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革命精神 构建红色校园
弘扬革命精神
构建红色校园
江阴市澄西中学创建“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
澄西中学创建于战火纷飞的1938年,坐落于江阴临港新城“千亿级机械装备重镇”利港镇,学校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环境清静优美,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近2300名,教职工近220位。澄西中学作为一所有着73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校园林木葱郁,碧草映阶,曲径蜿蜒,景色宜人。学校相继建成江苏省中学一级图书馆、江苏省三星级档案室、江苏省中学标准实验室,先后获得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园林式单位、无锡市心理健康示范学校、无锡市青春期教育基地、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爱国卫生先进学校、无锡市A级食堂、无锡市绿色学校、无锡市廉洁文化进校园示范校、江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阴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江阴市平安校园等荣誉。
二、创建背景
(一)、学校的革命历史召唤我们 澄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
1938年9月,在祖国命运多舛,民族前途未卜之时,在日寇的铁蹄践踏华夏大地,抗日的烽火燃遍大江南北之际,在璜土前栗山崇圣寺——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澄西中学应运而生。
这年冬天,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澄西中学虹光社成立,1939年7月以后,许多师生先后参加我党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奔赴抗日战场,并献出了宝贵生命。1940年4月,中共七区区委书记张馥赓等同志来校开展地下党建活动。1940年7月澄西中学党支部成立,这是江阴地区第一所学校党支部。
1939年10月14日,陈毅元帅亲临我校对全校师生作抗日形势的演讲,盛赞我校是“江南第一所抗日中学”,勉励学生救国必须读书,读书不忘救国,并赠送学校二百枚银圆作为办学经费。陈毅元帅振聋发聩的抗日演讲成为澄中学子勇猛前进的不竭动力,烫滚的二百枚银圆掀开了捐资 助学的新篇章。在刀与枪的相撞中,血与火的洗礼下,生命的光华在尽情的绽放,革命传统成为深刻动人的记忆。在解放初期,作为澄西片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光、彭冲等先后莅临我校,其中陈光书记到我校视察4次之多,并勉励师生将我校光荣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二)、强烈的责任激励我们 革命传统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流淌于人类心灵的清清河流;革命传统是光芒四射的黑夜中永远闪烁的星辰;革命传统是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的精神遗产。她内涵深广,影响深远。而教育,首先是一种传承——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从目前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缺失了革命传统,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意识淡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享受,互相攀比,缺乏艰苦朴素作风;意志力薄弱,面对困难,往往知难而退,缺乏竞争意识和鏖战攻关的精神;精神空虚,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所以,革命传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结合时代特征及学生的特点,最终以“弘志励学,毅行致远”等元素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以唱红歌、诵经典等德育活动为突破口,深入挖掘本校革命资源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弘毅”确立为澄中人永恒的追求,构建具有我校特色教育的主轴线。
三、具体做法
怎样让革命传统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化人育人的功效,我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从制度建设、氛围营造、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特色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学校特色之一。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优化组织网络 革命传统教育特色,既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上,又落实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在制定学校“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学校都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市委、教育局、利港镇党委政府等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历届校友、校理事会等,非常重视澄中革命传统特色学校的争创,他们筹划、出资、出力,为我校特色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学校建立了两个创建条线,一是由党支部领导下的工会、团委、少先队及学生会参与的创建网络,主要负责宣传、介绍澄中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开展各 项专题活动;二是由校长室领导下的另一条线,充分发挥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把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中。这些组成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强大网络。
学校通过教代会、行政会议、家长会等渠道,建立健全与革命传统教育相关的校本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评价与奖励制度等。
(二)、优化环境,构建教育基地 从环境建设入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添加多彩的校园文化元素,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校园内时刻处处都能受到影响、得到净化、升华,收到环境育人、物化育人的良好效果。目前我校形成五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澄西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面积500多平方米,由图片展示馆、民俗馆、多媒体放映厅三部分构成,四周有陈毅汉白玉雕像、古铜浮雕环列。图片展示馆客观真实地展示了发生在利港乃至澄西片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史实,展示共分五个部分:地方斗敌史、英名录、革命烈士事迹选、人民斗争小故事、陈毅与澄西中学,重点展出了有历史记载的14位英烈事迹;民俗馆展示已被淘汰的近代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具,如老式家用织布机、独轮车、蓑衣等,尽管这些物品已淡出历史舞台,但能让后人牢记祖辈,不忘历史,感受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多媒体放映厅主要放映《陈毅与澄西中学》红色革命历史宣传片,讲述的是一位开国大元帅与一所乡村中学的革命故事,特别是陈毅元帅在澄西中学演讲时,激励全校师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的励志之语,激励了一代代澄中莘莘学子。展示馆是我校革命传统教育的一张名片,是江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我们专门邀请江阴设计院的专家结合学校布局进行设计,周边环境庄重且不失讲究,或在草坪、或在路边安放了诸如“勤学”“励志”“诚信”“明理”等文化石加以点缀,这一校园内的独特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追溯历史,缅怀先烈,激励爱国情怀。
2、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位于学校西南角,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其中的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87年,2011年3月在利港镇政府支持下修葺一新,它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我校师生而建立的,以铭记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革命烈士陵园是我校乃至澄西片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3、澄西中学旧址——前栗山。前栗山位于璜土镇北五华里处,山上 有座叫“崇圣寺”的寺院。1938年澄西地区知名人士许少英、周祺松、周郁如等发起创办澄西中学之议,经过校董会积极筹备,终于在九月份选址前栗山万佛楼中开学,招收方圆百里的学生。山南麓有层层石级,学校依山势分别建有食堂、礼堂、教室、办公室、宿舍。山腰辟有跑道一圈,北面有操场、篮球场;山顶有银杏树一株,高达数丈,根深叶茂,凭山远眺,村庄田野,远近景物,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现寺内的大雄宝殿曾作为学校的部分教室,殿前的操场是当年陈毅元帅发表豪迈演讲、点燃星火的地方,1988年璜土镇政府和澄西中学为纪念陈毅元帅的事迹,激励后人,在此处共同树立纪念碑一块,上面刻有“澄西中学旧址(前栗山)——陈毅元帅演讲处”。
4、校史陈列室。陈列室于2008年设立,面积为110平方米,展示分为立面展示(文字、图片)、玻璃柜展示台(实物类)、学校荣誉台等版块。立面展示资料共有50块,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言”展示学校沿革、大事记等;“初创时期”重点介绍了我校在解放前的艰苦岁月里在不断发展壮大的革命历程,讲述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虹光社”光荣历史,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陈康颉、杨子江等我校师生事迹;“奋进发展”展示学校发展目标和方向,其中有上级领导对学校的关怀,各届校友、社会人士对学校的大力帮助;“桃李天下”主要展示各届知名校友风采和成就。这些资料很好地展现了开设校史陈列室的主旨:“继承优良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增进校友情谊,展示办学成果”。
5、弘毅广场。去年暑期改造完工的广场命名取自校训“弘毅”,在设计上充分体现革命传统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广场南侧景墙中央刻有“弘毅”二字,两边墙面镌刻有“弘志励学 毅行致远”是对校训的诠释和呼应,既汲取了儒家文化的精华,也集中体现了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同时还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的针对性。北面的大型假山取澄西中学原址而命名为“栗山”,背面刻有陈毅元帅赠予时任校长孙剑华先生的七绝《夜过江阴履国防废垒有作》,旨在激励澄西中学的每一位先学和后人,不忘革命前辈的教诲,弘扬诸如陈毅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将华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自觉肩负起改造社会,振兴中华,服务世界的重任。
在弘毅广场边还修建了百米文化长廊,专门开辟了“成功的人生从这里开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校园星光灿烂”等几个栏目。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各教学楼及校园道路的名称,例如,取诸葛亮 《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句而命名的“致远楼”,以勉励澄中学子志存高远,勤奋读书;为纪念澄西中学第一个中共地下外围组织“虹光社”而命名的“虹光路”。
校园的条幅标语、图片墙报,各班墙壁挂有革命先驱的画像寄语等等,无不渗透着催人上进红色的励志之语;校园音响播放每天中午和晚自习前播放半小时精选励志歌曲,每周更换一次,歌曲既有传统的经典红歌,也有新时代的赞歌。让校园时时处处都营造出 “养德修身”的革命文化传统的氛围。
(三)、教育渗透,浸染红色雨露 经过多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我校积累了一系列德育实践经验,保障了革命传统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
1、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各学科课堂教学重要阵地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如:音乐课教唱红歌,欣赏红歌,分析红歌的时代背景,感触红歌的革命情怀;历史、政治、语文等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研究新四军的历史、赏析陈毅诗词等,期末学校统一组织考核。
2、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我们根据澄西地区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在充分挖掘澄西片革命斗争史资源基础上,将道德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开发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陈毅诗词选读》、《利港英烈传》、《红歌100首》、《中流砥柱—新四军抗日斗争》等校本教材,2007年还专门摄制了《陈毅元帅与澄西中学》历史纪录片。多年来,我校形成了由“革命传统教育系列”必修课程和多门选修课程共同构成的校本课程体系。
3、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校与时俱进,提出创建“星级”班集体,从“弘毅勤学、文明礼仪、卫生健康、明理慎行、军营风景”等五个方面对班级常规管理进行星级考核,同时也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个人,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资料、师生座谈,客观公正的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校园革命传统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4、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书香校园、活力校园建设相结合。图书馆每学期都会推荐一批红色经典书目供全校师生借阅,每个班级的“图书角”有 若干本红色著作,学生随时都可徜徉在红色经典的海洋中。在寒、暑假期间,学校除了通过倡议书向全校师生推荐红色书目,还以“征文活动”、“书香班级”、“读书之星”评比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载体,激发广大师生阅读热情。每年新生入学教育,每班都要举行围绕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的“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主题活动,每年12月学校还要开展“红歌唱响校园”和“红诗会”比赛,由合唱团、朗诵社等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精心搜集、推荐红色革命歌曲和诗词经典,所有指导老师和班主任全程参与学生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打心底爱唱红歌、爱诵读经典诗词。这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不断丰富着书香校园、活力校园建设的内容,还增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参与面和感召力。
(四)、特色活动,继承革命传统
1、“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通过选拔、组建、训练学生铜管乐队、国旗班营造爱国氛围。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鲜红的五星红旗都会在铜管乐队演奏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响亮的乐曲声伴随着学生们唱出的嘹亮国歌声在校园回荡,庄严肃穆、振奋人心。同时我校还邀请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优秀企业家代表、先进学生代表等在国旗下讲话,使学生获得一次次心灵上的洗礼。
2、“勿忘历史,祭奠先烈”主题活动。清明扫墓,是我校的一项传统活动。我们与时俱进,根据新时代学生特征,不断变换着内容和形式,让扫墓活动始终保持感染力和教育力。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们先后组织了2008年的“忆先烈、知荣耻、爱中华”主题活动,2009年的“感念先烈、报效社会”主题活动,2010年的“感恩思源、放飞希望”主题活动,2011年的“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时代先锋”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传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3、“溯源前栗山”小长征活动。该活动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革命传统教育的传统项目,旨在追根溯源,重温历史,牢记使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战胜挫折困难的意志品质。利用半天时间,学生徒步前往澄西中学旧址——前栗山,往返14公里,全体师生在陈毅元帅演讲纪念碑前举行“牢记陈毅元帅教诲”宣誓活动,牢记“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的铮铮誓言。在远足行走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经常汗水浸透衣背,但大部分仍能昂首阔步完成行程。许多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到留有英雄足迹的地方参观访问,缅怀英雄,热爱家乡的感 情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四、社会影响
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影响力已经显现。每当新老校友返校时,他们都要感慨学校的“弘毅”文化给自己带来的深远影响,“弘毅”精神始终他们激励在工作岗位上坚持理想、锐意进取。2007年9月,澄西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隆重揭牌开馆,市、镇各级领导、市部分机关单位、兄弟学校、村、企等领导以及革命烈士后代、老干部等众多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江阴电视台、江阴日报、江阴教育网等相继报道了开馆盛况,《扬子晚报》还专篇报道了“民俗馆”相关情况。
学校现在已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江阴市临港新城管委会主任薛良、江阴市宣传部长徐冬青、江阴市副市长龚振东、利港镇党委书记童金良、镇长陶建国等领导来视察指导革命传统教育工作;学校还接待了江阴市文化局、卫生局、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小组、史志办、电视台等参观指导;接待了利港镇机关干部、各村主任、妇女主任等来宾,特别是利港镇人武部新兵入伍前安排一次主题活动就是参观澄西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对新兵影响深远,部分党支部也把参观澄西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作为一次党训活动;周边学校师生、部分烈士后代也常来借此祭奠先烈。
2009年12月25日,学校接待了陈毅元帅之女陈丛军一行及中央教育电视台《沿着父辈的足迹》摄制组的来访。在革命烈士陵园,陈丛军女士仔细阅读碑文,询问烈士英勇事迹,对当年受陈毅等革命先行者影响从我校走向革命战场、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年轻生命的六位烈士深表敬慕,她带领家人对纪念碑三鞠躬,表达深深缅怀之情。陈丛军女士还与当年亲历陈毅同志演讲、时年88岁的老人朱纲亲切交谈,认真听取朱纲老人回忆当年情形,不时询问细节,和蔼提请老人喝茶,并笑称:“老人家你很幸运啊,我都没有听过我父亲演讲。”陈才龙校长向来宾们讲述了陈毅与我校的渊源故事,表达了澄中人在“弘毅”文化的引领之下,传承陈毅革命精神、谱写时代教育华章的坚定信念。陈丛军女士频频颔首表示赞许,对学校保持的优良传统、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携子王新岳、媳梁艳为学校题赠“弘毅而任重道远”以兹勉励,陈毅长孙陈兴华题词“兴国读书,读书兴国”。在接受中央教育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陈校长介绍了我校作为“江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独树一帜的特色与日益彰显的影响辐射作用,表达了澄中人学习陈毅精神,传承光荣传统,弘扬刚 毅坚强、勇挑重任、开拓创新的品质精神,为幸福江阴、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而努力的信心与决心。来宾们对一所中学具有如此鲜明的革命传统与时代特色均表意外及赞叹。此事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五、展望未来
学校将通过弘扬学校“弘毅”文化特色,加强“三风”培育,不断提炼和丰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弘志励学,毅行致远”校园文化氛围,使“弘毅”精神深入人心,引领学校不断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品牌,从而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开拓自己的精神空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将通过进一步挖掘学校特有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文化治校,凝练校园文化的特色,提炼校园文化的精神。开展好具有我校传统与优势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学校将把“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江苏省级的“十二五”课题开展申报及研究工作,要求教师参与率达80%以上,并以此引导无锡市、江阴市和学校级别的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的研究,将革命传统教育特色发扬光大。
烽火中诞生的澄西中学历经岁月磨练,这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也赢得了社会赞誉。如今的澄中校园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融进素质教育之中。澄中人正以只争朝夕的焕然风貌不断传承历史文化精髓,谱写时代教育新声,以期将学校办成集规范化、特色化、人本化于一体的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
革命传统教育需要坚守、需要丰富、需要创新、更需要继续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我校将不遗余力地加以努力,更好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011-4-8
第二篇:弘扬革命精神_构建红色校园
弘扬革命精神
构建红色校园
江阴市澄西中学创建“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
二、创建背景
(一)、学校的革命历史召唤我们
(二)、强烈的责任激励我们 革命传统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流淌于人类心灵的清清河流;革命传统是光芒四射的黑夜中永远闪烁的星辰;革命传统是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的精神遗产。她内涵深广,影响深远。而教育,首先是一种传承——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从目前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缺失了革命传统,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意识淡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享受,互相攀比,缺乏艰苦朴素作风;意志力薄弱,面对困难,往往知难而退,缺乏竞争意识和鏖战攻关的精神;精神空虚,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所以,革命传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结合时代特征及学生的特点,最终以“弘志励学,毅行致远”等元素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以唱红歌、诵经典等德育活动为突破口,深入挖掘本校革命资源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弘毅”确立为澄中人永恒的追求,构建具有我校特色教育的主轴线。
三、具体做法
怎样让革命传统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化人育人的功效,我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从制度建设、氛围营造、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特色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学校特色之一。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优化组织网络 革命传统教育特色,既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上,又落实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在制定学校“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学校都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市委、教育局、利港镇党委政府等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历届校友、校理事会等,非常重视澄中革命传统特色学校的争创,他们筹划、出资、出力,为我校特色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学校建立了两个创建条线,一是由党支部领导下的工会、团委、少先队及学生会 参与的创建网络,主要负责宣传、介绍澄中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开展各项专题活动;二是由校长室领导下的另一条线,充分发挥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把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中。这些组成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强大网络。
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学校通过教代会、行政会议、家长会等渠道,建立健全与革命传统教育相关的校本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评价与奖励制度等。
(二)、优化环境,构建教育基地,营造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从环境建设入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添加多彩的校园文化元素,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校园内时刻处处都能受到影响、得到净化、升华,收到环境育人、物化育人的良好效果。目前我校形成五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三)、教育渗透,浸染红色雨露
经过多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我校积累了一系列德育实践经验,保障了革命传统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
1、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各学科课堂教学重要阵地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如:音乐课教唱红歌,欣赏红歌,分析红歌的时代背景,感触红歌的革命情怀;历史、政治、语文等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研究新四军的历史、赏析陈毅诗词等,期末学校统一组织考核。
2、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我们根据澄西地区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在充分挖掘澄西片革命斗争史资源基础上,将道德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开发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陈毅诗词选读》、《利港英烈传》、《红歌100首》、《中流砥柱—新四军抗日斗争》等校本教材,2007年还专门摄制了《陈毅元帅与澄西中学》历史纪录片。多年来,我校形成了由“革命传统教育系列”必修课程和多门选修课程共同构成的校本课程体系。
3、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校与时俱进,提出创建“星级”班集体,从“弘毅勤学、文明礼仪、卫生健康、明理慎行、军营风景”等五个方面对班级常规管理进行星 级考核,同时也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个人,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资料、师生座谈,客观公正的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校园革命传统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4、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书香校园、活力校园建设相结合。图书馆每学期都会推荐一批红色经典书目供全校师生借阅,每个班级的“图书角”有若干本红色著作,学生随时都可徜徉在红色经典的海洋中。在寒、暑假期间,学校除了通过倡议书向全校师生推荐红色书目,还以“征文活动”、“书香班级”、“读书之星”评比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载体,激发广大师生阅读热情。每年新生入学教育,每班都要举行围绕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的“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主题活动,每年12月学校还要开展“红歌唱响校园”和“红诗会”比赛,由合唱团、朗诵社等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精心搜集、推荐红色革命歌曲和诗词经典,所有指导老师和班主任全程参与学生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打心底爱唱红歌、爱诵读经典诗词。这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不断丰富着书香校园、活力校园建设的内容,还增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参与面和感召力。
(四)、特色活动,继承革命传统
1、“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通过选拔、组建、训练学生铜管乐队、国旗班营造爱国氛围。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鲜红的五星红旗都会在铜管乐队演奏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响亮的乐曲声伴随着学生们唱出的嘹亮国歌声在校园回荡,庄严肃穆、振奋人心。同时我校还邀请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优秀企业家代表、先进学生代表等在国旗下讲话
3、制定了详尽的评价体系,评选了灿烂红色之星。
学校制定了《永新县实验小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细则》,在学期末的教师考评中,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大力推动了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 纵深发展。
四、认真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1、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每个教室的布置都兼顾了共性与个性,创设了不同的风格与追求,班主任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红色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红色文化,体现班级红色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红色文化的足迹。
2、学校要求每天下午的课前唱,各班都得唱三首红歌,每天黑板上都能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每周一学校都举行了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各班充分利用每周五的班会课,认真开展班级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每月举行了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期学生在课桌上更换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每期学校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师生红歌赛、全校性的师生红色讲故事比赛、全校性的师生红色文化征文与红色文化楹联赛、现场红色美术与红色书法作品展、教师红色课件作品展等;学校每学期聘请了一位“红色”英模到校作红色经典宣讲报告。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4、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每学期做好五件事:即课前组织学生撰写一条红色宣言,并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内,供学生赏读。每天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每期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音乐教师每学期做好两项事:教学生唱红歌
五、展望未来
学校将通过弘扬学校“弘毅”文化特色,加强“三风”培育,不断提炼和丰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弘志励学,毅行致远”校园文化氛围,使“弘毅”精神深入人心,引领学校不断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品牌,从而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开拓自己的精神空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将通过进一步挖掘学校特有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文化治校,凝练校园文化的特色,提炼校园文化的精神。开展好具有我校传统与优势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学校将把“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江苏省级的“十二五”课题开展申报及研究工作,要求教师参与率达80%以上,并以此引导无锡市、江阴市和学校级别的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的研究,将革命传统教育特色发扬光大。
第三篇:唱响红色经典 弘扬革命精神汇总
甲:尊敬的各位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甲: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年级()班。
乙: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来自()年级()班。今天我们红领巾广播的内容有:《校园快讯》、《美文欣赏》、《童话泡泡堂》《健康快车》栏目,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甲: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校园快讯》栏目。
近段时间一来,我校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五年级五班长孙浩杰同学帮助小同学冲拖把,抬水,个别大同学能够主动帮小同学擦玻璃,上周还有五年级一班的袁雪和五年级六班的罗磊分别捡到了三角钱、一元钱交到了少队部,在这里我们希望所有的同学能以这些同学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好品质。
乙: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美文欣赏》栏目,请听佳作《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
今天早上我们四年段全体师生八点三十分从学校出发,去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到了那里,印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约十二米高的塑像,上面站着林大潘同志,他拿着金枪,显得威风凛凛。中间还刻着朱德的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首先,同学们给革命烈士们献花圈。大家都怀着难过的心情,静静地把花圈献给了他们。然后是全体师生默哀一分钟。默哀时,我心想:那么多的革命烈士为了我们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要知道,我们拥有今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后来,一位年迈的老人含情脉脉地给我们讲起了林大潘的英勇献身故事:“林大潘出生于大田县武陵的桃溪村,林鸿图长大以后回到了武陵,他发现林大潘很有才能,便把他推进了共产党。过了几年,国民党听说林大潘十分有才华,为共产党做了许多好事,嫉妒极了,想方设法杀害林大潘。过了几天,共产党想突击国民党,就叫上林大潘等十几名游击队员参加。第二天,国民党把送来的几把枪劫了,共产党送的几把枪反而没有了,还被国民党察觉了他们的动机。林大潘与游击队员们兵分两路,一个到桃源的南边,一个到西边。林大潘和几个游击队员到了永安西洋乡内炉村黄村洋的时候,被国民党杀害,国民党用卑劣的手段把林大潘的头给砍下了,挂在大田的南门上,人们看了悲痛欲绝,但又不敢轻举妄动。”我听了这个故事,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想:唉,那些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他们为我们受了多少的苦哇。而我们有些同学却不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日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对祖国未来花朵的希望!
最后一项就是绕烈士们的墓碑走一圈。因为有风,烈士陵园有许多松柏,他们随风摇曳,也深情地弯下腰来,为他们哀鸣!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我们的祖先为了换来新中国的美好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出生入死。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快乐日子,好好学习,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 甲: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童话泡泡堂》栏目,请听故事《神气的小雨滴》。
“哗啦哗啦!”小雨滴轻轻地敲打着画家的门,对画家说:“我是一滴神气的小雨滴,这个世界没我可不行。听说你能把任何东西都画的很美,那么能把我也画在你的画布上吗?让我这个神气的小雨滴被更多的世人了解。”
“不行,不行,你这么透明,又小小的摸样,你让我怎么画出你的神气来?”画家摇摇头,想要关上门。
小雨滴急忙说:“别看我小,力量可不小,不然你随我走一走看一看,你就知道这个世界没我不可行了。”
画家勉为其难地说:“好吧!我就随你去看看,可是神不神气要我说的算。”
小雨滴欢喜地点点头,他让画家坐在云层上,跟着它一起走。
小雨滴飘呀飘,飘到了农民家里。“哗啦哗啦”小雨滴敲开了农民家的大门,农民看见小雨滴欢喜地叫道:“嗬!小雨滴你终于来了,我们的地正等着你灌溉,快随我去吧!”
小雨滴地点点头,然后大声地对画家说:“我看我多神气,多威风、农民非常需要我。”
画家看着小雨滴,摇摇头说:“这不算什么,就算没有雨,农民也可以引渠灌溉,庄家照样能长得茂盛。”
“哼!你说这不算什么。好吧!我在带你去别的地方。”说完小雨滴也不帮农民灌溉田地了。快速地飘到了一座城市,城市里车水马龙灰尘缭绕。
“哗啦哗啦”小雨滴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这家人看见小雨滴笑着说:“快下点雨吧!这天闷热的让人没办法忍受。”
小雨滴仰着头问画家说:“你看看,我多受人欢迎,我能为城市里的人们消暑避热,还能帮城市洗净灰尘。”
画家摇摇头说:“这不算什么,人们有空调就算没有你也能消暑避热,还有你看城市里那些装满水的喷洒车,他们就能够帮助城市洗净灰尘。”
“哗啦哗啦”小雨滴有些气愤地飘过高山。
带着画家飘了很多很多的路,来到了一片大沙漠。小雨滴看着沙漠惭愧地说:“在这堆沙子面前我可威风不起来,我的身体落到沙堆里一点都不会存积,马上就被这些沙子包围了,所以我们还是去别的地方找神气吧!”
“不!”画家指着困在沙漠里的人说:“小雨滴,你快点下雨吧!你看看困在沙漠里的人马上就要渴死了,只有你能救他们。”
小雨滴皱了一下眉头,说:“我……我……帮不上他们什么,因为沙漠太可怕了。”
画家焦急地说:“你不是很神气吗?你不是想把你的神气画出来吗?”
“唉!”小雨滴叹了一口气,“哗啦哗啦”它飘进了沙漠,尽力地洒着它的雨滴,被困的人激动地仰着头,小雨滴打在他们的脸上,身上,他们欢呼着把手里能装水的东西都拿出了接住小雨滴。画家坐在云层上也没闲着,他把小雨滴救人这一幕快速地画在了画板上,因为画家觉得这时候的小雨滴才真正被人需要,也是最神气的。
乙:健康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那么早餐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有什么重要性呢?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吃好早餐是健康的第一步,早餐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现代人虽然意识到其重要性,但是因为工作很忙,而且每天压力很大,所以往往无暇顾及吃早餐。有的人只是拿上几片面包当早餐,或随便买些东西垫底儿,这样同样对身体不好。早餐的重要性,吃好早餐是健康的第一步。
医学专家指出,不吃早餐容易诱发胆结石。如果在早上吃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不但能为身体补充水分,而且可以有效地启动身体内的消化系统,保证充沛的精神和体力,供给充足的热能和营养。因此,我们必须吃早餐,而且要吃对。早餐吃得好、吃得对,人就会像一个充满动力的机器,不必担心能源不够而中途停止。而人如果有动力,一整天的精神就都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甲: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天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收听!再见。
逸夫小学少队部 2012.4.13
第十八期红领巾广播稿----主题:唱响红色经典 弘扬革命精神
播音:
邵
樊
亮(五年级6班)睿(五年级2班)
第四篇: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永远跟党走 青春献祖国
天津理工大学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在实践中学党史、知党情,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7月5日—11日,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深入河北省地道战遗址、狼牙山、白洋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党的历史,弘扬革命精神。
活动中,服务团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组织学生开展寻访老党员(老红军)、探寻革命遗迹等历史回顾、记录类活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并为老党员(老红军)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悠悠白洋淀 浓浓革命情
绿波荡漾,激起千层浪;芦苇丛生,燃起革命情。众所周知,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的最大湖泊,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风光无限好。观看“水上爆破演习”,让我们身临其境地真切感受白洋淀人民的智慧和勇于斗争的精神。参观“白洋淀雁翎队展览馆”,让我们全方面了解以小兵张嘎为代表的雁翎队,他们是水上游击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一面欣赏着白洋淀美丽的风光,一面被革命前辈的精神感染着,激励着。普党史 绘党旗 写祝福 走访老红军
在保定市清苑县政府广场,服务团通过宣传展板、海报、单页向老区人民展出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到今天90年的风雨之路和艰辛历程,并送上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和国旗,“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同学们向络绎不绝前来观看的乡亲们做着深情动人、耐心细致的解说,并为小朋友们讲述党旗和党徽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党旗底色为红色,上有由黄色的锤子、镰刀交叉组成的图案。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村民们通过天津理工大学学生现场对党史与党旗的宣传和讲解,了解了党的艰辛过去、辉煌的现在,并展望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美好未来,并纷纷表达出一定要发扬老区人民艰苦奋斗、勤劳质朴、英勇智慧的优良传统,继续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光和热。
乡亲们纷纷加入活动中来,拿起画笔和同学们共绘党旗,通过大家充满感情一笔一画地精心绘制,两幅精致的党旗展现在大家面前。乡亲们还在留言板上留下对党的祝福、在主题布标上郑重签名、共同呼喊“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我们永远爱您,亲爱的党”口号,整个活动现场成了沸腾的红色。
服务团的队员们还深入走访了几位革命老红军、老党员,在访谈中同学们了解到冉庄地道战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其中一位老党员在冉庄执教多年,他动情的说:冉庄地道战的革命精神是当前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精神力量,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发展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你们当代大学生党员是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务必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服务团的同学们被前辈们的谆谆教导一次一次激励着。
七七事变冉庄行 绵绵地道军民亲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清苑县境内,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主战场上一处极为重要的战争遗址。就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六十年前在共产党领导下,村庄的农民创造出神出鬼没、举世震惊的地道战,打得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狼狈不堪。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进华北,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开始挖地洞,逐步由单口洞发展为双口洞、多口洞和战斗地道。
服务团的同学们参观了地道战纪念馆,据陈列馆讲解员介绍,在抗日战和解放战争中,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八路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人,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为中国人民的解中国论文联盟整理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此聂荣臻、杨成武、吕正操等老一辈共产党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学们呢深刻认识到,正是依靠人民的支持,我们党的事业才获得了不断胜利前进的基础。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穿梭在地道战在地道里,回顾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想象着当初战争年代的敌我战争,强烈的名族自豪感,保家卫国的使命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的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学生党员纷纷表示,全体共产党员向领导冉庄人民群众抗击侵略者的党员们学习,学习先辈们的光荣传统,主观上树立向群众学习观念,行动上主动争取并创造机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疾苦与需求,发现群众的创造与发明,总结经验与教训,将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联系起来。
葱葱狼牙山 烈烈壮士情
全体学生代表在赴狼牙山途中,唱响了一首首红色歌曲,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及素养。在狼牙山五勇士革命纪念馆的党旗下,服务团全体师生党员在纪念馆前举行了隆重的入党宣誓仪式,重温革命精神。
同学们陆续参观了狼牙山纪念馆、五勇士跳崖处、纪念塔。在“ “狼牙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五勇士血战狼牙山永恒的纪念”两个展厅,同学们参观了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和当年抗战的兵器遗物等资料,生动地再现了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反映了五勇士在狼牙山所表现出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登上狼牙山主峰,同学们瞻仰了“五壮士纪念塔”和“五勇士跳崖处”。在“五勇士跳崖处”,详细了解了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露在敌人面前,充分利用熟悉地理环境的优势,机智顽强地与敌人展开周旋到最后跳下了万丈悬崖的故事,谱写了八年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同学们为五壮士这种与敌人殊死拼搏的战斗精神和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的民族气节所深深地折服。
另外,同学们还陆续参观了直隶总督府、古莲花池、贡院、军校广场等地。
威威总督府 肯肯忠言训:在直隶总督府,同学们听导游细细讲述各朝各代的直隶的故事,被直隶总督的精神感动着,也认真地聆听了古人的忠言,其中给我们最大感触的就是“居官八约”——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事,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这虽然是居官的道理,也给予同学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同学们还参观了反帝爱国义和团在直隶展览馆,感受着义和团在直隶所做的突出贡献和义和团人民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游军校广场 敬革命先辈: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广场——军校广场,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墙,历史文化墙总共有10面文化墙,每面文化墙上雕有4幅浮雕,共计40幅。它反映的是保定军校历史和保定古今的历史事件,历史文物和文化科技体育名人等。从保定军校的建立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同学们一幅一幅慢慢参观,瞻仰着一幅幅文化墙,畅游在历史文化长廊中的每个人,都暗生敬仰之情。
重温历史,缅怀为民族独立献身的先烈们,使大学生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参观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一段段长长的革命路,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峥嵘革命岁月,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和思想升华,我们一定会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树立新世纪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
(2011年7月10日)
第五篇: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材料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材料
姚琦
红色,是一种信仰,然而他和其他的信仰不同,他不是少数人的信仰,不是个别国家或者民族的信仰。一般的信仰,更多的是教人为自己谋利,讲究的是个人的生前死后、因果宿命。只有红色,从不让人去为自己谋私,从不让人去沉迷于飘渺的虚无。
是十月的一场燎原大火烧出了天空的第一片红,是1921至1949整整28年的抛头颅洒热血染成了神州大地的红,因此,这种红色的信仰绝不是虚无的,而是有无数的前辈用生命去检验、践行的,并且,在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中,他成为我们世代相承之意志,只要人们还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就决不停止追逐。所以,红色更是我们的基因,我们不能放弃,要好好地传承下去。失去这种基因,我们就会掉进资本主义的陷阱,被历史淘汰,苏联就是这样的例子。
为什么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
这不是上级要求,也不是政府要求,而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代人能否实现中国梦。当我们沉浸在缤纷繁复的物质世界,徜徉在灯红酒绿之边缘,我们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迷失。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们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那就要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这种血液的来源靠输送是不行的,要自己长出来才可靠。
近来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十送红军》表现的就是十位最普通的红军战士经过长征的跋涉、战斗与牺牲,以自己的生命,熔铸和诠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信念的历程。它生动地展示了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惧牺牲、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凝结一体,就是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将之融入血脉中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延续下去。当然,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当代革命军人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我党我军从来都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从一定的层次上讲,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同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新时代我们的全新追求,是以中国梦为中心的最高追求。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求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举红色之火炬,继往开来,走前辈们没有走完的路,走我们这代人特有的路。
其实,我们身边从不缺乏自觉走在时代前列的英雄模范。把研究做到最后一秒的戈壁之花林俊德,心里只装着别人的“当代雷锋”郭明义,不离不弃照顾养母十二年的孝心少女孟佩杰,造林22年永葆公仆本色的好书记杨善洲……
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扬红色精神,用自己的红色基因生长全新的红色血液。这些人无愧为时代的榜样。新时代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如此越是应怀如履薄冰之谨慎,坚决听党指挥,围绕强军实践,筑牢军魂。
习近平主席提出广大官兵应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意味着“传承红色基因”不再是模糊的意识,而有纲领性的精神,意味着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再单纯靠自觉,而是受到党和人民的监督。这一转变,正犹如道德自觉向法律约束的转变,有理可依,有凭可持。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千秋伟业筚路蓝缕。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在风云暗涌的和平岁月里,唯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力量才能步步稳进、兴盛强大,才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