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的思考(周军)

时间:2019-05-13 05:3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的思考(周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的思考(周军)》。

第一篇:建设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的思考(周军)

建设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的思考

周 军

(长岭分公司安全环保处 414012)

摘要:中国石化在长期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形成了许多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从职业卫生教育、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技术、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卫生文化等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石化如何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职业卫生 中国石化特色 模式 管理

多年来,中国石化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提升HSE管理为主线,以抓好生产和销售两条“战线”安全为重点,以工作精细化、管理专业化、作业程序化、行为规范化、运行体系化、健康身心化为行动准则,着力创建一流的健康、安全、环保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思维方式由“结果追究”向“过程控制”转变;安全意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安全管理由“被动防范”向“源头控制”转变,安全行为由“被动执行”向“习惯养成”转变,健康监护由“身体健康”向 “身心健康”转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HSE责任制,形成了一整套与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相适应的制度、标准和体制,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跨国公司形象。

中国石化在长期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形成了许多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极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石化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结合石油化工有毒有害生产特点,采用过程监控、危害评价、合理布点、定期监测、实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报告制度、新、改、扩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卫生监测结果告知等方式,为中国石化的生产建设和职工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管理模式是先进的、务实的,是符合中石化持续发展壮大的要求的,也是需要我们石化人永远发扬光大的独具中石化特色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下面我来浅谈一下这些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

1、深化QHSE管理体系,夯实职业卫生基础工作,以体系化促进安全标准化。

1998年,中石化引入HSE管理理念,探索实施HSE管理模式。2006年,中石化将HSE管理体系与ISO9001管理体系进行了整合,推行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中石化自从建立、发布并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以来,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牢固树立了以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宗旨,以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职业病风险受控为核心,以动态管理、持续改进为目标、深入开展职业卫生危害识别、风险评估、新、改、扩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定期检测等环节的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定期对主要生产单位进行职业卫生监督审核,总结职业卫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确定解决方案和措施,促进体系点的实施和持续发展。目前,各个分公司将实施管理体系作为职业卫生工作长效机制的平台,并始终贯穿于职业卫生教育、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技术、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全过程,不断地持续改进,并逐步建立健全了“六大支撑体系”来保障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实施。

1.1构建了职业病危害防治体系,加强了职业病安全监督机构建设。

首先是建立了涵盖从公司领导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职业卫生机构,成立了安全环保职业卫生委员会,在各级安全环保处设立了职业卫生管理岗位,明确了岗位职责,对重大职业危害、重大危险源、重点作业环节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其次是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各个部门按照职责的要求,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抓好本部门、本系统的职业卫生的落实。每年初“三个一”的安全活动已形成惯例,使职业卫生工作从年初就起好步、开好局。在元月份的第一次HSE委员会上,各单位都分别采取分级逐层、自上而下的方式签订安全责任状、安全承诺书,将职业卫生指标作为一个重要承包部分加

以考核;将职业卫生工作的目标、指标、责任层层分解到班组、到岗位,激励和鞭策每一位员工在职业卫生工作上一刻也不放松。三是建立了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考核制度,在《安全生产考核条例》中,明确了职业卫生考核条款,以基层单位达标、创优活动为载体,以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的职业卫生责任为切入点,将职业卫生业绩与绩效考核挂钩、与评先晋级挂钩,实行职业卫生一票否决制度。

1.2构建了职业卫生检查体系。

中石化把责任落实作为岗位责任制大检查以及其他各项检查的主要内容。综合性职业卫生检查、日常性职业卫生检查和专业性职业卫生检查的结合是中石化职业卫生检查的靓丽特色和优秀传统。它既统筹兼顾了职业卫生管理和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又突出了对放射源管理、高度物品管理、重大危险源等重点部位的职业卫生专项检查。职业卫生检查是职防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验证职防法规是否符合、职防制度是否遵守、职防措施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是否落实、职业卫生管理是否需要改进。各分公司按照中石化总部职业卫生的管理标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的方法对班组从事的所有工作,按工作步骤逐步展开,分析每个工作步骤中可能存在和可能接触到的职业危害、可能发生危害的部位、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现有的防护控制措施等。运用《工作危害分析表》、输入输出、专项职业危害的管理制度等体系法编制了《职业卫生检查细则及评分标准》和《HSE检查台帐》,每次检查都做到有标准、有内容、有风险评估、有跟踪验证、有考核。

1.3构建了职业卫生突发性事故(事件)处置体系。

一旦发生突发性的职业卫生事故(事件)后,能够临危不惧、化险为夷,把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事故预案和处置程序,这是安全管理的最后关口,非常重要。近几年,中国石化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组织编写了集团公司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各分公司的预案编制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并积极为各企业配备了应急物资。各基层单位均按照总部每季度一次的要求组织开展了现场自救和互救、高度物品泄漏、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预案演练,并针对演习中暴露的问题总结经验,完善预案,提高了整体应急能力,有效杜绝了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发生。

1.4构建了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卫生“三同时”及职业卫生隐患治理的事故防范体系。

要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就需要预知风险、控制危险。多年来,中石化总部一是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综合管理的理念。从设计源头出发,立足本职安全,科学评价作业场所的危害程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卫生审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建设项目竣工的职业卫生验收。二是坚持“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职责,共同治理。对各单位申报的重大职业卫生隐患采取下拨专项资金的方式治理重大隐患,并作为安全大检查的重要检查内容。对风险度较低的职业卫生隐患,要求各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制定实施计划,不断消除噪声、尘毒等职业危害,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在治理职业卫生隐患过程中,中石化始终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放射源、高毒物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做好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的“三同时”工作,做到新项目不留新隐患,同时做到“以新带老”。

1.5构建职业卫生教育体系。

职业卫生教育是提高员工HSE素质、传承HSE文化的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中石化要求必须全员参与、结合实际。始终坚持依法培训与常规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要求各单位结合生产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开展岗位练兵、预案演练、事故大讨论到形势教育、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特别是每年的4月24日至5月1日,总部都要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各分公司按照统一部署,利用传媒、广播、电视等新闻手段,采用制作展板、横幅、印发宣传材料,组织演讲、知识竞赛、组织义诊和职业卫生咨询等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使各级领导进一步增强了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制观念,提高了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员工了解自己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

1.6构建了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监)测体系。

各分公司在每年初的1号文中,都明确提出本年度的职业卫生工作要求和重点,及时制定下

发年度职业卫生现场监测与职业健康体检计划,细化现场监测与健康体检工作进程,坚持“有岗必设点、有点必监测、有果必告知”的原则,开展日常监测、应急监测和事故监测,特别是加强对高尘毒物场所、检维修现场的有毒、有害因素监测,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以及《中国石化集体公司职业卫生技术规范》的要求,不断完善和规范作业场所监测技术,确保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职业健康监护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免受职业伤害,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健康监护工作事关员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稳定,在做好员工上岗前、在岗和离岗健康检查的同时,各个分公司一方面不断健全职业卫生“四个档案”(职业卫生基础档案、职业卫生教育档案、健康监护档案、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的建立,开展有毒有害危害因素调查,另一方面扎扎实实抓好“四率”(员工体检率、尘毒监测率和合格率、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验收率)的落实,并积极组织好农民合同工健康维权检查。

中石化QHSE管理体系及其安全生产六大支撑体系的实施,规范了管理流程,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推进了标准化的进程。

2、构建中国石化特色的职业卫生文化,强化全员职业卫生意识、以文化力带动执行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HSE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增强全体员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关注环保的HSE意识,有效推进本质安全、安全发展。各分公司结合集团公司《员工守则》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广泛征集健康生活、疾病预防文化理念及格言警句,认真总结公司建设发展历程中的职防管理经验,编入《HSE文化手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职防管理经验,得到了全体员工的认可,形成了和谐、健康的共识。通过岗位练兵、安全活动、事故演练、《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的宣贯,将健康文化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把职防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使员工的健康修养不断提升,从被动执行状态转变为主动自觉地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要我健康”到“我要健康”的转变,提升了员工对职防管理的认识,实现了HSE文化“强化员工自主管理、凝聚精神、支配行为、倡导信条、实践准则、落实责任”的作用。

3、存在的主要问题

石油化工是高危行业,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毒有害。职业病防护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从每季度的安全视频会议上,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建设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打造一支健康、和谐、奋进的员工队伍,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认为,在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方面,还有以下几项工作可以继续延伸开展。

3.1、职业卫生知识培训重视程度、考核力度不够。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公司职业卫生培训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少数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不强,未将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职业病防治观念薄弱,对经常性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不重视,导致部分职工思想上麻痹大意,对本岗位的职业病危害特点、防护知识、急救、自救和互救知识了解不够充分,总认为职防事故离自己很远,留下了潜在隐患。

3.2、职工的个人防护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职工普遍对硫化氢等产生急性中毒这类物质的危害比较重视,能懂得其危害和安全防护措施,能主动进行防护,但对其他一般毒物、油气、噪声、粉尘等产生慢性伤害的物质不够重视,对其危害不够了解,不愿主动防护。即使戴防护用品也敷衍了事。虽然各级检查、监督很多,但仍有少数员工未能养成主动防护的习惯,不戴耳塞、防尘口罩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员工将职工福利性体检与依法必须进行的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职业性健康体检相混淆,错误地认为职业健康体检可有可无。

3.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是从源头消除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体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一些单位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的认识不足,经常以资金紧张而省略了职业卫生评价,导致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防护缺失,改造隐患的同时埋下了新的隐患。

3.4、基础管理工作还有不足,职业卫生档案还不完善。

一些单位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工作还很薄弱,未按照《中国石化职业卫生技术规范》的要求,合理设置监测点和定期监测;对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解除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职业病的发病情况掌握不清; 有的只做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但无检测档案,没有数据资料积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不完善,无可追溯性,更做不到警示性。这些都直接影响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事故的预防。

3.5、外来施工人员的意识有待提高,个人防护问题有待加强。

部分外来承包商为降低成本,减少或根本不配备基本的劳动保护用品,或降低防护标准,用普通口罩代替防尘口罩。而外来施工人员虽然入厂时都经过职业卫生教育,但由于个人文化程度总体较低,维权意识不高,很少主动检举,放任了承包商的违规行为,加之少数劳务人员职防意识不强,嫌不舒适不愿意佩戴口罩、耳塞等基本防护用品,导致外来劳务人员健康监护欠缺。

4、整改措施及建议

4.1、加强职业卫生建设,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职业病防治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因此,职业卫生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象重视安全与环保工作一样,重视职业卫生工作,要强化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地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卫生专职管理人员,加大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投入,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4.2、认真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管理,实现职业卫生工作从源头控制。

严格落实各职能部门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中职业卫生的“三同时”监管职责,做到新项目不留新隐患。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职业卫生的申报、报建等工作,办理好放射源的采购、备案手续,另一方面要跟踪职业安全卫生设施的实施,确保总体设计审查意见执行到位,相关部门要认真参与“三同时”全过程工作,及时提出生产性、生活性和医疗卫生预防措施;同时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的意见》,完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项目的评价、设计、审查、监理、质量监督和验收人员必须承担项目的终生相关安全责任。

4.3、细化职业卫生教育,促进全员职业卫生素质的提高。

一是继续组织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营造职业卫生安全氛围,增强职业卫生文化底蕴,逐步实现“企业行为转化为员工行为”,进而用文化力带动执行力。二是分层次开展各种类型职业卫生培训。领导干部培训应以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为主,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不断提高职业卫生责任意识,坚持求真务实,杜绝做表面文章;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应以学习公司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制度、HSE程序文件和标准、规范为主,提升其监督、指导能力,发挥其领导“助手”的作用;全员培训应以学习HSE知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以及气防培训为主,提高其处理突发事件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4.4、进一步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标准,严格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规定。

各企业要按照总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规定》,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自检,做到心中有数,不断规范员工职业卫生工作行为,努力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基础档案、职业卫生教育档案、健康监护档案和职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登记档案。深入细致开展有毒有害危害因素调查,扎扎实实抓好职业病年发病率、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验收率、职业健康体检率和职业病危害场所检测合格率的达标工作。加强对有毒、有害岗位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转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妥善安置职业禁忌症患者的作业岗位,确保职工在岗期间的身体健康。加强承包商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好农民合同工健康维权检查。

4.5、创建特色职业卫生文化,提升全员职业卫生素质。

特色的职业卫生文化是凝聚人心的无形资产和精神力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员工精神、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发展之宝。传统的职业卫生管理是一种被动型、经验型的作业型管理,而纳入经营战略的中石化职业卫生文化应是一种创新的效益型、系统型的驱动型管理。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新群体氛围等手段,来弥补职业卫生管理的不足,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健康”转变为自主管理的“我要健康”,从而提升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境

界。只要有勤奋的职业卫生文化建设之实践,必然会结出现代的企业职业卫生文化之硕果。

作者简介:

周军 男 注册安全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南京化工高等动力专科学校,现在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安环处从事职业卫生和QHSE体系的管理工作。

第二篇:1、《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文件

中国石化安〔2007〕478号

关于印发《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现将修订后的《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以下简称各单位)。第三条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总部监督、企业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各单位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第四条业病危害承担责任。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负责。

第五条组成部分,各单位在执行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按照本规定做好职业卫生有关工作。

第六条护权利,组织实施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第七条给予奖励。

第二章

第八条导下,主管职业卫生工作。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在安全环保局领导下,负责职业卫生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安全(环保)部门是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主管机构。

第十条治专职技术服务机构应予保留。第十一条

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十二条

布置任务,通报企业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检查考核、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等情况。

第十三条规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确保职工能依法享受工伤保险的有关待遇。

第十四条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包括健康监护费、职业病诊疗康复伤残费、尘毒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费、监测费、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费、培训费、管理费、职业病危害治理费、职业病危害调查费、职防科研费等)应列入企业资金计划,专款专用,其经费支出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第十五条理部门,在其岗位责任制中应列入相关的职业卫生责任条款,协助作好职业卫生工作。

第三章

第十六条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审批程序,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参加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

第十七条第49号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卫监发〔2002〕第63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卫监督发〔2006〕375号)的规定,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相关工作,并按有关规定报批。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和落实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各单位应同时建立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等档案。

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卫生验收手续,对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整改达标,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第十九条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模拟演练,同时进行讲评并不断改进完善。

第二十条害情况和中毒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集团公司和地方主管部门,准确提供有关情况,并配合做好救援救护及调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护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未经主管部门允许,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各单位应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为职工提供有效的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并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帐。

第二十二条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也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第二十三条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或扩大的职业卫生隐患,应纳入企业安全隐患治理计划,按《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安〔2004〕166号)和《事故隐患限期整改责任制》(中国石化安〔2002〕250号)规定执行,并由各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整改。

第四章

第二十四条中或工作内容变更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等内容如实告知职工,不得隐瞒,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职业危害防护内容。

第二十五条施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责任和义务,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报告,对违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应提出批评、制止和检举,并有权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六条利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二十七条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和退休前职业健康检查,以及特殊作业体检。企业不得安排未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者从事禁忌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以及职防部门鉴定意见安排其相应工作。

第二十九条职业病者,患者所在单位应根据职防机构提出的处理意见,安排其调离原有害作业岗位,进行治疗、诊断、观察。

第三十条术规范》(GBZ8-2007)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国家规定的保存期限妥善保存。档案内容应包括: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第三十一条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应及时组织救治或医学观察,并记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

第三十二条有关时,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防治措施。

第三十三条入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并由职防部门自体检结束之日起1个月内,反馈给有关单位并通知体检者本人。

第三十四条法规、行政规章以及集团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及时安排女工健康体检。安排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生理特点,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工从事对本人、胎儿或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从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妇女生殖机能障碍的有毒作业。

第五章

第三十五条与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向员工公布。

第三十六条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第三十七条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场所,必须停止生产运行,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第三十八条要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第三十九条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第四十条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第四十一条。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车检修方案时,应有职防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射线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点。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

第四十二条和现场冲洗设施情况的检查。

第四十三条业等)人员,必要时检维修前需组织体检,发现健康状况不适者,不得从事该项工作,避免职业伤害。

第四十四条测监控工作。各单位应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职防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第四十五条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的放射源防护装置、防尘防毒防噪声卫生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系统检查确认,减少开车运行时的意外职业伤害。

第四十六条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

第六章

第四十七条一管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由企业和当事人如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情况,按法定程序取得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有关资料。

第四十八条病人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发现职业病病人时,要按有关规定向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报告。

第四十九条医疗后被确认为不宜继续在原岗位作业或工作的,由职防部门提出调整岗位意见,由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条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障,应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4号主席令,2002年)、《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病程度鉴定》(GB/T16180-1996)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按职业病待遇办理,在此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七章

第五十二条

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各 级领导和岗位职工都必须熟悉本岗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职责,掌握本岗位及管理范围内职业病的危害情况、治理情况和预防措施。

第五十三条生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工作。结合生产实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班和学习讲座,提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五十四条和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条例及中国石化的规章制度,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基层生产班组每季度在安全活动中安排一次职业卫生知识学习活动,并做好记录。

第五十五条握使用、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深入了解相关物料的性质以及对健康危害、相关设备操作和潜在危险等必备知识,掌握生产现场中毒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相应的演练活动。

第五十六条受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规教育、岗位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及防护用具使用方法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五十七条训,结合检维修过程中可能产生、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急性中毒事故,重点掌握自我防护要点和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技能。

第八章

第五十八条

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五十九条因素的防护管理,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中国石化安〔2004〕553号)中《放射防护管理规定》、《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高毒物品防护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六十一条管理办法。

第六十二条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三条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中国石化安〔2004〕553号)中《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主题词:印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

第三篇: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规定

关于印发《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规定》的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

现将《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1基本要求

1.1本规定是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以下统称各单位)在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进行量化考核、开展HSE检查、安全生产先进评比的重要依据,是HSE管理的组成部分。

1.2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分以上为达标,低于80分为不达标。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安全环保局负责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的监督管理

。2.2各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管理考核的监督管理。3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内容

3.1组织机构及管理。共10分,每项1分。

3.1.1设立职业卫生领导机构,指导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职业卫生和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3.1.2安全(环保)、工会、人力资源、财务、供应、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管理部门有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岗位责任制。

3.1.3各单位主管领导承诺制,承诺遵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规范等。

3.1.4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网络,有职业卫生组织机构网络图。3.1.5 HSE管理部门设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岗位,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管理工作。

3.1.6提供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开展所必要的经费,列入计划,专款专用。

3.1.7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职业卫生工作例会制、职业危害告知、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卫生管理及实施细则、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作业人员防护用品、职业危害日常监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事故等管理制度和各职业危害防治专项管理制度等。3.1.8制定有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远期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

3.1.9定期通过HSE管理系统报送报表,年底向安全环保局和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报送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总结。

3.1.10劳动合同管理符合职业卫生管理规定。3.2职业卫生档案。共8分,每项2分。

3.2.1按照中国石化《职业卫生技术规范》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单位概况、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情况、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分布、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情况、作业场所有害因素超标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异常结果处理情况、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登记、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卫生隐患及治理情况等。3.2.2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档案。3.2.3设专人兼职管理职业卫生档案,每年复核1次。

3.2.4职业卫生档案实施计算机管理,并及时报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3.3职业卫生防护。共8分,每项2分。3.3.1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设施或用品。3.3.2对防护设施和用品进行定期维护校验,并有使用、维护校验记录。3.3.3按照中国石化有关规定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使用及公用的防护用品。

3.3.4建立作业人员个体防护用品发放记录,保证作业人员能正确、熟练使用防护用品。3.4建设项目管理。共4.5分,每项1.5分。

3.4.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国石化有关要求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工作。3.4.2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全过程进行监督。3.4.3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

3.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管理。共14分,每项2分。

3.5.1职业危害作业岗位按照《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设监测点,并编制监测平面图。3.5.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和周期符合《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要求。3.5.3监测覆盖率符合HSE责任目标要求。3.5.4监测点合格率符合HSE责任目标要求。

3.5.5监测、分析有记录,评价报告按时反馈被监测单位,监测档案内容齐全。3.5.6按时上报监测统计季报表,并附文字分析。

3.5.7开展应急监测、事故监测、进入有可能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受限空间设备前监测及隐患点监测。

3.6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共15分,每项3分。

3.6.1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委托给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均达到100%。

3.6.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体检周期及检查项目符合中国石化《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要求。

3.6.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齐全。

3.6.4对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及时申请诊断,对职业禁忌作业人员及时脱离原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

3.6.5职业健康检查总结分析评价报告每年底报职业病防治中心。3.7职业病管理。共6分,每项1.5分。

3.7.1无急性中毒事故。如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有调查与处理记录。

3.7.2严格执行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建立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病人档案,按诊断机构要求,安排定期复查。

3.7.3慢性职业病(含疑似职业病)年发病率控制在在岗职工总数的万分之一以下。

3.7.4严格执行职业病报告制度。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时,按《中国石化安全事故管理规定》及时上报安全环保局和职业病防治中心,同时按规定报地方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时上报职业病病人季度报表。

3.8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管理。共7.5分,每项1.5分。

3.8.1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并建立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健康教育,有教材、考核和记录。

3.8.2职业危害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健康知识教育率达到100%,有害作业现场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3.8.3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每年至少接受1次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3.8.4班组每季度开展1次职业健康知识学习;职工熟知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并能够正确回答防护知识。

3.8.5有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开展情况的记录。3.9作业场所管理。共10分,每项2分。3.9.1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超标点要有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3.9.2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以及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并有定期检查记录。3.9.3接触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现场操作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3.9.4在高毒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风向标,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在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9.5产生或存在职业危害的设备、设施、材料、物料等的装卸或转运,符合职业卫生要求。3.10职业危害告知管理。共6分,每项1.5分。3.10.1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3.10.2在醒目位置建立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10.3在现场公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10.4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受检者本人。3.11放射防护管理。共6分,每项1分。

3.11.1建立健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防护档案,包括放射源种类、数量、分布、位置、活度等信息,制定放射防护专项管理制度。3.11.2辐射许可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齐全有效。

3.11.3射线作业前按照《放射防护管理规定》办理“射线作业许可证”,有详细完整的放射源使用台账。

3.11.4放射作业场所防护设施齐全,入口处有放射标志、防护安全连锁、报警装置等。放射源使用单位应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放射源贮存场所。

3.11.5按照中国石化《职业卫生技术规范》进行作业场所辐射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应达到100%。

3.11.6放射工作人员每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接受放射防护培训。3.12应急救援管理。共3分,每项1分。

3.12.1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其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设备配置、启动实施程序、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管理、检测、健康监护、防护、现场污染控制等。3.12.2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每年至少进行1次应急救援演练,并不断完善。3.12.3对于不能独自完成的救援工作(医学急救等),应与有救援能力的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3.13承包商和外来劳务人员管理。共2分。

制定承包商和劳务派遣用工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对其执行《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考核。4附件职业卫生考核记分方法

第四篇: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关于印发《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

现将《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1基本要求

1.1本规定是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以下统称各单位)在执行HSE管理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中国石化)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中国石化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总部监督、企业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安全环保局在集团公司HSE委员会的领导下,主管中国石化的职业卫生工作。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在安全环保局领导下,承担职业卫生技术支持工作。2.2各单位HSE委员会负责指导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职业卫生和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安全环保部门是本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2.3各单位应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与考核;各级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组织实施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人力资源、财务、供应、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管理部门在其岗位责任制中应列入相关的职业卫生责任条款,协助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2.4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各级职业卫生管理网络、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按规定申报职业危害和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2.5各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工作例会制度。制定计划,研究工作,布置任务,通报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检查考核、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等情况。

2.6各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确保员工能合法享受工伤保险的有关待遇。

2.7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包括个体防护用品费、防暑降温费、职业健康检查和有毒有害疗养费、职业病诊疗康复伤残费、尘毒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费、监测费、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费、培训费、管理费、职业危害治理费、职业危害事故调查费、职防科研费等)应列入企业资金计划,纳入安全环保部门预算管理,专款专用;其经费支出在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中据实列支。

2.8各单位应建立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应及时报告总部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对遭受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及时组织救治。2.9各单位应对职业卫生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3职业卫生管理

3.1职业危害前期预防

3.1.1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审批程序和相应的职业危害评价档案。

3.1.2对于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各单位应开展职业危害预评价;在基础工程设计(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和落实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并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参加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按有关规定做好各阶段报批工作。

3.1.3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手续。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依法经验收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3.1.4各单位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也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3.2劳动用工及职业健康检查管理

3.2.1各单位应建立职业危害告知制度,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或工作内容变更时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不得隐瞒,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3.2.2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女工劳动保护的相关要求,安排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生理特点,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从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妇女生殖机能障碍的有毒作业。

3.2.3各单位所有员工都有维护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处于正常状态的责任和义务,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及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报告,对违反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应提出批评、制止和检举,并有权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3.2.4各单位不得因员工依法行使职业卫生正当权利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2.5各单位应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需要进行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3.2.6各单位应根据新招聘、调换工种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意见安排其相应工作。对职业健康检查中查出的职业禁忌人员和可疑职业病人员以及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人员,各单位应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处理意见,安排其调离原有害作业岗位,并积极进行后续治疗、诊断、观察等。

3.2.7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档案内容包括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以及相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

3.2.8对作业过程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应及时组织救治或医学观察,并记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2.9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可能与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有关的群体反应时,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立即组织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防治措施。

3.2.10所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均如实记入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档案,并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自体检结束之日起的1个月内,反馈给有关单位及受检者本人。3.3作业场所管理

3.3.1各单位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3.3.1.1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3.3.1.2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3.3.1.3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3.3.1.4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3.1.5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

3.3.2各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应知悉其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建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3.3.3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或材料。

3.3.4加强对工艺设备的管理,对易产生泄漏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现象。

3.3.5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3.3.6对防尘、防毒、防射线、防噪声以及防氮气窒息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未经主管部门允许,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3.3.7各单位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3.7.1在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3.3.7.2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

3.3.8各单位应建立作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建立健全个体防护用品领用档案。督促、教育、指导作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加强对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的作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3.9各单位应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每3年进行1次职业危害现况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向员工公布,并向地方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对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对超标严重且危害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的影响。

3.3.10各单位对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作业环境,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或扩大的职业卫生隐患,应纳入企业安全隐患治理计划,安排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牵头,按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管理规定》、《事故隐患限期整改责任制》等规定实施整改。3.3.11各单位应重点加强检维修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

3.3.11.1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车检修方案时,应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与并提出对尘、毒、噪声、射线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点。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识,并指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监护。同时,加强对检维修作业人员防护用品佩戴和冲洗设施的检查。

3.3.11.2对承担检维修作业特殊工种(放射、焊接、高空作业等)的作业人员,必要时在检维修作业前组织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发现健康状况不适者,不得从事该项工作,以避免职业伤害。

3.3.11.3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各单位应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有关机构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3.3.11.4做好检维修开工前后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防护效果的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的放射源防护装置、防尘防毒防噪声卫生设施的整改情况等进行系统检查确认,减少开车运行时的意外职业伤害。

3.3.12各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1次应急救援模拟演练,同时进行讲评并不断改进完善。3.4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管理 3.4.1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由各单位统一管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由单位和当事人如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情况,按法定程序取得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有关资料。

3.4.2各单位要加强对职业病病人的管理,实行职业病病人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发现职业病病人时,要按有关规定向地方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安全环保局报告。

3.4.3各单位应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医疗和疗养。对在医疗后被确认为不宜继续在原岗位作业或工作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提出调整岗位意见,相关部门按规定办理。

3.4.4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和复查等费用以及伤残后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障,应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等规定执行。

3.4.5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进行诊断,在其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按职业病待遇办理。在此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3.5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

3.5.1各单位应建立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各级作业人员都必须熟悉本岗位职业卫生与职业危害防治职责,掌握本岗位及管理范围内职业危害情况、治理情况和预防措施。3.5.2各单位安全环保和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结合生产实际,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和学习讲座等形式,每年至少对作业人员进行1次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将职业卫生作为安全三级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安全三级教育培训考核,认真实施。基层生产班组每季度在安全活动中安排1次职业卫生知识学习活动,并做好记录。

3.5.3生产岗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使用、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深入了解相关物料的性质以及对健康危害、相关设备操作和潜在危险等必备知识,掌握生产现场中毒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相应的演练活动。

3.5.4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规教育、岗位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及防护用具使用方法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5.5各单位要做好生产检维修前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工作,结合检维修过程中可能产生、接触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和急性中毒事故,重点掌握自我防护要点和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技能。4监督检查与考核

4.1安全环保局不定期组织对各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对职业卫生管理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安全环保考核。4.3检查及考核依据《中国石化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规定》执行。5其他规定

5.1对承包商、外来施工人员和劳务派遣用工人员的职业卫生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5.2对放射线、噪声、硫化氢、氢氟酸等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管理,按照《中国石化放射防护管理规定》、《中国石化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中国石化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中国石化高毒物品防护管理规定》等执行。

第五篇:中国石化建设项目安全、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办法

《中国石化建设项目安全、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办法》出台

近日,集团公司印发《中国石化建设项目安全、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办法》,要求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确保建设项目依法合规。

《管理办法》明确,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应坚持三大原则:一是依法合规、从严管理原则。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所在地政府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未按要求办理相应行政许可手续的项目,相关部门不得对可行性研究、基础设计(初步设计)进行会签、审批。二是谁审批、谁负责原则。按照建设项目的类别,发展计划部、事业部(管理部)、专业公司及企业分别对其审批的建设项目安全、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负责。三是谁建设、谁负责原则。建设项目所在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审查、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备案,以及安全设施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审查、施工、试生产、竣工验收等工作的具体实施负总责。

《管理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建设项目安全、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不适用于煤矿、海上石油天然气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局对企业安全、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工作情况迸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安全绩效考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评选。(刘建中)

集团公司专项检查胜利油田井控和海上安全

5月24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监管局检查组,到胜利油田就井控和海上安全工作开展专项检查。检查组听取安全生产总体情况和井控、海上安全工作汇报。今年以来,胜利油田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集团公司领导“五个务必抓实”的要求,按照由“重视”向“重实”转变的思路,深入开展“我为安全作诊断”活动,强化井控、海上等重点监管,确保了油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据悉,此次检查,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知精神及集团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旨在强化安全意识,消除麻痹思想,防范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检查将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生产现场,重点检查雨季汛期防范、隐患项目治理、海上安全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帮助企业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井控和海上安全管理水平。

下载建设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的思考(周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的思考(周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