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稽核中的问题及对策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稽核中的问题及对策
小额农贷服务到千家万户,额度小,涉及面广,目前基层信贷员较少,尽管通过多年的接触对农户有一定的了解,但调查依然主要通过向村干部询问,部分村干部责任心不强,反馈信息不真实。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自推广以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有效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密切了社农关系,增强了信用社的“金融纽带”作用。但小额农贷也是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多发部位,由于其政策性强、无抵押担保、额度小、涉及面广、贷款对象分散,造成信用社对小额农贷的管理存在一定困难,难以控制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加强小额农贷稽核,对于保证信用社资产安全,提高风险防范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如何强化信用社小额农贷稽核,充分发挥稽核的监督、指导作用,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当前小额农贷管理的现状
一、贷前调查深度不够。小额农贷服务到千家万户,额度小,涉及面广,目前基层信贷员较少,尽管通过多年的接触对农户有一定的了解,但调查依然主要通过向村干部询问,部分村干部责任心不强,反馈信息不真实。信用社虽然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但只是简单地对农户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记载,尚缺乏一整套对农户资信状况的科学评价标准,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农户征信体系,对农户的评信仅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这就导致小额农贷的调查缺乏深度、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贷前调查深度不够,有的农户从信用社贷款出来又转借与他人使用,形成了新的“垒大户”现象。
二、贷款发放缺乏制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程序简单,不用上报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审批,而基层信用社对小额农贷基本上是放权给信贷员,信贷员一个人就能决定贷与不贷,形成了“一枝笔”的现象。许多信贷员责任心不强,对农户的资信评定流于形式,凭经验、印象、交情对农户授信。有时为了达到他人或自己某种目的,置信贷管理制度于不顾,逆程序办理小额农贷。
三、贷后检查难以执行。小额农贷的用途广泛,对于务工、小孩上学等用途的贷款几乎不可能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小额贷款笔数多,信贷员贷后检查无法做到全部覆盖,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对借款户催收贷款时,发现客户不能按时还贷或不能正常结息,或电脑里显示某笔贷款逾期时,才能察觉贷款存在的风险。
四、信贷队伍建设滞后。一是信用社信贷人员人少事多。近几年,随着信用社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加之受合并网点的影响,信贷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合并网点前,一个行政乡配备2-3名信贷员,尚且无法满足服务三农的需要,现在一人至少管一个乡,一人管两个乡、甚至三个乡的现象,在全县信用社也并不少见。这样的人员配置,何谈精细的信贷管理?二是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目前,由于信用社员工进出渠道不畅,部分信贷人员,无论是学识水平、知识层次,还是年龄结构、思想道德水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从而主观或非主观的为信贷管理带来风险。由于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某基层信用社还险些出现被人用假身份证骗贷的事件。
小额农贷稽核面临的困难
一、稽核部门工作量大、人员少,难以有效控制小额农贷风险。以某县联社为例,该联社贷款余额16亿,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1亿,仅配置了8名稽核员,基本上是一个稽核员就要承担幅员面积涵盖上百个行政村,贷款余额近2个亿,贷款户数多达3、4万户的工作量,并且还要承担对财务帐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稽核,以及各种专项稽核、本部室的一些应付工作,并不时被上级行业管理部门抽调参加对其他联社的专项稽核,造成现有稽核人员只能应付性的完成一些常规的和专项的工作任务。加之小额信贷违规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稽核人员无法达到对小额信贷业务的序时稽核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难以逐笔对小额贷款进行检查,更无法主动对小额信贷管理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从中查找原因,难以查找更深层次的漏洞。
二、小额农贷稽核中的阻力不容忽视。部分基层信用社和信贷人员重信贷任务完成、轻合规操作,重业务发展、轻稽核监督,稽核人员对基层信用社的违规操作现象进行暴露或处理时,不可避免会受到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制肘:
一方面,在现行的严格的任务考核机制下,个别基层信用社主任和信贷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发展、轻防范,重投放、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甚至个别信贷员存在着“只要效益好,违点规无所谓”的极端错误认识,为了完成任务,违规展期、违规借新还旧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稽核力度过大,处罚面过宽,势必会造成与基层社关系的紧张,影响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多数信用社小额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未落实专人管理,信贷档案乱放,资料收集不齐,贷款卡片帐销账不及时,不利于稽核人员查找资料,影响了稽核工作效果。
相 应 的 对 策
小额农贷虽然金额小,但也是目前基层信用社主要的资产业务,如果放松对小额农贷的稽核检查,必然会影响到基层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不利于农村信用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稽核部门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小额农贷的风险控制:
一、确立风险防范前移策略。
一是控制操作风险。主要是变信贷事后检查性稽核为事前预防性稽核、事中阻滞性稽核。一方面,要加强对小额农贷发放的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审核,检查农户评级授信是否主观、随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违约贷款的清理,发现小额农贷逾期或未按时结息,要及时敦促基层信用社和信贷人员采取维权措施,对不良贷款突然大幅上升的信用社要及时重点稽核、专项稽核。
二是严防道德风险。稽核部门要加强对小额农贷的本息核对工作,严格监督基层信用社执行信贷人员定期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搞好信贷人员离任审计;加强对信贷人员中“九种高危人员”的排查,对发现的“九种高危人员”,要及时建议对其调换岗位或待岗处理。
二、加大违规责任追究力度。
一是加大对信贷员违规的处罚力度。为根治小额农贷管理中违规违纪不断、重复问题屡查屡犯等不良现象,必须强化责任追究,严惩违规行为,增加违规违纪成本,使有违规意向的信贷员不能为,也不敢为,实现有效防范内部风险的目的。对贷款审查不严,贷后管理不善,造成信用社资产损失的,要严格追究其经济责任与行政责任。在工作中,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序时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重点社、重点人员存在的重点问题,重点进行检查,严格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始终对违规现象形成高压态势。通过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使基层信贷人员转变随心所欲的工作作风,逐步养成按制度办理贷款、管理贷款的良好工作习惯。
二是强化对稽核人员的连带问责。县级联社要明确稽核人员职责,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由联社稽核部门监督执行,实施循环监督,强化问责。各稽核员对所盯网点的小额农贷进行序时稽核,A、B角交叉稽核;县联社稽核部门对序时及后续稽核进行再稽核。一经发现稽核人员本息核对走过场,或讲人情,对贷款违规少报、瞒报甚至不报的,县级联社要加大问责力度,使盯社稽核员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出现稽核员带头违规、违纪,纵容、指令基层违规,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县联社实行“一票否决制”,处以经济和行政处罚,从而增强其责任感。
三、不断更新稽核检查观念,实现四方面转变
一是稽核理念从检查监督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基于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小额农贷本身易发风险的特点,稽核部门要充分发挥对基层信用社的服务和辅导的职能。对稽核工作中当时能纠改的一般性问题,要现场帮助其纠改,防止问题越积越多;稽核工作结束后,稽核人员要及时为基层信贷人员解答相关的业务知识难题,传授相应的业务技能。如示范贷款业务操作流程,信贷资料的收集、归档,告知借新还旧、贷款展期的要求等。另外,对于操作不合规受到处罚的人员,要在思想上多予关心,帮助其分析自身的不足,鼓励其树立信心,认真工作。
二是稽核手段以合规性检查为主向以风险性稽核为主转变。在继续加大对信用社及信贷人员执行信贷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情况的合规性检查的基础上,稽核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学习,学会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小额农贷的各种风险因素(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在此基础上,对贷款运营各环节和各种状态下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根据事前设置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所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对影响贷款安全的主要风险信号进行前瞻性判断,提示信用社制订处置方案,落实各环节的责任,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
三是稽核方式从现场检查逐渐向非现场动态监测转变。要在注重现场检查的同时,借助科技、第三方反馈等诸多手段,实现对信贷业务操作非现场动态监督。一是尽快使用非现场稽核管理系统,实现对业务操作人员的远程监督与控制;二是采取调阅监控录像等方式取证,对信贷人员的操作合规性进行抽查;三是充分利用信用社内勤、社会监督员等人力资源,建立起强大的非现场审计信息收集网络。
四是稽核内容实现从账面稽核为主向外查外对为主转变。要高度重视对小额农贷的本息核对工作,采取逐户下村入户核对的方式,着重检查小额农贷的真实性,考察农户的实际偿债能力,检查贷款发放是否合规;核对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检查贷后管理是否认真;认真入户调查贷款呆帐核销,核对贷款损失的真实性,检查呆帐核销是否随意,是否存在违纪现象,严防小额信贷管理出现人为风险。通过认真、持续的贷款本息核对工作,让违规人员一个个“东窗事发”,使蠢蠢欲动者胆颤心惊,形成明显的震慑效果。
第二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荐]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为了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服务水平,加大支农信贷投入,简化信用贷款手续,更好的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开办的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它适用于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等。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还将长期存在下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将日益强烈,而农户分布广、户数多且单个规模小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相应的零星分散、额度小、总量大的金融服务与之相适应,而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社区性金融机构,服务的重点是广大分散的农户,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切实用于支持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如何在改进服务的同时又能够防范信贷风险的产生,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既能够贷得出,又能够收得回,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运营的新的信贷方式。
一、小额信贷之利农户小额贷款是近几年在农信社广泛开展的一种信贷业务,但就我国现在的金融市场情况看,小额农贷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它可以拓展信用社业务,帮助农村低收入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摆脱贫困,帮助为数众多的个体经商户加速发展,并创造数倍于己的社会效益,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金额小限制了其发展。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本于农户的信誉发放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一般贷款金额较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户贷款需求量加大,而许多农信社却没有适时调整信用贷款额度,农户只能选择其他贷款金额较大的担保贷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
2、贷款期限不尽合理。许多农信社在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时,期限一般为一年,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短不一,如林果业生长周期长达二至三年;鱼类养殖分为淡旺季。贷款期限的单一化就加重了农户还款难度,没有体现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
3、投放积极性不高。部分信用社片面认为农户贷款额小、面广、工作量大、经营成本高,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收益有限,因此,在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上存在不积极、不主动的现象,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
4、信用等级评定不够深入。一是在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部分农信社的信贷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信用状况、还款来源等情况调查了解不深入,仅凭个人的主观印象或根据当地村干部推荐便予以评级授信,调查和授权授信偏离实际情况。部分农信社建立的农户经济档案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农户家庭的资产、负债、收支以及信誉状况,尤其是资产、负债更是流于形式,使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二是片面追求评定面和小额贷款的推广面,放松了信用等级评定条件和标准,忽视了信用户的评定质量。
5、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由于小额信用贷款没有担保作为还款保障,主要依赖借款人的信用作保证,个别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安全系数稳定性相对较差,而且有些信贷人员调查不够深入,还有存在部分农户逃债、赖债行为等现象,从而进一步恶化农村信用环境,导致风险不断积累,给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工作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6.对小额信贷是一种金融服务方式还缺乏统一的认识。目前,不少人仍然习惯性地认为小额信
贷是扶贫手段而不是金融服务。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信贷资金供给在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不积极,依然希望能得到国家财政的扶贫拨款;而信贷资金的需求者则是想办法多贷款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扶贫,造成农户把小额农贷与赈灾款、扶贫款、救济款等混淆起来,有的农户认为小额农贷款是无偿的,看到别人贷,自己也要贷,产生“不贷白不贷”的攀比心理。
7.忽视质量,片面追求小额农贷的推广面和推广速度,存在盲目单纯完成任务的现象。在广大农村信用社全面推广小额信贷工作后,农村信用社从上至下把小额农贷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确定了两个百分之百的指标(即调查面100%,评级面100%),部分信用社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图虚名,忽视小额农贷的质量,极易形成新的不良贷款。
8.小额农贷“农转非”。因农村信用社部分工作人员审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有的甚至内外勾结,导致小额农贷在运行中出现一些“鱼目混珠”和“农转非”现象。表现之一是“张冠李戴”贷款,即非农业人员借用农户的身份证件,借用农户之名骗取小额农贷。其二是“化整为零”贷款,即非农人员冒用多人身份证件,套取小额农贷,或是同一农户多次在信用社立据贷款,形成支农资金“垒大户”。其三是“偷梁换柱”贷款,即非农人员联系一个或多个农户,获取小额农贷后,转移贷款用途,用于非农产业。上述现象在小额农贷到期收回时,极易产生用钱的人不还款,立据的人不认账,引发经济纠纷,悬空信用社贷款,造成信用社资金损失。
二、建议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支持“三农”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因此,农村信用社在今后的小额农贷推广工作中,应做到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改进管理,努力防范风险,扎实有效推进。
(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虽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小、面广、工作量大,但也应看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农村信用环境的培育发挥相当大的作用,整个农村信用环境要是建设好,对以后信用社开展各项工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应进行广泛宣传,将小额信用贷款的办理程序和要求宣传到辖区的每一个农户,让其了解小额信用贷款,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推动小额信用贷款又好又快发展。
(二)及时总结,适时调整。要及时对农户小额信用开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就一些条件应针对各地区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等,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三)因地制宜,分类开展。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对不同资信情况农户的贷款方式:对经济实力强、信誉高、从事生产项目效益好的农户,尽量对其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经济实力较差、有实干精神、从事生产经营效益一般的农户,也可小额度地发放信用贷款;对超过小额信用贷款限额、借款者本人又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的农户贷款,可采取农户联保贷款;对于市场前景难以把握的较的大规模生产和经营的农户的大额资金需求,要发放有担保的贷款,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四)积极沟通,协力配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必须经过调查摸底、评级授信、发证放贷和贷款回收、贷后检查等多个环节的工作,要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作用,充分利用他们熟悉村情、民情有利条件,与农村信用社一道做好信贷资料的收集和信用等级的初评工作,做到依靠但不依赖。同时在工作协调,规范操作程序,强化后续管理等方面注重发挥其作用,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营运切实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
(五)做好管理,防范风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本于农户的信誉发放的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虽然简化了贷款手续,方便了农民办贷,但贷款风险系数较高,因此,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后,要切实深入借款农户,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贷款的真实使用情况,确保贷款按规定用途和要求使用,一旦发现信用贷款转借他人、移用等不正常情况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包括取消信用户资格、强制收回贷款等,以有效控制信用贷款风险。
(六)建立考核,奖罚分明。农户的信用是动态的,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必然会出现一些变动,因此,个别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产生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为防范和化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必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贷款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应参照本地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不良贷款平均比例确定一个适当的不良贷款比例及相应的不良贷款考核指标,实行超指标比例赔偿、低于指标比例适当奖励的办法,以调动信贷员开展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
发表日期:2009年5月31日出处:福建省联社泉州办事处作者:黄智星
(七)树立小额农贷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扬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把这件利党、利国、利民、利社的好事、实事全面贯彻落实。
(八)加强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农业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直接或间接影响农贷资金的安全。因此,国家和有关部门应从“农业稳、国家稳”的大局出发,采取积极措施给予农村信用社优惠政策,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和支农积性。一是给予财税优惠政策。国家财政应建立专门的小额农贷风险补偿基金,对小额农贷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税务部门可减免,返还小额农贷营业税,小额农贷不能与其他贷款同等按贷款利息收入的5%征收营业税,通过减免,返还小额农贷营业税,促进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多予”。二是扩大农村信用社呆账核销自主权,及时核销小额农贷呆账,以利于及时处置小额农贷损失、减轻损失、减轻包袱。三是适当提高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以利于农村信用社运用杠杆作用,筹集更多支农资金。
(九)农村各级党政组织应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正确引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将有限的小额农贷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将农村信用社揽存、收贷、支农等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任期责任考核之中,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各级政府应将涉农资金统一集中在信用社开户,通过转移支付资金化解村组集体贷款包袱。三是大力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四是积极配合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资信调查,小额农贷到期后,大力协助农村信用社开展清收。
第三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下简称“小额农贷”)是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中最适合“三农”特点、最受农户欢迎、最有影响力的贷款品牌,也是农村信用社推出的化解农户贷款难以及突破贷款营销瓶颈的有效措施,为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任用。但从近几年的检查中发现,小额农贷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乃至经营发展,应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问题
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评级授信水分多。一是盲目扩大授信范围。部分信用社将小额农贷授信范围扩大到不属于本辖区的场镇个体商户,更有甚者打政策“擦边球”,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纳入了小额农贷的评级授信范围,并且授信额度较大。如某某在经营所在地被授信3万元,又在其户籍地被授信5万元,而实际偿债能力只有5万元,一旦发放,将产生较大风险。二是随意确定授信额度。小额农贷一般一至两年核定一次,到期后必须重新评定,为了不影响贷款发放,一般都要求在一至二个月完成,由于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少,评级授信农户多,每一名信贷人员一般要负责1000-1500户农户,逐户进行审定不可能完成任务,闭门造车、走过场图应付不可避免,授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同时部分信贷人员在授信评级中,往往人为为亲戚、朋友、熟人提高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埋下资金隐患。三是评级授信基础差。在小额农贷推行期间,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未加以规范,没有达到“一户一档”的要求,有的档案连基本的家庭户主、家庭成员都未详细记录。同时未对农户的基本信息完全录入计算机,导致贷款发放时检验费时费力,审批发放时间冗长。
贷款授信权限过大,信用风险不断出现。为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需求和信用社贷款营销难题,县级联社对基层社的信贷权限进行了放宽,基层社的发放权限达到了3至5万元,小额农贷最高限额扩大到了10万元,这些措施刺激了贷款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信用风险。以蓬安县农信社为例,2008年6月末,小额农贷余额34551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1.6%,其中不良贷款余额6388万元(五级分类),占不良贷款总额的27.9%,而不良贷款中3万元及其以上的4312万元,占比高达67.5%。
贷时审查不严格,违规放款现象多。一是冒名顶替现象突出。由于小额农贷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而且利率比其他贷款优惠、手续简便,一些农户“借鸡下蛋”,将贷款转手就以高出小额农贷2-5倍的利率借给他人,从中牟利。前几年不少村社干部在收取各种税费时,不但叫农户到信用社贷款缴纳,甚至还直接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贷款垫缴,并且认为不是自己用的钱,就根本不想办法归还。这种“自借他用”、“私借公用”贷款方式最具欺骗性,也具有较强隐蔽性,很容易造成资金损失。二是化整为零现象普遍。一些信用社为追求收入,盲目扩张信贷规模,对一些认为有较强偿还能力的客户,采取规避上报审批的方法,利用小额农贷基础差的漏洞,将贷款化整为零,分别发放给家庭成员,并不同程度地存在超核定发放、发放未核定小额农贷现象。三是违规垒大户现象不断出现。一些冒名顶替、化整为零贷款在到期后不能到期偿还,信用社为保全资产,只好将其归为一户,导致风险系数不断增大。
贷后管理不到位,潜伏风险隐患大。检查中发现,基层社在小额贷款贷后管理中存在“五少”现象。一是主动宣传少。部分农户对小额农贷一知半解,更有甚者把小额农贷理解为政府“扶贫”款,对小额农贷缺乏全面了解。二是风险认识少。部分信贷人员对小额农贷的风险认识模糊片面,认为小额农贷是贷款中风险级别最低的,凭对借款户信用程度的准确把握,就能有效防范风险,风险意识淡薄。三是档案资料少,尤其是借款人信用记录等关键资料少。1
四是贷后检查少。有的贷款一年难以看到一份贷后检查报告,而且检查报告寥寥数语,无法全面了解其风险状况。五是清收措施少。对小额农贷形成的不良贷款,认为其“额小”而懒于问津,缺乏有效的清收措施,直接影响了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
对策
注重调查质量,下真功夫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得牢,质量才能有保证,尤其是要简化小额农贷的发放程序,方便农户贷款,就必须提前打好贷款调查关口。一要坚持能力为重,要切实深入到农户家中,实地查看、测算,特别要准确把握眼前困难与长远发展的内在联系,注重分析偿还的可能性。二要坚持人品为先。小额农贷的生命是信用,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因此,在评级授信中,要通过向其邻居打听,征求村社干部意见等方式,广泛了解授信对象及家庭成员的信用观念和道德人品。三要坚持信息完整。要对授信调查工作安排合理时间,制定详细计划,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收集有效信息,避免“闭门造车”现象再次出现。同时要集中力量对小额农贷基础薄弱、核定金额不准的信用社进行专门补课,完善信息录入,纠正不合理授信情况,确保授信质量。
严格审查程序,分级控制授信权限。一是改变授信审查程序。对超过基层社权限的授信在坚持基层社集体审批的基础上,县联社确定审查员提前介入,对申报对象实地调查(可采取典型、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整信用等级和额度,同时严格授信范围,防止盲目授信。二是实行区别授信制度。根据信贷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工作业绩、客户评价等,对信贷员实行星级管理,区别授信,并适度控制授信权限。根据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对1、3、5、10万元的授信权限分别由信贷员、信用社、片区主管、资金营运部进行分级认定。三是严格审批发放程序。各信用社贷款审批小组要对超过1万元的小额农贷进行集中审定,并邀请当地的村社干部参与审定工作,认真采纳他们的意见,进一步纠正核定过程中的偏差。同时对贷款的用途要认真审查,防止转移用途。
完善激励机制,保证贷款营销质量。一是完善小额农贷营销办法。将小额农贷的营销纳入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项目,根据信贷人员近三年的营销平均水平和增长量合理确定当年发放总额,与绩效工资挂钩,根据当年结息收回率的高低进行年终兑现,为防止突击放款、弄虚作假,当年兑现总额的30%专项存储县联社,实行当年考核隔年兑现,对发现的上一年“水分”进行剔除。二是完善小额农贷奖惩机制。按照“包放、包收、包管理、包效益”的“四包”责任制的要求,设立“小额农贷突出贡献专项奖”,对超额完成营销任务且贷款质量符合要求的信贷人员进行重奖,建立“小额农贷管理红黄牌制”,对出现违规放款行为和管理不规范的信用社进行黄牌警告,并实行首问负责制,凡受到两次黄牌警告的信用社,其负责人将被约见谈话和经济处罚,其直接责任人将被“红牌”罚下,实行待岗收贷,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以此激发信贷人员的责任感和营销小额农贷的积极性。三是加快信贷文化建设。在经营成功的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利润指标,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而是企业文化。长期以来,信贷作为农村信用社最大同时也是最传统的经营产品之一,一直是最主要的创利渠道,只要重视和强抓合规信贷文化建设,就抓住了发展的核心,信贷文化既是制胜的基本点,又是发展的动力源。
加强员工教育,从严查处违规行为。员工的职业道德是防范小额农贷的关键,提高了员工的思想素质,也就相应提高了防范风险的能力。首先要通过定期培训、以会代训、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对员工尤其是信贷人员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正确认识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慎用手中权力,勇担发展重任,培养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湛、客户评价高的信贷营销队伍。其次,要加大对违规放款行为的处罚力度。充分发挥稽核员的监督职能,对小额农贷中新增贷款进行逐笔序时稽核,坚持与核定登记簿核对,查是否存在超权限、超范围现象,坚持与计算机信息核对,查是否存在化整为零现象,坚持与外部客户核对,查是否存在冒名顶替现象,坚持与“五级监督”结合,保证贷款核查的连续性、有效性。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坚决不搞下不为例、不搞因人而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顶格处罚,清除信贷队伍中害群之马,保持信贷队伍的纯洁和旺盛的战斗力。
健全保障体系,有效防止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包括借款人财产发生变化、遭受自然灾害、家庭发生重大事件、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等多种因素,因此,单靠借款人的品行和信贷员的操守还不能形成有效风险防范,还应健全相应的信用风险应对机制。一是健全保险制度。要与各类保险公司进行全面合作,进一步完善“安贷宝”保险办法,使借款户自愿为贷款投保,降低风险度。同时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等信贷品种,使信贷品种多元化,分散信用风险。二是净化信用环境。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首先要从高处着眼。要由政府主导,切实加强对各级党政干部信用意识教育,充分认识信用环境建设对金融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切实加强信用环境和金融安全区建设的领导,努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发展氛围。第二要从小处着手。俗话说:一颗鸡屎打坏一锅汤。一个地区的信用危机,通常是由一个点的信用观念发生变化逐渐蔓延形成的。要高度关注小额农贷中出现的信用风险,做到出现一户,保全一户,清收一户,教育一片,震慑一方。三要从实处着力。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深入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社区(街道)、信用户评定办法,扩大信用户的评定数量,切实落实信用户贷款优惠政策,大力营造讲信用、得实惠的良好氛围。并成立由党政村社干部、人大政协代表、群众代表、信用社信贷人员组成的信用评定检查小组,定期对信用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纠正与信用户相抵触的行为,并按年筛选星级信用户,对五星级的信用户进行奖励,激发争当信用户的积极性。同时要由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监管协调,严厉打击逃废债务,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促进金融企业与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
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旗农村信用社信贷服务水平,增加对农户和农牧业生产的信贷投入,简化贷款手续,并保证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贷款通则》、《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农户贷款管理办法》、《阳光信贷》和《信贷业务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信用社根据农牧户的资产情况,以农牧户的信誉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遵循”先评级、再授信、后用信”原则,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信用社对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公开管理制度,公开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制度,公开农牧户资信等级评定以及授信额度,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辖区内的乡镇(不包括营业部)、所辖行政村连续居住期在一年以上,申请贷款额度在2万元(含)以下,用于传统种养业的农牧户(优先使用富民一卡通放款)。
第二章 贷款评级授信条件及放款条件需提供的资料
5.借款人惠农一卡通复印件及近一年流水账单; 6.借款人经营情况说明及借款用途说明;
7.借款人不能提供惠农卡的,要有一名代偿人提供惠农卡复印件及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年流水账单;
8.拟提供的担保人姓名和信誉情况说明; 9.在农村信用社开立结算账户; 10.农村信用社要求的其他资料。
(四)发放贷款需提供的资料:
1.获得信用评级有信用评级授信相关资料; 2.收到授信通知书;
3.放款时必须与惠农卡关联,并与借款人签订惠农卡担保协议(有授权扣款要约),并留有签字影像资料(核实身份证明);
4.不能提供惠农卡的,执行贷款担保流程,有一名担保人提供惠农卡并签订保证合同和惠农卡扣款协议;
5.另有一名信誉良好的当地人提供担保,要有担保人及其配偶身份证原件并留存复印件(核实与授信申请一致,且符合授信通知要求);
6.现场签定借据、合同,并留有借款人、代偿人、担保人与配偶签字影像资料(核实身份证明);
7.在农村信用社开立结算账户; 8.信用社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三章 贷款的用途
二等、三等,各等级的标准为:
一等标准:(1)信誉优良;(2)在信用社贷款能按时偿还本息,无不良记录;(3)家庭拥有可变现财产10000元以上;
二等标准:(1)信誉较好;(2)基本能按期归还信用社的贷款本息;(3)家庭拥有可变现财产6000元以上;
三等标准:(1)能讲信用;(2)对拖欠的信用社贷款本息能确认并在逐步偿还;(3)家庭拥有可变现财产3000元以上。
第八条 农牧户评级授信额度的核定:
农牧户按其经营的品种、特点、规模等可分为:
(一)普通农牧户:从事传统种养业;
(二)经营性农牧户:主要经营如小卖部、小型修理部、磨房、运输业、屠宰、农产品收购、加工的小商户等;
各类农牧户均需根据其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和家庭拥有的资产和收入情况确定评级授信额度,不能划类平均,不能多头授信。
计算方法为:依据信用评级系数、申请人净资产和收入水平等因素,核定授信额度。
第九条 信用社实地调查信贷员,对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额度核定后,由信用社负责人告知农牧户贷款客户以成为信用社预客户。
第五章 贷款期限和利率
第十条 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周期确定。因重大灾害造成损失的,可延期归还。原则上小额农牧户贷款不得跨(不得超过一年)。
用和生产经营情况,督促农牧户按期还本付息。检查应有书面检查记录,并于每个季度写出专项检查报告。
第十九条 借款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提前收回贷款本息,取消其信用贷款资格。
(一)将贷款资金用于非法经营的;
(二)弄虚作假,套取贷款的;
(三)贷款后转借他人或发放高利贷的;
(四)其他违反贷款管理规定的行为。
贷款到期前,应提前7天下发还本付息通知单;对到期贷款要求延期的(贷款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准延期),贷户应提前15天向信用社提出书面申请,由信贷员和信用社负责人签批延期意见,报联社审批后方可延期。
第二十条 贷款收回方式为借款农牧户到信用社营业室偿还贷款。第二十一条 农牧户信用档案管理。信贷员对农牧户信用档案的真实性负责,负责农牧户信用档案内容的及时更新;信贷会计负责农牧户信用档案管理,实行一户一档,入柜保管。农牧户信用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农牧户基本情况: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家庭人口、住址、联系方式,家庭实有资产状况和债权债务情况等;
(二)家庭收支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项目、收入状况及主要支出情况等;
(三)农牧户贷款情况:农牧户信用等级及信用额度评级情况,近三年借还款历史记录;
(四)其他需要掌握的材料;
未满足本地社员需求,找异地贷款每一笔罚款300元。
(四)对信用社负责人包片信贷员及委派会计的处罚
信用社主任是贷款经营的组织者和决策人,要对本社贷款发放、管理、收回负全部责任。委派会计对客户资料、面签、信贷档案的审核负全部责任。信贷员对自己的放款负责,实行包放、包收、包赔偿、包效益,对收不回的贷款,信用社主任和委派会计、责任信贷员是负责清收不良贷款的第一责任人。信用社主任承担50%的责任、委派会计承担20%的责任、责任信贷员承担30%。年底与绩效工资挂钩考核。
第二十三条 信贷员不得违规发放贷款,对于未经主任审批,信贷员自主发放的违规贷款,会计、出纳不得接收入帐,对于已经发放的一经发现必须在限期3天内本利全部追回,并对信贷员及相关责任人,处本息金额10%的罚款,限期内不能全额追回及不交罚款的,离岗停职接受处理。对于虽经主任审批但已发放的违规贷款,一经发现分别对信贷员及主任按本息10%进行罚款,并在限定3天的期限内收回贷款本息,达不到要求的停薪停职离岗清收。
第二十四条
对于弄虚作假,放新收旧掩盖贷款风险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对责任人处以100元至1000元罚款。
第二十五条
对自批自贷或发放冒名贷款,责令责任人立即收回,造成损失的赔偿全部损失,情节严重的可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二十六条
对不按规定审批或超越审批权限,发放的贷款或擅自改变贷款投向的对责任人给予100元至1000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对贷款逾期不及时催收或催收手续不齐全,造成诉讼时效丧失或保证单位(个人)保证责任丧失的,对责任人处以100元至1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赔偿全部损失,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基本概念: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信社根据农户的资产情况,以农户的信誉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
贷款用途:
(一)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农业生产费用贷款;
(二)小型农机具贷款;
(三)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
(四)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主的流动资金贷款;
(五)农户子女上学、建房、治病等消费贷款。
贷款对象及贷款条件:
(一)具有农业户口,且户口所在地在农信社的营业区域内;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资信良好,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四)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
(五)个体经营户、私营企业主应在农信社开立结算帐户。
授信额度:对单一农户初次授信或调整后的授信最高额度一般不超过该农户近三年平均年纯收入或家庭拥有的可变现财物之和,额度原则上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贷款期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周期确定。因重大灾害造成损失的,可延期归还。
贷款利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利率政策,根据存款利率、费用成本和贷款风险等情况确定,并予以适当优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操作规程
调查农牧户基本情况---评定资信等级和核定信用额度---帐务管理---贷款发放---贷款检查及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