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未成年人学习安排

时间:2019-05-13 05:4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未成年人学习安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未成年人学习安排》。

第一篇:社区未成年人学习安排

陵园路社区组织未成年人开展 学习雷锋做

“小小志愿者”工作安排

为切实抓好面向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上级工作要求,现就以做“小小志愿者”为主题,开展未成年人学雷锋系列活动的有关措施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未成年人学雷锋道德实践活动,从观念渗透、行动培养和争当模范等三个环节,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树立和践行雷锋精神,在宣传雷锋中感悟崇高精神,在开展活动中提升价值追求,在弘扬精神中争当先进模范,持续深化做“小小志愿者”主题教育,扎实推进面向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

(二)活动时间

长期开展

(三)活动内容

1、开展雷锋精神学习教育活动

举办学雷锋主题演讲、座谈会、报告、文艺演出等活动,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让未成年人熟知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努力营造“雷锋故事人人讲、雷锋日记人人读、雷锋歌曲人人唱、雷锋精神人人传”的浓厚氛围, 激发未成年人学雷锋我行动的热情。

2、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

广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小志愿者”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就近就便深入社区和公共场所开展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劝导文明交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设施的活动,开展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志愿帮扶活动,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等,使未成年人在实践中成为雷锋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承者,在实践中感受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快乐;组织开展“文明小博客”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围绕续写“雷锋日记”等开博、写博、读博、评博,在德育数字化的实践中增强雷锋精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学雷锋实践活动与各地各部门开展的“建设和谐校园”、“手拉手”、“雏鹰争章”、“红领巾心向党”、“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等活动有机结合,吸引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实现未成年人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

3、选树学习宣传实践雷锋精神的先进典型

选树一批雷锋班级、一批雷锋少先队、一批雷锋团支部、一批雷锋社团,发挥团队学雷锋典型的引领作用;选树“美德少年”、“阳光少年”、“学雷锋 我们身边的好榜样”、“雷锋团员”、“雷锋少年”等未成年人身边的鲜活典型,引领广大未成年人崇尚先进、见贤思齐,将学雷锋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利用道德讲堂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公示栏、小卡片等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学雷锋活动开展情况;积极主动与新闻媒体配合,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未成年人学雷锋活动的特色、亮点、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营造浓厚的氛围,努力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道德连锁效应,引领青少年成为学习实践雷锋精神最活跃的群体。

(四)工作要求

1、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进美德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加大美德少年等未成年人身边典型的宣传力度,为未成年人树立更多的可学可感的身边典型。

2、要利用各类媒体,及时报道活动启动仪式,充分反映广大未成年人参加活动的情况,刊发精彩留言寄语,形成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学雷锋,在行动”道德实践活动,推进雷锋精神在未成年人中学习普及,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

第二篇:社区未成年人

社区未成年人“五心”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导未成年人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自信自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成才,社区将在辖区未成年人中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教育活动(以下简称“五心”教育活动),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针对各族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行为养成教育,按照简单易行、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开展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热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争做“美德少年”和“民族团结好少年”。

二、主要内容

(一)开展“忠心献祖国”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利用3月“公民道德建设月”和9月20日“公民道德宣

传日”,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社区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感、升华未成年人的道德行为、坚定未成年人的道德意志。

2、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导小学生在中华经典中体验国学魅力,在诗文感想中赞美家乡,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

(二)开展“爱心献社会”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爱的情感品质,引导他们奉献爱心、健康成长,懂礼仪、知感恩、能宽容、明责任。

1、开展“讲文明、懂礼貌、”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的文明礼貌教育,强化道德养成,教育未成年人在行动中学会文明、礼貌、感恩。

2、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为主题,开展送温暖、爱心一元捐、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未成年人清扫公共场所,培养他们珍视公共环境,爱护公益设施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三)开展“热心献他人”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助人为乐的品质,让他们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思想境界更加高尚。

(四)开展“孝心献父母”教育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美德,倡导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和敬爱。

1、以“亲恩永在·感恩永远”为主题,组织开展“父母与我温馨瞬间”摄影、绘画、书信等比赛,体现父母与子女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真实感情,抒发未成年人感恩父母、赞美父母,思亲颂恩情怀。

2、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等实践活动。教育未成年人关心父母疾苦,体谅父母艰辛,让辛劳的父母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感谢老师的培养,让辛勤的老师感受到真诚的报答。

3、开展“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关怀孤寂老人”等活动,让未成年人从小接受“孝德”熏陶。

(五)开展“信心留自己”教育活动,以自信自强为核心,弘扬自信、自强、自立的个性意识,培养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1、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我能我秀”特长展示,培养未成年人树立快乐心态、良好习惯、合作创新、追赶目标的意识,坚定“我能行”的信念,感悟“我能行”的意境。

2、发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学校心理咨询室和社区未成年人教育阵地的作用,开展“我健康,我快乐”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良好心态,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要将“五心”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举措,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

施方案,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突出主题,创新载体,切实抓紧抓好。

(二)统筹协调。“五心”教育活动涉及多方面工作,将“五心”教育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融入校园内主题教育之中;融入各类课外实践活动之中,切实提高活动质量,扩大活动效果,在校园里掀起“五心”教育活动的热潮。

(三)宣传推广。要充分发挥墙报、板报、橱窗、宣传栏的作用及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五心”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广泛动员未成年人投入到活动之中,形成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新青社区未成年人学习雷锋

新青社区未成年人学习雷锋、做“小小志愿者”活动半总结

为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南站社区组织社区的未成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宣传和服务活动,产生了较好社会效果。现将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领导机制,成立领导小组

为保证学雷锋活动有力,有序,经“两委”讨论研究决定,成立了新青社区学雷锋领导小组。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氛围

为把此次学雷锋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社区“两委”努力从营造学雷锋的氛围抓起,共制作学雷锋宣传横幅6条,版报二期,发放学雷锋倡仪书1000余份,并诚邀栋组长,单位代表及青少年召开学雷锋动员大会,特别是与巧与智幼儿园在湘江风光带联合开展的“争当雷锋精神传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的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掀起了学雷锋热潮。

三、确保活动效果,活动形式多样

(一)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新年伊始,在社区书记、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公共汽车站,开展了大扫除活动,假期,青少年们主动来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对流动摊担、店外经营及一些不文明现象时行劝导。

(二)组织开展送温暖、关爱活动。

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社区志愿者们开展了“学雷锋、献爱心”的送温暖活动,为社区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送温暖,献爱心,为他们提供家政服务,为空巢老人跟他们话家常、话政策,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替他们排忧解难。

(三)是组织开展知识讲座活动。

为大力倡导平安自护,团结互助,推动形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社会氛围。组织志愿者们,为社区居民讲授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健康保健、食品安全卫生、消防安全等知识,同时提供义诊服务,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意识。(四)、组织开展了关爱社会服务活动。

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广泛开展了普及文明礼仪、维护公共秩序、勤俭节约、文明交通、平安建设、便民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营造出了规范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结合3月5日学雷锋日,社区与北京红缨巧与智在湘江风光带开展了学雷锋宣传活动,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南滩办事处新青社区 2012年7月10日

第四篇:2010社区未成年人学习道德模范工作计划

2009年代书胡同社区学习宣传道德模

范实施方案

按照区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单位的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动员市民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结合我社区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活动,通过营造人人学习道德模范的舆论宣传氛围,结合我辖区实际,为了掀起学道德模范、树文明风尚热潮,把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融入到工作生活实践中,现制定如下宣传学习计划:

一、宣传时间:2009年1月——2009年8月

二、宣传内容:学习全国道德模范杜东翔、李江福、周国允的事迹。

三、宣传方式及学习活动安排:

1、2009年1月~8月在社区支部为中心组织一次全辖区集中学习,广泛宣传要和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沈浩、彭世英、吴新芬的事迹材料。

3、利用现有宣传阵地,大力营造学习全国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四、学习活动要求:

(一)广泛宣传,兴起学习道德模范热潮。在街道党工委部署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接见全国道德模范时发表讲话的重要精神,学习道德模范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宝贵品质。要通过多种途径,做到人人皆知,处处皆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兴起学习热潮。

代书胡同社区

2009年2月

第五篇: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法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全球性问题一直广受关注,世界各国无不将关怀和保护未成年人作为国家法律的重要方面。我国在实践中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视角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拟从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的基本理念,结合国内外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及矫正具体做法,探索我国现阶段推行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构想。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的司法理念及分析

刑罚是国家为了防止犯罪行为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而制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刑事立法对犯罪人适用的,建立在剥夺性痛苦基础上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剥夺犯罪人享有的某些权益而使之感受到一定的痛苦,是刑罚的本质属性,却不是刑罚的目的,我国刑罚制度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的基本理念

从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案例来看,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不成熟导致未成年人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后果的预见性不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缺乏使得他们在面对社会各种诱惑时不知所措,而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是不能单靠法律的强制而予以改变的。所以,刑法界普遍认为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结合未成年罪犯的身心特点适用特殊的刑罚制度。从我国施行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在司法实践中注重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为方针,采用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色的审判方式,并建立起家庭、学校及其他相关单位形成的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二)国外未成年犯罪刑罚制度的基本概况

在英、美、日等国,人们普遍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既是刑事法治问题,更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的刑事政策问题。1899年美国率先制定了少年法,确立了少年法院审判制度。按照少年法的规定,对于少年犯即使认定其有罪,一般也不处以刑罚,一般交付保护观察人员予以教育、委托环境良好的家长教养、送入特设的教育机构、责成家长教养,恶性较深者交付特定的感化机关加以矫正教育,即使在非处刑不可的情况下,对少年犯的配刑也有别于成年犯,通常不适用死刑或无期徒刑,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英国法学家莫里森认为监禁会将一个天真的少年犯罪人变成一个顽固的、习惯性的犯罪人,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监禁,监禁机构不可能交给少年犯罪人在自由社会中所需要的行为方式。在未成年人犯罪持续增长的今天,日本政府认为国家如同公民的父亲应对孩子负养护教育之责,形成了以犯罪人为中心的矫正和保护观察制度。

二、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及矫正的成功经验

(一)澳大利亚的青少年司法制度

澳大利亚学者毕利威积极倡导复和司法和羞耻再建的理论,强调给犯事人和受害人调和的机制,双方在协调者的协助下,找出一个最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使青少年罪犯在被尊重的环境下,明白其行为不被社会接纳的原因和对受害人的伤害,让犯人有机会向受害者做出补偿。

格力蕾特殊教育中心是一个挂着“有花草出售”牌的园艺工场,主流学校拒收的问题少年是该中心的接收对象,适当的劳动使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新感觉。澳大利亚的儿童法庭布局像我国的圆桌审判一样,法官在听取了法律援助组织、社区与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司法署等的建议后,会做出:一是判处监禁,二是判令提供社区服务,三是判处罚金或令其接受特殊教育。堪培拉还有一个由警察主持的“改过会”,警察将所有涉案当事人找来开一个恳谈会,让违法少年叙述自己犯错的过程及对他人的侵害后果,再听受害人等陈述令其痛苦的遭遇,在双方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真诚交流后大家心平气和地讨论着怎样处罚和矫正违法者,怎样补偿受害人等。这样做,往往会一举多得。

(二)我国香港地区现行的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制度

我国香港地区将未成年罪犯的矫正主要交由社区完成,在矫正时注意对未成年罪犯的感化,加强对未成年罪犯的能力培训,帮助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香港推出了“社区为本”的自新计划,包括“感化令”、“社会服务令”和“社区志愿服务计划”。感化令采用了是非控制、惩罚或监视的诱导方法,接受感化主任为期一年的监管,定期进行家访和面谈。感化主任有义务协助当事人处理个人或家庭问题,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协助当事人解决居住、就业、医疗、学习、职业训练等问题。社会服务令则是为14周岁以上的犯有可判监禁刑的罪犯规定的须从事对社会有益无害的工作来代替监管。它本着“自信”、“建设性”和“补偿”的目标原则,要求罪犯做一定时间的无薪工作,给罪犯一个贡献社会的机会。社区志愿服务计划以接受感化的青少年为对象,由感化主任将犯罪青少年转介到有关社区支援中心参加短时间的密集小组活动,使其接受不同内容的训练,增加其重新融入社会的技巧和能力,并获得改善自我形象、树立信心的机会。

(三)我国大陆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相关尝试

1、青岛市实行“红黄绿”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警机制。该机制以“预防为主,防患未然”为初衷,是通过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成长评估体系,以青少年日常行为表现所折射出的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威胁性程度为判别依据,将社区青少年大致化分为“红”、“黄”、“绿”三大群体。该机制的主旨在于建立一支专业化、分工明确的帮教小组,针对三种群体的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预防教育和帮教措施。

2、广州市社会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金不换工程。以教育、感化、挽救迷途少年为主旨的羊城“金不换”工程,其审判方式符合少年身心特点,如缓刑帮教制度,规定在判决生效后,法庭指派2名陪审员跟踪帮教,并将少年的表现写成书面报告呈报主审法官。法官、陪审员与少年犯的家庭、派出所、街道居委会、学校等帮教小组须保持经常性联系,定期回访考察,帮助其解决上学、就业困难。“金不换”工程还开通了“羊城青年热线”,由法官、团委干部、资深律师、心理学家等当场解答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法律疑惑。

3、首创暂缓起诉制度和暂缓判决制度。2002年3月,南京市某检察院对中学学生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审查起诉,考虑到这些学生平时表现尚可,若以故意伤害罪起诉,他们将面临失学。最终,检察院作出了《“暂缓不起诉”决定》,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考察期为3个月,在此期限他们如能圆满履行所规定的义务,就作不起诉处理,否则将追究刑事责任。2004年12月,重庆市某法院对4名被指控犯抢劫罪的未成年被告人宣读了《暂缓判决决定书》。4名被告人获得了3个月的考察机会,如果在此期间表现良好,4人可获大幅减刑,甚至可以“定罪免处”。4、200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提出了“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的实施办法。此办法以激励失足青少年改过自新,对实施了犯罪并被判处刑罚且刑罚已执行完毕的未成年犯罪人,由原审人民法院对其在服刑期间、服刑期满后的悔过表现是否达到不致再犯新罪等指标进行考核,法院审查通过后,为申请人出具前科消灭证明书。此时,该未成年人的前科归于消灭,视为未曾犯罪,并依法恢复先前的法律地位,其刑事处罚、法律文书不再记入其户籍及人事档案,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人不得歧视。

从以上尝试可以看出,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仍属探索阶段,这些制度虽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将对未成年人罪犯的刑罚交给社区来完成。然而,由于我国尚未将社区矫正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内,未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完整、独立的专用性法律体系,同时存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社区功能尚不完善、矫正专业团体队伍相对弱小等问题,所以,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传来置疑、叫停的声音。究其原因,主要是未建立起相应的法律体系而导致与我国现行的立法、刑罚制度相冲突,权责不明使这些好的做法在执行环节有所缺失,最后流于形式。为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罪犯的保护、矫正力度,我们必须创建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模式,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

三、现阶段推行社区矫正的法理分析及理论构建

我国有着特有的道德、宗教、历史等文化遗产,因此不能照搬别国的先进做法,而应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体系。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的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一)我国建立社区矫正体系的理论依据

通过我国对于未成年罪犯矫正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可以看出社区矫正不仅能充分彰显人文关怀,体现法治文明而且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和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秩序的良好方法。该项制度弥补了现行法律中对于未成年罪犯实行非监禁教育的空缺,故应将未成年罪犯的社区矫正上升到法律调整的高度,将探索中形成的一系列经验和先进做法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和完善,解决社区矫正制度所遭遇的法律阻碍,使之形成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我国建立社区矫正体系的目标及意义

司法部社区矫正制度研究课题组这样阐述社区矫正的目标:“解决监狱拥挤状况,降低监狱行刑成本并改善监狱行刑的实际效果;增进犯人与社区的联系,避免监禁执行方式对犯人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促进其最终回归社会;同时这种执行方式也有助于促进犯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觉悟,并使社区服务成为犯人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补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社区矫正制度之于未成年犯罪人更体现出其他制度难以比拟的优越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避免未成年犯罪人过早贴上犯罪人的“标签”。人们普遍观念是“一朝做贼,终生为贼”,如果过早给他们贴上“犯罪人”的标签,势必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扭曲、挫伤,一旦他们将自己归类到违法犯罪的人群中,对社会产生反感与叛逆,就会出现再犯。而社区矫正对于可塑性强、思想容易接受改造的青少年而言,正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教育、挽救方法。其次,社区矫正能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交叉感染,更能达到教育、挽救的目的。劳动改造是刑罚的主要方式,它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不是万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狱会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犯罪的场所,“一专进去,多能出来”的交叉感染是副作用之一。因此,从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的目的出发,对未成年罪犯采用社区矫正,能使未成年罪犯既受到一定的惩罚,又在社会的关心、指导和帮教下,重塑正确的人生观;再次,对未成年人实行社区矫正是刑罚谦抑性和刑罚人道化的要求。社区矫正是实现刑罚非监禁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尊重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有益于他们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并被社会接纳。

四、对未成年罪犯进行社区矫正的立法构想

从审判实践来看,主观因素虽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方面,但外界因素、家庭教育、社会背景等客观条件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乃至违法犯罪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应当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净化社会环境,形成社会联动机制,尤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未成年犯罪的社区矫正提出如下立法建议:

(一)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一个法律制度是否能落到实处,首先要看该项法律制度的规定是否明确,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我们应将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予以准确界定。笔者认为将执行非监禁刑的罪犯均纳入到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中来,可规定社区矫正制度适用于因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而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缓刑的未成年罪犯以及被判处监禁刑而刑期未满的认真悔改并不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未成年罪犯。

(二)关于社区矫正的实施主体及分工。从我国试行的各项制度看,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权责不明的情况,缺乏相互配合和制约,从而影响了效果,因此,建立一个完整且密切配合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机构方面,应确立由司法性质的行政部门承担起社区矫正之管理职能。在工作系统方面,应确立以社区为基地,以家庭、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系统。笔者认为,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规定为法院在定罪量刑后,将生效的法律文书交由司法性质的行政机关执行,再由该行政机关将相关的手续交由社区进行考察,社区定期对未成年罪犯安排形式多样的帮助教育措施,社区可邀请学校等相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到矫正工作中来,并根据其矫正情况书写评语,将这些评语用来推荐读书或就业。

(三)制定相应的执行方式,完善社区矫正的实施内涵。我国已建立的缓刑考察制度只是规定了公安机关对罪犯予以监管达到不再犯罪的程度即可,却没有将教育、挽救的方针体现在其中,故应为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制定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使执行有据可行。笔者认为其中的社区服务令比较适合未成年犯罪人的改造。社会服务令制度最早源起于英国在1973年通过的《刑事法庭权力法》之规定。偏重于教育而不是惩罚的社会服务令在放宽罪犯自由、拓宽罪犯与社会联系、促使罪犯掌握生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我们在规定社区矫正时可借鉴社区服务令中的积极做法。

(四)社区矫正的教育内容。

1、对未成年罪犯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未成年人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面临恋爱、婚姻、升学、就业、交际等实际问题时容易发生错误思维,可能演化成犯罪。其在被判刑后由于其心智不成熟、容易留下心理阴影等特性,若没有正确的心理引导,他们可能会远离人群,从事更加危害社会的行为,以获得内心的平衡、受重视、满足的心理。故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告诉他们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如何正确分辨各种社会现象。

2、让未成年罪犯进行适当公益劳动。进行公益劳动不仅能使他们对自己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予以弥补,而且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会荣辱感、社会责任感,改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

3、加强对未成年罪犯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生活能力。未成年罪犯一般受教育程度很低,有的人连九年义务制教育都未完成,大多生活贫困且缺乏谋生技能,很需要各方面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

(五)其他方面的设想。

1、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社区矫正理论、宣传和实务研究,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组建一支专门化、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

2、在具体制度层面上,还应建立包括诫勉制度、定期谈话、回访制度、矫正对象监控、教育、评估、训诫警告、矫正对象救济制度等规范;

3、在管理方面,实行以属地化管理为主,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异区管理,建立起人性化的管理,确立对社区服刑人员科学评估、分类管理的模式;

4、建立司法裁决、社区警务、学校教育、家庭帮助、政府管理互动互补机制,建立适合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特点的专门教育和矫正制度,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激励机制。

法国刑法理论家卡斯东·期特法尼指出:“刑事政策极其严重的困难之一是,我们尽力使犯罪人能够适应社会,其本人也恢复了信念,尽管如此,这些人却发现对他们的真正惩罚是在他们走出监狱之后才开始的,社会专门排斥他们,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由犯罪打上了烙印”。可见,减少重新犯罪并帮助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是我们进行社区矫正的最终目的,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令人鼓舞的,但真正达到和谐社会的状态和境界,却是非常艰难且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和艰苦的努力。

下载社区未成年人学习安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未成年人学习安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总结

    篇一:2015年中南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2015中南社区 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中南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下,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

    北林路街道办事处 2009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依托社区较为完善的功能场所、爱心群众......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计划

    龙西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计划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全面改善和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一是要教育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对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

    社区未成年人工作计划

    社区未成年人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

    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总结[范文]

    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总结为了深入推动社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我社区未成年人工作在街道的重视和指导下,以“我参与、我文明、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紧......

    2011年未成年人工作安排

    延安市2011年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工作安排2011年按照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

    胜利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汇报

    胜利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把“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总结

    沈北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总结 2006年,沈北新区青少年教育、社区教育、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精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