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统战课题调研)
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已成为巩固发展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课题。201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同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有关企业方代表一道,共同推进劳动关系立法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当前,随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日益凸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为新的主体成员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使得其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的相关功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在引导教育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就市工商联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明确在当前劳动关系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背景下工商联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所应行使的职能,并进一步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市工商 联在引导和教育非公制企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一、工商联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政策背景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作为劳资矛盾和纠纷等问题的协调机制,一般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工人之间,就制定与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工组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
(一)工商联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有着深远的政策背景
工商联作为主体成员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其工作性质、任务等特有职能是随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被逐步赋予的。早在1952年政务院第147次政务会议通过的《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已指出:“工商联代表私营工商业者的合法利益,向人民政府或有关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并与工会协商有关劳资关系等问题”;中发[1991]15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指出:“工商联的主要工作对象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之后在工商联的价值和作用等方面,国家又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指 出:“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助手作用”;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指出:“重视发挥工商联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商联既要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又要与工会等人民团体密切配合,维护职工具体利益”;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进一步指出:“工商联的基本任务: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同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有关企业方代表一道,共同推进劳动关系立法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工商联已成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多角度解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逐渐成为协调劳动关系矛盾和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
1.从概念的引入过程来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是依据国际劳工组织1976年通过的第144号《三方协商促进国际劳工标准公约》规定而产生的。我国于1990年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三方协商促进贯彻国际劳工标准公约》。2001年10月27日新修正的《工会法》第三十四条对三方协商机制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五条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这是目前我国推行三方协商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2.从主客体关系上来看,三方协商机制的主体是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利益,即社会利益、资方利益和劳方利益。在组织形式上一般由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代表政府以维护社会利益;企业组织(企业家协会、企业联合会等)代表企业以维护企业方利益;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三方协商机制的客体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政策和劳动关系,前者指涉及劳资双方利益关系的各种产业、就业和工资等社会政策,后者是指各种不同层次的劳动关系,如个体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等。3.从组织形式和职能分工来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三方会议主要采取协商议事的形式,共同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劳动政策,解决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代表政府在三方协商中起组织、引导、协调的作用,它通过与工会和企业组织的经常性接触与沟通,宣传政府方面的政策意向,争取双方的认同,并将达成一致的意见,以实现对劳动关系的宏观调控;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不断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及时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等企业组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代表企业参与劳动关系协调,维护企业和经营者的利益,引导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二、工商联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原因分析
自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正式启动以来,劳动三方协商机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积极组织多方协调,我市很多企业顾大局,讲奉献,承诺不减薪、不裁员,同工人一道共度难关,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还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如 下:
(一)企业组织作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与代表性不足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一般是工会或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召开三方会议协调劳动关系矛盾和纠纷,企业组织也配合参加。但由于劳方在政策法规和人数上占据主动优势,而企业组织在这方面则略显被动。造成某些企业组织在参与过程中存在主体缺失和积极性不足等现象,劳资双方无法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制约着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二)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工作力度小
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中,劳动部门和工会代表的是政府部门,在职人员,而且机构健全,人员充实,经费充足。作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主体之一的企业,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弱势地位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有苦难言,有苦不敢言,在开展和谐关系工作中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三)政府部门在调解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矛盾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一般来讲,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多由工会或政府牵头组织,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政府或工会的参与则略些被动,甚至处于不利地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 工会组织一般对企业有很强的依赖性,其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甚至在关键时刻反而维护资方利益。由此可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亟需新的协调部门的参与,能弥补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在此类事件上的协调力度上的不足,以达到三方力量的平衡。
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上主体间力量上的不平等,使得劳动关系三方难以真正平等地进行协商。因此,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亟需新的部门参与。工商联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成为必然。
工商联参与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有利于打消企业组织可能存在的对于参加工会或政府部门组织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所产生的被审视或被歧视的感觉;有利于提高企业组织参与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的积极性,更能让企业畅所欲言。无论是推动工资集体谈判,还是创建和谐企业,由于工商联的深度参与,可以有效解决协商中企业主体缺失和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使劳资矛盾和纠纷在源头上得到化解,这对于促进社会劳动关系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我市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实证分析
至去年底,我市现有各类非公有制企业13660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5.7%,就业人数占了全市就业人口 的70%;2010年全市社会工业总产值1197.03亿元,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5.8亿元,占全市的93.1%;全市生产总值(GDP)633.4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产值589亿元,占全市的93%;全市完成税收总额57.48亿元(含两税),不含两税49.96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税收额44.99亿元,占全市的90.0%。可见,非公制企业的发展为舟山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市工商联作为以舟山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其代表性不容忽视,应充分发掘市工商联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作用。就当前我市的非公制企业的劳动关系现状和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发展基本和谐
非公有制企业为我市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作了积极的努力,他们通过增加员工福利、关心员工身心健康等,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同时也应看到一些企业在劳动关系和谐构建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保参保率低、工会组建率低、职工工作环境恶劣、职工无法享受五天工作日待遇等劳动关系不和谐现象较为普遍,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职工工作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总体来看,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的。市工商联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非公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引导教育,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为我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不懈努力。
(二)市工商联在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中的地位有待改善
目前,市工商联在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中的地位有边缘化的倾向,其地位和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作为劳动关系三方的新主体成员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对于我市工商联来说,是新事物,需要作更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和准备;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新加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的工商联,在认识上还不到位,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再次,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同劳动行政部门、企业组织等相关部门存在着职能交叉、重复等问题,工商联需要重新定位和职责分工,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最后,工商联自身由于经费少,人员少,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上受到限制。
(三)市工商联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职能分工有待进一步明确
从政策上来看,市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 有制经济的助手,在作好其参政议政等基本职能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其协调职能。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有关企业方代表一道,通过发挥工会组织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工商联在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影响力,以及通过政府居中协调平衡的作用,共同推动劳动关系立法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共同研究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普遍性、敏感性等重大劳动关系问题。市工商联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其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无疑有利于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有利于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从实践上来看,市工商联作为新的主体成员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制经济的助手,可以从中扮演机动灵活角色。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虽然有多部门联合组成,其实质解决问题的力量仍然是劳动关系三方的主力部门展开。比如,当公有制企业发生劳动关系矛盾和纠纷时,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强行介入,通过其行政权和执法权进行干预、协调。此时,工商联因其代表非公有制企业的利益无法在三方协商会议中发挥作用。然而,当非公有制企业出现劳动关系矛盾和纠纷时,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则不宜介入,一 般保持中立。此时工商联则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宣传政府的法规政策和意见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在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同工会组织进行协商,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
因此,工商联应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基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中,企业组织代表性不足等现象的存在,应适时地进行职能性的弥补。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应充分利用好这种优势,积极引导和教育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就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纠纷问题本着利益双赢的原则达成劳资双方的和解。工商联应在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中根据劳动关系矛盾和纠纷的性质不同,适时兼顾政府利益和积极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利益
四、我市工商联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工商联作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各类企业、工商社团和工商界人士的联合组织,在协助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作用日益突出。工商联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主要是发挥引导教育等职能,一方面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提升自身素 质,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争相促进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加快和改进自身工作,是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巩固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在非公制经济领域领导的需要。工作上要牢牢把握统战性,充分发挥经济性,切实体现民间性。因此,我市工商联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市工商联桥梁作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与政府高度和谐
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好坏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工商联应以具有正面形象的企业先进事迹为宣传内容,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学习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行业核心价值观。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严格按政府要求办事,积极创建就业岗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合理范围内,积极加强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建设,发展生产,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签订集体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等。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与企业的健康发展并不违背。
同时,工商联也应积级展开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现状的相关调研,反映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利益诉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为非公制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比如:我市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可建议市政府开展互保金业务,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参保率低的问题,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小企业和个体户中推行弹行参保政策,要充分考虑小企业和季节性临时性雇工的客观情况,在缴费的基数、费率和方式上都要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降低参保门槛,可实行“低进低保”的弹性参保政策,以提高入保率和社会保险覆盖面等等。
(二)强化市工商联引导职能,构建非公有制企业与工会间平等互利关系
当前,工资问题是劳资关系的核心。市工商联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与工会就职工工资、生活福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同时,工商联也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正确协调处理投资者利益和劳动者权益的关系,尊重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稳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非公有制企业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工商联要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工作,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其与 工人之间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和谐共建机制,实现劳资双赢是今后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总目标。同时,也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相应的维权机制,当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权益受到损害后,应得到法律的相关保障和赔偿。
(三)加强市工商联教育力度,积极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三方协商机制建立的初衷即是协调解决企业内部的劳资矛盾和纠纷。工商联引导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劳资和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注意处理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工人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企业只有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有高利润,才能有能力保障职工享有充分的福利和休息等基本生存发展权益,工人也才能提高自己为企业作贡献的积极性,以此来逐渐形成企业发展带员工发展、员工发展促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此外,工商联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高度重视内部民主管理机制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由工会依法独立自方展开活动,反映职工的建议和要求,从而达到劳方和资方的良性互动。引导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支部,积极宣传和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正做到 服务企业和工人,增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给员工以有效而畅通的企业内部员工权益诉求和表达渠道,将劳动矛盾化解或抑制在萌芽状态,逐步形成非公有制企业劳资自治的协调格局。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充分利用文化这个特殊的黏合剂,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让优秀的员工在这样的企业里大有用武之地,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才都有广阔的前景。
(四)加强市工商联自身素质建设,积极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市工商联在工作上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引导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融资难等实际困难;努力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光彩事业,把光彩事业当做对社会一种积极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工商联也应注意到自身在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应积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等方面应作出积极地努力,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构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发挥工商联职能作用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探讨以构建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促进我市和谐劳动关系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16号文),提出了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发16号文件要求,武汉市工商联积极参与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中来,与总工会和劳动社保部门一道引导全市民营企业关爱员工、构建和谐企业发展氛围,并探索在民营企业较为集中的行业中推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有效的维护劳动者权益,对推进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工商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和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实力日益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劳动就业、财政收入、公益事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截至到2011年,我市民营企业达到 户,个体工商户 户。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的企业,也就没有和谐的社会。职工队伍的稳定是构建和谐
企业的基础,其中工资是企业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职工收入的增长是否与企业、社会同步增长,直接关系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健康发展。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对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留住人,用好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工商联做好此项工作十分必要,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利手段之一。
工商联是主要联系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民团体,与工会协商劳资关系有历史渊源。1952年政务院第147次政务会议通过的《工商联组织通则》规定,工商联是各类商业者联合组成的人民团体,代表私营工商业者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政府或有关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并与工会协商有关劳资关系等问题,是工商联的基本任务之一。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助手作用,在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商联既要维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又要与工会等人民团体密切配合,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中央2010年1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工商联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有关企业方代表一道,共同推动劳动关系立法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 的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多年来,武汉市工商联一直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广泛开展工作,其重要作用已经获得了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的认同。
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一方,他们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的进展。我们把贯彻落实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责任,使企业家认识到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引导他们主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沟通,主动配合工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认真学习有关的法规政策,坚持公开、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维护职工权益,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企业持续发展。在做好民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我们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营造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环境。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根本上说是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把劳动者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使劳动者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中体会到企业的发展是实现个人利益的阶梯,使企业管理水平朝着建设规范有序合理、合作互利的新型劳动关系目标迈
进。把推广工资集体协商定位于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基点上,做到既让企业自觉规范管理行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又让广大职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二是从源头规范劳动关系,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已经实施6年了,对于劳动关系建立、用人解除程序进行了制度规范。这对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走向民主化,法制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完善以双向选择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制度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广大民营企业要认真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依法建立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劳动用工制度,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是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工资分配是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要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通过集体协商以调整职工整体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通过集体协商,妥善处理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各种矛盾,保障劳动者工资随着企业的发展能够逐年有所提高,要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劳动者劳动条件、岗位责任、技能和贡献的区别,理顺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分配关系,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分配机制,合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更有助于提升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促进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劳动关系和谐。
四是加强民营企业党、工、团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思想文化建设、协调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和制度性的保障。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重大事项依法遵守,悉心听取各方意见,广泛发扬民主,做到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努力把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导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加强联系,在推推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做好协调工作。
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必须发挥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劳动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制度,是解决劳动关系问题和参与经济、社会民主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为了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反映不同形态企业的诉求和利益,必须建立能够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当前实际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参与其中,并将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三方协商内容,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由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对企业劳动关系、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等状况定期检查,同时,三方经常就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及发展趋势开展调查研究,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三方互通
信息,及时协商解决办法,保证集体协商公开、公正、合理,及时处理协商产生的争议,使劳动三方协调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处于劳动关系中的主体是职工和企业,因此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职工平均工资、企业人工成本、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的研究分析,定期发布劳动力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等相关信息数据,适时调整,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依据,依法审查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协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受理企业、工会双方因履行工资集体合同发生争议而提出的仲裁申请;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对企业违反有关工资政策规定及工资集体协商程序和规则的行为依法予以纠正,对拒不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和不履行工资协议的企业和经营者依法督促整改,并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和执行情况列入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内容和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工商联作为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是我国重要的企业代表组织,将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对会员企业劳动法规的培训学习。促进民营企业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逐步建立学习培训、评比表彰、考核管理为一体的教育引导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家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做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工作。加强与劳动保
障、工会等部门的联系沟通,使职工和企业主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维护和保障。引导企业逐步建立民调委员会,推进劳动仲裁制度的实施。三是组织企业开展“关爱员工、实现双赢”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构建新型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要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以强国富民为已任,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和全区发展之中,教育、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义利关系,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守法、贡献”树立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形象,与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广大民营企业家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以促进企业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主要目标,做到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在推动集体工资协商中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作为
针对全市企业数量众多、规模普遍不大、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不高的特点,我们率先在餐饮行业中试点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是指在同行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由行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同级企业组织代表或行业企业代表,就行业内企业职工工资调整最低幅度等事项,开展集体协商,签订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行为。2011年5月,《武汉市餐饮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正式付诸实施。该项合同涉及全市4万家餐饮企业,惠及45万从业人
员,占全市职工总数的20%,实现最低工资上浮30%,工资增幅不低于9%,每天加班不得超过3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中心城区餐饮行业从业者最低工资为1170元/月,新城区最低为975元/月。)此举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精力,推动了劳资双方和谐关系的建设,受到广大非公企业的好评。这是全国目前覆盖从业人员最多的一份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受到中央电视台、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武汉模式”也为各地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本。
工商联是会员众多,组织网络健全的人民团体,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目前,武汉市工商联已发展会员202020多个,各类商会组织186个,一大批各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和代表人士加入了工商联,工商联下属基层商会已经构建了较为完善、上下贯通、涵盖面广的组织体系。因此在推广工资集体协商中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作用,因为只有行业商会、协会熟悉本行业中企业基本情况,在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以商会组织身份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起着“平衡器”和“协调器”职能,更有利于把工资集体协商贯穿于整个行业中来。
第三篇: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建立和谐双赢劳动关系
山东大地肉牛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汇报
---积极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建立和谐双赢劳动关系
(2015年1月8日)
一、公司基本情况:
我公司始建于2004年,总占地面积1370亩,现有员工507人,其中工会会员为507人,公司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有机杏鲍菇种植、牛肉杏鲍菇深加工、黑牛繁育养殖、屠宰排酸、精细分割、冷链物流、销售、质量追溯、沼气发电、有机肥、农业观光旅游、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完整的循环产业链。被评为国家“863”项目科技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开发重点项目、国家肉牛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国家肉牛标准化规模示范场、山东省五大振兴规划重点项目、“菜篮子工程”示范单位、山东省肉牛科技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公司于2009年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成为高青县第一家进入资本市场运营的企业。2014年公司规模已达到总资产7.3亿元,净资产近4亿元。实现销售额3.64亿元,利润总额3800多万元。
二、依法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
公司切实把加强企业科学化管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工会法》、《工会章程》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会工作实际和企业发展形势,将一些专业特长突出、组织协
调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增强了班子活力,提高组织战斗力。在工会组织建设工作中,我们同时注重和加强班子成员的年轻化、专业化、科学化配备,拓宽选举方式,采取工会小组通过个人自荐和小组推荐产生若干人选,从侯选人中通过差额选举,产生公司工会委员会,同时为更好的保障女职工权益成立了女工委员会。健全的工会组织其充分的代表职工的心声,推动了工会工作的高效开展,以此带动了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坚持民主管理、厂务公开,让职工为企业建言献策。公司按期召开职代会,向职工汇报和公示企业有关经营管理情况、职工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情况以及履行集体合同等情况的报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审议集体合同草案、工资集体协议草案以及劳动安全卫生措施计划。公司还专门设立企务公开领导小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劳动安全卫生及一些重大事项进行公开并进行监督。通过以上方式,使普通职工能够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积极的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也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强化工资协商制度,保证职工合法权益。
公司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与职工确立劳动关系,即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工资集体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采取岗位工资及绩效考核的工资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绩
效考核办法,保证劳动工资待遇公平合理。每年就企业职工工资问题进行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公司工资集体合同草案。然后经公司工会召开职代会通过后实施。
五、督促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确保职工劳动安全。我公司工会组织在2014中重点做的工作是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像对部分高噪音、高粉尘、低温等工作环境中职工,我们督促企业为该工段职工加强劳保用品的发放和配备,例如口罩、耳塞、手套等劳保用品,并建立合理的更换和发放制度,定期请专业机构的工作场所进行安全及职业健康检查,确保达标生产,降低安全事故及职业病危害。定期组织公司职工进行健康查体,特别对女职工进行重点安全教育防护及健康查体,确保全体职工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通过以上措施使我公司先后通过淄博市安全标准化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达标验收。
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做出了一定成绩。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0事故0伤亡,职工轻伤负伤率控制在5‰以内。按时发放职工工资,未发生群访及上访事件。按时为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为职工提供多项福利待遇。良好工作环境和和谐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进而产生了企业增效、个人增收的双赢局面,使工会组织切实为企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双赢局面发挥应有作用。
山东大地肉牛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第四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街道坚持以开发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影响,努力维护区域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意识形态观念的改变,劳动关系领域的新情况不断出现,如何持续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成为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我街道劳动关系的现状与前景预测
今年以来,我街道的劳动关系基本保持了总体平稳健康,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下降,但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群体性事件出现了新特点。
(一)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群体性事件出现新特征
虽然我街道劳动关系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随着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回暖,企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理念,使我街道劳动关系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二)我街道工会劳动关系的前景预测
经分析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我街道劳动关系的整体平稳性基本能得以维持,企业的违法行为将会减少,企业结合劳动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的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不稳定因素在短暂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消除,仍然存在引发一些集体争议和群体性事件的可能。
二、引发劳动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缺失与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是引起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并没有随之改变,企业经营管理者仍然采取比较粗放的甚至苛刻的管理模式,某些企业还存在诸多违法违规的行为,而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打工愿望的改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摩擦不断增多,矛盾越来越激化,导致了劳动关系的不稳定。
(二)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职工收入增长的不平衡,是引起了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之二
企业的不断壮大带来了企业效益和利润的不断增加,而与之相反的是劳动者并未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劳动者工资增长缓慢,劳动者要求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和增加收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三)企业工会缺位、沟通渠道的不畅通、企业文化的不健全,是引起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之三
新生代农民工要求享有生存权、平等权和发展权,然而,与权利意识不断提升的现实相对应的,却是诉求表达渠道的失灵。如果说大多数工人都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那么,企业员工诉求表达渠道失灵则是当前劳资矛盾迅速升级的重要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与老一代都有所不同,他们外出打工不只是为了挣钱,更希望能获得发展的机会,并希望能有话语权,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是,企业在注重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缺乏有效地沟通渠道,更无企业文化可言。员工的意见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意见往往被搁臵在原地,不能真正反馈到经营决策者那里。企业内部工会组织的缺失,工会组织不能承担起职工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作用,导致劳资双方矛盾越积越多,诱发了更多不稳定因素。
三、近年来我街道工会为和谐区域劳动关系所做的主要工作近年来,为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区域开发建设和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街道工会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转变工作理念,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环境。近年来,我街道工会针对《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保障新法相继实施以及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区域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的状况,积极适应新形势要求,秉持“双维护、两服务”(即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理念,及时将劳动关系工作的重点由维权、执法转变到维稳和服务上来,着力构建和谐区域劳动关系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强化各类劳动矛盾的预防。针对我街道工会劳动关系工作面临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着力加强区域劳动管理制度建设,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努力改变区域劳动关系工作面临的被动局面。
(三)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各类劳动矛盾和纠纷。近年来,区劳动保障部门在不断加强本级劳动监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区域劳动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区域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相继建立了日常劳动信访接待处理值班制度、企业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区域劳动关系定期分析会制度;加强了劳动社保、工会、法院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与联系。建在具体工作中,积极依托上述工作机制和力量,加强劳资矛盾和纠纷排查和调处,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努力将各类劳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坚持贯彻调解原则,畅通职工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做好日常劳动信访及投诉举报接待处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群体性、突发性劳动事件处理工作,保持了区域劳动关系的基本稳定。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的措施和建议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区域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重点要加强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服务,提升劳资矛盾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一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指导服务。重点是要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分类指导。
(二)切实做好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推进集体协商制度的落实。区总工会,一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组建工会工作的指导。要按照《工会法》的要求,指导、督促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企业工会,在尚不够规模的企业,推进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工会,并努力使之成为企业与职工沟通的桥梁。二要逐步推进集体协商制度的落实。积极培育劳资双方协商共决理念,引导已建工会的企业与员工就工资、福利等方面开展集体谈判,使员工的合理要求通过集体谈判落实到集体合同中,避免无序的抗争。逐步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员工通过协商实现工资与企业利润相关联,引导企业员工从简单追求“涨工资”向民主协商“谈工资”的转变。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对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确保职工民主权利得到落实,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合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环境。要以和谐劳动关系为己任,积极营造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员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政府职能部门合力推进,企业、职工和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一要坚持正面引导。
XX总工会 2011年9月22日
第五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调研报告
马龙高速
李亚东
摘要: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因素,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甚至激化。工会组织职能发挥还不完善,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文化构建思路有待清晰,企业文化缺乏吸引力。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景下,相关工作表现出不适应,今后工作应注重相关工作改进,保和谐、促发展。
关键词:含义
法律保障
工会工作
企业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十六大”以来确定的新的战略任务,在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我们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更是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重要目标。在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新《劳动法》的颁布,让劳动者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各项社会保险进一步普及,不安定、不和谐元素进一步减少,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在现实中还存在不和谐元素。
一、当前劳动关系及协调职能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劳动法》详尽的解释了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权利和义务关系细则。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执行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近来在走访中了解到,执行与要求还是有距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相关单位在《劳动法》的普及工作上有意识少宣传、片面或有选择的宣传,甚至有的单位或企业在《劳动法》的普及上是忌讳的,这主要表现在个体企业、独资(合资)企业、劳务派遣单位,这些单位或企业如此操作的主要原因是减少义务执行或规避义务。
以相关保险中的养老保险为例:相关单位或企业,在宣传上轻描淡写,对本单位的政策执行情况讳莫如深,职工对保险的执行标准知之甚少甚至毫无知情,甚至有的单位混淆概念,打擦边球,采取所谓“两弊相衡取其轻”的方法,想方设法降低执行标准,逃避社会义务。更有甚者,有的企业采取频繁招用非全日制工人的方法,完全逃避相关保险义务,这在个企和规模以下企业中司空见惯。这些不可取甚至违法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矛盾的积累。
2、忽视相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单位和企业虽然较好的履行了相关义务,但疏于宣传工作,导致本单位或本企业员工对本单位的相关义务的执行情况知之甚少。结果职工在获得不同渠道的相关信息后,对本单位的相关义务执行情况产生误解,出现不必要的维权行为。看起来仅仅是工作的疏忽,结果同样造成矛盾的产生。
这些基础工作的不到位甚至是缺失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造成严重障碍。从技术的角度看解决上述问题似乎并不困难,但执行起来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困难,必须解决企业主对《劳动法》在执行上的抵制问题;必须解决权利和义务的履行环境问题。
3、目前基层工会组织的运行现状:据了解,在一定比例的基层单位设置的工会组织实际上处于一种“有机构无组织 ”的状态。有的基层单位看起来组织健全却是一副空架子,有组织无会员或是会员在基层所占比例极低;或是在基层根本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会员;或是即使有一定比例会员,但会员对自身权利义务不清楚甚至不知晓工会的职责是什么。这种不理想的运行现状的存在让工会组织形同虚设,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协调和沟通作用,无法收集基层需求和意见,工会职能的发挥严重不足。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1、明确权利和义务关系,为构建和谐夯实基础。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必须充分了解劳动关系是如何定义的:《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这其中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建立,首先要求劳动关系的双方应当依法具备劳动者的资格和用人单位的资格。二是劳动者的资格,是指劳动者在法定的年龄内,具备所从事劳动的身体健康条件,具备符合劳动要求的文化和技能水平,具备支配自己劳动能力的自由。三是用人单位的资格,是指用人单位依法成立、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用人的权利和履行用人的义务。四是劳动关系的运行,是指劳动关系形成和存续的动态过程。它表现为劳动关系的发生、延续、变更、终止等一系列环节和在这些环节之间,劳动主体和用人主体相关权利和义务的实现。
2、充分认识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加强工会职能,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我们必须认识到劳动关系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2008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在谈到做好工会工作时,他指出,工会要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实现体面劳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十五届四次执委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指出,应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如何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市场经济国家关注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关系矛盾个案呈现多发趋势。如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是我国工会面临的新问题。
那么,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又该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鉴于我国国情,我们不能照搬西方模式,盲目崇拜舶来品。我们应该看到,在世界经济环境充满不稳定元素的情况下,在欧洲国家如希腊、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由工会组织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罢工浪潮,把国家的命运逼到了悬崖边。我国的国情决定,工会应在制度设计的范围内,通过合作博弈(对话)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避免非合作博弈(罢工)可能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风险,是工会平衡劳资关系的理性选择。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工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尊重和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展才能有动力,社会才能和谐;只有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职工群众利益才具有更可靠的保障”,提出“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甚至进一步提出“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会要在制度框架下实现劳资平衡,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强烈意愿和迫切要求。
目前,经济发展前景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基层的凝聚职能、协调职能、平衡职能,促进劳资双方的有效、有序沟通,维持生产形势稳定,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应列为今后工会共作的战略任务。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促发展、以文化促稳定、以文化促和谐。
企业文化,通俗讲就是构建本单位、本企业职工的信仰目标,培养职工的俱荣俱损的奉献理念,实现本单位、本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突出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依靠人、开发人的潜能、尊重每一个人、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突出人本管理一要营造内外部和谐的氛围,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尤其要尊重职工的劳动。二要通过政务公开、召开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形式,疏通领导与职工之间交流思想的渠道,使职工有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质询权。三要真心实意地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决员工生活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四是经营管理者要注重自身建设,以身作则,自觉规范行为,起好示范和表率作用,用自己的理念、行为去影响人、管理人。五要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通过集体活动,如竞赛、联欢等,让职工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能启迪人的智慧、团结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有效地激发人的活力,企业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让职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对管理的认同感,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让职工对未来的发展目标高度信仰,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致力于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正可谓“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在我国必须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及相关单位主体、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不断消除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才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