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军同志事迹
李军同志事迹
李军,1986年参军,1990年退伍,现纳雍县武装部职工。
2008年8月,李军“纳雍社区”论坛(“爱心纳雍”论坛前身)组织发起了第一次公益活动,募集善款8400元,购买图书、工具书507册,书包、文具盒各178个以及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拍等,组织7名义工送到未通公路的纳雍县龙场镇四新小学,建成第一个村级小学爱心图书室。
随后的日子,依托“爱心纳雍”,李军将业余时间放在爱心事业上,以无私奉献、热情执着、低调务实的人格魅力感动了身边亲人、朋友、同事,感动了网络上素未谋面的许多陌生人,使爱心志愿活动越做越大。从2008年8月至今,历时二年半,志愿者增加到78人,为纳雍县境内26个乡镇的52所村级小学以及境外六盘水市水城县保华乡黄屯小学、双营小学,双噶乡河沟小学等4所小学建成56个爱心图书室,总价值543600元,惠及阅读学生23000人。
2009年9月,与广东爱心企业——安华.理达律师事务所合作实施了纳雍县锅圈岩乡平坝小学蓝球场铸水泥硬化装蓝板项目,投入28753元。
2010年8月与纳雍县团委合作实施“爱心纳雍圆梦大学”项目,整合助学金998262元,资助160名贫困学子读大学。
筹资26万元修建了纳雍县昆寨乡杨家丫口小学、金竹林小学、碓窝河小学三所希望小学。
2010年12月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合作募集资金185228.97元,为纳雍县羊场乡等的9所小学和5个教学点的2321名小学生购买了成套冬装。
与爱心人士合作,启动纳雍羊场乡场坝小学240名学生、保卫小学学生247人的免费午餐项目,2010年一个学期耗资85322元。
第二篇:李林森同志事迹
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
人物简介
李林森(1969.09—2011.07),男,1969年9月生,汉族,四川宣汉县人,大学文化,1991年9月参加工作,1994年10月入党,曾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2011年7月31日,因病去世,享年42岁。
人物生平
1989年9月—1991年9月,西南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
1991年9月—1994年1月,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
1994年1月—1999年7月,宣汉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其间: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下派任宣汉县五宝乡九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5月任宣汉县人民检察院起诉科副科长;1994年9月至1996年12月参加四川省委二党校法律本科函授学习毕业);
1999年7月—2002年7月,宣汉县三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2002年7月—2004年2月,宣汉县东林乡党委书记; 2004年2月—2004年10月,宣汉县五宝镇党委书记; 2004年10月—2006年2月,宣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宣汉县五宝镇党委书记;
2006年2月—2006年11月,四川省万源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6年11月,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2011年7月31日,因病不幸在达州市中心医院去世。
人物事迹
依依惜别的深情
2006年2月,在四川省宣汉县“9〃5”抗洪救灾“火线”提拔起来的宣汉县副县长兼五宝镇党委书记李林森调任万源市副市长,11月转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去万源赴任的那天下午,李林森本想悄悄离开五宝,让来接他的朋友把车停在场 镇边上的汽车站,自己再从镇政府走小路去车站,途中还是被人发现了。乡亲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按当地传统,大家给他送来热水瓶、搪瓷茶杯和踏花被。李林森与乡亲们一一握手道别,近3公里长的街道,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看着满街依依不舍、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李林森眼含热泪,婉言谢绝了乡亲们送来的纪念品。
回龙村村民覃有松等人把踏花被“扔”在车上掉头就走了。覃有松动情地说:“洪灾过后,李书记为了我们早点搬进新房,天天上工地来看进度,协调建房材料和工人,他为我们操了不少心!”后来,李林森还是把这些踏花被分送给了镇上的困难群众。
2004年9月5日,持续特大暴雨洪灾导致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突发特大山体滑坡,位于前河上游的五宝镇数万群众面临着奔涌洪水围困的险境。
“共产党员,请跟我上!”灾情发生后,时任五宝镇党委书记的李林森火速组织9个应急分队,分赴8个村、1个居委会,冒着生命危险紧急转移群众。经过10多个小时的生命大搜救,两万多名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全镇无一人伤亡。
洪水未退,公路被淹。此后数日,五宝场镇完全成了一座孤岛,外面的援助进不来,两万多人失去家园,所有生活物资全被洪水浸泡,交通中断、信息中断、电力中断……除了一身衣服,许多群众什么都没有了。
“绝不能让一个群众饿倒、病倒、冻倒!”在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面前,李林森沉着应对,昼夜奋战。由于长时间劳累,他心力交瘁,体力严重透支。9月21日上午在去救灾物资发放点途中,他两眼发黑,一头栽了下去。醒来后,他一只手打着吊针,一只手拿出手机询问情况、安排工作。一位县领导责备他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强行”夺走了手机。“还有那么多的事等着我呀!我躺下了,老百姓怎么办?”李林森就像战场上的士兵被夺走武器一样,泪水夺眶而出,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灾后重建的日子,他依然没睡一个安稳觉、没吃一顿可口饭、没洗一次热水澡……洪灾中,郑家容经营的药店价值20多万元的药品被洪水冲走,成了一无所有的特困户。绝望中,郑家容几次喝农药欲“一死了之”,都是李林森组织镇村干部及时赶到,才使她脱险。李林森还组织干部到她家清理淤泥、清洗修理药柜等,又协调信用社贷款6万元,使药店在洪灾后不到半个月就恢 复了营业。
灾后的五宝,活跃着一支支马帮队,那是李林森在公路中断、重建物资无法运抵的情况下,动员全镇养马群众用马背托起重建的重任。灾后不到四个月,一幢幢灾民新居拔地而起。
如今,在高梯、回龙等村的石壁、墙壁上,仍随处可见“共产党好”、“天给我们灾难,党给我们温暖”等群众自发写下的标语。群众心目中的“救命书记”李林森,被表彰为“四川省抗洪抢险先进个人”,他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巡回宣讲。
“要让党建之树在革命老区开花结果” “组织工作必须主动服务中心、服从全局”,“基层党建必须创新出彩出色”,“要让党建之树在革命老区开花结果”……担任组织部长后,李林森仍有使不完的劲、想不完的点子,推动万源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万源地域宽广,乡镇村分布稀散,加之山高路险林密,下一次乡需要很长时间。李林森马不停蹄,在较短的时间内跑遍了全市53个乡镇和395个村(社区),许多干部姓甚名谁,有什么长处,缺点是什么,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
“基层最关键是基层组织,最关键是基层干部。”作为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组织部长,李林森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村级组织换届中扩大选人视野,探索更加民主的村干部选任模式。
2007年初春,达州市委把村级党组织换届试点任务交给万源。曾经在3个乡镇当过“一把手”的李林森,经过深入调研,大胆实施了扩大村干部民主选任的“四评村官”模式,让沉寂的大山焕发了活力,并得到上级认可在全省、全国推广。
万源市沙滩镇栀子园村村民刘奉国说,活了66岁,当家作主评“村官”、选书记让他印象最深刻:想干事儿的人先“自我荐评”,村民们再来“群众相评”,提出村干部参选标准,推荐自己心目中满意的人选;经“组织考评”后,再开展“公开竞评”,参选者在全村人面前发表 “施政演讲”,由村民投票选出最满意的干部。
通过“四评”,当年万源市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仅36岁,比上届低了19岁;文化程度大幅攀升,大专以上文化的有161人,占41%。
沙滩镇,方圆上百平方公里都是深山老林,村民居住分散,过去家族势力对村级换届选举影响较大。现在通过 “四评村官”,大伙明白选好选准“当家人”关系到切身利益,家族势力、裙带关系甚至贿选顽疾不攻自破。新选出来的栀子园村党支部书记程志明没让乡亲们失望。在他的带领下,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大伙感慨地说,“我们选对了领头人啊!”
如何创新组织形式,扩大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村级组织成功换届后,李林森又迅速投入到新的攻坚破难中。位于大竹镇染房村的万源市立川食品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距市区70多公里,是当地很有名气的民营企业。把党组织建到立川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李林森为此多次上门,与企业负责人谈心交心,建立了村企联合党支部。依托这一平台,1000多户群众与企业签订了 “生猪订单养殖合同”,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发展。
“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 李林森常说:“选人用人是党委的最大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和群众是否真正满意。”“组织部是一个渡人的梯子,组织部长就是要把人才选准用好。”他旗臶鲜明地践行着“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用人导向。
紫溪乡地处川陕渝交界处,每年10月开始大雪封山,次年4月才冰消雪融。乡党委书记王承兴在这里一干就是整整15年。2010年,万源市委调整干部,李林森提名王承兴调任万源市森林公安分局局长。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比他资格老、功劳大的党委书记都没安排这么好,王承兴凭啥?李林森一改平时的温和:“谁能够坚持在全市最艰苦的乡镇工作15年?王承兴在紫溪当了7年乡长、8年党委书记,家里父母长期患病,娃娃念书没人照顾,却从没向组织喊苦喊累,没提过任何要求,谁能做到?!”
2007年乡镇人事调整,在组织部工作的徐世和被提名推荐为乡镇党委书记人选。大家都以为他会安排到条件较好的乡镇,结果却安排到“八大高寒山区乡”之一的堰塘乡。李林森找徐世和谈心:“组织部的干部用在什么地方,大家都很关注。把你安排到偏远乡镇,可以使你得到更好的锻炼。你是一个有能力的干部,好好工作,用成绩来证明自己,为组织部争光!”徐世和愉快地奔赴新的岗位,并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更加理解了李林森的良苦用心,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好领导、好兄长。
李林森任组织部长以来,万源先后有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区乡镇的党委书记被 交流回市直部门,18名家庭困难、需要照顾的基层干部得到妥善安排,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被选拔到合适岗位上。
“整个万源县,5年没有因为干部选拔不公或选拔程序不规范而信访的。”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说。
2007年底,李林森在翻阅万源市干部名册时,越看眉头锁得越紧:全市30岁以下的科级领导干部仅3人,部门局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等正科级领导干部,几乎全是“60后”,班子严重老化,后继乏人。
“发展的希望在青年,干部的活力在青年!”李林森心急如焚,向市委郑重提议,亟待培养一支有激情、勇担当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队伍。2009年,李林森带队走访省内各大高校,到校园里摆展台、搞讲演,拉开了“千名大学生进万源”引才工程的大幕。当年,万源引进人才总数相当于过去8年的总和,研究生数量是以往的5倍。
在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万源市连续3年各项指标位居前列。
“干出实绩,群众信任,组织会考虑”
“歪门邪道少来!干出实绩,群众信任,组织会考虑”。在有些人眼中,组织部长有权,更不会差钱,而李林森却始终坚守清正廉洁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2009年12月,得知万源市委要调整干部,乡党委副书记的张某多次借向李林森汇报工作的机会送钱送物,希望得到提拔,都遭到李林森严厉拒绝和批评:“歪门邪道你少来!只要你干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群众信任你,组织会考虑的!”春节来临,张某又跑到李林森宣汉县的老家去“拜年”,结果连门也没让他进。
2011年2月底,一位“老部下”得知李林森在家养病,专程上门看望。看到李林森日渐消瘦,脸色憔悴,“老部下”心如刀绞。临别时,眼含泪水,悄悄把1000元钱塞给李林森的母亲,托老人家给买点营养品。“收回去!不然,看我怎么处理你!”李林森发现了,急得从沙发上站起来,脸涨得通红。“老领导,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能来看我,我精神就好多了!拿钱的话,以后就别来我家了!”面对一脸真诚的“老部下”,李林森依然严词拒绝了。
“工作就是他的药,爱人民者人民爱” “大竹镇、紫溪乡等23个边远高寒山区乡镇,是这次乡镇党委换届的重中之重,一定要特别重视,确保圆满成功!”
“达州市7月中旬开党代会,万源推的党代表得抓紧再复查一遍,必须确保党代表的质量。”
“梨树乡荆竹坝村是我挂包帮的联系点,5组李代菊的两个娃娃下学期该读大四了,不知道学杂费筹没筹齐。向琪(李林森妻子),你把省委这次奖给我的5000块钱,托人带给李代菊家,算是一点心意。还有,草坝镇老党员郭钊贤的老伴患肺气肿,不晓得好些没有?他们太苦了。”
2011年7月,重庆大坪医院重症监护室,李林森双目紧闭,面色蜡黄地昏睡在病床上,伴随着断断续续的咳嗽,嘴里不时艰难地挤出几句话来。妻子边用毛巾轻轻擦拭着丈夫虚汗淋漓的面庞,边点头说:“老李,你就安心养病嘛,这些,我都记住了。”
到万源工作以来,长年累月熬更守夜地工作,李林森的身体过度透支,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2009年7月,万源市委“七一”表彰大会召开后,连续熬了4个夜晚的李林森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劳。7月2日,他开始腹泻不止,身体近乎虚脱。在万源治疗后一直不见好转,转院到成都医院,诊断结果:肝癌晚期!
“人都是哭着来的。要死,也要笑着走吧。”李林森告诉妻子,“不要对外说病情,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不能让父母痛苦。”他拿出全部积蓄,又向妻弟、妹妹借了近15万,筹齐了20万医疗费,悄悄到北京301医院做了肝脏移植手术。
术后2个多月回到万源,他只告诉大家,自己只是做了个“胆管搭桥手术”,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尽管经常被剧烈病痛折磨得脸色发黑、身体浮肿、面容憔悴,但他依然不改“拼命三郎”的本色,审签文件、组织会议、接访群众、下乡调研……只有中午或晚上,他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独自去医院打静脉留臵针。
因为太操劳,李林森出现严重的术后排异反应,转氨酶陡升到300多,手指、脚趾关节开裂,拿东西、走路钻心地痛。他赶到重庆大坪医院复查治疗。刚到第一天就接到万源市委的电话通知:第二天召开市委常委会。他当即要求出院。主治医生很震惊:“你哪里是来治病的,简直是把生命当儿戏!”“你今天敢走,今后就不再收你入院!”“医生,事情紧急,我必须得回去啊!”李林森丢下这句话,连夜赶回了400公里外的万源。凭着莫大的勇气和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李林森拖着重病之躯坚持工作了1年零9个月。2011年4月20日中午,参加完市委会议,病情严重恶化的李林森被家人送进重庆大坪医院。经诊断:李林森又患上肺癌,同样已是晚期!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
李林森平静地给万源市委书记王成军发短信:“对不起,我的身体每况愈下,实在难以坚守岗位,请求辞去组织部长职务。”直到这时,朝夕相处的同事才得知他隐瞒绝症重病已近两年!
住院期间,李林森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每天通过电话了解工作情况,对重要文稿亲自修改把关。一天,为了商讨乡镇党委换届文件修改,足足打了两个多小时电话,直到手机没电。他,似乎好像完全忘了自己是个癌症晚期病人!
“林森同志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把下属、把群众始终装在心里最重的位臵。”与李林森共事多年的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刘家忠说。
他是一个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的人。在乡镇任职期间,他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困难群众,从不宽裕的工资中拿出2万余元资助留守儿童和农村困难党员。在“9〃3”洪灾灾后重建那段艰难的日子,他总会几十块、三五百地捐济一些困难群众,自己却欠下了1.7万元的债,直到离开五宝两年后才还清。任组织部长后,注重整合资源开展党内帮扶,先后为30多位生活困难党员群众解决了10多万元救助资金。
2011年春节,李林森在走访慰问中,看到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李国元还住在用几根木棒撑起的土坯房里。一阵心酸,眼眶潮湿。他紧紧握着李国元的手说:“老人家,对不起呀,让您受苦了,我这个组织部长不称职啊!”李林森掏出身上仅有的1000多元钱放在李国元老人的手中,并当场表态从代管党费中划拨专项经费1万元,协调相关乡镇、部门解决1万多元,帮助老人修建新房。
前不久,李国元搬进了新房。“李部长说要来看我,咋还没来?”老人不知道,李部长这辈子再也不能来了。
2011年7月31日,听妻子念完达州市“两会”新闻的李林森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弥留之际,他向市领导发出最后的短信:“感谢领导的关心关爱,自己的工作远没做好,惭愧呀——不争气的李林森。” 社会评价
习近平会见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他强调,李林森同志是新时期基层组织部长的优秀代表,是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楷模,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范。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组织系统的干部都要向李林森同志学习,以李林森同志为榜样,争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习近平指出,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一名基层组织部长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学习宣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对于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为民服务作表率;对于深入推进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进一步树立组织部门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改革创新、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对于搞好正在开展的地方换届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讲奉献,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开展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活动。各级党员干部要学习李林森同志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学习李林森同志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像他那样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学习李林森同志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像他那样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学习李林森同志勇于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像他那样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学习李林森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像他那样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各级组织部门要带头学习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引导广大组工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弘扬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扎扎实实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会见活动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四川省委共同举办了李林森先进事迹视频报告会,全国县以上各级组织部门的干部聆听了报告。李源潮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李林森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片丹心、一身坦荡,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无限牵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的事迹经新华社报道后,2011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作出重要批示:“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请系统总结并广泛宣传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等领导作出批示
2011年7月5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作出重要批示:“认真贯彻源潮部长批示精神,配合做好总结宣传工作。”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也先后批示要求,认真学习宣传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
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达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健,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段再青十分关心李林森同志,要求认真学习好、宣传好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
四川省委组织部举行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会
2011年9月19日,四川省委组织部举行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出席报告会并讲话。
李林森生前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参加工作以来历经9个岗位,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身患绝症后仍坚持工作,直至燃尽最后的生命之火,年仅42岁。报告会上,李林森的亲友、同事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李林森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真实再现了一位优秀组工干部的光辉形象,深深感动了聆听报告的党员干部。
柯尊平强调,李林森同志是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组工干部杰出代表,是创先争优活动涌现出来的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各级党员干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深刻把握李林森同志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迅速掀起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热潮。要认真学习李林森对党忠诚、为党奉献的政治品质,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的职业操守,改革创新、不甘平庸的进取精神,胸怀大爱、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实际行动为党、为人民作出最大贡献。要学习弘扬李林森同志崇高精神,牢固树立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淡泊心,自觉做到忠诚、公道、自律、亲和,做李林森式 的好干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省组织系统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把学习李林森同志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换届工作、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见行动,努力取得组织工作 “三服务、两满意”的实际成效。
百姓的眼泪
——李林森先进事迹采访手记
新华网成都9月22日电(记者 任硌、叶建平、张严平)
在达州采访李林森先进事迹的那段日子里,每一个与他交往过的人,在我们面前总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每到动情之处,他们总是难以按捺内心的伤痛,泪水夺眶而出。
他们为什么要哭?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
对于许多基层老百姓来说,组织部长应该离他们很远,但他们的泪水却一次次告诉我们:他们很近,他们是朋友,他们是亲人,他们心贴着心。
在梨树乡荆竹坝村,我们见到了39岁的残疾人李代菊,我们采访的第一个老百姓。谈到李林森,她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是个好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全靠他帮我们挺过难关。我一直把他当成我的娘家人。每次他来,都让儿子管他喊舅舅!”
1995年,李代菊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右臂,一家四口生活全靠丈夫在外打工。2008年,这个贫困家庭正为孩子几百元学费发愁时,李林森出现了。“当时,我们还住在山上,从村委到我们家要走40多分钟。他听说我们家困难,特地过来给了我们500元,并反复叮嘱我们,别让孩子辍学,有困难和他说。”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代菊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去年,我们家被洪水冲了,修房子他还买了3吨水泥。我搬进新家,想请他吃一顿我做的肘子,没想到他就 ”
在李代菊家里,人渐渐多了起来。原来,听说我们要采访李林森的先进事迹,荆竹坝村许多村民都自发地赶来。年逾七旬的陈一山见到我们特别激动,拉着我们去看他的新房子。那是一幢两层楼高的新房,门口一块“高山移民扶贫工程”的牌子格外醒目。
陈一山过去住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生产生活条件 艰苦。2009年10月,李林森在下乡调研中,专程跋涉两个多小时,翻山越岭前往他家里座谈。“他问我,想不想搬到山下去?我担心住到山下没田没地,生活无着落。没想到,他马上组织乡干部开会,把我纳入了高山移民扶贫工程 项目。房子解决了,还吃上了低保。”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女孩熊静在李林森资助下,考上了大学,如今在深圳工作;李春秀等80多户村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不用每天走两公里去挑水;秦家沟社有了索桥,难产妇女因夜间过不了河死亡的惨剧再不可能发生。
采访时,我们发现,越偏远的山区,越穷苦的百姓,有关李林森的故事就越丰富、越感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穷苦百姓,他们是李林森最牵挂的人。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重点围绕着李林森担任组织部长时的先进事迹进行采访。
“四评村官”,那是他推进基层党建的一大创举。我们沿着崎岖山路前行,约摸1个多小时,来到了往川坝村。村里的老百姓正在村里的平坝上聊天,一派安逸祥和。
谈到李林森,老百姓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一提到“四评村官”,他们都笑了,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 “很好,自己选,自己评,这样才能选对人!”
49岁的往川坝村村民冉启国,一直在煤矿上打工。在他心中,似乎每次换届选举都离他很远。去年10月,他突然接到村干部的电话,要他去投票。“前任村支书说得凶,但一直没有帮我们把实际困难给解决好。这次,我把票投给了潘毅。他是我们村的,知根知底。当过大学生村官,知识多、见得多,社会上跑得有些经验,相信他能解决好问题。”
潘毅果然没有辜负1400多名村民的寄托。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硬化了联户路,新修了社道路和石拱桥,解决了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这些项目都是在李部长的协调下争取来的。没有他的帮助,我也不可能兑现公平竞评 时的承诺。”潘毅说。
采访中,我们告诉乡亲们,“四评村官”就是李林森创造的,许多乡亲们哭了。他们知道,没有“四评村官”,他们可能选不出潘毅;没有潘毅,他们可能还要生活在那个交通差、饮水难、产业弱的小村子里。
幸福来之不易,热泪诉说恩情。
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帮助老百姓致富,也是李林森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蜂桶乡,我们见到了38岁的村民胡发章。2007年一次偶遇,让他一家过上了小康生活。“当时我刚从新疆打工回来,路上遇到李林森。他让我带头种木瓜,还帮我找来了技术人员。”胡发章说。如今,让水坝村有180多户种起了木瓜。
“今年2月,我还打电话给他,请他来看木瓜花,开得多灿烂,他说过段时间一定来;可木瓜熟了,他却走了 ”说到这时,胡发章的妻子不停地掉泪。
百姓为李林森落泪,更多的是因为他惊人的担当。
2009年7月,李林森被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不对外说出病情,不给组织添麻烦,不让父母受痛苦。生病的消息在6个人间戛然而止。
李林森拿出仅有的5万元积蓄,又向亲友借了20万元,在妻子和妹夫的陪同下,悄悄来到北京301医院做了肝脏移植手术。面对组织、同事和家人的问候,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只是做了一个胆管搭桥手术。采访中,我们发现,他忘我工作,真的让身边的人都相信了。
但这两年,对于万源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原主任蒲智慧来说,却很残忍。她总是过得“提心吊胆”,因为她是知情人之一,她不知道面前的这座大山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崩塌。“我常常在想,等到他走的那天,那些他曾经帮助的人,肯定会哭得死去活来。”
这是我们在采访中获取的一个细节:去年底,一名组工干部听说李林森身体不好,前去看望他。到他家才几分钟,组织部就来了一个电话,说有急件要及时处理。李林森听了,精神突然一下就来了,立即起身换拖鞋准备到办公室。
李林森母亲很生气,问儿子:“你还要不要命?”但平时非常听母亲话的李林森显得倔强,执意要去办公室。母亲平时非常疼爱他,从没骂过他。那天母亲急哭了,流着眼泪骂了他一句:“犟牛!”
李林森把工作当命。早在5月他病重之时,我们曾去重庆的大坪医院看他,看到的是一个让人揪心的画面:一名面容枯黄,骨瘦如柴的男子躺在病床上打着电话:
“大竹镇、靠重庆城口县的紫溪乡等23个边远高山乡镇,是我们这次乡镇党委换届的重中之重,请你们一定要盯紧点儿!”
“达州市7月中旬开党代会,我们万源推的党代表,得抓紧再复查一遍。”
妻子向琪的话让我们震惊:“癌症会让他走,但是如果不让他工作,他可能会走得更快。”
再犟的牛,也有休息的时候。
他走了。8月3日,达州市上万名干部群众冒着大雨,自发赶到达州殡仪馆,向李林森挥泪告别。当天,达州下起了暴雨,仿佛打穿了雨伞,干部群众全身被淋湿,大家的脸上雨水伴着泪水。
他常说,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上,但他要笑着离开。对工作和百姓,他已没有太多遗憾;对妻儿和父母,那无限的牵挂和愧疚也已凝成眼角的最后一滴泪水。
李林森为什么喜欢和老百姓在一起?因为他把百姓当命。在他心中,当农民的汗味、家禽的臭味和大山的清香都是一样时,他就和老百姓心贴着心了。
采访结束了,我们也找到了答案:李林森,老百姓的组织部长!
第三篇:李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李军,男,汉族,1986年9月生,四川泸县人,2008年11月参加工作,200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小编整理了李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借鉴参考。
李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一
李军是一名援藏干部,2018年1月,他从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派到马尔康市沙尔宗镇挂职,担任马尔康市沙尔宗镇党委副书记、沙尔宗村驻村工作员,驻点推进帮扶工作。12月14日,李军在马尔康沙尔宗镇的工作岗位不幸离世。
这个33岁的年轻人走了,沙尔宗镇的群众纷纷自发点亮上百盏酥油灯,为他祈祷。藏族老阿妈流着泪为他念经祈福。被人牵挂的李军也激励着更多援藏干部、扶贫干部奋发向前,努力工作。一名干部在朋友圈写下哀思:“叫不醒你,那就好好休息吧,成为照亮我们脱贫攻坚前行道路上的那一束光,一路走好,战友!”
李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二
沙尔宗镇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去世前一晚,李军还和镇上同事一起加班至深夜,才回寝室休息。第二天,同事到房间叫醒无应答,经医务人员检查证实,已离世。
得知李军离世的消息,沙尔宗镇的干部群众纷纷自发前来悼念。“李书记给我们村争取了养鸡扶贫项目,带动村民挣了钱。还帮村里五保户挑水,帮贫困大学生凑学费。”在沙尔宗村委会主任祝昌海的眼中,李军很低调,是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
“你定格的身影是忙碌和奔波,你一手打造的扶贫产品,我一定帮你把它们推向市场,让它们继续造福沙尔宗人民,兄弟安息!”马尔康市的一名崇州援藏干部也在朋友圈发文说。
李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三
李军生于1986年9月,四川泸县人,200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工作。2018年1月由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选派到马尔康市沙尔宗镇党委挂职担任副书记负责对口扶贫工作,并定点帮扶沙尔宗村,于2019年12月14日不幸离世,终年33岁。
“去年,我儿子被飞石砸了,他给我儿子筹了5万元钱治伤,是我们的大恩人。”人群中,沙尔宗村村民昌旺斯甲红着眼来为李军送行。马尔康驻村干部王年忠驻着拐杖,一拐一瘸赶到殡仪馆,送李军最后一程,“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他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脚踏实地,将热血泼洒在这片土地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几天,村里都有人自发为他守夜,点酥油灯祈祷。”村委会主任祝昌海说,李军在村上很热心,不管大小事情,他都要尽心尽力地帮村民们解决,大家都很信任他。
前来送别的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副院长黄斯欣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李军用真心去感化每一名学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他先后6次被学院评为“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2次被德阳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李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座右铭。”沙尔宗镇党委书记南卡尔甲说,在援藏帮扶和脱贫攻坚的700多个日子里,李军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工作,办农民夜校,抓思想脱贫;在摸索中发展产业,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热心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去年,沙尔宗村如愿摘掉贫困帽子,15户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均已超过3750元。李军也被马尔康市委授予“优秀驻村扶贫干部”称号,沙尔宗村被评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今天送别战友李军,心痛,心疼。”崇州援藏工作队副领队方驰说,李军是我们援藏干部大军中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员。他在马尔康脱贫攻坚一线奋战了700多个日日夜夜,他的生命印记刻在了沙尔宗镇每一个干部群众的心里。他像一位使者,把高原上的农牧民当成自己的亲人,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像一条纽带,让先进发展理念在藏区落地生根,开出致富花朵;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所有援藏队友在脱贫奔康的大路上与藏区群众一道携手前行。
李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四
李军,男,汉族,1986年9月生,四川泸县人,2008年11月参加工作,200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去年1月,他由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下派到马尔康市沙尔宗镇挂职,担任马尔康市沙尔宗镇党委副书记、沙尔宗村驻村工作队员,主要负责对口帮扶等工作。
在李军的微信朋友圈,记者发现其个性签名写的是“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发布的很多内容也是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信息。
沙尔宗镇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去世前一晚,李军还和镇上同事一起加班至深夜,才回寝室休息。第二天,同事到房间叫醒无应答,经医务人员检查证实,已离世。
得知李军离世的消息,沙尔宗镇的干部群众纷纷自发前来悼念。“李书记给我们村争取了养鸡扶贫项目,带动村民挣了钱。还帮村里五保户挑水,帮贫困大学生凑学费。”在沙尔宗村委会主任祝昌海的眼中,李军很低调,是一个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
“你定格的身影是忙碌和奔波,你一手打造的扶贫产品,我一定帮你把它们推向市场,让它们继续造福沙尔宗人民,兄弟安息!”马尔康市的一名崇州援藏干部也在朋友圈发文说。
李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五
虽然我们并不熟识
但我们年纪相仿
因为同一个使命
奔赴不同的地方
成为祖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你一定是太累了吧
否则怎么能一睡不起呢
否则怎么舍得在家等你归来的父母妻儿呢
哎······
叫不醒你
那就好好休息吧
成为照亮我们脱贫攻坚前行道路上的那一束光
一路走好,战友!
第四篇:学习李庆军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李庆军同志心得体会
坚守司法初心
“坚守初心的模范法官”这是新闻联播对李庆军的评价。
这两天我从新闻联播上了解到一位值得尊敬、值得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李庆军同志,一位身患尿毒症却隐瞒病情坚持工作四年的法官,一位对百姓满怀深情却从不突破法律原则的法官,一位工作业绩优秀却一直推辞嘉奖的法官。
李庆军的一生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他所做的就是在法官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付出。然而,就是这种平凡的一生,却完美诠释了一位法官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初阅新闻时,我曾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李庆军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去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坚持工作四年。在看过数篇关于李庆军的报道后,我才知道,是他对司法事业的那颗初心给了他如此强大的力量。李庆军生前常对同事们说,“法院是说理的地儿,大家做这份工作,一定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双方当事人,不能给党抹黑,不能给法院抹黑。”这就是李庆军对法官职业的信念。
作为一名步入法院刚刚一年时间的年轻人,我之前也会在看似普通而忙碌的工作之余思考自己的价值,也会在当事人的不理解中质疑自己的能力,但每当我看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看到当事人对法院裁判心服口服的时候,我就明白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像李庆军所笃信的一样,“越是扛着麻袋、大包小包来开庭的当事人,越要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注意力,一个标的额再小的案件,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案件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是的,那些标的额很小的案件,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法官一年工作的几百分之一,但对于当事人来说,那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一次到法院来寻求公正。如果这一次裁判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那无疑会提升法律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法律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更大程度上是筑造法律在整个社会的权威之墙。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法院裁判心服口服,人们对法律的权威才会越发笃信,社会对法律的遵从才会更加广泛,法律的价值才会充分发挥。
李庆军在法官岗位上的先进事迹,正是筑起法律权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根支柱。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坚守与执着,在我的心中点燃了一盏叫做信仰的灯,它永不熄灭,将指引我在司法事业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第五篇:李浩同志事迹
尊敬的连队党支部:
亲爱的战友们,我叫**,重庆巴南人,2005年入伍,2009年入党现任武警二连二班长。
该同志注重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他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了“扎根警营奉献边疆,立足本职争创佳绩”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他在本职岗位上忠实履行职责,勤奋敬业工作,先后参加了海关监管执勤、藏区维稳任务,高标准地完成了其它各项任务,受到各级领导和战友的一致好评。2008年底,因工作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该同志努力刻苦训练,不断提高军事素质。他自入伍伊始就把“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当作军旅生涯的座右铭。当新兵时,训练仅仅居于中流水平,但他坚信“天道酬勤”的古训。为了尽快的提高训练成绩,正课训练时别人练一遍他就争取做两遍,课余休息时战友在聊天、看电视,他在琢磨当天训练课目的要领。就寝前,他主动搞体能互助。第一年年底他成为了连队的训练尖子。转改士官后,他被任命为班长骨干。在新的岗位上,他逐渐发觉自己的军事素质单纯地作为一名战士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但作为军中之母、兵头将尾,技能和体能都还存在“短板”。于是他立足岗位开始了新的攻关。在技能上,他定下了班上单兵需要掌握的技能自己必须掌握的目标。参照《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标准和训练教材,他虚心请教、仔细琢磨、反复训练,很快掌握了班属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技能。在体能上,通过带班上同志练、找连队骨干比等方法,不断激励自己的训练热情。通过一年时间的潜心训练,他很快在全营士官中突显出来。
2009年4月,为迎接师“八一”军事大比武,李波同志被抽调到团尖子集训队。面对同全团训练尖子第一次较量成绩居中的现实,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认真分析总结后,他找到了提高训练水平的终南捷径——练,并制订了训练目标——前五名。经过近四个月没日没夜的艰苦训练,他参加了比武,并最终取得了师战术基础动作第一、师指挥士官和士兵层次全能第二的优异成绩,荣立师三等功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