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时间:2019-05-15 06:3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一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栾川县永通矿业有限公司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方案具体分工

如下: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要做到以下要求:

1、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领导组织机构(文件)落实人:田胜利同志2、3、4、5、6、7、有具体实施意见(文件)落实人:田胜利同志 有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文本)落实人:李华同志 有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文本)落实人:暂定 有厂务公开制度及内容。落实人:党义峰同志 有职代会制度。(档案资料)落实人:党义峰同志 有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双节送温暖,爱心助学,职工日常救助,建立职工互助基金等档案资料)落实人:李华同志 8、9、有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落实人:赵海燕同志 有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案例。落实人:马世松同志

10、有企业文化建设(文体活动、竞赛、职工培训)落实人:李华、赵海燕同志

时间要求:在本月二十日前完成以上具体内容

栾川县永通矿业有限公司工会

2013年11月5日

第二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经济社会能否繁荣。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意义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通常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在“公正合理、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贵德地区劳动关系现状

1、基本情况。

贵德县辖4镇3乡119各行政村、5个社区,全县1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8.4万人,农村劳动力4.9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5.4%。乡村从业人员总数4.6万人。城镇人口2.4万人,其中劳动力1万人。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县登记下岗失业人员总数96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总数617人。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48人,期末全社会城镇从业人员总数9150人,登记失业率为3.7%。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18365人,劳务总收入为7161万元。

2、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是建立了以县级仲裁委员会、调解中心、三方协商、多方协调的劳动关系调处工作机制,为处理争议,促进和谐,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近年来贵德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立足现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真抓实干,积极推行“三年劳动合同行动”计划,规范企业用工,加强部门联动深入开展调解,依法裁决,着力化解纠纷,用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即维护企业的长足发展又维护了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有效的促进了全县和谐稳定发展。

二是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劳动者法律意识,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与各有关单位紧密配合深入用人单位开展检查和指导,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对拖欠民工工资、再就业、安全生产、社会保险和妇女权益保护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释和答复,通过宣传提高了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觉守法的意识,促进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五年来共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25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接待咨询群众1万人次。就拖欠农民工工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释和答复,通过宣传提高了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觉守法的意识,促进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施。2011年对全县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劳动年检83 家,同时,对县内10家建筑工地进行了日常检查,签定农民工劳动合同310份,发放限期整改指令5份,及时纠正了各种违法行为。制定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及实施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全县开工建设项目累计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63万元,签订全日制劳动合同586人,共受理劳动纠纷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5起,涉及劳动者382人,追讨农民工工资460万元。

三是深入企业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县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开展用工指导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制定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升企业依法用工、依法管理的水平。同时,大力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检查,将企业是否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列入工作重点,引导企业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研究,针对企业用工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向相关企业发放限期整改指令书,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跟踪回访,督促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减少和避免违法成本,达到了“处理一起案件、规范一家企业”的目的。五年来,共向企业发放限期整改指令书30份,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20多条。

四是不断拓宽劳动合同覆盖面,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大《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对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履约等情况定期进行抽查,并利用劳动年检及非法用工专项整治等行动,深入到施工现场掌握续建、新建工程施工队伍、施工进度、农民工招用、合同签订和工资发放等情况,强化监督,严格审查,督促包工头转变思路、更新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扩大劳动合同覆盖面。通过多方努力共催缴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60万元,鉴定劳动合同1249份。

五是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坚持“以调为主、当裁则裁”的方针,及时妥善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有效地维护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五年来,共处理拖欠工资案件276起,涉及劳动者5520人,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1020万元,劳动仲裁案件17起,涉及劳动者32人,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六是加大城乡劳动就业工作力度。(1)加强组织领导。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分解制定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树立和宣传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和促进他们树立市场就业观念。(3)广辟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会、青洽会等形式,到10月底,全县登记下岗失业人员总数96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总数617人。(4)狠抓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初步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劳务经济人四级组织劳务输出网络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劳务输出协会5家、劳务输出队4家,组织引导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2161人/次。(5)积极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了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共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举办餐饮、导游服务、电工、电焊、瓦工、厨师、刺绣、唐卡、机动车驾驶等培训班 114期,培训下岗职工1962人,农民工6664人。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县依然存在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各类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部分劳动者虽然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劳动合同条款基本上是老板定的,或者完全是老板定的,合同内容不公平、欠公正,不详细,不完整,不规范,履行不力;多数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流动性强,人员不稳定为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责任方与劳动者以口头约定履行劳动关系,偏重于劳动报酬,责任不明确、内容不全面,企业业主或包工头法律意识单薄,劳动合同观念差。

2、社会保险制度的缺陷。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集专门资金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物质帮助制度。主要内容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但多数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办理了与行业有关的商业保险,劳动者应保未保、已保未缴、已缴停缴的现象突出,企业负责人及业主重效益、轻管理,法律意识不强,在养老、失业、医保和工伤等社会保障方面观念滞后,加之部分职工缺乏参保热情,影响了和谐劳动关系健康发展。

3、劳动关系复杂多样性加剧,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现象加重,举报投诉、劳动争议案件明显上升。

4、面对《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出现的工作量激增的现状,执法人手紧缺、经费严重不足、执法装备落后的矛盾越发凸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劳动保障执法难、劳动者权益维护难、劳动关系协调稳定难等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作为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与劳动人们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不仅担负着维护劳动者利益的职责,而且还发挥着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而在建立和谐、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中,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在建立和谐、发展、稳定的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职工群众利益的表达维护机制。在宏观上,通过建立和发展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和加大人大政协提案递交及督办力度等途径,形成职工群众利益表达和维护的有效渠道和工作载体。在微观上,就是在企业要大力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平等协商问题;第二是合同条款规范问题;第三是合同条款的履约问题。

2、建立劳动关系工作报告制度,构建快速处理机制。加强对企业的走访和职工来信来访的处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对用工量大、容易引发劳资矛盾的企业予以重点关注和跟踪服务,要求定期向劳动监察部门上报有关情况。进一步完善监察、仲裁、就业、社保“四方”联动、诉裁对接、“三方协调”的劳动矛盾纠纷处理工作机制和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构建劳动关系监测协调和快速处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努力将各类劳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监察执法活动,及时查处和纠正侵权行为。采取用人单位自查与劳动保障部门监察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劳动者招收使用、劳动合同签订、女职工或未成年工劳动保护、劳动者工资报酬支付、参加社会保险和缴费情况等内容,对用人单位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加大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及时化解劳动保障领域矛盾纠纷和争议。建立例会、疑难案件会审、监督、回避、回访、公开、错案追究等制度,对重大争议案件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共同审理,保证劳动争议处理的快捷、公正、公开。依法规范劳动关系,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率,加大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法律氛围。

4、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经济得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最大限度的协助企业把职工的公积金、养老金、医疗金、企业年金以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落到实处,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法规,以各种法律法规为桥梁,沟通劳动关系的双方,维护好职工权益。要特别督促和监督《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的执行和落实,引导组织职工学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已的权益和自觉遵守法律,使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资互赢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私营企业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带动了就业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因而,仅仅经济当中,可以说,无论是生产方面的,还是分配方面的,都形成了巨大影响力。说到底,这是在一个生产力落后,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国家里高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初级阶段。因此,这样的大前提下,能够不但影响到私营企业的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有如下的——

1.私营企业除了自身需要扩大发展以应对竞争外,还遇到什么困境迫使他不能增加职工福利待遇以既利于其自身的百年发展、又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呢?这个问题还得从国内外的经济竞争与政治不公正待遇思考

2.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

集体协商制度对我国现阶段的工人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我国的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力过剩压力,劳动力价格有时容易被人为压低,劳动者在劳动待遇的争取方面处在一种不利的地位,加之工人的文化水准普遍偏低,缺乏基本的维权常识,往往不懂得使用必要的法律工具来维护自己合理的劳动权益。如果没有有效的集体协商制度,我国的劳动关系必定是不公正、不协调的。

针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完善集体谈判协商制度时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其一,政府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劳动者基本的劳动条件,根据各个地区以及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低标准,使集体谈判协商能够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可以遵循;同时,政府应当大幅度扩大劳动监察人员队伍,加大劳动监察的力度,组织必需的集体劳动合同的普遍检查,督促集体劳动合同文本的规范化和具体落实的情况。其二,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将集体谈判协商作为自己最为重要的任务,并将企业集体谈判协商、集体合同签订率及其落实的具体状况作为最为自己重要的工作考核指标。其三,对于劳动者本身来说,应当进行劳动合同知识的普及性教育。{1.工人的权益由工会出面,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即工会是谁的工会?2.如果工人的权益由政府出面,则涉及到更多的利益问题:首先,政府机构繁杂,法律赋予各个部门所管辖的权限很可能覆盖不到工人劳动利益保护的诸方面领域;其次,数个政府机构的联合执法,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大,而且过程中易受各种内在复杂矛盾的相互约束和限制(即内部的明争暗斗,权力角逐的尔虞我诈),势必将会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乃至工作效果。另外,政府要代表工人利益,在法律上如果是相当于“代理律师”的专业化资格,那它究竟是属于长期乃至永久性的免费服务,还是有偿回报性质的?3.劳动者的普法教育、普卫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背后的实质是什么?究竟是增加工资的群众斗争,还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问题?}

把握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可行性和节奏性。基于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原则,必须把握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可行性和节奏性。第一,注重基础性劳动条件的保护。现阶段,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难度很大。但从政府的能力以及国家财政实力的角度

看,对于劳动者的基础性劳动权益亦即劳动保护的底线方面的劳动政策,如在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劳动时间的保护、消除童工和强迫现象、涉及到人的生命的生产安全的保护政策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必须做到也能够做到的。尤其是在民营企业当中,要特别重视解决好这一问题。第二,宜梯度性地推动和谐劳动政策的发展。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现实社会一个公认的明显特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准同西部地区发展水准之间的巨大差距在近期是难以完全消除的。各个区域发展水准的巨大差别,使得不同区域劳动者对于劳动政策的具体要求必然有着明显的差别。同时,与发展水准的巨大差别相适应,各个地区的政府在财力、在对劳动关系的认识方面,各个地区的企业主群体在经济运作方式以及社会理念方面也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差别。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对于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推动,不宜采取整齐划一的作法。在发达地区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可以在确保劳动政策底线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其劳动政策的水准,如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交纳金额水准,健全劳资谈判协商机制等等。而在欠发达地区,则应将劳动政策的重心放在劳动底线的保证方面,如重视制定和实施工资最低标准、提高“三险”的覆盖率、实现社会保险在劳动者工作流动后的有效转续等。

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我国采取梯度性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策略是十分有益的。这种做法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在和谐劳动关系上先行一步的经验,对于后来者无疑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为广大劳动群众提供了有益的并且是具有鼓舞性的前景。(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吴忠民)来源: 《光明日报》 2011年5月30日

劳动合同是确立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是现行劳动法律所确定的核心法律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二)平等协商原则。坚持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相协调,重在平等协商。平等协商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围绕劳动关系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沟通协商的重要机制。平等协商的过程,就是劳动关系双方求同存异、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劳动关系的许多矛盾,就是通过双方的平等协商来解决的。集体合同是平等协商的结果,平等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前提和基础。平等协商的水平决定着集体合同的质量。如果平等协商机制不健全,协商不充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集体合同。平等协商不仅是签订集体合同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履行集体合同过程中处理发生的矛盾和遇到的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充分认识平等协商的重要性,在调整劳动关系的全过程中都要抓好平等协商。必须明确:集体合同的条款,不经过平等协商,企业和职工都不能单方面修改或拒绝执行。

(三)重点突出原则。坚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实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重点,这是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如果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劳动关系问题,协商中没有提出,集体合同没有涉及,合同条款看起来很多,但大多无关痛痒,这种合同不会起到调整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企业和职工也不会满意。因此,必须把坚持劳动标准与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统一起来,立足企业的具体现实,把劳动关系中最重要、企业和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工资收入问题、社保问题等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并在协商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在集体合同条款中加以具体体现,不断增强这一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和政府一边高喊完善劳动法规、加强企业在雇佣劳动上的尊法和守法,但另一方面却没有积极参与到“有效监督”的活动中来;如果就只有做广告、做宣传,却不是放下无用功,有所作为地转变到实际的“企业主、雇员、政府”的三

方监管活动中来,就必然常常会出现像一个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400,但合同上的最低月工资却是只有1000到1300之间,甚至更低的现象。——从劳动合同的局外人转为局内中介人}

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随着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制度的确立,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用工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劳动用工管理的内容明显增多。为此,要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为主导、社区为基础、企业和工会为主体的劳动合同管理体制。在县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重新设立劳动管理科室,同时在乡镇及社区建立劳动管理站,形成各个层级相互维系的劳动管理体系。南其全面组织、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备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同时,按照《劳动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制度的要求,劳动管理部门应对从劳动者择业、企业用工、录用备案,到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等劳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梳理,对每个环节的时间、条件、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用工单位、劳动者、劳动管理部门都能按规定的程序运行。还要建立劳动合同签订登记、变更、解除、终止预报制度及存档管理制度、履行检查制度、统计分析制度,确保劳动合同制度规范有序的实施。劳动保障部门还应配合专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录用备案:作,同时,还要发挥丰十区(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的作用,由其负责做好本区域的合同签订台账、个人劳动合同签订台账,并及时将每年劳动合同、录用资料装订归档。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来管理劳动合同,建立企业和个人劳动合同数据库,及时将录用备案的企业和个人情况输入数据库中,并要实现社区(镇乡、街道)劳动保障管理站与劳动保障部门的计算机联网,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供方便。{在这里,提出了“政府的管理要实现公务员个人在业务上的责任制”,如果公务员在管理合同过程中不尽责、不尽职,故意与资本家勾结,坑害劳动者的利益发生时,将有合适的法律对其进行惩治。为此,政府与资本家和工人如果组织起了三方监督活动行为的话,或许还需要有社会的民间律师志愿者、人道主义者等为同样的劳动者阶级提供“局外监督和援助”的服务}

但在实施劳动合同制度过程中也存在着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履行劳动合同不全面、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目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一些阻力。劳动关系的矛盾成为当前最为主要的社会利益矛盾之一。

进一步完善集体合同制度。企业依法经过平等协商所签订的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要在普遍开展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指导企业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合理确定集体合同具体内容和标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对暂不具备条件签订综合性集体合同的企业,可以就工资分配等问题签订单项集体合同或协议。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由工会组织代表职工与相应的企业组织代表或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六)建立健全履约监督保障机制和平等协商争议处理制度。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提出平等协商的要求,另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要严格遵守执行。政府相关部门要指导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履约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把履约责任制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纳入企业管理工作。集体合同的履行要接受工会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对集体合同制度履行情况的行政监察工作,把劳动保障监察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平等协商、违反集体合同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改正,依法处理。要积极探索建立平等协商或签订集体合同争议的行政调解制度,及时引导争议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调解处理。

借鉴国外有关劳动立法经验,对《劳动法》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修改,其方向是使它的保护范围更广泛。可以考虑在《劳动法》中对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权作出具体规定,还要对工会的活动作必要的规定。此外,《劳动法》是一部实体法律,缺乏程序性内容,在修改的同时要制定与之配套的有关程序性法律。

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需要对劳动关系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我们必须努力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劳动合同制度,依法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塑造“橄榄形”社会

要实现公平分配,提高工资等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最关键。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王兆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王兆国强调,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协助党政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会议强调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的覆盖面、签订率和履约质量。特别是保障农民工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是合理调节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要尊重职工的劳动价值,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稳妥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企业与职工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三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要通过开展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四是努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调解机制。企业要重视发挥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加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建设,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是要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提高企业家素质。要加快培育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广大企业家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奉献精神,在坚持科学发展、保障职工权益、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尽职尽责,让企业做强、做优、健康发展,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劳动、幸福生活。(本文系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9月3日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的讲话

第三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改善劳动条件,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消费,关键要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十一五”期间,我国消费市场很红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这五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贸易增长最快、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五年。2010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是五年前的2.3倍,比上一年增长18.4%。

但是,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量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的消费总量还不到美国的1/6。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

拉动消费,根子在增加收入。目前,我国普通居民与劳动者收入较低、不同群体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成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的三大突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认为,如果老百姓没多少钱可以用来消费,出台再多的刺激政策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十二五”期间,必须在把准病脉的基础上更新发展理念,切实扭转利益严重失衡的分配格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认为,增加居民收入,要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政府要逐步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离退休人员待遇。

改革不到家,有钱也不花。“今后,政府应更多承担起改善民生的责任,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健全社保体系,解决最紧迫的养老、医疗、失业几大保障问题。”卞志良说,比如,可以运用部分财政资金充实养老金账户,加紧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以住房、交通、通信、体育健身为热点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对服务消费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卞志良认为,今后应进一步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拓展旅游、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为百姓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扩大投资,更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投资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但中国目前还应更多关注投资,尤其是公共投资。近几年,针对投资增长过快等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投资与消费增幅差距不断缩小,但这并不等于不要合理的投资规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优化投资结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将定位在7%。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我们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秦皇岛市市长朱浩文说,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今年秦皇岛市计划向服务业投资397亿元,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5.4%。“在我们看来,投资效益不仅要看经济效益,还要看社会效益,更要看生态效益。”朱浩文说。

全国人大代表、德龙钢铁集团董事长丁立国认为,优化投资结构,就意味着要特别向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倾斜。在这一过程中,要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国家应出台具体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引导银行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通过贴息、补贴、合作等方式,与民营企业共同投资项目,把民营企业引向国家需要发展的短板

领域。”丁立国说,同时,政府还应该帮助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其研发、生产、营销逐步国际化,开发国际市场和战略资源,促进民营企业顺利实现海外投资,推广民族品牌。

优化投资结构,还意味着要完善投资机制,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特别要遏止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认为,在投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招标、设计、评估、论证,在项目资金确定以后要早筹措、早安排、早实施、早见效,更要做好跟踪监督检查。

科学规划,以改善民生为导向

期待美好生活,关键要有活干、有钱赚

“扩大内需的出发点、着眼点和最终目的,就是改善民生。” 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秋生代表说,一方面,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力雄厚了,才能为改善民生创造条件。扩大内需,有利于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空间和动力;又有利于加强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民生改善;另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本身就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两者相互关联。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峰代表认为,在扩大内需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尽量避免与改善民生的目标出现相悖的情况。例如,如果扩大内需仅仅着眼于经济增长,而不注意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就有可能加剧收入差距问题,反过来又会导致内需难以扩大。如果不注意合理调节要素投向,就有可能带来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因此,扩大内需,更需要科学规划、找准着力点。”周晓峰说。

浙江传化集团

企业不可或缺的“家文化”

近年来,传化集团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所做的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引起社会关注,引发传化人对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认为,在企业,质量是生命,这个生命要靠员工去呵护;技术是关键,这个关键要靠员工去突破;品牌是通行证,这个通行证要靠员工去打造。企业的各种竞争要素都离不开员工,员工直接面向顾客,企业家直接面向员工,企业家的着力点应该是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

传化集团历经25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从借款2000元起家,发展到年销售收入145亿元、总资产150亿元的规模;从以生产纺织化学品为主的精细化工企业,发展到拥有化工、物流、农业、科技城、投资5大事业平台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从几个人的家庭作坊,发展到拥有7400多名员工的社会化企业。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从外部条件看,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从内部条件看,关键在于传化十分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激发了员工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知恩图报,办企业如同做人,人要有情有义,企业也要有情有义。对此徐冠巨感同身受。

企业创办之始,徐冠巨的父亲就常带着与员工同吃同住,大家上下班都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文化”一直在传承。在传化——这个共同平台上,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关心、患难与共,成为干事创业的好伙伴。

当企业家用真心和诚挚对待员工时,员工会由衷地热爱工作、关心企业,这是和谐劳动关系的不竭动力。如果只带着单纯的功利目的去处理劳动关系,就不可能形成持久和谐的局面。

企业家在财富安排和使用上尽好责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员工幸福指数。早

在1996年,传化就开展企业内部储蓄式养老保险;2000年,浙江省进行民营企业员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传化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并成为首批3个试点企业之一。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传化做到了凡是在传化退休的员工,都能领到社会养老金,过上幸福安稳的老年生活。2009年,企业经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传化作出并实现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并且还给员工增加10%以上的报酬。通过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企业依然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

近年来,传化面向关键员工推出股权激励政策,以高出企业

效益增长的速度提高员工的待遇水平,以上亿元的投资持续改善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努力实现未来5年员工收入再翻番的目标。

徐冠巨说:“每当我看到员工满怀希望地走进公司大门,就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的责任就是让企业健康发展,让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把员工幸福视为己任是企业家的一种使命。”

在徐冠巨眼里绝大多数员工来到企业,并不只是为了一个饭碗,他们有抱负、有事业心,希望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希望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好平台,建立一个好机制,营造一个好氛围,让他们的智慧和热情竞相进发,员工合理化建议平台已经成为传化重要的“智慧热线”。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个长期课题,只要企业存在一天,就需要不断推进这项工作向纵深发展。相信传化人将不断努力,继续把企业发展好,把员工关心好,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徐冠巨表示。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从自己几十年经营管理企业的经历中深切感到,民营企业家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负有重要责任。民营企业家应当致富思源、富而思报,明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宗庆后常常感到,自己虽然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但是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身份并没有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家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不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

系,而仅仅是分工、职责不同,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关系。普通劳动者和民营企业家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都是国家的主人。民营企业家应当正确定位自己,把自身利益与员工利益、社会利益统一起来,这样才能主动投身“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的行动中去,通过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宗庆后认为,在掌握一定的财富后,民营企业家怎样正确认识财富,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尤为重要。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站到员工利益的对立面,直接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民营企业家应当把金钱看得淡一些,把社会责任看得重一些。

民营企业家应当通过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来实现自己更高的精神需求;而服务社会一方面表现为把企业经营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营造和谐舒心的劳动环境,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并为他们打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可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也是民营企业家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当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够强,持续发展的风险还很大,随时可能被市场竞争的狂潮吞噬。要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竞争制高点,赢得市场优势,就必须更加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对企业来说,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是最宝贵的财富。

基于这样的认识,娃哈哈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当作企业的主人,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使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不断给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加工资,每年增幅都在10%以上,并在住房、医疗、休假、子女入学

等方面给予员工全方位的保障,从而使企业内部始终保持团结、奋进、和谐的良性竞争局面。

娃哈哈的实践说明,民营企

业经营组织只要做到事业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推、矛盾同解,就能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坚强保证。

温州正泰历来高度重视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和战略管理人才储备,“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进五个“千人计划”实施以学习与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继任者计划”建立人才梯队。

第四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有关规定情况

劳动保护部按照省总工会劳动保护部的总体部署,在市总工会党组的领导下,以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为基本工作依据,以服务大项目为重点,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紧密结合全市安全生产的实际,探索和尝试了打造安全文化品牌的新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工会关于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有关规定,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加强安全检查和安全培训,活跃了全市群众安全卫生工作,尽最大所能维护和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

一、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全总修改后的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认真学习《黑龙江省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实施细则》精神,加大落实力度,健全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网络、配齐配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和工会小组检查员,加强全员劳动安全卫生各项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将安全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机台、到班组、到人头。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立基层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488个,建立分厂、分公司、车间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942个,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3576名,专职劳动保护干部1200余名。

二是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把抓好尘毒有害作业环境整治、加强职业病防治做为“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重点,与安-1-

监局、卫生局等部门联合行动,有效利用“安全月”活动载体,制发相关文件,开展广场宣传,并深入到一重、黑化、采石场等20多个企业,就尘毒有害作业环境整治和职业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对相关企业的安全隐患、责任制落实、现场安全、防护用品配备、防暑降温等方面进行了检查,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和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了职工生命安全;与卫生局积极配合,为一重集团争取到国家锰中毒作业场所整治试点单位,并深入现场进行检查论证,为1500名接触锰元素的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协调海事、渔政等部门,加强水上运输交通安全管理,杜绝了重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

三是认真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整体看,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相对平稳,事故发生起数、职工伤亡人数每年均有大辐度下降,实现了重、特大和恶性事故为零的目标。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坚持“三满意”,树立工会组织在调查组中的地位和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客观分析、客观认定;从伤亡职工的利益维护出发,为调查组提供相应的建议,取得了实效;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确保了整改工作落实到位。经过努力,确保了事故参与率达到100%;事故结案率达到100%;事故跟踪问效反馈率达到100%;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95%。

四是积极为大项目服务。做好“三同时”审查验收,做到严格申报程序、严格审批验收、严格现场监管和严格试生产管理;调查掌握企业情况,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与相关单位配合开展大项目的专项执法检查整治活动,确保大项目的安全稳定。围-2-

绕“专家查隐患、政府搞督查、部门抓监管、企业抓落实”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机制,帮助大项目和新、改、扩建项目企业查隐患;加强服务监督,不断为大项目建设解负排忧。深入施工现场帮助做好安全标准化建设和培训教育,主动帮助完善相关档案资料等手续,全方位为大项目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利用《安康杯简报》进行宣传的同时,采取主动上门的方式宣传讲解《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解答法律咨询,增强大项目的依法经营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效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的快速增长,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以及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各项待遇不到位等因素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制约着劳动安全卫生有关规定的执行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给劳动安全卫生有关规定的执行带来了相应的难度。随着产权制度改革,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变更为民营和个体经营,一些大型企业也在经济大潮中不断变换着身份。由于诸多因素所致,客观上存在着安全制度、规章不健全,安全管理者素质低,事故隐患检查整改不及时,安全防护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很容易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是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事故处理难度增大。由于事故的突发性和随机性所致,相当一部分事故发生在私营企业,且-3-

多发生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由于事故在劳动安全卫生有关规定的学习和培训中的欠缺,致使一些单位不了解事故的报告和处理程序,从而导致事故报告、处理不及时,职工的生命安全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得不到及时的维护。

三是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待遇落实上还存在问题。《三个条例》执行过程中,很多县区、市直企业对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待遇还没有予以落实,保护部多次参与协调,相当一部分单位仍旧不予解决,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劳动安全卫生有关规定的执行不到位。

四是“安康杯”竞赛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活动开展十年来,国家、省、市都评选出了一大批优胜企业、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个人,获奖单位只得到精神鼓励,却没有物质上的刺激,从而使全市上下各级部门、企业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安康杯评优的吸引力减弱,载体作用发挥越来越不明显。

劳动保护部 2011年9月15日-4-

第五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资料

以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关系 中工网—《工人日报》

和谐社会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包括劳动关系,医患关系、干群关系、警民关系等等。诸种关系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以企业单位内部劳动关系为代表的“内生性”关系,对其他诸种“外部性”社会关系有着互为表里的影响。简而言之,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助于促进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对单位内部来说就会产生劳资冲突,将会影响本单位或企业的发展;对社会来说,如果劳资矛盾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对抗,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建立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遇到的不和谐现象,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单位内部劳动关系等诸关系不和谐引发的外化表达。例如,一家劳动收入不公、人际关系不睦的医院,发生医患冲突的可能性会远大于一家劳动关系和谐,员工精神状态良好的医院。一家劳资关系恶化的企业,其经营状况和产品质量很难有严格的保障,因此与消费者发生纠纷或者引发社会群体事件也在所难免。

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以职代会为抓手,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职工代表是职代会的主体,因此必须严把职工代表的产生渠道,把真正能够代表和表达职工利益的人选举出来。在选举中,职工代表应该向所代表的职工做出履职承诺,在当选期间,如职工认为你不称职,有权撤换其代表资格。在履职过程中,还要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提升职工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

规范的集体合同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为了维护用人单位职工的合法权益,除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外,还必须以签订集体合同的方式,进一步保障职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集体合同签订之后重在落实,为此应制订监督检查制度,保证集体合同的履约率。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必须特殊关照用人单位“特殊群体”的利益。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一个用人单位也有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身份的人群。如一家企业可能有“编制内”的正式工人,有聘用制工人,有劳务派遣人员和临时工,一家医院除医护人员外,还有护工、保洁工、保安岗位,这些岗位上不乏下岗职工、农民工和职工家属等。如果不能关照这些特殊群体的利益,会在管理和维权上形成一定的困难。为此,应该按照“最大限度地把工人组织到工会中来”的精神,建立临时工会员档案。多年来,在职代会中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工代表,评优选先有临时工名额,福利发放和正式工一样,切实关心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心。随着职代会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代会建设已从执行上级规定逐步变为自身的内在要求。任何一家用人单位的主体均是职工,任何一项改革方案和政策没有职工的认可,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因此,应以多种公开方式,将单位的计划、重大改革事项、财政收支、干部聘用、职称评定等全面公开,并对职工群众较为敏感和关注的内容向职代会报告,使之置广大职工的监督之下。职代会闭会期间,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和举措,或者遇到职工不理解或有异议的重大事项时,工会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召开临时职代会、民主对话会或沟通会,让职工和领导直接面对面交流沟通,为职工搭建畅所欲言的平台,疏通利益诉求渠道,直到达成共识方可实施。

民主评议工作是职代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是职工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措施。应该把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当作一项不可缺少的议程,测评结果在全体代表的监督下当场宣布,既强化了对干部的民主管理,又能使干部改变工作作风。实践证明,职代会在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实行民主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平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工队伍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工会组织的优势,在职工中广泛宣传,引导职工群众树立向发展要权益,以效益保权益的思想观念。同时力所能及为职工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职工送去关爱,当好职工的“娘家人”。努力营造用人单位和谐的“内环境”,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内容摘要: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经济社会能否繁荣。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经济社会能否繁荣。因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我国也于2008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劳动合同法》,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法制基石。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关系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利益机制发挥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在加深和扩大,使得劳动关系的矛盾有增多并深化的趋势,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法制建设的不完备,法律法规的滞后,又使得劳动关系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表现劳资纠纷大幅度上升。这就迫切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依法化解劳动关系中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级政府部门要责无旁贷地负起责任。各部门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从转变自身职能人手,不断强化监管和服务能力,切实抓好各自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经常性地开展劳动力市场秩序、劳动力用工情况、劳动保护、拖欠工资等问题的专项检查活动,加大惩处力度,形成用工单位“不敢违法”的监察环境,通过行之有效的执法措施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宣传教育。要利用多种宣传渠道,面向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特别是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公众,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规,主动配合执法维权,增强劳动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努力化解劳资纠纷。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离不开工会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工会组织要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常态化,形成企业主动参与,职工广泛认同的局面;要密切与职工的关系,及时帮助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为职工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要创新工会工作机制,当好企业与职工的桥梁,定期在职工中开展调研,及时向企业主反映职工诉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企业参保率,为劳动者提供较为健全的劳动保障。要加大《劳动法》落实力度,依法保障劳动关系。要畅通诉求,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诉求表达机制,畅通劳动者信访、投诉、举报渠道,使劳动纠纷得到有效处理。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更需要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企业需要强化依法用工意识,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建立工资合理增长等制度,在企业内部做好预防、调处、救济等工作,实现自我规范、自我调整。劳动者则需增强综合素质,提高依法理性维权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资互赢的良好局面。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会如何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实现有效维权,不仅是工会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工会必须选择的路径。而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恰恰为实现发展中维权的目标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

一、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现实依据

 1.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力量对比失衡的形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 随着加入WT0,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全世界分隔在不同民族国家内的工人阶级面对的则是一个真正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再加上资本的稀缺性和劳动力资源的过剩性,从而导致强资本、弱劳工的不均衡态势。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本的稀缺性和劳动力资源的过剩性矛盾更显得突出。

 2.劳动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理论的选择上越来越理性。 劳资关系主体双方各自有着各自的权益,各自追求各自的权益,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但在劳动关系这一统一体中,大家又有着共同的利益:生产效率。只有主体双方对各自不同的权益予以承认,形成共识,才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协商、协调,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率,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各自的权益。

 3.地方政府基于发展的迫切要求,对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更加关注。

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外部管理投资环境,还必须有一个最佳的微观投资环境,特别是和谐稳定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只有尽快形成并健全有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才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壮大。

 4.资方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希望劳动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 如何通过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共同致力于追求高效的生产,高利润的效益,高薪资的报酬,这一切仅靠资方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与劳方构建新型的利益关系才能完成。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资方的态度将变得越来越积极,“和则两利”,正逐渐成为资方追求的劳动关系价值取向。

 5.在工人把劳动就业权放在首位的情况下,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将变得更加自觉。 就业的无形压力,使工人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认识更加理智和清醒,在工人看来,保住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他们很少采取过激的行为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资方对保护劳动者政策的放弃和抵制,使工人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已成为改善工人弱势处境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应坚持平等性原则

 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资双方必须坚持平等性原则。虽然劳动者与企业方也有平等性,但隶属性往往大于平等性。所以,只有工会的介入才能减少劳动力供给方的内部竞争,才会使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有利于劳动力供给方的变化。也只有在这种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共识、共谋、共建、共享。

 一是共识。政府、工会、非公企业社团组织,共同研究,共同协商,共同推动,通过外力的影响,使企业劳资主体双方,逐渐产生这种意识,形成这种理念,培养这种基础,达成这种共识。

 二是共谋。任何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都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共谋的结果就是要兼顾劳动关系双方各自的利益。互惠互利,互谅互让是共谋的基础。通过高层三方劳动关系协商机制,针对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水平,制定基本规划和实施方案,从外力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 三是共建。劳动关系能否达到和谐,是劳方与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资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资方对促进和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一关系的建立和巩固,最大的受益者仍是资方,因为只有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各自的权利和利益。

 四是共享。建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应该说劳资双方都受益。但严格讲,劳动者享受的更多是自己应享受的权利,而资方则是通过“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管理以及给职工让渡部分权利,使职工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劳动义务,使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基本实现途径

 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在我国才刚刚形成。而劳动关系的转换主要是通过管理机制的理顺来实现的,这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就需要在政府适当的干预下、工会的倡导介入下和企业自身努力下,才能构建起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基本框架。

 1.政府对企业劳动关系的价值取向进行适度干预。政府通过一系列劳动政策干预企业劳动关系的价值取向,使企业劳动关系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发展态势,并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劳资合作、劳资两利”也是政府一向主张的劳动关系价值取向。劳动关系的改善与企业效率、社会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中促进劳资双方的合作。而构筑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正是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重大劳动关系问题。

 2.企业自觉搭建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平台。企业是整合生产要素的经济组织,而人则是能动的、活跃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企业为劳动者提供进行社会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劳动者则为企业提供同样必不可少的劳动力,从而在二者之间真正确立了市场经济意义上的明晰的、对等的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成为劳动关系建立和存续的载体,而且也成为劳动关系在建立、存续、变更和终止过程中,协调双方利益关系的基地。就企业来讲,没有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为职工提高工资、增加福利、改善劳动条件就成为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职工来讲,没有企业的发展,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也同样没有保证,为保证就业岗位和劳动报酬的稳定性,劳动者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要求也会尽可能地限制在合理和可能的范围内。正是双方求同存异的一致性,为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基本的平台。

 3.工会在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其一,倡导和组织作用。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较为容易取得劳资双方的共识和反响,这也为工会有效履行职能,打造了一块有力的活动平台。工会积极倡导、并主动承担起具体组织者的责任,对劳动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二,沟通和协商作用。工会的介入,使企业劳资双方有了平等对话的基础,使劳资双方沟通渠道变得更加畅通,工会把协调劳动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各种关系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为协调劳动关系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劳动关系的问题上,不仅职工需要工会,经营者需要工会,政府也需要工会。工会通过在正常组织制度内进行沟通和协调,进而使劳资双方在让步和妥协中化解、缓和矛盾,彼此间相互尊重、忍让、协商、协调、合作,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从而达到“劳资两利”和“双赢”的目的;其三,纽带和推进作用。工会在劳方和资方、上级工会与本企业之间也有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沟通信息,反映情况,反映要求,工会通过在企业签订集体合同等形式,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协约”,使企业劳动关系通过平等协商,达到改善劳动关系的共识,并使劳资双方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双方权利和义务,履行自己的职责,共同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形成企业利益共同体。同时,工会通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对职工进行技术和岗位培训,开展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等,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并不断提高经营者对工会的信赖和依靠程度,进而按照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有效机制目标,以企业为载体,以劳动关系为内容,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这也是新时期工会组织的明智选择。

发挥工会职能优势

构筑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劳动关系呈现出显性化、复杂化、激烈化的趋势,群众性事件逐渐增多。面临这样的形势,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既是摆在现时期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政府、工会组织和企业所面临的一项不可回避的课题。构筑和谐劳动关系,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推进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条件 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工会组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建立工会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创建市场经济体制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保证。

1、建立学习型工会组织。和谐的劳动关系与学习型的工会组织建设密不可分。加大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既是提高职工知识业务素质,解决技术工人匮乏的一大措施,也是迈向学习型社会,构筑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步骤。通过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培训、技术创新、技术比武等各种形式的“创争”活动,达成企业经济发展与员工个人进步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实现了双方利益的均衡、机会的公平、心态的平和。

2、发挥工会的主导作用。各级工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要善于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支持,善于争取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这是做好工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把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目标中去,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在党委的领导下,成立由工会、党委、宣传、统战等部门参加的企业组建工会工作协调领导机构,以统筹协调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研究有关重要政策措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创新工会工作机制。改变过去单纯依托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办法,采取单个企业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多个小企业建立联合会等多种方式,以“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攻势,加大工会的组建力度。在建会程序和职工的入会手续上,适应新时期企业的特点,力求简便、灵活、易行,千方百计把职工组织起来,充实完善,逐步规范。对改制企业要建立起工会联合会或小企业工会联合会。在从事多种经营或第三产业的企业中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发挥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的双重职能。

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职工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全国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仅为57.1%。在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存在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形式化现象,甚至还存在“霸王条款”违法行为。由此看来,运用法律武器制约监督企业行为,对稳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1、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要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内部环境,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把劳动争议消灭在萌芽状态,必须首先宣传好《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常识,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觉执行《劳动法》、《工会法》的有关政策和广大职工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企业工会要充分利用职工教育阵地和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减少和避免各种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2、发挥法律法规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工会要牢牢把握职工总体受益的原则,考虑职工个体的差异和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协助企业把职工的养老金、医疗金、以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落到实处,解决职工后顾之忧。要特别注意监督《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落实,引导组织职工学习法律知识,使职工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确保把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

3、加强和完善劳动关系法制建设。一是抓紧制定出台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最低工资保障法、劳动保险法等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关系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强对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的清理工作,及时废除、修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与客观实际不相适应的规章,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完备的劳动关系协调规章体系。三是加大劳动关系执法力度,劳动监察机构要加大监察和处罚的力度,及时查处各类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所在

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不可取代的平衡仪、减压器,也是促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建立协调的劳动关系体制,才能使劳动关系双方增加沟通,达到最可能的利益平衡。

1、发挥企业工会的协调保障作用。一是健全工会干部协管机制。工会组织在对干部的管理、考核、任用、奖惩工作中要形成系统、合理、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调动发挥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业的重大决策、措施和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在职代会上向职工代表报告并经职工代表审议通过,让职工代表在参与企业管理、实施民主监督过程中,折射出职工与企业管理者的和谐关系。三是做好厂务公开工作。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公开,最大限度的让广大职工了解企业的措施制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了解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满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

2、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好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裁员、劳动争议仲裁员、劳动监察员,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是要对担任协调工作人员的学历、能力、政治素养等综合素质把关,确保它们能够适应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实际需要。再次是对担任协调矛盾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项业务培训,对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要脱产进行深造,尽快培养一批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专业人才。

3、建立和完善民主监督体系。在做好制约监督的前提下,工会还要组织职工进行群众监督,这是《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工会的权利,也是工会坚持依法治会的必然要求。工会组织开展群众监督可采取多种形式,最重要的就是依法组织职工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代会的有关决议事项、集体合同条款的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会要在充分依靠党委领导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争取行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协调好与行政组织的关系,保证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下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的完善和提高。

浅谈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础。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职工队伍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是党中央对工会组织提出的明确要求。党中央将其作为发展目标,带领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又要从微观上落实。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在社会阶层多样、经济成份多样、就业形式多样、分配方式多样、价值取向多样的情况下,企业工会如何以法律为基础,以协商为手段,以共赢为目的,充分利用工会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作用入手。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好工会在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中的推动作用,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以人为本,企业工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在企业的贯彻落实,从而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从企业的物质层面来看,工会要为企业和谐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企业的物质层面主要是企业战略、管理等方面。工会要做企业战略规划的参谋人,在企业发展战略酝酿、制定和落实中发挥参谋带头作用;要做规章制度执行的带头人,在职工中培育执行文化,让职工都能用企业的管理制度去判断和处理每一件事情;要做科学管理的参与人,工会要引导企业员工牢固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自觉地投入到企业管理中;做内部关系协调的联络人,工会应处理好企业各个层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动员各职能部门及全体员工要围绕企业发展目标齐心协力开展工作;工会要做职工权益的维护人,工会要善于促成有利于创新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协调机制。

第二、从企业的精神层面来看,工会要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发挥思想保障。精神层面主要指企业的文化,反映着企业职工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规则、伦理价值等。工会要弘扬职业道德,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职工双赢。要教育引导职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通过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多做贡献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关心职工来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向心力;要通过劳动竞赛等形式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要通过有关章程约束职工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等等。工会要努力构建劳资共赢的格局,让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第三、从企业的政治层面来看,工会要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拓展立体空间。企业的政治层面指的是领导班子、党群干群关系、劳资关系等范畴。一是工会领导在领导班子成员中要积极做和谐班子的参与者。二是工会要发挥群众工作的政治优势,在党政与职工之间架起更加畅通的桥梁。三是把改革发展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联系起来,实现领导与职工、职工与企业的和谐相处。四是为企业与农民工之间和谐创造新境界。工会要协助企业处理好与外部劳务队伍的关系,逐步落实农民工的“企业职工待遇”。

第四、从企业的社会层面来看,工会要为企业的和谐发展打造外部环境。所谓“外部和谐”是指企业与环境、社会和谐等。工会要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一是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好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工会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实现企业共同发展。三是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工会要教育职工坚持安全文明生产、绿色环保施工,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促进企业与环境和谐相处。

二、坚持履行工会职能,正确把握劳动关系双方的经济利益平衡点,发挥好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参与作用。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在总体稳定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迫切需要工会充分认识劳动关系领域的新情况,进一步找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切入点,在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的维权工作也必须 随着劳动关系类型多元化、劳动关系运行市场化、劳动关系管理手段契约化和劳动关系调整方式法制化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正确定位。和谐本身就是一种发展观。职工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既是企业利润和社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也是企业利益关系的相关者和风险的共担者。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的发展,必须在所有相关利益人之间达成和谐,和谐了才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创辉煌。我觉得作为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的代表,工会在履行维护职能过程中尤其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劳资双方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把双方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因为无论劳方还是资方其生存与发展均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取决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工会作为工会会员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妥善协调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和矛盾,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里,依法是推动的前提,机制是推动的保障,具体方法上也值得讲究,总的说:一要主动争取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二要引导职工认真正确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利;三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创建和谐的氛围,劳资双方齐心建设经营者满意、劳动者满意的互利共赢的经营实体。纵观中外凡是有生命力的企业,其成长轨迹无一不证明了“内部和谐是基础,人力资源是关键”。同样,职工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发展空间,也离不开一个好的企业和好的平台。而如果丧失了企业的发展权,那么工会维护职工的权益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我认为当前工会的维权工作要站在加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劳动关系新趋势新特点的研究的基点上,在工作思路上树立一个理念,总的原则上坚持二个立足具体操作中把握好三条原则。一个理念,就是要积极倡导企业与职工互动双赢、真诚合作,共谋发展。二个立足,一是立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立足于依法完善企业的维权机制。三条原则即:⑴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与稳定职工就业岗位结合,坚持职工就业优先的原则;⑵职工收入要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而增长,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⑶在保障职工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协调劳资关系双方利益的基本点把握住了,就能更好地调动起双方聚精会神谋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职工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奋斗的信心将更足,动力将更强,工会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宗旨?实现企业与职工同步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蕴含其中。

三、立足全面履行社会职能,突出基本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企业劳动关系变化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作为职工利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作用,是摆在各级工会面前的现实问题。工会组织必须站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好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要围绕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动员作用。当前,由于社会转型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使一些职工对劳动关系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工会组织还要注意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建立并完善预警机制、信访机制、调解机制,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职工的呼声和要求,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第二,要切实发挥工会的沟通协商作用。工会组织是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承担者,沟通协商是民主建设的重要手段。工会通过沟通和协调,使劳资双方在扩大共识、缩小差异、化解矛盾上,搭建了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平台。实践证明,在调整劳动关系问题上,不仅职工需要工会,企业经营者也需要工会。在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全过程中,工会组织发挥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要切实发挥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中的基本任务。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必须坚持和完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重点在源头参与、职工民主管理、劳动法律监督、劳动争议预警和处理等方面积极创新维权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协调作用,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推动工会维权工作社会化,形成关心职工权益、维护职工权益的合力。第四,要发挥工会的帮扶作用,为职工排忧解难。以职工为本是工会工作的理念,为职工多办实事、办好事是工会组织的责任。特别做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做好送温暖和扶贫帮困工作。要切实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通过政策扶持、制度保障,促进送温暖工作实现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二是做好再就业职工免费培训工作。一方面,努力创造条件,使更多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另一方面发挥工会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岗位技能、职业资格培训,鼓励职工自学成才,保证职工下岗、转岗、轮岗有用武之地。三是做好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文化工作。组织职工学理论、学文化、学技术,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培养团队精神,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坚持发挥特色,组织好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发挥好工会的引导服务作用。

全总《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意见》中把“保护、调动、发挥好职工和企业经营者两个积极性,做到互利、互爱、互赢、达到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创建目标,并要求各级工会要把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有效途径,作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作为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企业关心职工权益,职工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军号已吹响,战士要出发。”在和谐发展的征程上,工会将任重而道远。

要积极宣传,争取各方支持。创建活动追求的是企业与职工“互利共赢”。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企业负有执行国家劳动政策法规的法律责任。因此,工会与企业方的平等协商要在政府主导下,争取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支持,加强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民政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组织间的联系协调,发挥人大、政协监督机制和企业内部职代会、企务公开等民管机制的作用,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创和谐”的工作格局和社会化的合力维权机制。建议上级能根据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和私营、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不同所有制性质,提出开展创建活动不同的指导意见。企业工会也应根据各自实际,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言之于理、晓之以利”的工作方式,争取企业方的认可和支持,开创创建工作新局面。

要创新载体,精心组织安排。创建活动意在创,重在建,旨在和。作为活动的牵头部门,工会要用心安排,精心组织,发动全体会员积极参加,在“共识、共谋、共建、共享”上下功夫。所谓共识,就是要充分认识发展是和谐的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劳资关系对立统一的结合点是发展、发展既是资本增值的需要,也是职工根本利益所在。所谓共谋,就是在平等基础上兼顾各方利益,建立工会、企业、职工三方利益协调机制,使劳资双方在共谋发展的前提下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各享其成。所谓共建,就是以“双赢”为目标,通过真诚的交流融合,建立起新型的劳动关系,企业把职工视作为合作伙伴,认真对待职工关心的问题,尊重职工并致力满足职工多方面的需要;职工要自觉担负起合作伙伴的责任,主动为企业的发展献力献策,在企业搭建的平台上实现其经济利益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所谓共享,就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此外,工会在关心维护职工经济权益的同时,要关心和维护好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在重视和保障职工就业权益的同时,重视和保障好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和发展权益。要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搭建企业与职工平等沟通、增进理解、共商企事的桥梁,注重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勤奋学习,加强自身建设。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要求企业工会不断提高运用法律进行维权的能力,加强沟通协调各方的能力,服务中心凝聚职工的能力。当前要适应由依赖行政维权向依法、科学维权的转变,由遇到问题被动维权向健全章制主动维权的转变,由个体维权为主向以行业为特征的整体维权的转变,由工会独家维权向社会化合力维权的转变的新要求,工会必须加强学习。一要加强思想建设,以更高的标准履行基本职责,以更主动的精神去研究化解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以更出色的工作赢得企业与职工的信赖。二要加强组织建设,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和职工入会工作,确保“应入全入”。三要规范工作制度,完善领导体制,不断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健全基层工会职工大会,民主评议工会班子等工会组织制度。四要增强创新活力,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学技术、钻业务、强素质。五要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创建活动中带有规律性的特点和经验,总结发扬创建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好的做法,不断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用心、用力、用智弹奏出和谐黄浦、和谐企业、和谐发展的进行曲。而和谐是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是释放职工潜能、加快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浅谈如何在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作为社会重要细胞国有企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析根本利益,保持和谐稳定,对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特殊意义。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有力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解决好民生问题方面有大量工作可做,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服务群众作用。而如何把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值得工会干部深思。在和谐劳动关系进程中,工会组织应如何发挥作用?展示工会组织作为呢?作者在结合工作实际,主要有发下几点认识:

一、工会要在和谐劳动关系中着力调节好劳动关系

一个企业的基础的关系,就是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最基础、最直接的工作,也必然是“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劳动关系。如果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将难以实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生产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当前劳动力总体过剩的情况下,劳动者作为最重要的劳动要素,在分配中同样处于弱势地位,劳动才作为最重要的劳动要素,在分配中同样处于弱势地位结果造成职工在企业分配中的利益经常受到损害,甚至有的企业在职工享受社会保障、安全卫生、接受职工培训和企业福利上的权利更加不公正。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企业的劳动关系,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

工会正是劳动关系的产物,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最重要的社会团体,在调整劳动关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企业矛盾和存在的问题,工会应承担起协调劳动关系、理顺员情绪、化解劳企矛盾、稳定员工队伍的重要责任。一是要坚持员工合作与参与原则。企业应该实现公开管理,最大限度地让员工参与决策过程,使劳企双方获得共同发展,使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二是要加大宣传和落实《劳动法》的力度。《劳动法》是工会维护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工会组织应该充分运用这个武器,推进员工劳动权益的落实。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这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保证。集体合同的建立要坚持把员工关心的劳动关系方面的热点、难点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增加其针对性和时效性,以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四是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等劳动关系协调约束机制。五是要用活、用足国家及地方有关劳动保障的政策和法规,加快劳动保障法制化、体系化建设步伐,加快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和企业工资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提高企业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和质量。工会通过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引导员工积极投身到提高生产劳动率,发展企业经济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事业中去,这样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

二、工会在和谐劳动关系中进一步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工会组织员工通过职工大会或职代会等形式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是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对于落实职代会职责,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两个维护”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开好职代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代表的政治素质和构成比例,工会要进一步拓展民主管理渠道,重视职工代表的选举、管理和巡查工作,提高职工代表的质量和参政议政能力。

为提高职工代表大会的质量,进一步拓宽民主管理的渠道,除了坚持每年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履行民主管理民主坚督职责之外,工会还要好抓职代会职工代表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认真执行《中国铁路总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和《职代会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职代会代表构成比例,确保一线职工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之中。要提高职代会代表的质量和政治素质,工会要认真落实职工代表竞选制度、职工代表的津贴制度和职工代表述职评议制度。通过竞选述职、评议职工代表,将职工代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有效地增强职工代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职工的合理要求、建议得到及时采纳,形成企业关爱职工,职工敬业爱岗的局面。

三、工会在和谐劳动关系中要履行好维权职务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好职工权益保障工作,是工会基本职责。工会组织和维权行动,有助于保障企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工会维权的内容包括: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利、各种劳动权利、精神文化娱乐权利、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权利等等,所有这些权利,工会都应当予以维护。特别是要以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技术培训、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权益。工会要立足本职履行维权职责,把职工的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为建设和谐企业贡献力量。

建设和谐企业,只有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企业才能有稳定发展,政通人和的局面,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为此工会组织一是要积极抓好岗位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考核机制,积极推进职业技能证书。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级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职工技能。二是加强再就业和创业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工会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再就业和创业技能培训,以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为手段,以就业服务为依托,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职工培训后上岗率和就业率。三是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维护职工生产经营,劳动所得合法经济利益,督促企业按期足额为员工缴纳“三金”,着力解决员工社会保险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四是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在社会救助体制、政策框架内,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和机制优势,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按照国家政府有关政策,保障最低工资标准和下岗职工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发放。特别是对待弱势群体的职工,要落实好“三不让”承诺,即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开展好“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工会“维权”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发挥工会作用,必须提高纵权机制运行质量

职工利益是企业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企业工会组织要坚持把保障职工利益作为事关企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来对待、来落实。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重视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首先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职工利益,首先要保护职工的政治权利。要全面落实职工(代表)大会职权,坚持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凡是企业重大决策、有关职工薪酬、福利的重大事项,必须由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或决定,确保职工(代表)大会的五项职权落实到实处。工会组织要通过建立完善平等协商、厂务公开工作机制,将集体合同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基层项目部,惠及到全体职工。以职工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针对项目部容易出现漏洞、职工疑虑较多的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使用、工资奖金分配和领导收入、保险特遇等问题,切实做到真公开、出成效,促进企业管理过程的和谐。其次,基层工会要保护广大职工的劳动权力,注重解决好劳动关系的热点问题,严格控制职工息工待岗和督促行政按期支付职工工资。劳动权是职工生存的基本权利,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和民工工资、职工待岗生活费、社会保险金,是保证职工及家庭成员生存、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法定职责。各级工会应从职工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把矛盾预防在源头,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以维护职工队伍的和谐与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发挥工会在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必须做好劳动保护及“三不让”承诺工作

要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的要求,不断深化职工劳动安全保护工作。要围绕公司安全生产目标,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安康杯”竞赛、贯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加强职工现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为重点,积极主动地配合行政搞好安全工作。要充分发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作用,切实搞好群防群治工作,把法律赋予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和权利落到实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事关职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工会实现“组织起来,切实维护”的亮点。经济体制改革使企业内部结构、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工会必须把维护职工的劳动保护权作为最大的维权,切实保护好职工健康和生命安全,充分发挥工会劳动工作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工会必须加大劳动保护监督力度,维护他们的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为创建和谐企业发挥工会和积极作用。

全面落实“三不让”承诺,强化帮扶救困体系,努力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帮扶救困工作落到实处。落实“三不让”承诺,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对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要按照“三不让”承诺的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认真搞好困难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从服务大局、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和劳务工群体,坚持为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实事、好事,为企业分忧,替职工解难。切实落实好“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的承诺,使困难职工的利益得到更好的维护和保障。同时,工会组织要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在积极协助行政进一步做好劳动用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涉及职工群众利益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尽责尽力地为职工多办一些实事,多谋一些实利,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进一步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加强教育培训,完善预警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妥善处理各种劳动纠纷和劳动争议,维护企业稳定。

六、切实加强工会的力量,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各级工会组织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真正的集体合同谈判制度,切实起到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监督各项法律法规落实的作用。工会组织应积极转变职能,学习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决策的知识和技能,在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谈判的过程中,依靠科学的理论方法,维护员工的合理合法要求,实现职工工资水平的逐年提高。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密不可分。企业经营者的高素质体现了依法经营,懂得爱护职工,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另一方面,也要要求员工才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说高素质的员工才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说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高素质的员工是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中坚,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只要我们把劳动关系调整到共同促进科技进步,共同提高员工素质上来。构建和谐企业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和谐的劳动关系,治理好劳动关系领域存在的问题,相信企业,员工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一定能实现。

工会在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中的作用和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邮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云南省邮政公司提出了“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制度;加快发展,确保又快又好;以人为本,建设和谐邮政”的总体思路。如何围绕省公司提出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保证队伍人心不散,工作秩序不乱,落实好全年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建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身处劳动关系中的邮政工会,如何按照省公司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探索和研究构建邮政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新举措、新办法、新途径,为邮政企业的改革发展、经营管理、稳定大局创造有利条件和保驾护航,是每位工会干部都要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工作。

一、邮政工会在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邮政工会要在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中发挥作用,既是省公司党组的要求,也是职工群众的要求,更是新形势下邮政体制改革对工会组织的要求,同时也是工会组织推动邮政企业改革发展的着眼点,是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着力点。那么,工会在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中应发挥好哪些作用呢?

(一)倡导和组织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应该是规范有序、公正合理、运转顺畅、稳定和谐的,要建立这样的劳动关系,工会组织应主动承担起具体的组织者的责任,承担起倡导和宣传工作的责任,这是工会推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工会站在总体目标上为职工群众和邮政大局服务的结合点。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用工会独特的优势倡导和组织好新型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工作,使之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成为企业和劳动者双方都乐意接受并形成共识的好事。

(二)沟通和协商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更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双方在我国现阶段不具有根本的对抗性,能够在相互尊重、协商协调的基础上共同营造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要实现这样的条件和目标,需要工会出面来解决具体利益差异带来的各种矛盾。在劳动关系问题上,党组织需要工会,企业行政需要工会,职工群众也需要工会。工会利用自己的职责、特点和优势,把职工群众的意愿和工会的主张变为各方的共识,通过组织制度内的沟通和协调,相互尊重、协商合作、化解矛盾、共建和谐,实现劳动关系上双方之间的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三)纽带和推动作用

建立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邮政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工会组织和企业行政的共同职责。要营造一个让职工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地方办的和谐环境,工会就要承担起桥梁纽带的作用,在沟通信息、反映情况、反映意愿上发挥为职工说话办事的职能,真正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企业改革中不可能没有意见,也不可能不出现矛盾,构建劳动关系和谐邮政不是不讲原则,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在构建工作中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改革。工会要在邮政的改革发展、经营管理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还需要通过签订集体合同等形式,经过平等协商,达成共识,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明确一些具体的事项,如开展能提高素质的技术和岗位培训以及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一些合理化建议和民主管理的工作,开展一些以主人翁姿态的劳动竞赛等,以此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地为构建新型的劳动关系和谐邮政而发挥工会的独特作用。

二、邮政工会在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中的有效途径

建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关系双方的根本利益,没有和谐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的企业,做好这些具体的工作都需要通过工会来解决各种差异带来的矛盾,来达到实现邮政企业中和谐的劳动关系之目的。

(一)努力提高邮政工会对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的认识

云南邮政已经跨入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机制的变更和体制的变化,使云南邮政处在无限的生机和严峻的挑战之中。邮政工会处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第一线,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实现企业与职工群众互利共赢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邮政企业中大力宣扬推进劳动关系和谐邮政,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工会工作中去。工会组织要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认识,正确处理好邮政工会与企业的关系,就能够协调好劳动关系,所以邮政工会的工作重心应放在企业,工会组织的活力也就应体现在企业。只有充分正确认识好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建设工作,摆正工会组织在构建劳动关系和谐邮政中的位置,才能够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运转顺畅、稳定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整个工会工作才有坚实的基础,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才有可靠的保障,也就能为邮政工会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切实加强邮政企业中劳动关系双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邮政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转型期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邮政从一个政企合一的企业逐步转入到纯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组织。“人民邮政为人民”是邮政企业服务的宗旨,在提高服务质量、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邮政企业还必须求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规范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绝不能用牺牲职工利益、牺牲企业整体利益为代价来求发展。邮政工会应在关键的时候坚持从头至尾的参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既要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也要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企业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调整劳动关系的维权体制,主动去做好企业和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使劳动关系双方都能识大体、顾大局,形成和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邮政企业在深化改革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构建和谐邮政。

(三)不断完善和规范邮政企业中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邮政工会推动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面临的任务很多,工作领域十分宽广,但其中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是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依法为职工群众维权的基本职责,是工会从源头上参与劳动关系的手段和基本途径。平等协商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平等协商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着集体合同的严肃性和可行性,因为企业劳动关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是通过劳动关系的双方的平等协商达成共识来解决的,而集体合同恰恰又代表和反映了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由于省邮政公司和省邮政工会的高度重视,这几年邮政企业在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上逐步走向规范,而且具有可操作性,从整体上都在不断调整、完善、规范劳动关系的准则。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对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变化理解不足,目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签约、轻协商;重文本、轻履行的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完善和规范工作,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把握应遵循的原则和策略方法,把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贯穿于协调劳动关系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使其真正发挥出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和谐邮政的协调机制,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氛围

随着邮政体制的改革,邮政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变革当中,邮政工会要适应改革发展带来的新形势的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加大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履行好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责,保护、调动、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广大职工支持和投身邮政的改革与发展之中,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

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的事,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氛围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工会组织出面来协调、解决好具体问题,把职工群众的意愿和工会组织的主张形成各方的共识,而不是激化矛盾,搞对抗、搞冲突。邮政企业要稳定协调发展,得到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有职工群众对邮政的忠诚感恩之心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但如果没有邮政企业稳定协调的发展,劳动环境、劳动条件得不到改善,没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工群众的利益包括收入、福利待遇等也没有根本的保证。所以,邮政的工会要在构建劳动关系和谐邮政的工作中,注重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合作双赢,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五)加快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和谐邮政中的保障体系

当前邮政已进入到一个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云南邮政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起点提出了新任务,需要邮政工会服从、服务于大局,解决好新情况、新问题,来迎接新的挑战,组织职工群众为实现“十一•五”建功立业。在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为推进劳动关系和谐邮政的建设,还必须做好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要从邮政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出发,依据《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加快职工群众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特别要引起重视和建立完善职工的养老保险、互助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保障制度。在健全完善这些保障制度的同时,一些必要的预警机制、诉求机制等也要随机配套建立,使职工群众能够真正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权利,也可以享受到邮政企业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相关规定,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得到邮政大家庭的温暖,也能使他们感到在邮政企业工作的自豪,焕发出青春活力来实现和体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邮政企业全体职工群众的社会保证体系和制度,也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邮政的必要途径。

围绕邮政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必须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的邮政。所以,在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中,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平等相待、共同受益、共享成果,做到各项制度规范合理、职工权益充分保障、双方协商平等合作、工会作用有效发挥,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才能逐步建立起来,工会组织才能在构建劳动关系和谐邮政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忠实践行者

2011-07-21 00:21:51 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赵国红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一谆谆告诫之言,居安思危、高屋建瓴,震撼党心、震撼民心,触人警醒、催人奋进。这一强烈忧患之语,向全党发出了务必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总动员。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我们必须做党同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忠实践行者。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根植于中国工人阶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着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人从宣誓那天起,就将自己的命运同党和职工群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视同职工群众的关系如鱼水。中国工人阶级从有了自己的政党那天起,就成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东方的中流砥柱。中国工会从产生那天起,就以其鲜明的阶级性、群众性、广泛性,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党共命运,和职工心连心,始终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判断,把握大势,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战略思想,开始了新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证。这不仅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0年来,我省工会与工人阶级一道始终和党休戚与共,同舟共济,在辽宁这块热土上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不朽篇章。回首成绩弥足珍贵,瞻望未来时不我待。工会是党领导下的职工群众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当此之时,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好、保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奋发作为。

当前,全省广大职工群众正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以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投身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最近,省委、省政府对加强全省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做出重大部署,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必将对保持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顺利完成“十二五”宏伟蓝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保持党同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它上系各级党和政府,下系千万职工群众,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能不能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让桥梁更加畅通、纽带更加坚实,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在和谐辽宁建设中,在党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避免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和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做好党同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践行者,是党给予我们的重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更是对工会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务必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时代急迫感,把打造职工合法权益“安全网”作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保持党同职工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作为全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运用党和政府赋予工会的资源和手段,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安全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要充分发挥工会优势,聚集全会的智慧和力量,着力于工会组织形式创新、活动方式创新、维权机制创新,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让职工群众社会地位得到应有尊重,让职工群众合理诉求得到顺畅表达,让职工群众实现体面劳动和有尊严生活,使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坚定意志得到充分体现,在全社会形成发展为了职工群众、发展依靠职工群众、发展成果由职工群众共享的生动局面。发挥工会组织优势,最大限度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是工会的最大组织优势,“党建带工建”是工会组建的重要法宝。我们要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破解新形势下基层工会组建中遇到的难题,不断加大工会组建力度,不断扩大工会覆盖面,不断增强工会组织活力,通过提高工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密切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血脉关系,促进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把发挥职工主体作用,作为推动保持党同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动力源泉。把坚持“从职工群众中来,到职工群众中去”,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活动中来,最大程度地让职工群众参与到工会工作中来,最充分地让职工群众在全面振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我们要针对职工群众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新特点,注重载体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积极探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效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精神气质和道德情操,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爱党情怀,不断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永远跟党走。

我们要深入开展“奋战‘十二五’,当好主力军”立功竞赛活动,给职工群众一个“支点”,让他们去“撬动地球”,用职工群众智慧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推动党的事业,建设自己的家园,开创幸福的生活。发挥工会工作优势,保障职工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保持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坚实基础。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劳动报酬是职工群众最为关切的根本利益问题。我们要担当起党赋予的重要职能,扭住工资集体协商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在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做职工群众权益的忠诚代表者和维护者,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各项权益,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职工群众,让广大职工群众爱党敬业、安居乐业。我们要始终站在协调劳动关系第一线,当好知情者、报告者和维护者,积极配合党政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把影响党同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劳动矛盾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保持和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发挥工会帮服优势,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进一步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最清醒、最深刻地看到,工会也同样存在着精神懈怠、脱离职工、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危险。脱离职工群众是工会生存发展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要用更加宽广博大的胸怀,心中永远装着职工群众,永远装着党的事业,狠下功夫转变我们的工作作风,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能把我们当亲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到职工群众,把工会工作扎根于职工群众之中,及时掌握职工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永远保持对职工群众的深情厚谊,视职工群众的急事难事为工会的大事,不忘记、不推诿、不拖沓,一件件抓好一件件落实,在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当先锋做模范。要充分发挥市、县(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会帮服网络和企业工会帮服站的作用,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服务。经常性地开展送亲情、送文化、送技能、送急需等“送温暖”活动,最有力地为职工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让我们牢记胡锦涛总书记这句语重心长的告诫,牢记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忠诚于党的事业,在省委的领导下,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下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申报材料

    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 构建和谐发展 谋求互惠互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奶联社意识到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于吸纳社会劳动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倡议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倡议书 在这次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我们作为受表彰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代表,既深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为贯彻落实好本次......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焦作市2014年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暨2015年工作计划 多年以来,焦作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多年以来,清徐县劳动监察大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按照全省、全市、全......

    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它的变化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层面,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之我见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之我见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袁青川[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完善,目前我国的劳动关系从整体上来看是和谐的,并且是越来越乐观......

    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潘友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报材料)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打造幸福XX XX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幸福”的宗旨,积极建立规范有序的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