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吴登云事迹展览馆交流心得
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参观吴登云事迹展览馆
11月5日去高邮郭集镇参观了吴登云事迹展览馆,感受很深。
进入展览馆,看到的是吴登云老先生的半身塑像,下面写着四个大字“白衣圣人”。我想,这四个字未免夸大了,因为说到圣人,我们总会想到孔孟。
到了二楼展览区域,讲解员刚开始讲解,我们就感受到了震撼,这是一个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的事迹带给我们的震撼。1963年,吴登云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正值青春年华,就满怀着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到了5000公里之外的国家级贫困县——新疆乌恰县。50年前,他本可以在家乡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他却偏偏选择了到西北蛮荒之地,服务当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单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就值得我们敬佩。联想到今天的我们,工作上拈轻怕重,遇到困难绕道走……
吴登云骑马走遍了乌恰县的每个村子和牧场,为柯尔克孜族牧民送医送药。他先后为危重病人输血30多次,累计献血70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为挽救一个全身50%以上皮肤被烧伤的两岁儿童,吴登云从自己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移植给患儿。他,把唯一的女儿献给了柯尔克孜族的卫生事业。他,手把手地传帮带,悉心培养了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他,为给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出一个“十年树木工程”,硬是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园林式的医院。
吴登云舍身救治烧伤儿童的事迹至今仍在我心头萦绕。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波斯坦铁列克乡牧民买买提明两岁的儿子玩耍时不慎扑入火堆,全身50%以上的皮肤被烧焦。面对惨不忍睹的小生命,吴登云感到阵阵揪心。一连十多天,他全身心地投入抢救,幼儿终于度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接下来就是创面愈合的难关了。但是,幼儿完好的皮肤所剩无几,怎么忍心过多取用那些细嫩的皮肤呢?
吴登云把目光投向了幼儿的父亲。买买提明听说要从自己身上取皮,吓得惊恐万状,连连说不行。吴登云决定从自己身上取皮。“什么?哪有医生取自己的皮,不行不行!”手术室护士拒绝配合吴登云。吴登云只好自己给自己注射麻药。他先从两条大腿上取皮,随后,又在小腿上注射麻药,果断下刀。10分钟后,他一共从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接着,他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了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植到幼儿身上。幼儿得救了,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决不是一句空话,吴登云的事迹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胸襟与情怀,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新时期的公务员,我们一方面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情怀,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 位;另一方面学习他不畏艰难、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高邮农村挂职期间,说起吴登云的事迹,镇上财政所一个今年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说,吴登云?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就学习过他的事迹。我算了一下,那已经是十多年之前了,这与展览馆里陈列着的2001年的《人民日报》刊登的他的事迹正相吻合。虽然已经名声在外十几年,但是吴登云依然铺下身子,一心一意地为乌恰县的人民谋福祉,这种精神既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现在,他病魔缠身,走路时佝偻着身子。十年前,乌恰人说,吴登云64岁了,该歇歇了。吴登云说:“我现在还不能回到扬州去养老,我还有两个心愿未了,一个是修建水库灌溉草场,另一个是帮助乡亲们盖房子。”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吴登云的心愿已经达成,74岁的他还是没有歇着,继续为当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做着“白衣圣人”。
这样一个人,是值得被称为“白衣圣人”的。
第二篇:吴登云事迹文档
48年前的盛夏,年轻的吴登云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来到了位于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48年来,他带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刻苦学习,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成为帕米尔高原上的各族人民爱戴的优秀医生,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地区缺医少药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登云如一株坚韧的胡杨扎根在戈壁荒滩近半个世纪,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那里的人民。几十年来,他无偿献血30多次,把7000多毫升血输进各族同胞身体里;他常年坚持在牧区巡诊,足迹踏遍乌恰县9个乡30多个自然村,成了当地农牧民心中的“白衣圣人”;他的事迹在民歌中传唱,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在吴登云心中至高无上。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判断:必须输血治疗。然而,当时只有几间土坯房的简陋医院,哪会有血库?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300毫升的鲜血从吴登云的体内流进了病人的血管。
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牧民买买提永远难忘吴登云为他儿子植皮的一幕。1971年12月1日,买买提两岁的儿子玩耍时不慎掉入火堆,全身50%以上的皮肤被烧焦。经过吴登云一连十多天全身心地投入抢救,幼儿终于度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接下来是创面愈合的难关,此时幼儿完好的皮肤所剩无几。吴登云把目光投向了幼儿的父亲,对医学一窍不通的买买提听说要从自己身上取皮,吓得惊恐万状,拔腿就跑。
吴登云于是决定从自己身上取皮。手术室护士感到不理解,拒绝配合吴登云,吴登云就自己给自己注射麻药。他一共从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随后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了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植到幼儿身上。幼儿终于得救了,如今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1984年金秋,吴登云走上了乌恰县医院院长的岗位。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医务人员短缺。“必须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柯尔克孜族医生!”吴登云制订了一个“十年树人计划”,他到各乡镇卫生院物色柯族医护人员,白天上班,夜里帮助柯族同志学习汉语,然后把他们送到自治区医院去进修一年,进修回来,他又手把手地传帮带,使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成长起来。过去这家连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的医院,现在几乎所有的常规手术都能做,医疗水平在边疆县级医院中位于前列。
吴登云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1963年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便告别家乡。2001年,吴登云从乌恰县人民医院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大家都以为他会回到自己家乡安享晚年,但他却舍不得走。“我爱我的第一故乡扬州,我也爱我的第二故乡帕米尔高原。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第二故乡。”吴登云告诉记者。
现在吴登云虽然在县政协上班,但总是脱不下他那身白大褂,不是坐诊,就是到病房里查看病人。吴登云说,我只不过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而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只有做得更多,才无愧于党和人民。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吴登云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第三篇:参观展览馆
星期六,老师带领全校的小记者去参观展示馆。
汽车很快到了展示馆,展示馆里的讲解员阿姨早已站在门口,等着我们的到来,阿姨带领我们进了展示馆,展示馆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古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讲解员阿姨详细地讲了古时人们做酒的过程,和他们平时生活的内容,接着我们到了第二层,这里为我们展示了现在的生活,然后我们跟着讲解员阿姨到了第三层,这里是展示高科技的,这里有一个大屏幕,大屏幕下面有一个泗阳县的整体模型,模型的边上布满了彩灯,一闪一闪的。还有一个电子书,你只要像平常那样翻书,书就可以从上一页翻到下一页,非常的神奇。我们参观完后,讲解员阿姨对我们说“小朋友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然后,老师又带我们去森林公园和生态公园,玩过之后,我们就坐车回家了。
第四篇: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
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直升同学受益匪浅
直升学年学生会记者团成员 李晟铭
2013年4月19日下午12时30分,怀揣着对生涯规划活动的好奇心,育才直升同学开始了他们首次的生涯规划之旅——参观沈阳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在展览馆方面的配合下,本次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次丰富的视觉盛宴。
4月19日下午12:30,直升1、2、3的同学便在校园的西门门口集结,并在随团老师的带领下有序乘车,并安全地到达了沈阳市沈河区五爱街156号(科普公园东南角)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在展览馆门前,被分为三组的同学们纷纷拍照留念,并在短暂的停歇后,通过了严密的安检,进入了展览馆。
进入展览馆一竖用雅观大体的毛笔字书写的盛京赋的艺术墙赫然出现在眼前。展厅的讲解员介绍,这篇盛京赋是由乾隆老爷子在打猎的过程中有感而发的;赋中语气磅礴大气,更体现了乾隆皇帝对盛京城的偏爱与重视,令同学们不仅大开眼界,更增强了对沈阳的自豪感和建设好沈阳城的决心。
之后,我们进入了展馆一层展区,并在那里观看了沈阳城市规划发展的纪录片《Better plan, Better City》,纪录片气势恢宏,颇具震撼力,再配上细心构建的沙盘,令同学们对城市规划对生活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后,我们又进一步地参观了位于展览馆2楼3楼的各个展区,了解了沈阳城市的总体规模,现有及各区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而后4、5、6同学有分批参观了展馆。
城市规划展示馆已成为市民了解沈阳,宣传沈阳未来发展目标,展现沈阳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沈阳、爱家乡教育的重要基地。它令我们为沈阳骄傲,更让我们有了更强劲的干劲,期待着让家乡变得更好!
第五篇:参观展览馆心得体会
参观展览馆心得体会
接公司安排,我与公司三位同事有幸去了橘子洲头参观学习两型社会展览馆。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我们逐层参观了展览馆,仔细聆听讲解,认真欣赏模型,全面体验了湖南繁荣、骄傲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党领导下湖南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首先是一走入展馆,你可以处处都感受得到来自多媒体数字艺术科技的魅力。整个展馆的空调系统充分利用湘江水资源,采用江水源空调技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绿色空调系统;全面采用半导体LED节能照明、太阳能光伏和风电发电、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和可再生的竹木环保装饰材料。充分表现了展馆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题。在布置上,展览馆展区一共分为“国家战略”、“顶层设计”、“阶段成果”、“未来展望”等四个篇章,通过文字、图片、影音、实物、模型等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设立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决策。其中,展馆不仅是在运用传统展示手法进行精心设计与布展的同时,更是融入电子投影沙盘、触摸屏、LED、发光地图、电子翻书、虚拟驾驶、多通道投影、多媒体、3D弧幕影院等现代技术,成为一座集成果展示、科普教育、特色旅游、文献查询、工作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比如,在“未来展望”厅,有两型城市畅游、两型家庭畅想、低碳计算器、垃圾分类游戏等互动展项,参观者可切身感受“两型社会”建设对人们衣食住行的积极影响。
在参观展览馆后,我切身感受到多媒体数字艺术魅力,并陷入了思考,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学习借鉴其精华,用于以后更好的的发展。在此想简单谈谈公司以后业务发展的想法。
一.多媒体数字艺术是以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而湖南两型社会展览馆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展览馆出现在不同的城市,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运用我们公司的实力以及技术去争夺这一块“大蛋糕”。
二. 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品质有保证,把产品做精,信誉度高,价格有优势,交期迅速,服务好,主动去寻找有需要的客户,对客户反应快。维护稳定的客户资源,保持和客户的良好关系。在客户身上舍得付出,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三.增加对公司产品的宣传普及,让大家都能知道我们公司产品的作用以及使用效果,使大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们创源数字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以上就是本人在参加此次展会的一些所思所想,仅代表个人观点。我衷心希望公司能进一步抢先抓住发展的机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能够乘风破浪,开创公司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