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放大招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放大招
2017年12月22日,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指示要求,全力推进本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落实,全力打造上海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全力推动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全力促进上海更好更快发展、惠及市民百姓。
“上海能有今天的成就,关键一条就是抓住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赢得了发展先机。”进入新时代,上海肩负新的使命,也面临新的竞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拿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才能赢得新优势、掌握主动权。要切实增强紧迫感,着眼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为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总的目标:就是要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李强指出,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增强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总的目标,就是要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已有强项要更强更优。上海政策公开透明、办事规范,法治环境总体水平较好。要看到自身优势,继续努力;更要提升标杆,不断追求卓越,把长板拉得更长。
二是短板弱项要提升补齐。要对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短板做一次全面梳理,尤其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革命性流程再造,排出补短板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尽快补齐补好。
三是特色亮点要打响品牌。要围绕效率优先、创新优先等进行积极探索,打造上海营商环境不可替代的新亮点、新标识,真正使特色更特、亮点更亮,形成强大的“引力场”,不断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
李强强调,要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举措的落实,让企业有更大获得感。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让市场主体、服务对象提出意见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帮助我们改进不足,提高效率。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主动跨前一步,加强协同,打好“组合拳”。要推进政府层面的改革创新,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在“放管服”改革上,该放的权要放得更彻底、更到位,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该管的要管得更科学、更到位、更高效,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服务要更精准、更贴心,政府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各级领导干部要敢闯敢试、勇于担当,带头抓改革、促改革,在提供更好的制度供给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应勇在部署工作时指出,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要抓好“一个核心、五个着力点”。
“一个核心”,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五个着力点”——
一是着力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把更多先行先试举措放在自贸试验区探索试验,力争有更大突破。
二是着力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进“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
三是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市场准入、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等审批办理,制订实施十大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着力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做到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市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
五是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更加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李强主持科学家座谈会并调研交大:上海建设全球性科创中心的主攻方向在哪里?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14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家座谈会并调研学校发展。李强强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对标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加快集聚和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使上海真正成为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地方。
座谈会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张江实验室主任王曦院士,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毛军发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院士,复旦大学龚新高院士,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总工程师严云福等科学家代表,围绕科创中心建设深化推进面临的机遇挑战、难点堵点,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创新实践谈观点、讲想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什么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虽然全世界没有统一标准,但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李强一边记录一边同与会科学家深入讨论。他说,科创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就是要有强大的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要有一批重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要在创新成果产业化上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谋划下一步科创中心建设,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效,也要正视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李强指出,要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政府更好推动创新,要在自身改革上下功夫,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问需问计于企业主体和科研人员,在制度供给、政策供给上攻坚突破。要增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紧迫感,尽快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配置体系,加大高峰人才引进力度,加快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让各类人才融入上海、扎根上海。要打造创新创业的沃土,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良好服务,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生态的便利性、宽容性、包容性,扶持创新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调研期间,李强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学科群建设及服务国家战略等相关情况。实验室聚焦国家海洋工程重大装备完成大量研究工作,为我国海洋开发作出重要贡献,成为特色鲜明、水平领先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李强表示充分肯定。市领导察看了海洋深水实验池等实验设备,听取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重大项目介绍。李强说,立足优势领域建设学科群,推进多学科交叉,对于开展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意义重大,希望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更好体现服务功能。
在听取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的工作汇报后,李强说,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高等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多年来为国家和上海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希望上海交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改革探索之中,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优势学科、优势专业,真正打造世界一流水平。要坚持开门办学,汲取世界最优秀大学的管理成果,探索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全力参与上海建设,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更多的国家未来栋梁、社会有用之才。上海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发展。
李强在上海交大调研,就科创中心建设提了哪些期望?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于12月14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家座谈会并调研学校发展。李强强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对标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加快集聚和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使上海真正成为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地方。
座谈会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张江实验室主任王曦院士,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毛军发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院士,复旦大学龚新高院士,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总工程师严云福等科学家代表,围绕科创中心建设深化推进面临的机遇挑战、难点堵点,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创新实践谈观点、讲想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有三个努力方向
“什么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虽然全世界没有统一标准,但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李强一边记录一边同与会科学家深入讨论。
他说,科创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就是要有强大的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要有一批重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要在创新成果产业化上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谋划下一步科创中心建设,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效,也要正视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
李强指出,要大胆突破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政府更好推动创新,要在自身改革上下功夫,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问需问计于企业主体和科研人员,在制度供给、政策供给上攻坚突破。
要增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紧迫感,尽快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创新要素配置体系,加大高峰人才引进力度,加快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让各类人才融入上海、扎根上海。要打造创新创业的沃土,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良好服务,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生态的便利性、宽容性、包容性,扶持创新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不断提高能力水平
调研期间,李强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学科群建设及服务国家战略等相关情况。
实验室聚焦国家海洋工程重大装备完成大量研究工作,为我国海洋开发作出重要贡献,成为特色鲜明、水平领先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李强表示充分肯定。市领导察看了海洋深水实验池等实验设备,听取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重大项目介绍。
李强说,立足优势领域建设学科群,推进多学科交叉,对于开展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意义重大,希望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更好体现服务功能。进入新时代,希望上海交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改革探索之中,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要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优势学科、优势专业,真正打造世界一流水平。要坚持开门办学,汲取世界最优秀大学的管理成果,探索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
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全力参与上海建设,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更多的国家未来栋梁、社会有用之才。上海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建设发展。
第二篇: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市场主体保护 第三章 政府公共服务 第四章 规范政府监管 第五章 维护市场秩序 第六章 监督保障措施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第三条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应当坚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和责任追究的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环境。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树立主动、协作、高效、廉洁的服务理念,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制度和具体措施,营造开放包容、合作互利、诚实守信、重商护商的营商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领导,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组织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增强市场服务意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保障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政府支持、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起草或者提请制定涉及市场主体重大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应当充分听取有关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汇集涉及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以及创业、创新、金融、市场、权益保护等各类政府服务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无偿的咨询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以新闻发布会、书面问答、在线访谈、专家解读等形式,对涉及市场主体的简政、减税、减费、项目申报、经费补贴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宣传、解读,提示市场主体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和职业技术培训。
第八条 对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第九条 司法机关应当坚持各类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保护平等和发展机会平等的原则,依法化解各类纠纷,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以及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平等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第十条 新闻媒体应当按照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创新宣传方式,系统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成果,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舆论监督,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第二章 市场主体保护
第十一条 市场主体一律平等,其财产所有权、知识产权、生产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自主权;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市场主体有权自主决定经营范围。
第十三条 市场准入实行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应当列明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明确禁止或者限制市场主体进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并向社会公布。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第十四条 非公有制市场主体与国有市场主体享受同等待遇,已经向市场开放或者承诺开放的领域,民间资本均可进入。
禁止颁布、施行歧视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禁止在市场准入、融资信贷、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非公有制市场主体。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平等保护本地和外地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得禁止、限制外地市场主体到本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禁止、限制外地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特许经营项目建设运营标准和监督管理要求明确、有关领域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应当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
第十六条 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外商投资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完善境外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依法转移其投资收益。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采购等合同、协议,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政府有关机构职能或者相关责任人调整等为由,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迟延履行约定义务,由此给市场主体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十八条 市场主体依法享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并有权咨询有关情况以及查阅、复制有关资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提供。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现行有效的政府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政策措施,适时进行清理和评估,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或者有部门保护、地方保护倾向的规定,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并予以公布。
市场主体认为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政策措施,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损市场公平、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制定机关予以审查,制定机关应当在受理后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对已取消的资格资质变相进行认定,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市场主体加入行业协会商会。
开展涉及市场主体的各类评比、评估、升级、排序、表彰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应当依法依规、公开公正,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是否参加评选。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未纳入清单的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不得要求市场主体提供。
第二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其他服务机构现行的证明事项或者盖章环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取消:(一)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二)办事单位能够通过网络自行核实或者信息共享方式办理的;(三)能够通过申请人现有证照、凭证证明的;(四)能够通过申请人采取书面承诺、签字声明或者提交相关协议办理的;(五)开具证明的部门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六)能够通过公序良俗进行规范或者通过常识推断的。第三章 政府公共服务
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全省统一的标准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规范全省行政事务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标准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一)制定现场管理、基层平台建设和办事事项、办事指南等标准,规范和简化服务流程。(二)制定窗口建设、数据管理、公共支付等标准,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三)制定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等标准,提升咨询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四)制定监督检查办法,优化行政检查措施和效率。
(五)制定事项编码规则、业务协调规范、服务测评规范等标准,建立联合审批、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等一体化的办事流程。
(六)制定行政执法工作规范,规范综合行政执法。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确定公共服务工作重点,采取简政放权、规范透明、便民高效等措施服务市场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市场主体参与政府公共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主动征询、听取其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提高决策透明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依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对市场主体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依法及时答复。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与生产经营活动配套的医疗、教育、商业、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优化提升公用事业服务水平,减少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
电力、自来水、热力、燃气、通信、消防、公安、城管、卫生防疫、人防、地震等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应当建立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的工作制度,将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的条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向用户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普遍服务,不得强迫市场主体接受不合理的条件。禁止电力、自来水、热力、燃气等公用服务企业向市场主体收取接入费、碰口费等。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征集、披露、使用和管理,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依法向市场主体提供免费的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设立信用信息查询环节,将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作为重要参考。在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经济活动中,推行第三方综合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应当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相结合,对重要招商引资项目,可以指定政府负责人或者部门负责人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并帮助解决项目报批、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承诺的招商条件不得违背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或者超出其职权范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承诺的招商条件,应当以书面的形式作出并履行,因未按约定履行承诺条件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招商引资成果应当在政府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加注册资本,扩大业务规模,建立、健全融资担保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规范融资担保收费标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以及各类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收取的费用不得高于国家和本省规定。
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提高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的抵押物折扣率。
第三十一条 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当重点为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通过降低服务成本等,降低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融资成本。
第三十二条 金融机构应当执行国家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对经营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给予信贷等金融支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激励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第三十三条 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信息查询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信息交流提供服务,提升融资效益和效率。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新业态和新兴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提升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部门应当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质押融资。第三十五条 税务主管部门应当简化税务管理程序,推行网上办税业务,优化税收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保障市场主体全面、高效、便捷的享受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范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降低中小微企业税负。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健全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完善创业创新人才引进的具体措施,在医疗、社会保险、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市场主体,应当给予奖励补助等政策支持。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投资境外的市场主体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落实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措施,并在法律咨询、市场信息、风险防范以及融资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服务。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政务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一个窗口受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办结、一个窗口收费等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网上统一监控和查询平台,推进各部门间、各级政府间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审批、公示、查询、投诉等。
进驻政务服务机构的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合理设置审批事项、配置工作人员,对其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确保依法不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的审批事项,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办结。
第三十九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实行统一的工商登记标准和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信息采集、记载公示、管理备查类的一般经营项目涉企证照事项,以及企业登记信息能够满足政府部门管理需要的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简化涉企证照。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市场主体提供注册便利,在保留窗口登记的同时,实现市场主体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各环节网上办理。市场主体可以选择全程网上办理或者窗口一次性办结的方式完成注册,降低其制度性交易成本。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登记、审批事项容缺受理制度,优化受理和登记、审批环节的协同协作,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者副件有欠缺的登记、审批事项,先予受理并进行审查。凡属容缺受理范围的登记、审批事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一次性告知可容缺申报的材料,申请人提交的申报材料主件齐全,仅缺副件材料的,按要求作出书面承诺后,工作人员先予受理。申请人在承诺时限内补齐所有容缺材料,经审查符合法定要求的,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登记或者核发许可证。
登记、审批事项较为复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介入,了解登记、审批事项的具体情况,提供前期准备工作的咨询辅导,指导申请人准备有关材料,并告知注意事项。
鼓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登记流程,市场主体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先行予以登记,提高登记效率。
第四章 规范政府监管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制度,将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责任等,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接受社会监督。
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也应当推行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制度。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时,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行统一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等方式,实现工作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用共享,申请人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需要提供的有关信息,工作部门能够通过网络自行核实或者信息共享方式获取的,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
依法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一次性办结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依法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整合精简执法工作队伍。
第四十四条 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依法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进行核定和清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清单目录。没有列入清单目录的项目不得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性、涉企经营性收费标准有上下限设置的,按下限标准收取。禁止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重复收费。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的涉企保证金项目,应当取消。第四十五条 行政许可依法设定。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许可、省政府规章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应当加强合法性、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审查论证,广泛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禁止以备案、登记、年检、监制、认定、认证、审定等形式设定或者变相设定具有行政许可性质的审批事项。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实施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化管理,并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动态调整,未纳入行政许可项目目录、无法定依据的行政许可事项不得实施。
建立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三级行政许可项目通用目录,确保同一审批事项在本省区域内的项目名称、服务流程、申报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监督方式等统一规范。
第四十七条 实施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不得违法增设程序或者前置性限制条件。工商登记前置和后置审批事项范围按照国家和本省编制的目录执行。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中介服务行为,编制并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实施动态管理。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
能够通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解决或者申请人可以按照要求自行完成的事项,不得设定中介服务。现有或者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不得转为中介服务。
第四十九条 行政处罚应当具有法定依据并依照法定程序实施。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规范、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并予以公示。
行政执法机关对市场主体违法情节较轻且能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先责令改正,进行教育、告诫、引导,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对市场主体做出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等重大行政处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听证。除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外,重大行政处罚在提请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决定前,应当经行政执法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查。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部门网站公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行政处罚结果信息。
第五十条 行政强制应当具有法定依据并依法定程序实施。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第五十一条 公安机关办理涉及市场主体的案件时,不得影响市场主体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法律依据,不得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管理人员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依法控制范围和期限。
第五十二条 实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行政执法机关办案经费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全额上缴国库。
禁止对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禁止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与行政执法机关利益挂钩。
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返还没收非法财物的拍卖款项。
第五十三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检查应当符合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编制行政检查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并向社会公开。未经备案的行政检查不得开展。
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市场主体的行政检查,每年原则上不得超过一次;同一系统的上级行政机关已对同一市场主体实施行政检查的,下级行政机关不得再次检查。多个行政机关对同一市场主体提出执法检查计划的,由同级政府法制部门协调,明确由一个行政机关为主体实行联合检查。
对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随机检查,以及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时部署的行政检查,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规范实施。检查结束后三十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实施情况。
第五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检查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被检查对象有权拒绝检查。
行政检查完毕后,检查人员应当向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结论,并载明行政检查的时间、人员、内容和结果。
实施行政检查,不得妨碍市场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财物,不得牟取非法利益。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行政执法,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防止重复执法和执法缺位。第五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省、设区的市、县(市、区)联动的政府违约案件投诉和解决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会同有关政府部门定期依法组织开展政府违约案件汇总分析工作,适时开展政府违约问题的清理和整治。
第五章 维护市场秩序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平等对待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按照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管。
各类市场主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第五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编制并公布市场监管清单,明确监管主体、行业分类、监管范围和内容等,将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具有审批性质的其他事项、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纳入监管清单,定期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规范行政监管行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采取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的工作方式,并将随机抽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强化市场主体自律和社会监督,依法推进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智能监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结合第三方服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的市场主体应当采取包容创新、谨慎稳妥的监管措施。市场主体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以教育劝诫为主,不予行政处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
第六十一条 市场主体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其采取责令停产停业、吊销相关证照等市场退出措施。
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经营活动、申请注销登记前未发生债权债务或者已将债权债务清算完结的市场主体可以适用简易注销登记程序。符合简易注销登记条件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申请注销。
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根据职责权限和分工查处下列违法行为:(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危害生产经营秩序的;(二)偷税、骗税、骗汇、制贩假币、非法集资等危害金融税收秩序的;(三)在工程建设中弄虚作假,转包、违法分包等危害建筑市场秩序的;(四)侵犯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五)采取不正当竞争或者垄断等行为破坏市场秩序的;(六)其他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秩序的。
第六十三条 公安机关应当保障市场主体建设施工和生产经营场所的秩序。对哄抢财物,滋扰、冲击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强揽工程、强行装卸、强买强卖等强迫交易以及侵犯市场主体人身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及时制止,依法严厉查处,并将处理结果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六十四条 行业组织应当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规划、服务标准、行业公约、行业职业道德准则等,规范会员行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鼓励行业组织按照诚信建设的基本要求,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健全会员信用档案,推进行业诚信建设。
第六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各行业各领域市场主体的信息共享,建立信用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对严重失信的市场主体,依法采取重点监管、信用预警、失信曝光、准入限制等惩戒措施。
第六十六条 建立省、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依法应当招标的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
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加快电子平台建设,在投标、资格审核、评标、专家选择和建立企业资源信息等环节采用先进技术,减少人为干扰。已经建成电子招标投标平台的,不得再要求报送纸质招标投标文件。
招标方和采购方应当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确定产品价格或者项目费用的合理区间,以质量作为决定因素,同时综合考虑市场价格、品牌、信誉、售后等因素确定中标方和供货方,保证其合理利润,避免因恶意低价竞争造成的质量问题。
第六十七条 县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综合监督本行政区域招标投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制度,对招标投标活动监督工作实施检查并督促整改,对无行业监督部门监督的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对其所属部门有关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职责分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依法对本级实行招标投标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第六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以下列方式干涉招标投标活动:(一)越权审批、核准招标方案或者招标方案未经依法审批、核准,擅自办理招标相关手续;(二)以指定、抽取或者其他方式为招标人确定招标代理机构;(三)强制招标人设置标底或者干预招标人编制最高限价;(四)干涉资格审查、评标或者确定中标人;(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方式。
第六十九条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
投诉人就同一事项向两个以上有权受理的行政监督部门投诉的,由最先收到投诉的行政监督部门负责处理。
行政监督部门处理投诉,有权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调查有关情况,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必要时,行政监督部门可以责令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第七十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招标投标活动信用制度。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招标投标交易场所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并公示,建立行业信用黑名单制度、市场禁入制度等。将市场主体信用评分纳入评标指标体系,实现社会信用资源共享,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七十一条 司法机关应当依法惩治侵犯市场主体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协同有关部门维护管理秩序,保障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第六章 监督保障措施
第七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通过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对本条例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开展专题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第七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行政效能督察,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下级人民政府实施本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依法及时纠正。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所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本条例情况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第七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营商环境评价制度,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本省的营商环境状况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布。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应当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建立和完善营商环境行政问责制度,对营商环境考核结果不达标的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实行约谈,督促其优化营商环境。
第七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受理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投诉举报制度,整合现有涉及营商环境的投诉举报平台,建立本省损害营商环境行为投诉举报中心,公布全省统一的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实现全省行政区域内统一受理、统一督办、按责转办、限时办结。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举报中心转办的投诉、举报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书面告知投诉人、举报人。
第七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企业职工、城乡居民代表中聘请特约监督员,协助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七条 市场主体破坏市场秩序、损害营商环境的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七十八条 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损害营商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制定经济政策,起草或者提请制定涉及市场主体重大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未听取有关市场主体意见和建议的;(二)滥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自主权的;(三)颁布、施行歧视非公有制市场主体政策措施的;(四)在市场准入、融资信贷、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的;(五)禁止、限制外地市场主体到本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禁止、限制外地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六)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迟延履行合同、协议,给市场主体造成损失的;(七)对现行有效的政府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中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或者有部门保护、地方保护倾向的规定,不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并予以公布的;(八)对市场主体依法提出审查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政策措施申请,未按照规定作出答复的;(九)对已取消的资格资质变相进行认定的;(十)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市场主体加入行业协会商会的;(十一)未制定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清单并向社会公布的;(十二)要求市场主体提供未纳入清单的证明事项或盖章的;(十三)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十四)承诺的招商条件,违背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或者超出职权范围的;(十五)未编制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场监管清单的;(十六)拒不配合或者协助其他市场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的;(十七)对违法行为线索不依法进行核查或者不移送有监管职权的市场监管部门的;(十八)对投诉、举报的市场违法行为不及时处理,或者泄露投诉、举报人信息的;(十九)依法制定的优惠政策不落实的。
第七十九条 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符合容缺受理范围的登记、审批事项,未按规定办理的;(二)违法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三)以备案、登记、年检、监制、认定、认证、审定等形式设定或者变相设定具有行政许可性质的审批事项的;(四)继续实施已经取消、下放、转移的行政许可事项的;(五)实施市场准入行政许可时,违法增设程序或者前置性限制条件的;(六)违法设定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中介服务,或者将现有或者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转为中介服务的;(七)不办理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
第八十条 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实施行政收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未依法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进行核定和清理,并未及时向社会公布清单目录的;(二)行政事业性、涉企经营性收费未按下限标准收取的;(三)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重复收费的;(四)对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和降低的收费标准,仍按原项目、标准收费或者变更名称继续收费的;(五)对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的涉企保证金项目,继续收费的。
第八十一条 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实施行政检查等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者不按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影响市场主体合法经营的;(二)对市场主体违法情节较轻且能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未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三)对市场主体做出较大数额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等重大行政处罚,未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听证的;(四)没有法律依据,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管理人员采取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措施的;(五)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未全额上缴国库的;(六)对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的;(七)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与行政执法机关利益挂钩的;(八)未编制行政检查计划或者未向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的;(九)未向社会公开备案的行政检查计划的;(十)对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随机检查,以及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时部署的行政检查,行政机关未依法实施的;(十一)实施行政检查,妨碍市场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索取或者收受财物、牟取非法利益的;(十二)实施检验、检测、检疫时,未按规定抽取样品或者返还样品的;(十三)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及其他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第八十二条 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未按照规定对招标投标活动监督工作实施检查并督促整改的;(二)越权审批、核准招标方案或者招标方案未经依法审批、核准,擅自办理招标相关手续的;(三)以指定、抽取或者其他方式为招标人确定招标代理机构的;(四)强制招标人设置标底或者干预招标人编制最高限价的;(五)干涉资格审查、评标或者确定中标人的;(六)以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方式干涉招标投标活动的。
第八十三条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存在本条例第七十八条至第八十二条所列行为的,由有关机关依法给予政务处分,并可采取下列一种或者几种方式追究责任:(一)责令改正或者公开道歉;(二)诫勉谈话;(三)通报批评;(四)取消评选优秀、先进资格,或者撤销内已经取得的优秀、先进荣誉;(五)取消或者收回经济奖励;(六)暂扣、收缴执法证件,取消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七)停职检查;(八)引咎辞职;(九)责令辞职、降职、免职、辞退或者解聘。
第八十四条 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责令限期退还或者收缴,无法退还的应当予以赔偿。对所获得的非经济利益,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第八十五条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受到责任追究的,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受到通报批评、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责任追究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免职责任追究的,考核评为不称职,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职务。
第八十六条 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八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报告
为深入贯彻委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工作要点》文件要求,今年以来,我局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工作。
一、推动行政权力向基层下放
推动县级各部门依据《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和《县公共服务事项基本目录》,梳理出应当下沉到基层的政务服务事项,尽快将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能够有效承接的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基层。
二、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在现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制定出我县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做好服务场所标准化、标识标牌标准化、功能布局标准化、服务设施标准化、服务规范标准化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三、完善政务服务体系
对16个乡(镇)具体经办人员进行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操作培训,依托省政务服务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规范,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打通优化政务服务落实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四、积极推广帮办代办
建立完善行政村民事代办帮办服务体系,依托驻村工作队,积极提供更多的“一站式”代办服务。以乡村组三级干部为代办员,无偿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第四篇:“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总结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总结
按照行政审批局关于转发《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材料的通知》的通知要求,高度重视,立即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自查,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深入。在对行政职权事项进行详细清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将部分服务事项前移,窗口受理、内部流转、现场办理、限时办结。同时,通过建章立制、授权委托、监督检查等多种形式,建立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管理,确保用足权、不越权。大力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救助和社区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服务保障质量不断优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和认同感,真正让群众受益、人民满意、社会认可。
(二)简化流程、减证便民、容缺受理改革不断发掘。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多证合一、一证一码”改革,将全县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录入全国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组织及法定代表人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认真落实
“双随一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库和执法对象库,对随机抽查结果及时通过政府网站予以公开公布。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坚持依法依规和合理合情原则,严格按照“六个一律”的原则逐项研究论证,形成取消和保留意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并实行动态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和“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扯皮证明、无谓证明”等问题,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三)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通办改革不断落实。初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贯彻落实国家规定,严格按照《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对婚姻登记工作全面停止收费,同时,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民爱民”工作理念,为办理登记当事人提供便捷、快速、优质服务。压缩审批时限,将涉及县民政局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间压缩到法定时限的52%以内;简化办事程序,优化4项业务审批流程,在审批大厅窗口对应制作设置便民宣传资料,引导群众办理业务。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提高行政审批(许可)服务水平,把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与民政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机关作风、廉政建
设结合起来,通过加强理论武装、弘扬先进性典型和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实践活动,机关作风有明显改进,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得到强化。同时,还坚持边学边查边议边改,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迫切要求的事情做起,加强行业管理,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许可)服务水平。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政领域“一事通办”改革,优化再造“一事通办”流程,建立完善“一事通办”审批服务标准规范,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一张网”,建立行政审批“容缺受理”机制,全面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行政审批限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100%,窗口实现零投诉、无纠纷、无错办。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双随机一公开”落实不到位,未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
二是简政放权措施落实情况、权责清单制度落实情况、事中事后监管情况和改进优化政府服务情况资料不完善。
三是对“放管服”工作落实情况未安排督促检查。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按照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总要求,结合民政执法工作职能,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市场主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建立“双随机”抽查工作细则,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依法规划开展抽查工作,合理安排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
二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精心组织,及时部署;倒排时间,确保落实,切实履职尽责,形成合力,同时加强督查,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规范完善各类档案资料,确保“放管服”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效率,严格依法管理,加强对社会组织管理者的业务培训,督促社会组织选配优秀人才充实工作岗位,提高办事效率。
第五篇: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报告
201X年,X街道以抢抓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为契机,以X区“三个率先建成”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带动、产城融合、三产并进、绿色共享”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以新城区和产业园为主战场、以落实项目征地搬迁工作为主线、以提升X新城区产城融合为动能,大力实施创建“五城”联创和综合整治活动,深入开展优化营商“服务企业年”活动,力促X新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X街道联系工作实际狠抓实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落实贯彻:
一是落实X区产业集聚,壮大做强工业经济。
重点打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北部湾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完成邦琪集团总部整体搬迁,力促建成肯泰、泰和等7个医药产业项目。二是坚持产城融合,全面提升城乡形象。
首先提升主城区管理水平,其次完善产城配套设施。三是贯彻落实X区打击违法建设,整治非法占地行动的决策部署。
通过创建325国道示范道路综合整治,加强营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击违法建设,整治非法占地行动,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今年以来,我街道共排查摸底各类非法占地335宗,违法建设X户,正在接受处罚调查X户,共组织拆违行为X次,已拆除X户约X㎡,处理违法占地约X㎡。同时拟在近期对清水窝、石吉、麻芎等畜禽栏、泰俊项目、华发一号、产业园等多处违法建设,共约X㎡进行拆除。四是坚持生态发展,大力提升环境质量部署。
(1)通过水源保护区落实河长制、打捞水葫芦等举措,切实优化营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的健康永续发展,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扎实推进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水环境整治共投入人力X余人次,打捞船只X艘,清运车辆X辆,铲车X辆,全面打捞清理水葫芦及周边垃圾近X吨,投入资金X万余元,同时将打捞上来的水葫芦及时凊运处理。通过此次专项清理行动,有效遏制了水葫芦的生长蔓延,改善了X生态环境,再现了昔日水清的风貌。(2)加强主城区禁止养殖业的专项整治工作,以专项整治为契机,达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农业资源,有效防治禽畜养殖业污染,保护水环境资源,优化营商境的工作目标。累计搬迁(清空)养殖场X个,清理生猪X头,鸡X羽;现存栏X头、牛X头、鸡X羽。五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常态化。
(1)优化政务办理及服务流程,发挥社区群众综合中心作用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通过加大力度完成本街道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编制和优化工作,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压缩裁量空间,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办事;(2)发挥党建廉洁工作站、党代表工作室作用,为完善群众和企业服务机制保驾护航。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坚决抓好征地拆迁,确保经济稳步提升。
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贯彻落实。主要抓好产业新城、医药产业园、X产业新城、肯泰医药等医药产业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华发壹号城市综合体征地拆迁工作;继续协调推进壹品荔园、万和市场、大华富贵、碧桂园、康桥1209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XX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好固定资产投资;抓好腾飞锌业、华润混泥土、广远矿业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预计新城规模以上企业两家以上。
(二)加强财税征管,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
不断增强可用财税发展能力,特别注重加强房地产税收源头的征收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要抓好皇马工业园一、二区招商引资等工作,努力发展工业。
(三)加强科教文卫和创城文明工作
切实做好教育均衡化工作,与辖区XX等学校密切联系,加强学校周边社会安全工作;通过街道和社区市民学开展道德课堂建设,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街道。加强教育工作力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