收费、收红包、虚假广告、采购劣质材料、科室外包等;二是违法行医,如药品回扣、玩忽职守、超范围行医等。因此,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务人员高尚的医德,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和关爱病人,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首诊负责制和首办负责制,积极提高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塑造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诚信意识,遵纪守法,诚信行医,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公示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费用情况,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杜绝药品推销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履行医疗服务承诺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医院的行风建设情况不正之风。使医疗行为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法治社会的要求,切实解决医疗服务中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医患共赢。
(六)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文明医疗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舆论引导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善于借助舆论力量,正确引导舆论,用大局观念去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医患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多宣传卫生系统模范人物的事迹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的先进典型。如:抗非英雄叶欣、钟南山的先进事迹等。减少媒体对医患关系的不良炒作,通过舆论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医学发展和各项诊疗技术的局限性、风险度及其疾病转归的不可预见性,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争取取得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医疗工作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树立医院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总之,要构建相互信任的和谐医患关系,就要医患双方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共同营造文明的医疗环境,这样才能维护双方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联系电话:029-85420150 微信公众号:oimc_HK
第二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演讲征文
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师聊天,他说起他一次看病的经历:那天空腹去做B超。排了一上午的队,饥饿难耐,眼看终于快轮到自己了,这时却有一位医生领着他的熟人插队到了我的前面,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想?还有,我从别的医院转院到这里,一来就抽了七、八管血,把刚做的检查又重新做了一遍。如果换成是你,你又会怎么想?
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今天。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病人太不尊重医务工作者,现在的病人要求太高,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我们是病人,我们会如何想,我们需要的又是什么?假如我是病人,我希望医生护士态度和蔼、技术过硬。我希望少花钱,治好病。“已所欲,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懂得换位思考,多为病人想一想,我们才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一美丽的名字。
苏格拉底曾这样说过“贡献你的挚爱来赢得人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是华陀的广施善道不分贵贱,是李时珍的尝遍百草著书济世,是孙思邈的为民救世大医精诚。
也许我们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境,百姓对我们的医疗队伍不再象以前那样充满信任,媒体随处可见对医疗的负面报道,但我坚信,我们的医疗队伍主体依然是一支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不息的队伍,是一支能在困难中创造一次又一次“非典战争”胜利奇迹的队伍。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面又一面在这支队伍中的旗帜!我想起了李燕玲,赵雪芳,我想起了离开我们没有多久的华益慰教授。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灵魂却能超越时代而永生。大医有魂,其魂就是七个字:用心为病人治病。华益慰说:“当了一辈子医生,能得到病人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像华益慰似的好医生。记得那是2010年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牵着一个瘦弱的男孩,手里紧拽着卖牛卖房子后凑到的3000块钱,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我们科住院。接诊他的是我们科一位已故的老主任—曾昭琳主任。曾主任患有脑垂体瘤,先后作过七次开颅手术,也许正是同样的经历,让他更能体会病人的苦与难。当他得知祖孙俩每天的伙食就是从家里带来一大罐腌菜时,立刻把身上的300多块钱递到了老人手里,并再三嘱咐说“给孩子吃点有营养的东西,病好的快一些。”当病人在曾主任的精心治疗下,即将康复出院时,曾主任又了解到祖孙俩在为回家的路费犯愁,他毫不犹豫的把200块钱交到了老人手中。老人看着手里的钱,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一句话。像这样的感人事迹,曾主任还做了很多很多。他常常教导我们:“对待病人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能帮的就帮一点,能省的就帮病人省一点。我也是一个病人,我能体会病人的难处。”
在我们国家进行医疗改革的艰巨时刻,在讨论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人民不会在疾病面前彷徨无助,所有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医患关系不再紧张,再也看不到病人把医生告上法庭的事情见诸报端;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医者父母心“不再成为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医务人员能心无顾虑的全心治病,医疗依然是这个国家最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健康的鲜花四处开放,再没有病魔的踪影。
医务工作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正每一片树叶的轻轻摇曳,向人们昭示着那浩荡的春风要在这天地间涌动不息吗?我仿佛看到一滴滴如我一般的小小水珠,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汇成泉,汇成溪,汇成川,汇成江河,汇成奔腾不息的神川血脉。我仿佛听到凛冽的空气中传来雏鹰的阵阵哮声。大地上一列列白衣的战士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出发!!
第三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摘要:和谐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新时期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有利于医疗活动顺利开展,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医患关系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医患关系 和谐社会 医疗保障制度 医德 维权意识
何为“和谐”?有这样一种说法。“禾”,意则关怀自然,关注生态,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口”、“言”应当互通互信,注重文化交流;顺应民意,彼此和睦共处,世界大同,体现人文情怀;“比”,更应竞争有序,在公正的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和进步。由此而得出,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必和于自然,顺于民意,谐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是应有之义。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文明社会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从中国古代董仲舒宣扬的“天人合一”到近代思想家康有为提出的“大同社会”,无一不体现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现阶段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投入不足和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高,医疗费用与期望疗效不相符,一旦患者死亡或伤残等,患者及其家属就有一种人财两空的感觉。
二、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三、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
除以上原因外,公共媒体对医患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有些公共媒体缺乏观察、公正立场、过分炒作,使社会公众、病人或家属缺乏对医务人员的理解,甚至造成误解,扭曲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影响医患关系的成因,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应坚持医疗卫生同社会经济的协调同步发展变化,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回归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质,解除医院后顾之忧,使每一个医务人员能够“静下心”来提高医术、破解难题、呼唤爱心、共建和谐。彻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
二、加大行业监督、强化医院管理。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花费情况,让患者放心。
五、增进医患信任。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六、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七、尊重医学科学。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
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决不能违背科学的客观规律;患者应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
八、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每个细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九、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自己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作为医务人员,要使病人真正放心,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有一颗爱心。医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为职业的,必须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必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善待所接诊的每一位病人。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新时期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人性化医患关系,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建设的进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仅需要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坚持常抓不懈,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推动者,努力构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第四篇: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构建新形势下和谐医患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今天,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那么新时期我们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今天想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谈几点认识。
1、增进医患信任。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医生
也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促进医患沟通。为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对病人或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多听病人的询问,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的社会心理;留意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受教育程度和感受、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期望值;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尽量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
3、尊重医学科学。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决不能违背科学的客观规律;患者应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等,并非是医务人员的过失所致,而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和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致,完全属于意外情况的。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有时可能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值之间出现偏差。如现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其术中死亡率是1%,尽管这种不幸的发生率不高,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一旦遇上就是100%。医学损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可逆性,一旦患者或家属对此种情况不能理解,不能以科学的、理智的态度看待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进程,无疑会迁怒于医生,引发医患矛盾。同时,医生也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自主权,让病人获取更多的医学信息,给病人更多的自主的机会,这是未来医患关系的立足点。
4、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每个细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医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的医学知识,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不断地学习,把握经验,认真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方法,提高确诊率和各种急诊抢救的成功率。
5、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自己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作为医务人员,要使病人真正放心,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有一颗爱心。医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为职业的,必须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必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善待所接诊的每一位
病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医患互信,尊重患者,体贴患者,关爱患者,对病人进行人性化关怀;并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
7、提供精湛、优质的医疗服务。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有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要不断地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用高新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医生对病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为病人着想,诚心实意地为病人服务。
8、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学是一个尚未完全被人类认知的科学,还有一些需要人类不断地探索,有一些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或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却是危及生命的头等大事。因此,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努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9、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正确引导医疗事故的处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的报道,一定要加强管理,要设置审批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一些不实,或者夸大的医疗报道要严格把关,不能播放的坚决停播,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尽量减少社会负面影响和对患者的误导。
10、政府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包括财力和人力。便于医疗机构及时更新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充实医护人员来保障医疗队伍的稳定。
总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医疗部门是不能完成的,要靠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圆满完成。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我们应该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杜绝医务人员利用其医疗权力谋取个人利益,诸如开大处方、索取红包等不良医风。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已任的卫生工作者,更有责任去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技术,增强服务能力,维护正常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医疗行业的服务不同于其它行业,由于面对的是患有疾病的人,因此,服务的标准更好,要求更严。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也更为重要。
第五篇:诚信为本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诚信为本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政协医卫组
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是体现医院伦理道德水准的重要形式。当前,医患纠纷、医患冲突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导致医患纠纷、冲突的原因很多,其中诚信的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诚信的缺失,必然导致医疗机构丧失信誉、迷失方向,甚至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患者利益,严重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影响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了解医患关系现状,推进诚信和谐医患关系建立,我们医卫组委员们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引发的问题.医患关系的现状。近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大了医疗服务监管力度,市卫生局深入开展了“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医院管理年活动”、“和谐医院创建”等活动,着力推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但勿庸臵疑的是,当前的医患关系仍不太和谐,医患关系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疗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二是以行政为主体处理已逐步转变为以法院为主体的处理,处理难度加大;三是医疗纠纷以医疗过失为主转变为非医疗过失为主;四是医疗纠纷的赔款额越来越高;五是由于患者疾病久治不愈 等多方面因素,部分纠纷甚至上升为刑事案件,患方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
2.医患冲突所引发的问题。一是医务人员“谨言慎行”,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医学是经验科学。而经验的取得,一是来自书本,再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而后者是最主要的来源,对书本的学习是继承,对临床实践获得的病史资料和经验的收集、总结和应用是研究、发展和提高。青年医生的成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老带新,靠传帮带。曾几何时,我们看到老教授、老专家在门诊室,在病房里现场手把手教、对比着讲、做示范给看,年轻的医务人员特别重视老教授带着他们查房,一旦发现某些问题,老教授都会在病床前及时纠正,现场答疑解惑,这是年轻人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然而今天,医患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信任,相互猜疑,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走进病房又惴惴不安地离去,生怕留下什么把柄。据报道,医患双方通过摄录的方式保留证据做法在很多医院都发生过。医患双方彼此的戒心到了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一种信任危机。医患双方维权的基础是诚信,而诚信的丧失势必会导致医患冲突频发。二是医务人员规避风险,刻意寻求保存证据。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是在探索中发展的学科。医生的道德准则应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进行100%的努力”,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但现在则因医患之间缺失诚信,造成医生不敢冒一点风险,“没有100%的把握就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在医学探索过程充满着未知数和变数,临床又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和诊疗 措施,而疾病的原因又比较复杂,不是“非此即彼”,有些疾病还达不到“证明”的水平。患方强调自己享有知情同意权,医方稍有不慎,患方就会以不知情来控告。而医方因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臵”的实施,医疗风险责任增大,就会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和举证不能所带来的巨额赔偿责任。三是医务人员防御性医疗,患者负担大大加重。防御性医疗行为是医务人员为保全自己的利益所采取的过度医疗、过度检查等不完全出于对患者的需要而进行的医疗行为,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医患冲突,实际上是医患之间信任度降低所引发的戒备心理的表现。防御性医疗行为不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加重患方的负担,造成医务人员工作心理障碍,更加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且使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医患之间信用更加降低。
二、医患冲突的主要原因
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但为何近几年来医患关系却急转直下呢?深入探究,既有社会变革、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医患双方的问题,其中诚信缺失在医患冲突起了突出的作用,究其根源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剖析。
1.卫生体制的不够完善,缺乏诚信发挥作用的支撑机制。医患冲突中,诚信缺失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伦理道德问题,更深层次的则是体制和制度的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实践发展了,诚信原则植根的社会基础发生变化了,也就是说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体制和管理制度被打破 了,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体制和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支撑诚信原则发挥作用的机制和保障条件也相对滞后,使医方得不到有效监管、患方的不正当要求得不到有效遏止。对挑战诚信的违法违纪行为也不能及时予以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人(包括医方和患方)利用体制上的空隙和管理上的疏漏以失信的低成本发不义之财的气焰。
2.卫生法制建设滞后,缺乏强有力的践行诚信的法律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和诚信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法律实施的基础是国家强制力,而诚信则靠舆论、制度、法律得以实现。我国卫生立法速度近几年明显加快,但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一些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仍是80年代制定颁布的,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民营医院这一现象,调整的作用非常有限。
3. 社会多元化的变革,缺乏相对统一的价值取向。在价值追求上,医院无疑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医生则应该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或缺失,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出现了偏重经济利益的趋势。市场经济对医院和医生价值观念冲击的最严重的后果不在于医院和医生对经济利益的重视,而在于一部分医院和医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选择上发生的严重错位。医方对经济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反过来加剧了患方对医方的不信任。
三、构建诚信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
1.加大法制建设的步伐。医患之间诚信关系的确立和良性 互动发展不仅要靠伦理道德规范维系,而且还要借助法律手段,通过法律制度强烈的引导和约束维护医患信用。在医疗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面广量大的情况下,要做到每一个人都自觉遵守医疗信用,是不现实的。完善法律建设,以产生诚信的外在约束力,同样必不可少。通过建立有效的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完备的社会监督机制、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等确保医患间诚信关系的确立。
2.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普遍印象。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现行宏观卫生政策存在一定问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卫生筹资的公平性、保险覆盖面、卫生服务的效率、卫生服务的质量监督以及卫生资源的配臵、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补偿机制、医保制度设计、药品流通体制等方面存在缺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健覆盖面,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以增强老百姓对国家政策的信心,缓和紧张的医患矛盾,促进诚信医患关系的建立,同时也是构建诚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力保障。
3.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加大医疗机构依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损害群众健康的违法医疗行为,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但对医疗机构来说,需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要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分析自身的问题,并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 因,制定措施,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效率。一是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寻找服务创新点。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患者在就医的时候不仅仅关注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医院除了拼技术、拼设备等硬实力外,也不能忽视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等软实力的竞争。要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二是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各种“开单费”“回扣”等不正当费用;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切实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三是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促进医患沟通。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医务人员要真诚对待病人、家属,要有同情心和耐心;要多听病人的询问,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等;要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的社会心理;要选用适当的沟通方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注意观察沟通效果;要避免强求病人,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及压抑病人情绪;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四是严格医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学是一个尚未完全被人类认 知的科学,还有一些需要人类不断探索的领域,有一些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或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却是危及生命的头等大事。因此,医疗机构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努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