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aa地方电力发展历程

时间:2019-05-13 05:4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aa地方电力发展历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aa地方电力发展历程》。

第一篇:记aa地方电力发展历程

努力进取 扎实工作 谱写地方电力新篇章

----记AA地方电力发展历程

AA地方电力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的创业史。他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他见证了地方电力体制改革的艰辛;他记录了国有企业发展的起起伏伏;他承载了地方电力人的艰辛努力。如今他正迎着改革的春风,昂首阔步前进。

一、AA地方电力的基本情况

AA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08°108′—101°16′和东经101°31′-102°15′之间,幅员面积1772平方公里,全县辖区45个乡(镇),375个村,45个社区,截止2013年底,全县总人口数97万人。AA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全县理论蕴藏量85400千瓦,可开发量为47560千瓦。2013年已开发1040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1.87%;正在开发的水能资源970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0.40%。

多年来AA地方电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AA地方电力人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使得AA地方电力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13年,AA地方电力电源部分共拥有火电厂2座,水电站18座(其中AA电力公司有水电站9座,AA水务局所属水电站3座,私营水电站4座,联营水电站2座)。总装机容量23100kw;目前正在建设的水电站有2座,分别是AABB电站,AACC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1300kw。电网部分共建成35千伏输电线路189公里,35千伏变电站11座,10千伏配电线路1059公里,10千伏配电变压器1978台,0.4千伏低压线路3210公里。

二、AA地方电力的发展历程

AA地方电力电源建设始于解放初期,利用一台80马力汽车引擎作动力带动一台6千瓦直流发电机,于1950年10月开始向AA县委、政府等主要机关送电。后经1952年初、1959年春两次扩建增容至72千瓦,向AA居民区供电照明,从而结束了AA无电的历史。此后,为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大了发展AA地方电力事业的力度。1962年至1985年间,先后开发兴建了一批径流式小型水电站,共装机11台1320千瓦,1985年兴建了AA骨干2×800千瓦水电站,于1987年投产运行。2008年9月、5月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分别开始修建AABB电站,AACC电站。

AA地方电力电网建设是随电源的增加和负荷的发展,分若干阶段建设而成的。始于1965年到1971年建成的DD电站至FF场镇,以及AA城内两处5千伏架空线路2.2公里为基础开始发展。随着“十五”“十一五”农网改造工程、AA电网改造工程、农网完善工程的实施,我县地方电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供电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截止2013年共建成电网部分共建成35千伏输电线路189公里,35千伏变电站11座,10千伏配电线路1059公里,10千伏配电变压器1978台,0.4千伏低压线路3210公里。同时对全县45个乡(镇)及相关的村、社分11个供电区域进行供电及营业管理。

三、AA地方电力取得成绩

(一)电源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我县电源建设 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县正在建设的2座水电站,均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进行修建的,其中AABB电站,该工程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概算总投资:1.03亿元,核准电站总装机容量3000kw,于2012年10月投产发电。AACC电站,该工程于2008年5月开工建设,工程概算总投资:0.72亿元,核准总装机容量1400kw, 于2011年9月投产发电。

(二)电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AA地方电网建设在各级领导亲切关怀、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电力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的要求,高举“兴电富农、兴电强县”大旗,举全民之力,倾全县之财,卓有成效的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渠城电网改造工程、农网完善工程,从而形成了以35KV电压等级为主骨架,10KV电压等级为辅的输电网络,使得我县的电网质量进一步提高,供电网络进一步完善,输送电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电力改革迈出重要步伐。AA电力公司是我县地方电力的骨干企业,自1987年3月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AA电力公司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为加快AA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与省内其它县、市地方电力企业相比,AA电力公司后劲不足,发展严重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A形象和经济社会建设。为了求 生存、谋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于AA经济社会建设,AA电力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县委、政府针对AA电力公司存在的人员多、债务重、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积极推动电力体制改革,2012年4月18日AA人民政府与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就AA电力公司重组形成了《关于AA电力公司重组所涉相关问题座谈会议纪要》。2012年11月17日,AA人民政府与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就AA电力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与AA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AA电力公司签订了《重组协议》。2013年3月7日获准AA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新公司名称为:**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AA电力有限责任公司。AA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是我县地方电力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他必将为我县构建设和谐社会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抗洪抢险夺取重大胜利。2011年6月11日,2013年8月9日,我县先后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全县45个乡(镇)均造成不同程度的重大损失,地方电力设施也惨遭重创,两次洪灾损失额达1.4亿元。在得知我县遭受特大洪灾后省水电集团公司紧急启动救助方案,AA电力公司干部职工和兄弟单位一道,同舟共济,并肩战斗,全面完成了抗灾自救和恢复生产的重任,把洪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取得了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的最后胜利,共同演绎了一场动 人的“地电兄弟雪中送炭,共抗洪魔建立功勋”的难忘情谊。

各在建水电工程在洪水来临时紧急启动《防洪应急预案》,及时组织进行抗洪抢险,把洪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灾后又迅速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取得了抗洪抢险的重大胜利。

四、AA地方电力的获奖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AA地方电力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各项工作也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了诸多殊荣,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2013年完成发电量0.559亿千瓦时,供电量1.6534亿千瓦时,销售收入9877亿元,上缴各类税收900多万元。

AA地方电力企业AA电力公司也先后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省水利厅授予“优质文明服务示范单位”、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等九部门联合授予“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抗洪救灾先进单位”、县委、县政府授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抗洪救灾先进单位”、“纳税大户”等殊誉,同时,AA电力公司先后有4人被评为省劳动模范,5人被评为市劳动模范。

虽然我县地方电力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离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希望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坚信随着我县地方电力体制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有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体地方电力人共同努力,AA地方电力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AA 地方电力人也一定为能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做新的更大贡献!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二日

第二篇: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第二十八条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也就是说,目前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因此,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时,就通过组建各类地方融资平台筹集所需资金。地方融资平台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地方融资平台雏形期(1980年代初-1994年):地方政府首先通过集资贷款建桥修路的模式,开地方融资先河;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推行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这类政府借钱发展当地基建的模式是融资平台的前身;1988年交通部下发了《贷款修建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此类贷款,该模式也逐步在全国推开。

融资平台初创期(1994年-1997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真正开端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始“分灶吃饭”;尽管此阶段政府融资的目的主要局限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且铺开的范围不大,但在基建项目上积累的经验为后期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融资平台推广期(1997年-2008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政府重操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法宝,地方融资平台迅速推广;地方政府为了安排配合中央政府的资金,同时又受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发债的限制,地方政府开始更多地依赖融资平台。

融资平台爆发期(2008年-现在):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和对地方举债发展的鼓励,导致地方融资平台的井喷式发展;四万亿刺激计划要求地方上拿出至少同等数量的投资刺激方案,使本来就热衷于搞基建的地方政府如鱼得水,公路、铁路、机场、电厂、旧城改造、地铁等一窝蜂上马。

第三篇: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我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力管理体制改革30年

1979年2月,水利电力部撤销,电力工业部成立。

1982年3月,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再度合并为水利电力部。

1984年12月,中央、国务院领导就组建“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办电、加快电力建设作出批示。1985年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等部门《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的通知,集资办电政策正式推出。

1987年9月,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改革与发展“二十字方针”。

1988年4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水利电力部撤销,组建能源部。1988年10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成立。

1991年,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组建。1999年11月,该公司实行厂网分开,其电网部分资产重组后,改制为国家电力公司的分公司--国电南方公司。

1993年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同月,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五大跨省电网组建电力企业集团。

1993年3月,能源部等7个部委撤销,组建电力工业部等6个部委。

1994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华能发电、华能国际电力、山东国际电源和北京大唐4家电力企业作为首批到海外上市的预选企业。8月起,4家公司陆续在纽约和香港上市。1995年12月,八届人大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并自1996年4月1日正式施行。

1996年6月,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成立。

1998年3月,电力工业部撤销,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

1998年9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这标志长达20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结束。

199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请示”的通知,“两改一同价”正式启动。

1998年12月,浙江、山东、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6省(直辖市)成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试点。

1999年5月,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做好电力工业政企分开改革工作的意见》,就改革省级电力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提出具体要求。

2001年6月,广东省电力体制政企分开厂网分开改革实施方案出台。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方案确定,其主要内容包括:重组发电资产,建立若干个独立发电公司;重组电网资产,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下辖几个区域性电网公司;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电力监管。

2002年3月1日,国务院下发由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主持召开的研究电力、电信、民航体制改革实施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成立,电力体制改革正式实施,并随后成立了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任组长。

2002年3月15日,工作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2002年6月,工作小组通过了《重组划分电网发电和辅业、三产企业的初步方案框架》,并上报国务院。

2002年10月15日,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电监会、电网公司和发电公

司筹备组主要负责人人选落定。柴松岳任国家电监会主席和党组书记。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5家发电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等4家辅业集团公司同时挂牌。

二、中国电力工业分分合合50年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1949-1978年)

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次集中管理,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一分就乱,一收就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间(1949-1955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理电力工业,专门成立了电业管理总局,负责火电厂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全部生产运营;为发展水电,成立了水力发电工程局。并先后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区电业管理局,归电业管理总局统一领导,形成了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系。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年-1958年)。

1955年7月,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承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能,为加强专业管理,相续成立了电力设计局、基建工程管理局,并将水电发电工程局改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分别管理火电和输变电工程设计、火电和输变电工程施工和水电勘测设计和施工。水活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输变电的运行统一由各电业局负责。与此同时,撤销了电业管理总局和六大区电业管理局,各省(市、自治区)的电力工业均由电力工业部直接领导和管理,这是由部直接领导省(市、自治区)电力工业惟一的一个时期。从1956年开始逐步调整和充实了省(市、自治区)电业工作的管理机构,从而形成中央和地方领导相结合、以中央领导为主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

3、水利电力部时期(1958-1966年)。

1958年初党中央召开南宁会议,决定在电力工业建设中实行“水主火辅”的长期建设方针,为加快水电建设,决定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1958年2月第二届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1958年3月水利电力部正式成立后,将电力工业企业全部下放给各省(市、自治区)独立的工业体系,各省(市、自治区)仍然实行垂直垄断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由集中走向分向,又回到集中管理,这时已经形成京津唐、东北、华东、中原和西北五大电网的管理体系。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8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7月水利电力部实行军管,所有管理工作由军管会的生产、后勤、政工三大组管理,又一次把电力工业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当时将中原电业管理局下放河南省革委会管理:东北电网归渖阳军区领导;徐州电网归江苏省革委会领导;华东电网归上海市革委会领导;北京电力公司停止“托拉斯”试点,恢复北京电业管理局建制1970年4月水利电力部结束军管,由水利电力部革委会领导,革委会决定撤销西北电业管理局,将西北各省(区)的电力工业下放各省(区)领导,同时将广东省电业管理局和四川

省电业管理局下放给广东省和四川省革委会管理。1975年撤消水利电力部革委会,恢复了水利电力部的建制。

“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下放远比水利电力部建部初期下放更为严重,不仅将电管局、电业局下放地方,连设计院和科研机构都全部下放地方,使电力工业勘测设计和科研机构遭受巨大破坏。结果使电力工业的设备遭受了巨大破坏,事故频发,出现了严重的缺电局面。1975年恢复水利电力部建制后,1975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的通知”,事实已经证明,大区电网的管理是不能肢解的,从此以后,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又走上了中央管理为主,大区电业管理局分片管理的体制。

(二)、改革探索时期的电力管理体制(1979-1997年)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电力工业体制进入了改革探索时期。在此期间中央电力管理部门又经过四次变更,即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成立能源部,最后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在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曾研究过全面包干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等方案,最后成立了华能集团公司及各大区的电力集团公司,这一时期的电力改革朝著国务院提出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体制改革原则进行。

1、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79-1982年)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成立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这是我国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

2、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1982-1988年)

1982年3月,五届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将水利、电力两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这次合并之后,接受以往的经验教训,继续沿著电力工业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在水利电力部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1986年5月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问题,6月电力体制改革小组提出了《加快电力工业发展的改革方案(草案)》的报告,提出了五项改革措施和五项政策。1987年9月14日,李鹏副总理提出了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原则是:“ 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制宜的方针。在此之前,水利电力部曾提出全面包干的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以及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的建议。1988年7月1日起进行华东电网体制改革试点,分别成立华东电力联合公司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电力公司,同时保留华东电业管理局和省(市)电力工业局名称,实行双轨制运行,以创造条件实现政企分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相配套,在这段时间里,电力建设投资体制最大的变化是由拨款改为贷款;由于电价严重偏低,为了解决电力投资不足,主要采取了建立电力建设基金、卖用电权和集资办电等办法。为节约投资,在电力建设中普通开展了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和招投标制度。为弥补投资不足,电力工业还率先利用外资,成立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发行电力建设债券和适当提高电力折旧。这些措施打破了独家办电的局面,出现了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办电的局面,加快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3、能源部时期(1988-1993年)

1988年5月,七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消水利电力部,把电力工业管理工作并入新成立的能源部,能源部承担电力行政和企业管理职能。1988年5月22日,能源部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网省电力管理局、电力工业局的基础上成立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由此,实现了电力工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性管理职能的初步分开,在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最早组建的集团公司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实业、金融、贸易、科技和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的企业集团。是由华能国际电

力开发公司、华能发电公司、华能精煤公司、华能原材料公司、中国(华能)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华能科技发展公司、华能金融公司、华能综合利用公司、华能实业开发服务公司等九个公司以及原水电部归口管理的华电技术开发公司、华电综合利用开发公司、华电工程建设公司、华电南方(集团)等四个公司的基础上联合组建的。这个公司由能源部与国家计委共同管理,以能源部为主,是我国电力工业1988年组建的第一个集团公司。

大区和省电力工业的公司化改组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从1988年开始到1990年止,将大区电业管理局改组为联合电力公司,将省电力工业局改组为省电力公司。国务院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规定:省电力公司和联合电力公司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实体,具有法人地位。电网内各发供电单位的资产关系不变。联合电力公司由能源部归口管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非跨省电网的省电力局,要逐步改建为省电力公司,独立经营,由能源部和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并接受委托行使所在地区电力工业行业管理职能。改革方案要求各公司要落实,健全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逐步实行股份制,采用售电量和物质消耗工资含量包干办法。独立电厂均可独立核算,与电网订立经济合同,接受电网统一调度,非独立电厂按现行规定执行。这项改革到1990年6月基本完成。

第二步是1991年底到1993年初,组建大型电力企业集团。1991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试点的55个大型企业集团中,能源部有7个,其中电力占6个,即华能集团、华北电力集团、东北电力集团、华东电力集团、华中电力集团和西北电力集团,全部都是跨地区的电力企业集团公司。1992年10月10日,能源部向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经贸办上报关于同意组建中国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电力集团的函,随后又报送了同意组建西北电力集团的函,经批准后,于1993 年1月11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宣告成立。

4、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93-1997年)

1993年3月,八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国务院批准的组建电力部的指导思想是:“政企职责分开,大力简政放权,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加强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职能;精简内设机构和编制,合理配置职能,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实事求是,平稳过渡,合理分流富裕人员。”要求在坚持“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指引下,下放和转移对企业人、财、物及经营管理的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职能,由于国务院批准的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办好五大电力集团,各电管局和省电力局仍维持现行体制,所以在电力工业部时期,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没有显著的变化。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续保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作为全国电力企业、事业电位的联合组织,其性质不变,由电力部归口管理。华能集团实行以电力部为主与国家计委双重领导的体制。另外,在葛洲坝工程局的基础上,成立了葛洲坝集团公司。

为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3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和经营。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根据国家体改委等部门有关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的规定,于1993年9月印发了《电力行业股份制企业试点暂行规定》,规定明确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到国(境)外发行股票,债券;但电网公司(指发、供电一体的电力企业)实行股份制应以公有制为主体,保证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在企业中的控股地位。1994年8月4日,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直接去美国纽约上市的大型电力企业,随后中国有一大批发电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中国电力工业在经过进20年的改革探索时期,终于走上了电力生产企业和电网经营企业并存的道路,由于多渠道、多模式、多元化的集资办电,全国拥有了大批大中小型的独立发电企业,中央电力企业与独立发电企业几乎达到平分秋色的程度;由于这段时期对发电企业给予征收电力建设基金和还本定价的优惠政策,而对输电、配电、售电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输配电的发展受到投资的制约,不少省(市、自治区)将原来属于直属,直供的供电企业转变为趸售电企业,到1996年全国农村供电企业,中央电力企业只拥有1/3的县供电企业,2/3成为趸售县和自发自供县。在电源建设上出现了小型燃煤电厂和无调节小水电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上网电价高,发电能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农电建设和管理上,出现了缺乏对农电的投资,农电管理体制不顺,农村电网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线损高,农村电价电费的管理、检查、监督不到位、乱加价、乱摊派、乱受费和权利电、人情电、关系电视象严重。

第四篇:地方债务发展历程以及成因分析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摘要

近些年,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的报道开始频繁地见诸于报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过大且问题重重,如若解决不好,这些巨额债务将严重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着力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是缓解财政风险,发展经济的需要,而且更是构建诚信政府乃至构建诚信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当前地方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潭的严峻形式下,对我国地方债务发展历程、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分析探讨当前地方债务危机的解决之道,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故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地方政府债务定义和构成两方面来阐述地方政府债务的内涵:然后笔者将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接下来,笔者在深入研究地方债务发展历史的前提下,对债务问题的成因、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方债务;财政体制;发展历程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目录

一、引言............................................................4

二、地方债务的界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方债务的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方债务的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6

(一)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历程....................................6

(二)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现状....................................7

四、我国地方债务成因分析............................................8

(一)地方债务成因分析..........................................8

(二)地方债务当前面临的问题...................................10

五、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的对策...........................................11

(一)摸清总量、区别对待、分类化解……………………………………………… …… 1

2(二)以外汇储备来缓解偿债压力..................................12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一、引言

正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地方政府,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在飞速增长。在地方政府表面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地方债务从形式上看流离在预算之外,实质上却是需要财政来负担的,属于政府债务的性质。另外,财政是社会经济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特别在转型过程中,社会“推定”给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加。以上的种种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正承受着巨大的未来支出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现。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所面临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并不是偶然的,其形成的机理与当前中国的体制转轨密切相关。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未对债务问题保持应有的警觉。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日趋严重,地方债务问题才真正地浮出水面,逐渐成为当前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而各级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重新审视自己所负的真正的债务。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转轨时期来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极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这有助于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防范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维护地方财政的安全性、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二、地方债务的界定

(一)地方债务的定义

债务是指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关系,合理适度的债务能扩展市场经济中的资金链、信息链和分工链,适度负债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然而,过度债务则会诱发债务风险。债务分为私债和公债两类,公债也就是政府债务,可分为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国际会计师协会把“政府债务”定义为:能带来某种形式的经济利益且由过去事件引起的一种现行的政府债务,解决这些预计要导致政府资金的流出。

据此,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各级政府(从目前来看,我国地方政府是指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以货币或其他经济资源偿还的各种负债;是地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等,以“政府名义向社会公众以及外国政府等组织举借或者担保举借的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国内外或境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外国政府贷款,财政性借款,各项集资、欠发职工工资,工程项目欠款等”。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构成

世界银行专家汉纳·普拉科瓦认为政府债务可以用两对概念的组合来表示,即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据此,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可分为四类,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地方政府直接债务、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是指由国家法律或政府签订合同明确规定的必须由地方政府来偿还的债务,当债务到期时,政府有法律义务偿还这些债务,例如主权债务的偿还以及难以履约的政府担保债务的偿还。这种债务往往易于计算,理论上是可以准确统计其数量的。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则与之相反,它是地方政府一种道义上的义务,这种道义义务不受法律约束,而是由于公众的预期、政府压力或社会理解意义上的应由政府承担的义务。例如,地方政府迫于压力或者主动对银行破产后小储户利益的保--------------------------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护、对于未承保的自然灾害受害者的救济等,这些本应是政府支出的项目,但由 于种种原因致使政府不能及时兑现,不能兑现的部分就会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通常情况下,这种债务的数量难以衡量。

地方政府直接债务是指地方各级政府基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各种形式在国内外举借所形成的,最终必须全部或部分由各级财政予以偿还的债务,即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付欠款。这是地方政府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回避和应该履行的义务、其后果是可以预见的负债。例如,政府发行的债券、法律规定的未来 养老金的偿付等等都属于此类债务。通常情况下,这类债务易于衡量。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在我国债务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或有债务的概念难以把握。这里,笔者将着重介绍地方政府或有债。或有债务属于会计学概念的范畴,我国《会计准则》对企业或有负债定义为:或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必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一。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考察,政府或有债务可理解为:“由于过去事项或既存事实引起的各类潜在义务,履行这些义务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支出压力的加大”。

通常,政府或有债务形成的原因并不仅仅由地方政府自身的行为引起的。政府作为辖区公共利益的代表,它是社会的管理者,也是公共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辖区内的其他主体不能承当的风险最终会由政府来承担。如金融机构发生危险,一且引起社会的动荡,影响社会稳定,政府往往基于道义的责任或其他目的而出面救助。因而,“政府或有债务并不仅仅源于政府行为”。“政府或有债务具有层次性,它源于国家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政权体制。由于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政府在管理自己的事物过程中就会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在统一的国家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之间实际隐含着某种法律上的担保关系,当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陷入债务危机时,下级政府的负债,包括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都是中央政府或上一级政府的或有负债。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三、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历程

当代政府是信用政府,大量事实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几乎所有国家的各级政府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政府债务,我国也不例外。自从中图共产党登上历史的舞台,我国就存在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利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为履行职能提供资金保障的现象。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当时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地方政府自主权很小,这个时候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大,来源也比较单一。但是尽管如此,地方政府也会通过举债的途径筹集资金。例如“一五”期间,出于扩大建设资金考虑,1954-1958年发行了“经济建设公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财政分权化改革的推进,中央政府不再对地方政府的各项事务大包大揽。随着需要承担的事权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可是当时我国财政体制赋予地方政府的财力却相对有限。尽管我国预算法一直禁止地方政府举债,但是迫于财力需求的压力,地方政府还是以各种形式举债筹资。并且伴随着债务规模的越来越大,形式的越来越复杂,地方政府举债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个时期的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像以前那样单一。除了直接债务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债务形式,如财政周转金借款、地方政府拖欠工资以及包括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等在内的各种间接性债务”。

90年代后期,我国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大量发行国债,中央政府实行了“将国债转贷给地方”的政策,转贷给地方的定额国偾的还本付息由地方政府来承当。国债转贷所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很大,1998年-2005年,中央财政共发行了约99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投资资金,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是由中央转贷给地方使用。中央政府在向地方政府转贷国债时,往往要求地方政府配套相当数额的资金.配套资金制度使得一些她方政府为了得到中央政府的国债转贷项目,采取了包括举债在内的各种方式来筹措相应的配套资金,这就迫使地方政府被动增加直接债务。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财政分权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自主权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地方政府对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深;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公共投资领域内的投资也形成了不小的债务。在各级财政的财力普遍吃紧的情况下,各地的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往往过多依赖于政府的举债或者政府担保的企事业单位的举债收入。这一方面,加快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利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如果债务规模过度,将会给地方财政带来严重的负担。

此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转轨期,社会易出现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这类债务是地方政府出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公众的期望以及政治压力等原因必须承担的社会债务。这些社会性债务通常属于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但只要其中一部分转化为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便会增加地方财政风险和负担。

(二)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现状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包括了大量或有债务,这些债务能否真正形成债务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要准确计算出地方政府债务的数量非常困难,在实践中我们只能做些估算。

世界银行的报告曾估计我国政府或有债务占GDP的50%以上,我国的经济学界的估计则为42%左右,如果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按照50%分担的话,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的或有债务规模约为GDP的20%-25%。著名财政学家张馨认为:理论界在计算地方政府债务的数量时,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地方政府债务的,或有债务是不会全部转化为政府直接债务的,理论界的统计口径偏大。因此张馨认为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是10%-15%。如果“将地方政府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相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规模可能达到GDP的20%-30%。这样如果以2012年我国GDP总量为52万亿元来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10万亿到15万亿之间。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目前就地方债务数量还没有达成一致看法,--------------------------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但是,有一点我们不难得出,我国目前的地方债务数量是巨大的。同时考虑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复杂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在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度的减少。

四、我国地方债务成因分析

(一)地方债务成因分析

1、地方政府缺少正常的收入来源

一方面,我国地方缺少主体税种。上世纪的分税制改革,确定了我国税收收入体系,将消费税、关税等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所需的税种收入化为中央收入;将营业税等11个税种划归地方收入;将增值税、资源税等税种划归地方和中央共享收入。此外,地方政府缺少税收立法权,使得其在与中央的博奕中处于不利位置。

一般说来,政府总是有着两大目标:一是社会稳定,二是财政收入最大化。但这两个目标在不同级次政府中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社会稳定往往是中央政府的首要目标,但它对地方政府来说却是外部的,地方政府更关心的是财政收入最大化。而在地方和中央的博奕过程中,过分集中的税权体制,使地方政府缺少与事权对应的税权。处于强势的中央政府制定有利于自身的政策同时,地方政府却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迫于财力的压力,地方政府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聚集资金。其中,发行地方债务便是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一个主要方法。

2、不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建立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开始时,转移支付形式主要有:税收返还,过渡期转移支付,体制补助,结算补助,专项补助。最近几年,为适应新的情况,又新增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三奖一补”的转移支付。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目前转移支付却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我国转移支付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随意性比较大。目前,我国只存在转移支付规章制度,没有一套严格的全国性的转移支付法律。法律没有严格规定中央政府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责任,地方获得的转移支付更多的表现为自身的“跑部进钱”的努力程度。而且,在缺少严格的转移支付法律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易存在支付缺位。其次,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表现为专项转移支付过多:专项转移支付往往伴随者地方资金的配套,地方政府为获得上级政府一定数量的转移支付,不得不动用本来就很有限的资金,甚至通过举债的方式筹集资金,这样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地方政府债务。

3、软性的约束机制

如果说地方政府主体税种以及不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地方政府举债的内在原因,那么当前我国对地方政府举债的缺乏硬性约束机制则是地方政府屡屡负债的外在原因。

一方面,分税制改革后的软预算约束机制不能有效约束政府的非理性行为。许多地方政府从国有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等金融组织直接举债;有的直接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有的为所属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方便;有的甚至以企业债券的名义发行市政债券,突破了地方政府不得搞预算赤字的禁令,又以各类投资建设公司吸收委托贷款的方式绕过了中央政府对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批制度等等,这些说明了软约束的预算法不能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负债。

其次,我国预算透明民主度低,缺少必要的监督。由于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治理还有待完善,监督制街机制不健全,造成政府部门拥有过大的权利。地方人大不能对政府预算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地方政府往往能够以各种借口脱离预算的约束,利用自身的权力筹措资金。此外,我国财政执行情况缺乏绩效评价。我国财政支出重投入轻产出,也就是财政支出不重视结果分析,而只注重如何筹集资金,如何运用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势必会大打折扣,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会在一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财政资金的需求,在正常筹集资金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举债便成为了必然。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二)地方债务当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局部已经显现,未来潜在的风险很大,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将会严重威胁固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这势必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当前所面临问题显得格为重要。

首先,地方政府债务会产生“挤出效应”。在我们这样一个资金稀缺的国家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累积的另一面,是民间实际可支配资本的规模在不断缩小。“挤出效应”在我国早已经普遍存在。地方债务资金并非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有相当大一部分被用于非生产性建设领域,发放拖欠工资以及借新债还旧债。地方政府负债“挤出”民间投资,直接损害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且,地方政府债务会大大限制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地方公共产品的投入,延缓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地方巨额债务势必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冲击。地方政府的大量债务,最终会通过特有的财政货币传导机制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在我国,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地方代理人,代表中央政府去造福一方,所以地方政府没有破产之忧。这实际上意味者中央政府是地方政府债务的最终责任人。甚至可以这样说,地方政府任何财政扩张行为都可以看作中央财政行为的组成部分。

中央政府在面对地方政府巨额债务时,将不得不主动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债务的偿还问题。为此,中央政府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中央政府承担起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责任。但如杲中央政府这样做,这会使地方债务风险上移到中央政府。但是,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如果中央政对地方政府债务承担偿还责任的话,将会拖垮中央财政,危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另一途径是通过债务重组,国有银行承担债务的偿还责任。这样,地方财政风险会转化为金融风险。显然,以上两种途径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很大程度的冲击。

再次,地方政府债务危及政治文明建设。政府债务最终“埋单者”只能是广大老百姓,只能是每位纳税人。地方政府政府巨额债务势必会影响“中国梦”的--------------------------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此同时,巨额地方政府债务将会使得财政各种支付产生危机,造成的干部职工工资拖欠、国有企业财政破产、下岗人员生活费和再就业、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支出缺口,会严重影响政权运转、群众生活,从而会使老百姓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可以说,地方政府巨额债务考验着政府的诚信。

五、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的对策

实际上近年来,有些地方政府就如何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一些可贵的实践,有些地方甚至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浙江省的“省管县”改革对解决县级政府财政困难、缓解县级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笔者认为浙江的经验未必能在全国迅速得到推广,其原因是浙江省情不具有代表性,将浙江的经验推广到中西部地区则未必可行,而且“省管县”改革涉及到多方利益的调整。因此,即使“省管县”做法可行,推广起来也可能比较困难,耗时较长。

所以笔者认为,就缓解地方政府偿债风险来讲,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防止巨额地方债务风险进一步波及经济体系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深入研究,想方设法化解地方债务困境。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着眼未来,立足现实,使得地方政府方能一步步从债务泥潭里走出来。

就当前而言,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蔓延、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巨额债务的关键是控制增量和分步化解存量。控制增量就是严格控制地方债务的迸一步增加;分步化解存量是指各级政府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按照债务的轻重缓急程度,在分门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化解,防止潜在的财政风险影响经济社会稳定。针对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摸清总量、区别对待、分类化解

要有效化解巨额地方政府债务,笔者认为首先地方政府应尽快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辖区政府债务存量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按照显性、隐形的债务分--------------------------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类法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登记和核查,查清各地区的政府债务总量和结构。各级政府部门才能对不同类别的债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分类化解:对于直接显性债务,建议根据债务的数量和期限,制定中长期偿债计划,建立相应的偿债基金;对于直接隐性债务,在科学预测未来各的支出缺口的基础上,制定弥补支出缺口计划;对或有显性债务,应按照“谁借谁还”的原则,明确偿债主体、强化偿债主体责任;对或有隐性债务,应加强管理,尽可能在经济、社会领域内化解,防止随意转化为直接显性债务;对确实无法追讨的或有显性债务和无法化解的或有隐性债务,建议纳入直接显性债务进行清偿。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应给地方政府债务偿还提供资金帮助。

(二)以外汇储备来缓解偿债压力

在我国地方政府各级债务构成中,很大的一部分是由地方政府自身的行为造成的。按照“谁借谁还”的原则,地方政府理应承担还债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就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而言,由于这些地区财政收人相对充裕,地方各级政府是有能力承担偿债的责任;但就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言,财政收入本身就很少,有的甚至靠继续借债维持政权的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让地方政府独立承担偿债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对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中央政府应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来主动承担其应有之责。但是,如前文所述,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转移支付制度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另辟蹊径来缓解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短期巨大压力,防范财政风险。笔者认为动用当前巨额的外汇储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期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2005年以来,更是呈现急速的趋势,截止2012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3万亿元,超越日本稳居世界第一。显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过大,过大的外汇储备引发了流动性过剩。因此,探索如何科学运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一般说来,外汇储备对外是资产,对内是负债,因而不属于财政性资金或政府收入,需要保--------------------------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持较高流动性。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汇率体制和经济发展的阶段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铸币税”性质,这部分外汇储备具有财政属性,可作为政府的一种收入来源。

对属于财政性资金性质的外汇储备,笔者认为可以运用其来偿还地方政府债务。基本思路是让央行“铸币税”性质的外汇储备转化为财政资金。具体操作如下:中央银行向公众出售外汇储备,然后用所得的人民币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财政部获得人民币资金。由于这一部分资金具有财政性质,我们可以有偿甚至无偿将这一部分资金拨给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尤其是到期的外债。这不仅没有增加我国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债务总量,而且缓解了地方政府偿债的压力。

对属于非财政性资金的外汇储备部分,也可以在保持外汇储备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央行出售适量外汇储备,用所得资金购买财政所发的特种国债,财政部将所获资金用于地方政府偿债。虽然,这有点“借新债还旧债”之嫌,但笔者认为这能缓解地方政府还债的压力,缓解地方政府近期潜在的财政风险。由于这部分外汇储备资金不具有财政性质,所以地方政府必须承担最终偿还责任。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待各级地方政府财力充裕和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后,地方政府偿还中央政府运用非财政性质外汇储备代为偿还的那一部分资金。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参考文献

[1]Hana Polackova:《Contingent Government Liabilities: A Hidden Risk for Fiscal Stability》,《WORLD BANK》,2002.[2]Hana Polackova:《Fiscal Risks and the Quality of Fiscal Adjustment in Hungary》,《WORLD BANK》,1999.[3]夏锦良:《公债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出版; [4]张海星:《国家信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出版; [5]王山:《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出版; [6]张馨:《透视中国公共债务问题》,《中共财经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 [7]刘尚希:《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隐匿的财政风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出版;

[8]刘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出版;

[9]魏加宁:《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金融危机》,《商务周刊》,2009年出版;

[10]张远:《地方政府债务的效应及形成机制新探》,《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出版;

[11]莫兰琼、陶凌云:《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12]张捷:《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剖析》,《银行家》,2012年第1期;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致谢

读大学的时候写过毕业论文,写论文的那半年是痛苦却又快乐着的日子。虽然每天都要为找参考文献、咬文嚼字想破头皮,但是事后回想,那段时间却是我大学生涯难得的一段可以系统回顾自己所学知识、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快乐历程。感谢浙大!感谢郑老师!又让我体验了一回这痛并十分快乐着的日子。

身为金融从业人员,自今年年中金融机构流动性短缺,导致债基市场一蹶不振后。金融债务一直是我平时所关注的焦点,感谢这次写作,让我有了系统去了解、深入去研究该课题的机会。尽管写作时就盼着早点结束,真的要结束了却怅然若失,回头看看,很多地方应该做得更好些。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论文进行了仔细全面的指导,并且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针对我论文的内容及格式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的论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使我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我具备了一定的专业金融知识,在思维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最后,我要感谢论文老师对我的论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使我认识到论文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

颜陈胤

--------------------------精品

文档-------

第五篇:发展历程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

1986年,审计署制定并颁布《关于开展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推动了离任审计的发展。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其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条例》,经济责任审计开始得到全面发展,审计范围从企业扩展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审计对象从县级以下领导干部逐步扩大到地厅级,并积极稳妥地开展了省级领导干部审计试点。2004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率新的《审计法》。

2006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条例》。

2007年财政部、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中央组织部以及中央纪委于2007年联合发布《关于2007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8年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2008年审计署起草了《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及于2008年编制的《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并以第48号主席予以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审计法》首次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为全国各级单位、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蔡】

蔡春,受托经济责任--现代会计、审计之魂,《会计之友》,2000年 第10期,

下载记aa地方电力发展历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aa地方电力发展历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历程

    2014年3月 “星艺装饰”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2月 2月10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星艺艺术院的春节大型艺术设计特训活动(庐山特训营)进行了报道。3月 3月在广......

    发展历程

    1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制度上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 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尤其是......

    电力发展[范文大全]

    新形势下电力施工企业发展新思路2010年01月12日 09:52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站【大 中 小】 【打印】共有评论0条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全球......

    2010年度地方电力管理站工作总结

    2010年度地方电力管理站工作总结 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股室的支持配合下,2010年度地方电力管理站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今年我站除正常开展各项日常业务工作外,基本完成了清......

    电力科技查新的发展历程及前景(论文)

    电力科技查新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论文摘要:介绍了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查新工作从诞生到今天经历了起步阶段、成熟阶段、发展阶段。从查新T作走过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看出,从服务......

    共产党宣言发展历程

    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先后就读于巴门理科中学和爱北斐特理科中学。1837年9月辍学习商。次年......

    新闻业发展历程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 淘宝ID:华中秘书网 浅析我国近十年的新闻业发展历程 新闻事业是伴随着新闻的产生而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事业,新闻事业不是墨守陈规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

    呼吸机发展历程

    呼吸机介绍 呼吸机是当前大型医院必备的抢救设备,是延长病人生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机械装置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为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重病人提供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