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项目简介
“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GCE)”活动剪影
项目简介
为了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2007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与美国惠普公司达成开展“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的合作意向。在此基础上,由教育部数学与复杂系统重点实验室(简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该研究课题计划在2008年—2011年,分两批在全国建立20个实验区、500所实验学校进行实验研究。该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是:经过3年的实验研究,使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学生在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方式等方面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贯彻新课程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供具体的范例、经验与教训。项目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专家介绍 顾问小组
王梓坤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师节首倡者;
严士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教育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 王尚志 教育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查委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
俞正光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陈维桓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Sharon Taylor 美国乔治亚南方大学数学教授;
Chris Longhurst 先后担任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有27年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
领导小组组长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
领导小组副组长
保继光 北师大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 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主任助理、课程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刘复兴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鲁 刚 惠普计算器事业部亚太事业发展总监。
课题组负责人
曹一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项目办公室主任
罗梓瑁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专家组组长
王长沛 北京教育学院原数学系主任,教授,教育部课程中心,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估组专家。
专家组成员
王光明 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天津师大教授、博士,数学教育硕士生导师; 陆新生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信息技术方向硕士导师;
吴绍兵 北京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宿迁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
顿继安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
赵鸿雁 清华大学附中教导主任,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隋丽丽 北京市第15中学,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
李 红 北京市第22中学,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孙维刚数学实验班教师、负责人; Michael 美国伊利诺州Grasse Elk Grove High School的数学老师;
侯立平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Mark Howell 美国华盛顿州Gonzaga College High School的数学老师;
徐 帆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高级教师 北京市海淀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 陈 健 天津八中高级教师;
陈蓓华 上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邓本标 上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余 萍 上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王 晴 上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施炳星 上海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课题组成员还有来自各实验区教学研究人员、高校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生。
研究内容
本项目通过学生经常而恰当地使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教学实验,对手持技术与数学新课程的全方位整合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的教学计划、方案与教学案例研究;
2)手持技术对于不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影响的研究;
3)手持技术对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发展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
4)手持技术环境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5)手持技术环境下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6)手持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项目活动
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
将先进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数学学习中来,为学生做数学和感悟数学,提供全新的便捷的移动实验室,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早获得现代数学的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探究环境,包括:
定期举办“HP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冬令营;
聘请全国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冬令营有关活动;
定期举行“HP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成果交流活动;
编辑、出版学习案例、学生的作品以及其它与本课题有关成果;
定期开展“HP杯学生优秀作品评奖活动;
定期开展“HP杯优秀学生”评奖活动;
向国内和国外有关知名高校推荐优秀学生;
网络上也纷纷报道这次签字协式:
1.人民网天津视窗新闻中心:教育部“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项目启动
2.比特网报道:"惠普掌上移动实验室落地中国”助力中国教育课程改革
二、“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项目起动首轮培训
时间及内容:2008年8月4日——6日,“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项目在江苏常州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国首轮实验学校培训活动
出席人员:来自全国十个实验区的实验校教师和学生专家组成员、基地校教师以及国外专家共计149人参加这次培训活动。
三、天津实验区“实验学校”授牌及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时间及内容:08年9月23日天津实验区启动及授牌仪式在北师大天津附中成功举行。出席人员:项目组负责人曹一鸣教授、项目专家组组长王长沛教授、天津实验区专家组组长王光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邰静红等。
四、宿迁实验区“实验学校”授牌及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时间及内容: 2008年9月24日下午1点,宿迁实验区项目授牌及启动仪式在江苏省沐阳中学成功举行。
出席人员:项目组负责人曹一鸣教授、专家组组长王长沛教授澳大利亚专家Tony、Chris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李善良教授、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家生、5678-
第二篇:手持技术-实施方案(初稿)
《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1—2012学
北京市东方培新学校《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课题的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教学模式的迫切性。尤其在多媒体教学方面,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尤其在数学教育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中,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和实践中,数学学科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却仍存在着较突出的困难,主要的问题是现在很多数学方面的应用软件都是基于教师在上课时辅助教学,如功能强大的几何画板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教学软件。但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因为几何画板必须在电脑上才能运行,而做到每一个学生人手一部电脑却不是很现实,这就造成学生的参与性不强。这就需要一种能够让学生参与性强的仪器且价格不是太高较容易普及,从而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教育部课程中心与美国惠普公司合作,由教育部“数学与复杂系统重点实验室”(简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了国家级“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课题。主要的实验仪器惠普公司提供的HP 39gs图形计算器。它在矩阵计算、作图、编程、统计分析等方面与电脑有着相近的功能,基本包括了中学数学学习中所需要的各种功能;采用菜单式设计,使用方便快捷;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可以在普通教室、家庭甚至行进途中随时随地使用。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实验研究的假设:
运用手持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假设的理论依据是: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提倡发现学习,即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并认为发现学习有助于开发学习者的智慧潜力,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学习者学会探索的方法。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构。在教学设计方面,变教师为教学出发点为以学生为出发点;变以传授知识、技能为教学目标,为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在教学组织方面,变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变 1
课堂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开展课题“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的研究的目的:探索研究把手持技术应用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的转变;创建师生交互式共同学习的新环境;构建手持技术下的教学研究平台,促进校本培训活动开展,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学生经常而恰当地使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教学实验,对手持技术与数学新课程的全方位整合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手持技术对于不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
2)手持技术对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发展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
3)手持技术环境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4)手持技术环境下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根据上述理论依据,我们制订了本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关注的事件
(1)教师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手持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指HP 39gs图形计算器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发、运用。按照假设理论依据模式,研究过程中要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或是在知识的产生和形成阶段,或是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方面,运用手持技术的强大功能创设教学情境,确定手持技术与教材整合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认知学习理论预先制订教学设计方案,从而避免盲目的实践探索;由课题组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论证,最后形成教学设计方案;实验教师根据研究课题要求上实验公开课,教研组老师参加听课同时进行评课活动,并对课题开展情况提出反思与建议。
(2)学生方面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
(3)其它因素
课题研究还要关注实验环境、实验教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等。因此,为了控制干扰因素,课题组要通过多种手段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硬件操作水平和开发能力,同时对学生在图形计算器方面的应用能力加强培训。
2、实验目标的检测
实验期间各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及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以及课题的论文撰写情况。
3、实验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经验交流法为辅等。
五、研究的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确定实验班:初一年级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初二年级确定六班为实验班,并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初三年级确定三班为实验班进行研究。
2、按照要求制定课题计划
3、进行理论研究,查询相关文件、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实验组织情况:
我校课题负责人为黄清华副主任。七年级负责人为张春雨老师;八年级负责人为刘征老师;九年级负责人为吴娜老师。
(三)研究与试验阶段
1、课题研究的初步阶段(2010年8月—2011年7月)
(1)对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进行调查;
(2)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确立课题研究的方式与过程;
(3)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已经熟悉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4)部分学生可以独立编写程序,获得全国一等奖;
(5)教师采取自修、反思、实践、研讨、交流、总结等模式,完善手持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题研究中期阶段(2011年9月—2012年7月)
(1)以年级为单位写本学年的课题研究计划;
(2)采用结对的方式,让新加入研究的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3)确定实验班,举行开班仪式;
(4)关注图形计算器在课堂教学中的开发、运用。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反思和交流;
(5)在每个实验班中上好关于图形计算器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课;
(6)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记录课题研究的感悟,写好反思;
(7)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写个人研究的案例和论文。
(8)以年级为单位写每学期的的课题研究总结。
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1)整理实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2)形成新观点、开拓新模式。
(3)撰写实验报告。
(4)评价验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预计2013年完成所有预定计划。
2、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运用手持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4、完成若干篇实验报告、论文或课堂实录。
2011-9-9
七、经费预算 ?
八、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案例和论文。
3、学生作品
第三篇: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答案
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题
1.“教学行为取向”的含义是()
(A)原有的教学行为(B)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行为(C)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D)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 答:(D)
2.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生活(B)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
(C)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D)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答:(A)
3.关于“理念”,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理念是理想和信念(B)理念就是理论
(C)理念表达人对事物的看法(D)理念对人的行为有支配作用 答:(B)
4.下列哪一条要求,不属于“了解·感受”层次()
(A)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B)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C)会推导数学公式
(D)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答:(C)
5.教学设计文本的主体是()
(A)教学方案(B)教育理论(C)经验反思(D)怎样解题 答:(A)
6.关于“认知”,下列错误的一项是()(A)认知就是认识(B)认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历程
(C)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都是认知的具体过程(D)人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是与生俱来的 答:(D)
7.情感是一种()
(A)心理现象(B)生理现象(C)行为现象(D)自然现象 答:(A)
8.下列数学方法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没有明确要求的是()(A)换元法(B)配方法(C)十字相乘法(D)待定系数法 答:(C)
9.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切实可行的做法是()(A)每节课都要分清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B)以知识目标为主,设计过程目标,将能力、情感包容于其中(C)只要知识目标,其他目标都是虚的(D)只要能力目标,有了能力就什么都有了 答:(B)
10.数学中“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是指()
(A)列方程、解方程的知识(B)求函数性质、画函数图象的过程(C)解决有关方程与函数的问题(D)用方程与函数的知识来看待问题 答:(D)
11.微格教学是指()
(A)小班化教学(B)录像回放教学(C)日常教学(D)讲讲停停的教学 答:(B)
12.下列教学技能对教师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对数学教师来说最基本的一项是()
(A)语言技能(B)板书技能(C)组织技能(D)电脑技能 答:(A)
二、简答题
1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答案: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14.义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
.
答案: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5.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
的机会. 答案: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16.促使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
.
答案:“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
17.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答: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8.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答: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9.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
括
.
答: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 20.“学习与发展”的理论认为,是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21.数学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 答:对学生了解的经验总结
22.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
;另一种是
.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答: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23.运用教学语言的基本原则是:①
;②
;③
;④
;⑤
.
答:①教育性原则;②科学性与学科性原则;③适应性原则;④启发性原则;⑤规范性原则.
24.侧重于讲解内容的讲解技能的类型有:、、. 答:解释式、描述式、论述式.
25.变化技能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答:教态的变化、教学媒体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方式的变化..26.认知对情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第二,. 答:认知是引起情感产生的一个主导性因素,认知发展是促进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7.《学记》中说: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顺)”.所指的意思是:
. 答:如果不循序渐进,就破坏了顺序,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困难. 28.初中学生获得概念的一般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答:归纳各种样例形成概念,根据事物间的各种关系掌握概念.
三、辨别题(每小题8分,10选2)
29.初中数学新课程(课标课程)与“旧课程”(原来的课程)相比,在“知识教学”方面是强化了还是弱化了?
答案:在纯数学知识方面,就局部来说,有些加强了、有些弱化了;就整体来说,弱化的多、加强的少.在活动知识、经验知识方面,新课程比“旧课程”有明显的提高.
30.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答案:教学设计的主体是一份教案,案例分析的主体是一个事件;教学设计仅仅是一个预设的方案,可以没有发生过,但案例所陈述的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
31.“给每个学生布置任务,并让那些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去帮助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这种教学行为是不是合作学习?
答:基本上不能算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合作.只是那些受到帮助的学生,其任务是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完成的(排除了同伴代替他完成的可能).
32.某教师上公开课,用多媒体把“练一练”、“想一想”等的字体做成闪闪发光,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的做法恰当吗?
答:不尽恰当.动态的物体比静态的物体更吸引人,这一点没错.但“练一练”、“想一想”等标题本身没有教学意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几个字上来,反而干扰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
33.课本习题、教辅作业等练习设计,题目的难度一般都有一定的梯度,后面的题往往有较高的难度.教师经常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做完习题”的习惯.你认为这样的做法恰当吗?
答:并不一定恰当.如果教师认为这些习题是学生可以做、也是必须做的基础题,那么就有必要让学生努力做完.一般情况下,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余地,这符合“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34.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做题目就是新课程中提倡的“过程”学习,你觉得呢? 答:新课程提倡的“过程”不仅是指解题过程,还包括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活动的实施过程,情感的体验过程等.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提出的,泛指“教学过程”.加强过程,意在追求过程中的教学价值,防止“死记硬背”的过度所造成的教学缺失.
35.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有何区别?
答:所谓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对,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两种都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应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同时,还要努力实现这两种方式的有意义性.
36.在求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目标、已知条件常常很清楚,障碍也较容易发现,最困难的是采用什么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心理学上提供了两种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期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规则系统途径.二是启发式途径.请谈谈它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答:规则系统途径是指在探索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将过去熟悉的各种方案、办法等进行尝试,不断纠正其中的错误,直到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启发式途径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深入的思考之后,凭直觉采用一个或几个有限的步骤去逼近目标.以上两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相互作用的.一般来讲,常是先用启发式途径,看看能否迅速解决问题.若不行,再去不断地尝试错误,再受启发、尝试,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
37.数学专业和教学专业知识是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试谈谈你的认识. 答:数学教师要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数学教师还要有扎实的初等数学功底,通晓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及其思想方法,了解数学领域学术发展的前沿和发展趋势.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知识应具有基础化、理论化、系统化、现代化的特点.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38.在观摩新课程公开课的过程中,常常能听到“我们平时的课是不可能都这么上的”这样一句评价.确实,在新课程实验的初期为了倡导一些新的教学行为,许多公开课是为突出某种教学行为而精心设计的.试谈谈你对公开课上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在新课程实验的初期为了倡导一些新的教学行为,公开课能起到示范作用.这种示范是为了让更多的教师理解新课程、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有必要的.当大多数教师已能熟练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时,我们的公开课应更多地考虑课堂整体的优化,让教学行为为教学目标服务.
四、观点论述(每小题8分,6选2)
39.“数学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你认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最突出的价值是什么?
答案:从所给的四个方面的某一个来阐述都是正确的.
譬如:初中数学教育的最突出的价值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第二,数学是理性精神和理性思维的代表;第三,数学教学本质上是数学思维的教学.
40.从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来看,什么情况下需要实施“合作学习”? 答:有下列三种情况需要实施“合作学习”:(1)如果学习内容较难,大多数学生仅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那么就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众人的智慧实现难点的突破.(2)如果某项学习活动量大,全部由学生个体来完成需要化大量的时间,那么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后,为了共享学习的成果,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41.如何处理操作几何、说理几何与逻辑几何之间的关系?
答:第一阶段是通过直观操作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即操作几何);第二阶段是在直观操作的推理中渗透逻辑推理(即说理几何);第三阶段严格的推理论证(即论证几何).推理是分不同阶段的,逻辑推理是推理的一种,形式化的逻辑论证是在学生已有的操作几何、说理几何非形式化证明的基础上,有时在某个学段中两种几何并存.
42.你对“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1)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2)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3)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与鼓舞,得到知道和建议.
43.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答:主要是要在教学中,包括在教学目标、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把认知与情感统一起来.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中的情感方面忽略掉了.其结果,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教学的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是情感培养、情感发展方面的效果不如人意.因此,对情感方面的重视,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
44.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较以前更注重发现式学习.于是,有的老师以为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会产生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足,因而就完全抛弃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主导者的角色.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因为有了教师才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变得更经济、更有效率.把一些活动安排得比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更有教育意义,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所以,无论何时,教师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专业,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正是由于这个事实他才是个教师.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6选2)
45.从价值取向、评价方式和实际效果来分析下面的案例:
曾几何时,当有学生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而引得满堂哄笑时,仍只见教师坚定地说“很好,请坐下!”.问其为什么,教师回答“新课程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要充分肯定和鼓励”. 答题要点:
(1)从评价的价值取向来看,教师的本意是表扬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精神.(2)从评价方式来看,教师的用语过于简单,产生了误会.
(3)从实际效果来看,教师只用了“一元评价”,而且丢舍了最主要的评价指标(问题的内容).
46.有一节“100万有多大”的数学课,教师设计了许多“100万”的实例.其中有一个是“100万颗米粒”让学生感到体积“很大”,另有一个是“100万个细胞”让学生感到体积“很小”.课堂小结时,有学生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100万”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教师肯定了该学生的回答,并表扬了这种辩证的观点.试分析该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100万有多大”这节课的教学核心是什么? 答题要点:
该教师的做法不正确,他混淆了“数大”与“量大”的概念.“100万有多大”这节课的教学核心是:感受大数.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100万”是一个很大的数.
47.为引出单项式概念,教师在复习了代数式的概念后,要求学生讨论黑板上的三个代数式7m,-a,x2的共同点,希望学生能回答出“都具有数与字母的积或字母与字母的积的特点”.
生1:都是未知数.
师:这里不叫未知数,叫字母. 生2:都是两个字母的相乘,或数与字母想乘.
师:对.还有呢?
生3:都有很多字母.
师:……(摇摇头)
生4:都是整式.
生5:字母取任意一个数都可以. 生6:它们算起来比较简便. ……
学生的回答是非常踊跃的,思维是开放的,但对教师想得出的结论就是“启而不发”.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应怎样改进? 答题要点:
(1)要有意义的探索内容.
(2)探究性数学问题要有合理探究目标.
48.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推论教学完毕后,老师给出下面一道巩固性练习. 已知:如图所示,P是△ABC内一点. 求证:∠BPC>∠BAC 然而,两种不同的启发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启发一:
(1)我们能不能通过连辅助线AP来证呢?(2)我们能否用今天学过的定理或推理来证呢? 启发二:
(1)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要证明的两个角不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或外角,能否“化生为熟”呢?
(2)ABPC是一个四边形(即化归对象),如何实现化归目标(三角形——化生为熟)呢?关键是寻找化归方法,请同学们自己探索一下化归方法,看看效果如何?
对这两种启发,你认为它们有本质的区别吗?哪个是在引导学生探究? 答题要点:
(1)这两种启示有本质的区别,第二种是在引导学生探究;(2)探究要有意义的探索内容;
(3)探究性数学问题要有合理探究目标;(4)探究性问题要蕴涵着普遍性的规律..49.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会相交吗?
生:老师,书上例2中,y=的图象会相交吗? 师: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后面的图象是前面图象往上平移2个单位,怎么可能相交呢?怎么看书的!
你认为学生问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哪一方面不清楚?教师的回答是否妥当? 答题要点:
(1)学生可能对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与解析式之间的关系缺乏理解;(2)教师的回答不够妥当;(3)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4)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 50.教学片段:教师在黑板上写下: 计算下列各题
1.(1+x)(1-x)2.(2a+3)(2a-3)3.(100-1)(100+1)4.(x-6)(x+3)师: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在讲台上做,学生独立做题,约1分钟后,老师告诉大家他已做完,学生发出惊叹声.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教室时静悄悄地,学生在努力计算,约2分钟后,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已经做好.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大约又过了1分钟,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
师:不知你们的方法是否和我一样?为什么我比你们做得快呢?
生(得“第二名”的学生):老师,你的做法应该与我们的做法不一样,我感觉到我的做法已经很快了,但还是比不上你的速度.
师:其实老师不是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做的,而是利用平方差公式做的!(稍停)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呢?大家从这4个题中自己去找一找,看看存在什么规律,当你找到规律时也就知道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各自独立思考.…… 请你谈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答题要点:
上述案例中,老师充分应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抓住可探究的环节,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体验、思考、尝试、交流,以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第四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掌握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 “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 ” 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在一个长 16 米、宽 12 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 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例如,“ 字母表示数 ” 中的第一课 “a 能表示什么 ” 没有直接向学生呈现 “ 代数式 ” 的含义及相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动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在游戏中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体会 “ 为什么要学习代数式 ”,“ 代数式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活动去获得代数式的基本含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又如 “ 用刀切去正方体的一个角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 ” 这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然后探究出结论。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想教师应该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我曾经布置这样的作业,“ 用一张正方形纸片,你能做成一个没有盖的长方体的盒子吗?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 在学生交的作业中,我发现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做盒子时非常认真,也很漂亮,尽管在所编的问题中有些错误。可成绩好的一些学生虽然解题正确,可是做出的盒子却是敷衍了事。为此,我及时表扬了制作认真的学生,同时也暗示制作不认真的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4.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学习“ 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 后,当学生交上自己用圆规和直尺所画的精美图案时,又是对几何图形特点的感悟和对图形实用价值的领会;当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图案,自取名字时,当学生知道和了解许多的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时,你不能不说,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二、通过教学,认识到新课程教学中的 “ 双基 ” 与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的区别
我听过一些新课程的数学课,在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甚至还有表演,我觉得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我们必需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形式的 “ 活泼 ”,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数学课不能忽略数学的特点,“ 双基 ” 的教学是中国的特色和传统。新课程数学教学中要不要 “ 双基 ” ?我认为不是不要 “ 双基 ”,但是新课程下的 “ 知识与技能 ” 与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要有所不同。1.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特点
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是以知识为本的。老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 “ 双基 ” 并未改变。过分强调系统性、科学性,内容庞杂、专业性强,而且脱离生活,就像搞专门研究似的。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 双基 ” 成了升学的敲门砖。2.新课程下的 “ 双基 ” 特点
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里,在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 前面有个定语 “ 适应终身学习”,这就和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 “ 适应终身学习” 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原则地说,凡是终身学习需要的,我们就要让学生学好、练好,否则就可以忽略,甚至可以暂时不学,等以后在适当的时间去学习。我们看到,新的数学课程不再有脱离生活的繁琐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题,因为它们不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这正是终身学习所必需的。
“ 学习” 这个词的本义不仅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归 “ 学习” 的本义,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1 世纪国际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内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新课程理念下 “ 双基 ” 学习本身决不是单纯的学知识和练技能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 “ 双基 ” 学习是不存在的。过去,我们也强调思想教育,但是往往把思想教育游离于双基的学习之外,一说到学习情感就会把它狭窄地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处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总是从怎么 “ 渗透 ” 来考虑,岂不知教学本身就包含着思想教育,一个 “ 渗透 ” 怎能包含得住?结果是学生学了数学不爱数学。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学习过程和方法之类的学习策略。所以,过去的 “ 双基 ” 把学习的内容窄化了,只剩下了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是一种全面的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 “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我们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要求我们要整体地把握和实施三维的课程目标。因此,新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融为一体,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 “ 双基 ”。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都将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第五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实习的中后期,本人对任县第二中学的数学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过程与结果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了使调查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和部分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一)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情况
1.学校教师概况
学校女老师偏多,年龄和教龄都偏小。学历都是本科,所教班级的人数51人以上,无兼教科目。大多数教师参加最高级别的培训是省级并认为参加课改培训对其作用很大。
2.他们在教学上的变化
(1)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变很大但是业务能力基本适应适应课程改革。(2)工作量与以前相比增加一些。(3)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发生了一些改变。(4)和同事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有所增加。(5)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利用教材,对新教材基本适应。(6)在本校主讲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由以前的老教师转变为年轻的教师。
3.教研活动方面
本学期所参加的教研活动,主要侧重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讨论、听课评课,讨论改进,听课评课后,再上课改进自行确定教学研究主题,展开研究。在集体教研活动中,他们比较经常或擅长做的是梳理出讨论中的主要问题、听别人发表意见。认为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他们心中希望进行有专家指导的教研活动。对数学教研员的命题比较满意,并希望教研员的指导方式是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组织教学观摩、评比。
4.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
认为对他们成长最有利的方式是既有专业化培训又有教学能力的培训,教学研究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他们专业成长的最有利的形式是教师间的及时交流、专家指导、自我反思。促进他们专业成长的最有利的交流形式有组织的教师交流和教师和专家交流
5.教学评价方面
认为学校对教学工作应该通过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渠道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表现。
学校领导实质意义上重视课改基本满意,对本校开展课程改革的总体评价是比较好。
(二)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情况
我抽取了初二年级3个班级50名学生、初三年级3个班级50名学生,3个班的数学成绩、学习风气和班级纪律分别处于优秀、中等和一般三个层次。在有关教师回避的情况下,我对学生讲明了调查意图,消除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把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喜悦与收获、苦恼与挫折真实地予以告知,客观反映自己的想法。总体来看,调查气氛活跃,学生配合比较好。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答卷250份。
1.对新课程的整体感觉
数学教材内容新颖,知识容量大、教师讲多,学生练多。数学学习方式的最大变化是经常与他人合作学习和经常整理做笔记喜欢老师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喜欢老师用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数学学习中,愿意与他人讨论交流,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多。
2.新课改下的学习状态
在数学学习时,遇到难题,成度较好的学生反复思考,不轻言放弃,直到弄懂为止,程度较差的学生马上询问周围的同学、老师或家长。注重培养数学思维,对课本例题的学习状态是先独立思考,再看书上是怎么做的。计算能力稍差,原因是初中的公式总是套用混淆。没有养成及时订正作业或者试卷中错误的良好习惯,原因是这些错误还是不知道怎么改正。希望学校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例如数学兴趣小组、数学补差、智力竞赛活动来锻炼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
希望自己在数学上取得成就,得高分,受老师表扬或者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这里衷心的祝愿任县第二中学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