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2期)专题01 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
2015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2期)专题01 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
一、背景材料
2014年9月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势下,我们要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政治生活
公民监督权。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国体决定政体。在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豆选”“三三制”到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再到上世纪90年代8亿多农民实行村民自治,人民当家作主一直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保证
教学课件 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2.生活与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
坚持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
坚持辩证否定观。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
三、能力测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回答1-5题。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
①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②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 ③与生俱来的、一劳永逸的 ④人民民主最高实现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参与政治生活,公民要
①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
②依法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
教学课件 ③提高自身素养,依法有序参与
④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要求
①党要领导立法、依法行政
②政府要依法执政、依法决策 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公民要学法知法、守法护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体现在
①人民选举人大代表,代表行使立法权、决定权 ②其它国家机关由人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人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④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授予地方高度自治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党的领导同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是一致的,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这体现了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确保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 C.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一首质朴的歌谣,唱出了翻身农民的心声。回答6-7题。
6.品豆里乾坤,观民主进程。油画《豆选》反映了
①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②选民文化水平决定选举方式
教学课件 ③最朴素的民主决策方式
④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从“豆选”“三三制”到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再到上世纪90年代8亿多农民实行村民自治,人民当家作主一直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这表明
①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逐步扩大
②人民民主实现程度逐步提高 ③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④人民民主的本质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回答8- 题。
8.1945年,在延安的窑洞里,黄炎培先生曾提出一个如何跳出中国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当时,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这表明各级国家机关
①都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②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要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启示各级人大要
①领导立法,带头守法
②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③行使监督权,监督法律实施
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这表明
A.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12.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这告诉我们
教学课件 A.对事物的价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C.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3.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这启示我们借鉴政治文明要
①坚持辩证否定观
②坚持肯定一切 ③坚持否定一切
④坚持革命批判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习近平同志指出:“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这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政治制度在国家和社会中起决定作用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生长于中国土壤,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 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依据。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知识,分析如何借鉴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⑶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
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
第二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2期)专题05 第八夏季达沃斯论坛
2015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2期)专题05 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一、背景材料
2014年9月10日至12日,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在中国天津市举行,本届论坛以“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为主题,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马里总统凯塔、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丹麦首相托宁一施密特等各国政要以及来自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界代表21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李克强在致辞中指出,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近年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动力也来自改革创新。着眼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结构。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永远做一个开放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包容的大国,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建成一个创新的大国。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我们将继续扩大居民消费,形成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今年后四个月,我们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
3.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我们坚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重视稳定出口,也积极扩大进口。
4.要坚持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性调整。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人类已进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各国利益相互依存,彼此命运休戚与共,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
6.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李克热点分析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政府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者”。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窃取商业机密等行为,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要一视同仁依法加以惩治。
7.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政府要拿出“权力清单”,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样才能防止公权滥用,使政府真正履行为人民、为大众服务的职责。另一方面要拿出“责任清单”,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责任必须为”,以建立和维护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动力,鼓励创新创造。
8.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我们所说的发展,是就业和收入增加的发展,是质量效益提高和节能环保的发展,也就是符合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科学发展。
1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也就是说,智慧来自于大众,用中国的成语说,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1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 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我们要推进结构性改革与调整,抱定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改革,着眼解决长远问题。
1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要靠创新。
三、能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热点分析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我们将继续扩大居民消费,形成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下列关于消费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决定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产积极性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今年后四个月,我们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有
①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窃取商业机密等行为,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要一视同仁依法加以惩治。对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依法严惩,包括实行巨额赔偿惩罚,使违法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成熟管理经验和优秀的文化成果,兼容并蓄、消化吸收。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①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以世界文化为营养,全盘吸收外国文化的成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我们所说的发展,是符合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科学发展。下列关于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们可以创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
③规律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④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人类已进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各国利益相互依存,彼此命运休戚与共,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这主要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哲学依据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9.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我们要推进结构性改革与调整,抱定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改革,着眼解决长远问题。这是因为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也就是说,智慧来自于大众,用中国的成语说,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性调整,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创造价值,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创新? 12.阅读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 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穷期,政府带头自我革命,一方面,要拿出“权力清单”,政府应该干什么,“法无授权不可为”。另一方面,要给出“负面清单”,企业不能于什么,“法无禁止皆可为”。还有一方面,就是要拿出“责任清单”,政府该怎么管市场,“法定责任必须为”。
材料二 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致辞时指出,本届论坛以“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中国永远做一个开放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包容的大国,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创新的大国。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给我国政府提出合理的建议。(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大国?
6
第三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2期)专题04 云南鲁甸地震
2015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2期)专题04 云南鲁甸地震
一、背景材料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震级不算大,却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截至8月5日14时30分,地震共造成昭通市398A死亡,12人失踪,I 927A受伤;曲靖会泽12A死亡。
鲁甸地震灾情时刻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8月4日,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总书记急飞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一上飞机,李克强就召开紧急会议,听取国家有关部门和人民镌放军、武警部队负责人汇报。李克强强调,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科学有力举措抓紧救援,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李克强提出八点要求:第一,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必须抓住一切可能,充分用好48小时、72小时黄金救援期,尽最大努力搜寻失踪者,营救埋在废墟下的群众,不到最后绝不轾言放弃。第二,高度重视次生灾害,防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微信”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成了谣言、诈骗等不良信息传播的代替集散地,甚至造成社会恐慌,引发公共事件。③我们既要看到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危害,并通过网络立法对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依法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生新的伤亡。要加强监测,注重科学救援,做好当地群众和救援力量的安全防护。第三,进一步加强救治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伤员救治。第四,抓紧做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要继续调集粮食、帐篷、防疫药品等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水喝,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第五,及时充分公开灾情和救灾信息。第六,借鉴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经验,以地方为主形成统一指挥体系。第七,开展生产自救。要动员群众在灾难中奋发自救,抓紧恢复生产。第八,做好恢复重建准备工作。要尽快打通受损的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为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提供生命线保障。
8月6日,李克强专门打电话给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详细询问救援进展情况,对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三个确保”的要求:一要尽最大努力减少伤残和死亡,确保生命不息、救援不止。二要加强对次生灾害的预警、排险和救援工作,确保不因工作不到位导致新的人员伤亡。三要切实加强后勤保障,确保灾区群众和救援队伍的基本生活。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经济生活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李克强表示,国家将加大对云南抗震救灾的支持力度,在前期下达6亿元应急救灾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16亿元应急救灾资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在争分夺秒生命大营救的同时,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置也同步展开。相关部门调集粮食、帐篷、防疫药品等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水喝,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2.政治生活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李克强指出,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必须抓住一切可能,充分用好48小时、72小时黄金救援期,尽最大努力搜寻失踪者,营救埋在废墟下的群众,不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
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李克强对媒体强调,政府正采取一切措施,担起应担的责任,抢险救灾,不留遗憾。这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其先进性是通过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抗震救灾最前线。广大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纷纷挺身而出,不顾安危,冲锋在前。3.文化生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全国各界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活动,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地震发生后,海内外侨胞纷纷伸出援手,支持震区救灾,体现了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地震常识。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各种有关地震应急的流言,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发布了经常被传播的错误地震常识,以提高公众辨别能力。4.生活与哲学角度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李克强要求云南省有关部门针对灾区地形复杂、地质破碎、余震不断的实际情况,建立灾情报告制度,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监测,完善应急预案。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李克强指出,要科学有序开展救援工作,既要发挥不怕艰苦、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又要注重自身安全、科学救援,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新的人员伤亡。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地震发生后,我国自行研制的无人机先后起降作业多次,为地图绘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依据。这些数据为合理分配救援力量、选择安全救援路线、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以及灾后重建选址等方面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参考。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李克强要求尽快打通受损的道路、电力、通讯等基 2 础设施,为抢险救援和恢复重建提供生命线保障。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机构的有序性。李克强强调,为了保障救灾的有序有力、科学有效,抗震救灾由地方具体负责,国家将继续全力给予支持。云南省要进一步做好军、地救灾力量协调,做到信息共享、步调一致、协同作战,齐心协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李克强指出,要及时为受灾群众提供农资等补助,动员群众在灾难中奋发自救,抓紧恢复生产,使人民群众勤劳勇敢的精神更好被激发出来,树立战胜灾难的坚定信心。
三、能力测试
1.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纷纷加入抗震救灾和爱心捐助活动中来,化爱心为行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李克强感谢记者在震区的报道。他说:“通过你们的声音向外界传达当地的人民是有能力、有信心、有力量战胜灾害的,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战胜灾难,重建家园。”当地民众战胜灾难的信心源自
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积极履行其职能 ④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李克强要求,准确、客观发布灾情和人员搜救、医疗防疫、受灾群众安置、基础设施抢修等工作进 3 展情况,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增强各界信心,为抗震救灾提供重要保障。这要求领导干部必须
①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④赋予公民知情权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4年8月8日《北京晨报》载文指出:据国家防总消息,云南震区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置方案已确定,将在堰塞体顶部开挖底宽5米、深8米、坡比1:1.5的泄流槽,在道路抢通、施工设备和人员进场后,预计需要5天工期。云南鲁甸6.5级地震引发正在建设的红石岩水电站上游一处山体滑坡(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火德红乡红石岩村),造成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江边村委会区域内牛栏江堵塞形成堰塞湖。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
②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徐和平介绍,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灾区实情,做出了灾区灾后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定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建立了监测点70多个,加强症状监测和水质监测,对集中安置点、厕所帐篷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杀。这表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其实,救灾的进步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的进步与不足。透过鲁甸地震等一系列灾害的应对,我们明显感受到国家治理的进步,也体现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但救灾的进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论是救灾还是发展国民经济,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任重而道远。从辩证法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当天,成都军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成立现场救灾指挥组立即赶赴灾区。2 000余名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受灾群众送去食物、帐篷和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交 4 通部、铁道部、卫生部、中国地震局等有关部门也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支持抗震救灾。解放军、武警部队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积极组织力量,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试从经济生活角度说说政府应如何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9.材料一 云南鲁句震区群众的处境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争分夺秒救人,齐心协力救灾,是中华民族面临的重大任务。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少数人借着震情散布谣言,或者插科打诨,博人眼球。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利用人们的善良和对灾区的关切,以虚假短信、冒牌网站等方式设立陷阱,骗取钱财。“北京市政府号召市民捐款遭前所未有抵制与唾骂”一文也在网上疯转。文中称北京市民政局在微博公布捐款方式和账号后,两个小时内收到7万多条微博,多为网友“抵制捐款”。为此,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8月5日特意澄清:“号召捐款遭抵制是谣言。”他解释说,此文明显是将过去水灾情况嫁接到这次地震上。“民政局目前没有面向社会号召捐款。我们只是打开了可以接收捐款的平台,为有捐款意愿者提供方便。”
材料二 当负面消息接二连三在网络上曝光,总有一些感动人心的故事在抗震救灾中上演: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唐支书8位亲人离去仍坚守在抗震一线,官兵携带食品进入灾区救援却饿晕在做饭的灶台上„„(1)针对网络谣言现象,有人认为需要对网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2)传递正能量,你我都是践行者。请说说你准备在平时生活中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第四篇:2016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2期)专题03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
专题03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
一、背景材料
2015年10月13日,经过群众广泛推荐、层层遴选审核、社会公示监督、民主投票评选等程序,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王福昌等62名同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廖理纯等265名同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隆重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从2007年开始举办,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六家单位共同主办。评选分“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五类。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前四届共评出214名全国道德模范和933名提名奖获得者。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经济生活
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桂顺斋的掌舵人孙世福坚持用过硬产品、贴心服务和不变真诚,把百年老店,打造成辐射京津冀三地的清真糕点名牌。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条件。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政治生活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能进一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习近平强调,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3.文化生活
文化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文化塑造人生。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这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载体,利用公益广告、绘画、微电影、巡讲巡演、微博互动、文艺节目等形式,使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文化创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时代特征,从丰厚的民族传统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习道德模范,贵在知行统一、重在身体力行。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做起,多办举手之劳的好事,多办惠及他人的实事,聚细流为江河、积小善为大善。
4.生活与哲学
重视量的积累。每一滴水都能照亮太阳,每个人的细微善举,最终汇聚成全民向善的力量。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模范”。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个国家只有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一个民族只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才能不畏艰险、始终向前。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道德模范是时代的英雄、鲜活的价值观,推进道德建设,要用好道德模范这 一“精神富矿”,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更好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时代前进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使讲道德、做好人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也是道德实践的主体。我们要顺应社会期待,大力推动学习道德模范的生动实践,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以道德模范为榜样,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三、能力测试
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回答1-5题。
1.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自2015年4月启动以来,372名候选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通过媒体广泛传播,引发社会强烈共鸣。这体现了文化影响
①来自于文化活动、文化氛围
②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③一般不是无形的、强制的 ④消极被动、深远持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圆梦中国,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现场,道德模范们或其亲人依次上台,用他们的故事把道德的力量传递给全国人民。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载体,利用公益广告、微电影、微博互动等形式,让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这主要体现了
A.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B.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C.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D.道德模范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4.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在全国道德模范典型事迹的感召下,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形成了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榜样引领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2位全国道德模范以他们高尚的道德、优秀的品质、感人的事迹、博大的襟怀,感动了全中国,感染了亿万人。回答6-14题。
6.桂顺斋的掌舵人孙世福坚持用过硬产品、贴心服务和不变真诚,把年销售产值不足3000万元的百年老店,打造成年销售产值1.83亿元、辐射京津冀三地的清真糕点名牌。这启示公司经营要
①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②准确定位,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④承担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小巷总理”朱国萍,眼里望着居民、脑中想着居民、心里装着居民;“盒饭书记”俞复玲,时时处处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开国上将之子许光,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南疆第一村”书记沙吾尔·芒力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从他们身上体现了
A.依法执政,塑政府权威
B.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 C.公正司法,求公平正义
D.践行宗旨,为人民服务
8.母亲离世、父亲患病,家庭接连遭遇不幸,陈春林把父亲带在身边,一边认真学习,一边精心照顾父亲,演绎了“带父上学”的孝心故事。古有扇枕温席、卧冰求鲤,今有带父上学,这体现了
①要摒弃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继承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于敏,卓越的科学家,隐姓埋名20多年,投身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为建设强大国防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氢弹之父”。从于老身上体现了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爱国主义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③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
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爱心教师” 嘎罗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资助30余名学生完成学业;“最美乡村教师” 周丽娜自创“兴趣教学法”,让大山深处的孩子学会“用知识改变命运”。他们认识到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的角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④教育能够最大程度的汇集世界各地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江玉珍,江远斌,姐弟俩信守祖宗200多年做秤“准确公道、分毫不差”的祖训,诚信做秤,美名传扬;重庆老爹方联海恪守“只卖良心药”的祖训,360年的药铺在他手中接续传承、口碑远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诚信意识是
A.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B.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D.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12.“嫂娘”赵小参,把婆家未成年的三个弟弟两个妹妹抚养成人;“80后”姜威威,支撑起“四患之家”天空;在樊桂英经营下,36口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成为“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她们的事迹折射了温暖人心的
①职业道德
②家庭美德
③社会公德
④个人品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最美潜水员”官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最危险的留给自己;“雷锋家乡小雷锋”周美玲车轮下勇救幼童;“最美孕妇” 彭伟平毅然跳进池塘,拼尽全力托起溺水女童。她们的事迹演绎了
①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②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崇德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④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战争岁月,他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他热心助人,奉献拳拳爱心。百岁抗战老人王福昌,把帮助别人当作最大快乐,坚持一辈子做好事。战老兵的人生哲理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 C.人的物质贡献大于精神贡献
D.人的价值因获奖而实现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对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材料二 学习道德模范,贵在知行统一、重在身体力行。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做起,把良好道德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要像道德模范那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办举手之劳的好事,多办惠及他人的实事,聚细流为江河、积小善为大善。
⑴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的依据。
⑵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二分析“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因,并指出在学习道德模范中应有的态度。
解析与答案:
1.A 表彰活动引起社会强烈共鸣,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是潜移默化的,选①②;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③表述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④表述错误。
2.D ①与材料无关;②说法错误,应该是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3.A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作用,选A;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超越时空的局限,但不能超越,B说法错误;C、D与材料无关,不选。
4.C ①否认了意识的作用,③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均不选;②④正确表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选C。
5.A 道德榜样有其个性,即矛盾特殊性,也有其共性,即矛盾普遍性,共性对人们道德修养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榜样引领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6.B ②③与材料无关。
7.D ABC行为与主体不符,均排除。8.D 古有扇枕温席、卧冰求鲤,今有带父上学,体现了传统文化相对稳定性、继承性,选③④;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①表述错误;②材料没有体现,不选。
9.B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观点错误;③材料没有体现。
10.A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观点③错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汇集世界各地信息,观点④错误。
11.A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五爱为基本要求,A、C、D表述不准确。
12.C 材料没有体现①③。
13.D 她的事迹体现了自觉维护人民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争当时代的先锋,故选D项;①②材料没体现出来。
14.A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选A;BCD表述不妥。
答案:(1)①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④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⑵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学习道德模范,加强道德修养,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学习道德模范,要从小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善。
第五篇: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3期)专题01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
2015年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分析(第03期)专题01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
5周年
一、背景材料
2014年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中央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必将谱写出新的精彩篇章,澳门这朵祖国的美丽莲花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更加迷人的色彩。
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经济生活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要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发展定位,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用好中央支持澳门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同祖国内地特别是广东省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增强澳门发展动力,努力实现与内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政治生活
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察民情、知民需、解民忧、纾民困,妥善处理社会多元诉求,平衡好各方利益,积极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广大居民更好分享发展成果。
依法行政。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努力打造勤政、廉洁、高效、公正的法治政府,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施政,使特别行政区发展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展开。
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家主席习近平监誓,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宣誓就职。3.文化生活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十五年澳门梦奋斗追求,十五年中国心澎湃跳动。澳门举行了以以“澳门梦·中国心”为主题的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文艺晚会。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澳门作为中西文化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岭南色彩的中华文化,融汇欧陆风情,蕴含独特魅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澳门同胞形成了爱国爱澳、包容共济、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这是澳门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要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精神。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高度重视和关心爱护青年一代,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实现爱国爱澳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为他们成长、成才、成功创造良好条件。
4.生活与哲学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5年“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有力证明:“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强大生命力日益彰显。
坚持联系的观点。俗话说,桌子上唱大戏——摆布不开。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的实践证明,只要路子对、政策好、身段灵、人心齐,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国家好,澳门才会好;澳门好,国家会更好。回归以来,澳门不仅从祖国内地快速发展中获得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和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也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发展的观点。15年来,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巨大成就,一个生机勃勃、安定祥和的澳门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祖国的南海之滨。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作为前无古人的事业,“一国两制”实践不会一帆风顺。澳门在取得巨大进步和成就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仍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加以妥善应对。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习近平主席到澳门后,探访了两户家庭,仿佛在澳门推开了一扇窗户,看到了澳门居民安居乐业的温馨画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三、能力测试
回归15年来,澳门这朵祖国的美丽莲花绽放出更加绚丽、更加迷人的色彩。回答1-3题。1.2014年12月19日,以“澳门梦·中国心”为主题的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文艺晚会在澳门举行。浪漫的土生葡语民歌,热情绚丽的葡萄牙土风舞、巴西桑巴舞、广东粤剧……风情各异,魅力四射。透过晚会我们感受到
①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的民族性
③文化的交融性
④文化的继承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习近平主席走访了两户家庭,“推开了一扇窗户”,看到了澳门居民安居乐业的温馨画面。下列选项中包含的哲理与此一致的是
A.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井底之蛙,坐进观天
D.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中央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澳门这朵祖国的美丽莲花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更加迷人的色彩。“映日荷花别样红”主要说明
①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②要注重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4年20日,习近平前往澳门郑裕彤书院,应师生邀请参加了正在举行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沙龙,同青年学生亲切交流。回答4-5题。
4.人与人的关系十分重要,我们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习近平说“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骨髓里。这就是文化DNA。”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中国人文化素养与生俱来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亘古不变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讲述了自己在学生时代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知识、开启智慧的人生经历,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打好传统文化的“底子”要
①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承袭传统,古为今用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牢牢坚持“一国两制”基本国策,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6-11题。
6.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依法治澳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是澳门与祖国共同发展繁荣的事业。这要求特别行政区要
①建设法治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依法决策,依法施政 ③遵守基本法,维护中央权威
④爱国爱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澳门同胞形成了爱国爱澳、包容共济、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这是澳门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要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精神,坚持从国家整体利益和澳门长远利益出发,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新局面。为此要
A.全面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
B.承袭和发扬澳门同胞传统文化 C.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D.发挥文化对澳门建设决定作用
8.坚持“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方向,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是因为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C.实行“一国两制”只是权宜之计
D.矛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9.澳门的进步和成就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掌握了自己命运的澳门同胞完全能够建设好自己的家园。这说明了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俗话说,桌子上唱大戏——摆布不开。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的实践证明,只要路子对、政策好、身段灵、人心齐,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戏。这说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 ③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④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我们深知,作为前无古人的事业,“一国两制”实践不会一帆风顺。澳门在取得巨大进步和成就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加以妥善应对,继续扬帆破浪、砥砺前行。这一认识
①坚持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②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坚持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坚持了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澳门要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发展定位,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用好中央支持澳门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同祖国内地特别是广东省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坚持提升自身发展素质能力和加强区域合作“两条腿”走路。
材料二 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依法治澳,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⑴结合材料一分析澳门发展思路的经济学依据。
⑵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澳门同胞如何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做贡献。
13.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奋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多理解“一国两制”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从而牢牢把握澳门同祖国紧密相连的命运前程,加深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爱澳情怀,增强投身“一国两制”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⑴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
⑵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知识,请你分析要牢牢把握澳门同祖国紧密相连的命运前程,并提出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