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胜利学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政治教案:2.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三个代表”的内容;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书写研究报告,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作出选择。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内容分析
本课由五个部分组成。
主题词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提纲挈领地指出了本课的中心内 容。
探究园
第一个活动 “情境体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介绍了董存瑞、钱学森、叶欣、雷锋、徐本禹等五位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事迹介绍图文并茂,简洁明了。提出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收集更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感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问题二是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个活动“观察与思考:法制建设巡礼”,截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过程中的几个镜头。以图片展示为主,配合以文字,让学生在对我国实行的依法治国方略有感性认识的基
础上思考依法治国的作用和意义。
国情导读
分导人部分和四个子栏目。导入部分首先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让我们的生活富裕起来,还要让我们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发展和保障。为此,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接着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紧接下来的三个子栏目就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第一目:“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教材主要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我们的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第一自然段指出:在我国,需要有一个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政治核心,需要有一个坚强的、能把全国亿万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二自然段首先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言下之意,就是说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接着指出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党本身也在不断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据此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仅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时也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条件决定的。
第二目:“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教材首先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接着介绍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途径和形式。主要让学生明白: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广泛的、不断发展的,同时又是真实的。
第三目:“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材侧重介绍“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主体以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接着指出依法治国的意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作为共和国的公民,我们都有义务、有责任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第四目:“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这是前面三个目的延续和发展,即从理论到实际操作,主要阐明了“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的意义和要求。
实践与评价
“了解与思考”活动,让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这个活动让学生知道政策的制定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整个制定过程体现了共产党的领导既能够提高学生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现状的能力,同时也,依法治国,从而使学生感受是怎样人民当家作主。更重要的是,本活动可以能锻炼学生的调查分析以及表达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参与政治生活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个案研讨”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个案研讨:“不一样的政治参与”,讨论和分析公民无序参与和有序参与的案
例,让学生理解政府依法行政和公民有序参与的意义,并讨论作为一位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阅读与感悟
这部分选取了两篇文章给学生拓展视野。第一篇“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正确的”,从一位德国朋友的视角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突飞猛进的中国,深刻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性。第二篇“总理问政互联网,民意直通中南海”感悟问题对话亿万网民所体现的重要意义,介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大力进行民主政治建设,依法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的情况。这些举措不仅是法制建设的成果,同时也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条件,使得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课内活动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
“材料分析”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本活动设计了两个思考问题:
l.你还知道哪些优秀共产党员?试搜集他们的图片和事迹,与同桌交流。
2.通过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你对中国共产党员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怎样的?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可以安排在课余预习阶段,让学生自己收集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并选择其中的两位补充到课本所留的空格内。这里也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教科书仅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源之一。
参考答案:
1.见“参考资料”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介绍”。
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领导核心,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时也是与其自身的性质和条件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能够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行为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我国领导核心的重要原因。
“观察与思考”活动的设计意图:以图片为主,用形象的方式展示我国法制建设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我们国家坚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状。让学生在对我国实行的依法治国方略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思考依法治国的作用和意
义。本活动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1.以上每幅图片及材料反映了什么内容?整组图片体现了什么主题?它说明我国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 2.我国实施的治国基本方略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可安排在课堂上讲述“国情导读”中的“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的时候进行。
参考答案:
1.以上每幅图片及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图1.反映我国制定及颁布多部法律法规;图2.反映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图3.反映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图4.我国进行法制宣传。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国的法制建设。它说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
2.可以从自己生活中的变化谈。比如违法犯罪的现象少了,遵纪守法的现象多了;政府办事的风格发生了转变;法制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等等。
“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设计意图:本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让学生关心政治生活,有利于学生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本活动提出了以下问题:
我国制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过程如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可以安排教师在课堂讲述“国情导读”中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时,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参考答案:
“十一五”规划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建议讨论稿,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的基础上,经中央全会通过后,再由国务院据此编制规划纲要,最后按法定程序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依法治国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个案分析”活动的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案研讨,让学生理解政府依法行政和公民有序参与的意义,及作为一位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让学生明白树立民主参与意识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利的基础,也是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务。本活动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
1.上述案例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无序政治参与有何区别?
3.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利?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可以安排教师在课堂讲解“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时,让学生分组讨论。
参考答案:
1.图一反映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表现出违法和无序;图
二、图三反映了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表现出合法、有序和政府依法行政。
2.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以手段正当、目的合理、遵守规则和秩序为前提。按正规渠道和合法途径去控告、检举、申诉或突出合理化建议的上访;无序政治参与是以非法、暴力、聚众围攻等手段去参与政治生活。
3.公民行使监督权利,可通过信访、电邮、电话、媒体舆论以及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等,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是合法、有序的,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本课安排4课时。教学方法以讨论法、个案探究法结合教师讲解为主。每课具体安排建议如下:
课时1: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教学内容:
1.“材料分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2.“国情导读”: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3.“实践与评价”:“了解与思考”——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4.“阅读与感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脊梁。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收集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并选出两个填写在课本留白部分。
课堂上首先解读引言作为新课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让我们的生活富裕起来,还要让我们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发展和保障。所以,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有什么特点? 其次,让学生讨论“实践与评价”中的“了解与思考”,说明纲要制定过程如何彰显依法治国,纲要制定过程如何反映人民当家作主。
接下来,归纳总结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
最后可以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并让学生思考和交流材料分析后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示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无数共产党人的优秀事迹,也可以利用“阅读与感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脊梁”的材料,让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教师应该着重讲解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着重讲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说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必然性。
课时2: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教学内容:
1.“国情导读”: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
2.“阅读与感悟”:总理问政互联网,民意直通中南海。教学过程:
先引导学生讨论“阅读与感悟”:“总理问政互联网,民意直通中南海”感悟问题对话亿万网民所体现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学生知道人民当家作主的广泛性、真实性以及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的多样性。
然后让学生阅读理解“国情导读”: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这里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给予适当的讲解,如农村学校就要给学生讲“城市居民自治”的情况,城市学校则要向学生介绍“村民自治”的情况。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用事实说明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
课时3: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内容:
1.“观察与思考”:法制建设巡礼; 2.“国情导读”: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教学过程:
课堂上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法制建设巡礼”的内容,思考提出的问题,了解我国目前正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个知识点:“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
治国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人治”和“法制”的区别,让学生感受“依法治国”的进步性和优越性,接着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学掌握以下内容: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在讲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时,可以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十六字”的要求,最后一个知识点很容易理解,学生自学就可以明白了。本课结尾部分可以让学生交流他们收集与分析的情况,交流各自的感想,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课时4: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教学内容:
1.“国情导读”: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 2.“实践与评价”:个案研讨:不一样的政治参与。教学过程:
本课时内容是前面三节课内容的延伸和发展,也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结合前面的三个内容,说明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府和公民各自应该如何做,接着,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国情导读”: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
建议采用事例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案研讨:“不一样的政治参与”,讨论和分析公民无序参与和有序参与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政府依法行政和公民有序参与的意义,并讨论作为一位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最后布置学生课后查阅、收集资料。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关规定;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序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典型事例。教学提纲
课时l: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一、引入新课:解读本课引言
二、“实践与评价”:了解与思考
三、“材料分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四、阅读理解: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l.我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一个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领导核心的原因。
五、“阅读与感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脊梁
六、课后作业: 根据“阅读与感悟”中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脊梁”,写一篇读后感
课时2: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
一、汇报上节课作业结果,谈心得
二、“阅读与感悟”:总理问政互联网,民意直通中南海
三、阅读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
1.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
四、课后作业:查阅资料,用事例说明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
课时3: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观察与思考”:法制建设巡礼
二、阅读理解: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坚持依法治国的意义。
三、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法制建设的状况
课时4: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
一、阅读理解: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 1.我国政府的性质;
2.政府履行职责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4.公民要依法、有序参与。
二、个案研讨:不一样的政治参与
三、课后作业: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关规定;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序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典型事例。
第二篇: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胜利学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政治教案:2.
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三步走”战略。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四个尊重”方针;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经济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三步走”、“共富”与“先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认同“四个尊重”方针,确立劳动光荣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主题词”、“探究园”、“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和感悟”五个板块。主题词
揭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共同富裕”。探究园
“个案研讨”讲述海尔从一个亏损的小厂发展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海尔这样的企业成功的原因。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不难看出,正是因为长期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让海尔的技术、管理、劳动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才使海尔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的。这个案例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讨论会”主题为“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从同龄人眼中看到小康社会的不同状况:有的地区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有的地
区经济富裕了,生活提高了,但是人们的文化素质、遵纪守法意识低下。让学生懂得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全面小康。
国情导读
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
第一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述了三个意思: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二是市场经济的含义和作用;三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第二目:“让一切财富充分涌流”,主要介绍党和国家为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出的“四个尊重”的方针,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并说明了“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
第三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首先介绍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并阐明了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接着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我们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
实践与评价
设置了一个“调查与分析”的活动,让学生对照全面小康的“10项具体指标”,调查自己所在区的情况,找一找还有哪些差距。这一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具体感受小康社会的各方面要求,同时调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达标情况,将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这个板块里,还有一个写演讲提纲的环节,主题为“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阅读与感悟
提供的材料有两个。一个是“苏州实践:小康概念的萌生”,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苏州城乡改革发展的情况并使邓小平同志萌生出“小康”概念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小康”概念提出的背景,体验它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另一个材料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可能性,同时用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是能够走向共同富裕的。课内活动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
“个案研讨”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研讨海尔集团从亏损小厂到世界知名企业,认识“四个尊重”的必要性和它的现实意义。本活动提出了两个问题:
1.海尔集团北美总部落户美国纽约繁华商业区曼哈顿,这一事实对你有何启发? 2.试收集有关海尔集团的资料或你们当地有类似的成功企业,探讨它成功的原因。参考答案:
1.中国的企业也能走向世界,也能成为跨国公司。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是十分正确的。
2.海尔集团或类似的成功企业成功的原因:倡导“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让技术、管理、劳动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探讨成功的原因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理解“四个尊重”方针。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可以安排在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时进行。让学生通过思考个案后面的问题和收集相关资料,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演讲会”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关注小康社会的建设,让学生思考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应该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明白目前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不全面的。本活动设计了两个问题:
1.细阅材料,你认为上述发言哪些说法是正确的,那些是片面的? 2.国家将要建设惠及13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
1.小山和小斌的说法是片面的,小欣和小华的说法是正确的。
2.学生可以从身边的经济生活现象、人们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去描述。国家将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繁荣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学生可以从身边的经济生活现象、人们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去描述。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堂中间讨论,在讲解我国目前小康社会的不平衡现状时进行。
“调查与分析”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的具体指标和要求,关注和了解自己所在地区建设全面小康的达标情况。它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上表的指标体系,逐项调查。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全面的指导:既要组织学生学习10项具体指标,同时又要教给学生调查的方法、技巧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对“缩小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则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让他们提出各种建议。可以将学生的调查报告展览出来。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后作为评价性作业。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方式作为作业。
“提笔思考”栏目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弄清楚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思考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同时也让学生练习书写演讲稿,锻炼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操作建议:建议在本课或者本单元结束以后专门举行一场演讲比赛。
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本课建议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以讨论法、调查研究法结合教师讲解为主。每课具体安
排建议如下:
课时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内容:
“国情导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阅读与感悟”:造就大华西。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以“阅读与感悟”的华西村材料导入,让学生讨论感受目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教师可以收集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程,用数据等直观资料说明我国目前已经进人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己归纳。本节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召开“演讲会”:我理解的小康社会,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发展的现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目前的国情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查阅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的资料。
课时2: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教学内容:
“探究园”:“个案研讨”海尔集团从亏损小厂到世界知名企业; “国情导读”: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教学过程:先让学生阅读海尔的案例讨论海尔成功的原因,引出“四个尊重”方针的概念。教师用视频或者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四个尊重”方针的提出的背景。并带领学生深刻理解“四个尊重”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对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的意义。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 “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思考和尊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本课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四个尊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对建设全面小康的意义,并让学生从情感上懂得珍惜劳动、尊重劳动。最后教师指引学生怎样写“调查与分析”预习下节课小康社会的知识点作准备。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做“调查与分析”。
课时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教学内容:
“阅读与感悟”:苏州实践:小康概念的萌生;
“国情导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演讲会”:我理解的小康社会; “实践与评价”:“提笔思考”。教学过程:
本课首先检查学生上节课布置做“调查与分析”的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的具体指标,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懂得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方法。再通过“演讲会”:我理解的小康社会,让学生对我国目前的小康现状有初步的了解,知道我国目前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全面的。在小组进行“演讲”后,要求学生阅读理解 “国情导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通过认真阅读教材,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目标、先富与后富的关系;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以及建设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课堂讨论写“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演讲提纲的注意事项。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写“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演讲提纲。
教学提纲
课时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阅读与感悟”:造就大华西
二、阅读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市场经济的含义和作用;3.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三、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的资料
课时2: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一、“探究园”:“个案研讨”海尔集团从亏损小厂到世界知名企业;
二、阅读理解: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1.“四个尊重”方针;2.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三、课堂讲解:写“调查与分析”
四、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做“调查与分析”
课时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学生代表汇报“调查与分析”的情况
二、“演讲会”:我理解的小康社会
三、“阅读与感悟”:苏州实践:小康概念的萌生
四、“国情导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l.共同富裕的含义; 2.我国目前小康的状况; 3.全面小康的目标。
四、课堂讨论:写“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演讲提纲的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写“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演讲提纲。
第三篇: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胜利学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政治教案:4.
4.2走艰苦创业之路
一、本课的情景图片
课本P101~102探究园活动“材料透视——理想的力量”。通过蒲松龄几组图文并茂情景图片,让学生明白理想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想。
课本P102探究园活动“讨论会——艰苦奋斗大家谈”。围绕“现阶段是否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展开讨论,让学生从感性上对艰苦奋斗有一个初步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二、本课的教学分析
(一)本课的课文分析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4.8编写。
4.8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编写。
在这里,其基本要求是:第一,明确理想的定义和作用。第二,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只有实现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打好思想基础。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第四,懂得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
在内容的把握上,要注意几点:一是对最高理想不宜作过多的论述,只要作一般性的概括说明即可。一般而言,只要让学生了解“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三句话就行了。主要从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加以展开,让学生明确: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二是要坚持把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有机统一,明确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加发扬光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任重而道远,一定要发扬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理想的含义、分类、崇高理想的重要意义;知道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内容及其意义;明白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掌握艰苦奋斗的含义及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辨别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提升学生实现理想的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认同共同理想;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崇高理想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是本课的重点。
这一问题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重要方面;从中学德育的情况看,尽管从小学到初中一直进行理想教育,但由于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所限,尚未上升到理论高度;近年来,部分学生的理想、信念比较淡薄,个别学生的理想较为庸俗。
重点突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部分内容的突破可以通过典型事例(例如:伟人、名人、成功人士为理想奋斗的故事)的列举来进行,给学生以启发思考。
2.艰苦奋斗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无论是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精神品质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后出生的一代,许多学生在家里并没有感受生活的艰辛和压力,艰苦奋斗精神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距遥远,许多学生并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意识,甚至对“艰苦奋斗”还存在错误认识。所以把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难点突破:
第一,老师把“艰苦奋斗”的含义讲述清楚。
第二,老师着重讲清“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特别强调它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任何人的成功
都离不开这种品质。
第三,纠正同学们中存在的错误认识。例如“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就是艰苦朴素”。
【知识结构分析】
本课由“主题词”、“探究园”、“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五个板块组成。
主题词
揭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理想、最高理想、共同理想、艰苦奋斗。探究园
设计了两个主题活动:
一是“材料透视——理解的力量”,通过材料透视,让学生了解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二是“艰苦奋斗大家谈”讨论会。让学生围绕“现阶段是否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展开讨论。
国情导读
包括三个目:
第一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阐述了理想的含义、分类、崇高理想的意义。第二目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讲述了最高理想和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内容、意义。
第三目
“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指明了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指出了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集中表现,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要求。
实践与评价
设计了三个活动:
一是“理想与行动”,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初中毕业后的目标,并制定一个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
二是“我与‘加法等式’”要求学生归纳出成功的“秘诀”。
三是“我思我行——我与‘艰苦奋斗’”,讨论“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阅读与感悟
提供了一篇《艰苦奋斗,梦想成真》的美文,要求学生阅读以后能有所思有所悟。
(二)课内活动的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
本课的教学活动安排有两部分,一是“探究园”活动;二是“实践与评价”。探究园活动一:材料透视——理想的力量。
1.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明白理想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和理想。
2.操作建议。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材料设计提问。老师还可列举—些有关理想的格言。3.教材设问及参考答案。
(1)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你有何理想?与同桌交流:自己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参考答案
(1)一方面,人生目标指明人生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为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为人们提供了战胜困难的毅力;构成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所以,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他的正确的人生目标。
另一方面,一个人目标的实现、成就的取得,又能坚定其信心,使他制定更高更远的目标,树立更远大更崇高的理想,并为这个目标理想而努力奋斗,从而不断地促进一个人的发展。
(2)人生目标既包括短期的目标:例如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考入理想的高中;中期目标:例如考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长期目标:成为作家、艺术家、政治家、外交家„„可以让学生实话实说,畅所欲言。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是目标要正确科学,有实现的可能性;二是要为了目标的实现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艰苦奋斗。
探究园活动二:讨论会——艰苦奋斗大家谈。1.设计意图。
通过该讨论会,让老师初步了解班内学生对艰苦奋斗的认识,通过对艰苦奋斗的讨论交流,让学生从感性上对艰苦奋斗有一个初步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同时,通过本讨论会的探究,有利于开展“国情导读”部分“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的教学。
2.操作建议。
让学生阅读教材“探究园”讨论会“艰苦奋斗大家谈”中几个同学就艰苦奋斗的发言,放手发动学生对“现阶段是否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由讨论,发言、辩论,做到实话实
说,畅所欲言,让学生在辩沦中掌握知识,明白事理,锻炼能力。
3.教材设问及参考答案。
你赞同哪些观点?不赞同哪些观点?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我赞成“我相信人生一定要奋斗„„”,“艰苦奋斗是一种美德„„”,“现在学习刻苦点,将来参加工作就好了„„”
我不赞成“现在生活很好,提倡艰苦奋斗过时了!”和“艰苦奋斗就是要过苦行僧的日子„„”
因为:第一,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它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更强调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
第二,艰苦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①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
②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③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
第三,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很不平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很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一些山区和边远地方,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贫穷,同时我国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总之,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伦理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永远不会过时,也不能丢掉。
所以,观点一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的观点是错误的,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作为一种品质和精神面貌永远都不会过时。观点二认为“艰苦奋斗就是要过苦行僧的日子„„”的观点是错误的,他错误地把艰苦奋斗等同于一种苦行僧的生活方式,而没有正确认识到艰苦奋斗的内涵,艰苦奋斗所提倡的节约勤俭的生活方式,并不反对人们合理正常的消费,它反对的只是铺张浪费,所以,艰苦奋斗并不是一种苦行僧的生活。同时,他更没有认识到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仅仅把艰苦奋斗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是错误的。观点三正确地认识到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观点四认为艰苦奋斗是一种美德,一种创业精神,任
何时候都不能丢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五能正确认识到现在刻苦学习,就是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实践与评价一:提笔思考——理想与行动。1.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初步规划出自己的理想,为成长制定目标,指明方向。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崇高的理想,鼓励学生为理想去努力。
2.操作建议。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认真填写教材P106空格。上课前,老师收集并认真阅读,写上鼓励话语以肯定激励学生,从中挑选出优秀作品,在课堂上让该生讲述,进行展示交流。
实践与评价二:我与“加法等式” 1.设计意图。
通过搜索查找和归纳成功的秘诀,让学生了解成功必须具备的要素,并能在实践中自觉遵循和实践。
2.操作建议。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查阅资料,摘录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回忆自己的成功经历,并从中归纳自己的成功“秘诀”,写出感悟体会。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体会。老师也可提供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
3.教材设问及参考答案。
(1)上述“加法等式”对你有何启示?(2)回忆以往某些成功的经历,归纳出自己的“加法等式”。参考答案
(1)启示:说明要取得成功,我们必须要:①树立正确的目标;②勤奋努力;③艰苦奋斗;④掌握科学正确的方法;⑤有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2)成功=目标+努力+认真+顽强+信心„„
实践与评价三:我思我行——我与“艰苦奋斗”。1.设计意图。
对于中学生来说,发扬艰苦奋斗就是在学习上要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生活上保持艰
苦朴素的美德。本课的知识学习、情感体验、思想感悟,最终要落到学生的自我行动上。学习的目的在于行动。教材设计了这一个评价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发扬艰苦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2.操作建议。
本评价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导行。如何导行?最好是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及其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因此,课前布置作业,在发扬艰苦奋斗问题上,引导学生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一些同学节约粮食、理性消费、尊重父母亲的劳动,也有一些同学在吃、穿、用等方面攀比消费,在同学生日时碍于情面请吃请喝„„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存在的原因。最后,结合学生中好的行为加以对照、引导,将发扬艰苦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3.教材设问及参考答案。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从这些方面努力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①我们青少年要从小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自觉磨砺艰苦奋斗意志。②刻苦钻研、勤奋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努力学习并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③勤奋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④自强不息、勇于进取、顽强拼搏、迎难而上。⑤艰苦朴素、勤劳俭朴、生活俭朴、不相互比吃比穿、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乱花钱,把钱用在关键的地方。⑥勇于开拓创新。⑦积极参加值日和其他公益劳动,主动做些家务活。⑧节约水电、节约粮食,不破坏学校公物,爱惜自己的书籍和学习用品,发扬“勤俭为荣、浪费可耻”的优良传统等。
(三)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建议安排4课时,老师可以参考下面的安排进行教学。
课时1:把“探究园活动一:材料透视——理想的力量”,“国情导读”第一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第二目“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安排在一起,重新整合为一课时进行教学。探究完“理想的力量”后,老师自然而然过渡到“理想”内容教学。
(1)通过“探究园一:材料透视——理想的力量”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归纳总结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老师自然过渡到“人生奋斗理想”的内容。
(2)“理想”部分导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只在大海中航行的小船,如果没有方向,他必将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丢失自我。而理想是小船的风帆,是人生前进的方向。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他们能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超出凡人的代价,历经无数的坎坷却毫不退却。他们身上有着永不熄灭的灯:为理想而奋斗。这并不是一个伟人的信念,而是千千万万有巨大成就的人士的信念。
(3)列举事例:
①正面事例:诺贝尔为了实现理想,实验时炸伤了亲人;居里夫人为了理想,冒着寿命缩短的危险接近镭,终于为科学创下了奇迹;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可以启发学生来列举)②反面事例:残忍杀害4名同学的马加爵临死前的感悟。(见参考素材“谁动了我们的理想”)(4)老师结合事例讲述清楚“理想的定义、分类,崇高理想的作用”;“最高理想的内容、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内容及意义”,还要提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课时2:把“探究园活动二:讨论会——艰苦奋斗大家淡”与“国情导读”第三目“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整合为一课时进行教学。
通过“探究园活动二:讨论会——艰苦奋斗大家淡”展开教学。老师结合事例材料讲清“什么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可采取下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1)(活动讨论)“艰苦奋斗大家谈”。让学生对“现阶段是否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由讨论、发言、争论、辩论,做到实话实说,畅所欲言。让学生在辩论中掌握知识,明白事理。(时间10分钟)(2)老师小结、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国情导读”第三目“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部分教学。
(3)“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部分内容教学。
①提问学生“什么是艰苦奋斗”。(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表达)②老师讲解“艰苦奋斗的含义”。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一种品德,一种手段,一种状态。艰苦奋斗的基本要求是不怕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③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
第一,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
第二,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事例:革命年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赵一曼、杨靖宇、南泥湾;建设时代,王进喜„„ 第三,我们要实现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
事例: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厨师张立勇的事迹。他因贫辍学,放弃高考外出打工。8年时间里他自学英语,因通过了四、六级英语考试,托福考试630分而闻名全国。他每天除了工作10个小时外,还要自学英语2小时。吃饭时间是15分钟,他只花8分钟,剩余7分钟就站在食堂橱柜旁背英语单词。现在,他出版了《英语神厨》,发明了“刷牙英语”„„
老师可以选用本书“参考资料”中艰苦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典故来例证。
④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我们今天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就是主张要走艰苦创业之路。
⑤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具体列举我们应该从哪些细节开始培养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课时3:实践与评价。
(1)实践与评价一:提笔思考——理想与行动。
①本部分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老师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认真填写。上课前,老师收集作业并认真阅读,写上鼓励话语以肯定、激励学生。
②课堂上,挑选出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给予鼓励和表扬。③老师展示一些和理想有关的名言名句。(见参考资料“关于理想的格言”)(2)实践与评价二:我与“加法等式”。
①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每个同学摘录5个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并从中归纳成功的共同秘诀,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悟体会,然后交给老师批阅。老师从中挑选出若干优秀作品以用于课堂展示。
②课堂上,老师展示同学们优秀的作品,并让作者给予阐述。③老师展示其他一些成功“秘诀”。
④老师鼓励学生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坚持实践“成功秘诀”,争取做一个成功人士,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
(3)实践与评价二:我思我行——我与“艰苦奋斗”。思考: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艰苦奋斗?(这是本课的重点)。
本知识点是一个重点,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从“生活、学习”等方面论述中学生
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老师还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例如:在生活上要提倡„„反对„„;在学习上我们要坚持„„反对„„
课时4:本课小结、阅读与感悟。(1)本课知识点小结。
①理想的定义、分类,崇高理想的重要意义。②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内容及意义。③艰苦奋斗的定义、重要意义、集中表现、如何培养。④中学生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2)阅读与感悟——“艰苦奋斗,梦想成真”。
本部分内容处理,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懂得一个人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必须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教学提纲】
课时1:理想
一、探究园活动一:“材料透视——理想的力量” 1.阅读材料;
2.教材设计问题讨论分析。
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1.理想的含义; 2.理想的分类; 3.崇高理想的重要意义。
三、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内容、意义。
课时2: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
一、探究园活动二:“讨论会——艰苦奋斗大家谈”
二、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1.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
2.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3.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
三、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我们今天所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主张要走艰苦创业之路
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课时3:实践与评价
一、理想与行动
1.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2.初中毕业后的目标(短期理想); 3.实现目标理想的行动计划;
4.实现理想的障碍、克服障碍的措施、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二、我与“加法等式” 1.成功“加法等式”的启示; 2.我的成功秘诀。
三、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艰苦奋斗 1.生活上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2.学习上刻苦努力、勤奋好学、顽强拼搏、百折不挠。
课时4:本课小结、阅读与感悟
一、本课知识点小结
1.理想的定义、分类,崇高理想的重要意义;
2.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内容及意义; 3.艰苦奋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4.艰苦奋斗的集中表现;
5.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6.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艰苦奋斗。
二、阅读与感悟——艰苦奋斗,梦想成真
第四篇: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胜利学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政治教案4.1《立报效祖国之志》.doc
九年级政治 4.1立报效祖国之志
(共三课时)
一、本课的情景故事
本课的情景图片
课本P92~93探究园活动“经典透视——鲁迅为何几改志愿。”以鲁迅几改志愿的典型事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懂得只有把个人的志向、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作为。
课本P94探究园活动“社会风景——人才招聘面面观”。以我们社会生活中市场人才招聘的情形的漫画作为内容,探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以此启迪学生立志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二、本课的教学分析
(一)本课的课文分析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4.8编写。
4.8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这要求我们的学生:(1)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2)立志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报效祖国。(3)扬个人特长,做有用之才。【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本课教育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认识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懂得做坚定爱国者的基本要求,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2.能力目标。
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分析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两种错误倾向,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园”及其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地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之大志;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扬个人特长,使自己能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首先,这个知识点是学习后面“立报效祖国之志”的基础。其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把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截然分开,只重视个人私欲,很少考虑国家命运和利益,没有认识到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一致性。同时,受个人主义的影响,现在部分学生的志向越来越低俗化、自私化。所以,让学生真正明白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让学生能真正把自己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的志向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要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是追求比现在更加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对同学们来说,人人都期盼理想实现,梦想成真。然而,要深知,没有祖国的荣誉,就没有个人的荣誉;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就没有个人前途可言。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国家和民族的基础上。祖国养育了世代中华儿女,祖国的治乱兴衰、繁荣昌盛,关系着个人的安危荣辱,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没有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兴旺,就没有个人的生存权利,更谈不上有个人的理想和前途。祖国独立和强盛了,才可能有个人的一切,所以说,祖国的生存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志愿、理想与祖国需要的关系。一方面,国家的建设、发展总是尽可能地满足个人的愿望;另一方面,当个人的理想前途与祖国的需要产生不一致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国家需要来改变自己原来的理想,做到个人前途要服从并符合祖国需要。
(3)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的事例来论证说明。2.“立报效祖国之志”是重点。
“立报效祖国之志”不仅是本课书的重点,而且也是单元的重点。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报效祖国,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前三个单元之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升华。同时,也为学习好后面两课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重点的突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在讲述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周恩来”、“邓小平”„„事例来启发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报效祖国的宏图大志。
3.“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是难点。
以往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强调学校、班级学生的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正确看到学生的特长和特点。近几年,在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过分强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这两种错误思想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难点的突破:老师必须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个性(个性在这里指的是特点和特长)。要讲明个性的真正内涵,区分清楚个性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也不是为所欲为,我行我素。让学生正确认识全面和个性的关系。【知识结构分析】
本课由“主题词”、“探究园”、“国情导读”、“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五个板块组成。
主题词
包含个人前途、祖国命运、报效祖国。探究园
设计了两个活动。
“探究园”活动—是“经典透视——鲁迅为何几改志愿”,探究鲁迅几改志愿的原因以及对青少年成长的启迪;“探究园”活动二是“社会风景——人才招聘面面观”,探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并由此探究其对青少年学生的启迪。
国情导读
由导语、四个目组成。
导语指出了本课中心——青少年从小就要树立报效祖国的大志。
第一目
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从人类历史事实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说明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第二层次,讲国家的兴旺有赖于公民的努力奋斗;第三层次,讲述正确认识个人与祖国关系的意义。
第二目
立报效祖国之志。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立志的作用;第二层次,介绍周恩来、竺可桢和任弼时革命前辈从小就立志报国的事迹,说明报效祖国是大志;第三层次,讲青少年学生要向革命前辈学习,从小就要立下报国之志。
第三目
做坚定的爱国者。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讲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第二层次,讲做坚定的爱国者的基本要求;第三层次,讲既要反对盲目排外又要反对盲目崇外的两种错误倾向。
第四目
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每个人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第二层次,讲述中学生立志报效祖国,落实到行动上,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发扬个人特长,争做有用之才。
实践与评价
提供了两个活动。
一是“出谋划策——追求”,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如你是小芳,你会如何去说服表哥的父母,答应表哥大学毕业后去西部贫困地区工作?”二是“青春论坛——人因目标而伟大”。课文提供了两则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以“人因目标而伟大”为题写一篇演说词。
阅读与感悟
选录一篇《在自己的国土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无比幸福的》短文,给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与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课题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内活动的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
探究园活动一:经典透视——鲁迅为何几改志愿。1.设计意图。
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是以鲁迅几改志愿的典型事例,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懂得只有把个人的志向、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作为。
2.操作建议。
第一步,结合问题三,课前要求学生细读教材中的材料,并指导学生搜集具有崇高志向的中外人士资料,进行交流与共享。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问题二。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来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想,然后请各组学生代表谈自己所受的启迪。
第三步,结合问题一,学习“国情导读”第一、第二目,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树立报国之志。
第四步,教师总结。3.教材设问及参考答案。
(1)试分析上述材料,探究鲁迅几改志愿的原因。(2)鲁迅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迪?(3)你还能列举其他具有崇高志向的人物,并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参考答案
(1)鲁迅几改志愿是因为他满怀一种忧国忧民之情,深怀着一颗报国救民之心。(2)鲁迅几改志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进行未来道路选择的时候,应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像鲁迅那样,按祖国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志向。
(3)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李大钊„„
探究园活动二:社会风景——人才招聘面面观。
1.设计意图。
本活动以我们社会生活中市场人才招聘的情形作为内容,探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以此启迪学生立志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2.操作建议。
(1)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参观人才市场招聘会或浏览网上及报纸上的招聘广告,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搜集现代社会衡量人才标准的相关材料;布置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4~6人,组内确定小组长、书记员以发言代表。
(2)过程指导:
第一步,每位同学认真阅读教材的文字材料以及观察图片,并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第二步,在小组内针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小组长负责主持,书记员负责记录并整理组员发言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由每个小组的发言代表总结小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建议。第四步,教师小结、点拨。
(3)评价指导:教师的评价要注意各小组在组内交流时各同学之间的表现、态度、合作精神,同时对小组的发言也要作适当的点拨,指出好的方面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探究活动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场招聘会,老师设计好情景和问题,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学习中掌握知识。)3.教材设问及参考答案。(1)上面的材料对你有什么启迪?(2)分析上述材料,探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参考答案
(1)从上述材料可看到,现在的社会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人们要成功就业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能力。我们青年学生要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2)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首先坚持了“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要求人才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一定的专业技能;其次,具有创新能力是衡量现代人才的根本标准。实践与评价一:出谋划策——追求。
1.设计意图。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扮演角色,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之间的关系。
2.操作建议。
第一步,指导学生各自阅读材料。
第二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帮助小芳出谋划策,然后小组内讨论,列出若干理由。第三步,各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心得体会。第四步,教师总结,评选出“最佳理由组”。实践与评价二:青春论坛——人因目标而伟大。
1.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比较有人生目标的人与没有人生目标的人的区别,进一步思考立志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立志,就要树立报效祖国之大志。教材中展示了“人因目标而伟大”的富有人生哲理的两则材料,目的在于使学生拓展知识,懂得人生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2.操作建议。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人因目标而伟大》的富有人生哲理的两则材料,理解其中的寓意,并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三)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建议分三课时进行教学。
课时1: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建议把“探究园”活动一“经典透视——鲁迅为何几改志愿”、“国情导读”第一目“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第二目“立报效祖国之志”,“实践与评价一‘出谋划策——追求’”这四部分进行重新整合,作为第一课时安排教学。
教学方法:
(1)让学生阅读“探究园”活动一“鲁迅为何几改志愿”,并思考、探究、交流,回答课本第93页的问题。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立志要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相结合,要立报效祖国之大志”。老师接着导入课题。
(2)老师要结合各种事例讲述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立报效祖国之志的重要性,特别是可以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知识分子命运的比较来说明。建议采用“视频、图片、文字”
等资料来展示事例。
(3)情景回归,“实践与评价一‘出谋划策——追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去完成课本第98页的问题:“假如你是小芳,你会如何去说服表哥的父母?”
这一环节的活动可以这样进行:
①让全班所有的同学都进行角色体验,思考教材问题,并把理由分别写出来。②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交流综合。
③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其他同学也可以自由发言补充。④老师总结。评选出“最佳理由奖”、“最佳口才奖”。课时2:做坚定的爱国者。
把“探究园”活动二“社会风景——人才招聘面面观”和“国情导读”第三目“做坚定的爱国者”、第四目“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实践与评价二‘青春论坛——毛毛虫实验’”故事部分整合为本课第二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建议:
(1)老师讲述清楚“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中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在讲中学生如何才能立志报国时,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努力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向时,扬个人特长,争做有用之才”。老师可以接着设问,“什么是有用之才?”“什么是人才?”从而进行“探究园”活动二“人才招聘面面观”。
(2)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园”活动二“人才招聘面面观”的学习,可以利用情景模拟、角色参与、小品等模式来进行,让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人才。老师提出最贴切的人才的定义和标准,并说明:人才是多方面的,“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接着老师就可以进入“个性”内容的讲解。
(3)老师可以结合班内同学的实际进行“个性”知识的讲解。指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只要发挥所长,每个人都能焕发出光彩,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4)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实践与评价二‘毛毛虫实验’”故事,得出“人要有个性要有自己的主见”的观点。课时3:人因目标而伟大。
把“实践与评价二‘青春论坛——砌砖’”的故事,“阅读与感悟——在自己的国土上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无比幸福的”,连同本课知识小结作为本课第三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阅读思考“实践与评价二‘青春论坛——砌砖’”故事,从中懂得目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2)可以让学生说出一些关于“理想、目标、立志、励志”的名言或故事。(3)本课知识点小结。
(4)让学生阅读与感悟——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谭铁牛事迹。【教学提纲】
课时1: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一、“探究园”活动:经典透视——鲁迅为何几改志愿
二、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1.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
2.国家的兴旺、富强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3.正确认识个人与祖国关系就会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危。
三、立报效祖国之志
1.立报效祖国之志的重要意义;
2.青少年要向革命前辈学习,从小就立下报效祖国的大志。
四、实践与评价:出谋划策——追求
课时2:做坚定的爱国者
一、做坚定的爱国者
1.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2.中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1)当代中学生,立志报国,就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2)要反对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这两种错误倾向;
(3)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要抵制和反对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同分裂祖国和损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4)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努力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扬个人特长,争做有用之才。
二、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1.中学生立志报效祖国,落实到行动上,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扬个人特长,争做有用之才;
2.探究园:社会风景——人才招聘面面观;
3.由于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不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4.只要发挥所长,每个人都能焕发光彩,获得成功。
三、实践与评价二:青春论坛,阅读“毛毛虫实验”故事的启示
课时3:人因目标而伟大
一、实践与评价二:青春论坛——人因目标而伟大 阅读“砌砖”故事的启示。
二、阅读与感悟——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谭铁牛事迹
三、本课小结
1.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 2.为什么要立报效祖国之志; 3.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 4.中学生如何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5.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第五篇: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九年级政治全册 4.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导学案导学案
4.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懂得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知道我国是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难点: 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自主学习: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2)(3)2.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2)(3)3.我们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 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合作探究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活动一】列举中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例:略。说明现在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正变得更加开放。(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活动二】闭关自守为什么会导致落后?p47说明了什么?
答:略。说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2)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三点P47-48)【活动三】讨论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
答: 利大于弊。因为:A、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B、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C、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坚持对外开放
【活动四】我国对外开放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 进出口贸易;中国的纺织品、电器产品等日益走向世界市场;中国重新“入世”等。政治: 国家领导人互访;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各种国际组织活动;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等。
文化 中国在法国文化年;中国在美国文化年;中国在俄罗斯文化年等。教育: 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高校联合办学等。
体育: 积极参加世界各种比赛,并取得良好成绩等。(1)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活动五】在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如何看待国产汽车发展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创品牌;另一种则认为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
答:题中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观点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对外开放。因为:A、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中国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B、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①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②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3)总之,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①、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
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课堂反馈(做错了请在反面订正)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2004年1月26日至29日,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同时,中国在法国举办的文化年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共计300多个项目,极大地推动了中法关系与合作。近年来,中法经贸往来也呈现出强劲势头。截止2002年底,法国在华投资项目2032个,中国从法国引进项目1972个,正在执行的中法科技合作项目近700个。
请根据材料回答:(10分)⑴、中法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充分说明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2分)答:
⑵、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基本国策?(4分)答:①、②、③、⑶、你认为我国在坚持这一基本国策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4分)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