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才工作示范点创新做法材料
打造职业教育高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县职业教育中心人才工作示范点创新做法材料
**县职教中心紧扣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示范点建设契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优化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努力打造宽领域、高层次的人才培育基地,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培养了一批新型实用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获得省级“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90多项荣誉称号。其中,2012年被中央电大授予“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30所县级职教中心之一。2013年荣获“第十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2014年获全市人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等。
一、加强基础建设,培育特色品牌。适应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需求,与现代经济转型相接轨,培育职教特色品牌。一是明确发展规划,奠定发展基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制定出台《**县职业教育五年(2013-2017)发展规划》、《**县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奖励实施方案》等,每年投入职教专款200万元,并将教育费附加30%以上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纳入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人才强县的重要举措,奠定了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二是加强基础配备,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分期建设”原则,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西校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汽车驾驶培训中心、校本部实训楼大楼、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校本部“北扩”工程被列为县政府2013年重大建设项目。学校由1个校区发展到3个校区,建成具备区域资源共享,高效运作,集教学、培训于一体的,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培训基地。先后被定为“清
任教8人,从基层学校选拔优秀专业教师25人,聘请能工巧匠和及技能型人才10人。其中:采取聘请、借用、交流等“人才+智力”柔性引才方式,引进了法制副校长、科研顾问等,聘请4名专家来校开展讲座讲学10次,先后选派30多名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赴杨凌、眉县、洛南等市内外兄弟学校学习办学经验等。目前,学校正式聘任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1%,从行业企业聘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1%。四是强化服务保障,助推教师发展。积极选拔一线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先后有20名同志被评为省、市、县教育能手、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期中韦文鹏同志2014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李彦明同志被授予**省中等职业学校知名校长、程新志同志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学校按照竞争上岗、按岗聘用、择优聘任原则,完善教师岗位交流、调配、晋升制度,先后提拔任用干部12人次,使各自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才能。
三、对接市场需求,拓宽培养渠道。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灵活培训方式,增强办学灵活性和就业针对性。一是“订单式”培养,拓宽就业渠道。在“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工作站2个,加强与山东知味斋、苏州联建、美律电子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联合办学协议,采取“送出去”即送学生、教师去企业学习,“请进来”即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的联合办学形式,实现了学校教育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年均安置学生1200人次以上。特别是与工业园区的企业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技能型员工,缓解了企业招生难的问题。2009年以来培养学生2867人,取得“双证书”2754人,获取率96%,安置满意率达到98%以上。二是“送课式”培养,服务地方发展。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镇村为辐射,立足乡村实际,采取“学校+企业+农户”方式,先
第二篇: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意见
关于开展人才工作示范站点创建活动的
实
施
意
见
为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人才高地和重点人才基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区人才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扎实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人才工作示范点站创建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各项政策,围绕人才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发展主题,通过示范点创建活动,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创建内容,完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人才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重点人才基地,以点带面,点上突破,面上扩展,整体推进,努力开创我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岱岳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每年创建评选表彰5个区级人才工作示范站点。坚持在实践中完善,不断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全区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使人才工作的
氛围更加浓厚,人才工作的措施更加扎实,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更加明显。
三、方法步骤
1、制订创建方案。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对照创建标准与内容(见附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本部门、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检查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把长期规划与当前安排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立足本单位实际,研究制订创建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确保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2、加强分类指导。各主管部门要组织所属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创建活动,按不同性质、不同类型提出不同的具体指导性意见,做到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对人才总量较大、人才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事业单位,重点在健全人才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形成人才规模上下功夫,积极发挥人才作用,为加快建设成为人才高地打基础。对人才工作相对薄弱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重点在培养引进急需人才、留住用好现有人才,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形成人才工作特色上下功夫。同时,建立相应的制度,加强具体工作指导服务,帮助企事业单位对照创建标准和内容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创建活动有效开展。
3、注重特色示范。在创建活动中,不求面面俱到,要注意发掘各创建单位的工作特色和亮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要注重创建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各级各部门可以根据《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本区域本部门实际,同时开展乡镇(部门)级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力求形成一大批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乡镇(部门)级人才工作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上水平。
4、严格考核验收。在各创建单位进行自查、搞好总结的基础上,由区人才办对创建单位进行实地考核,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根据考核情况择优提出区级人才工作示范站点建议名单,经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区委常委同意后,予以公示并进行命名表彰。
5、搞好舆论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示范点创建单位的经验和效果,及时总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事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创建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推进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组织和推进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主动,努力为我区的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探索经验、树好典型。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精心组织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深入发动,层层落实。
乡镇(街道)、区直部门的创建活动由区人才办负责指导,乡镇(街道)、区直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创建活动由主管部门负责指导。
3、创新方法,整体推进。各级各部门要把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作为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注重创新,结合示范点创建,建立完善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作用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附:人才工作示范站点创建标准及内容
人才工作示范站点创建标准及内容
一、创建标准
人才工作示范点站创建工作要围绕“七有”标准进行,通过创建活动开展,切实把示范点建设成为看有形象、说有经验、做有榜样的示范样板和先进典型。
1、有组织。建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专题研究人才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设立人才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人才工作责任明确,有较为完善的人才工作责任体系。
2、有规划。有与本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相配套的人才资源
整体性开发规划,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操作可行。
3、有阵地。积极为人才提供活动载体,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人才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创新和创优活动,注重发挥各类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设立人才学习交流的平台,建有人才定期活动的专门场所。
4、有活动。以“百名专家岱岳行”、“名师帮带培养工程”为载体,定期组织各类人才开展“服务发展、奉献社会”活动,通过举办学术报告,讲授示范课,传授新技术、新知识,提供致富信息,现场咨询指导等形式,发挥各类人才在技术指导、服务基层、关注民生、奉献社会中的作用。
5、有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开发机制,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的措施完善有力,人才的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机制健全。
6、有创新。加大对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服务、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不断建立完善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管理机制,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7、有成果。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人才培养上成效显著,新培养人才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在人才引进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在人才集聚上具有示范性优势;在人才使用上成效明显,取得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良好,人才对本单位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二、创建内容
1、强化人才意识,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全国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髓,强化人才意识,确立科学的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等新观念,全面把握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理清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放到突出位置,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把人才资源开发纳入单位的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2、加大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牢固树立各类人才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把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健全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自主或联合建立本单位人才培训基地。坚持分层分类、递进培养,采取轮流培训、脱产学习、聘请专家授课、名师帮带等方式,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各类人才,形成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骨干带头人、拔尖人才等各层次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3、拓宽引进渠道,进一步加快人才智力的有效集聚。坚持育智和引智相结合,统筹城乡智力资源,认真开展“百名专家岱岳行”活动,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与人才合作,通过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共建实验基地等形式,促进驻泰单位人才智力向岱岳区流动。建立融招商引智为一体的互动机制,在引进项
目、技术、资金的同时,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力求引进一个项目,带进一批人才。以项目、学科、专业为纽带,采取咨询、讲学、兼职、项目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柔性流动方式引进人才。积极创办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实习基地,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区外设立研发机构和营销机构,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技术中心,聘用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和高级营销人才为我所用。
4、创新使用方式,进一步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探索企业经营者选任办法,以招聘、竞岗等方式选用人才进入重要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岗位。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实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项目承包、奖效挂钩、技术入股、效益分成、股权期权等办法促进技术、管理的资本化,探索内部分配管理机制,建立由人才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报酬的薪酬制度,实行协议工资制。探索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标准,形成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5、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人才政策,落实相关配套措施,支持本单位人才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住房、教育、社会保障、定期体检和疗休养等方面的政策制度。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坚持学术无禁区的原则,尊重个性、激励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形成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的学术气氛。单位负责人加强与人才的联系沟通,对事关单位发展的重大事项,注意吸收有关方面专家的建设性意见。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奖励,广泛宣传人才典型事迹,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安全工作创新做法
收藏
| 发布者: preschool| 查看数: 25|
评论数
: 0|原作者: 袁俊娥|来自: 互联网
将本文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
在安全工作方面,根据我们幼儿园的实际,进行了一下几项创新做法:
一、完善各种制度、职责及应急预案
建立了符合我们园的《幼儿园安全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幼儿园一岗双责制》等53个制度,制定了符合本园实际的安全管理标准22项管理标准,制定了《 园长安全职责》、《班主任安全职责》《值日教师安全职责》等17种职责,并制定了28种安全预案。明确了责任要求,推进了机制创新。
二、创新目标责任明确责任
1、实行长期责任协议,落实目标责任。每学年都签订班级安全责任书、责任追究制度及协议;幼儿园与家长签定的幼儿园安全协议书、节假日协议书、安全接送协议书;幼儿园与安保人员签定了安全责任书等。
2、实行短期责任协议再加强策略,落实目标责任。每逢节假日,为了提示家长做好安全工作,三天至七天的假期都会在原来幼儿园安全协议书的基础上,与家长签定节假日明白纸,强化安全工作,促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教师安全知识学习方法。根据我园教师少任务多的特点,我们的学习一般以“集体加自学”方法,在会议精神引领下,集中学习时间减少,让教师利用晚上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四、创新教师安全教学的方式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杜绝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我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主题活动、学科渗透等途径和安全知识竞赛的形式,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幼儿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幼儿接受比较系统的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户外活动的伤害、防火、防骗、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出活动室前要整理好衣冠、鞋带,不攀爬栏杆、窗户;玩大型玩具时不越规、不拥挤、不倒滑滑梯等,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特别是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宣传挂图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游戏式”、“表演式”与“情景式”教育方式和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安全知识。
2、根据幼儿特点,我们创新了安全学习方式,让幼儿在“环境中熏陶学习”、在“玩中学”利用互动墙壁展示“安全标志”、,展示幼儿安全绘画,让幼儿进行有关安全的区角活动,让幼儿 “玩中学”,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安全知识。为了强化教师与孩子的安全意识,我们设置了活泼温馨的提示牌,比如“小心台阶”、“没有噪音”“请靠右走”等等,教师会随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创新家园安全联系,建立家园联系册。详细登记幼儿通讯、地址、身体状况等,使联系册在家园中间传递,使家园共同合作做好了安全工作。
五、创新幼儿安全教育内容。我们利用幼儿园教材选择有关健康和安全的内容,结合上级安全要求,编写符合幼儿特点的安全教育教案,形成每周一节安全课的教育内容。同时,我们将安全内容编成了儿歌,如 “你拍一,我拍一,安全自护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霉变食品不能爱,;你拍三,我拍三,电杆树木不要
攀你拍四,我拍四,童车、自行车我不骑,你拍五,我拍五,防震、防火要记住„„” 将安全知识儿歌化,孩子们非常喜欢。
第四篇:江苏人才工作做法和经验
江苏省推进创业人才战略的启示
为贯彻落实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市委人才工专题会的指示精神,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瑜带队赴江苏省苏州市学习考察人才工作。现。
近日,市人才规划纲要起草小组一行9人,赴苏州和泰州考察学习两市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两市人才工作观念新、机制活、投入大、亮点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江苏省推进创业人才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江苏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形成了新型引才留才用才机制。苏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的发展战略,把人才工作摆上优先位置,着力推进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苏州实施“姑苏英才计划”,提出 5年内投入30亿元,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10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00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惠及近30000名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高、中级技术、管理人才。5年内全市将建成20个重大科技平台、800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重点培育10家以上国内知名、业内领军旗舰型科技企业;每年重点支持2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100个创新团队,其中重点资助3个具有国际影响、能够突破核心技术、实现产业技术跨越的科技创新团队。到202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超过100名,入选省“双创”人才计划600人。
三、考核倒逼抓实“第一资源”。近年来,江苏省通过目标引领、创新手段、考核倒逼等一系列举措,让“一把手”抓实抓好“第一资源”,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最可依赖的资源和最可争创的优势。
江苏省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考核,把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推动人才工作科学、持续发展。《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确保省、市、县三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同时,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预计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江苏省新出台的“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设置了30项核心考核指标,其中“人力资本占DGP的比重”“人才贡献率”等指标强势入围,引发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江苏全省组织、财政、统计部门联合加大各地人才工作考核力度,向社会公示考核结果,促使各地的人才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从2007年开始,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目前这项计划已资助领军人才916人,95%都在企业,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24人,其中创业人才63人,占全国总量的23.8%,列全国第一位。
(二)着力打造人才工作优势品牌。江苏省各地根据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设计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工作载体,以载体建设推进人才工作的发展。苏州设计了“姑苏人才计划”和“国际精英创业周”两大载体。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即每年择优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来苏创新创业。2009年,苏州市共资助308名领军人才来苏创业,吸引1100多个团队落户。今年以来,优化升级了姑苏人才计划,突出打造“1010工程”,即今后10年每年引进不少于1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际精英创业周”即通过每年定期举办苏州国际人才创业洽谈会,聚集人才,引进智力。在今年7月将举办的第二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上,面向海内外邀请1000名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制造、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力成果的创业人才,进行创业项目对接和洽谈考察。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名高层次人才申请参加创业周活动,其中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具有博士学位,1296人携带创新创业项目,项目总数达1337个,890个项目已与苏州各创新创业载体达成对接意向。泰州大力实施“凤城千人计划”。出台《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和《泰州市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意见》,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计划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10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海外优秀人才,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40万元-200万元的项目资助,着力形成引领泰州快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链。
省委、省政府及时把握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于2006年12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启动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两年多来,省“引进计划” 共资助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92人,省财政给予每人10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在省“引进计划”的示范带动下,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及其配套政策,全省兴起了招才引智的热潮,为江苏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完善政策,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在人才综合环境建设上,两市都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持续优化的环境。苏州先后出台了30多个政策文件,包括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和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暂行办法,5大类人才将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社保、住房、税收、通关、配偶安置、子女入学、薪酬、游览和咨询11个方面享受全面优待。计划到2012年政策支持150名左右科技领军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利用双休日对领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人才实现从学者向企业家的转变;积极鼓励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每项可给予5万至10万元资助。
(四)坚持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互动并进。两市都坚持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谋划,联动实施,达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新阶段。苏州一方面瞄准产业发展集聚人才。结合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新能源、新型平板显示、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成立不到三年,引进近2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了158家科技创新企业。另一方面通过人才集聚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领军人才的大量集聚,推动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如:通过引进了张佩琢、梁子才等人才,带动了小核酸产业链上的多个项目相继落户,使苏州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小核酸研发生产基地;通过引进瞿晓铧、简廷宪等人才,推动了苏州“新兴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光伏”等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基地加速形成。
(五)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两市在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上,都充分发挥人才办的枢纽作用、人才资金的杠杆作用和重大活动的牵引作用,努力探索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实现方式,建立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分工负责、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苏州市,在运行机制上,鉴于市人才办工作量大、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家单位参加的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充分发挥这5家单位的作用。办公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具体工作。办公会具体讨论研究人才工作的立项申报、计划生成、项目实施、资金拨付、监督考核等。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的建立,明晰了人才成员单位的责权,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推进机制上,充分发挥各种人才资源的作用,大力培育人才中介机构,探索人才工作社会化的实现方式。在考核机制上,坚持县级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建立了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形成了人才工作市县联动、整体推进的浓厚氛围。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把握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牢固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投入是收益率、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开发性投入”等科学的人才理念,以人才开发推进产业发展,以人才引领和助推淮北发展。
启示二:设计符合本地区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工作载体,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要结合我市实际,设计具有上海特色的人才工作载体,以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引导人才向六大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集聚,同时,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加快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走产学研之路,积极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得益彰。
启示三:把握好“人才创新创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在政策支持环境、创业服务环境、社会舆论环境、工作居住环境和学习人文环境等方面综合推进,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各类人才搭建干创业舞台。
启示四:形成人才工作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同推进。要加强同县区、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工作制度,努力调动各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协调一致地做好人才工作。
三、几点建议
借鉴苏州、泰州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结合淮北实际,建议如下:
(一)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目前,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人才观念还相对落后、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层次人才还极度匮乏、聚集人才的综合环境还不够优化、人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等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淮北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深刻认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优势是最可培育、最可依靠、最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市转型,都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力量。必须牢固确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新理念,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坚定不移地走淮北特色人才强市之路。
(二)以编制人才规划为重点,形成科学的人才政策体系。规划先行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首先要编制一个好的人才规划,作为指导全市人才工作的总纲。同时要出台若干个与人才规划纲要相配套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的制度和实施细则,从而进一步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性政策体系,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政策保证。
(三)设计有效的人才工作载体,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关键在于设计符合淮北实际的人才载体和项目。为此,建议重点设计四个载体:一是“相城人才计划”。着眼淮北未来战略发展,在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一批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以及一批在文化、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领域引领和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一大批全国“211”和“985”工程高校毕业生,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和优先积累,助推淮北在发展方式转型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是“555”产业创新团队计划。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50个左右“产业创新团队”,选聘50名“产业团队带头人”和若干名“带头人助理”,集中开展我市重点产业项目的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培养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秀人才群体。三是“科技人才支持行动计划”。力争每年从高校、科研院所对口选派10名左右的优秀科技干部、专家学者到县区、经济开发区挂任科技副职,到规模以上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组织“百名专家、百名博士淮北行”活动,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并与我市签署合作协议;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我市担任首席专家或科学顾问,充分发挥他们在校企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成功嫁接。四是拓宽“淮北科学发展大讲堂”培养人才模式。建议分县区、行业、专业等开设若干个子课堂,并按实际讲授内容采取下发通知、报纸公告等形式选择培训对象,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同时,可以精心选择来淮的部分专家,通过签定合作协议、聘请担任顾问专家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合作,柔性引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四)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对于集聚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建议一是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议由市人才办召集,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家单位参与,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审议讨论全市人才工作有关事项。二是突出人才绩效考核。结合我市人才工作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淮北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科学设定各项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三是加快人才市场的步伐。出台加快人才市场培育的意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四是加大人才投入。建立“淮北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主要用于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育和开发,优秀人才奖励和重点人才项目建设等。
第五篇:申报高技能人才工作示范点通知[范文模版]
关于做好申报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示范点准备工作的通知
校直各部门、各院(系、部):
根据省委人才办《关于开展省级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的实施办法》和市委人才办推荐申报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经校党委研究,决定我校今年申报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示范点。请有关部门按以下六个方面完善和准备支撑材料,做好申报准备工作:
一、党管人才有保障。
1、组织保障。
(1)需提供领导班子每年专题研究人才工作2次会议记录。(党政办)
(2)成立人才工作机构(组织部牵头、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实习就业处、学工处协同配合)。(文件)
(3)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文件)
2、制度保障。
(1)需提供人才引进方案、培养、使用的措施。(组织部、人事处)(2)提供人才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的制度机制(硕士、博士待遇奖励政策)。(组织部、人事处)
3、经费保障。
需提供人才工作专项经费证明(列入预算),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专款专用的相关发票、原始凭证。(财务处)
二、人才建设有规划。
1、需提供每五年人才引进、管理、培养、使用规划。(组织部、人
事处)
2、需提供每各专业人才(硕士,具有高级职称)的引进情况。(组织部、人事处)
3、逐步完善人才工作学习制度、教学制度、科研制度、对外交流制度,选派人才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的制度,积极完善我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动态管理的长效使用人才机制。(组织部、人事处)(文件)
4、需提供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选派教师到企业跟班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生产现状等证明材料。(教务处)
三、人才服务有载体。
1、需提供组织各类专业人才“三下乡”等活动材料。(团委、学工处)
2、需提供具备高级技能教师举办学术讲座、报告等证明资料。(科研处)
3、需提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双师”教师信息及服务师生和专业“精品课程”教学资料。(教务处、人事处)
四、人才活动有阵地。
需提供各专业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课程教学示范场所,高级技能人员的有关科研场所图片资料。(各系院)
五、人才示范有特色。
1、需提供学校引进、培养、管理、考核人才等方面一些突出新方法、新亮点、新优势。(组织部、人事处)
2、需提供学校优秀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优秀班主任等先进典型证明资料。(教务处、学工处)
六、人才工作有成效。
1、需提供在人才引进培养上取得的成效,人才数量、质量较高的相关证明材料。(人事处)
2、需提供学校引进人才的科研成果,各项参与省级比赛获奖情况,实训基地材料,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情况,各系院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护士证,教师资格证,会计证,技工证,导游证等)等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专业技能型人才情况及取得特殊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教务处、科研处、实习就业处、各系院)
201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