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客户管理现状和对策(上)
银行是典型的金融服务行业,它具有海量的客户。少则一家小型银行有几百万的客户,多则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具有上亿到几亿的客户。面对这么多的客户、市场变化和客户成长和分化又快,到底怎样来管理的我们的客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认为,分级服务分类营销方法,服务营销和数据库营销是过程,客户忠诚是目标。
首先我们看看目前银行客户管理的现状,1.2.3.4.5.6.7.8.银行简单按照资产量划分客户等级,不识客户“庐山真面貌”。对客户的需求不清楚,在客户需求和银行理解的需求层面有鸿沟。从中台到基层一线缺乏明确有效的服务营销套路和规范进行工作。人员匮乏,客户覆盖不到位,但又缺乏有效的批量营销的方法。
银行产品和服务品类众多,客户却不了解,更谈不上在服务过程中合理匹对。需要针对客户的成长路径而提供的服务,缺乏真正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工作思路。考核绩效纯粹以结果为导向,缺乏以客户管理和客户体验为过程导向的考核方式。。。。
凡此种种,在国内的银行业中客户体验好的寥寥无几,客户总是被漠视或者伤害,只能换了一家又一家,直至失望和麻木。通过现象,究其本质,还是国内银行缺乏有效的客户管理的整体规划以及落实执行的有效抓手,以及合理调配的考核方式。
我们需要将客户进行有效的分级,然后分类,做好客户研究和需求分析工作。首先就价值而言,可以将中高端客户作为贵宾客户来对待,设立VIP客户俱乐部,用服务营销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忠诚度营销。在此期间,我们根据客户的行为特征等进行有效的分类,按照不同类型的客户触发因素来组织资源,开发产品和服务,从而在俱乐部的品牌影响下,维护和营销客户。
同时我们可以对仅次于贵宾客户的中端客户进行潜力挖掘。这部分客户,银行限于客户经理的数量和精力,基本没有服务覆盖。所以适合采用数据库营销的方式进行营销和维护。往往,客户不是不需要服务,而是有些他们需要的服务不知道,或者银行主观推送的服务“牛头不对马嘴”,造成客户的不信任。采用数据库营销,可以从客户分类的角度出发,合理推荐银行现有的产品组合。
“三分规划、七分执行”,在进行服务营销和数据库营销的规划和执行过程中,又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先说数据库营销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整体统一规划
•30万资产以上的客户服务营销工作需要进一步服务到位;5~30 万的客户没有较好手段覆盖和服务
•缺乏统一规划的数据库营销策略和中长期计划,零散和随机的数据库营销活动不但效果不佳,而且客户感知不好
•产品组合模型暂未成熟,对客户的交叉销售和向上销售尚未形成较好套路 2.缺乏专业指导和方法
•缺乏数据库营销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体系指导,主要靠自我摸索,成效慢且低
•对客户分类缺乏科学的方法,对客户价值缺乏正确的判断
•客户筛选主要是根据个人主观臆断进行挑选,缺乏比较科学的依据 3.缺乏专职人员
•参与数据库营销的专职人员少
•客户经理和柜台人员没有足够时间和机会做好数据库营销 4.缺乏有效支撑平台
•客户经理缺乏统一的电子化平台与客户进行沟通,经常发生客户不相信客户经理的情况
•业务数据没有很好的集成到客户营销管理数据库中,客户基础数据、补充数据等不齐全
•在银行不熟悉的数据库营销环节工作,占用了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从数据库营销的角度,我们需要从四个方面做工作。如统一的规划、专业的数据库指导方法和培训、内外部专业人员和团队的规划、电子化的虚拟电子渠道平台。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银行的服务营销方面的情况(待续)
第二篇: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北京智道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Confidential and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
内容简介: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交叉融合和混业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国际上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并主动适应这一变化。作为该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银行和保险的融通和合作应运而生,并产生了一个新的领域-银行保险。我国是分业经营国家,银行和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签订协议在业务层面进行合作,由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我国银行保险在上世纪末兴起后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获得了高速成长,现在已成为我国保险公司和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在现在这种“协议销售”的银保合作模式下,我国银行因为大多数都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众多的营业网点和客户资源,所以导致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不对等地位,银行往往处于优势地位。而这种不对等地位致使保险公司和银行都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金和技术。没有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就缺乏新产品的研发,缺乏对销售人员的培训。此外还有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所以只能说我们国家的银保业只是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本专题——《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主要阐述银行保险业务含义、特点、发展现状和机遇,以及通过对国外成熟的银保业务来对我国银保业务的一些启示,阐述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面临的发展问题。并深入研究我国银保险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 银行保险业务概述
本章对银行保险业务及其发展现状做简要的概述,分析银行保险业务的内涵,介绍银保的业务范围及其特点。并且详细说明了银保的发展历程及我国银保发展的阶段。
第二章 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银保业务在我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的银保数额比重也越来越大,当然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业务问题凸现出来,本章就是描述了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四大方面问题。
第三章 国外银行保险营销策略分析与借鉴
通过《第一章银保业务的概述》能够初步了解银保的概念与发展史,而第二章又能了解到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存在的业务,而本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国外各个银行银保业务的发展及经验,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对我国银保业务有启迪、借鉴作用。
第四章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章是通过前三章的基础上,对我国银保业务的可持续良好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主要是五个大方面,从合作模式的转变,银保产品的更新和创新,以及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内部体系建设以及完善法律法规。
目录:
第一章 银行保险业务概述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内涵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定义
(二)银行保险的业务范围
(三)保险与其他业务的不同之处
二、银行保险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一)银行保险发展的动因
(二)银行保险历史的发展阶段
(三)我国银保的发展进程
第二章 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
(一)银保合作模式的影响
(二)营销方式的影响
(三)营销人员业务素质的影响
二、银行保险营销方式落后
三、银行保险业无序竞争
(一)销售渠道的争夺
(二)政府监管的弱化
(三)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
四、银行保险业营销手段失当
(一)保险公司自身管理问题
(二)银保合作协议不健全
(三)功能趋同引发销售误导
(四)政府监督管理不力
第三章 国外银行保险策略分析与借鉴
一、欧洲各国家银保发展历史
(一)法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二)英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三)意大利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四)西班牙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二、国外银行保险的发展经验
(一)完善而宽松的法律监管环境
(二)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合作模式
(三)公司文化与激励制度
(四)合理的产品设计
(五)多样的营销渠道
(六)寿险市场传统销售方式的影响
三、国外银保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分销协议模式
(二)战略联盟模式
(三)合资企业模式
(四)金融控股集团模式
第四章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银保模式,深化银保融合(一)适时调整金融管制政策
(二)探索深化合作的可行途径
二、着力打造银保信息平台
三、推动银保产品和服务创新
(一)加强银保联合,深化改善技术条件
(二)运用政策支持,结合先进经验
四、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一)加强合同及其手续费支付的管理
(二)严格自律,切实杜绝商业贿赂行为
五、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一)加强银监与保监部门的协调
(二)完善银行保险相关法规体系
(三)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购买回执
智库在线
智库在线()秉承“智通库汇 ”的服务理念,不断收集和更新市场调查研究信息。智库在线通过提供来自千家海内外专业研究公司的500,000份以上的研究报告,解决客户的市场情报来源的单一性。
无论客户是在寻找新产品趋势还是分析市场竞争力,智库在线都有一流的研究产品和行业专家,都会在深入了解研究公司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客户需求,以客观公正的报告呈现。
产品
研究报告
数据挖掘
培训服务
服务承诺
智库在线严格遵守智库在线制定的信息服务《规范承诺》;
智库在线力求保证产品的客观、公正、中立;
智库在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客户和业内同仁的指导和帮助,公司的管理团队再次表示衷心感谢!欢迎客户和业内人士反馈意见和建议,同时希望业内专家和行业主管批评指正,我们为此将不胜感激!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北路107号珠江罗马嘉园49号楼1001室
http://
第三篇:班组管理基本现状及其对策
班组管理基本现状及其对策
一、存在问题
1、班组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搞好班组管理靠全体班组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多重刺激,正确运用内激励和外激励的有效结合。促进职工在班组各项管理上创优、创新、创先进水平。目前班组管理还存在着激励措施不完善问题,虽然公司对超产的部分给予了奖金的分配,但分配方案过于相对平均,没有起到正面刺激的作用,成有奖金并不能提高班组生产积极性,没奖金却会让班组士气大跌。同时对于有突出表现或进取欲望较强的员工,没有一个系统的奖励和扶持的做法。班组缺乏成就激励感,直接造成班组职工对争先创优的热情下降。班组管理工作满足现状,只要班组不出事故就可万事大吉。班组缺乏自我加压、自我挑战、自我发展的欲望。从根本上阻碍了班组职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先进班组的自身价值难以体现,激励因素的隐患制约班组管理的深化。
2、班组管理缺乏目标管理
班组推行目标管理,就是按企业的方针、决策、制定本班组目标管理和每个人的子目标。目标既是人们奋斗的方向,又是一种挑战,实现目标就是意味着战胜挑战。是班组工作计划性、责任落实性的职工自我管理内容的具体体现。但我们的班组目前还是保留在每年的生产计划、工作任务的安排,缺乏全体班组成员直接参与制定具体的、实用的、全面的可操作性班组目标管理体系。导致班组管理工作随意性很大,做到哪里算到哪里,班组管理容易处于盲目无序的态势,不同程度影响班组管理的效果和质量。所以班组目标要根据班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变化,不断地修改、完善、充实新的内容。才能确保目标适应性和有效性。尤其抓住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值。如确定提高班组素质和个人技术业务素质方面的努力方向,制定文明生产、现场管理、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目标,尤其是一些有评价意义,又有数据考核的目标的制定,对班组管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3、班组管理缺乏文化氛围
班组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范围小、信息灵、内容实,工作、学习、生活融为一体是班组建设管理的特点。但通常班组忙于日常生产工作而忽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班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条件有限,缺乏文化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使班组职工的兴趣、特长和知识、才干得不到有效发挥。职工的求知欲望、精神调节作用受到限制,不同程度影响职工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造成班组整体上感觉没有朝气,缺乏活力和生机,另一方面,我们班组职工由于年龄层次不同、爱好和愿望不同,现有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成为制约班组发展的“瓶颈”,对班组管理势必产生负面影响。
4、班组管理缺乏民主管理的意识
班组的民主管理就是让班组每个成员参与管理。发挥班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实行“全员”管理的格局。我们班组的每个职工即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全体职工完全有能力参与管理本班组的事务。人人在生产中当家理财,自然而然的就会控制生产成本,我们的班组似乎缺乏这种意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以班组牵头去征集一些合理化建议的会议基本没有开展过。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发挥班组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聪明才智;班组职工有权围绕安全生产、工作质量、内部分配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班组职权范围的事情,都应尽可能由班组全体职工民主讨论决定。集思广益为班组的各项管理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全体班组人员的意愿。使班组真正成为民主、文明、温馨之家。
从以上现状分析可见,目前,我们公司班组管理还处于不断完善、不断探索、尚不成熟阶段。正有待于实践中不断改进、模索、才能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关于提高班组管理的几点对策:
1、完善班组激励机制是优化班组管理的精神动力
(1)班组管理的强化需要政策支持和激励因素的运用。当职工焕发出工作热情源于某种欲望的预期满足,只要某种欲望存在并且有可能满足,则职工会努力实现这种可能性,一旦得不到满足或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职工的积极性就会消失。所以激励因素的作用发挥是强化班组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2)班组管理的强化要从长远目标出发,逐步完善班组管理的组织倡导、工作运行、指导推进、激励制约、物质保障等机制、为班组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开展班组升级达标活动是鼓励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当班组产生有期望、有奔头的状态,我们各级管理者要积极加以引导,创造有利条件,激发班组奋发进取的激情和团队精神,激发班组的内在潜力。激励机制适用得当,会促使职工从被动的灌输向主动出击转变。发挥精神效能的作用。
(3)开展班组评优活动,为鼓励先进,对班组升级实行动态管理,优升劣降,不搞终身制,如班组两年没有得优的班组长应被免职。刺激后进班组主动向先进学习。在班组之间形成争强求胜,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班组管理强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全面培养班组长综合素质是优化班组管理的关键因素。
(1)必须创造一个有利班组长素质不断提高的环境,在思想观念上鼓励职工争当班组长,提供人才竞争,不拘一格选拔班组长。这有利于一批事业心强,富有管理意识、热心班组工作,素质较高的人才脱颖而出。另外对班组长责、权、利明确规定,并制定优惠政策,包括晋级、奖励、住房等等方面。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通过体制改革,给班长一定的“自主权”,帮助班组长树立威信,激发班组长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2)必须加强班组长的整体素质。对班组长的素质培养,不一定是学历、技能上、还应是在管理上。班组长光靠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是不够的,生产上的好手并非管理上的能手。班组管理客观上要求班组长具有管理素质、创新素质。掌握一般管理手段和技法。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班组管理的新方法。
(3)必须加强班组长的横向交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班组管理的新路子。创造条件让班组长与外界发生横向联系,扩大他们的活动范围,如开展班长联谊会、班组长现场经验交流会、班组长工作研讨会,或者有条件领略一些现代企业,先进企业的班组管理经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对提高班组素质起到独特的作用。
3、创建学习型班组是优化班组管理的有效途径。
(1)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优化班组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应付知识要求和知识创新的唯一方式。班组应根据企业特点和班组实际制定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具体目标计划。通过目标定位,增强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虽然目前部分班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不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只要培养并逐步拥有持续增长的学习能力,找准时代的方向、企业需求、班组特点和个人优势的结合点,在结合点上下功夫。以求得竞争优势而努力学习。班组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组学习氛围,以独特的班组文化来感染、激励、鼓舞职工,以学习形式多样化、生动化来吸引职工。由职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发求知欲望。强调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构筑班组“第二课堂”的新格局。提倡一专多能、一岗多证、超前跨岗学知识,寻求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拓宽多种渠道:如班组读书课堂、学习研讨、合理化建议、岗位知识互帮互学等,形成能者为师,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习对象全员性。班组以“三自”即:实施“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学习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自主型管理方法。促进班组管理创新和整体素质提高。
(3)提倡“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团队精神,把工作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批评,(所谓自我批评是结合工作、结合项目、结合产品的自我批评。做完了工作看看有什么不足)。信息反馈和交流共享,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同样,对待学习如同对待工作一样。班组成员不仅仅是进行工作(生产):更重要的是学习和研究创造。使班组具有应变的竞争优势。
6S心得元月20日,在公司的年终总结会上,伍总作了一番关于推行“6S”活动的动员大会,并把今年定为大锰推行“6S”活动年。那时的我对于“6S”的理解还很肤浅,很模糊,也很抽象,直到春节放假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耳闻目睹了区内推行“6S”活动管理模式后取得明显效果的企业——南宁卷烟厂后,才从此真正认识了“6S”,感受“6S”带给企业的变化。踏入位于北湖路的南宁卷烟厂,一座花园式的现代化管理企业矗立在前,一条干净、清洁笔直的马路,空气里到处都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烟草味,两旁的宣传窗里整齐地张贴着有关推行“6S”活动后员工的心得体会,以及推广“6S”活动前后的鲜明对比„„走进厂间、机器设备擦得干干净净,墙上的标识都用美工粘胶贴好,使人一目了然,办公桌上的电话、笔筒、资料都码放得整洁有序,走廊的通道线都画得笔直就连人离座位后,凳子要归位,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们都每天重复地做到了。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烟草市场,去年又创佳绩,利税名列全区前茅,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企业推行了“6S”管理,据说刚开始推行“6S”时也遇到了阻力,一些员工思想上认为工厂又不是家里,干吗搞得干干净净,不是浪费时间吗?针对这一情况,总公司领导下决心,花大力气,并在财物上给予了公司大力支持,包括送员工去深圳培训学习,使他们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旧陋习,并自觉接受“6S”管理模式,同时每周的定期评比,对达不到标的部门亮“红灯”并加以扣款处罚,每月及时公示“6S”评比得分情况,并注明扣分原因,及时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指出缺点,使全体员工都注重集体荣誉感„„短短几个月后,工厂变得洁净和整洁,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整顿、整理又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全意识的提高意味着减少工伤事故。随着一批批人来厂参观,它既是对借“6S”管理后出成绩的肯定,又为改善员工的素质,提升企业形象的宣传作了铺路,从而最终赢得了市场,创造了效益„„ 通过耳闻目睹了南宁卷烟厂推行“6S”管理模式带来的企业效益后,我心底震憾很大,感触颇深,从思想意识上对“6S”管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定义,也深深理解了为什么大锰公司的领导要把今年定为“6S”管理年的良苦用心,因为大锰公司刚成立不久,就如同一个“新生儿”,它需要全体员工对它的精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引进“6S”管理模式就显得势在必行了,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去规范我们行为,让全体员工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进行一场思想观念的革新,去掉旧陋习与坏毛病,而不是光喊几句口号而已,服从企业管理。因为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或设备,如不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工作场所一片混乱,工件乱堆乱放其结果只能是生产效率低下,员工越干越没劲。干活如果没有远景就会枯燥无味有远景没有实干就是空想,有远景再加上实干就是世界的希望。另外“6S”也体现了诸如ISO9000管理体系要求强调的“规范化”或“文件化”的因素,我认为“6S”带来的不仅仅是创新,更多的是变化,一个企业形象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声誉,一流的人才和设备也要有一流的环境才能真正成为一流企业才能真正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企业形象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公关成本”,同时有利于树立长期稳定的“品牌效应”,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推行“6S”管理模式,使各公司各部门对各种物品都要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标识清楚明朗,现场一目了然,卫生不留死角,从而激发员工高昂的士气和责任感,对员工来说无疑又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企业的忠诚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形成一种优良的企业文化。其次“6S”带来的更是员工内在素养的升华,企业的发展关健在人,员工的素质决定着的层次,决定着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比如语言有礼貌,举止讲文明,着装要整洁,工作主动,热情是全员内在素质的深化和升华。个人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员工们良好素养也会促进我们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内企业海尔集团是较早推行“6S”活动的公司,不是有海尔一个营销员拣了一个别人随意丢弃的香蕉皮而赢得一片市场的经典案例吗?正是这样的几万名海尔员工整体素养的提高,才使海尔提升为国际化大公司„„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先进的管理,优良的企业文化,员工素养的升华是企业成功的必然。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大锰员工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一种自发的责任心,把应该做好的扎扎实实做好,将“6S”进行到底。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永远站在改革创新的最前列,才能永不被时代所淘汰„„ 这就是我眼中的“6S”。
第四篇: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浅析和对策范文
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浅析和对策
摘要:通过多年工作实践,对企业内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结合企业现状和近期规划,从多方面提出改善安全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浅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4 文献标识码:A泰达自来水公司是担负开发区安全供水的专业性企业,公司的安全生产关系着全区人民的饮用水的安全,因此在这个不到300人的小企业中,安全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对保障全区的安全饮水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经过了20多年的长足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机构、安全责任制,在这种安全体系下,我们实现了2O年的安全生产无人身事故,应该承认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们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面对成绩,我们需要冷静分析,我们的成绩不能掩盖我们在安全管理上的不足,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新时期,我们不断面对新的威胁,公司不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形势下,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全社会对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我们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加以改善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1、安全体系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新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类安全隐患外,我们在安全方面的威胁,向社会化、多方面发展,如环境污染、恐怖袭击,这些方面威胁所带来的危险和隐患对于关系着人民饮水安全的自来水公司,是极其敏感,影响重大;此外,虽然净水厂三期工程的竣工投产,新的工艺和技术、设备的引进,如何管理这些新的工艺和设备,适应新的管理方式,我们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运行模式;随着社会对安全及安全饮水的关注程度的不断加强,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安全体系和制度必须保持与现有法律体系的一致性。
2、企业还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细胞和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通过某种机制和方法进行管理,方能达到预期的效能目标。
管理离不开文化,也可以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管理的进步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当今正在我国盛行的企业文化管理,使企业文化成为职工的精神、信念和行为准则,是新时代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论文)的新特点,是企业更加重视职工、重视激励人的精神的一种文化现象。
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成,是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化、理性化不断发展和优化的体现,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也属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范一214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畴。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管理的哲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养、安全管理的伦理道德等这些无形的高尚境界却都用安全文化来培养、影响和造就。长期以来,我们重视传统意义的安全管理,更倾向于短期的效果,忽视了安全的基础和支柱安全文化的建设,因为安全文化更加具有长期性,本身具有与安全管理更广泛的内容。忽视安全文化建设,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安全管理没有特点;群众的集体安全意识淡薄;企业的安全活动得不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能达到新的水平。
3、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是开展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最早的企业,开展标准化班组建设以来,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在运行管理等多方面都有了标准,如:操作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作业环境标准等等,标准是衡量管理是否达到目标的基础和依据,通过开展标准化安全班组建设,我们的管理确实提高了,但是我们在标准的建立和考核上,明显存在不足,一是标准没有必要的更新和优化,以利于方便操作和考核,二是没有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
4、公司还没有建立起在以安全责任轻重为标准的绩效管理体系。由于企业的性质,在我们的企业里”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思想还广泛存在,由于不能完全根据安全责任轻重来建立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干工作不干工作、干多和刊>一个样或差别不大,这或多或少影响企业员工对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二、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安全管理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创新论文)。面对新的机遇,需要我们以科学管理为手段,通过推行目标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宣传,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管理规程。
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规定变化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操作规程等制度,要实现标准化作业,并尽可能简洁,便于现场操作人员读懂和操作。
2.实现”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通俗地讲,”本质安全”就是指设备或装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其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手段消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即使操作者发生操作或使用错误,由于设备或装置本身存在的安全性能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本质安全”是科学的体现,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是安全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尽可能采取本质安全措施,保证系统运行的本质安全。
3.采用科学手段,将安全系统工程融入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任务是预测、评价和控制危险。预测的方法很多,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实际中常见的有:(1)危险性预先分析它是把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避免考虑不周造成损失。
(2)安全检查表
它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事先制定要检查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随意性,减少漏项。
(3)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它主要是分析系统或各个组成部分,查出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影响,从而制定预防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4)事故树分析
它是表示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及逻辑(逻辑学论文)关系图,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5)事件树分析
它是从初始事故出发考察由此引起的不同事件,找出最严重的后果,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6)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以事故预测为基础,通过分析掌握系统中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从而制定控制措施。
在现代安全管理中,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管理手段,达到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4.注重实际,注重实效,强化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常规性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安全讨论、安全活动、厂报、黑板报的作用,全面强化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吁 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通过切合实际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坚持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5.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以人为本。马克思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人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适当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
公司应通过cI、LOGO等形象设计,标准化作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具有企业特点的安全文化,夯实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在重要生产场所,要建立统一的安全标识,形成企业独特的安全形象,在各种会议上活动场所要多提与安全有关的事宜,让员工养成时时关注安全的习惯。
目前,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果,但效果不佳。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TY面可以根据各级安全责任制,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数额必须大或较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体现”全方位”管理。
6.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目标管理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它是生产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它以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一致,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伤害严重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
应将重点T作首先列人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可以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管理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培养独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才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E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一、风险管理现状
美国花旗银行前总裁沃特•瑞斯顿曾指出:“银行家的任务就是风险管理,简言之,这也是银行的全部业务。” 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是以承担风险、管理风险来盈利的。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建立风险管理的体系。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而限制了银行风险管理系统在揭示和控制方面的作用,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首先,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风险管理存在差距。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很多企业的融资都是间接的。因此,银行的运作空间比较狭小。而且,我国银行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风险是一触即发。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过分追求经营的规模,看重短期目标,把风险控制看成是业务员创造利润的碍脚石。
其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架还不完善。我国很多商业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各银行设臵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也不能尽其所能,风险管理系统仅在某个业务部门有所表现,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它是零散的,缺乏统一管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程序,首先是要风险识别,然后是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计划,最后是对监察风险。但是在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中却不是这样操作的。以信贷为例,当客户提出信贷申请时,信贷部经理首先会调查客户,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查。信贷经理认可后,收集的资料会送到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评估和控制风险,并将研究后的资料返还给信贷部,由信贷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里只有审查和审批两个环节,从风险管理的程序看,只有识别风险和评定风险两个步骤,它没有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也没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察。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评估风险、量化风险的技术还比较落后、简单。风险被识别后,接着就是要量化风险,以便制定应对风险的计划。我国商业银行量化风险的技术还停留在风险量化的最初阶段,而关键的一些参数和计量模型,因为成本、技术等原因,还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还是制度与资金计划层面的,比如资产负债指标、头寸管理等。
第四,缺乏风险对冲的工具。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可以促进金融的创新。但是,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证券市场目前还不成熟,它们不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对冲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向现代化迈进的脚步。
第五,我国的商业银行缺少风险管理的文化。风险是企业战略中不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将风险融合到企业文化和价值中是风险管理重要方面之一。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能否把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决定
了企业是否能进行成功的风险管理。如果银行的员工都没有意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这种疲软的风险文化会像管理风险妥协,而这也许是致命的。
2010年,中小商业银行将特色化、差异化作为经营方向和发展目标,培养国际化竞争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步伐,审慎拓展业务范围,目前已形成一批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样板。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竞争性、高度重视目标市场的互补性、客观评价自身经验的可复制性和风险管控的可行性,审 慎开展跨区域经营,并科学合理制定分支机构布局总体规划和计划,逐步培养审慎稳健的发展文化。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审慎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将业务范围扩展至证券、保险、租赁等领域。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开办节能减排信贷业务,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在加快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加大了支持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力度。
二、银监会2010年报风险分析
2011年中国经济率先回归平稳增长轨道,为银行业发展提供难得历史机遇,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银行业仍存在诸多风险挑战。
——贷款科学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2009年、2010年我国分别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7.95万亿元。年报指出,近两年贷款规模和业务量在短期内的快速增长,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粗放、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多有发生。同时,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日益明显,部分中长期贷款行业集中度高、整借整还风险突出。
——融资平台贷款后续风险防控不可放松。2010年,平台贷款的清理规范得以初步推进,但由于平台贷款总额高、涉及面广、结构复杂,清理和化解任务艰巨。而且,新一轮投资冲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值得关注。
——房地产市场非理性因素依然存在。国家已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调控,但由于深层次原因,推动房地产市场泡沫积聚的因素还在增加。土地储备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是银行业风险防控的关键领域。
——部分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弱化。2010年底,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出现反弹。齐鲁银行案件等多数案件发生在基层网点和所谓低风险业务领域,且多为内部人员作案,这反映出部分银行内在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经验欠缺,尤其是面对货币政策转变、利率市场化和汇率体制改革的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差距。
——国内市场流动性逐步收缩,部分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2010年,央行6次上调准备金率,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逐步回落,银行间市场利率波动性不断加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上升。高息揽储、高价交易存款等违规行为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