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1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房 县 青 峰 小 学 惠 虎
电话:(0719)3511604 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教育为重点。而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与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呢?这几年,我们依托本校独特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利用革命“老区”、“苏区”的红色资源、特有的社区资源、校本资源和广泛的家教资源,组织开展德育和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红色资源,使革命传统教育系列化
1、青峰,是湖北省27个重点革命老区乡镇之一,是湖北省有名的“老区”、“苏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柳直荀等革命先辈先后途径青峰到达房县开辟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财富,积淀了特有的红色文化。革命史料极为丰富,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青峰人民又以无与伦比的热情建设这块热土,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2、前世之事,后世之师。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缅怀先烈不朽功勋,宣传老区光荣历史。近几年来,我们青峰小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有针对性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精神,以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起点,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利用红色资源,进一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把卓有成效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当作一种道义来传承,当作一种价值来坚守,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凝炼成了一种学校精神。
3、我校是十堰市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配套设施较为齐全,有红领巾广播室,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和网络教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及教育方法。
具体做法是:
(一)依手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每年“六一”儿童节,少先队新队员的入队宣誓仪式都在我校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室举行,每年春、秋两季,学校都要组织学生登上青峰山顶峰,俯瞰青峰全貌;参观农民住宅新区,直观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以《青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话题举行诗歌朗诵会,另外我校还经常邀请一些健在的革命老人到学校给学生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和优良传统,使学生们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是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立志建设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二)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形成革命传统教育的风气
将革命传统教育同学校的综合治理,校风、校纪的整顿和建设整合起来,红领巾广播室、校园文化长廊,各班的黑板报都成为宣传和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并经常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教育影片,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关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们轮流观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明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从小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三)严格执行升国旗,唱国歌制度,渗透感恩教育
肖川说过:“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婪与抱怨,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我们生活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的世界中,我们远离了愚昧与野蛮,为此,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先辈心存感激”,正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我校坚持每天早晨升旗,傍晚降旗,周一和重大节日均举行升旗仪式。学校领导或少先大队辅导员在国旗下发表讲话,使学生懂得国旗的象征意义,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们应当继承,应当感恩!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这是我校营造传统教育基地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为此,我校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的图书室、电脑室每天在课外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多渠道吸收精神营养,学校政教处每学期指定5首革命歌曲让音乐老师教会学生唱,同时,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在课间操全校学生做操前和做操完毕解散时呼喊不同的口号,让全体师生牢记并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打造红色品牌,使革命传统教育常规化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为避免革命传统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校积多年德育教育的实践经验,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既保障了革命传统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又打造了红色品牌,确保革命传统教育常规化。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接受品格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在青峰这片热土上的他们,童年是多么幸福与快乐。
(一)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教学管理和各项活动相结合。认真抓好班主任工作和少先队工作。每学期初,我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的同时,把各班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情况纳入班主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如结合元旦、春节、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五四精神”、“两史一情”、热爱中国共产党、国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等教育,并使每个重大节日、纪念日都能鲜明地体现革命传统教育主题。
(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渠道。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和平时的思想教育活动之中,作为地方课程贯彻实施。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潜心挖掘疑点,结合学科特点和德育个性,找准切入点,寻准结合点,科学确定思品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抓准疑点,学生关注的热点,有机、适度、自然、和谐地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三)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开发校本课程相结合。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绩,宣传老区光荣历史,向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青峰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振兴青峰经济作出更大贡献,我校编写了《巍巍青峰山》,这本综合实践教材,作为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参考资料。
(四)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我校每年开学初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青峰小学养成教育双十条》,使学生明确做人的标准,规范、自律自己的行为。同时,我校聘请了镇派出所指导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自觉清除恶习,抵制犯罪,改变那种说脏话、假话,不讲卫生,乱写乱画等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5)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革命传统教育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就必须实现由封闭、单一的线型向开放、多项的网状型转变。学校主动采取利用学校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访、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践等形成与家庭“关协”社区教育及其它相关单位、部门加强联系,互相沟通,使革命传统教育延伸到校外大课堂,并形成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红色教育,使革命传统教育具体化
雷锋同志是在党和人民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的杰出代表,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雷锋精神讲得少,一些学雷锋做好事的人则遇到讥讽和嘲笑,为使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不受侵蚀,较好地完成德育培养目标,我校把学雷锋、学当代英雄和先进人物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使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不断丰富,不断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每学期,我校师生至少组织一次向困难学生、患病教师、特校学生捐款活动,5.12汶川大地震我校师生踊跃捐款,全校累计捐款达8千多元,让学生从小学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通过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全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有了明显提高,优良习惯逐步形成,校风校纪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学秩序井然,助人为乐,关爱他人,拾金不昧,勤奋学习等新人新事似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去年秋,湖北卫视、楚天都市报、十堰电视台慕名到我校采访,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打造红色教育品牌方面所作出的探索与尝试,这对我们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历史是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以史为镜,可知兴衰。”让我们寻觅先辈的足迹,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们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以此激励我们搏击时代的浪潮,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就会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对内能聚合人心,塑造人格,对外能彰显校风,铸造品牌,从而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办学品位。
第二篇: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 扎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定稿)
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 扎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塔耳小学 方莲英
我们木兰乡位于木兰山脚下,是一个革命老区。李先念、陈福初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多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在他们的带领下,木兰乡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木兰乡同广大农村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现在的农村孩子大多是在家庭比较富裕的环境中成长的,平时没有吃过苦,而其中的一部分留守生则更是娇生惯养,对家乡是革命老区及对革命先辈的付出和牺牲知之甚少。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然会受到扭曲。为此,我们塔耳小学决定以红色土地为立足点,以红色教育为突破口,在全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革命传统教育,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德育之中。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学校以红色教育为主要抓手的革命传统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一、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充实红色教育内容
2014年新春伊始,我们塔耳小学就组成了有本地老干部、退休教师、老艺人、烈士后代应约参与的红色教育专班。专班成员除了他们本身掌握的资料外,还历时近两个月,采取走家串户、实地考察、搜集整理等形式,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极大地充实了红色教育的内容。
1.收集整理当地流行的红色歌曲。我们请专班中的“四老”(老干部、老战士、老艺人、老党员)先把红色流行歌曲的词写出来,再把红色流行歌曲的调哼出来。针对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实际,我们又请来学校的优秀音乐教师郑秀丽参加,组成“红色歌曲整理组”,在尽可能保持原生态歌词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编,并对每一首歌进行谱曲,以便于传唱、演奏和推广。如:流行较广的歌曲《对花》中有一段歌词是:“你说呀,是什么花开花满池塘啊!什么人行为丧天良?什么人啦领导我们得解放。我说呀,是荷花开花满池塘啊!日本人行为丧天良,毛泽东呀领导我们得解放。”通过对歌的形式,一问一答,优美动听,能让学生铭记历史,知晓事理,受到教育。我们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最大的学生出生时,中国改革开放就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特点,我们又在《对花》中加了一段:“你说呀,是什么花开花满园香啊!什么人领导咱们改革开放,什么人啦劳动致富喜洋洋。我说呀,是桂花开花满园香啊!邓小平领导咱们改革开放,1
老百姓啦劳动致富喜洋洋”。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而且还能让学生从小就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截止目前,我们已经搜集整理出6首在本地流行的红色革命歌曲。
2.收集整理当地流传的红色故事。我们专门成立了“红色故事整理组”。该组在听取“四老”和烈士后代的讲述后,及时将口头流传的红色故事整理出来,现已整理出20多个红色故事。
3.成立红色教育宣讲团。利用本地的人力资源,组成红色教育宣讲团,并向每位成员颁发聘书。
二、精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营造红色教育氛围
学校是我们教育下一代的主阵地。因此,我校打造与本地红色老区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2013年3月,我校经过认真讨论和反复酝酿,制定了本校的《红色文化校园实施方案》。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1.建设红色长廊。现在,我校建有新的文化宣传长廊,主要以红色教育为内容。根据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其主要以图画和小故事的形式出现,并做到图文并茂。依据革命事件发生区域和烈士出生地的不同,选择距学校最近的人和事作为素材。如:有革命家李先念,以介绍抗日战斗故事和李先念战斗、生活、生产的故事为主;有我乡郭家冲人陈福初将军,以介绍他的事迹为主等等。
2.命名红色班级。我们分别给不同班级取了不同的名字,用的都是我们家乡烈士和曾经在家乡战斗过的革命者的名字。如:李先念班、陈锡联班、杜义德班、冷元成班等。开学时,班主任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并依据学生意愿取出班名。
3.树立红色画像。我们还通过竖立或悬挂红色画像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记住革命先烈的英容笑貌。
4.张贴红色格言。我们在校园、教室、寝室、食堂等地挂有红色格言。让师生都知道我们的家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借以激励师生继承传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建设家乡,建设国家。
5.开通红色广播。我校开通了红色广播。广播内容也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格言、校园红色动态、师生红色心得等等。
三、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红色教育
从2013年9月份开始,我们在挖掘了大量红色资源、营造了良好的红色教育氛围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1.开展常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悟。
我们在中小学开展了一些常规的红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感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第一、讲红色故事。我们开展了讲红色故事活动。讲故事的人员主要有:(1)“四老”和烈士的后代。他们大都亲身经历或听过当事人的讲述,因而所讲故事更加富有真实性,也更加具有感染力。(2)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我们要求不论是美术老师,还是其他教师,都要在适当时机或适当场所讲红色故事。学生讲红色故事,我们做到了“两个结合”,即:讲红色故事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结合起来,讲革命故事与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要求每位学生一个月在本班至少讲一个故事。为此,学校在作息时间上都作了专门安排。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还邀请讲得好的同学不定期到红色广播室演讲。学生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再现一个个精彩而感人的场面,既锻炼了各自的说话、演讲能力,又使自己和其他学生都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
第二、唱红色歌曲。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分为三个年龄段:小学低年级段、中年级段和高年级段。按照年龄段对我们汇编的100首红色歌曲进行了分类,低年级段主要是以简单易学的歌曲为主,如:《义勇军进行曲》、《红星歌》、《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中年级段的歌曲如:《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爱我中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高年级段的歌曲如:《十送红军》、《保卫黄河》、《走进新时代》等。学校统一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在每天上、下午第一节课时间唱红色歌曲,还规定每当学校大型集会时,也都要竞唱红色歌曲。
第三、看红色电影。我们一方面专门挑选了50部红色电影供各个班级自主选择观看,同时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别对不同学段学生必看的红色电影作出了明确规定。低年级学生必看电影为《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等;中年级学生必看电影为《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高年级学生必看电影为《开国大典》、《邓小平》、《血战台儿庄》等。现在学校教室都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观看电影也非常方便。因此,我们要求各班每月必须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红色电影。
第四、读红色书籍。我校还结合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学生读红色书籍。2013年9月份,我校共购回2万多册红色书籍,但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采取资源共享的办法,在全校范围相互借阅,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利用效率。我们还向各学段学生推荐了红色书籍必读书目。低年级看《小金马》、《抗日将领英烈小传》等以连环画和拼音为主的书籍,中年级学生看《将军传奇人物纪事》、《共和国记忆60年》等短篇,高年级学生看《红岩》、《青春之歌》、《红旗谱》等中、长篇小说。目前,我校学生至少已看完了5本红色书籍。
2.组织实地走访,让学生充分体验。
我们除了在校内开展常规活动外,还让学生走出校门,经常到实地去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第一、重走红色路。我们把“重走红色路”作为学生的入学教育内容。2013年国庆节前,我们组织一年级全体师生徒步大约2公里,沿途经过了胡家田的仇恨树、血泪井等红色遗址。这也是战争年代部队经常进出的交通要道。师生每经过一处红色遗址,都要开展一次小的活动,如:即兴演讲、讲发生在此处的故事、唱当地红色歌曲等。通过这一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又培养了学生刻苦耐劳的习惯,还对师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再访老前辈。我校学生充分利用暑假或其它节假日实地走访“四老”。聆听“四老”讲耳闻目睹的故事,学生深受感染。例如70多岁的老党员黄细安,把一个个抗日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我校退休教师王细荣在讲故事时还配以模仿动作和声音,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3.开展评优活动,让学生充分自励。为了激发广大师生参与红色教育的积极性,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评优活动。我们每年都要评选出“十佳红色歌手”、“十佳红色少年”、“十佳红色班级”、“十佳红色主题班会”、“十佳红色故事员”、“优秀红色合唱队”、“优秀红色自创节目”、“优秀红色心得体会文章”和“优秀红色辅导员”等等。定期举行红色教育评优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红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通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红色教育已经在我校生根发芽,取得了初步成效。我校学生对家乡的光荣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知道革命先辈的付出和牺牲。红色教育使少数师生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得以改观,使广大师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得以弘扬,更加热爱劳动,热爱家乡了。我校校风、班风明显好转,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我们相信:只要继续充分利用红色教育 4
资源,扎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我乡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第三篇: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
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 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流,百色拥有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以开放教育新模式对教育进行突破和改革,坚持“四个结合”,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开放式教育;百色起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载体,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流,为了增强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充分挖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百色拥有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理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资源,将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干部教育的全过程,以此对干部培训教育的方法、资源、内容、手段和途径等问题进行突破和改革。
一、百色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新模式的优势
(一)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主题突出 百色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一批共产党人成功发动了百色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创建了全国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是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壮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五千多名红军将士和无数革命群众在这场斗争中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胜利。百色起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了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学的红色教育资源,具体包括包括“人”、“物”、“魂”三个方面。
1.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百色起义的英雄人物当中,既有“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韦拔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陈洪涛、屡受挫折而忍辱负重的雷经天等领袖人物;也有“永不叛党”的黄美伦等普通党员。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2.丰富多样的硬件载体。在百色城,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百色起义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统战教育基地和全国防腐倡廉教育基地。在田东县,有邓小平第一步踏上右江革命老区的红军码头、有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有全村86户人家就有85户131人参加赤卫队和红军的百谷红军村;在乐业县,有红
七、红八军会师遗址。据统计,百色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310个。
3.永不过时的百色起义精神。在百色起义斗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百色老区人民形成了“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起义精神。这一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激励着一代代左右江儿女奋勇前进。
(二)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响亮,品位极高
百色革命传统红色资源不只是文物旧址的陈列,也不只是文献资料的堆积,而是一种精神的积淀和革命经验智慧的结晶。百色革命老区长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0年以来,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习近平、贺国强、***等8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百色,给予百色极大关注、关怀和支持,这给了老区人民极大的鼓舞和动力,也使“红色福地、千姿百色”为全国人民所瞩目。
百色起义斗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血与火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丰富、全面、完整的红色教育资源,涵盖了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全局意识、组织纪律、反腐倡廉、求实作风、民族团结、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当前干部教育所需的内容要求。百色起义是邓小平领导和发动的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在党的历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同时,百色起义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源头”,百色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开始治党治军生涯的起点。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百色起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说百色起义“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胡锦涛同志称赞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李源潮同志认为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
在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壮举”;郭声琨同志指出,百色起义是“红色革命的英雄画卷,是崇高理想信念的不朽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党员干部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如何增强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如何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现实,此问题已成为党校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之点。充分挖掘百色市所具有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秉承百色起义精神,开展丰富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开放式教育培训方式发挥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
传统教授式教育方式缺乏对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入研究,对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的规律没有完全掌握,所以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采用开放教育的新模式,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主要围绕提高学员党性修养深入挖掘和整合革命历史素材,将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把革命传统教育与学员的工作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科渗透和开展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百色起义期间革命者理想信念是左右江根据地军民在与敌人的顽强斗争中提炼出来的,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要以百色起
义期间革命者蕴含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工作。要把组织学员了解百色起义的历史,参观革命文物,观看《百色起义》等红色影片,学习革命传统等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计入课程学分,加快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上也应该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
要从红色教育的光荣传统中吸取动力,把红色文化建设作为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重要工作,用“红色教育”占领思想“阵地”,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把这些红色资源运用到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以多样化的形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氛围,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通过实地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进一步激发了爱岗敬业的热情,牢记革命优良传统,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这种形式主题鲜明、生动形象,大家又喜闻乐见,比单一的说教形式更加入脑入心,是一条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开放式教育培训方式突破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锻炼党员干部的党性
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深化理论教学,由情及理、以史论今,提升党员干部的历史意识与现实意识、问题意识与发展意识,更有利于锻炼党性,以提升干部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在党员干部培训中,依托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突破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引进体验式、研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调动“教”“学”
双方积极性,通过调研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成为教学内容的生动载体,依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开发,建立比较成熟的现场教学点和体验式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社会实践、专题教学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比如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纪念公园、纪念馆、重走红军路、体验红色生活、重温红色历史等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讲求实效,使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其中,自觉开展党性教育,真正做到让理论灌输“入心入脑”,让学员“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把它内化为信仰和理想,与时俱进地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并在创新中形成体系,更有利于党员干部锻炼党性。
(三)开放式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有利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思想水平
应势升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实现“盲目灌输”向“按需施教”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是《干部教育条例》提出的重要原则。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开放式干部培训教育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员学习研究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把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党员干部的实践行动,将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思想水平。作为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主线的“百色起义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革命者经受
严峻考验的精神力量。通过课程系统理论学习和参观这些革命遗址,纪念革命先烈,缅怀革命遗址的实践行动相结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样通过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培训机制等手段,能够切实提高培训效益,促进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和造就新时期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坚持“四个结合”,建立党员干部开放式教育新模式 充分利用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和科研教学相结合,坚持“点”和“面”相结合,对干部培训教育的方法、资源、内容、手段和途径等问题进行突破和改革,建立党员干部开放式教育新模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一)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教学方式 百色起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精神宝库,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生动、深刻的教材。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就历史讲历史,而必须紧密联系现实,找准历史与现实的对接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将理论分析和实践相结合,讲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让学员在情感和理智上能接受党性的观念。要把百色起义精神放在世界史、中国近
代史、中共党史、改革开放史的背景中去理解、把握,更要结合时代要求加以深化、实化,引导学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面前,加强学员对执政意识、政权意识的教育;把百色起义精神的教育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教育融合起来,把最真、最美、最富感染力的史实讲出来,引导学员继承长征史的光荣革命传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构建课堂内外开放式教育教学平台
正如习近平同志说的,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因此,要依托百色红色文化资源,采用开放式、体验式教学法,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学空间,建立长期、稳定红色文化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辟红色教育第二课堂,设计红色考察路线、成立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扩展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构建课堂内外开放式教育教学平台,将课堂内的理论内容和课堂外的实地学习相结合,抛弃呆板的、单维性灌输式授课,以此引入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生动、趣味的方法,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历史与感悟现在,克服教学空间的狭隘性、封闭性。通过开放的教育方式,在接受红色教育过程中,把学员的感性体验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自觉,在开展现场体验教学的同时,及时安排相关的课堂讲授、学员论坛、自学、小组交流等教学活动,补充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论引导,让学员对自己 的感悟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深化其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
(三)坚持理论教学和科研教学相结合,实施研究型教学,组建研究型创新团队
要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头脑、进心灵,实现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的目的,还需要科研的力量。在开放式党性教育中,可以通过组建教师、学员与基地专家结合,形成师生互助、学员互助的研究型创新团队,以科研促教学。在教师和基地专家指导下,从问题意识、开放意识、探讨意识、分析能力等方面培养学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指导学员撰写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组织学员讨论,举办学员论坛,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研究中的主体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从而实现在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培养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与研究能力于一体的目标。
(四)坚持“点”和“面”相结合,构筑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内红色资源教学网络
党员干部培训主题的实际需要是“纲”,重大历史事件是“点”,历史进程脉络为“线”,不同的革命根据地为“面”,要将百色红色文化资源和区内其他红色资源特别是桂林的红色长征资源结合起来,体验“邓小平足迹之旅”和“重走长征路”,不仅让党员干部感悟长征精神,还要感悟百色起义精神,形成纵横交错、有机连接的更丰富、更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络。这样,将为加强干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更丰富的素材、良好的载体、鲜活的场景。在教
育培训过程种,应注重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研讨式、现场体验式、聆听故事式、文艺表演式等多种富有感染力、穿透力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亲临其境,倍感亲切,不知不觉中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感情受到升华,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了党性,客观上产生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取得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涛,张先彬.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3.[2] 张友南,肖小明.依托独特红色资源探索党性教育的“井冈模式”——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为例 [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6期
[3] 郭瑞敏,王戎.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研究型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重庆交通大学《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年7期
第四篇: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巧妙进行习作训练
2009-08-03 09:35:26 来源:中国教学资源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如果只是在作文课上单纯传授写作知识和进行习作训练,就很难“贴近学生实际”,而“让学生易于动笔”,更是心有余却力不足。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 „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现在使用的的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内容上蕴涵着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美质,形式上富有结构美,语言美,音韵美等因素。这样的好文章,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心智,陶冶情操,也是我们用来指导学生学习习作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指导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从中获得精神的陶冶,就会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仿写是语言的内化,是创作的基础。
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幼儿学走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习作就如大人搀扶幼儿,牵着学步。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进行习作不仅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灵气的熏陶,而且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小学高年级很多文章值得仿写。指导学生模仿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换个时间、地点或人物,机械照搬而已。只有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把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发展其个性的模仿,才是有效的模仿。经过有效的指导后,需要老师的点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感悟中升华,大胆创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模仿只是学生锻炼基本功,学习写作技巧的途径,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把体验和记忆书写成文字才是真正的可以触摸得到的收获。在引导学生模仿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写读后感。
文章本是有情物,学生读完文章都会或多或少有所感悟,要及时提醒学生把这些随感表达出来,积累起来,这些都会成为学生无形的财富。
(二)改写。
升入高年级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所发展,有时会对课文的内容提出质疑。这是学生思维的火花,要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敢于大胆改写。学生在质疑、解疑、改写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写作能力。
(三)续写。
续写作文,就是写课文的续篇,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对课文进行创新处理的一种练习。在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文尽而意无穷”,留有大量的余地耐人回味,尤其是一些悬念性的结尾,大都可以进一步推测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因而,本人经常根据课文提供的条件,鼓励学生补充情节,由此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扩写。
扩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扩展,进行细致地描述,使文章的内容得到扩充,变得具体生动。经常做扩写练习,可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发展想像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在写作中加以实际运用,并在运用中不断提高写作技能和技巧。
(五)想象与主人公或作者对话。
换位思考是学生入情入境写作的好方法,是学生与文本真心对话的一条途径。引导学生想象,用心灵与作者或课文中的主人公对话,换位思考,体味揣摩他人的心理世界,那么,学生的写作灵感就有可能激发出来。通过换位,学生用文字表达的情感也更贴近于主人公与作者的心声。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材中“写”的训练内涵丰富,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地挖掘教材这一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训练,最终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随文练笔,提高学生阅读与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内容摘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生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和课文对话,带领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读写结合,让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读中练写。随文练笔与阅读“结伴而行”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取得读与写的“双赢”。
[关键词]有效能力提高随文练笔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要求学生能读会写。而当前,习作教学效率较低,广大师生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有米难炊”或“无米之炊”的难题,究其原因,在于目前习作教学普遍与阅读教学割裂造成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重视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从语文学习规律来看,阅读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习作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同时影响着阅读,对阅读起着促进作用。这种阅读与习作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注重读写的双向联系成为十分必要的事,也是解决目前习作面临的两大难题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教材文本确实是学生练习习作能力的最好练兵场,充分挖掘阅读教学的现实资源,通过加强读写联系的途径,让学生在读中悟写、以写促读,可以增加训练台阶的密度,减缓习作训练的坡度,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习作”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良好情感。相较于课堂“对话”,随文练笔是“独
白语言”的练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言语实践。随文练笔与阅读“结伴而行”具有深化阅读、训练表达、锻炼书写等多重功效,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取得读与写的“双赢”。
“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它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切入口小、难度低,学生没有畏难抵触的情绪,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省时有效的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认真把握教材,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使二者紧密联系,放飞学生阅读想象的翅膀,指导学生勤练习。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习作水平。
一、在理解重点词、句处练笔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第21课《九色鹿》一文中,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并重重地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理解了国王这么做的原因,也就领悟了课文“贬斥贪婪与负义、颂扬善良与正义”的主题含义。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假如你就是那个国王,听了九色鹿一番义正词严的话,你会为什么而感到惭愧?会怎样斥责调达?会怎样命令臣民?请你拿出笔,写一段话。建议恰当地选用课文中的词语: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灵魂肮脏、恩将仇报……这样的教学,既注重了词、句的教学,也教会了学生说完整、连贯的话,还帮助学生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言,同时为写话打下了基础,使读中学写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二、在理解省略号处练笔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狼和小羊》一课中当无奈凶恶的狼不想再狡辩了,朝小羊扑去……此处的省略号虽然省去了故事的结局却给了善良的孩子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当然不希望小羊就这样死去,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心理,让他们续写故事。小羊采取了什么措施大战狼的呢?狼和小羊的结局又如何呢?学生们为“救”小羊各出奇招。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三、在想象补白处练笔
抓住课文空白处,入乎其内,徜徉其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掘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发挥合理想象,还原空白,使空白处不再空白。这样不但加深其理解,丰富其语言,而且拨动其情感,丰富其感受。真可谓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在教学《第八次》一文时,布鲁斯王子在受蜘蛛结网的启发下会怎样动员他的军队和他的百姓起来抵抗呢?但是文本并没有细细描述,这就给阅读提供了一个空白空间,必须加以补充,以达到阅读心理的平衡。此处练笔,正是顺应了学生的阅读空白需求。并以此里来丰满人物形象,通过理解他激奋人心发言来感受的他抵抗到底的决心。有的学生写道:“蜘蛛织了七次网也失败了,但是第八次成功了,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坚信,只要坚持到底,胜利就一定会属于我们的!”“苏格兰的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我们的祖国正在遭受着外国的侵略,我们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一定要起来反抗!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像蜘蛛一样取得胜利。”……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呐喊,那一声声撞击心灵的呼喊,填补了课文空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这种创造性想象更多地受到学生的心理、思想、感情、知识、经验、个性等的影响,因而也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四、在理解典型段落处练笔
课文的语言一般比较规范、优美,一些语句、段落特别富有表现力,也蕴涵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范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写话。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第三自然段。这段共三句话,先总说蝴蝶谷的景象非常迷人。然后具体介绍黄蝶谷和彩蝶谷。这种先总说后分说的段落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而且其中运用到的比喻句也让学生有了更形象的感知。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还会有什么样的蝴蝶谷,并注意抓住该蝴蝶谷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来进行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
区或某一个景点(也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外出的不多,但对校园很熟悉: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四、在理解故事结局处练笔
文本的结尾处往往是学生的情感共鸣点。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环节“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他们分别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写道:第二天,小骆驼又见到小红马了,小红马还是用嘲笑的口吻说:“我都嘲笑你了,你还好意思出来,真不知道害羞!” 小骆驼笑着说:“看人不能看他长得美和丑,要看他有没有用处。”“哼,那么丑,会有什么用处。”小红马自以为是地说。“我带你到沙漠里走一趟,怎么样?”小骆驼自信满满地说。“走就走,有啥了不起!”于是,小骆驼和小红马一起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没有走多远,小红马的腿就陷进沙子里,小骆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小红马拉了上来。没走几步,小红马就累了,肚子饿了,愁眉苦脸地说:“有没有什么吃的东西,我的肚子好饿呀!”说话间,突然一阵铺天盖地的风沙吹了过来,他们俩赶紧把眼睛闭上。可是,等风沙过去了,小骆驼一下子就把眼睛睁开了,而小红马睁了半天也没有把眼睛睁开。小骆驼由于长长的睫毛的保护,眼睛里没进一粒沙子,可小红马的眼睛里进了一大堆沙子,还是小骆驼帮他把沙子清完。小红马想想自己以前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对小骆驼说:“谢谢你,你真棒!” 看,学生把读到的,学过的语句灵活地运用于写话中,变成了自己的语言,使作品更赋予生命力。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处理好练笔与阅读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化阅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素养。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吧!
第五篇:革命传统教育1
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先烈故事会
什么是革命先烈?
革命烈士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的人员。根据1980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革命烈士的称号,比以往规定的更具有严肃性,取消过去关于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积劳病故,革命军人因公发生意外事故死亡总称烈士的规定,同时,打破过去只限于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和参战民兵、民工的范围,可以扩大到全体人民,从而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英勇奋斗献身的精神。
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丁麟章
丁麟章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曾上过4年小学。后辍(chuò)学从师学篾(miè)匠。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平江县游击队,先后任班长、中队长。1930年7月,参加红三军团组织的第一次攻打长沙的战斗。第二年,随部编入平江县苏维埃政府警卫团,任副营长。曾参加湘(xiānɡ)鄂(è)赣(gàn)苏区历次反“围剿(jiǎo)”的战斗。主力红军长征后,调红十六师任参谋,随部留在湘鄂赣苏区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1938年春,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时,先后任团部参谋和三营营长,并随部经皖南开赴江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春,在皖(wǎn)南反“扫荡”战斗中,率三营作为前锋,协同全团各部在父子岭与2000多日军展开血战,击溃了日军的10多次疯狂进攻,胜利完成了保卫新四军军部的重任。后又率部参加了收复泽县的战斗。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率部英勇抵抗,身负重伤。幸得当地老乡营救才脱险。全愈后,重返新四军,被任命为七师十九旅五十六团团长。1942年调任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政委。曾深入漂水等地,帮助指导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游击武装,并多次参与指挥反击国民党顽军的战斗。1945年,先后调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三支队、第二支队政委。同年6月,在孝丰百步山反击国民党顽军五十二师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