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典型案例与分析模拟题
2011年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典型案例与分析模拟题
模拟题一
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rn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百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人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问题: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3)试提出防范措施。答题要点:(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②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间接原因:
①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②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③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2)处理意见
①化工厂为危险品化学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2、85条,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②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3)防范措施
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②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③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④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模拟题二
某水泥厂拟新建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生产设施主要包括:厂房建筑、压缩空气站、物料储运系统、供配电系统、新建道路、一座12000km余热发电机组等。水泥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生料制备是将生产水泥的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粉磨制成料粉(干法)的过程;熟料煅烧是将生料粉在水泥窑内熔融得到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过程;水泥粉磨是将熟料深加工适量混合材料(矿渣),共同磨细得到最终产品——水泥的过程。
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石灰石储存、输送及预均化:卸车后的石灰石由胶带输送机送到碎石库储存,按一定比例出库送至预均化堆场的输送设备上。预均化堆场采用悬臂式胶带堆料机堆料,采用桥式刮板取料机取料。
(2)原料调配站及原料粉磨:原料调配站将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和后由胶带传送机送入原料磨。原料粉磨采用辊式磨,利用窑尾预热器排出的废气作为烘干热源。(3)生料均化,储存与人窑。
(4)原料输送与煤粉制配。
(5)熟料烧成与冷却:熟料烧成采用回转窑,窑尾带五级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熟料冷却采用篦式冷却机,熟料出冷却机的温度为环境温度的+65%。为破碎大块熟料,冷却机出口处设有一台锤破碎机。
(6)废气处理:从窑尾预热排出的废气,经高温风机一部分送至原料磨作为烘干热源,另一部分送入增湿塔增湿降温后,直接进入电收尘器净化后排人大气。(7)熟料储存及运输。
(8)水泥调配:熟料、石膏、矿渣按比例配合经胶带输送机送至水泥磨。
(9)水泥粉磨:采用球磨机,磨好的水泥料送入高效洗粉机,送出的成品随气流进入布袋收尘器,收不来的成品送人水泥库。(10)水泥储存及散装。
(11)辅助工程:余热发电系统和压缩空气站。
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设备包括:原料立磨、胶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刮板取料机、堆料机、烘干兼粉碎煤磨、五级旋风预热器、窑外分解回转窑、分解炉、冷却机、燃煤锅炉、余热发电机组、压缩空气罐(压缩空气站)、袋式收尘器、电除尘器等。请根据给定的条件,解答以下问题:
(1)对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分析其产生原因。(2)试针对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3)试分析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并说明理由;指出适用于该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说明理由。试题分析:
该题同样要求回答3个问题,但与上述分析题不同,3个问题均与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有关,必须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来作答,相比分析题,难度明显增大。答题程序:同分析题 答题要点: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①火灾、爆炸; ②机械伤害; ③起重伤害; ④车辆伤害; ⑤触电;⑥高空坠落; ⑦粉尘;⑧噪声; ⑨高温; ⑩震动。(2)安全对策措施从下列方面考虑
①总平面布置; ②机械设备; ③电气设备; ④压力容器; ⑤交通运输; ⑥消防;⑦防尘; ⑧防噪声; ⑨防高温; ⑩防震动。
(3)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 ①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理由: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计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②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a.客观地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 b.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 c.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
d.使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各部分可能的损失及减少损失的途径。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适用于评价项目存在有易燃、易爆或化学活性物质,并要求物质的量不少于454k9或0.454m3。主要适用于化工生产装置及生产过程。而该建设项目不存在有易燃、易爆或活性化学物质,故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的安全验收评价。
(4)适用于该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有: ①安全检查表法
理由:安全检查表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可适用于工程、系统的各个阶段。常用于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检查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简明易懂,容易掌握。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理由: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
原理: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hF.C。
该建设项目在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时,其主要设备设施及配套设施应已建成,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危险作业场所,如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及水泥粉磨等,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可评价这些危险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大小,为项目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模拟题三
某乡办煤矿。设计年产量3万吨,实际年产量6万吨。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严重。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没有统一布置和记录。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煤块封堵炮孑L;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按照《乡镇煤矿安全规程》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年×月×日,早8时30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电。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下午l4时,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l5时30分左右开水泵,停南翼电,当时主扇风机和局扇都没有开启。17时30分全矿来电,主扇和局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工作面口2m处挂在背板上折11个电雷管拖地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引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死亡26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时值)。(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意见。(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答题要点:(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由于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造成瓦斯局部积聚; ②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又未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③井下管理混乱,以致在电雷管存放不当的情况下,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引脚线,引起雷管爆炸(即点火源),导致此次事故发生。间接原因:
①该矿矿长无证上岗,应属非法煤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如煤尘具有爆炸性但没有采取防尘措施等)还在生产;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
②该矿安全管理不足,表现在许多方面,如:
a.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或不健全,如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等; b.三违现象严重,如时常违章放炮没有得到纠正等; c.井下物料放置混乱,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
d.该矿从矿主到工人的安全素质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①根据《安全生产法》第77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②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条、81条、82条及83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③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83条及90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④根据《安全生产法》第93条,对该矿进行处理。(3)措施建议
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煤矿资格审查,坚决停办非法或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 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开工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③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严格执行;
④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四、简述题:
1. 简述安全对策措施制定的基本原则?
1、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当与其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生产的要求,其次考虑经济效益
3、应按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采用个体防护的顺序
4、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和理性 2. 简述安全预评价单元划分的一般原则?
1、生产过程相对独立
2、空间相对独立
3、事故范围相对固定
4、具有明显特征界限
3. 简要说明影响风险评价方法选择的因素
1、开展评价的动机
2、所需评价结果的类型
3、可用于评价的信息类型
4、所分析问题的特征
5、已发觉与评价对象有关的风险
4. 简述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的评价目的、流程? 见《安全评价》教材197页
五、论述题与计算题
1. 简要分析一个加油加气站(主要危险物料为汽油和液化气)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 某企业有一个大型石油库,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求进行专项安全评价,请问你选用什么方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3. 论述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与三同时的关系。
答: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是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总结,对促进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安全生产法》第24~27条规定,一是明确“三同时”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各生产经营单位;二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抓住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监管,严格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三是其他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工作由各企业自己负责,安监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而不必直接参与审查验收。
“三同时,与安全评价的关系可以归纳如下,具体如图12—3所示。(1)安全预评价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保证;(2)安全验收评价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验证。
安全验收评价是检验和评判“三同时’’落实效果的工具,是为安全验收进行的技术准备,“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将作为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4. 求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结构重要度,以最小径集表示的事故树等效图。
第二篇:2012安全评价师考试典型案例与分析模拟题1
2010年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典型案例与分析模拟题
模拟题一
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rn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百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臵,致使氯化石蜡倒灌人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问题: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3)试提出防范措施。答题要点:(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②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间接原因:
①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②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③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2)处理意见
①化工厂为危险品化学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2、85条,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②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3)防范措施
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②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③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④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模拟题二
某水泥厂拟新建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生产设施主要包括:厂房建筑、压缩空气站、物料储运系统、供配电系统、新建道路、一座12000km余热发电机组等。水泥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生料制备是将生产水泥的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粉磨制成料粉(干法)的过程;熟料煅烧是将生料粉在水泥窑内熔融得到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过程;水泥粉磨是将熟料深加工适量混合材料(矿渣),共同磨细得到最终产品——水泥的过程。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石灰石储存、输送及预均化:卸车后的石灰石由胶带输送机送到碎石库储存,按一定比例出库送至预均化堆场的输送设备上。预均化堆场采用悬臂式胶带堆料机堆料,采用桥式刮板取料机取料。
(2)原料调配站及原料粉磨:原料调配站将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和后由胶带传送机送入原料磨。原料粉磨采用辊式磨,利用窑尾预热器排出的废气作为烘干热源。(3)生料均化,储存与人窑。
(4)原料输送与煤粉制配。
(5)熟料烧成与冷却:熟料烧成采用回转窑,窑尾带五级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熟料冷却采用篦式冷却机,熟料出冷却机的温度为环境温度的+65%。为破碎大块熟料,冷却机出口处设有一台锤破碎机。
(6)废气处理:从窑尾预热排出的废气,经高温风机一部分送至原料磨作为烘干热源,另一部分送入增湿塔增湿降温后,直接进入电收尘器净化后排人大气。(7)熟料储存及运输。
(8)水泥调配:熟料、石膏、矿渣按比例配合经胶带输送机送至水泥磨。(9)水泥粉磨:采用球磨机,磨好的水泥料送入高效洗粉机,送出的成品随气流进入布袋收尘器,收不来的成品送人水泥库。(10)水泥储存及散装。
(11)辅助工程:余热发电系统和压缩空气站。
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设备包括:原料立磨、胶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刮板取料机、堆料机、烘干兼粉碎煤磨、五级旋风预热器、窑外分解回转窑、分解炉、冷却机、燃煤锅炉、余热发电机组、压缩空气罐(压缩空气站)、袋式收尘器、电除尘器等。
请根据给定的条件,解答以下问题:
(1)对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分析其产生原因。(2)试针对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3)试分析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并说明理由;指出适用于该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说明理由。试题分析:
该题同样要求回答3个问题,但与上述分析题不同,3个问题均与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有关,必须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来作答,相比分析题,难度明显增大。答题程序:同分析题 答题要点: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①火灾、爆炸; ②机械伤害; ③起重伤害; ④车辆伤害; ⑤触电;⑥高空坠落; ⑦粉尘;⑧噪声; ⑨高温; ⑩震动。(2)安全对策措施从下列方面考虑
①总平面布臵; ②机械设备; ③电气设备; ④压力容器; ⑤交通运输; ⑥消防;⑦防尘; ⑧防噪声; ⑨防高温; ⑩防震动。
(3)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 ①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理由: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计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臵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②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a.客观地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 b.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 c.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
d.使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各部分可能的损失及减少损失的途径。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适用于评价项目存在有易燃、易爆或化学活性物质,并要求物质的量不少于454k9或0.454m3。主要适用于化工生产装臵及生产过程。而该建设项目不存在有易燃、易爆或活性化学物质,故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的安全验收评价。(4)适用于该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有: ①安全检查表法
理由:安全检查表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可适用于工程、系统的各个阶段。常用于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检查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简明易懂,容易掌握。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理由: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
原理: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hF.C。
该建设项目在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时,其主要设备设施及配套设施应已建成,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危险作业场所,如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及水泥粉磨等,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可评价这些危险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大小,为项目安全生产提
供科学的依据。
模拟题三
某乡办煤矿。设计年产量3万吨,实际年产量6万吨。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严重。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没有统一布臵和记录。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煤块封堵炮孑L;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按照《乡镇煤矿安全规程》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年×月×日,早8时30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电。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下午l4时,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l5时30分左右开水泵,停南翼电,当时主扇风机和局扇都没有开启。17时30分全矿来电,主扇和局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工作面口2m处挂在背板上折11个电雷管拖地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引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死亡26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时值)。
(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意见。(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答题要点:(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由于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造成瓦斯局部积聚; ②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又未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③井下管理混乱,以致在电雷管存放不当的情况下,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引脚线,引起雷管爆炸(即点火源),导致此次事故发生。间接原因:
①该矿矿长无证上岗,应属非法煤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如煤尘具有爆炸性但没有采取防尘措施等)还在生产;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 ②该矿安全管理不足,表现在许多方面,如:
a.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或不健全,如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等; b.三违现象严重,如时常违章放炮没有得到纠正等; c.井下物料放臵混乱,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
d.该矿从矿主到工人的安全素质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
(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①根据《安全生产法》第77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②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条、81条、82条及83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③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83条及90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④根据《安全生产法》第93条,对该矿进行处理。(3)措施建议
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煤矿资格审查,坚决停办非法或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
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开工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③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严格执行;
④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评价习题
论述题
1、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有哪些?贮运危险因素如何辨识? 答题要点:
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主要是:
易燃性、易产生静电和流动扩散性等。
易燃液体贮运危险因素辨识应从如下方面进行:
(1)对于整装易燃液体的辨识:
从易燃液体的贮运状况、技术条件方面去辨识其危险性; 从易燃液体贮罐区、堆垛的防火要求方面去辨识其危险性;(2)对于散装易燃液体贮运危险辨识:
应从防泄露、防流散、防自聚、防静电、防腐蚀、装卸操作、管理等方面辨识其危险性。
2、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了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题要点: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
(3)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4)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有关保护规定。
3、试述安全评价方法选择的原则 答题要点:
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在认真分析并熟悉被评价系统的前提下,选择安全评价方法。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遵循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原则。
(1)充分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
4、论述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步骤 答题要点:(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2)收集资料并评价;(3)辨识危险源并评价风险;(4)评价能力与资源;(5)建立应急反应组织
(6)选择合适类型的应急计划方案(7)编制各级应急计划(注意:应加上适当论述)
5、论述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和原则 答题要点:
(1)制订预案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①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
②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2)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原则
生产安全使”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相互协调、保持最佳”秩序”的一种状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由事故的预防和事故发生后损失的控制两个方面构成。①从事故预防的角度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提高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将事故控制在局部”是事故预防的两个关键点。从事故预防的角度看,事故预防应由技术对策和管理对策共同构成。a.技术上采取措施,使”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具有保障安全状态的能力; b.通过管理协调”人自身”及”人一机”系统的关系,以实现系统的安全。值得注意的是,生产经营单位职工对安全生产所持的态度、人的能力和人的技术水平是决定能否实现事故预防的关键因素,提高人的素质可以提高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可靠性。
②从事故发生后损失控制的角度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进行救援处理”和”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事故损失控制的两个关键点。
从事故发生后损失控制的角度来看,事先对可能发生事故后的状态和后果进行预测并制定救援措施,一旦发生异常情况: a.能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进行救援处理; b.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重大事故发生; c.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d.同时又能及时恢复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定期进行演练。只有这样,才能在事故发时做出快速反应,投人救援。
综上所述,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救结合”。
6、按照安全预评价导则要求编写安全对策措施及评价结论,应注意哪几方面?
答题要点:(1)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安全对策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总图布置和建筑方面安全措施; ②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措施; ③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对策措施; ④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 ⑤应采取的其他综合措施。(2)安全预评价结论
简要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指出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应重视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给出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结论。(注:详细论述略)场景分析题
1.某化工厂爆炸事故
(1)企业概况
某化工厂于1999年6月创办,企业注册资金为58万元,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职工25人,产品有无色促进剂、洗衣粉、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醋。
企业建有一个南北向4开间单层砖混结构的生产厂房和其他辅助用房。
生产厂房内设3个车间:东面一间是过氧化甲乙酮车间,西面一间是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醋车间,中间两间是洗衣粉车间。
过氧化甲乙酮车间为一开间,只有南面一扇双开门,西面靠南墙有一过道与其他车间相通,合成、过滤、配置、包装等均在这一开间内,没有任何隔离。
过氧化甲乙酮和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酷车间的厂房及工艺设备系自行改造、安装,均未经具有化工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安装。
(2)事故经过
2002年1月3日7点30分,过氧化甲乙酮车间1号釜开始生产第一批号产品。
8点30分,2号釜开始生产第二批号产品。
当天上午回收来的10桶(250kg)不合格过氟化甲乙酮(退货产品)临时堆放在邻间的洗衣粉车间内。约12点,2号釜开始生产第五批号产品。
此时,在配制作业点上有21桶(525kg)半成品,在合成釜西侧地面手推车上有275KG成品。
12点25分左右,运料工袁某看到2号釜加料口冒出大量橘黄色烟雾并冲出料液,瞬间燃烧爆炸,大约15分钟后,洗衣粉车间发生更猛烈的爆炸,除西面过氧化苯甲酸叔扩酶车间外;整个厂房坍塌,造成过氧化甲聊车间当班的4名作业人员死亡。
(3)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操作不当使合成釜内物料剧烈反应导致冲料,在釜外发生可燃性气液夹带物产生静电火花引起可燃性混合气体燃烧爆炸。
车间结构不合理,从而使可燃性混合气体燃烧爆炸导致车间内存有的约800kg过氧化甲乙酮成品和半成品发生持续燃烧。
临时堆放在邻间的10桶不合格过氧化甲乙酮爆炸和持续燃烧,产生分解,发生更猛烈的爆炸。间接原因
化工厂车间厂房及工艺设备均未经具有化工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安装,不具备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基本条件。
企业没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大部分作业人员没有经过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培训,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差。
政府有关基层组织和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严重事故隐患没有给予有力的监督和及时查处。
问题
(1)每起事故分析时,都分析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怎样区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这起事故结案归档材料应包括哪些材料?
(1)每起事故分析时,都分析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怎样区分直接原
因和间接原因? 答题要点: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有关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见GB 6441一1986附录A中A.6不安全状态 ②人的不安全行为:
见GB 6441一1986附录A中A.7不安全行为。
属于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⑦其他。
(2)这起事故结案归档材料应包括哪些材料?
(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有关规定,这起事
故结案归档材料如下: ⑪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⑫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⑬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⑭技术鉴定和实验报告; ⑮物证、人证资料; ⑯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⑰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⑱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论断书;
⑲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⑳处分决定和受处分的人员的检查材料; ⑴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⑵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2.某机械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为金属切削机床:车床、铣床、磨床、钻床、冲床、剪床等,同时,车间还安装了3t桥式起重机,配备了2辆叉车。根据该公司近几年的事故统计资料,大部分事故为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事故,其中2003年内发生冲床断指的事故共有14起。问题:
(1)简述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为杜绝或减少冲床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
施?
(3)简述防止触电的安全对策措施。
(1)简述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答题要点:
(1)金属切削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
①机械伤害
由于机械设备旋转部位(齿轮、联轴节、工具、工件等)无防护设施或防护装置失效,人员操作失误或操作不当等可能导致发生咬、绞、切等伤害;
由于机械设备防护不到位,工件装夹不牢固,操作失误等造成工件、工具或零部件飞出伤人;机械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设备活动机件与墙、柱的距离过小,活动机件运动时造成人员挤伤;
切削加工时长屑未断或短屑防护不当造成割伤或崩伤;冲剪压作业时由于防护装置失灵、人手误人冲剪压区等造成伤手事故;
机械设备上的尖角、锐边等可能引起划伤;检修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人员配合失误、未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等,都有可能导致机械伤害和物体打击。②触电
由于设备漏电,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安全措施失效,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可能导致人员触电。③起重伤害。
由于起重设备质量缺陷、安全装置失灵、操作失误、管理缺陷等因素均可发生起重机械伤害事故。④火灾。
机械设备使用的润滑油属于易燃物品,在有外界火源作用下可能会引起火灾。由于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电线绝缘老化、电气设备检查维护不到位等还可能引起电气火灾。⑤车辆伤害 ⑥噪声。⑦振动。⑧高处坠落。
(2)为杜绝或减少冲床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答题要点
为杜绝或减少冲床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安全对策措施: ①应选择本质安全性能好的冲压设备。
②在冲压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如固定栅栏式或活动栅栏式防护罩,双手按钮式或双手柄式操作的安全装置,光线式、感应式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连锁装置等。
③工模具选用、安装合适,防止其飞出伤人。
④冲压工人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前仔细检查并进行试车;设备运转时,严禁手或手指伸人冲模内放置或取出工件;在冲模内取放工件必须使用手用工具;冲模安装调整、设备检修,以及需要停机排除
各种故障时,都必须在设备启动开关旁挂警告牌;工作结束时,关闭电动机,直到设备全部停车,并清理设备工作台面,把脚踏板移到空挡或锁住。
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机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3)简述防止触电的安全对策措施。答题要点:
防止触电的安全对策措施主要有: ①接零、接地保护系统 ②漏电保护 ③绝缘 ④安全电压; ⑤屏护和安全距离; ⑥连锁保护。
3.简要分析一个丙烷钢瓶库房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答题要点: 物质危险性分析:
危险物质为丙烷气。丙烷气属于液化易燃气体。
可以和空气混合形成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混合物遇火源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
发生泄漏时,丙烷气蒸发时会从环境中吸取大量热量,可能引起人员
冻伤。
丙烷气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在发生泄漏时如果短时间吸人浓度过高可能引起中毒,长时间吸人较低浓度的丙烷气也可能引起人员的毒物危害。
丙烷气具有扩散性,泄漏出来后,由于比空气重,往往飘浮于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聚集不散,易与空气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生产条件危险性分析: 钢瓶危险性分析:
丙烷气钢瓶属于压力容器,若出现误操作、压力表失灵或温度过高等情况可能导致瓶内压力过高,压力升高致使器壁的平均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器壁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罐容积迅速扩大,但压力仍继续升高,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容器即发生延性破裂;
此外丙烷气钢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腐蚀造成性能下降,引起腐蚀破裂。
自然条件危险性分析:
雷电可能引起人员伤亡、设施损坏和雷电火灾,高温可能使丙烷气钢瓶压力升高,严重时可能引起物理性爆炸。
4.2003年4月x日,某建筑公司周某在本市一商厦南楼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清理时,无视作业区设置的警告标志,跨过护栏进人作业管制区内进行清理,此时作业区上方一工人正在12米高的平
台上寻找工具,不慎将作业面上的一块料板碰落滑下,正好击中周某头部,虽周某戴有安全帽,但安全帽被砸破,造成周某脑部重伤,经治疗和康复,出院后无法从事正常工作,周某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结合上述案例情景回答问题:
(1)请指出此事故所属性质和类型,并简述理由。
(2)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人员组成,由谁组织展开,指出你所依据的有关法规、(3)如果你是该事故调查组组长,你准备如何开展对该事故的调查,简述二般程序和要求,并说明你所依据的法规或标准。(1)请指出此事故所属性质和类型,并简述理由。答题要点(1)事故性质及类型
现场作业人员忽视安全警告,跨越栏杆在危险场所进行作业,根据《安全生产法》中关于”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要求,该事故是一起工人违章作业的重伤责任事故。
(2)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人员组成,由谁组织展开,指出你所依据的有关法规、或标准。答题要点:(2)事故调查
①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或国务院75号令; ②由该建筑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组织调查工作;
③调查组成员应包括该公司技术、生产、安全、工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员。
答题要点:(3)事故调查程序及依据 依据:
①《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或国务院75号令; ②《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或GB 6443一1986的有关要求。
调查组长需要着手进行的工作和程序包括: ①事故现场处理; ②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 ③证人材料的收集; ④向被调查者搜集材料; ⑤对证人提供材料进行考证; ⑥现场摄影和拍照; ⑦绘制事故图(表); ⑧事故原因的分析; ⑨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写; ⑩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5.××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耐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
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平方公里,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人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
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经调查:
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问题: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3)试提出防范措施。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答题要点:(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②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时进行充装作业。间接原因
①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②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③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安全技术方法习题
1.某精细化学品工厂拟了解自身的安全生产水平,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请问能否运用安全检查表法来进行评价,及能否运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答题要点: 两种方法都适用。
安全检查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
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简明易懂,容易掌握。它适用于从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各个阶段。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为美国道化学公司所首创。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备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危险指数评价方法可以:
①客观地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 ②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 ③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④使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各部分可能的损失和减少损失的途径。
2.如何在事故树分析中确定层次的重要度?
答题要点:
(1)所要分析的事故类别,根据其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事故发生的实例,利用事故树编制的原则和过程,构造该类事故发生的事故树。
(2)进行所构造事故树的定性分析,求解其能够导致事故发生、充分必要的初始原因组合,即最小割集。求解其能够防止顶上事故发生的、充分必要的初始原因组合,即为最小径集。
(3)利用求解出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即可进行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和制订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方案。
(4)根据事故树定性分析的结果,建立事故发生的层次结构模型。
(5)考虑到求解各初始原因层次重要度的方便,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时,应以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各自的数目多少为依据。如果最小割集数目少于最小径集数目,则应以所求出的各个最小割集为依据;反之亦然。
3.预先危险分析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评价的方法,论述此方法的分析步骤、目的。
答题要点:
预先危险分析的步骤:
(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2)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6)制定事故的预防性对策措施。预先危险分析的目的: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
(4)判别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4.危险与可操作研究(HOZAP)是一种以引导词为引导,对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加以确定,找到装置及过程中存在的危害的一种评价方法。论述在使用这种评价方法时,在准备工作阶段应该注意的要点。答题要点:
(1)确定分析的目的、对象和范围。应当按正确的方向和既定目标开展分析的工作,并且要确定应当考虑到哪些危险后果。
(2)评价组的组成。评价组人员应具备HAZOP研究经验,HAZOP分析组最少由4人组成,一般5 ~7人比较理想。如果评价组的规模太小,由于参加人员的知识和经验的限制,评价水平不会太高。
(3)所要获得的必要资料。在评价开展之前,一定要保证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并将资料变成适当的表格并拟定分析顺序。
(4)安排会议次数和时间。一旦有关数据和图纸收集完毕,组织者就应该将会议计划制定出来。
5.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 答题要点:
事故树分析是利用事故树对事故进行预测的方法,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是按照演绎的原理对事故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小割集是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实践的集合;最小径集是顶上事件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用于安全分析,对应有成功树)在事故树分析中,最小割(径)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能使系统事故分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最小割集的定义可知,每个最小割集表示顶上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掌握了最小割集,实际上就掌握了顶上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这有利于我们掌握事故发生规律,为事故调查分析和事故预防提供依据。通过最小割集,我们可以找出安全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全面地控制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由最小径集定义可知,若一个最小径集中的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则顶上事件就不发生,掌握了最小径集,可知要使事故不发生,须控制哪几个基本事件能使顶上事件不发生,并可知道有几种控制系统事故的方案。
通过分析最小割集,我们能直观地、概略地看出哪种事故发生后,对系统危险性影响最大,哪种稍次,哪种可以忽略,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使事故发生概率迅速下降。事故树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基础上进行的,定量分析主要求取顶上事件(即环
境危害事故)的发生概率,首先应搜集到足够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值,进而求出顶上事件的概率值,再将其值与预定目标值(社会所能接受的发生概率)比较,看能否接受。若超过可接受概率值,则需采取改进措施,使事故概率下降,再用事故树分析验证。
总之,最小割(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能有效地控制系统事故的发生。而且利用最小割(径)集对事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能把事故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点,为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分析依据,为安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工具,从而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模拟题
1.某车间使用的热水器如下图所示,该热水器使用煤气做为燃料,装有温度和煤气开关联锁装置,当水温超过规定温度时,联锁动作将煤气关小,如果发生故障,则通过泄压安全阀放出热水。
答题要点:
该热水器的危险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水压高、水温高、煤气等。可能带来的后果有:热水器爆炸、烫伤、火灾、火灾爆炸、煤气中毒等。预先危险性表如下:
2.中压加氢裂化装置是以腊油为原料,在高温、高压、H2+H2S环境下进行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反应,生产轻石脑油、重石脑油、柴油和液化气等产品。
工艺流程是:原料油过滤后与H2混合,送加热炉加热至反应温度,依次进人加氢精制反应器和加氢裂化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脱硫、脱氮、脱氧、烯烃饱和、芳烃饱和及裂化等反应。反应产物经冷却后进人冷高压分离器进行气、油、水三相分离,气体H2经脱硫后循环使用,油相减压后送至冷低压分离器。冷低分油换热后依次进人脱丁烷塔、分馏塔,分出轻石脑油、重石脑油、柴油和液化气。
简要介绍HAZOP法,并做出该工艺流程的HAZOP分析表。(只要做出引导词为MORE、AS WELL AS、PART OF这三项即可)。
答题要点:
危险与可操作研究(HAZOP)研究的侧重点是工艺部分或操作步骤各种具体值,它的基本过程就是以引导词为引导,对工程工艺状态的变化(偏差)加以确定,找到装置及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以下是针对该工艺流程做的HAZOP分析表。
3.某厂机动车辆作业现状、道路及车辆等基本情况如下:该厂运入主要为原料、半成品和包装材料等,货流出入口置于厂区西南角,大门朝西,道路宽度13米;人流出入口置于厂区东北角,大门朝北。厂区主要道路设计宽度不小于7米,道路路面为混凝土。在主厂房建筑南侧有货物运输干道,厂区物流出入口正对该主要道路。设有物流运输车辆集中停放的场地,该停车场与原料库、成品库和包装材料库隔路相对。厂内运输方式为部分机动车运输、部分人力车运输的方式。
有两台叉车及一定数量的特制专用人力三轮车,用于原、辅料运输及成品
运送。厂车队共计有机动车辆54台,其中多数为小型轿车和载人用旅行车。轿车类载人车辆的停车场位于厂南侧,这些车辆的一部分将从厂北门,即人流出人大门进出。
试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厂内机动车辆运输安全评价。
答题要点: 主要危害形试:
该厂因厂内机动车辆发生的伤害,属于机械伤害;危害形势主要有撞伤、碾压伤害、刮、蹭伤害、砸伤和物资损坏。
(2)危险因素原因分析:
该厂机动车辆伤害主要为对人员和对物的伤害两个方面。对物的伤害主要表现为车辆对建筑物、设备或物料的破坏等。具体讲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危险和相应的原因:
①驾驶员视野受阻:叉路或路口转弯处因视野较小,无法观察左右来车或行人;因绿化带或运输货物阻挡视线发生意外。
②路况缺陷:道路有较大斜坡、窄通道或低顶障碍;
③标识缺陷:安全标志缺陷、安全标志设置位置不当、安全标志不醒目、不规范;
④运输车辆缺陷:车辆带病行驶,制动失灵,车灯或安全装置损坏,推倒货堆,致人砸伤或死亡;
⑤司机违章驾驶:搬运超载,或借助人员增加平衡重;操作过猛,突然起步,急停车及高速急转弯;驾驶叉车高举货物快速行驶并突然刹车,以致货物掉落伤人,或转弯急停将货物甩出伤人;车辆运行时,将手臂、腿或头放在门架立柱或车辆的其他运动部件之间,或将身体探出车体的外轮廓线;疲劳作业等;
⑥作业环境缺陷:照度不够;场地狭窄;作业场地的地面松软,不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临时跳板或过渡板固定不牢靠以致意外移动、振动或滑动;
⑦装载不合理。车上物品超高超宽,驾驶员视野受限以致撞伤人;运输中使货物坠落、倾翻,砸伤车旁人员;货物装载超高,越过低矮梁或刹车过急时货物掉落砸伤人;
⑧车厢货物之妻非法载人,行驶中坠落伤害;
⑨车辆簿步设备:设施、物料、货堆等,造成被撞物倾倒、坍塌而伤人; ⑩行人违章受到伤害;
⑩其他安全规章制度不全或执行不严导致的伤害。(3)评价方法:
对该厂厂内机动车辆运输安全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该方法由美国人格雷厄姆和金尼提出,是一种简单易行、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工作时危险性的半定量方法。它用与作业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即:
D=L× E× C 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 D--发生事故的危险性。
式中L、E、C一般很难取得其精确的数值。
为简化评价过程,使其具有实用性,一般采用半定量法计值,即分别给三种因素划分不同的等级,并为每个等级确定不同的分值。
(4)厂内运输作业安全评价表
第三篇:安全评价师考试典型案例与分析
案例1 某水泥厂拟新建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生产设施主要包括:厂房建筑、压缩空气站、物料储运系统、供配电系统、新建道路、一座12 000km余热发电机组等。水泥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生料制备是将生产水泥的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粉磨制成料粉(干法)的过程;熟料煅烧是将生料粉在水泥窑内熔融得到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过程;水泥粉磨是将熟料深加工适量混合材料(矿渣),共同磨细得到最终产品——水泥的过程。
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石灰石储存、输送及预均化:卸车后的石灰石由胶带输送机送到碎石库储存,按一定比例出库送至预均化堆场的输送设备上。预均化堆场采用悬臂式胶带堆料机堆料,采用桥式刮板取料机取料。
(2)原料调配站及原料粉磨:原料调配站将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和后由胶带传送机送入原料磨。原料粉磨采用辊式磨,利用窑尾预热器排出的废气作为烘干热源。
(3)生料均化,储存与人窑。
(4)原料输送与煤粉制配。
(5)熟料烧成与冷却:熟料烧成采用回转窑,窑尾带五级旋风预热器和分解炉,熟料冷却采用篦式冷却机,熟料出冷却机的温度为环境温度的+65%。为破碎大块熟料,冷却机出口处设有一台锤破碎机。
(6)废气处理:从窑尾预热排出的废气,经高温风机一部分送至原料磨作为烘干热源,另一部分送入增湿塔增湿降温后,直接进入电收尘器净化后排人大气。
(7)熟料储存及运输。
(8)水泥调配:熟料、石膏、矿渣按比例配合经胶带输送机送至水泥磨。
(9)水泥粉磨:采用球磨机,磨好的水泥料送入高效洗粉机,送出的成品随气流进入布袋收尘器,收不来的成品送人水泥库。
(10)水泥储存及散装。
(11)辅助工程:余热发电系统和压缩空气站。
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设备包括:原料立磨、胶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机、刮板取料机、堆料机、烘干兼粉碎煤磨、五级旋风预热器、窑外分解回转窑、分解炉、冷却机、燃煤锅炉、余热发电机组、压缩空气罐(压缩空气站)、袋式收尘器、电除尘器等。请根据给定的条件,解答以下问题:
(1)对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试针对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3)试分析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并说明理由;指出适用于该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说明理由。
试题分析:
该题同样要求回答3个问题,但与上述分析题不同,3个问题均与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有关,必须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来作答,相比分析题,难度明显增大。
答题程序:同分析题
答题要点: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①火灾、爆炸; ②机械伤害; ③起重伤害; ④车辆伤害; ⑤触电;⑥高空坠落; ⑦粉尘;⑧噪声; ⑨高温; ⑩震动。
(2)安全对策措施从下列方面考虑
①总平面布置; ②机械设备; ③电气设备; ④压力容器; ⑤交通运输; ⑥消防;⑦防尘; ⑧防噪声; ⑨防高温; ⑩防震动。
(3)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
①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理由: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计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
②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a.客观地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事故的预期损失;
b.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
c.向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
d.使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各部分可能的损失及减少损失的途径。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适用于评价项目存在有易燃、易爆或化学活性物质,并要求物质的量不少于454k9或0.454m3。主要适用于化工生产装置及生产过程。而该建设项目不存在有易燃、易爆或活性化学物质,故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的安全验收评价。
(4)适用于该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的方法有:
①安全检查表法
理由:安全检查表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可适用于工程、系统的各个阶段。常用于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检查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简明易懂,容易掌握 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理由: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
原理: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hF.C。
该建设项目在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时,其主要设备设施及配套设施应已建成,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危险作业场所,如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及水泥粉磨等,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可评价这些危险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大小,为项目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案例2 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rn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百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人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问题: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
(3)试提出防范措施。
答题要点:
(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②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间接原因:
①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②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③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2)处理意见
①化工厂为危险品化学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2、85条,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②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3)防范措施
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②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③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④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案例3 某乡办煤矿。设计年产量3万吨,实际年产量6万吨。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严重。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没有统一布置和记录。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煤块封堵炮孑L;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按照《乡镇煤矿安全规程》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年×月×日,早8时30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电。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下午l4时,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l5时30分左右开水泵,停南翼电,当时主扇风机和局扇都没有开启。17时30分全矿来电,主扇和局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工作面口2m处挂在背板上折11个电雷管拖地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引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死亡26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时值)。
(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
答题要点:
(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由于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造成瓦斯局部积聚;
②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又未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③井下管理混乱,以致在电雷管存放不当的情况下,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引脚线,引起雷管爆炸(即点火源),导致此次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
①该矿矿长无证上岗,应属非法煤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如煤尘具有爆炸性但没有采取防尘措施等)还在生产;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
②该矿安全管理不足,表现在许多方面,如:
a.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或不健全,如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等; b.三违现象严重,如时常违章放炮没有得到纠正等;
c.井下物料放置混乱,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
d.该矿从矿主到工人的安全素质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①根据《安全生产法》第77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②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条、81条、82条及83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
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③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83条及90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④根据《安全生产法》第93条,对该矿进行处理。(3)措施建议
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煤矿资格审查,坚决停办非法或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
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开工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③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严格执行;
④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2005年题
一、论述题:(20分)
试论述安全评价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题:(40分)
轮式汽车起重吊车,在吊物时,吊装物坠落伤人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起重伤人事故,起重钢丝绳断裂是造成吊装物坠落的主要原因,吊装物坠落与钢丝绳断脱、吊勾冲顶和吊装物超载有直接关系。钢丝绳断脱的主要原因是钢丝绳强度下降和未及时发现钢丝绳强度下降,钢丝绳强度下降是由于钢丝绳腐蚀断股、变形和.....,而未及时发现钢丝绳强度下降主要原因是日常检查不够和未定期对钢丝绳进行检测;吊勾冲顶是由于吊装工操作失误和未安装限速器造成的;吊装物超载则是由于吊装物超重和起重限制器失灵造成的。请用故障树分析法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做出故障树,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假如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独立发生的,且发生概率均为0.1,即q1=q2=q3=…qn=0.1,试求钢丝绳裂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模拟应用试题:(40分)
某企业一变电所配电室安装一台1500KVW/10/0.4KV型油侵式变压器(平面布置图见图一),根据企业发展,决定在上一台同型号的油侵式变压器一台。企业为了节约资金,缩短施工工期,决定不进行土建施工,在原配电室进行安装。请用安全检查表法,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和现场勘察情况对企业配电室进行安全现状评价,并提出施工方案,应用安全预评价方法对改造项目进行预评价,确定施工改造方案是否可行?
第四篇:2010年安全评价师考试典型案例与分析题
2010年安全评价师考试典型案例与分析题(1)
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rn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百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人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问题: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
(3)试提出防范措施。答题要点:
(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②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间接原因:
①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②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③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2)处理意见
①化工厂为危险品化学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2、85条,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②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3)防范措施
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②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③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④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编辑推荐:
2010年安全评价师考试典型案例与分析题汇总 来源:考试大-安全评价师考试
第五篇:2013年安全工程师考试の《案例分析》模拟题
2013年安全工程师考试の《案例分析》模拟题(3)
案例一:
某服装厂厂房为一栋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厂房一层是裁床车间,二层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至六层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原有4个,后2个门被封死,1个门土锁,仅留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仅留0.8m宽的通道供员工通行。
半年前,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了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常烧断。为不影响生产,电正用铜丝代替临肘库房内的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穿出临时库房,但没有用绝缘套管,电线下堆放了2m.高的木料。
2008年6月6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员工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层。当时,正在二层办公的厂长看到火灾后立即逃离现场:二至六层的401名员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逃生,多人跳楼逃生摔伤;一层人员全部逃出。
该起火灾事故,造成67人死亡、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整改;厂内仅有一名电工,且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此次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
A.保护工厂财物
B.组织员工疏散
C.保护员工财物
D.查找起火原因
E.保护工厂重要文件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此次事故属于()。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3.关于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应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应该定为,因工作受伤
B.不应定为,不是因工作受伤
C.是否定为,由厂工会认定
D.是否定为,由厂领导决定
E.是否定为,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裁定
4.对本案存在的安全隐患,下列整改措施中,该厂应该采取的有()。
A.保证上下楼梯通道畅通
B.确保人员出入通道不少于两个
C.加强员工灭火技能培训
D.电工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并持证上岗
E.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
5.该厂存在的下列现象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
A.库旁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
B.厂房内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杂物
C.厂房的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
D.二至六层有401名员工同时工作
E.二层以上各层存放可燃物
6.下列关于该厂安全管理现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员工缺乏应急救援常识
B.楼房不适合作为生产服装的厂房
C.安全管理混乱
D.发现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
E.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
7.厂房一层火灾失控时,对正在五层工作的员工来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A.在本层负责人的组织下灭火
B.搬运身旁附近的财物
C.察看火情,设法逃生
D.无法立即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
E.逃生时尽量不要直立行走
8.此次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间接原因包括()。
A.厂房一层内设置临时库房
B.厂方平时缺乏对员工的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员工自救能力差
C.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员工无法迅速撤离
D.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下达不及时
案例二:
某建筑企业,企业经理为法定代表人,没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该企业在其注册地的某项施工过程中,甲班队长在指挥组装塔附电没有严格按规定把塔吊吊臂的防滑板装入燕尾槽中并用螺栓固定,而是用E瞧烬将防滑板点焊健。某日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l人重伤。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l50万元。
根据以上情形回答下列问题.1~3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4~8题为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
A.企业经理
B.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
C.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
D.甲班队长
E.甲班队员
1.【答案】C
【分析】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为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甲班作业人员。故选C。
2.根据上述情况描述,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A.45万元
B.105万元
C.133万元
D.333万元
E.483万元
2.【答案】D
【分析】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为直接损失,总计333万元。故选D。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该事故的类别应为()。
A.物体打击
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车辆伤密
E.其它伤害
3.【答案】C
【分析】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该事故是由于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引起的,塔吊属于起重机械。故为起重伤害,选C。
4.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B.该项工程应取得施工许可证
C.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实施罚款的处罚
D.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所有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E.甲班队长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4.【答案】BCE
【分析】该企业所在行政区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该企业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建筑企业应当为本企业从事高危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故BCE正确
5.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
A.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工程监理单位
C.地市级公安部门
D.县级环保部门
E.县级工会 5.【答案】AC
【分析】此次事故发生后,组成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和单位应包括地市级人民政府、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地市级公安部门、检察院等。故选AC。6.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A.私自改装、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B.塔吊司机作业时未加注意
C.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D.塔吊吊臂防滑板开焊
E.安全生产资任制不健全
6.【答案】AD
【分析】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AD选项符合
7.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塔吊设计文件应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B.该企业塔帑安装后应经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方可使用
C.该企业应制定塔吊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D.此次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E.该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40日内办理完成
7.【答案】BCD
【分析】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该企业的情况,塔吊设计文件应经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方可用于制造,该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事项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在30日内办理完成。故选BCD
8.针对此次事故,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一般死亡事故
B.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属于重大事故
C.在向受伤未愈的相关人员调查取证时,交谈取证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D.此次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该企业的基本情况
E.此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答案】BDE
【分析】按照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调查分级原则,此次事故造成3人死亡、l人重伤,属于重大事故;在向受伤未愈的相关人员调查取证时,没有规定交谈取证时限。故选BDE。
案例三:
总部位于A省的某集团公司在B省有甲、乙、丙三家属企业。为加强和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该集团公司委托某咨询公司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咨询公司同感哦调查、分析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完成了应急救援元起草工作,提交到集团公司会议上进行评审。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的意见是:(1)集团公司和甲、乙、丙三家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组织指挥结构上应保持一致;(2)集团公司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应急救援时伤员救治要依靠职工医院,抢险力量队伍要依靠集团公司消防队;(3)周边居民安全疏散,应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寻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4)应急救援预案中因部分内容涉及集团公司商业秘密一应急救援预案不对企业全体员工和外界公开,只传达到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5)应急救援预案要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近期,该集团公司完成了一套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计划。该计划设计的演练内容为:(1)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2)参演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关闭阀门,将围堰内的液氨进行安全处置;(3)救出模拟中毒人员。
2008年3月6日,集团公司在甲企业进行了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地点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为保障参演人员、控制人员和观摩人员的安全,集团公司事先调来乙企业全部空气呼吸器、防毒菌具、。防爆型无线对讲机和监测仪器,同时调来集团公司消防队所有的水罐车、泡沫车和职工医院的救护车辆。演练从10点钟开始,按照事先制订的演练计划进行:
10点20分氨气扩散到厂区外,由于演练前未组织周边群众撤离,扩散的氨气导致两名群众中毒:10点30分,抢救完中毒群众后,演练继续按计划进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的做法。
2.指出本案的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本案,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
问题1:
(1)救援只依靠企业自身力量;要考虑利用社会资源。
(2)周边居民安全疏散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由发生事故企业直接通知地方政府或直接通知周边群众。
(3)应急救援预案只传达到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预案应传达到相关人员。
(4)应急救援预案只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应报A、B省企业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案例四:
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围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 分,每题2 分,1~3 题为单选题,4~7 题为多选题):
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3.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A.A类火灾事故
B.B类火灾事故
C.C类火灾事故
D.D类火灾事故
E.E类火灾事故
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
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
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
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A.木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陈中的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
1.B 2.D 3.A 4.AB 5.CDE 6.ABCDE 7.ABD
E.厂房一层只有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
参考答案:1.B 2.A 3.A 4.ABCD 5.AB 6.ACDE 7.CDE 8.ABCE
文章来自: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