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实施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及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实施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及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省内外各有关单位,江苏省各省辖市科技局:
为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治太"方针,我省将组织实施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为太湖水污染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为了切实组织好专项项目,现将项目指南及申报要求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做好组织申报工作。
一、专项项目指南
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申报项目分三类,即基础研究项目、关键应用技术攻关项目和先进共性技术推广项目。(一)基础研究项目
围绕太湖水污染治理的重大科学需求,系统收集分析国内外湖泊,特别是太湖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方法的研究成果,开展基础性工作和应用基础研究,弄清基本规律,取得科学数据,建立基本模型,为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001、太湖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
系统分析研究太湖污染物形成机理,建立污染物削减基本模型,研究提出污染物削减和控制系统方案,为太湖控源截污和改善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011、太湖污染物来源分析及削减方案研究
1012、太湖子流域水环境容量调查及水污染削减方案研究 l 013、太湖水体氮磷积累机理与削减方案研究 1002、太湖蓝藻水华暴发规律及控制研究 系统分析研究太湖及国内外湖泊蓝藻生长暴发机理,确定蓝藻水华暴发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建立蓝藻水华暴发预警模型,提出控制蓝藻水华暴发的方法和途径。
1021、太湖蓝藻水华暴发环境条件特征阈值研究 1022、太湖蓝藻水华暴发预警模型和控制方法研究 1003、太湖治理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研究
系统分析总结太湖及国内外湖泊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的研究成果,研究治理工程对太湖生态系统影响,开展生态健康评价,提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途径和方案。
1031、清淤工程对太湖水质及生态影响与疏浚方法研究 1032、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质及生态影响研究 1033、太湖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及生态修复方法研究(二)关键压用技术攻关项目
围绕当前太湖流域水污染处理和蓝藻水华防治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太湖污染防治关键技术装备的攻关和应用研究,为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2001、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
按照新颁布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研究开发以太湖富营养化水体为水源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装备、水源地水质突变应急处理装备及其材料制备。
2011、水源地水质突变(包括蓝藻水华暴发、其他污染事故等)应急处理工艺及装备 2012、富营养化及有机复合污染水源水厂水处理工艺及装备 2013、水质在线检测与水厂工艺自动控制装置
2014、高效陶瓷膜、活性炭、凹凸棒土等饮用水深度处理材料规模化制备及成套装备
2002、工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
针对太湖流域工业废水综合治理的需求,研究开发化工、印染、电镀等重点行业工业废水治理关键技术及装备,完善太湖流域工业废水“零排放”的技术体系。
2021、重点行业废水处理核心技术及装备
2022、重点行业中水回用、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
2023、工业集中区或园区工业废水预处理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及装备 2003、城镇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
针对实施更加严格污染排放新标准的要求,研究开发城镇污水除磷脱氮深度处理工艺与关键技术装备。
2031、城镇污水除磷脱氮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 2032、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与中水回用关键技术及装备 203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关键装置 2004、高效蓝藻处理专用技术及设备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除藻技术和关键设备,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开发适应太湖蓝藻打捞处理系列专用设备。2041、高效蓝藻打捞脱水处理专用设备 2042、蓝藻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三)先进共性技术推广项目
围绕当前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需求,应用国内外污染处理先进共性技术,在太湖沿湖地区开展污染防治先进共性技术应用推广,重点开展共性成套技术体系的工程示范,提高太湖水污染治理水平。300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示范推广
在太湖沿湖污染控制重点区域,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新技术示范推广,实施农业精准施肥、施药科技示范工程,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平。
3011、农田养分投入减量化使用成套技术 3012、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成套技术 3013、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 3014、农药安全高效施用及残留降解成套技术 3015、农田径流氮磷生态拦截成套技术 3002、农村生活污染处理技术示范推广
引进、消化、吸收农村生活污染处理先进技术,在太湖沿湖乡镇开展适合当地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技术的应用推广,建设农村生活污染技术集成应用科技示范工程。
3021、农村分散居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成套技术 302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 3003、湖泊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推广
应用生态修复先进技术,在太湖沿湖重点区域,开展湖泊生态修复共性技术推广,实施湖泊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应用的科技示范工程。
3031、水源地保护与水质改善技术
3032、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修复技术 3033、湖滨带水生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3034、入湖河道生态修复与污染消减功能重建技术 3035、蓝藻生态控制技术
3036、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3004、水污染监测及预警技术示范推广
围绕太湖水污染及蓝藻监测预警技术需求,开展重点区域监测与预警技术应用推广,加大对太湖水污染监测数据共享的技术支持,提高太湖水污染预测预警水平。
304l、水源地水质监测与预警技术体系 3042、蓝藻水华监测与暴发预警技术体系 3043、太湖水污染监测数据共享技术体系 3005、其他污染防治先进共性成套技术推广
二、申报程序和要求
1、支持产学研联合,鼓励江苏省外单位与江苏省内单位联合申报,尤其是与江苏省太湖流域区域内单位联合申报。
2、江苏省内单位申报和省内外联合申报的项目按省内属地化原则上报。江苏省外单位如无江苏省内合作单位的可直接向江苏省科技厅申报。
3、各类申报项目必须面向太湖治理,并在江苏省太湖流域地区应用实施。申报基础研究项目,要求提交能为太湖水污染综合治理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数据和依据的研究报告及技术方案;申报关键应用技术攻关项目,要求提供的技术装备处于科技成果中试阶段或规模产业化阶段,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并与实施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申报先进共性技术推广项目,要求技术先进成熟实用,已完成中试,适合太湖流域应用,在相关领域属共性技术,具有重要应用推广价值,并与应用推广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4、各单位要集成研究力量,属同一指南方向的,一个单位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同一项目如已获江苏省各类科技计划立项支持的不再受理。
5、项目实施地及项目实施单位的相关条件,须符合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的总体规划要求。
三、实施时限和资助方式
1、项目实施时间一般在二年以内,鼓励能尽快实施的项目申报。
2、经过评审,研究成果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的项目,将通过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处于技术装备中试阶段的项目,将通过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支持;处于技术装备规模产业化阶段和成套技术集成应用工程化示范阶段的项目,将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其他先进共性技术推广的项目,将通过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支持。
四、其它事项
1、项目申报材料分别按照所申报项目类别的格式(见附件)编写,请按纸质封面及项目设计书规定的材料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五份,附件请按规定顺序装订。
2、项目信息表除应附在项目任务书的目录前外,还需在江苏省科技计划网上申报,网址: http://210.73.128.91/index.jsp。
3、项目申报材料送达或寄到截止时间为2007年8月31 日17:00。
4、申报材料统一报送至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联系人:江苏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南京市龙蟠路175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院内,邮编:210042)陈小平025-8548592 1 刘爱英025-85485920 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
郦雅芳025-83214956 丛兴忠025-83363439 附件:l、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项目信息表
2、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基础研究项目任务书
3、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关键应用技术攻关项目任务书
4、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科技专项先进共性技术推广项目任务书(以上附件可在网上下载,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hotkm/jskj/category.jspa?categoryylD=1627)
第二篇: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附件2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基本条件
1.科技基础性工作一般指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求而开展的获取自然本底情况和基础科学数据、系统编研或共享科技资料和科学数据、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制定科学标准规范、研制标准物质等科学活动的统称。科技基础性工作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等特点,对于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是专门支持科技基础性工作的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科学考察与调查、科技资料整编和科学典籍志书图籍编研、标准物质与科学规范研制,以及其他对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基础性工作。
3.专项支持的工作不以发表论文、获取专利为主要目标,主要目的是产出权威系统的科学数据、调查报告、科技资料、图集图件、重要标准、科学规范等公益成果。
4.专项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5年,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执行年限。
— 1 — 5.项目须按工作任务科学设立课题,课题下不设子课题;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是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需明确工作内容、参加人员数量和结构、经费预算额度和比例;课题之间的经费分配、工作量分工要大致均衡;每个课题围绕确定的工作内容组织精干、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体现优势互补。
6.为确保项目实施获取科学数据和资料的系统性和权威性,申报项目应广泛听取本领域专家意见并组织相对优势的单位联合申报。
7.为更好地向科技界提供公共服务,项目应具有详细明确的数据、资料汇交和共享计划,项目完成后所有数据要按照有关要求实行开放共享。
8.申报项目必须符合2015指南方向,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相关条件。
二、申报资质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中央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具有法人资格,有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申报单位须通过依托部门向科技部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2.申报单位在申报项目时推荐一位本单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申报单位正式在编在岗的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 — 2 — 的科研人员;
(2)申报项目当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3)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意识;
(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本项目的研究和管理。
3.已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主体科技计划或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在研项目的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申报本专项项目;已同期参与2项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人员不得作为本专项项目的参加人员。
4.项目负责人每年投入本专项项目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各课题负责人不少于4个月;其他参加人员不少于3个月。
5.外籍及港、澳、台地区科研人员被推荐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须正式受聘于中国大陆境内单位且全职在岗工作,在受聘单位工作时间符合相关规定(应同时提供境外工作单位和受聘单位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申请书一起报送)。
6.以下人员不能参与项目申报: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专职科研管理人员;(2)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总工作时间已满负荷的人员;(3)因违规被取消申报资格和其他不能保证履行规定义务者。
三、组织项目的有关要求
1.申报单位应组织跨部门、跨学科,以及年龄结构合理的队
— 3 — 伍,整合国内相关优势单位力量,提出项目负责人(1人)。
2.申报项目应如实反映项目申报单位已有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如实说明项目负责人的研究背景、近五年主持或承担的与申请项目有关的国家科技计划(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与申请项目有关的代表性论文(5篇)及专利奖励等情况。
3.项目牵头单位应该为项目的组织实施提供人员、经费、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必要时还要通过主管部门开展组织协调工作。
4.有多家单位共同申报的,项目牵头单位应该提供与主要参与单位的联合申报合作协议,附在项目申请书之后一并提交。
5.项目应注意加强与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的衔接,所取得的成果应该为科技界提供共享服务。
四、关于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的有关要求
1.科技基础性工作不同于97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大多数工作是基于现有的且应具备的工作条件、用成熟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测试,以积累基本的科学数据;或者基于现有的资料进行系统加工整理,形成权威的典籍志书。
要根据此项工作的性质,实事求是地编制设备购置、材料试剂、测试加工、差旅和劳务等费用,避免不切实际需要的虚报经费。
2.严格按照项目实际经费需求如实编制预算,每个课题的经费与工作量要相匹配,严禁课题单位分配获得与其工作量不相符 — 4 — 的经费;经费预算科目要严谨合理,符合本项目的实际需求;要按照预算科目逐一编制详细的预算说明,测算依据和标准要科学合理、详实充分,符合相关规定。
3.申报科技基础性工作应具备基本的、必需的仪器设备等工作条件。申请书中提出的仪器设备购置主要用于满足本项目的实施,以金额不大、数量不多的小型仪器设备为主,经费总量要控制在合适的额度;自行研制仪器设备的,请说明与本项目的相关性、经费开支标准和依据;不得购置与本项目关联不大的任何仪器设备。
4.科学估算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控制在合适的额度,并说明试剂材料和测试化验加工与项目的相关性;对于没有市场价的单位内部测试化验加工支出,须说明开支标准和依据;不得用于支付其他科研工作的试剂材料和测试化验加工等费用。
5.严格控制购买数据资料的经费预算。对于申报典籍志书图集研制类的项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具备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基础,或能够从我国相关领域的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网)获取数据,不应从外单位购买金额较大的数据资料。不具备上述基础条件的、且必须购买较多的数据资料的,需说明必要性。
6.严格控制会议费和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和总体额度。对于科学考察工作,差旅费主要用于本单位往返科考目标地区的开支,项目验收时将对此严格审计。
— 5 — 7.严格控制劳务费开支总量和发放标准。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应主要由项目组成人员承担,不应支付大量的劳务费聘用人员承担。要根据实际需求控制临时聘用人员的数量,依据其工作量和职称、能力、水平发放不同标准的劳务费,不得高标准开支劳务费。单位长期聘用的或者签有长期劳务合同的人员不属于劳务费支持范围。
8.合理计划工作任务,科学估算每年所需经费额度。一般地,执行期为5年的项目,经费分配比例为15%、25%、25%、20%、15%;执行期为4年的项目,经费分配比例为15%、30%、30%、25%;执行期为3年的项目,经费分配比例为20%、40%、40%。
五、申报受理程序
1.申报单位需先在科技部门户网站“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专栏(http://program.most.gov.cn)进行单位及用户注册(已进行过其他计划项目申报的单位,无需重复注册)。登录申报系统后,点击进入“选择计划类型”界面,在申报内容栏目中选择“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按照有关提示进行操作。申报单位必须如实填写,认真校对每一项内容,确认无误后再提交依托部门。
2.申报单位必须在线打印已正式提交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申请书》,并按要求装订以上内容和相关附件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后正式报送依托部门审核。非在线打印的正式提交材料一 — 6 — 律无效。
3.依托部门须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登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按照相关提示对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确定推荐的申报项目正式向科技部提交。
4.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不予受理:
(1)不符合专项的基本要求和申报资质要求的;(2)申请书编写不符合规定格式要求的;(3)申报手续不完备,不符合规定申报程序的;(4)已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立项支持的;
(5)在国家其他科技计划(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中有支持渠道的。
5.项目申请书(包括不受理的项目申请书)不予退回,由科技部统一处置。
第三篇:生态环境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
附件2
生态环境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实施背景、主要目标及任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天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以及“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要求,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度,围绕建设美丽天津总体目标,结合天津市生态环境治理与质量改善重大科技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抓住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和海洋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和京津冀节能环保六个方面,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示范,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实施污染物减排和生态环境增容综合示范,形成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打造一批符合现代市场模式的、具有衍生复制能力的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平台、创新型企业与产业化基地,为我市环境污染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环保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借助京津冀三地科技优势资源,聚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开展京津冀协同科技示范,提升我市节能环保科技研发和先进技术成果的示范应用水平,为京津冀地区创新协同绿色发展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做出新贡献。
二、具体征集方向
《2018年天津市生态环境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在大气、水、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海洋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京津冀节能环保科技示范六个方面布置了12个方向的重点任务。
(一)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物深度减排及清洁能源替代技术研发与应用 针对NOx深度减排需求,开展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针对颗粒物深度减排需求,开展锅炉尾气冷凝脱水深度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深度减排需求,开展化工等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高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移动源深度减排需求,开展移动源污染控制装置研发和应用;以钢铁、建材等高耗能、高排放典型工业为重点,实施锅炉节能、余热余压等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针对农村散煤治理清洁能源替代的科技需求,开展面向农村供暖的替代性非化石新能源技术的研究,研发工业中低品位余热与区域供暖的热能梯级利用技术,开展多种模式的应用。
(2)大气复合污染源解析及大气环境技术转化体系构建与产业培育
实施雾霾成因分析在内的大气复合污染源清单及精准源解析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区域动态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和快速量化响应技术研究,提高大气污染预测预报精度,突破细颗粒物特殊组分、高反应性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污染物等精细化、准确化来源解析技术结合区域大气污染发生过程特点以及不同污染源减排环境与经济综合绩效,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及应急响应方案并开展区域示范。
(二)水污染防治
(1)水污染来源解析及水环境技术转化体系构建与产业培育 支持水污染源清单编制和来源解析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水污染物区域动态清单编制技术,开展大气干湿沉降观测研究,研究流域断面水质与区域污染源的响应关系,提出面向流域断面达标的污染源消减策略,开展水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提升水污染物监控应急响应能力。开展水环境技术与装备的评估研究,选择水污染防治的关键工艺,开展工艺技术的产品化、工程化、标准化的二次开发,研究技术交易、产业孵化等适宜模式,建立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二次开发和产业孵化联盟,形成天津市水环境技术转化体系。
(2)重点区域和领域水污染控制与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开展不同类型河道水体黑臭的发生过程及其成因研究,低能耗、低成本的入河污染控制及河道水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构建基于消除水体黑臭为目标的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体系并开展应用。开展基于受损微生物生态系统恢复的河道沉积物原位修复技术开发与应用。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与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研发,突破以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为核心的化工行业废水全过程控制技术,突破以盐控制为核心的典型行业高盐废水趋零排放浓缩技术与装置设计,突破以水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典型行业分质供水和梯级利用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根据来水特点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开展饮用水源地水污染物阻控技术及藻类生长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
(1)典型污染场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
针对石油、化工等行业污染场地,构建污染物识别与分布特征数据库并确定优控污染物,研究污染土壤的绿色修复材料、技 术与装备,重点研究高浓度有机污染土壤绿色修复技术装备与应用。
(2)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
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循环回收利用体系研究;建立多源垃圾时空分布特征数据库及污染物识别图谱,研究生活垃圾的清洁高效处理技术与装备,重点研究多源垃圾的能源化—资源化技术、飞灰等二次污染物的安全处置技术,热化学方法与生物方法的协同处理技术,建立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安全评价体系。
(四)海洋环境建设
(1)海洋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针对重大海洋工程、重点海域船舶交通密集、油田高集中、海域封闭,发生海上溢油事故、大气污染和海洋生态污染等风险偏高的问题,开展海洋工程、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海洋灾害和海洋环境突发事故应急预警预报等关键技术开发,并开展应用;建立海洋工程、海洋环境风险评估模型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系统,并开展应用。开展海上交通环境污染精准源解析与治理技术研究,精确测定船舶在不同状态下大气、水及残油等污染物排放的组分,分析船舶污染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提出不同污染源的治理方案并开展应用。
(2)渤海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研究渤海航运、渔业、石油、旅游、海洋能等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渤海水、气污染物交换和演化规律,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研究海水淡化和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产业关键技术,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科技应用。建立渤海绿色发展模型和动态管理系统,推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空间格局研究与功能提升技术研发及应用
对天津市景观生态进行系统调查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开展区域生态格局与环境质量间关系研究,提出天津市生态空间提升建设方案,结合不同生态空间要素以及连接受损状况,研究山地、河流、湖库、湿地海岸线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功能区适应性生态功能提升技术并开展应用。以城镇地区生态建设为研究对象,研发区域生态系统评价与监管技术和区域生态健康诊断、安全评估与生态风险预测预警技术,构建城市生态空间形态—格局规划设计与调控技术平台,研发关键生态景观重建技术以及受损生态空间修复保育技术,开发现有生态景观的功能提升技术并应用,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和生态安全保障调控技术体系。
(六)京津冀节能环保科技示范(1)节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
支持各类工业锅炉能效提升和重点行业企业生产余热等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及设备开发与示范;支持重点行业大型高耗能企业能源梯级利用和能源系统整合技术研究与示范。
(2)环境污染源控制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示范工程 开展水污染控源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支持重点行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纳污坑塘、黑臭水体整治、流域污染防治等技术开发与示范;开展土壤污染修复与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支持工业和城区污染场地修复集成技术及装备开发与示范,重点过程固废源头大幅减量清洁工艺、全过程近零排放等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示范。
(3)雄安新区重点区域环境保护科技示范工程 服务于雄安新区建设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改善,围绕景观水体保护以及特色小镇建设,研究氮磷有效生态检测技术、土壤磷流失阻控材料以及生态缓冲带截留,开展氮磷营养全过程控制的新型环境友好种养模式研究与示范;研发跨行业多元数据融合技术,建立支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大数据平台。
三、申报说明
1.“
(一)大气污染防治、(二)水污染防治、(三)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由已认定的天津市领军企业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根据申报指南方向组织联盟内成员单位申报项目(以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之前,经市科委备案的组织实施该专项的联盟出具的联盟成员单位清单为准)。
2.“
(四)海洋环境建设、(五)生态环境建设”,可由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单位自由申报。
3.“
(六)京津冀节能环保科技示范”,优先支持利用节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形成满足产业升级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解决方案,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环境改善的京津冀跨区域工程示范项目。无京津冀跨区域实质性技术开发、工程示范应用内容的项目将不予受理。项目应由京津冀三地中至少两地的企业、高校、院所等联合申报,且项目第一承担单位为符合申报条件的天津市内注册企业。
第四篇: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省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实施管理,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和结题验收,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实施管理指项目从立项后到结题验收期间,为保证项目按合同规定执行,并取得预期目标与成果,对项目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第三条 项目实施管理按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两类进行管理。重大项目界定为:高技术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部分,以及其他省专项计划中的重点项目。
第四条 凡列入省科技厅各类专项科技计划,并获得政府财政经费支持的项目,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省科技厅、项目主管部门(省辖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省有关厅局)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省财政厅负责计划项目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第六条 省科技厅的基本职责是:
(一)审查项目执行报告、阶段总结报告、结题验收项目研究工作总结和项目经费的预、决算;
(二)对项目计划进度执行与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中介机构进行项目的中期检查、监理或评估,根据项目合同执行情况下达分拨款经费;
(三)组织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需要协调、处理的重大问题;
(四)组织实施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统计工作;
(五)对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进行目标考核与信用评价。
第七条 项目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是:
(一)监督项目的实施和经费使用,及时划拨省科技经费,匹配项目约定支付的科技经费,督促项目自筹资金到位;
(二)定期报告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协同省科技厅进行项目执行情况的中期检查、监理或评估,审查结题验收项目的研究工作总结和经费决算;
(三)协调项目的实施,向省科技厅报告项目实施中难以协调和解决的问题;
(四)实施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统计工作;
(五)配合省科技厅对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进行信用评价。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的基本职责是:
(一)严格执行科技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按期完成项目目标任务,并按要求向省科技厅申报结题验收;
(二)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秘密技术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建立专项保密和使用制度,报告项目执行中知识产权管理情况;
(三)如实报告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及时报告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四)接受省科技厅及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接受并配合省科技厅委托的中介机构所进行的科技项目监理与评估,如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六)填报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统计报表。
第三章 实施管理
第九条 实行重要事项报告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如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经费预算、项目负责人等发生变动,以及遇有不可抗拒的因素等影响项目实施的重要情况,承担单位须及时提出书面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科技厅审批。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研究开发或建设任务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原执行期结束前,提出延期申请,一般允许延期一次,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第十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如遇到下列情况之一,由承担单位提出申请中止项目的报告,并附已做工作、经费使用、已购置仪器设备、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的书面总结,重大项目需提供专项经费审计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科技厅审批。
(一)经实践证明,项目研究开发技术路线不可行或已无实用价值,项目继续实施已无意义的;
(二)项目知识产权不清晰,有严重知识产权纠纷或侵权行为,经调解无效的;
(三)合作关系、项目负责人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开发工作无法进行的;
(四)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开发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第十一条 在研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缓拨经费、停止拨款、通报批评、强制中止或撤消项目等处理。
(一)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开发工作;
(三)超过计划规定执行期限两年以上的项目;
(四)无故不接受省科技厅或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审计与评估的;
(五)项目经费使用违反有关经费管理规定的。第十二条 需要调整、中止或撤消的项目,由省科技厅专项计划主管处室提出处理意见,会发展计划与财务处后报分管厅长审签,重大项目报厅长审签,以苏科计函号下达项目调整、中止或撤消的批复。批复视同对合同内容的调整或补充,作为项目检查、结题验收或终止履行项目合同的依据。
第十三条 凡中止或撤消的项目,由省科技厅专项计划主管处室会发展计划与财务处、审计处清理,视情况收回省拨经费,重大项目按《江苏省重大科技项目专项经费审计暂行规定》(苏科审[2003]498号)进行专项经费审计。
第十四条 省科技厅依据项目合同执行情况,会同省财政厅确定是否拨付项目分拨款。在组织项目监督检查或中期评估的基础上,省科技厅专项计划主管处室对照合同进度要求,研究提出项目分拨款安排建议(格式见附件1),有本办法第十条及下列情况之一者,省科技厅将会同省财政厅暂缓或取消项目分拨款:
(一)项目未按合同约定计划进度实施的;
(二)主管部门、承担单位未落实约定匹配经费和自筹经费的。
第十五条 实行项目统计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报送“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执行与经费使用情况报表”。第十六条 建立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制度。省科技厅专项计划主管处室根据项目检查和统计情况,提出专项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或报告(格式见附件2)。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省有关财务制度的管理规定和项目合同的要求,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经费专款专用,并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
第十八条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对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对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或挤占项目经费的行为,省科技厅、财政厅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并追回拨款、中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信用管理
第二十条 按照项目实施管理职责与分工,省科技厅发展计划与财务处会同专项计划主管处室,依据管理职责履行和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别对项目主管部门和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实施目标考核和信用评价。第二十一条 根据《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苏科计[2004]107号),省科技厅对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科技计划管理工作考核。对考核为“A级”的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将给予通报表彰,对其今后推荐的申报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立项支持,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连续两年考核为“A级”的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其项目可两年免于省科技厅组织的检查或评估。对考核为“C级”的项目主管部门(单位),要求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并重点加强对其管理项目的检查监督和评估工作。对连续两年考核为“C级”,且无相应整改措施的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将严格控制该部门(单位)推荐项目的立项数。
第二十二条 建立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考评与奖惩管理机制。省科技厅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停止拨款、应结未结和强行中止、撤消项目的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名单,凡列入该名单的单位及项目负责人,以及对于省科技厅组织评议或评估结果为较差的项目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省科技厅在两年内停止受理其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并将不良信用记录记入省科技计划项目信用数据库。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或取得突出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负责人,以及对于省科技厅组织评议或评估结果为优秀的项目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省科技厅在下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立项或滚动支持。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形成的论文、专著、软件、专利,以及鉴定、获奖、成果报道等,须标注省科技计划资助和计划项目编号。项目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苏科计[2002]431号文)同时废止。
第五篇: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省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实施管理,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和验收,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项目实施管理指项目从立项后到验收期间,为保证项目按合同规定执行,并取得预期目标与成果,对项目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第三条项目实施管理按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两类进行管理。重大项目界定为:高技术研究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部分,以及其他省专项计划中的重点项目。
第四条凡列入省科技厅各类专项科技计划,并获得政府财政经费支持的项目,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管理分工
第五条 省科技厅在项目实施管理中的基本职责是:
(一)审查项目执行报告、阶段总结报告、项目验收或结 1
题总结报告。
(二)组织或委托项目主管部门、中介机构进行重大项目的中期检查或评估;
(三)组织实施项目执行情况统计工作;
(四)组织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需要协调、处理的重大问题;
(五)对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进行目标考核与信用评价。
第六条 项目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管理中的基本职责是:
(一)及时划拨省科技经费,匹配项目约定拨付的科技经费,督促项目自筹资金到位;
(二)定期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和重大项目经费决算,协同省科技厅进行重大项目执行情况的中期检查或评估,协调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保密的实施管理;
(三)实施项目执行情况统计工作;
(四)对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进行目标考核与信用评价。
第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的基本职责是:
(一)严格执行科技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按期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二)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秘密技术的项目在实施研究开发过程中,应在项目开始实施同时与涉及秘密技术的人员签订合同,建立专项保密和使用制度。报告项目执行中知识产权管理情况和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三)真实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和重大项目经费决算;
(四)接受省科技厅及主管部门对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接受并配合省科技厅委托的中介机构所进行的科技计划与项目评估,如实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六)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七)填报项目执行情况报表。
第三章管理制度
第八条实行重大项目中期检查和中期评估制度。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进行中期检查或中期评估,督促承担单位认真履行合同。检查或评估的结果作为项目分拨款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与突破,或因不可抗拒因素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承担单位、主管
部门要及时报告省科技厅。项目实施中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与关键技术方案的变更等,承担单位需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报省科技厅核准后方可调整。
第十条实行统计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报送“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报表”。
第十一条执行项目验收制度。项目实施完成后,承担单位应按《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要求,按期完成项目总结或验收。
第十二条建立项目信用评价制度。对主管部门和承担单位管理制度、项目实施情况和管理绩效等进行综合评价。
第四章目标考核
第十三条根据项目实施管理职责与分工,省科技厅发展计划与财务处会同专项计划管理处室分别对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实施目标考核。
第十四条考核以管理职责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基本依据,重点考核计划项目实施情况。
1、对于项目主管部门,考核内容有:
(1)合同约定的匹配资金落实情况;
(2)计划项目按期结题验收率;
(3)重大项目计划目标完成率;
(4)项目实施成果和绩效。
2、对于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考核内容有:
(1)自筹经费、研究开发条件落实情况;
(2)项目按合同进展情况及阶段成果;
(3)项目按期结题或验收情况;
(4)项目实施成果和绩效。
第五章奖惩措施
第十五条目标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项目主管部门管理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计划项目管理工作优秀的单位、个人,省科技厅给予表彰;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或取得突出成果和效益的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省科技厅在下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立项或滚动支持。
第十六条对无正当理由,超期一年未能完成项目结题或验收的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给予警告并限期完成,到期仍未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省科技厅中止其项目,采取措施收回省拨经费,并在三年内不再受理该项目负责人申报的项目。同时,省
科技厅将有不良记录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记入项目信用档案库。
第六章附 则
第十七条省科技厅或项目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要求项目承担单位不定期汇报项目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