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也可爱
留守儿童也可爱
我校七年级三班学生谭群林同学,早在五岁时父母到广州打工,近十年来一直由姥姥抚养,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因为他在班里经常违反纪律,同学们都对他意见很大,所以我经常找他做思想工作,直到有一次他说的话让我不大不小吃了一惊“老师,别说我了,我不上了!”
其实平心而论,作为教师,我对他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因为他虽直接,但很坦率。他虽然不礼貌,但很有勇气。另外,他积极参加劳动,只是学习成绩不好。他所说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教书是老师的天职,育人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因为留守儿童的问题的存在,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就多了不少的难度,于是,作为和孩子直接交往的班主任老师,责骂的有之,惩罚与变相惩罚的也存在,通知抚养人到学校带走问题孩子,让其回家反思的更是有之。
其实全面来讲,留守儿童也可爱。
一方面,留守儿童中也不乏在校表现优异的孩子。我班有名女生叫吴芳芳,在校表现完全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来形容:自尊、自信、自律、自治和自激。她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的各个环节也不错,重视预习和复习。学习成绩在七个友谊学校的联考中,一直稳居前几名,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也极强;宋莹莹同学,父母都在江苏昆山打工,生活上全靠年迈的爷爷奶奶。可是,孩子除了爱哭的小毛病外,其他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善于和老师沟通,善于和同学们交流,善于学习而且成绩优异;魏晴晴同学更是如此,心中有事能主动和老师沟通,及时化解心中的不愉快,而且学习品质特别好,潜力极大。在我们学校,成绩光荣榜上,这类“留守后方”的孩子,实在是特别多。
另一方面,所谓的“问题孩子”,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心理脆弱、行为偏执古怪,人缘不佳;爱顶撞担课老师;学习意志不坚强,劲头不足、目标不明,倾向于辍学打工;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不讲个人卫生,饮食习惯不好,爱吃零食;爱找各种机会在网吧逗留,甚至编造理由请假回家,回家途中上网聊天或玩各种电脑游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但是我认为留守儿童渐变为问题孩子
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留守儿童的共鸣。因此,在日常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探寻与学生情感的交融点,拉近师生情感间的距离,使留守儿童真正把老师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乐于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心与心的感应中,接受“无痕的教育”;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净化自己的灵魂。正谓“亲其师,信其道,改其行”。
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师生之间必须有一个适度的距离。要让留守儿童在这适度的距离中,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与老师在学识、能力、经历等方面的差距,从而对教师保持应有的尊重;同样,教师也只有依靠这种距离,才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谈心、硬性规定与宽松氛围融合起来,是班级管理始终处于和谐的氛围之中。而师生之间如果距离过近,片面强调和留守儿童“打成一片”,那么留守儿童会与你称兄道弟,轻慢教师应有的权威。不尊其师,何谈“信道”,何以“服管”?
第二,批评惩处的宽严度
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真心诚意的爱留守儿童,就必然会对他们的错误进行合理批评,适当惩处。一味的宽松、放纵,只会造成管理的随意和松散,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对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应该适时、适当的提出批评,有时甚至应该有分寸地进行合理的惩处,切切不可姑息迁就。要让留守儿童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激起他们的羞耻、内疚、痛苦的情感,教育他们从所犯过失中吸取教训,纠正缺点和错误,进而行成良好的品德。但是,对留守儿童的批评惩处不可过度严厉,适当的宽容,是治疗留守儿童心理疾病的良方。那种冷淡的威严、简单的训斥、粗暴的惩罚,只会造成师生间感情的隔阂,是留守儿童产生畏惧心理或逆反心理,极不利于他们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因此,我们必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留守儿童。要允许他们犯错误。留守儿童犯了常见的错误,教师有时可进行“含糊地批,评”不点名的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即便是犯了较严重的错误,教师也应当以理晓之,以情动之,以行导之;让留守儿童“明其理”,“感其情”,“信其道”,“改其行”。决不以势压人,以气逼人,以行惧人。这样,既见宽容,又见理智;既讲融洽,又讲批评;既有正激励,又有负激励:真正使留守儿童在一个宽严适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市德育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从教十六个年头的我,至今仍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为班主任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虽然没有殷实的物质生活,但精神世界却无比充实。记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而我也一直以“榜样”和“阳光”的准则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奉献着。
每当接任一个新的班级,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就再一次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就再一次开始了“修枝剪叶”的过程,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德育工作其实就是一位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在点点滴滴中一次次的诠释一个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得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十六年来,我做班主任接的每一个班级,教室都是最整洁,清新,漂亮,温馨;班级里的设施最有使用价值,学习备品最丰富,最实用。在班主任工作中,去班级的时间最早,离开的最晚;和学生共同交流的最多,值日时的重活脏活,自习时英语晨读,读书时细心聆听,活动课的积极参与游戏,就餐时的照顾叮咛,就寝后的查寝关爱,生病时送医就诊,用心呵护。多年来,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所教的班级均是班级人数最多,辍学人数最少;班级成绩最好,学困生最少;班级活动最丰富,最有质量。多年来,学校也给予我许多荣誉称号,学校的标兵班,先进班集体,德育先进个人,转变差生先几个人等。荣誉并不是我做班主任的目的和目标,面对荣誉我只觉得只是对自己的一次次的鞭策和激励,让我一如既往的更加喜欢班主任工作,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成长时的快乐和幸福。
我坚信,一个教师,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如果用德育意识武装起来的头脑,用爱武装起来的心灵,可以融化任何“顽固不化”的学生.另外,作为学校的团队辅导员,我经常和团队干部以及队员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谈心、聊天、做游戏,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和微妙的心灵变化。从交谈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往往有很强的参与欲望,只是由于长期藏若自己,使自己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久而久之,形成自闭症,紧紧关闭了自己的心扉。他们在消极地等待!等待别人来发现他们。
于是我查阅了有关心理方面的书籍后,在“知心广播站”广播时,我做了专门讲说:当今社会不是天上掉下馅饼的社会,而是一个人才倍出、竞争激烈的社会;是珍珠就一定会闪光,但如果这颗珍珠埋在一个谁也见不到的角落呢?这是一个表现自我的时代,它提供了巨大的自我表现的舞台,谁敢于向自我挑战,跨越了自我这个最大的敌人,谁就是胜利者;谁坐在最后排,低垂着头,不敢正视前方的挑战,谁就将被淘汰,被忘却。同时我还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男孩和他在美国读博士的父亲在美国生活。在美国学校里,同学们和教练都知道这个男孩是个优秀的足球守门员,每一场比赛,他都表现出出色的守门技术,但是,在一场年度总决赛的名单中,却没有他的名字,父亲和他都非常生气,跑到学校责问教练。教练说:“你并没有来跟我说,你要当这场比赛的守门员呀。”是呀,这个中国男孩和他父亲的天真就在于认为教练理应主动来请他。
广播后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又结合当前的“新世纪,我能行”活动,号召同学们人人参与、人人创新,让每一个队员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最后我感到辅导员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学生在青少年这一关键时期的成长,决定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我对每一个少团队队员都倾注了满腔热情,爱是相互的,教师对学生付出了爱,学生的爱也会毫不吝啬的给老师。
我热爱辅导员事业,就像热爱我自己一样。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仍然要像树根一样不断吸取土壤中的水份和养料,在源源不断地输给枝叶和花朵一样,来哺育祖国的花朵,使他们开得更加妩媚多彩,将来能结出累累的硕果。我想信,我校的共青团事业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第二篇:留守儿童也幸福
留守儿童也幸福
我的表姐是一位留守儿童,因为姨爸姨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所以姐姐就和奶奶一起生活,虽然日子不苦,但也不富裕。
开学了,妈妈拉着我去书店买文具,看到琳琅满目的新文具,我挑挑这个,选选那个,全都挺漂亮的。一到奶奶家,我就把新文具给姐姐看。姐姐目不转睛的看着文具,显然这些她都很喜欢。可过了一会儿姐姐的眼睛顿时灰暗了,她不去看我的文具了,小声地说:“这么漂亮的新文具,一定很贵吧,我的旧文具还能再用一学期,到时候再买吧!”见她这样,我就把文具收起来了,也没多说。
第二天放学,我又来到奶奶家,姐姐满脸笑容地迎上来,连忙拉着我进了她的房间。她激动地说:“我有新文具了!”我不解地看着她,她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急忙从书包里拿出她的新文具。果然如姐姐所说,有精致的铅笔盒,漂亮的小本子,还有几本新图书„„这下我可相信了,心想:难道姨爸姨妈回来了?姐姐笑盈盈地说:“这些都是学校为留守儿童准备的,早上我们几十个留守儿童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活动室里参加了开学庆典活动,校长和老师们给我们发了新的文具和图书!那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图书,我们可以去借阅。活动室里还有电脑,我们可以上网和爸爸妈妈聊天!”看到姐姐那张充满笑意的脸,我想:留守儿童也幸福了!
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就会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生活的很幸福!
教师点评:小作者描写了作为留守儿童的表姐在学校领到新文具 的具体事例,表现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进一步呼吁所有人去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指导教师:
244151
第三篇:留守儿童也需要爱
留守儿童也需要爱
在赤东的日子里,可以说,留守儿童问题对我的触动最大。因为我小的时候,和很多赤东的孩子一样,也是一个留守儿童。我出生在广东汕头,那时候爸妈都忙着打工赚钱。出生五个月的时候,我就被送回到我的家乡——江西于都,从此寄养在外婆家里。外婆家里虽然很穷,但对我的爱却是无微不至的,以致于到现在,我都觉得外婆格外的亲切。我的童年是充满爱的,有外公外婆照顾,有朋友伙伴一起玩耍,独独没有严肃的父爱和慈祥的母爱,童年的爱,又是残缺的。所以对于那些调皮的留守儿童,我更多的是理解和关爱,常常会找他们聊聊天,放了学,都会放下老师的架子,像个孩子一样的陪他们玩耍。因为他们往往比其他学生更需要特殊的关心和爱护,以弥补他们残缺的温暖!
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外出工作,爷爷奶奶或者其它亲戚朋友代为看护的孩子们。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在像赤东这样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非常普遍。而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在我们江西师范大学,每年都有很多师范生参加看护、教育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这些孩子在学校被定义为“坏孩子”,而真正的过错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孩子的父母。
所以,我希望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四篇:留守儿童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西河口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区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关会议讲话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区教育民生工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潜能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四、成立组织 明确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4、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五篇: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
班级:工商管理学号:姓名:齐丁瑶
201016011125
班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6月21日——2012年7月20日
调查地点:贵州省从江县
调查人员:齐丁瑶
调查对象:村民
调查方式:走访、现场询问与记录、抽查
调查目的: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表现:
我有一个贵州省从江县的同学,他告诉我这里被誉为“人类疲倦心灵的最后家园”,这里有最原生态的苗乡侗寨,这里有“饭养身,歌养心”的侗家人,这里有天籁之音的侗家大歌,这里有质朴善良的侗家人,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的人们还保留着唐朝的发型,宋代服饰,魏晋遗风,这里有着灿烂的、古老的民族文化。然而在这些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背后却面临着一个农耕时代在逐步地转变,农村的大量劳动力纷纷外出(80%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去谋求一条改善生计之路。古老传统的村寨在渐渐萧条,留守儿童的成长呈现出这样的状况:这里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沙石是他们的玩具,小狗是他们的伙伴。他们也是快乐的,他们是那么的富有创造力,他们自制侗族芦笙笛、弹弓、陀螺….他们也渴望学习,得到知识,看到那残旧的教室,我留下了心酸的泪水。
在从江县,平均每两户人家中就有一个留守的孩子,这些孩子大多都过早地背负起了生活的重担钟旺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钟旺,今年8岁,父母都在广东东莞打工,从5岁起便一人操持家务,照顾年迈重度残疾的爷爷和年幼的弟弟。钟旺在从江县的一个小村上小学二年级,钟旺学习很好,每当提到自己的父母时她格外的高兴。钟旺告诉我,有时候爸爸妈妈很久不打电话回来的时候,她就会哭。并且给父母打过电话去,可见钟旺多么渴望父爱与母爱!
吴波是班级里最贫困的学生,家里仅仅靠养几只羊来维持生计,就连买校服的钱都拿不出来。他身上穿的校服是学校免费他的,吴波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一些大姐姐、大哥哥穿不了的衣服。在二郎乡中心小学,吴波的家是离学校最远的,住在半山腰的森林里,每天他要不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学校,要是遇到刮风下雨天就要走上两个多小时,到学校以后,全身都是泥,冻得直发抖,老师看到后都感觉很心疼。因为吴波从小没有父母,在学校经常被同学们欺负,在学校遇到什么委屈烦心的事,吴波只能和爷爷诉苦。爷爷告诉我,他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最担心的是以后吴波由谁来照顾,虽然二叔现在可以帮一些忙,但是二叔家也是很穷的,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无波可以继续上学,有了知识,长大了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吴波渴望学习,渴望父爱与母爱,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导致他性格内向,很孤僻,不喜欢讲话,有强烈的自卑感。
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她们就会感到欢乐,我们身处手来给他们一些爱,给他们一丝温暖,给他们一缕阳光她们就可以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