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办公厅转发天津市交通港口局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春运工作意见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天津市交通港口局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春运工作意见的通知
2011年01月14日 17时54分 50 主题分类: 交通运输
“春运”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天津市交通港口局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春运工作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11]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交通港口局《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春运工作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二日
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春运工作的意见
2011年春运自1月19日至2月27日,历时40天。据预测,2011年我市春运期间客运量将达928.5万人次,同比增长9.8%。今年春节假日期间,探亲、访友、旅游客流增多,学生、民工流量较大,节日商品和重点物资运输任务十分繁重。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春运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0]3005号)要求和市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为确保实现安全无事故、旅客无滞留、服务无投诉的目标,现就做好2011年我市春运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春运有序开展
2011年春运工作的指导原则是:科学组织、安全第一、以客为主、优质服务。
为加强对全市春运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天津市春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市长只升华担任,副组长由市人民政府有关副秘书长及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安局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市容园林委、市农委、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市市政公路局、市公安交管局、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河北区人民政府、河东区人民政府、红桥区人民政府、西青区人民政府、北京铁路局天津办事处、天津警备区司令部、武警天津总队司令部、南环铁路有限公司、天津港集团、交通集团、公交集团、市邮政公司、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国航天津分公司、市客管办、天津城投枢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市春运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工作预案,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春运工作的总体安排,全面掌握工作进度和动态,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办公室设在市交通港口局(河东区卫国道169号),邮编:300250,电话:24539322、24539334,夜间值班电话:24539362。
市交通港口局等运输组织部门以及运输组织任务较大的有关区人民政府,要相应成立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春运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做好辖区和部门的春运组织工作。各运输单位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春运工作要求,做好春运期间旅客和重点物资运输的组织工作;根据春运的规律和特点,及时掌握动态和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各级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春运工作,深入一线,为职工送温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二、强化运力保障,满足运输需求
春运期间旅客流量较大,时间相对集中。各交通运输部门要认真研究客流变化规律,针对今年的特点,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加强运输组织,统筹安排运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铁路、民航、道路、水运客运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运输方案和预案,增加中短途和旅游热线运力的投放。要搞好铁路、民航、道路、水运联运,充分发挥旅客联运综合服务作用。城市公共交通部门和公交企业要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在车站、港口、机场等客运枢纽的衔接疏运工作,灵活调度,方便旅客换乘。
各交通运输部门在集中力量做好旅客运输的同时,要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组织好电煤、成品油、节日应市商品等重点物资和生活物资的运输,确保市场供应平稳有序。
三、强化安全工作,确保春运畅通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放在春运工作的首位,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重点道路、桥梁路段的警示标志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管理,防止事故发生。对投入春运的车(包括地铁、轻轨,下同)、船、飞机交通工具及运输设施提前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范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确保行车安全。要加强客运站点源头管理,严格按照车船载客定额售票检票,严防超载客车(船)出站。要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打击“拉客”、“倒客”、“宰客”、倒卖车票、欺行霸市等非法活动。要利用检测仪器对旅客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品乘坐交通工具,确保运输安全。
四、提高服务质量, 保证旅客出行方便
各有关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方便旅客出行为目标,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要增开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开展客票联售、电话订票、网上订售票等业务,为旅客购票提供方便。要根据学生和农民工客流比较集中的特点,创造条件,有组织地实行集中售票。要公布服务监督电话,妥善处理各类纠纷,使旅客顺心、舒心、放心。
各新闻单位要加大对春运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发布春运动态、运力状况和车船航班变动等信息,为旅客出行提供方便。要加强春运情况的正面宣传报道,弘扬正气,表扬和宣传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创造和谐社会氛围,同时要对行业不正之风予以曝光,促进春运工作顺利进行。
五、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
为有效应对春运期间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关区县和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类春运应急预案,形成反应快速、应对准确、处置果断的应急机制,降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确保安全有序。交通运输部门要针对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客流骤增、恶劣天气造成旅客滞留等突发事件,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旅客运输安全。
六、密切合作,营造和谐氛围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保证旅客运输安全、有序。铁路车站和长途客运站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要做好站前综合治理工作,确保站前环境、交通疏导等工作的落实,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武警、公安、交管部门要及时增加警力,维持正常治安和交通秩序,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道路运输管理和客运管理部门要随时准备投放备用车辆,增加长途和市内客运运力,缓解铁路压力,做好旅客分流工作,满足旅客出行需要;公安和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合作,出现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及时措施,保证客运畅通。
春运工作结束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总结,并将总结情况及时报送市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天津市春运期间应急预案
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一月五日
附件:
天津市春运期间应急预案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春运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10]3005号)要求,为向广大旅客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输服务,让人民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制定本应急预案。
2011年春运期间,各有关区人民政府以及铁路、民航、港口、长途客运和市客运交通管理部门均应成立春运办公室和应急值班室。具体做法为:
一、铁路部门,遇有车站、列车出现危及运输组织安全情况或遇到车站因能力不足出现客流积压时,站、车均立即向北京铁路局、市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报告,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包括适时增开临时客车、加挂车辆等分流措施。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旅客列车绝对安全。
遇有冰雪天气,铁路部门要全力抓好站区及候车大厅安全运行秩序的管理和维护,配足食品、饮用水和应急药品,满足旅客需求,做好服务保障。
二、港口部门,要认真查堵易燃、易爆、易腐物品;加强对客滚船作业的监督、管理;对托运车辆严格检查,严禁超员、超限、超重车辆托运上船;遇到大风等特殊天气,在客轮无法正常开航的情况下,要提前采取措施,保证旅客安全转站,避免旅客滞留、压港情况发生。
三、天津机场,在特殊情况下,严格执行不正常航班保障工作程序和备降保障工作程序,及时疏送和安排旅客的吃、住、转站等;对可能出现的大雾天气、多机备降、紧急情况以及航班高峰,按工作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前做好应对保障措施,为保证飞行安全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系统。
遇有冰雪天气,民航部门要全力做好清雪除冰和机场开放的准备工作;做好旅客疏导、食宿的组织安置;做好飞行器安全检查,加强空管调度指挥,确保飞行安全。
四、长途客运部门,针对客流高峰运输的需要,安排充足运力,储备应急车辆,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车队;要加强科学调配,缩短旅客候车时间;在安排运力的同时,配合道路运管部门,严禁超员现象,一旦发现超员,应立即予以制止和纠正,并从重处罚,及时转载,转载发生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遇有冰雪天气,长途客运部门要对客运车辆进行安全性检查,凡不具备冰雪天气行驶条件的车辆,一律停止运行;要全力做好旅客疏导工作,配足食品、饮用水和急救药品;要增配应急备用车辆,确保旅客出行安全、顺畅。
五、市内客运(包括地铁、轻轨)部门,根据春运期间乘客的流量,安排增加车辆、车次;延长收车时间,缩短车辆间隔,保证群众出行便捷与安全。
遇有冰雪天气,公交企业要加强对运营线路的监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交线路安全持续稳定运营。同时增加运力,全员上岗,确保全市各场站旅客的及时疏运。
六、运输组织任务较大的有关区春运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2011年春运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认真做好辖区内车站、码头、机场的治安和旅客疏导工作。
七、公安、武警、交管部门,在车站、码头、机场出现紧急情况时,要抽调或增派必要警力,协助车站、码头、机场做好旅客疏导和维护治安秩序工作。
八、遇有恶劣天气和突发事件时,市交通港口局负责组织交通、铁路、民航、港口等有关部门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市公安交管局负责划定运输路线,实行道路交通管制,建立应急救援“绿色通道”,确保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输送;遇有道路受损时,市建设交通委、市市政公路局负责协调相关单位立即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修,确保公路运输畅通。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地震局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防震减灾工%BD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6〕017号 【发布日期】2006-03-27 【生效日期】2006-03-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地震局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6〕01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地震局《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
2006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天津经济大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任务,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2006年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找准防震减灾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切入点,为实现我市“三步走”战略第二阶段目标,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做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面对复杂的地震形势,要进一步提高震情观念和责任意识,做好震情监视的各项工作。制定短临跟踪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好各个重要时段的震情监视任务。地震监测台网要确保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及时捕捉地震异常信息。做好分析会商,不断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水平。各区县要加强地震宏观信息网的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重要作用。
(二)健全地震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地震应急响应能力。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要借鉴九江地震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查找薄弱环节,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地震应急准备,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地震应急实战能力。各级规划、建设部门要结合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建设,积极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布局。各区县要开展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年内有关单位要按照应急检查工作制度的要求,对重点单位的地震应急工作进行检查。
(三)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市民的防灾意识。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邢台大地震40周年,2008年即将举办奥运会,要以此为契机,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报道工作。各级宣传部门要组织制作防震减灾知识短片、展牌和宣传品,利用宣讲、展览、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深入农村、学校、社区开展宣传活动。教育部门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主渠道作用,利用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不失时机地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要严格地震灾害事件的新闻管理,有序组织好地震灾害事件新闻报道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社会稳定。采取报纸征文、学术交流、系列展览、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活动。
(四)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增强城乡震灾预防能力。各区县政府要积极推进中心城区和区县政府所在地的地震小区划示范工程。要建立由建设、农业、地震等部门组成的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协调组织,开展农村民居调查,进行安全农居样板设计,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有关区县开展试点,推动全市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建设工作。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建管理程序,要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审批。加大对重点工程、生命线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抗震设防的监管力度。要加强行政执法,全面推进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
(五)做好重点工程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建设工作。各区县要积极配合数字强震观测网络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保证“十五”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了提高滨海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年内要建成渤海井下地震观测试验台并投入试运行,滨海地震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工程年内竣工。
(六)做好2008年奥运会的地震安全工作。要把地震安全纳入奥运组织工作程序。我市的奥运组织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奥运期间地震应急处置预案与震情监视方案,落实保障地震安全的各项措施。组织开展震情判定新方法研究,做好奥运期间震情监视准备工作。建设、地震部门上半年要对奥运建设项目进行抗震设防和施工质量检查。
(七)继续做好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上半年要完成市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各区县政府要把“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纳入区县发展规划。各区县防震减灾规划要与市防震减灾规划相衔接,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保障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要定期研究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宗旨要求落实到防震减灾工作中。
(二)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各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的合力,切实把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机制。各区县政府要按照《关于建立健全我市防震减灾计划体制和相应经费渠道的意见》(津政办发〔1997〕60号)要求,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必要的经费投入。
(四)精心组织,全面完成工作任务。2006年防震减灾任务繁重,各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抓好落实,要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落实保障措施,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天津市地震局
二○○六年三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4〕042号 【发布日期】2004-06-13 【生效日期】2004-06-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委
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4〕04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OO四年六月十三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我市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创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现就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弘扬主题,进一步深化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措施。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结合实际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活动中,一是要注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理论、方针和政策以及国家关于民族方面法律法规的再学习、再宣传和再教育,使各项民族政策、法规深入人心;二是要注重解决民族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民族工作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的认识,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及法规,加快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三是要注重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根据各自实际,采取不同形式,办几件少数民族群众关注的、影响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事。
二、抓好典型,认真总结推广民族工作的先进事迹和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在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各项事业,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很多典型事例,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各区县、各系统、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以下几个方面的典型事迹和工作经验:
(一)领导重视,切实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措施明确、效果显著;
(二)加强民族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民族工作三级网络;
(三)依法加强对清真食品市场和企业的管理,促进清真食品企业及清真食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带领民族乡、村各族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
(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扶持定点民族企业加快发展;
(六)加大民族教育投入,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七)在发展民族文化、体育、卫生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
(八)加强党组织建设,做好基层企事业单位民族工作;
(九)加强社区民族工作建设,促进民族工作社会化;
(十)整合资源,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十一)善于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十二)积极投入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建设,在对口支援工作中事迹突出;
(十三)社会各界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的特殊贡献。
在抓典型事迹和总结工作经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总结新世纪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促进我市民族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加强领导,切实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抓出实效
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全市上下形成创建活动的新高潮。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要做好民族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要办好实事,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搞好区县、系统内的表彰活动,促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市民委将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会等方式,总结推广好的典型经验,推动我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天津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二OO四年六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测绘局等部门关于认真做好互联网地图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8〕214 号 【发布日期】2008-12-18 【生效日期】2008-12-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测绘局等部门关于认真做好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
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8〕214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省测绘局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认真做好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关于认真做好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
网站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测绘局 省政府外事办 省公安厅
省信息产业厅 省通信管理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政府新闻办 省保密局
(二○○八年十一月)
为贯彻落实国家测绘局等九部门《关于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的意见》(国测图字〔2008〕1号),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督管理,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和谐网络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互联网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体现着一个国家在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严肃的政治性和严格的法定性。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服务发展迅速,地图信息不断增加,在推进国家、我省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单位未经批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擅自提供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发布错误的国家版图;一些单位在互联网地图上擅自标注、加载、上传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给国家安全造成隐患;一些单位不具地图编制资质、侵权盗版、非法编制、粗制滥造国家版图。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甚至可能造成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从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地图编制、出版、登载和上传地理信息的行为,深入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和安全保密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杜绝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问题地图”在互联网上传播。
二、严格市场准入,确保监管到位
互联网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图产品,从事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互联网地图编制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证书。从事互联网地图出版活动,应经国务院新闻出版部门审批,并取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我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地图编制和出版活动。
互联网地图在登载、出版前,应当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省测绘主管部门审核;从事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的,应当依法向信息产业(通信)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履行备案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擅自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在互联网上需要使用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应当使用依法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开发生产互联网地图和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必须先经国家测绘局或者省测绘局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三、落实职责分工,提高监管力度
(一)测绘主管部门要加强互联网地图编制资质的管理,严格互联网地图登载、出版前的审核,加强对网上地图的跟踪监督,发现有违规的网上地图,要保存网页,记录网址,通知有关网站及时更正,并与有关部门配合,依法查处,坚决制止涉密地图、高精度坐标成果及重要地形地物属性等通过网络扩散。要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研制公众版数字化地图产品,促进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互联网地图出版管理,严格执行互联网地图出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违反国家出版法规的互联网地图出版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企业)登记注册时,要查验是否取得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测绘资质证书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颁发的具有互联网地图出版业务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四)保密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指导,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泄露国家秘密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协助负责相关工作。
(五)通信管理部门要协助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管。对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通信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主管部门通报的有关关闭网站的行政处罚决定,依法通知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停止为其网站提供接入服务。
(六)外事、新闻主管部门,在对外交往、新闻发布、传播过程中,要强化新闻媒体和其他宣传媒介的示范、导向作用,积极在全社会开展网络地图与地理信息安全普及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网络地图与地理信息安全防护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四、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有关部门要着力开展对互联网地图的专项整治,规范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活动,并强化日常监管。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
(一)依法查处存在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问题地图”。重点是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把我国台湾省按国家表示,错绘我国国界线、漏绘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的地图和标注有涉及国家秘密地理坐标数据和属性内容的地图。
(二)依法查处互联网地图未经测绘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擅自登载的行为。重点是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开发生产的地图,未经国务院或省测绘主管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和审核批准在互联网上登载的行为。
(三)依法查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未依法向信息产业(通信)部门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或履行备案手续,从事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的行为。
(四)依法查处违法编制互联网地图的行为。重点是未取得国务院或省测绘主管部门颁发的地图编制测绘资质证书,从事编制互联网地图的行为;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我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地图编制的行为。
(五)依法查处互联网地图违法出版行为。重点是未取得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颁发的具有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范围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从事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的行为。
(六)对登载有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等“问题地图”的有关责任单位、个人要依法进行查处,限期纠正;对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地图网站要依法予以关闭。对未经国务院或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互联网地图,应在指定期限内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否则一律不得登载和转发。对未经许可或备案的网站,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终止或暂停对其提供接入服务。对未经测绘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擅自从事互联网地图编制活动和出版服务的经营主体,要一律停止互联网地图编制活动和出版服务。
五、广泛宣传教育,加快网络文化建设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继续深入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的同时,按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网上地理信息安全教育增强网民保密意识的意见》(国新办发文〔2007〕3号)的要求,组织开展有关地理信息网上安全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网民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观念。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国家版图和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地图管理、保密等法律法规。教育网站经营者依法文明办网,教育公民不向互联网上传不宜公开的地理信息。引导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行业加强自律,强化网站经营者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违法违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泄密案件,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
依法从事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的企业要严格自律,禁止传输、标注、发布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地图”和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地理信息。
六、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指导
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政治性强,涉及部门多,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地图市场的联动机制。要加强工作指导,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地要着力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保密措施,规范互联网地图登载、出版和地理信息网站提供服务行为,促进和谐网络建设和地理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委等部门关于认真做好清理和规范中
【发布单位】81402
【发布文号】赣府厅发[2000]44号 【发布日期】2000-07-21 【生效日期】2000-07-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委等部门关于
认真做好清理和规范中小学教育收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赣府厅发〔2000〕44号2000年7月21日)
各行政公署,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教委、省政府纠风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关于认真做好清理和规范中小学教育收费工作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认真做好清理和规范中小学教育收费工作实施意见
(省教委 省政府纠风办 省财政厅
省物价局 二000年七月三日)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近几年省教委、省政府纠风办、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把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依法进行专项治理。明确提出了工作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收到了实效。但对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的成效不能估计过高,各地治理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和学校违反规定,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代收代支收费项目过多过滥,把社会对学校的乱摊派转嫁到学生头上;出现中小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收取与招生挂钩的“赞助费”或“建校费”,加重了群众负担。
造成中小学校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一些部门、单位的干部,包括一些学校的负责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向学校、学生乱“伸手”;二是一些地方有关部门对中小学校乱收费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中小学校收费疏于管理、监督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2000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22号)要求,2000年仍要把治理义务教育阶段的乱收费作为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任务来抓,加大治理力度,务求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提高认识,保证今年治理工作的落实
中小学校收费涉及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乱收费不仅加重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直接影响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严重冲击基础教育,而且损害了人民教育的形象,损害了学校声誉,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各地一定要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端正教育思想,要从“三个代表”和“三讲”教育的高度,从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高度,提高依法治理乱收费政治责任感,提高对中小学校乱收费问题严重性、危害性和治理工作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坚决纠正“向学生多收点费用改善办学条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多收点钱可解兑现教师工资燃眉之急”等错误和模糊的认识。要从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维护人民教育的形象,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增强做好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加强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关于制止中小学校乱收费的规定,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从严治标,加大治本力度,标本兼治,认真做好2000中小学校收费的专项治理工作。严格规范中小学校收费行为,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二、真抓实干,认真开展中小学校收费的清理整顿工作
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仍是今年全省教育系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1996年在全国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6〕18号)精神,巩固成果,防止反弹,进一步加强行业宏观管理,加大检查监管的力度。
各地要集中力量,集中一段时间,对1999年至2000年底中小学校收费专门进行一次清理整顿。凡是中央和省规定之外的收费项目,都要坚决取消。
(一)严禁在省政府及省财政、物价、教育部门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
(二)严禁中小学校以招生入学挂钩的名义向学生收取各类形式的“赞助费”和“建校费”。
(三)严禁违规为学生统一订购各种书籍、报刊、复习资料、学习和生活用品等。
(四)严禁小学和初中举办收取费用的补课班、超常班、学科竞赛辅导班等活动。
(五)严禁社会向学校、向学生乱收费、乱摊派和搭车收费。
(六)严禁违反自愿原则为学生办理保险。
(七)严禁不顾当地经济水平,强行在乡镇及以下中小学校搞学生统一着装。
(八)严禁通过向学生收费来发放教师补贴和福利。
(九)严禁学期当中未经批准随意向学生零星收费。
各地要认真组织好这次中小学校收费清理整顿工作,并认真填写中小学校收费清理情况表,于8月15日前报省教委。凡涉及到有向中小学校乱收费、乱摊派、搭车收费等行为的部门和单位,尤其是省有关部门,要带头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减轻农民负担、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的政策规定,抓好自查、自纠,坚决维护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
三、三、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收费行为
各地要切实加强中小学校收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只准收取杂费、借读费、住宿费和代收代支费四大项,高中只准收取学费、择校费、住宿费和代收代支费四大项。借读费、择校费和住宿费仅限于向义务教育借读生、非义务教育择校生和住校生分别收取。
(一)明确审批权限。
按照《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颁发义务教育等四个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1996〕101号)规定,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会同省财政、省物价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省以下各级政府、部门、学校未经授权,均无权自行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
(二)规范收费行为。
中小学校的一切收费均要坚持“一证、一卡、两公开、四统一”制度。必须在开学时开具省财政厅印制(或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逐项登记统一制作和免费发放的中小学校收费卡,统一纳入本校财务管理,定期公布收支情况,自觉接受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三)规范代收代支收费范围。
代收代支收费的项目应严格限定在必须由学校统一购买的学习用品。除课本以及确需统一购买的作业本外,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娱乐用品,学校和教师不准统一收费代购。所有面向中小学生发行的教学用书(含各科辅导材料和课外读物等),都要限定在省教委发布的教学用书目录之内。代收代支收费的具体项目按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和省教委规定执行。中小学校不得擅自扩大代收代支收费的范围。
(四)加强收费资金管理。
中小学校收取的学费、杂费、借读费、高中择校费、住宿费等属于单位预算外资金,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其它代收代支收费应及时与学生结清账目,多退少补。学校收费收入主要用于弥补本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和改善办学条件,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收费资金禁止公款私存,禁止“坐收坐支”,禁止私设“小金库”。中小学校收费不属于政府调节基金范畴,不得缴纳政府调节基金,更不得顶抵预算拨款。
四、四、落实责任,从严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
基础教育的责任在地方政府,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的主要责任也在各级地方政府。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规范中小学校收费行为的领导责任制。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相关部门的责任。各级教育、纠风办、财政、物价等部门要按照各自部门的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和地方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要建立健全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对在中小学校收费中有违规行为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照党纪政纪追究责任。今后,对中小学校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地方,首先要追究县、乡两级政府一把手的领导责任;同时追究县、乡两级教育管理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和有关中小学校长的责任。对向中小学校乱收费、乱摊派、搭车收费的单位和部门,要坚决抵制,并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对有关部门、单位、学校违规所得,要责成其如数退还;对有关责任部门还要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对典型案件要予以通报,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对造成严重后果,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纠风办、财政、物价等部门加强对中小学校收费监督。每学期开学前后要对中小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地还要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和社会、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中小学校收费管理规范化。
附件:1999至2000学中小学校收费清理情况表
附件: 1999至2000学中小学校收费清理情况表
单位名称:
┌──────────┬────────────┬──────────┐
│ 收费项目名称 │ 收费标准 │ 处理建议 │ ├──────────┼────────────┼──────────┤
│
一、事业性收费 │ │ │├──────────┼────────────┼──────────┤
│1.学费 │ ├──────────┼────────────┼──────────┤
│2.杂费 │ │ │├──────────┼────────────┼──────────┤
│3.借读费 │ │ │├──────────┼────────────┼──────────┤
│4.高中择校费 │ │ │├──────────┼────────────┼──────────┤
│5.住宿费 │ │ │├──────────┼────────────┼──────────┤
│ │ │
├──────────┼────────────┼──────────┤
│ │ │ │
├──────────┼────────────┼──────────┤
│
二、代收代支收费 │ │ │├──────────┼────────────┼──────────┤
│1.教材费 │ │ │├──────────┼────────────┼──────────┤
│2.练习本费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处理建议栏填写是否保留项目和变动标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