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材料
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材料
谭家山镇经管站周杰
海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于09年7月10日在谭家山镇高山村挂牌成立,是谭家山镇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之初由5名农机大户和农业种植大户自发组织而成。到目前为止,专业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02名,已拥有各类农机具80台套,其中拖拉机22台、收割机20台、手扶旋耕机16台、插秧机7台、大型旋耕机4台、直播机3台、机动植保机2台、农用运输车6台,配套农机具245台套。专业合作社下设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和运输等五个分队,主要以机械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植保、运输等为经营服务重点,在满足本地机械化生产服务的同时,组织开展跨区生产作业。现将专业合作社工作调研如下:
一、改变经营策略,树立服务理念
前几年,谭家山镇耕整机、收割机一共加起来不到10台套,农机具、农机手特别分散、服务质量不高、作业价格昂贵,农机具更多的只是作为农机户经营挣钱的工具。为了改变这一现实,自发组建了海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几位骨干就暗暗发誓,要彻底改变谭家山镇农机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而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是要树立“服务为先”的经营理念。为给社员鼓励信心,专业合作社邀请农机专家、农经局和农机局领导介绍农机应用的前景,讲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趋势,帮助社员更新了观点,认清了形势,增强了扩大规模、加速发展的信心。
二、依靠科技推动,提高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员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先进的农机设备是专业合作社进行优质农机服务的前提和保证。一是专业合作社始终把提高社员素质当作专业合作社工作的第一要务。经常性地组织社员学习农机新政策、新技术、进行新机具推广应用培训,近一年年来,专业合作社自主培养农业科技技术骨干15人,农机手28人。二是专业合作社坚持引进先进农机具,不断适应服务需求。2009年9月,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集施肥、播种、开沟为一体的精量联合直播旋耕机。今年5月,又引进了作业效率高的大型耕整机和多功能联合收割机。三是专业合作社始终以探索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增加农机服务品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立足本地农业生产,走全程机械化道路,不仅实现机整、机收、机植保一体化服务,而且推广了机插、机播技术、机插面积已达2万多亩,机播面积已达1200亩,大大减少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农户收入。
三、转变发展战略,开拓服务市场
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提供机械耕整和机械收割两项农机服务,由于专业合作社没有什么知名度,大部分业务只局限在本村及附近村。经过近一年的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广,专业合作社信誉越来越好,为进一步开拓农机服务市场,专业合作社采取了五大发展措施。一是外向发展,扩大市场。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和技术优势。农机跨区作业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富民工程,专业合作社利用这一有利的契机,采取了送出一批开辟作业新市场、留住一批巩固老服务区的办法,每年5月,由农机大户牵头组织一批收割机赴梅林、中路铺等地开展跨区作业,另一批由我牵头在本镇及周边地区进行收割。专业合作社还组织部分收割机到株州等地进行水稻跨区作业,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内向挖潜,加强管理。针对农业机械越来越细化的特点,分设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和运输等五个分队,统一组织核算,灵活开展业务,使有限的农机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三是横向创新,开拓业务。去年11月,专业合作社引进的油菜直播机试用成功,从而将服务种类扩大到水稻、油菜两大作物的全部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了农机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运输一条龙服务,当年创收8万余元。四是纵向延伸,增加产值。鼓励农机大户向种植大户转型,积极培养农田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把土地大规模,高价租赁集中到大户手中,全部实现机械化。加快土地集约化经营和高标准生产步伐,加大转移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户收入的“双赢”模式。今年专业合作社已从部分农户手中租赁耕地700亩,其中农户委托合作经营管理的达300亩。五是周边外引,互惠互利。每年农忙时节,在专业合作社承接外地大宗业务后,本地农机服务十分紧缺,为解决这一问题,专业合作社从长沙等地引进20多台半喂入收割机及时为本地农户抢收,收取一定管理费,既解决农忙时的矛盾,又增加了专业合作社收入。
四、改进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
农机服务是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社员的利益。为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专业合作社严格推行“三大举措”。一是价格公开制。专业合作社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机耕为70元/亩;机插机播为40元/亩;机收为80元/亩,机植保5元/亩。根据路程远近和耕地状况上下浮动不超过10元,有效防止了个别机手在大忙季节漫天要价,维护了专业合作社形象。二是考核评价制。统一制作机收评分卡,由服务对象对农机手打分,从服务态度、作业质量、到岗时间、收费情况、保护机耕道情况等方面进行打分。根据评分资料在年底评选十佳农机手,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高质量服务的积极性。三是跟踪服务制。改变过去农机服务收费之后一走了之的做法,改为在收获后及时跟踪了解农作物产量情况,调查增产或减产的原因,听取对农机操作的建议,打造了优质、诚信的服务品牌。梅林、中路铺等镇内外多个地区与专业合作社长期保持联系,形成了订单式服务。
五、牢记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效益
专业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达到促农增收的目的。一是合理分配促增收。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方式是:原属于社员的农机具所有权不变,专业合作社提供机耕、机插(播),植保、机收、运输等服务,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收费、统一经营,并对部分作业项目实行提成,如机耕每亩上交专业合作社2-3元,机收每亩上交3-5元,年终实行二次分配。二是统一采购促增收。专业合作社成员购置农机、燃油时由专业合作社牵头进行统一采购,享受国家农机补贴。秋收期间专业合作社与石油公司达成团购协议,每升柴油优惠0.1元,仅此一项就为农机手节约成本3万余元。三是争取扶持促增收。积极与县政府、县农机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用于专业合作社办公场所及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农机服务促增收。实施农业机械化,大幅度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以水稻为例,每亩耕整、机插、机防、机收四个环节需成本195元,较人工操作生产成本330元,节约125元。今年以来,专业合作社共进行水稻作业近2万多亩,累计为农民节省生产成本250多万元。
海中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一年来,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0一0年十月一八日
第二篇:农机专业合作社
机声隆隆响四野赤心拳拳绘蓝图
——孝昌县农业科技创新探访
初夏时节,进入孝昌季店,乡间大道通坦开阔,农田阡陌纵横交错。车行厉店,长街尽头,一幢三层楼房与众不同:房前,“李好农资服务站”、“孝昌县鑫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牌匾赫然眼前;屋后,几畦寸余长的秧苗正在上千只塑料盘里竞相伸展,享受雨露滋润过后阳光的照拂„„
眼前的男主人李双桥,35岁,中等个,皮肤黝黑,鼻梁间架副眼镜,浑身散发着浓浓的书生气。
一见到记者,温文的李双桥便谈起了自己的育秧心得:“通过机械化育秧,3天就可下种,15天就能移栽,每亩可增产300斤。”
随行的孝昌县宣传部副部长黄俊元告诉记者:“以前夏播时节,很多地方不得不等水下秧。机械化培育出来的秧苗,具有抗旱性,所以即使现在碰到干旱也不用担心栽过季秧了。”
“现在孝昌正干旱,我们已经帮周边缺水不能下秧的农户,栽种了500百多亩了。”李双桥补充道。
这边,俊秀的女主人舒红萍热情地介绍起摆放在屋里的一台“育秧播种流水线”:加入拌入肥料的散土,只需15秒钟的时间,散土便在机器内自动完成了装盘碎土、洒水、均匀播种、盖土等一系列过程。一盘盘播种后的泥土刚下“流水线”,就被放入35℃的温室大棚进行培育。3天后,已经长出嫩芽的种子再到秧苗场练苗15-22天,可供栽种的秧苗就长成了。
“联合村又要秧苗了。”说话间,季店乡农业服务站站长季月波来拖秧苗了。“我去卷秧!”与丈夫李双桥交换了一下眼神,舒红萍从容地穿起丝袜套上雨鞋,来到后院的秧苗场。
卷秧,就是将塑料盘里像绿毯般的秧苗一块块卷起来,卷成一捆一捆的圆筒状,装上插秧机送到田里。
只一会儿工夫,一亩多地的秧苗便被齐齐整整地码到了一台手扶式插秧机上。插秧机随后被送上了一台拖拉机运住田间。
“过去我们种田要吃多少苦哦,总是半夜就起床扯秧,一年到头还只够填饱肚子。”73岁的李双桥母亲忍不住插话说,“伢们现在学科学、靠农机种田,日子多轻松哟!”
2008年,一直做农资生意的李双桥,在政府扶持下,购买了第一台整耕机,服务周边农户,赚取服务费。尝到甜头后,李双桥又接二连三地添置了碎土机、旋耕机、手扶式插秧机。去冬今春,李双桥又建起工厂化育秧大棚,拖回一台育秧设备,正式建起了自己的“育秧工厂”。
5台旋耕机,6台插秧机,3台联合式收割机,齐备的育秧流水线„„从集中整地、统一育秧,到机插机播、联合收割,喜欢尝试新技术的李双桥先后投入70多万元购回多类农机具,在广袤的农村大展拳脚。
今年2月,在孝昌县农机推广站的撮合下,李双桥网络周边农机户,成立了鑫禾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依托工厂化标准秧苗供应,提供机耕、机插、机播、机防、机收等“保姆式”服务。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农户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一片赤诚,志在田野。敢于尝试新技术,勇于创新破陈规,李双桥已远离老一辈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成为新型农民的样板。
跟随拖拉机,我们来到空旷的田间。近前,一块块翻耕平整的水稻田正安静地等着秧苗来激活;远处,一台台插秧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碌不停„„
“这里翻耕好的田块,几乎全部是鑫禾农机合作社的旋耕机整出来的。”孝昌县农机推广站站长张继人介绍说,目前,鑫禾农机合作社现有大小型农机具20余台(套),会员20多人,注册资金300万元,现已承包土地1200亩。
张继云说,孝昌已迈开了农业机械化普及的步伐,目前成立了1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插秧机220台,旋耕机1134台。今年夏播,全县水稻机插面积达到7万亩,“隆隆”农机声已成了现在农村“三夏”期间的主旋律。
机声隆隆,犁钯水响。一台高速插秧机在驾驶员的熟练操作下,正和着泥水有节奏地往前开动,“咔嚓咔嚓”,秧苗被分成6株一排,一株株整齐地“钉”进了田里。几个回合,一丘白花花的田块,转眼间便铺满了绿色„„
第三篇: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调研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调研
近年来,曹县农机部门认真学习中央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行动的意见》精神,以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引导农机户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积极探索农机服务运行机制,农机专业合作社得以迅速发展,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一、基本情况
我县采取合作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市场化的发展模式,积极宣传、引导农机户及社会力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走联合发展之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发展,农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农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农机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农机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推进,推动了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2个,注册资金达6349万元,入社农户达427户,入社机具达到1380台(套),包括玉米联合收获机、大型高配置小麦联合收获机和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全年实现机耕地作业面积176万亩,机播作业面积229万亩,机收作业面积220万亩。我农业生产中的耕、播、收、脱机械化作业多半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所完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全县农机化作业的主力军。
(一)组织形式多样化。
1、农机大户联合型农机合作社。由一个拥有较大规模农机资产、形成一定的服务实力的农机大户牵头,本村或邻近几个村的农机大户自愿联合,以实物出资组建的农机合作社。这类合作社在曹县农机合作社中占有相当比例。例如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兴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坤运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2、社会自然人投资型农机合作社。由几个经济实力较强的人共同出资,购置农机具,组建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如青晨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益农机专业合作社,聚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农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3、村集体所有型农机合作社。部分村领导班子过硬、集体经济实力强、农机管理经验丰富的行政村,由村集体投资组建农机合作社,本村土地部分实行流转,这类合作社既满足本村作业又外出作业增加收入。外出作业的收入用于合作社的发展和村公益事业。如祝店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服务模式市场化
1、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根据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进厂工作、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家庭妇女和小孩的实际,依靠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承租、托管土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拓展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如青晨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益农机专业合作社、坤运农机专业合作社、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的承包900多亩,少的承包200多亩。这部分合作社通过农机与土地经营的结合,取得了较大的收益。
2、实行多元化经营。曹县相当一部分农机合作社在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基础上,顺应市场需求,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合作社收入,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如青晨农机合作社利用当地的传动优势,注册成立青晨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农闲,搞食品加工,其香酥麻糖远销全国各地;
联益农机合作社开办了农资超市,经营种子、化肥,在开展农田作业服务时,同时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良种、化肥。它们都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3、定单作业模式。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机具多、配套齐全、生产规模大等优势,在本村及周边村庄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积极参与跨区作业,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和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让利农户。全县90%以上的合作社采用了“五统一”的订单作业模式,实行“统一联系业务,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调配机车,统一组织收费,统一后勤服务,单机核算”。据统计,今年共签订作业合同7000余份,合同作业面积36万亩。同时,合作社还承担了全县20000亩农机科技示范园的耕、种、收“一条龙”作业服务,有效带动园区周围耕地实行农机规模化作业。
三秋期间,曹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订单及连片作业面积占整个作业面积的30%以上,通过订单作业,尽管合作社每亩让利农户5-10元,但单机收入仍在2万元以上,多的收入近4万元,比未入社的机手收入增加5000-8000元。据统计,2010年,参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型机组,平均比未参加合作社的机组收入同比增加15~20%。
(三)管理运行规范化。
1、内部管理逐步规范。已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包括章程,各项管理制度,并设立了各种运转机构,人员分工明确。
2、服务逐步合同化。合作社在向农户提供服务时逐步由双方的口头商议、即时交易、君子协定转变到签订作业合同,实行订单作业。通过合同
作业,保护了各方权利,规范了作业行为,提高了机具利用率,提高了作业质量,也提高了合作社经济效益。
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机械的利用效率,探索了农机化的新路子,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整合了农业资源,有力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实现了节本增效,增加了农民收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城镇化步伐。
二、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规模较小,消息闭塞。曹县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由8到15户农机户联合组建,形式一般是共同出资新建农机大院或购置老院改建,农机具简单集中存放,规章制度照搬照抄,有的有名无实。消息来源单一,仅靠老农机户的老关系,与农机局管理部门结合的也不密切。
(二)作业项目单一,经营服务范围不宽。曹县70%的合作社仅从事田间土地平整、收获等作业,机械忙一季闲一季,机械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人员也是仅忙两季,人力资源也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资源浪费和经营服务单一使得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后劲。
(三)经验理念落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曹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刚刚起步,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没有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个别合作社小富即安,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曹县合作社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建议
从总体上看,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合作社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加大政府有关部门培育和扶持力度,现就曹县农机合作社下一步发展思路提出以下意见:
1、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近几年内,曹县农机部门仍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农机局在2011年将拿出部分精干力量靠上抓,实行分片包干制,把合作社建设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争取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纳入曹县“曹县乡镇农业一票否决”的主要指标。
2、加大宣传,提升影响。我们农机管理部门下一步要经常性的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舆论工具加大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导向,要重点宣传有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知识、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同时要推介先进典型,扩大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舆论环境和良好氛围。
3、抢抓机遇,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县委书记王忠想同志,在全县干部会议讲话中强调:在2011年新农村建设方面,每个乡镇办事处要建成一个中心示范村,在建一个中心示范村,中心示范村人口要在5000人左右。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结合乡镇,争取把建设农机大院纳入中心示范村建设规划,每个中心示范村的农机具集中存放,在此基础上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促进曹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4、争取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中央11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
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我们也要争取县政府出台相应实施意见文件。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补贴的机具优先给予补贴,凡被评为示范性、明星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旦验收后,除争取省市补贴资金外,争取县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奖励。
5、因势利导,做大做强曹县农机合作社。2010年11月份,市农机局带领全市农机局长,在聊城、滨州用三天的时间观摩了几个明星合作社,我看后很有感触,它们大多经营范围较广,我们也要农机经销商和农机维修网点为依托,组建一批集农机作业服务、油料供应、配件机具销售一体的农机合作社。认真贯彻王忠想书记“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思想,把我们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做工业企业来抓,新建的合作社要高起点、高标准,原有的合作社该注资的注资,该重组的重组,使合作社朝规模化、经营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做大做强农机合作社,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后劲。
6、深入基层,解决合作社发展的实际问题。一是解决农民合作社社址用地问题。农机合作社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机械和粮食加工机械等,规模大的合作社其机具台数达50台以上,机具存放成为突出问题,同时还需要配备燃油库,维修配件库,合作社还需要建有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等,因此,合作社社址要交通方便,建设用地面积充足,要给合作社的规模扩大和多种经营进一步发展留有空间。二是及时办理农民合作社免税证件。按农民合作社法条文,税务部门应该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减免税有关手续,以鼓励合作社发展。三是帮助建立信息网络,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决定生产,信息决定效率。
7、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是提高合作社社长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企业领导水平决定着这个企业发展的好坏。我们一是让社长们走出去,组织他们观摩学习省部级明星合作社;二是举办社长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讲课;三是鼓励社长们函授学习;四是定期举办合作社社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其次是提高合作社社员的素质,通过培训和发放科技资料,把他们培训成为各项农机具的操作能手、种地能手,特别是掌握目前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类新机具新技术,努力把合作社打造成为曹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主要平台。
一、曹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主要做法
1、明确发展思路。一是制定规划。认真分析曹县农机发展状况,年轻农村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土地流转成为趋势,种植业大规模经营,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机系列服务的迫切需求,2010年初,农机局党组制定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规划三年内培育出规模经营作业,规范运作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化。有计划组织合作社理事长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合作社经验做法。向上级争取资金建有标准化的合作社,经县级验收,给予每个合作社一定的补贴,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增补一部分补贴,被评为省级明星合作社,再增补一部分补贴,并采取“先建
先补、验收后补”的补贴办法。有与镇村协调社址建设用地,确保合作社生产管理有场所。三是把握原则,即坚持农民办社的主体地位,做到引导办社不强迫、服务不干预、支持不包办,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边发展边完善。
2、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实行政策扶持。合作社农机购置农机补贴的机具,优先给予补贴,并且放开购买机具台数的限制。二是资金扶持,建标准化社址的合作社,一旦申请,立即组织人员验收,帮助建立规章制度,达到标准后,马上邀请上一级领导指导验收,申请资金补贴。三是项目实施优先,今后农机项目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合作社组织实施。
3、坚持多元创建。从曹县创建类型看,有农机大户联合型,农村能人带动型和集体所有型几种。在运作模式上主要:有农机户带机入社,入社机械所有权归个人所有,实行单机核算,合作社收取管理费的劳动联合型;有成员带机作价或带资入股,财产共同拥有的合作社;有带田入社,租金改为分红的合作社。有农机科技示范园的村,鼓励组建农机合作社,有合作社的村,鼓励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园。不但农机作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而且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的发展。
4、拓展作业规模。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机具多,机具集成配套,农机作业和生产规模大的优势。在保证完成本地作业服务的同时,农机局派专人带领合作社社长先后到河南、河北、安徽、天津等地考查作业地点,签订作业合同,三夏以小麦联合收获为主,三秋以玉米联合收获为主,提供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使农机合作社成为曹县成为跨区作业的领头雁和主力军。
5、强化指导服务。农机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是农机部门指导的重点,县农机部门把农机合作社的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机关人员实行分组包片,专人负责的办法,帮助各个合作社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培育和扶持示范社,带动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半年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引导发展。
第四篇:铁岭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铁岭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2007年8月,铁岭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调兵山市吉利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5年来,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服务领域扩宽,作业能力增强,经营收入提高,已经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支生力军。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调兵山市吉利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固定资产投资只有机具10多台,资金20多万元,入社社员5名。经过五年多的发展,现在已经拥有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各类机具150多台套,固定资产近千万元,入社社员40多人。社员人均收入3万元以上,是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3倍还多。
2007年,昌图县政府试点组建了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一定经验后,政府大力推动,于2008年组建了6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中央和省农机补贴资金1800万元,县级财政1500万元,农民自筹2700万元。截止至2012年5月,昌图县已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33个,县级财政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
市农机局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了这一有利的历史契机,采取了多项有利措施,引导、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2007年以来,市农机局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列入重点工作之一,每年都同各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签订农机工作目标责任状。
2009年3月,市农机局召开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要求各地学习昌图县经验,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7月,市农机局制定了《铁岭市A级AA级AAA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标准》,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迈入规范化轨道。
2011年,市农机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路、方向和扶持措施。
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市农机局通过补贴、项目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合作社购买农业机械给予倾斜,优先保证,并且不限数量。2011年,昌图县曙光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农机补贴600多万元;开原市宏大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农机补贴200多万元。2012年,铁岭县纪泰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的插秧机等68台机具、8万个育苗硬盘,全部获得了补贴支持。铁岭县蔡牛镇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保护性耕作项目,项目资金22万元,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播种1.1万亩,促进农民节本增效200多万元。在实施项目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2011年,全市3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共获得农机购置奖励和贷款贴息资金338.54万元。其中:农机购置奖励324.33万元、贷款贴息14.21万元。
市农机局为打造一批“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的示范社,开展了对重点合作社定点包扶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截止到2012年5月份,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从2007年最初的12家,发展到239个,其中,A级以上示范社1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有社员2485人,农机保有量6824台,农机资产总额3.9亿元,服务农户21.8万户,农机作业服务面积472万亩,年实现服务总收入1.9亿元。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作用突显
通过逐步的引导规范、扶持发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状大,在全市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生力军作用。
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市场和空间。合作社的成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界限,为应用先进、大型的农机具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农机技术的应用。昌图县曲家镇双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立斌,2010年被评为“全国种粮食大户”。在双赢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人员看到,库棚内摆放的全是9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和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他说:“如果没有合作社,单靠一家一户的经营,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机械化程度”。
农机专业合作社有能力购置大型、高效的机械,同时集约化的经营也便于应用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精量播种、联合收获等先进农机技术。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农业机械6800多台,基本以大型、联合、高效型机械为主。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全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2011年底,全市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5%,农机专业合作社功不可没。
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有利于降低土地经营成本。农民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农机生产,提高机具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调兵山市吉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播种、打药、收获、深松“一条龙”作业,每亩一共收110元,合作社统一调配机具,比分散的农机户要少收36元,农民直接受益。
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农民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将土地以入股、承包、托管等方式集中于合作社统一经营,带动了规模种植。
铁岭县蔡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介绍,他们合作社本身就是土地流转合作社,通过农业机械化的优势,让农民主动自愿地将土地交给他们来耕作,这样农民一来可以增加土地收入,二来还可以腾出时间从事其他工作。
张铁民,是铁岭县蔡牛镇大台村农民,也是蔡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调查中他说:“从这个农机合作社成立以后,咱们把地就交给他们了。现在我也省心了,统一整地、统一种地、统一收获,都归他们。作业费用也降低了,我还在合作社上班,一年还能多挣个二万多元钱。”
2011年,全市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36万亩,从而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四是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开原市庆云堡镇朝光村,全村181户623口人,外出打工458人,村中仅剩65人。村中的2880亩水田作业全部由该村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来完成。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全程的农机生产作业服务,解放了劳动力,这些人员可以安心进城务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全市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至少可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5万人,增加农民收入3亿多元。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部分合作社经营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社员素质不高、后续资金不足等问题。
这其中,最突出还是资金的问题。2012年3月,农业部农机化司在铁岭市召开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座谈会”,与会的2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也是资金的问题。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特点是:初期投资大、回收资金周期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初期,需投入机具购置、库棚建设、土地流转、农资准备等多项资金。很多合作社在建成之后,已经倾尽全力,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已没有流动资金,只能够借贷。而金融部门的各项贷款门槛,又基本把农机专业合作社挡在门外。相当一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把目光投向了民间借贷,但这只是无奈之举,因为民间借贷的高额利息,又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又一障碍。
从调研情况来看,政府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继续给予补贴支持。目前,全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约三分之一投入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从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来看,这一比例仍可逐步扩大。同时,也建议各级财政对部分投资规模大、建设标准高、有发展潜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专项资金扶持。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来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二是给予项目支持。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机项目如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等项目,由广大农户分散承担,这样既耗费了人力、财力,项目推广运作又很艰难。农机专业合作社做为农民自发组成的合作组织,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又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有能力承担项目。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做为项目承担主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又可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
三是给予金融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农机专业合作社贷款门槛,给农机专业合作社贷款创造便利条件。特别是政府贴息政策,应进一步扩大范围和额度。
四是加强规范性引导。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政府可通过农机协会等组织,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合作社之间的横向交流,建立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示范社,以促进全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五是引导组建联合社。从生产作业的环节来看,水稻、玉米等专项合作社可以联合,从而影响带动局部地区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从农业的整体来看,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合作社也可以搞联合社。通过做大做强联合社,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共同应对市场风险,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通讯员:王立宽/农机局
第五篇: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梁山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济宁市农机局《关于开展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要求,为弄清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方向,进一步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县农机局高度重视,研究成立调研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据本次调查统计,我县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成立并在农机局备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35家,正常运营的23家,目前停止运营或未运营的1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418户,停止运营或未运营的社员125户,(以下数据不包括停止或未运营合作社)服务农户4.04万余户,从业人员447人。合作社拥有农机具共143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72台;小麦联合收获机16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81台,深松整地机43台,资产总额4619.6万元,基础设施用地3.99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和机库房面积1.26万平方米,机具维修车间0.25万平方米。2014,运营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完成农机作业服务总面积35.7万亩,其中跨区作业面积14.08万亩,订单作业面积6.42万亩,流转土地面积0.516万亩,托管土地面积3.372万亩。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经济效益上也取得了较好成绩,据调查,2014,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总收入约为1910.15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为1569.15万元,农资经营收入165万元,农机修理服务收入166万元。
(二)主要特点 我县自2008年成立第一家农机合作社以来,截止到2014年底经工商注册并在农机部门备案的合作社35家,数量不少,但良莠不齐,有的合作社自成立就未能运行起来,如浒泊、安民山等合作社,有的合作社运行几年后,遇到无法预料情况致使无法开展,如富民、泰福合作社等,这也是事物发展规律所势。总之,农民机手对成立农机合作社也经历了一个从试探、盲目到理性的过程,从刚开始的农田收获、土地耕整比较单一的机械化作业服务,到现在农田的耕、种、收、植保及灌溉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并有向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土地流转承包等相关领域发展壮大趋势。如国惠、万仓、联丰、顺发、秀清、天力农机专业合作社。
(三)工作措施
县局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并列为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引导和帮助合作社按照省市级示范社的认定标准进行完善和建设,多次邀请和支持合作社参加各种类型的农业农机知识技术培训班和农机生产现场观摩会。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推动了我县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机合作社是农业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壮大对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带动下,农机购置高潮不断,农机合作社成为新机具购置换代更新的重要力量,提高了农机化装备水平。2014年我县的国惠农机合作社、滨湖益民农机合作社、东方红农机合作社新购100马力以上联合收获机、拖拉机达十多台,根据调查每台机械作业面积都在1000亩以上,国惠合作社社员唐守山、滨湖益民合作社社员马洪峰单机作业面积达近2000亩。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县农机化发展,促使了我县的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
二是缩短“三夏、三秋”生产周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小麦收获时间已从以前近一个月时间减少到现在3~5天,“三秋”生产由原来的一月多时间缩短为10天左右,从百万农民抢“三夏”、战“三秋”,到现在万名农机手战“三夏”、“三秋”,劳动力占有量减少三分之二,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合作社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国惠合作社、顺发合作社等还开展为五保户免费作业、无劳动力户免费低价作业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是推动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的机械数量多、机具集成配套、服务功能强、能够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以及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将大量土地“捆绑”经营,既有利于农机规模化作业,减少作业成本,又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取得可观效益。联丰农机合作社、天力农机合作社开展了土地流转和托管作业服务,受到省市县领导重视,多次莅临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化作业现场进行观摩,受到领导称赞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机合作社基础薄弱,各环节都颇显粗糙。农机合作社的主体是从事农业第一线的农民朋友,对农业生产都是一把好手,但经营合作社就显得有劲使不上,管理跟不上,运行机制、财务制度、新技术运用上滞后和脱节,因此对农民合作社的承担的项目和扶持政策目前要求的标准太高。
二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环境重视不足。近年来,国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太小,县级财政困难,无法拿出资金扶持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上级扶持资金分配到地方也就很单薄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推动作用不明显,且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处于摸索起步发展阶段,其成效还不够明显,对农民的诱惑力不强。
二是作业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我县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是常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深耕犁、常规播种机等,主要从事机耕、机播和机收工作,而只有联合收割机实现了跨区作业,机械的利用率不高,作业量小,收入较低。并且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新型农业机械,如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和经济作物机械信心不足,投资新领域(如畜牧业、水产业)怕担跨行业风险。导致农田机械作业市场单一化,效益相对比较低。
三是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一家一户的小块经营和复杂的种植模式,使大型机械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作业效率,收益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土地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机作业的效率与节本增效的潜能难以发挥出来。四是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起步较早,到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规模小,合作范围不广,层次不高,规范不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其成员大多是农民,基本素质比较低,缺乏发展活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能力差。
五是办公场所紧张,机械库房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方政府在建设规划时,未能考虑农机合作社的基础建设用地,甚至对已经运营多年的合作社设施用地进行了出售或划作它用。由于国家土地政策管理严格,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用地审批太难,合作社大都缺乏机械库房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致使许多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无法集中存放,多数农机户到处搭建简易库房或露天存放,造成机具存放混乱,从而浪费了更多资源。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后发展趋势
目前,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粗放型生产管理,效益不高,人力财力严重浪费,阻碍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应用,农机装备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客观上提出了调整与农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新要求。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应运产生和发展的,合作社通过对农业劳动者之间和先进生产工具的有效组合,为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建立了有效的组织机制,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合作社这种形式,本身就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相吻合。其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大趋势,随着土地流转办法方式的不断完善,农村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连片土地,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是必然选择。其三,农业生产新环境发展不断变化,将使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分散式的小农经济形式将逐步被集约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取代。最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知识技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文化氛围将愈加浓厚。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当前存在很多问题,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以种粮大户、农机户、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手段,以土地流转或委托管理为规模化生产模式,是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总趋势。要让合作社加快驶入规范化、高效发展轨道,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农机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而我们农机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股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
五、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争取落实有利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政府部门应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尤其在保证农机设施用地政策方面急广大农机户之所急。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能保证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政策,让合作社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不断壮大,同时希望国家对于农机用油财政补贴款项,能按农机作业面积和作业机械数量直接发放到农机户手上,同时在跨区作业、散小作业地块(政策原因造成的地块分散)的机械转移途中油料消耗能否给以合理的补贴,使开展农机化生产服务的农民直接感受到实惠。
二是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桥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列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增加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改变农业生产者“土、脏、乱”传统社会地位。
三是加快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增加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扶持力度,每建一处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要给以相应的资金或实物支持,用于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创造农机专业合作社良性的发展环境。推行农机的合作经营,可以减少农业机械的重复购置,减少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要鼓励经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重要意义和典型的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梁山县农机局
郭东爽)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