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课题经验汇报

时间:2019-05-13 04:1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与写作课题经验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与写作课题经验汇报》。

第一篇:阅读与写作课题经验汇报

《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运用

经验体会

涟水县高沟中学 王治天

2003年我们学校申报了淮安市教育教学“十五”课题《兴趣阅读与兴趣写作》,04年我们启动课题实施计划,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我们课题组同志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今年3月刚刚结题。

在课题结题会议上,来自市县教研室的领导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很感兴趣,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县教研室陈主任当即决定在高沟中学举行“涟水县初中课题成果展示暨阅读与写作教学观摩”活动。活动当天,与会的各学校领导和老师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我们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并与我们进行了有价值的交流,我校徐青松老师为前来观摩的领导和老师献上了一节精彩的作文指导课,教研室苏主任和嵇峰老师对课题研究和作文教学做了指导性发言,课题组成员王治天老师就课题研究过程和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与到会老师做了交流发言。

王治天的发言中谈到了课题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果,而且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介绍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具体做法:

在兴趣阅读方面:

1、把握课外阅读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兴趣阅读的课外阅读条件、机会。(1)着眼课文学习进行的课外阅读。从课文这个出发点,可以走向四面八方,精读一篇课文,可以带读许多相关的书,如初三语文九下《往事之七》一文,她是作家冰心写的,她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精练,文字优美,耐人寻味。要想体会她的风格,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她的诗集《繁星》《春水》。从另一方面,《往事之七》一文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我国古代有位诗人也写了一首诗来歌颂母爱,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如此引导,足可见围绕课文进行课外阅读,天地是多么广阔。

(2)围绕课内写作进行的课外阅读。作文,多少学生对它朝思暮想,多少学生为它伤透了脑筋。但是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光靠老师讲,学生是掌握不了的,只有在完成一定阅读量后,学生才能悟出来。因而,围绕课堂上的写作训练,辅之以适当的课外阅读,以读来促写。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范文中的写作因素,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提供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同时,还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构思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的,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找出自己的差距等等。安排学生的习作练习要以范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以片断训练为形式。每次作文后,让学生把优秀作文誊写出来,装订成册,张贴在“学习园地”中,特别好的学生习作向外投稿,既鼓励作者,又鞭策读者。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写作活动,创造读书的良好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明显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光靠老师机械的教育是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的。我们通过搞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创设了阅读写作的良性氛围,很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1)举办“图书展览会”。

每学期举办一两次“图书展览会”,比如展出记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振兴中华而斗争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同时受到他们为祖国的忘我精神的鼓 舞;展出有关我国和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他们专心致志于科学事业的精神。除了图书以外还陈列上述人物的照片、名言、警句;还有生动有趣的文艺读物,启发阅读兴趣,为学生写作做潜移默化的影响。

(2)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和网络教室功能,开设读书课。

图书阅览室定期开放,由专人负责,创设阅读氛围。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定期交流阅读情况,比比谁知道的故事多、名人多,让学生在竞争中阅读。网络教室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多器官感受,多方位激发学生阅读写作兴趣。

(3)订阅报刊、设立“图书角”。

实验班级尽量人手一本《中华活页文选》或《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设立“图书角”,集中学生老师手中的优秀书籍,培养学生爱书、读书、用书的意识和行为。

(4)分阶段定类别增加语言积累。各班在黑板报上开辟“每周一诗”(初三年级起改为“每周两诗”)、“名言警句”等栏目,定期定时更换,由课代表带学生阅读、背诵。黑板一侧开设“好词佳句”栏,内容可有老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轮流提供。

(5)开展“读书讨论会”。

在班里举办读书讨论会、读书报告会、心得交流会、阅读方法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可以从知识、能力等角度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正如英国作家肖伯纳所说: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俩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实际上,这也是把个体阅读纳入群体阅读的一种努力。选择能引起朗读兴趣,又有不同看法的著作,如一些古典作品,确定书籍后,出好讨论题,讨论前,每个学生读完并写出感想、体会,作为会上主要发言。由于学生对文学作品有自己“年龄化”的理解,相互间有很多可以交流的东西,气氛往往很热烈,老师再做些点拨指导,效果就非常好了。

3、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我们在实验过程前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比例不是太多;花在读书方面的时间较少,课余时间大部分用在看电视或上网;课外阅读名著的同学少得惊人;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阅读随意性大有很大的片面性。在做了调查后,我们探索出这几个途径:一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只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好处的书籍都可以推荐给学生;二是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的书籍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三是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

4、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

(1)写读书笔记:在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思考,回过来再有效地激发阅读写作兴趣的有效办法是指导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班级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2)朗读、背诵法。朗读能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背诵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知识的有关规律,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3)比较细读法。所谓比较,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是熟悉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好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细读法,就是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比观察、综合分析的手段,达到启发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兴趣写作方面:

1、带领学生感受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动腿,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2005年初二(1)班里有个叫王涛的学生,最怕写作文,每次作文能躲则躲,逼急了就抄袭一篇应付老师,考试时常常就是把阅读选文往作文格子里抄。第二学期春天来了的时候,课题研究组赵士春老师带他走出教室去“寻觅春天的踪迹”,回来后要求他写几句话。他一会儿就写出来了:“春天来了,我看到校园里的很多花开了,小草长起来了,树长出了嫩嫩的叶子„„”显然这是一种初浅的观察,这时,赵老师并不和他谈如何构思等问题,而是指导他如何有顺序地细心观察,学会如何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并要求他独自再次“寻觅”。过了一天,他又交来作业:“春天来了,校门口的迎春花开得最早,朵朵黄色的小花竞相开放,煞是热闹„„教学楼前花圃里的小草才刚刚伸出两三片叶子,手摸上去柔软柔软的„„”竟然有两页作文纸近600字,赵老师极力表扬了他,并且十分确切的告诉他“写作文其实是很容易的!”这一次彻底消除了他的畏惧心理。这以后,他常常喜欢观察事物,对作文不再“叫苦”了,一些考场命题作文也往往能应付。2006年,在赵士春老师指导下他获得联想杯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学生读写能力。(1)、读写结合课

即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感知、积累、生成、掌握一些精要有用的、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方法技巧。这种课型的基本框架是:

●精择“蓝本”。精选在写法等方面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范例。

●品读揣摩。精研典型文本,认真揣摩其观察、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特色。●归纳特色。师生共同讨论、发现、归纳材料的特色,确定仿写点。●仿说发散。学生抓住重点,尝试仿说。教师适时点拨,下水示范。

●互动完善。师生、生生针对仿说情况进行评议、补充,完善仿写思路。●个性仿写。学生进行独立仿写实践,强调做到有仿有创。

我们还将典型文本作为习作资源。即努力拓展典型文本的可开发、可利用、可创造空间,通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练笔形式,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为一体。这一课型的基本步骤是:

●精研文本。读懂读透文本,确定练笔方向。

●设境置疑。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催生练笔心向。

●个性抒写。根据续写、改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不同练笔要求进行个性化笔述。

例如在教《鼎湖山听泉》后让学生当导游,要求写出鼎湖山的导游词。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不但把文中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而且还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情绪饱满,情趣盎然。

(2)、习作指导课

在记叙文写作的指导上,我们采取:

●激需激趣,体验生活。精心设计导语、故事、活动、游戏等,拨动学生心弦,丰富生活体验,激发习作兴趣。

●个体思忆,再现生活。采用多种手段,打开学生记忆窗口,再现生活细节。●互动完善,思考生活。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拓宽材路和思 路。

●导写释惑,构思立意。坚持典型引路,教师视情况适时下水示范,帮助学生排除习作障碍。

●笔述成文,记录生活。我们对学生强调准确、充分、有文采的表达,力求达到辞能达意、意溢于言表。

在想象文写作指导上,我们采取:

●设境激趣,引发想象。我们用音乐、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本剧等多种形式创设适合的意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就有想象。

●点拨拓思,自主想象。“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在学生思考想象遇到困难,在表达上遇到瓶颈的时候,老师的作用就需要体现了。老师的确当点拨对学生的进一步想象和表达有很大帮助。

●小组合作,完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几个同学间的交流有利于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更加完美。

●汇报交流,评选奇想。互动交流,相互启发,以“评选奇想”为激励手段,点燃学生个性化想象的火花。

●个性表达,抒写想象。现代社会讲究创新,突出个性。在作文方面同样如此,我们对于主题思想健康积极、想象奇特、表达特别的习作,会大力鼓励,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在鼓励之下会出现文坛奇才。

在应用文写作指导上,我们采取:

●明确用途,初识文体。列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文体,带给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研究比较,归纳特点。将新文体与其它文体加以比较,研究、归纳出格式、行文、用语诸方面的特点。

●设置情境,呈现需求。设置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化应用情境,为学生提供应用文练笔机会。

●点拨互动,拓宽思路。重点:规范格式,拓展内容。●草拟提纲,笔述成文。

在习作评改课上,我们采取六个步骤:

●题意回顾。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和评判标准。

●佳作推介。由教师或学生自由推介、展示佳作或自己最满意的习作片断,供全班赏析。

●范改引路。择取典型习作或片断,师生合作进行示范性修改,并归纳出习作修改方法。

●自改互改。在确立批改标准之后,我们在教师批改之外还设立了自改和互改两个方式,统一批改要求,统一批改尺度。力求通过批改找到进一步改善作文的方法。

●对照赏析。将原作与修改后的习作对照,感受进步,增强习作自信。●总结延伸。

3、为学生扩大写作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在学习的压力下学生对社会了解的较少,在作文的时候就会感到笔下无物,“没什么可写的”,主要是选材问题。应该从选择学生有兴趣的话题入手,从身边的事写起,因为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而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注 重通过社会采风,假期实践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力求摆脱作文题目和要求给学生的束缚,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放开学生手脚,让其在纸上自由挥洒。在作文题目上我们首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多设置话题作文;其次设置作文题目的多选一;然后对实验班级学生提倡写随笔,减少对学生随笔的统一要求,如命题、字数、文体等。

4、规范开放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1)、一定时:严格把作文课的时间用在作文教学上,不得移做他用。(2)、四统一:统一制定作文教学计划;统一制定初一到初三的作文课题目;统一制定初一到初三的作文教案;统一评改要求。

(3)将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和老师批改相结合。变全批全改为典型批改;变一次批改为多次批改;变精批细改为多批少改;变一人“独裁”为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变“蛋中找骨”为“云中觅月”;变“以文为本”为“以人为本”。多方面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点滴的进步使学生乐写。

5、搭建平台,展示成果,促进学生读写兴趣的提高。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开展展示活动使学生分享研究成果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由过去的“要我写”变成现在的“我要写、我乐写”。

(1)、利用墙壁,开辟展示平台:我们利用教室走廊外的展示台,为学生开辟展示平台。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艺的广阔空间。

(2)、编辑作文集:作文集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和延伸,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了一块新天地。我们将学生个人的、班级的、学校的作文编辑成册,为学生带来喜悦和自豪定会带给他们成功的体验。

(3)、发表文章,体验创作成功:一方面通过校内发表,例如,通过学校的广播站宣读学生优秀作品,在校报上发表,另一方面向社会的语文报刊投,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4)、开展各类校园文学活动:学校开展作文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

在课题成果的研究和推广运用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有益的收获:

1、全体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研组内人人比先进,学先进,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组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长足进步,涌现了许多先进个人。近五年来,教研组成员中获县级以上综合表彰共有5人次(市级优秀教师1人次、县级优秀教师4人次)。

2、教学业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教师积极参与组内及校内外的公开课研讨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每位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各位成员勤于撰写教学、教研论文、案例等。近五年来,获县级以上优课表彰8人次。获省级论文课件评比奖励4人次,县市级46人次。

3、在各位语文老师的努力努力下,我校学生的语文基础较扎实,语文能力取得较大提高。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成绩喜人,近三年,在县级以上各类语文相关竞赛中,约有50人次获奖。在最近的一次县“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中,我校参赛的八名同学中有常娥、陈露、刘晓庆三位同学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

4、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比以前高涨不少,语文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穷极无聊的“催眠大法”。学生都说现在的语文课好懂、有趣。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比以 前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这样的课题研究,我们从开始的迷茫、畏惧到后来的不怕困难努力向上,再到课题结题后的激动喜悦。这个心理过程给每个人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我们真正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课题研究的成功让我们掌握了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我们可以有信心有组织地再次进行类似的教学研究,再次品尝教学研究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县初中课题成果展示暨阅读与写作教学观摩活动在我校的举行,更是给了我们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借这次课题结题和现场观摩活动的东风,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二篇:课题经验汇报

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

海伦市向荣中学工作经验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

伴随着“十二五科学规划课题的新一轮展开”,我校承担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我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量调查实践活动表明,初中学生学习不良状况大多是由心理健康因素引起的。我校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方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广泛探索和实践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下面将我校的一些做法详领导汇报一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以点带面,即以全体学生为面,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为点,通过个案的研究,把握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他们及时有效的帮助,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学会自我帮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研究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一是从班主任工作入手,加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渗透在各科教学中,二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科学的辅导。

在我们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部分学生在品格、学习上出现的困难不只是智商、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力的问题,而更主要是心理状态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因此,我们认识到从前的教

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引领学生的心理朝着完全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样,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我校广泛开展以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中心的教育研讨和实践,已成燃眉之急。教育科学研究不是独立的,在我们学校,课题来源于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我们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要把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在调查实践中积累资料,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内容和方向,把科研和教研紧密结合,用科研促教研,以教研完善科研。

受环境和自身专业素质的制约,农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个案辅导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但缺乏理论层面的研讨和广泛深入地实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由此产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品德规范和师生关系等问题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在校园内不断引发探索和思考。

农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农村中学生心理上正当发展的需要,农村初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农村初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成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我校的科研工作,研究了一系列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

法,首先,我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课,让学生改正原有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我校还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这样做有利于了解孩子们的发展状况。我们针对我校学生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我校初四有一名学生,他的问题表现是:他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觉得自己被孤立,上课长走神,和他谈话的时候,他总有这样的苦恼,“他们不喜欢我,他们都不喜欢和我做朋友”,因此,平时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什么东西,他便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为此他本人很懊恼,没少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他在心里也长提醒自己,别人没你想的那么坏,他们都不是故意的,但是到时候还是很激动,他自己为此苦恼极了,但是却很难改掉这个坏习惯。

我们对他做了全面的分析,这名同学有一个可怕的毛病就在于“自卑”,对自己缺乏自信,这种自卑感使他不能克服任何麻烦,哪怕是很小的麻烦,也可能是初四了,学习压力大了,学习方法也需要调整了,这些都可能在他心理产生压力。

我们的辅导对策就是: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的心理,多种形式的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的心理,我们在课堂上给他创造机会,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他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知道我的回答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给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肯定自己的成绩,从而增强自信。

我们也对这名同学做了辅导后的追踪,虽然他还是会与同学产生摩擦,但是,他现在会比较服从老师的处理,不在自作主张大打出手了,在班级里,他也有了几个要好的伙伴,参加了几次体育比赛,也获得了较好的名次。

辅导的效果:随着他对学习的适应,同学对他的逐渐了解,同时他也逐渐了解同学,学习方法也有所改变,尽管初四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他的心情越来越好了,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了,学习成绩也稳重有升了。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积极引导我校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影响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密切 配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相信我校的课题一定会进展顺利,成果丰富,效益良好。再次感谢科研所的领导和专家!以上不足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课题阶段性汇报(叙事抒情诗与记叙文的写作)

高2017届语文备课组课题阶段性汇报

(二)——叙事抒情诗的实践与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李春宁 左延梅 袁丹

在第二个教学月里,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对古代叙事抒情诗的研究和实践来提升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上,所以,今天,我就代表我们备课组第三子课题小组针对我们本阶段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报与总结。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材的选定与分类:

1、学材选定:

当我们决定把本阶段的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通过对古代叙事抒情诗的研究和实践来提升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上的时候,我们便组织组内所有教师进行了学材的推荐与选定,经过大家对所有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以及其他版本教材和课外的优秀篇目的研究与整合,最终确定以以下8个篇目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氓》《长恨歌》《琵琶行》《孔雀东南飞》《采薇》《离骚》《湘夫人》《与妻书》。

2、学材分类:

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所选篇目的具体特点,对所有的叙事抒情诗进行了一个必要的分类,一类是长于叙事的叙事抒情诗,一类长于抒情的叙事抒情诗。(1)长于叙事的叙事抒情诗——《氓》《长恨歌》《琵琶行》《孔雀东南飞》

顾名思义,这一类诗歌虽然既有叙事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但是主要内容还是以叙事为主,所以,我们将其看作叙事诗来进行训练,并希望通过具体的研究和实践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叙事思维”,而这正好与我们高一学段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写人记事类记叙文)相契合。

(2)长于抒情的叙事抒情诗——《采薇》《离骚》《湘夫人》《与妻书》

同样,这一类诗歌也是兼有叙事和抒情的成分,但是主要内容却是以抒情为主,所以,我们将其看作抒情诗来进行训练,并希望通过具体的研究和实践来加强学生对“抒情方法”的积累和运用,而这对于提升学生高一学段的写作能力(写人记事类记叙文)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叙事思维”的培养和提升: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叙事思维”:所谓的“叙事思维”其实就是我们记叙某个事

件时的具体思路,根据我们对于长于叙事的叙事抒情诗的研究和实践,不难发现,其实,“叙事思维”基本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再现性:

所谓的再现性,指的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回忆和联想进行一个情景再现,尽力做到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例:《氓》《长恨歌》《琵琶行》《孔雀东南飞》)(2)形象性:

所谓的形象性,指的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表现,尽力达到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目标。(例:《琵琶行》)(3)创造性:

所谓的创造性,指的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想象对记忆进行新的分解和组合,创造一个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新形象。(例:《长恨歌》《孔雀东南飞》)

综上所述,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叙事思维”:(1)“回想能力”的培养:

回想(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回忆”)作为一种思维,最基本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回想的目的性,二是回想的程序性。

回想的目的性,即指整个回想活动能够按照预先确定的目的或主题来进行。从写作理论来讲,也就是要求写作时能够始终把握文章的中心,能够围绕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这与我们一直以来所做的核心思维意识的培养相契合,然而恰恰这也是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最薄弱的地方,由于回想的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写人记事类记叙文要么记流水账的痕迹较重,要么只是将事件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作品无主题、无内涵。为了加强回想的目的性,最实际的方法就是训练学生“先想后写、想好再写”的习惯。我们的学生遇到记叙文写作时,往往是掉以轻心,觉得很好写没难度,外在表现是“信手拈来”“一气呵成”,而实际写出来的作文却根本称不上是作文,所以课堂上我们遵循“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的步骤来一步步实现我们的目标。

回想的程序性,即指回想过程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性、明确的层次性和合理的逻辑性。比如,在学习那些长于叙事的叙事抒情诗时,我们引导学生理清记叙的线索和顺序,学习材料的层次和安排,借鉴段落的过渡和照应,其实也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来想问题,以期形成一条线索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密的思路。在这一点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纲法”,既让学生“多”写提纲“少”写作文,“列提纲”时我们要求学生细磨作文标题、精写首段末段、概说中间段落,尤其是概说中间段落的环节尤为重要,学生必须明确要写什

么、怎么样去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相信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回想的习惯。

(2)“联想能力”的培养:

在联想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主要抓住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联想,拓宽思维的广度,强化所表现的主题。如果我们把回想(无论以时间还是以空间的转移为序)称作一种纵向思维,联想则是一种横向思维。它可以在纵向回想的某几处找到附着点,如同树干旁生的斜枝朝着四周生发开来。这就使思维由单向变为多向,使思维的广度得以拓展。(例:《氓》中比兴的运用,实则就是一种联想,比如:桑葚主热,贪吃上火,联想到女子贪爱,结局悲惨,并以此道出作品的主题。)

二是教学生善于运用联想来说明和修饰本事物,这里用的最多的就是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喻和对比等。(例:《孔雀东南飞》中,对于刘兰芝外貌的描写,“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这里的各种比喻,其实就是一种相似联想,使我们对刘兰芝的美有了一种更清晰更形象的理解。)(3)抽象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一是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主题。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主题的,所记的人物和事件是具体的、形象的,但主题却是抽象的。主题虽然不一定要在文章中表述出来,但在思想上应该是明确的。因此,尽管文体是记叙性质的,但在写作前却都必须经历一个对所要记叙的具体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文章主题的思维过程。(例:《长恨歌》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全诗以李杨的爱情故事吸引读者眼球,而主题则并未在诗文中直白的告诉我们,但是通过对诗中“汉皇重色思倾国”和“此恨绵绵无绝期”两个关键句子的深入分析,其主题也是跃然纸上。)

二是通过对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形成记叙中的议论。记叙文虽然是记叙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的,但是并不排除必要的议论。而无论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这些议论都是对所记叙的局部事实材料的抽象的概括。学生能够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恰当的议论,这是记叙文水平提高的又一个标志。而要学生学会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这不单是一个写作方法的问题,关键在于学生对具体事实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例:《氓》中第三小节的议论很好的体现了诗文主题。)

2、抒情方法的积累和运用:

所谓的抒情方法就是抒发感情所运用的方法,根据我们对于长于抒情的叙事抒情诗的研究和实践,不难发现,常用的抒情方法如下:通过叙述抒情,通过描写抒情,通过议论抒情。(1)通过叙述来抒情:

通过叙述来抒情,实际上是把叙述作为抒情的工具。这种叙述与一般的叙述有很大的不同,都加上了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例:《湘夫人》中,对于湘君“思公子而不敢言”的所有行为的记叙,及表达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更深藏着屈原对高尚理想的执着。)(2)通过描写来抒情:

通过描写来抒情,尤其是通过心理描写来抒情,是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例:《采薇》中,对采薇思归、疆场思归和归家途中三个场景的描写,无一不暗含着主人公对于家乡的思念、对于战争的厌恶。再如《与妻书》中对于自己赴死之前所有心里的描写,表达自己对于妻子、对于国家深深地爱恋。)(3)通过议论来抒情:

通过议论来抒情,指的是在文章中,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无限的激情涌上笔尖,往往借助议论来抒发感情。(这个在前边已经说过,这里不再细说)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部分学生学习叙事抒情诗的心态不端正。

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时的心态:从兴趣点而言,只想知道故事情节;从功利心而言,只想积累几个名句而已。对于更深层次的探究兴趣点不高。

2、个别教师教授叙事抒情诗的目的不明确。

因为组内青年教师较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文本解读的现象严重,而对于写作的拓展做的还是不够深入,所以,后期我们将加强这方面的督催,方法如下:

(1)教学反思:注重对课堂提升,尤其是写作提升的做法和实效进行反思,备课组进行检查,并提供交流平台。

(2)学生作品:提纲、片段、成品的收集整理与交流借鉴。

第四篇:写作经验

高考作文预测 人文关怀话题受关注 http://.cn2011年06月06日 10:23长春《城市晚报》

考作文分数(60分)在高考(微博)总分中所占40%的比重,比例份额较大。本报开通“高考作文预测热线”以来,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很多老师、大学生和市民,都积极地参与高考作文预测,说出了自己心中高考作文的考试方向。

倾向对成败的思辨

“我认为今年高考作文会趋向理智与激情、信心和冷静。考察考生对成败的思辨,考察考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选择正确方向的能力。要求考生能站在民族和国家的高度,看待周围的生活和人事。考题的形式可能会和以往一样趋向于材料作文。”市民高女士说。

高女士建议考生,作文一旦选好体裁,就要规范,千万不要弄成“四不像”。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名言名句等,增加自己文章的底蕴。

多关注人文关怀类作文

在出版社工作的吴先生认为,“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目看,很多都是有关人文内涵的主题,今年有可能继续保持对人文的关怀,因此考生准备今年高考作文时,建议考生多关注文化素养、人文关怀方面的文章。”

吴先生建议,考生可以把自己以前写过的作文中优秀的篇目或段落梳理总结一下,也可以关注历年来的高考范文,学习人家的思路。(记者 郭美佳 实习生 贺珊珊)

第五篇:课题汇报材料

《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习题变式设计研究》课题实施中期

汇报材料。

《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习题变式设计研究》该课题在相关领导指导和支持下,我课题组正在按计划、组织实施,系本课题的实际,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对“变式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应用的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经获取的知识,那么怎样的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可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是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对教学现状的考虑

孩子进入高年级后,每道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孩子只能解决最基础的题目,题目稍微变形,孩子就无从下手。我们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考试孩子考得很不理想。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孩子的知识学得这么呆板,思维如此狭窄,学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举一反三,做不到触类旁通。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思维更加开阔,掌握知识更加全面,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

以“变式教学”为平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变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潜力,激发学生潜能多元化发展,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研究内容

1、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变式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2、如何变式作业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四、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是探讨一种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益提高的影响,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尝试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变式练习教学的相关文章。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五、研究措施

1、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在研究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合作的精神共同搞好本课题的研究。

(1)我们课题组是一个非常团结向上的组,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有商有量。这次的微专题也是我们共同商量的定下来的。我主要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并撰写研究方案,彭老师负责上研讨课的设计展示,罗老师负责指导。

(2)我们的时间是不指定的,只要我们在办公室,总能听到我们的相互切磋的声音,常常会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有时甚至会去向教研员请教。然后把这周研讨的内容记录下来。

2、针对研究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变式,精选作业练习,防止题海战术。

(1)每天课前,我们都会精心准备课件,课件我们不是简单的下载,而是用几个课件综合起来。记得我们为了上课,很多课件都是要花费人民币的,我都会大方的用银行卡支付。我们的原则是保证课堂上的高效率,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变式训练。

(2)每周都会印一张练习卷,针对本周教学内容,精选各种各样的变式题,相当于一周的作业。罗老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一般都是她为主找资料,我负责修改和排版,而彭老师则负责打印复印。黑板后面都有每天一题,都是当天学完基础的题的变式题。

3、本着把课题做小,研究求深的原则,注重研究过程,讲求速度和效率。

六、研究步骤

实验在步骤上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进行前期准备,本课题组的成员进行收集分析现行教材高年级数学各知识点综合考核水平,教材中对应的相关习题,现有的习题的局限性,如何进行将 它变型,达到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开放性练习。

第二阶段:2015年1月---2015年8月,进行实施,整理第一阶段准备的材料,进行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撰写出阶段性的成果,形成课题理念,初步编写《高年级数学习题变式习题集》成员积极实施,并反馈实施情况。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6年2月,课题成果巩固,完善实施的内容。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阶段:2016年3月---2016年7月,实验成果的巩固、发展、提高,总结提升阶段。收集成果及典型案例,经过运用,实践,撰写相关经验论文,形成性报告。最终定稿。

七、研究成果

在解题教学中,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可以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1、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内在本质(或者说是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题目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通法通解,并让学生己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五年级上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3.6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当时班上没有几个同学会做,根本不知道先求什么?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这道题目当中隐含了一个什么条件?并板书:

原来

每个3.8元

做了180个

现在每个3.6元

做了?个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和现在做材料的总价钱是不变的。学生就知道先求出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就是现在材料的总钱数。

接下来我并没有结束这道题,我马上出了三道变式题。

1、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童装只需1.6米布料。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 3 节省布0.2米。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3、童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1.8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360套这样的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几套? 我们让学生对比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了这三道题目共同点是就是总布量是不变的。第二题只是要先求出现在每套需要多少布,其余的解法和第一题相同。第三题只是在第二题的基础上用现在做的套数减去原来做的套数。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真正知道了多题一解的思维方法。果不其然,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县调考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正确率几乎达到了100%。以至于上次考试数学总体排名全县第二。

又如本学期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一个圆柱体的圆的直径是6厘米,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目进行变式。

①一个圆柱体的半径是6平方厘米,求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②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表面积、体积名是多少。这几道题目虽然已知条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先求出正方体的棱长。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对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的概念应该会有根深蒂固的了解。

2、一题多变,旧题变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利用一题多变就能很好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变成以前曾经学过类似的题目。新课中实施一题多变,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

刚学完表面积:

如例题: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4米,宽3米,高2.5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这是一道求表面积的题目,应算6个面,学生完成后。

变式1:我马上又出示了一道,如果把题目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铁皮盒表面积如何求?从对比中,学生在情境中能理解不是所有的表面积都要求6个面的面积。应该少算上面的面积,即求5个面的面积。变式2: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改成一对长方体形状的的铁皮盒。从对比中要算一对就是求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

又如:学案上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做一节长120厘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长方体的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左右面通风)

变式题: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可知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10厘米)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就说明宽和高是10厘米)

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对表面积的概念能够理解,如果是算6个面孩子面都能迎韧而解。我们知道表面积的应用是这一单元的难点。所以我们特意精选了15道表面积的变式题。

第一类: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扣除门窗面积,求粉刷面积? 第二类:求通风管、烟囱、柱子的表面积。

第三类:游泳池每个面抹水泥,然后贴瓷砖,需要瓷砖多少块?

第四类:切割和拼成长方体。首先出示简单的如:把一个长方体垂直切割成三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增加6个面)把三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减少6个面)再出示稍难的。如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五类:四周面贴包装纸的。求包装纸的面积。

通过这些题的训练,学生不管遇到怎样的表面积题都能迎韧而解了。

又例如: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旋转”了。“旋转”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会判断一种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但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正确的旋转,却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学如何画旋转图形时,我们没有像教材上的出示一个三角形让大家旋转,因为旋转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觉得把题目化难为易,从最简单的入手。(1)教学一条线段的旋转。绕线段的某一点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2)教学一个角的旋转。(两条线段的旋转)

(3)教学三角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

(4)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再依次连接)教学中,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必将使人受益匪浅。学生自己能够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的必然本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

如:我们在教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课堂中总结出了两种方法: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入水后的体积——入水前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底面积×水上升的高度

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我特意设计了几道变式题,两种方法都可用,哪种方法最合适?

学生上台板书:

方法一:8×8×7=448(立方厘米)8×8×6=384(立方厘米)448—384=64(立方厘米)

综合算式:8×8×7—8×8×6=64(立方厘米)方法二:8—7=1(厘米)8×8×1=64(立方厘米)

综合算式:8×8×(8—7)=64(立方厘米)你发现什么:

学生会说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用底面积乘水上升的高度。第一种方法看上去比较 麻烦,其实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八、课题的反响及效应 学生上台板书:

方法一:15厘米=1.5分米

2×2×1.5—5.5=0.5(立方分米)

方法二:15厘米=1.5分米

2×2×(1.5-5.5÷2÷2)=4×(1.5-1.375)=4×0.125 =5(立分分米)

学生异口同声说用入水后的体积减入水前的体积简单多了。

通过这两道题目的对比训练,学生在以后做题过程中就会想虽然有的题目能够一题多解,但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解题。

4、设计数学变式作业,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

①学了因数和倍数后,我让孩子们设计了猜电话号码、猜年龄的游戏,还有同学引用了郑板桥的一首《咏雪诗》,诗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②学了质数和合数后,有同学写出了数学日记,设计了趣味题,还有同学介绍了巧妙分解质数的方法。

③学了体积单位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小日记,有同学甚至写成了小作文。学了长方体的认识,一生写了一篇《棱长总和的奥秘》。表面积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让孩子们写学表面积的感受。棱长总和不变和体积不变孩子混淆不清,一生写出《棱长总和不变和体积总和不变的奥秘》,自己设计了对比题,比较了这两道题的异同,然后进行了总结,还有的同学写了生活中的发现。可见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

课题组5位老师以实践为载体,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善于总结,教育科研意识得 到增强,教研、教改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也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数学思维能力大大的提高,部分学生利用变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变式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师注重变式训练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

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

1、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虽然变式练习的设计也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水平而定,但是教师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时也不能达成共识。

2、如何才能让所设计的变式练习在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下载阅读与写作课题经验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与写作课题经验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汇报材料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变式训练微课题研究方案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对“变式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

    课题汇报材料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合肥市永和学校 张诗才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我是永和学校有效研修课题研究组的负责人张诗才,学校办公室主任。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已有半年多时间,在各级......

    课题汇报稿

    温柔的启蒙享受的态度 唤醒幼儿的完整成长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艺术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同行的重视。然而,在当前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幼儿很难真正地感受、体验和表......

    课题汇报

    一、进展情况: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实验准备、初步实施、深化推广三个阶段。自2014年3月批准立项起至今,经过三年的实践总结,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语言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提出整......

    课题汇报材料范文合集

    新标准英语不同课型教学设计的研究 汇报材料青州市王府街道团结小学一、课题的提出 为适应21世纪激烈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我校自1999年起开设了英语课。我们始终把......

    简单课题汇报

    《农村初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 学渗透德育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垫江第七中学校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及课题提出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

    课题汇报材料

    《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阶段汇报材料 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顾帮福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1.......

    课题汇报材料

    湖北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子课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 数学课题组 一、所做工作 我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