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制节目如何做好案件报道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需求的提高,法制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媒体,法制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但不少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在法制节目中如何进行案件的报道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试就法制节目中的案件报道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在指导思想上,应
当正确认识和处理案件报道在法制节目中的地位
首先,案件报道在法制节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制节目担负着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的任务。为了使宣传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让人们爱听、爱看,就得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法律法规。但如果是单纯填鸭式地进行条文宣传,受众肯定会觉得枯燥乏味,不利于理解和接受。相反,我们采用具体案件,特别是典型案件的宣传报道,以案释法、以案讲法的话,既生动又现实,受众肯定会十分感兴趣,看起来也会有滋有味。比如我们宣传新《婚姻法》,如果单纯告诉受众哪条法律修改了,哪条法律增加了,受众看后没有直观的印象,很快便会成为“过眼云烟”。如果结合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案例来宣传的话,受众势必能在观案、听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解枯燥的法律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普法效果。所以说,案件,实际上就是法律条文的载体。法制节目通过案件报道,既能及时报道司法活动,又是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的一个好形式和有效的途径。
案件报道在法制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新闻媒介的主要职能是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案件,无论是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经济案件还是民事案件,都只是法制工作的一个方面,也只能是法制节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法制节目在安排上应掌握和控制案件报道的比例,不能一味地用案件报道去取悦受众、吸引受众,而应该适当地分出笔墨去报道我国法制建设的信息和动态成果,满腔热情地去讴歌民主法制建设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烟台电视台的《法制时空》来说,每周五期节目,在重视案件报道的基础上,我们掌握每周有三期通过案件报道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有一期报道公、检、法的政策动态、成果信息和先进事迹,每周五则固定一期“观众热线”,就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请专家律师释疑解惑。这样的安排比例,使法制节目的普法功能、正面宣传功能以及服务受众的功能得以兼顾,也使《法制时空》成为一档政府满意、群众爱看的普法节目。
二、在选材和报道角度上,紧紧围绕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的主旋律,切忌追求猎奇和过分渲染
案件报道的目的在于以案讲法,给人们敲响法律的警钟,以正确舆论引导教育群众。所以在案件的选择上,我们应当多选取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和对人们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如人们生活中遇到的赡养、继承、婚姻、财产纠纷等都是随手拈来的好题材。当然,除了民事案件外,法制节目的制作者肯定也少不了接触那些凶杀、强奸、抢劫等刑事案件,对于这些案件,也是可以报道的,但应当注意不要过多,相类似的案件也不宜重复报道,且报道时应注意角度的把握。首先,我们进行刑事案件的报道,不应当仅仅就案报案,而是应该通过案件这个载体,告诉受众案件发生的深层原因或是适用的法律或是判决的依据或是提出问题“引起疗救的注意”。比如,案件报道《三少年与五角钱的抢劫案》记录了三个中学生虽然仅仅抢劫了五角钱,但依然受到法律制裁的事情。案件本身以其独特性、新鲜性具有了较高的新闻价值,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但片子并没有局限于对案情的陈述和审判过程的记录上,而是从案件本身拓展开来,让法官解答三少年的行为之所以构成犯罪的法律依据,并在后期制作中添加了醒目的法律条文字幕版,同时还通过对孩子家长、老师等相关人物的采访,分析这类案件产生的原因、社会危害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在为三个孩子惋惜的同时学到了法律知识,又引起了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对这类刑事案件的报道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描写作案细节和过程,也不能报道那些属于保密范畴的侦破手段。某报纸曾刊发一篇警方侦破绑架案件的报道,文章并没有将着力点放在警方如何打击犯罪擒拿凶手上,而是在犯罪嫌疑人如何准备、如何实施犯罪等具体细节上不惜笔墨,甚至详细叙述了犯罪嫌疑人如何逃脱警方追捕的方法。这样的案件报道负面效应大于宣传教育的目的,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失去了法制节目应有的本意。
再次,应尽量减少或是避免这类案件中血腥暴力场面的描写刻画。刑事案件中少不了血腥暴力的东西,有的犯罪嫌疑人手段之残忍让人深恶痛绝。用适当的笔墨描写,一方面是案情叙述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受众的情绪,激发受众打击犯罪的决心。但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过分地渲染刻画,也会令受众难以接受,造成受众心理恐慌,分辨能力弱的青少年还会因此产生追求刺激进而模仿的负面效果。所以我们在对这些场面进行描写时一定要把握好报道的分寸。尤其是电视画面在处理上,记者要做到血腥镜头能不用的尽量不用,必须用的也尽量不用近景和特写镜头。
三、在报道立场上要坚定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莫偏袒一方 我们都知道,宣传报道都有各自的立场,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报道角度、报道方式和报道效果。作为法制节目的案件报道更是如此。进入案件的角色多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或多方,无论站在谁的立场上报道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案件时,一定要站稳立场,不要出现专为一方说话、一边倒的局面。笔者曾经见过两档节目碰巧对同一案件进行报道,结果相同的案情却出现了两种相反的报道论调。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原告找了一家新闻机构咨询问题,而被告又到另一家反映情况,由于两家媒体都没有对案件进行全面的采访调查,偏听偏信,自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事实上,我们实际接触的案件大多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记者如何透过现象找准立场报道案件呢?《真假离婚》是笔者遇到过的一个案件:山东龙口的一对夫妻为参加最后一次福利分房,假离婚后弄假成真,妻子状告丈夫。在采访中,妻子声泪俱下地哭诉称是假离婚,但丈夫一口咬定是真离婚。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没有受感情因素左右,站在“受害者”一方,为妻子说话,而是在中立的立场上,对原告、被告、证人及法官进行全面的调查采访,剔除一些“空口无凭”的言论,选取既有客观依据又有法律依据的事实进行报道。之后的法庭庭审也表明,这些事实得到了法庭的采纳,成为判决的依据: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妻子败诉。事实是法庭断案的基础,同样也是案件报道的基础。所以说,法制节目的记者一定要明白,记者不是法官,要想在错综复杂的案件中分出个是非曲直来,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依靠的只能是事实和法律,一切的采访调查和观念表达也要建立在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
四、案件报道要保证法律程序和法律术语规范准确
案件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部分,但在语言上,要求又高于其他新闻报道,因为法律有着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固定的法律术语,而案件报道又会经常涉及这些程序和使用这些语言,所以案件报道要严格遵守案件侦查、起诉、审理等法律程序,案件的内容和报道方式、方法都不能违背法律程序。法律用语的使用上也要做到准确规范,不可随意滥用。如被告与被告人、拘传与传唤、询问与讯问等,虽一字之差,但法律含义却不尽相同,这些都应引起注意。同时在案件报道中引用的法律条文一定要准确无误,哪部法律哪个条款都要查清楚、弄准确,不能想当然或似是而非。法律不是儿戏,错误地使用法律用语不但影响宣传效果,而且有损法律的尊严。
五、案件报道要特别注意遵守法律规定和新闻纪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在报道案件时,同样要遵守法律规定,维护法律的尊严,不能进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新闻审判”。对个别法院判决有争议的案件,在报道时应起引导作用,对案件审判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不同的理解时,不要轻易发表肯定或是否定的结论性意见,可以请法律方面的专家适当作些点评。另外,在报道案件时,对涉及国家机密、审判机密和个人隐私等法律规定不宜公开的情节内容,我们都应从法律规定和新闻纪律的角度严格保密。同时对那些正在侦查审理的案件也不宜超前报道,以免舆论误导和干扰正常办案。
第二篇:法制报道
加强法制观念 创建和谐校园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9月21日上午,小学邀请了派出所吴所长和民警(法制副校长)为五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反伤害暨法制知识”专题讲座。
郑民警通过大量真实、鲜活的案例,介绍了青少年犯罪的性质、类型、犯罪手段,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他还谆谆教导广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要求全体学生在遇到伤害时学会保护自己。郑民警精彩、生动的讲座,赢得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使大家对法律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促进了学生遵纪守法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力地推动了平安和谐校园的创建工作。
讲座后郑民警还向同学们赠送东峤派出所自制的《校园安全宣传手册》,同学们纷纷表示课后要认真学习,决心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第三篇:中国法制报道
《中国法制报道》内参简介
《中国法制报道内参》是中国法制报道网的会员刊物,大16开,半月一期,这份内参的宗旨是:及时传递政法系统的重要资讯、传播法治领域的重要时事新闻、展现各个司法部门对于法律的实践与探索、凸显包涵法治精髓的另类观点,从而为各级党委政府,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司法局长等,提供决策上的参考。
《中国法制报道内参》依托中国法制报道网在第一时间播发重要网络法治新闻,传递政法高层信息,有强大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它所团结的专家团队以及著名法律网对于法制新闻和事件的准确评判,又体现着法治的精神。主要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国务院各部委,省,直辖市领导呈阅。
《中国法制报道内参》首先是一份法治新闻内参,从这里您能及时读到最近发生的重要新闻,以及编辑部对于这则新闻的精彩点评,它能提供给您一个全新的法治新闻视角;其二,作为“不公开的新闻载体”,将关注一些主流媒体无法刊登的重要法制事件,以起到您的“参谋”和“耳目”作用;其三,这份内参将品评各级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的探索,用法治的眼光予以评判,或批评,或表扬,都是为各级领导提供解决难点、热点、焦点问题的有力决策依据,以促进中国法治的进程。
《中国法制报道》杂志介绍
《中国法制报道》杂志是中国新闻出版集团主办的全国性法制期刊,依靠遍布全国的新闻分支机构和采编队伍,充分展现国内外重大法制新闻的背景详情,是观察社会,了解法制、分析安例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本刊大16开本。全彩印刷,月刊,发行范围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由中国新闻出版集团主管的中央级刊物,真实报道国内外重大法制事件的详情和内幕,颇具权威性,是观察中国法制的最佳窗口。杂志以全面记实为特点,内容雅俗共赏,格调清新,形式生动活泼。众多惊心动魄的警匪搏斗章节,令人深思的惩腐要案,解疑释惑的法律服务吸引您篇篇必度。必将对广大读者产生积极的奋进作用.杂志以伸张正义、驱除邪恶为己任,勇于对严重违法行为进行揭露批评。深度剖析社会热点问题,真实反映社会呼声,真心为读者排忧解难。深受社会各界层人士喜爱。
《中国法制报道》杂志的读者定位是全国人大、政府、军队、司法界、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法学教学与研究部门、法律界、法律服务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和其它相关读者。
第四篇:法制节目观后感
法制节目观后感
苏扬
今天在法律频道看了一个法制节目,内容是法制教育的讲座,详细的说明了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警官讲的其中一个事例是这样的。有个男孩逃课是家常便饭,屡劝不改,后来索性辍学了。又结交了一些不务正业的街头小混混,整日游手好闲,从家里拿钱消费。其母只好托亲戚给他找了份工作,可他不领情,仍旧宅在家里,并从花鸟市场买了一只兔子回来,整天窝在家里,想宝贝似的照顾它,母亲没有给他好脸色看。有天他回家,看见笼里的兔子死了,他泪流不止而且以为是他母亲蓄意杀害的。他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决定为兔子报仇。那晚他母亲下夜班回来,他残忍的将她杀害,并抛尸山野。
为什么会将自己的亲生母亲杀害这是天地不容,大逆不道的,根本就失去了人性,可是他又为什么会为一只兔子的死而哭泣呢?又有谁替他想过?家长有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过吗?别光看我们青少年个头不小,可是心理还是幼稚的很,有很多的困惑。不成熟的心理往往对青少年造成很大危害。所以说心理问题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家庭教育也脱离不了干系。家,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从家里熏陶到的。然而现在的家长忙于事业,满足了孩子的物质生活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没有尽到为人家长应尽的责任,这也是让人感到悲哀的。社会生活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因素,如果他没和街头混混搞在一起,而是结交一些良
师益友,或许结局就不会这样了。青少年不仅仅需要家庭保护,学校保护,也需要社会保护。只有在这样一个有机整体的保护下青少年才能健康的成长。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怎能忍心,让青少年的犯罪率像温室效应一样逐年增长呢,让祖国的花朵受到摧残呢?最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仅要呼吁每个人来保护,关注青少年,也要学着自我保护,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不要再让世人看扁我们,做一个真正的21世纪的接班人。
第五篇:法制节目策划
2345-法制教育更贴近群众,更易于他们所接受。此外,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栏目还将借助互联网这一高科技传播渠道,通过节目上网、开设网上热线等途径,进一步密切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六、栏目设置及相应的选题
《法治连线》拟定在整合原有联办节目《警方时空》和《交通警报台》的基础上,设立五个独立成篇又相互贯通的节目版块。每周五期,每期为一个固定的版块,节目长度均为10分钟。这五期节目统一包装、统一主持人,但内在形态却完全不同。
1.周一版块----“举案说法”:以新近发生在我市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一个典型案例或社会热点事件为报道对象,从法律和道德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事件当事人的命运,深层剖析事件背后蕴涵的深刻法律或道德价值。该版块主要采用“案情报道+专家点评”的制作模式,但根据选题的性质可综合运用场外调查、演播厅访谈等其他表现手法。
2.周二版块---“律师随行”:以观众来信来电咨询的法律问题或投诉的与法有关的社会焦点事件为报道对象,通过栏目派出随行律师这一特殊形式到现场面对面地向老百姓介绍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该版块将采用纪实手法,跟踪拍摄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整个过程。
3.周三版块---“法律咨讯”:把握法治进程,传递最新最快的法律信息,让受众及时了解我市、我省乃至全国法治建设的现状,掌握最新出台的重要法律法规。该版块以主持人在演播厅口播的形式,用轻松通俗的语言把同属于一个主题的法律咨讯有机地串联起来,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传递法律知识。
4.周四版块---“交通警报”:展示泉州交通建设成就、宣传交通法规、曝光违章车辆和交通事故,促进市民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
5.周五版块---“警方时空”:鞭挞刑事犯罪,弘扬社会正气,展现公安干警风采,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后面两个版块是由现有的法制栏目《警方时空》和《交通警报台》重新包装改编而成的,今后由联办单位负责采制。
七、栏目播出
首播: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12:25 重播: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22:25
八、栏目风格平实不失严谨,鲜活不乏深度。重视人文关怀,突出文化品位。
九、栏目包装 1.片头一个,长度15″ 2.宣传片一个,长度20″ 3.五个版块的过渡片花各一个,长度10″ 4. “专家说法”的标版一个,长度2″ 5. “相关链接”的标版一个,长度30″ 6. “有奖征答”的标版一个,长度30″ 7.片尾标版,长度30″ 8.背景音乐
十、栏目可行性预测
首先,在法治化进程不断深入、民众自我维权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代中国,电视法制节目同其它媒体的法制专栏一样,拥有着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这一点是毌庸置疑的。
其次,在广电机构改革后,原有三家电视台已经整合为一个泉州电视台,扩版创办全新的电视法制节目有着比较充裕的人、财、物优势及独到的宣传优势。
第三,自1989年起,我台陆续开办了《交通警报台》、《警方时空》和《现在开庭》等电视法制专栏,积累了创办此类节目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已同我市政法部门和律师事务所建立起融洽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法制宣传的社会影响力,培养了一大批固定的收视群体。这些都无疑为《法治连线》的创办打下了良好的合作根基和群众基础。
第四、《法治连线》强调现场感,侧重案情现场报道,专家评案说法也不采用演播厅访谈的繁琐形式,而由出镜记者或者主持人在采访现场串联完成节目的篇章脉络,所以,制作成本不会很高。另外,由于节目中已有两个版块由联办单位负责采制,从整体而言,《法治连线》不会占用我台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它将以最少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综上几点,我们预测开办这么一档法制节目的成功率很高,它将大有可为。
十一、人员安排 制片人1名;执行制片1名;主持人1名;3名编导;3名摄像;2名后期技术制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