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推荐选拔申报事宜
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推荐选拔申报事宜
为方便市北区所辖各单位进行高层人才推荐选拔申报,现将各项申报类别及条件作以整理,请符合条件人员积极申报。
(一)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
一、推荐选拔范围
凡在我市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并被聘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办法》规定条件,年龄不超过50周岁。
二、推荐选拨条件
(一)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或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获得国家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的主要研究人员;
(二)在完成国家或省(部)重点工程、重大科技攻关和在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引进消化高新技术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术造诣深厚,研究成果有独到见解,以首位作者出版或发表过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著作或学术论文,并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学科带头人;
(四)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卓著,影响较大,并获得国家或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或者在医疗卫生、农业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服务及其他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作出突出成绩或特殊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推荐时以近5年的工作实绩和成果为主要依据,兼顾长期贡献。
(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荐选拔
一、推荐选拔范围
(一)专业技术人才
凡在我市企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岗位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均在推荐范围。
(二)高技能人才 凡在我市各类所有制经济、社会组织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在一线岗位上直接从事技能工作,具有绝技绝招、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带徒传技,个人职业技能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省内同行业中处于拔尖水平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均在推荐范围。
已经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和担任领导职务后不再直接从事一线技能工作的人员,不在推荐范围。
二、选拔条件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应具有中国国籍,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模范履行岗位职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工作。
(-)专业技术人才
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近5年来取得的专业技术业绩、成果和贡献突出,并得到本地区、本系统同行专家的认可,被聘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学术造诣高深,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是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或者研究成果有开创性和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2、在技术研究与开发中有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或者长期工作在工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有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或者在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中业绩突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长期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第一线,医术高超,治疗疑难、危重病症成绩突出或者在较大范围多次有效地预防、控制、消除疾病,社会影响大,业绩为同行所公认。
4、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理论依据,具有特殊贡献。
5、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成绩卓著,对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是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6、在宣传文化领域,成绩卓著,对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学科建设、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突出贡献,是本领域的带头人。
7、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教练执训工作第一线,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具有国际领先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实的学科教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和教练执训领域中,能力和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并为同行所公认。
8、在其他行业、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二)高技能人才
长期工作在生产服务岗位一线,技艺精湛,贡献突出,一般应为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或具有相应高级职业技能水平,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业绩突出,影响广泛。
2、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上有重大贡献,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等。
3、在本行业中具有领先的技术技能水平或有重大技术革新,在某一生产工作领域总结出先进的操作技术方法并为同行业公认。
4、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或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在本职业(工种)中具有绝招绝技,在国际国内同类职业(工种)中产生重要影响。
6、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重点或关键性操作技术问题。
7、在国际上获得有影响的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等奖项,为国家争得荣誉。
8、在培养技能人才和传授技艺等方面成绩突出,在国内、行业内有较大影响。
(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选拔
一、选拔范围和对象
我区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从各地区、各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人选中推荐产生。“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从“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遴选产生,围绕国家基础学科、基础研究领域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需要,重点选拔引导基础理论原始创新、推动基础学科创新发展的优秀领军人才。
二、选拔条件
(一)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潜心一线专职从事科研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学术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创新思维,能够敏锐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态势,提出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能够引领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
3.潜心基础研究,揭示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社会提供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引导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对基础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4.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重点科研任务等经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有效组织并领导创新团队攻克学术技术难关。
(二)“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年龄在50周岁以下
2.2012年前已获选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且为基础学科、基础研究领域高层次人才;
3.申报2013年度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的基础研究领域高层次人才,可同期申报“国家特支计划”,但需首先通过百千万人才工程评审确定为国家级人选后,再按程序参加“国家特支计划”评审;
4.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申报“国家特支计划”的,原则上每人不超过2次。
(四)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选拔
一、选拔范围
(一)享受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范围为我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含中央、省驻青单位)在编在岗人员。
(二)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的选拔对象是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含中央、省驻青有关单位)柔性引进(户籍和工作关系不在青岛市)的,以兼职聘用、合作开发、人才培养等形式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力的国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二、选拔条件
(一)市政府特贴专家
1、专业技术人才
长期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近5年来取得的专业技术业绩、成果和贡献突出,得到本地区、本系统同行专家的认可,被聘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学术造诣高深,研究成果有开创性和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是市级及以上科技奖项的主要完成人;
(2)在我市海洋、航运、石化、造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重点行业及其他行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在完成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技术引进项目以及在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中,有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中,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长期工作在工农业生产和科技推广第一线,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或在技术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应用中,业绩突出,成为行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
(4)在金融、商贸和法律等领域,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备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学理论依据并参与实际工作,具有特殊贡献;
(5)在社会科学和软科学研究及科技咨询工作中,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和调控、地区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发展战略及重大项目进行科学论证,效果显著,获得市级及以上哲学、社会科学奖励的主要完成人;
(6)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教学、科研并重并取得突出成绩;长期工作在医疗卫生工作第一线,医术高超,治疗疑难、危重病症成绩突出,或在较大范围多次有效预防、控制、消除疾病,社会影响大,水平和能力均为同行所公认;
(7)为发展我市的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体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获得市级及以上行业主管部门授予奖项的宣传、文化、艺术工作者从事专职体育教练工作,其执训的运动员在国际、国内体育比赛中成绩卓著的职业体育教练员;
(8)在其他行业、领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2、高技能人才
长期在技能岗位工作,近5年来取得的技能成果和业绩贡献突出,在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中享有很高声誉,具有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或相应高级职业技能水平,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青岛市首席技师、青岛市有突出贡献技师、青岛市技能型拔尖人才等奖项,业绩突出,影响广泛;
(2)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上有重大贡献,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等;
(3)在本行业中具有领先的技术技能水平或有重大技术革新,在某一生产工作领域总结出先进的操作技术方法并为同行业公认;
(4)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或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等方面做出突;
(5)在本职业(工种)中具有绝招绝技,在国际国内同类职业(工种)中产生重要影响;
(6)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重点或关键性操作技术问题;
(7)在国际国内获得有影响的技能大赛、技术比武等奖项,为国家、省、市争得荣誉;
(8)在培养技能人才和传授技艺等方面成绩突出,在国内、行业内有较大影响。
(二)特聘专家
特聘专家应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一般应具有高级(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且近五年内业绩、成果突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为我市重点建设工程或重大项目的启动、建成、投产和管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2、积极提供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市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解决关键技术和科研等方面难题,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3、助推蓝色经济发展,为我市科技创新、企业进步提出重要建议,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4、围绕我市蓝色经济建设及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特色产业及急需紧缺专业,为我市积极培养人才,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5、为我市招商引资和人才交流做出特别贡献;
6、其他方面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如有需求可联系市北区人社局职称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科 联系人:刘青 联系电话:85801141 邮箱:85150101@163.com 市北区专家工作站QQ群:209031551 地址:延吉路80号(市北区政府1110室)
市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5年1月
第二篇: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03-11-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下简称市级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工作,根据《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选拔和管理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工作的通知》(青发[1992])16号)和《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青发[1999]23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拔尖人才是指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代表青岛领先水平、为青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术、技术、管理、文化等领域中的带头人。
第三条 选拔市级拔尖人才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严格标准、总量控制的原则,不受学历、职务、资历、身份的限制,以对社会实际贡献和现实政治表现为根本依据。
第四条 对市级拔尖人才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管理办法。每两年选拔一届,每一届管理期四年,管理期满即自动终止市级拔尖人才资格,同时不再享受市级拔尖人才的有关待遇,可参加新一届市级拔尖人才的推荐、选拔。
第二章 选拔范围和条件
第五条 凡在我市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市级拔尖人才的评选。推荐选拔
市级拔尖人才的对象重点是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中青年人才。推荐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贡献特别突出者,年龄可适当放宽到60周岁。
第六条 市级拔尖人才推荐对象应当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近四年取得以下成绩之一者:(一)获得国家一、二、三等技术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以及获得国家部委、山东省、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首位人员;
(二)获得两项以上山东省、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首位人员;
(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并已实施,且具有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四)获得两项以上国家设计金质奖、银质奖、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并均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五)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或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5篇以上应用科学或两篇以上基础科学方面的论文,或在省级以上出版机构出版过两部以上专著、并被公认为具有较大科学和实用价值的;
(六)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成绩突出,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七)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领导管理工作,运用现代化管理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有重大改革创新的管理措施,有反映其管理思想和经验的论文、综述或著作,所在单位管理水平及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
(八)在宏观发展战略、重大建设项目和对外交流、招商引资中,提出具有重大价值的可行性论证、咨询、建议,或解决了重大疑难问题,并带来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九)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国家、省(部)级表彰,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赢得重大荣誉的;
(十)在政法、教育、卫生、体育等专业技术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被公认为专业学科技术带头人,并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的;
(十一)专业技能水平高,有被社会公认的绝招绝技,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
第三章 选拔方法和程序
第七条 市级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由青岛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委具有组织实施,推荐工作的程序是:
(一)通过新闻媒体,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选拔市级拔尖人才的政策、标准、条件和工作方法步骤;
(二)由单位、学术团体、同行专家或个人,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推荐或自荐,各主管部门按照选拔条件提出初选名单,填写《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表》,并附推荐报告,一式三份报市委组织部。
第八条 推荐上报的市级拔尖人才人选按以下程序组织评审:
(一)审核材料。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上报人选的材料;
(二)专业评审。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委等部门对推荐人选进行分类,并组建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若干个专业评审组,对推荐人选进行专业评审;
(三)组织考察。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通过专业评审的推荐人选进行政治表现、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全面考察。经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并向社会公示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第四章 奖励形式和待遇
第九条 市级拔尖人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颁发《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证书。
第十条 市级拔尖人才在4年管理期内,享有以下待遇。
(一)自批准之月起,每人每月发放200元专业技术津贴,经费由市财政拨付。同时获省、市级拔尖人才称号的,其月技术津贴可重复享受;
(二)每年安排一次健康查体,年龄在55岁以上的可办理二类医疗保健;
(三)夫妻分居两地的市级拔尖人才,其配偶、子女可调入本地。配偶、子女属农业户口的,可办理“农转非”手续;
(四)每年安排休假20天,已有休假制度的单位不再重复安排,不足20天的可以补足;
(五)对市级拔尖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市财政在资金上给予重点保障。市财政按每位市级拔尖人才每年6000元的标准一次性拨付经费。其中每人每年发2400元技术津贴,其余3600元为目标考核奖励、休假、培训、查体、因特网服务等有关费用。经费由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市委、市政府管理使用。
第五章 管理内容和措施
第十一条 市级拔尖人才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市科委代市委、市政府进行综合管理,各市(区)、市直单位协助管理;市级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一)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市级拔尖人才根据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和四年奋斗目标,以及办法措施,填写《拔尖人才考核档案表》,并每年以书面形式报告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
(二)建立实绩考核制度。按照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由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进行考核,并写出考核报告,报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在管理期内的第二年对其进行全面考察,作为调整依据;
(三)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市委组织部、各主管部门和拔尖人才所在单位负责同志要与市级拔尖人才建立联系制度,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专家协会等各种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十二条 对市级拔尖人才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爱护,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支持帮助,为其快出成果、多做贡献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宣传市级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提高其社会政治地位;
(二)加强市级拔尖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其学习政治理论,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其进步,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发挥市级拔尖人才的参政议政作用,为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四)组织市级拔尖人才进行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优先安排国内外专业学习考察;
(五)市级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充分体现优先原则,做到单位优先申报、主管部门优先审批、科研经费优先拨付;
(六)市级拔尖人才科研成果的开发运用和学术著作的出版发行,列入重点计划,给予经费支持;
(七)曾当选过两届拔尖人才的,退休时授予“青岛市资深专家”称号,技术津贴终身发放;
(八)市级拔尖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不受资历、学历限制,一般评聘为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个别因岗位限额不能评聘的,由市人事局增补所需数额;
(九)市级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一般不办理退休,因身体健康原因或个人申请除外。管理期满的市级拔尖人才退休后,退休费补贴到本人退休时标准工资的100%。
第十三条 市级拔尖人才犯有严重错误,或因个人过失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取消其荣誉称号和待遇;管理期内的市级拔尖人才,连续两年不能完成工作计划,奋斗目标中期考察不称职的,调整出市级拔尖人才管理范围。
第十四条 为加强市级拔尖人才之间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拔尖人才的整体智力优势,成立青岛市高级专家协会和拔尖人才服务中心,支持和帮助市级拔尖人才开展科研活动,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十五条 市级拔尖人才调出本市或专业工作有变动,以及有其它重大变故的,其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及时报告市委组织部,并征得同意。
第十六条 中央、省驻青单位的省级拔尖人才直接列入市级拔尖人才管理服务范围。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外省市获奖成果项目和国外获奖项目不作为市级拔尖人才评审的主要依据,但可做参考。
第十八条 在评选市级拔尖人才的基础上,向国家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向山东省推荐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第十九条 对扶持爱护拔尖人才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利用评
审市级拔尖人才之际,压制、刁难人才者或弄虚作假骗取市级拔尖人才称号者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各市(区)、市直各单位和中央、省驻青单位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本单位、本行业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申报注意事项
附件2 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申报注意事项
一、关于学历学位证书
以博士、硕士研究生条件申报时,必须同时出具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并提供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只有学历没有学位、或只有学位没有学历的,都不符合条件。在国外取得学历学位的,则需经教育部留学生服务处认证,出具认证证书。
二、关于职称证书
在浙江省外取得正高、副高职称的,需提前申请重新确认,更换为浙江省职称证书,才能作为有效的证件材料申请津贴,萧山区外的省内取得的证书需提供有效证明文件,如公布文件等。
三、关于合同年限
申报人员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三年以上(含三年)有效合同,通常为一次性签订三年以上的合同,分段合同都与区内同一企业签署的,可以累加计算。
四、关于高级技师的范围
《实施办法》中所说的“高级技师”是指具有丰富一线操作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从技术工人队伍中成长起来的高技能人才,申报时需出具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或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证书查询系统查询记录。
持有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其它证书的管理人员不在此列。
五、关于社保缴费 本次申报开始由区人力社保局统一核查缴费记录,申请人不用提交缴费清单。
六、关于单位变更
津贴对象在区内变更工作单位的,需出具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证明及新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新单位工资清单和新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补助申请表,办理变更手续后继续享受。
七、关于受理部门
注册地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的分别报送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钱江世纪城管委会,其他用人单位按属地管理报送所在镇街。往年按行业归口报送科技局、司法局、科技城管理局等主管部门审核的,今年一律按属地管理报送所在镇街、平台审核。
八、需审核并上传的材料
1.本人身份证、护照等
2.学历及学位证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或其他有效证件材料
3.与用人单位签订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 4.企业工资发放清单(需有本人签字)5.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6.其他证明材料
注:第2、3次申请的只须上传近一年企业工资发放清单
第四篇: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申报承诺书
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申报承诺书
个人
郑重承诺:
本人:,证件号码:,现为
XX技术大学单位全职员工,自
年
月至今在深圳全职工作,期间未在深圳以外地区从事任何形式的其他全职工作。本人已充分了解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的申报要求(包含全职在深工作要求),确保所有申报材料、申报信息真实、完整,申报资质有效。对本人全部申报材料、申报系统中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本人授权及同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使用本人的信息和资料,通过相关机构就有关事项进行核查。
本人已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如以申报虚假材料和信息等行为骗取财政资金,愿意承担相关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申请人签字: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备注:签字处须本人手写签名
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申报承诺书
XX技术大学(筹)
郑重承诺:
姓名:,证件号码:,为我单位全职员工,自
年
月至今在深圳全职工作。我单位已充分了解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的申报要求(包含全职在深工作要求),认真审查了申报人资格,确保所有申报材料、申报信息真实、完整,申报资质有效。我单位对本单位全部申报材料、申报系统中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我单位授权及同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使用本单位及申报人的信息和资料,通过相关机构就有关事项进行核查。
我单位已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如以申报虚假材料和信息等行为骗取财政资金,愿意承担相关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单位经办人签字:
单位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备注:所有签字处均须本人手写签名
第五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995年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3年中央又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的转变,充分说明我们党认识到人才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问题。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人才问题就是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问题。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说的就是人才对于高等学校的特殊意义。应该说,当前各高等学校已经普遍认识到人才对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进行大力培养和大量引进。但是,地方高校由于财力、自身吸引力等方面明显不如部属重点院校,已经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当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高层次人才紧缺,基本上没有国家级的领军人物,高层次的学术骨干教师和带头人数量很少;高层次人才队伍不稳定,流失比较严重;人才资源的学科分布不够合理,传统学科、基础性学科相对较强,新兴学科、应用型学科较弱;高层次人才的利用率不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强;后备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不完备;创新性团队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探讨地方高校如何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一、地方高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做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地方高校的各级领导必须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对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地方高校在构筑人才高地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学校要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必要时可以成立高层次人才工程办公室,根据学校总体事业发展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研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地方高校还可以把高层次人才工作纳入中层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考核,切实保障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要加大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加强后备高层次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地方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青年人才培养制度,将青年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高层次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专门的经费用于青年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大学术交流力度,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最优秀的教师那里学习,让尽可能多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把握前沿知识的能力。有意识地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提供成长的舞台和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敢于探索,敢于提出新观点,敢于面对失败。对于学校来说,也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这样他们才有充分施展才华和大展宏图的机会。在一些重点学科和重大项目中,也要敢于让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担任项目负责人,促进他们迅速成长。学校还要关心他们思想政治上的成长和进步,在学术道德、思想方法、团结协作、群众路线等方面对他们加强培养和帮助。
第三、要集中优势资金,重点引进学校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不顾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盲目地跟进高层次人才的抢夺大战,结果不仅起不到改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作用,反而因为学校本身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及人员梯队条件,所引进的人才多数没有用武之地,造成经费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学校自己培养的人才也会因待遇、条件、政策倾斜度等原因而觉得不平衡,极大地挫伤了工作积极性,破坏了同事间的团结,导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偏离了正确方向。因此,各地方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这个问题上决不能片面追求“多而全”,而应坚持“少而精”,在积极筹措经费的同时,集中有限的资金,引进一些真正急需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他们为核心来带动周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以此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政策,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培训和约束,使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学校的发展建设当中,真正发挥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
第四、要加强体制创新,推动高层次人才优秀团队建设。当代科学的内在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集成和相互融合,这种趋势不断产生一
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这些新的学科、领域往往是竞争最激烈、最能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需要一批优秀的团队进行集体作战和合作攻关。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原因不可能引进很多高层次人才,在优秀团队的建设上受到制约,必须通过体制上的创新,才可能在优秀团队建设方面有所作为。一方面地方高校引进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并以他们为核心,汇聚一批活跃的学术人才队伍,组成一个团队,进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和重大的科技攻关。另一方面也可以聘请国内外一些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能带领本研究方向跟踪国际科学前沿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给他们在学校设立工作站,再以他们为核心,吸收相关学科的优秀中青年后备人才组成一个团队,通过让他们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座、辅导,来带动整个团队的成长。学校对优秀团队要采取确定方向、稳定支持、自由选题、重点突破的措施,在政策上要有所倾斜,给予相对独立的体制环境和运行机制。
第五、要完善激励机制,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层次人才的特点集中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上的稀缺性,高校间对高层次人才的激烈争夺促使他们的流动性加剧,如何稳定这样一支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是所有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高层次人才稳定不了,队伍建设根本无从谈起。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地方高校来说必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来管理高层次人才队伍,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要采取适当措施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福利待遇,解决他们最基本的需求,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大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和学术环境,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心情愉悦;要推进按需设岗、择优聘任的教师聘任制度,将高层次人才聘任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岗位,充分激发他们的潜力;要对他们委以重任,可以让他们担任部门或项目的负责人,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学校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满足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
第六、要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各
项工作有序开展。地方高校要结合本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地方高校既要有培养、引进、激励高层次人才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有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和约束方面的规章制度。另外,由于人才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系统性,各地方高校必须把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的管理干部充实到人才管理工作中。平时注重加强对他们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政策理论辅导、思想观念更新,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促使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能够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总之,高层次人才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中最核心的部分,高层次人才建设也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方高校必须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入手,下大力气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学校的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