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建筑论文-浅谈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工程建筑论文-浅谈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原图处理 数字化绘图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简要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和摄影测量中的应用特点和一些要注意的方面,希望能给同行们作一些经验参考。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逐渐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应进一步延伸,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需要。
一、数字化技术在原图处理中的应用
(一)原图数字化处理
在建立各种GIS 系统时,需要对原有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对于原始地图,若其现势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数字化仪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当前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GPS数据输入三种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需要的仪器为计算机,数字化仪及相关软件,是较早的一种数字化输入方法,输入速度较慢,劳动强度也较大。扫描矢量化是通过扫描仪输入扫描图像,然后通过矢量跟踪,确定实体的空间位置。随着扫描仪的普及和矢量化软件的不断升级,其作业方法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数据输入方法。GPS输入是依据GPS工具能确定地球表面图形精确位置,由于它测定的是三维空间位置的数字,因此不需作任何转换,可直接输入数据库,目前主要是应用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它是在GPS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 定位测量方式,通过将1台GPS 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 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再
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 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也接收由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 接收机再利用0TF(运动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术由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应用这种测量方法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地进行施工放样。而实际应用得较多的主要是数字扫描矢量化软件,针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数扫描矢量化软件能自动提取多边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下面简单介绍MAPCAD软件的原图数字化处理作业流程。
(二)数字化原图作业流程
由于MAPCAD软件扫描矢量化输入方法具有图像清晰、编辑方便、易于转换等特点一般外设精度都能满足,所以地形图的精度主要取决于人工跟踪精度和输出设备精度,而人工跟踪精度主要取决于作业人员的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所以必须在加强作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上下工夫,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矢量化方案作业,确保图件的精度和质量高于国家现行数字化测图规范所规定的数字化精度和质量。在工程测量实践中,要做好地形图外业测点与数字化图缩放相结合、符号图层的划分子图、线型符号库的设计等工作保证满足工程进度的同时又节约项目经费,设计出的数字地图简单易用、美观整洁、易于使用地形图的工作人员判读。
二、数字化绘图
(一)数字化绘图的特点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绘图克服了手工绘图存在的许多弊端,如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烦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等缺点,符合现代飞速发展的工程需要。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
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一测多用:如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中需要对同一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过去的平板测图方法则需要重复工作,而数字化测图则可以同时根据完成的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多个地形图,因为往往小比例尺包含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范围。仅需先测大比例尺图范围,再补充小比例尺测图范围即可满足各不同专业人员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的需要。
2.精度高:数字化成图系统在外业采集数据时,利用全站仪现场自动采集地形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自动存储,在内业数据处理时,完全保持了外业测量的精度,消除了人为的错误及误差来源,而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3.劳动强度:小数字化成图的过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
4.便于保存管理及更新方便:数字化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且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二)外业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数据时,数据采集人员要准确应用地物代码,以免在内业成图时出现错误;在观测开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应对测站点进行检查,跑尺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动成图的要求作业,确保能完整地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点,必须通过绘制草图来表明各个地物碎部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测量坎子时,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进行地形点采集。当一个测区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数据备份。
(三)绘制内业数据处理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就摄影测量本身而言,从测绘的角度上来看数字摄影测量还是利用影像来进行测绘的科学与技术;而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视觉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利用影像来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也就是在“室内”重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测绘,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原来的摄影测量没有区别。因而,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整个的生产流程与作业方式,和传统的摄影测量差别似乎不大,但是它给传统的摄影测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目前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使用专门的航测软件处理,进行的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一个测区较小,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但可以说是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并且随着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 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四、结语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GIS技术的不断成熟、GP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是测绘单位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第二篇: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
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姓名:班级:学号: 陈 松 115121-05 20121000846
目录
摘要:...................................................3 第一章 引言..............................................4 第二章 地籍测量基本方法..................................4
2.1、地籍测量的发展.............................................4
2.2、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和特点...................................5
2.2.1、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5
2.2.2、现代地籍测量的特点.........................................................................................7
2.3、地籍测量精度要求...........................................8
2.3.1、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9
2.3.2、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9
第三章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10
3.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10
3.2、GPS 测量模式..............................................12 3.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12 3.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13
第四章 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14
4.1、GPS RTK技术的原理及方法...................................14
4.1.1、GPS RTK技术的原理........................................................................................14 4.1.2、GPS RTK的基本组成........................................................................................14 4.1.3、GPS RTK的测量方法........................................................................................15 4.1.4、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15 4.2、GPS RTK测量的技术设计.....................................16
4.2.1、GPS 网形设计规范要求...................................................................................16 4.2.2、GPS 的精度密度及设计依据...........................................................................17 4.2.3、GPS 网的基准设计...........................................................................................18 4.2.4、GPS 网的图形设计...........................................................................................18 第五章 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籍测量方法.......................19
5.1、基本思想和技术流程........................................20
5.2、遥感影像处理..............................................20 5.3、遥感图像解译及精度分析....................................21
结语....................................................23 参考文献................................................24
摘要:
随着现代3S技术的快速发展,4D产品和高精度以及高效率的测绘仪的产生,地籍测量将逐渐与现代的测绘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让地籍测绘从根本上发生转变。GPS以其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的优势,成为地籍测绘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本文研究了包括GPS、RTK 技术的原理,分析了新技术的特点,明确了 GPS、RTK技术的施测条件,针对地籍测量的要求,在介绍地籍测绘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从经济、精度、时间方面探讨GPS地籍控制测量的技术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方案。此外还介绍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地籍调回中的相关应用等。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其中依次介绍了地籍测量的发展和特点,现代地籍测绘的方法与精度要求,重点探讨了GPS、RTK用于地籍碎部测量的可行性,分析了各种误差来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有效的减弱或消除措施。并且论证了使用遥感图像处理来进行地籍调绘的可能性,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的分析,对于困难地区,采用本文所提出的集成思想是能够解决地籍碎部测量问题,满足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地籍测绘、现代测量、GPS RTK、遥感、第一章 引言
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界位置、土地面积, 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主要目的的测量工作。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 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 地籍测量的仪器和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 现代测绘可以让测绘产品更加多样化, 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更高, 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更加方便、快捷、直观, 其产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第二章 地籍测量基本方法
2.1、地籍测量的发展
地籍这个名词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产力和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而地籍产生最基本的原因是因为国家的出现。在人类原始社会当中,土地处于大家“予取予求”的状态,那时的人们共同劳动,按照氏族的内部规则分享人们的劳动产品,并不需要去了解土地所处的状况及人与地的关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这个凌驾在劳动人民群众之上的机器出现了。这个时侯,地籍这个作为为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工具也随之出现了。而且它在保障国家的税收、维护国家土地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技术的层面讲,关于评价土地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日趋完善,土地的质量评估资料被纳入地籍中。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最为地籍基础数据的获取手段,无论测绘方法还是测绘仪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地籍测量的精度更高,地籍图的内容更加丰富,对边界等要素的描绘更加清楚和准确。这也就为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在进行决策和规划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这时的地籍资料已经广泛地被房地产经营管理、规划设计、土地开发、土地整理、财产税收、法律保护等领域所使用,地籍的内容也更加地丰富多彩,扩展了传统地籍应用领域,已经成为了多用途地籍,这也是今天在我们所说的现代地籍。
2.2、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和特点 2.2.1、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
所谓的现代地籍测量是为了获取并表达各种地籍信息而进行的各项测绘工作,它的基本内容就是测定土地以及土地附着物的权属界线、位置、面积等。现代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如下:(1)现代地籍的控制测量
现代地籍的控制测量又分为两个过程,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根据精度的不同它又被划分为基础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在布设平面控制网时应当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并且逐级控制的基本原则。高程控制测量的目的是测定控制点的高程,它一般采用水准测量的方式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现代地籍测量的控制测量应按地籍测量技术规范进行外业观测与内业计算。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3)地籍测量外业数据的获取。
a)实际测量单位及个人宗地的界址点、宗地内的地物点及地形点的坐标。b)导出实测点坐标并在计算机上借助成图软件展点。
c)参照外业草图,在地籍软件的支持下,将所展的点进行绘图处理。d)把做好的图用绘图仪打印出来,到实地去检查有无漏测和测错,并在图纸上进行标注。
e)根据实地检查的情况,到现场去进行补测,并在内业进行修改。f)通过外业实际打点检查,在确定地籍图的精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在图上标界址点和界址线,最后输出地籍图和街坊地籍图。
(4)地籍测量的内业编绘
a)地籍测量内业的主要内容是外业获取的数据输入和各项成果的输出。地籍测量的内业成图编辑是在地籍成图软件上进行的。
b)根据外业权属调查的结果和权属所有人的产权证、土地证和身份证等信息进行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和等级编号。
c)将外业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机的输入,并进行地籍图的绘制。d)把做好的地籍图进行绘图仪或打印机的输出,工外业检查使用。e)经过外业实地巡视检查和打点检查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修改和处理。f)在计算机上对地籍图标明界址点和绘制界址线,按街坊进行划分,并绘制街坊地籍图、宗地图、分幅地籍图、图幅接合表和控制点展点图(1∶5000)。
g)打印宗地图及各类面积统计表等。
h)根据应该上交的成果目录逐项整理各项成果资料,并进行技术总结。(5)地籍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
检查验收的程序是:作业员进行自查—各作业组进行互查—测量队检查—上级门检查—省质检部门检查。(6)地籍测量成果提交
地籍测量应当提交的成果包含:控制测量图件资料、控制测量外业记录手簿、碎部测量的观测数据、控制点的点之记、地籍调查表、地形图、地籍图、街坊地籍图、宗地图、分幅地籍图、面积统计表、技术总结等资料。并提交以上各种成果自交的电子数据光盘。地籍测量流程图如图 2.1:
图 2.1 地籍测量流程图
2.2.2、现代地籍测量的特点
不同于基础测量及专业测量,现代地籍测量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认为只要是涉及到了与土地及土地上的附着物有关的测量问题都被看做是地籍测量。具体情况表观为:
(1)现代地籍测量是在政府干预下的一项基础性的测绘工作,它也是具有法
律意义的政府对土地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性的一种技术行为。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一般都把地籍测量称为官方测绘。那么在我们国家,每次都是经过朝廷或者政府下达命令进行的地籍测量,这样做的目的其一是为了对土地产权的保护,其二是为了保障政府对土地行使税收权利。在当前阶段开展的现代地籍测量工作,也是国家为了保护土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土地为根本目的,并为社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现代地籍测量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进行土地管理工作时提供精确的而又
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透过地籍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地籍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地籍测量的历史过程,测量技术一直都是地籍资料获取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地籍进行完善的测量工作,可以为解决土地纠纷、保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对土地进行税收等方面提供合法的准确的数据。(3)现代地籍测量工作都是以前期的地籍调查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充分仔细 的地籍调查,可以获得完整的各种地籍调查资料,经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有效的地籍测量方法,最终提供满足地籍测量与干礼需要的各种文字、数据和图件资料。
(4)现代地籍测量也是对土地及房屋等各项证件进行的一次勘验。在地籍调
查和地籍测量的基础上,可以重新审核持证人对土地及房屋等所有权的位置和范围,勘验产权登记与实地使用情况的一致性,通过现场实际测量,可以为土地房屋等的权属进行确认,为地籍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5)现代地籍测量中使用的测量技术标准要严格遵守国家地籍测量技术规范
要求。国家地籍测量技术规范标准是进行现代地籍测绘的根本依据,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对地物地貌的测绘,在精度上要确实满足要求,地籍测量提供的各种数据是政府进行土地等管理的法律依据,必须客观和公正,符合实际情况。
(6)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现势性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开发利用
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不断在改善,地籍的内容变化频繁。为了能够保持地籍内容的现势性,必须较之以前缩短地籍测量的周期,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的反应土地的使用状况和其上附着物的情况,是地籍反应的内容与现实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性。
(7)现代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更加先进。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已经集成了
当今测绘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不仅有对普通测量、面积量算等知识的应用,而且把数字化测图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现代大地测量技术以及 GPS技术等应用到了现代地籍测量当中,使得现代地籍测量的精度更高,速度更快,地籍成果资料更加全面和客观。
2.3、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测量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
2.3.1、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地籍控制测量又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2 种。地籍以测量工作按照基本控制测量为基础,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 网。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指定的,《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50 mm。
2.3.2、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及海岸、滩涂等主要水陆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 同的等级(见表1)。
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需要。
第三章 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 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 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3.1、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 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高,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 种方式: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 RE3,G RE4 等)+测图软件。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控制点和目标点)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外业白纸测量、内业数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是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可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3)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②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 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3.2、GPS 测量模式
GPS 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 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 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 RTK 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1)GPS RTK 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 RTK 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 RTK 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2)GPS RTK 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3.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 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 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3.4、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帐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地貌、建筑物、已有资料等)、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第四章 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4.1、GPS RTK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4.1.1、GPS RTK技术的原理
GPS RTK技术采用差分GPS三类(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中的相位差分。这三类差分方式都是由基准站发送改正数,由流动站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所不同的是发送改正数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其差分定位精度也不同.前两类定位误差的相关性会随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空间距离的增加其定位精度迅速降低,故GPS RTK采用第3种方法.GPS 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相同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将这个改正值及时地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传递给流动站以精化其GPS观测值,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分修正法和差分法.修正法是基准站将载波相位修正量发送给流动站,以改正其载波相位,然后求解坐标.差分法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送给流动站进行求差解算坐标.前者为准RTK技术,后者为真正的RTK技术。
4.1.2、GPS RTK的基本组成
以美国天宝(Trimble)5700双频接收机为例来说明RTK的系统组成:
RTK系统的组成(以下Trimble5700为例)
基准站
基准站GPS接收机及接收天
线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发射天线12V 60A直流电源
流动站
流动站GPS接收机及接收天线无线电数据链接收机及天线
TSC1控制手簿 4.1.3、GPS RTK的测量方法
(1)“无投影/无转换”法.直接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接收WGS84坐标和相应的地方坐标根据一定数学模型进行转换.这种方法基准站不一定要安置在已知点上,但根据不同的转换方法,需要观测一定数量的已知点。
(2)“键入参数”法.把用静态观测求得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键入到控制手簿中,进行转换,也可以置入静态观测平差时求取的转换参数.该方法基准站须架设在已知点上,但可以不观测其它已知点(为了检核,建议在方便时还是观测一定量的已知点)。
设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并将一些必要的数据如基准站的坐标、高程、坐标转换参数等输入控制手簿,一台或几台GPS接收机设置为流动站.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基准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基准站电台发送到流动站,流动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与基准站发来的信号传输到控制手簿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实时得到本站的坐标和高程及其精度指标等,并随时将实测精度和预设精度指标进行比较,一旦实测精度达到预设精度指标的要求,手簿将提示测量人员是否接受该成果,接受后手簿将测得的坐标、高程及精度同时存储到手簿中。
4.1.4、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
RTK数据链无线电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目前采用UHF频段,当功率一定时,发射距离随天线高度增加而增加,如(1)式所示: 发射距离= 4.24 ×(H1 + H2)km(1)(1)式中: 4.24为经验值;H1 为基准站电台的天线高;H2 为流动站的天线高。4.2、GPS RTK测量的技术设计 4.2.1、GPS 网形设计规范要求(1)GPS 网形设计的依据
GPS 网布设前应进行技术设计,主要依据是 GPS 测量规范和测量任务书,以得到最优的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准备:收集测区范围内有关的地形图、交通图、以及测区总体建筑规划和近期发展状况的资料。根据需要,收集测区范围既有的国家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和已有 GPS 站点等资料,如点之记,成果表等。在 GPS 方案设计时,一般首先依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 GPS 网的精度、密度和经济指标,再结合规范规定并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各点间的连接方法,各点设站观测次数、时间长短等布网方案。(2)GPS 网技术设计的原则:
a)GPS 网一般应采用由独立观测边构成的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附合路线,以构成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b)GPS 网点应尽量与原有的地面控制网点相重合。重合点数不少于 4 个,以便可靠地确定 GPS 网与地面坐标系统的转换。
c)GPS 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相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d)为便于观测和水准联测,GPS 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为了便于其他常用方法扩展和联测,可在网点附近(大于 300 米)布设一个通视较好的点位。
e)GPS 网点的点与点间尽管不要求通视,但考虑到利用常规测量加密以及水准网联测的需要,每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f)为了顾及原有的城市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利用,应采用原有城市的坐标系统。
g)GPS 网必须由非同步观测边构成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4.2.2、GPS 的精度密度及设计依据
(1)GPS 测量精度标准
对于各类 GPS 网的精度设计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用于地壳变形及国家大地测量的 GPS 控制网可按表 3.1 进行分级。用于城市或工程的 GPS 控制网可按表3.2 进行分级:
注:当边长小于 200m 时,以边长中误差小于 20mm 来衡量。(2)各等级 GPS 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标准 其形式为:=a2(bd)2 式中: σ—距离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ppm); d—相邻点之间的距离(km)。
在实际工作中,精度标准根据测区大小、GPS 网用途来设计网的等级和标准。⑶GPS 点的密度标准
制定 GPS 网的密度标准,主要是考虑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密度标准参考表3.3 的规定执行(表中的单位为单位:km)。
4.2.3、GPS 网的基准设计
GPS 外业数据获取的属于 WGS84 坐标系下的数据,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需要使用的是国家坐标系或者是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坐标数据。故此在进行 GPS 网的技术设计时,应该必须首先明确 GPS 所采用的起算数据的坐标系统。GPS 网的基准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和尺度基准。在基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一下几个问题:
(1)设计时应当考虑在地面坐标系中确定起算数据并在观测时要联测这些地方控制点,以便在计算时对坐标系进行转换。
(2)对于 GPS 网内已知的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者是城市的等级控制点,在构成 GPS 网时要考虑它们分布的位置,尽可能使它们分布在网的四周区域,并最好构成长边,使 GPS 网的轻度高保证解算的精度。(3)参与联测的已知高程点为了保证未知点高程拟合的精度需均匀分布在整个 GPS 网中,对丘陵或山区联测高程点应按高程拟合曲面的要求进行布设。
(4)对于 GPS 网的坐标系应该与已知控制点的坐标系相一致,并尽可能与本测区已有的坐标系相一致,方便以后的使用。
4.2.4、GPS 网的图形设计
根据不同的用途,GPS 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四种基本方式。也有布设成星形连接、附合导线连接、三角锁连接等。选择什么样的组网,取决于工程所要求的精度野外条件及 GPS 接收机台数等因素。(1)点连式:相邻同步图形之间仅有一个公共点的连接。如图 3.1 所示:(2)边连式:同步图形之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接。如图 3.2 所示:(3)网连式: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公共点相连。
(4)边点混合式连接:把点连式与边连式有机结合,组成 GPS 网的方式。如图 3.3 所示:
(5)三角锁连接:用点连式或者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如图 3.4 所示:
(6)导线网连接:如图 3.5 所示:(7)星形布设:如图 3.6 所示:
第五章 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籍测量方法
现以甘肃张掖开展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试点项目为实例,通过试验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
试验概况本次试验选用0.5 m 分辨率的GeoEye 遥感影像,该影像的时相接近本次试验的时间,因此现势性较强。为了提高遥感影像正射校正的精度,裁剪了一幅覆盖一个村庄且面积不超过1 km2 的矩形遥感影像(如图2 所示)进行试验。该试验区地势平坦,区域内的建筑物绝大部分为平房,高度均匀且低矮。首先用全站仪或GPSRTK 全野外数字化测绘了试验区内的界址点和地籍图。界址点和地物点都具有相同的精度,且基本上都能达到图根点的精度要求。
5.1、基本思想和技术流程
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宅基地界址点位置和测绘地籍图。本文所研究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用全站仪或GPS RTK 测量宅基地的界址点,然后用界址点作为像控点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参照外业测绘的界址点、界址线,从遥感正射影像图上解译地物绘制地籍图。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
5.2、遥感影像处理
在正射校正前,首先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影像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灰度)、去掉不要的灰色或斑点等,以提高遥感影像的清晰度;然后对其进行正射校正:
试验区遥感影像在试验区内分别均匀地选取了4 个和16 个界址点作为像控点,然后进行一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正射校正,结果差别很小。这就说明,当被校正区域较小时,有效的像控点个数也会较少。最后选择用4 个点校正的正射影像图进行后期的试验。
5.3、遥感图像解译及精度分析
为了提高图像解译的精度,首先在测量界址点时对图像进行野外调绘,并将外业测绘的地籍要素(如界址点、界址线和宗地等)叠加到遥感正射影像图上,以此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要素的解译;然后将解译后的地物图形与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物图形进行比较,如图3 所示。其中,浅色的是解译的图形,深色的是全野外测绘的图形,从而检验解译地物的精度。
均匀选取100 个同名地物点,以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物点坐标为真值,对同名的解译地物点的坐标进行精度检查,检查结果见下表:
以2 倍中误差(0. 5 m)作为限差,在剔除了2 个超限的误差后,计算得到解译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考虑到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物点精度与图根点精度相等,所以该精度就是解译地籍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和《城市测量规范》(CJJ /T 8—2011)的规定: 大比例尺地籍图(或地形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 mm,即1 ∶ 1000 和1∶ 2000地籍图(或地形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分别不得大于0.5 m 和1.0mm。由此可以确定,据此方法解译的地籍图上地物点的精度能达到1∶ 1000地籍图的精度要求,但略低。在实践操作时,一定要保证正射校正和调绘的精度,才能保证达到1∶ 1000 的精度要求;否则,虽然一定能够达到1∶ 2000地籍图的精度要求,但可能会超出1∶ 1000 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总之,该方法测绘的地籍图一定能够达到农村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本次试验之所以达到理想的精度要求,主要是因为采取了如下措施: 1)确保校正精度。一方面,选取遥感影像的分辨率不要低于1 m,影像范围最大不超过1 km2(这适合农村村庄分布零散的特点);另一方面,选择野 外全站仪实测位置良好的界址点作为像控点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2)确保解译精度。一方面,解译前对影像进行了野外调绘;另一方面,在解译时,将全野外数字化测绘的地籍要素(界址线和宗地)叠加到遥感影像上作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的解译。另外,当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区域属于山区时,在制作正射遥感影像图时必须使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校正,才能保证解译地籍图上地物点的精度。该试验区是本试点县乃至整个甘肃河西走廊
地区最典型的一个区域,因此该试验区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推广到整个河西走廊地区乃至西北五省区。
结语
现代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地籍测量的传统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充分增强了地籍测量的效率,为国家土地测绘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其主要标志在于技术是否高度集成和数据流是否连续。测绘仪器的智能化和内置软件的高度集成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全国“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数字测绘技术、3S 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中广泛使用。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多种测量模式的分析,比较现代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之间的关系,总结地籍测量的基本框架,将现代测绘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地籍测量中已经势在必行,并且随着GPS 卫星的拓展和Galileo 计划的全面实施,各种航空航天设备的精度不断提高,利用卫星定位与PDA 组合模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将是现代地籍测量手段中最具有广泛前景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文娟.GPS在地籍测量中应用[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5-18.[2] 姜友谊.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研究.西安科技大学 [3] 马永健、张武英.GPS 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西安)航测遥感局.2013 [4] 张述清、杨润书、朱明.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云南省地矿测绘院
[5] 郑 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河北省地矿局
[5] 李靖.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测量模式与精度要求.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国土资源局
[7] 孙铁军、任伟.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第三测绘院.2007 [8] 陆贤东、顾和和、王飞.网络RTK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中国矿业大学.2008 [9] 谢现科.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10] 宋洋.GPS-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1] 储晓圣.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安徽同绘家园土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3
第三篇:研究在测绘工程中测绘新技术的运用论文
题目:试论当代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测绘工程的项目量和测绘难度逐年增加。近年来,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测绘工程不断朝着自动化、精确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鉴于此, 论文针对当代测绘新技术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一些对当代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测绘工程;应用;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amou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s 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fficult increase year by year.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is developing towards automation, precision and intelligence.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analyzes importance of contemporary surveying and mapping new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temporary surveying and mapping new technology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Keyword:new mapping technology;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application;当代测绘新技术的内容及重要性
1.1 当代测绘新技术的内容
与传统手工绘制的测绘技术相比, 当代测绘新技术的效率更高、精准度更好。当代测绘新技术主要是通过精确的数字化技术对原图进行处理, 不仅提高了测绘效率, 而且能够确保测绘的精度[1]。当代测绘新技术采用的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 能够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 对原图的比例进行调节。另一方面, 经过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处理的测绘图纸等数据可以保存在电脑中, 也可以打印在图纸上, 安全方便。并且, 保存在电脑中的测绘图纸可以随时进行修改, 为测绘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对于一些测绘难度较大的工程, 当代测绘新技术, 能发挥出传统测绘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目前, 常用的当代测绘新技术主要应用以下几种:(1)全球定位系统以及由其发展的RTK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即GPS系统, 主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地面事物的空间位置表现出来。GPS系统能够提供精密的地理位置坐标, 而以其为基础发展而来的RTK技术, 则更具实时性和准确性。(2)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即GIS技术, 是一种能够对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和管理的新兴学科。在实际测绘工程中, 通过GIS技术对原有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使图像便于观察且美观大方。(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具有时效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在当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遥感卫星的应用, 能够获取各种比例尺寸的地形图, 为测绘工程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2]。
1.2 当代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重要性
当代测绘新技术对测绘工程的影响非常大, 任何测绘工程在实施前都要进行工程测绘, 对现场施工的情况进行了解。由专业的测量人员进行准确的测量, 任何细小的误差都可能会对整个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 人们对于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问题的要求日益严格, 当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 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工程测绘的误差, 提高了工程质量, 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当代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实施当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只有准确地进行工程测绘, 才能确保工程在实施方向的正确性。当代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1 当代测绘新技术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当代测绘新技术在复杂大型的工程中, 往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 当代测绘新技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对整体施工现场进行测量, 建立准确的坐标框架。然后通过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实时测图, 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做出调整。最后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 采用移动通信技术对整体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当代测绘新技术在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不仅节省了测量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 保证了施工质量, 促进了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2.2 当代测绘新技术在城市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在城市排水工程中, 最重要的是地下排水管线的施工分布。现阶段,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一些数字检测技术或全息摄影技术在城市的管理中应用更加广泛。而在排水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全站仪和数字水准仪, 主要用于排水管道施工和城市河道改造当中。全站仪可以自动跟踪地下管道顶管施工过程, 建立自动引导系统, 控制顶管安装的方向, 避免地面的挖掘。数字水准仪依据水准测量原理, 对地面2点进行高差测量, 以此来对排疏系统的水位以及地面的高度差进行分析, 确保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当代测绘新技术在城市排水工程中的应用为城市排水工程的施工和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2.3 当代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工程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主要是绘制土地的地籍图以及确定权属界址点。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所以采用当代测绘新技术种的RTK技术。RTK技术能够很精确地采集土地的实地数据, 然后将数据传入GPS系统, 进而精确地获取地籍图。另一方面, 在确定权属界址点时, RTK技术能够实时地监测定界桩位置, 测量土地的边界范围, 计算土地面积。当代测绘新技术还可应用到土地实时检测之中, 在很好地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 确保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当代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 能对土地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控, 确保土地应用调查的可靠性。当代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工程中的应用,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为规范土地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4 当代测绘新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通信工程所需勘测的地形更为复杂多变, 而且地域跨度范围较远。因此, 通信工程在进行测量时, 最重要的是确定施工线路的走向与路杆位置。在施工时, 要实时检测线路的施工方向, 减少横线路偏移情况的发生。注意偏移量的误差, 比较线路施工测量方向和偏移量。采用连续载波差分测量的方法测量, 确保施工线路的准确性。在建立基准点后, 采用GPS对施工线路进行测量。值得注意的是, GPS的测量方法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 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确定基点和观测标记的位置。当代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当代测绘新技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建设的各个工程, 都离不开当代测绘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现阶段我国的数字化测绘技术相对完善, 但是在信息化测绘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信息化测绘技术更多元化, 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测绘技术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水利、交通及地质工程等方面发展, 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必须重视科学的发展, 加大对新测绘技术的关注程度,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发展。结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保障, 而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作为工程实施的前提, 测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当代测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 很大成程度上推动了测绘工程的不断进步。在此次研究中, 主要针对当代测绘新技术的内容及重要性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当代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建议。望此次研究对当代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促进我国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安宏, 许恩庆.微探当代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 2017(10):86-87.[2]段康伟, 孔令鹏.分析测绘工程中当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23):69-70.
第四篇:浅谈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摘 要:新材料和新技术在节约能源,缓解能源危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环境质量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使建筑工程得到一个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对一些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做一些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效果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筑行业中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规模和市场的要求需要,我国建筑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一些单项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建筑技术的水平还比较低,建筑业作为传统的劳务密集型产业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建筑工程领域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建筑技术整体水平提高的唯一的途径就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将科学的管理和大量技术上先进、质量可靠的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到工程中去,建筑企业只有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创造最佳效益。
自2005年建设部重点推广的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等十项新技术以来,全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都在不断推广应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得到相当成熟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的快易收口网、塑胶垫块、保温抗裂砂浆、高压注浆防水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推动建筑技术革新事业实现划时代的飞跃。
1、施工新技术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
本人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建设部推广的新技术和建筑市场上涌现的新技术颇为关注,在学习掌握新技术同时也积极参与推敲研究,以致力于正确应用及大力推广新技术。在广州远洋大厦工程项目建设中,本人与同事们根据工程特点大胆地应用了多项新技术,因此在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工期、工程成本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效果,获得业主、设计、监理等好评。
1.1、采用HRB400高强钢筋
本工程原结构设计采用Ⅱ级钢筋,图纸会审时发现抗震要求高且钢筋含量较大,经项目部建议业主与设计单位复核考虑推广使用HRB400级钢筋(因该钢种强度高,有很好的可焊性能)作为本工程使用的钢材,以确保结构构件的钢筋骨架性能稳定,以及良好的焊接、机械连接性能。
技术说明:
HRB400 级钢筋包含20MnSiV、20 MnSiNb和20 MnTi三个品种,是指屈服强度为400N/mm2的钢筋。钢中加入微量合金元素V、Ti 或Nb 后可使晶粒细化、改善延性、碳含量降低,而钢筋屈服强度提高,并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因此,HRB400 级钢筋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成为目前国内重点推广的新钢种之一。HRB400 级热轧带肋钢筋的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 的规定。钢筋直径为6~50mm,钢筋的强度标准值为400 N/mm2,强度设计值为360 N/mm2。
HRB400 级热轧带肋钢筋可应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地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和一般构筑物,可用作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非预应力钢筋以及用作箍筋和构造钢筋等。
1.2、粗直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是通过不同工艺方式将钢筋端头加工成螺纹,再用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套筒将两根待接钢筋连接起来。直螺纹接头的特点质量稳定,性能可靠,接头可达到行业标准I、II 级的要求。另外,现场可实现提前预制,在连接作业面施工方便、快捷。
(2)技术指标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的规定。
(3)适用范围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可用于HRB335、HRB400 级热轧带肋钢筋的连接,应用于抗震或非抗震设防的房屋建筑、桥梁、水工结构、地铁、核电站、电视塔等工业与民用结构。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可选用不同类型的接头应用于水平、竖向及斜向钢筋的连接。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该技术工效高、成本低、焊接方法容易掌握、质量稳定。
该新技术对风险、投资、工期影响分析:直螺纹钢筋接头就单个接头成本分析,对于D22,直螺纹钢筋接头成本现对其他钢筋连接成本持平甚至偏低。但直螺纹钢筋接头对施工操作环境的要求、连接质量、操作方便性等的优点是其他钢筋连接形式难以企及的。
1.3、建筑外墙采用保温抗裂砂浆技术
保温抗裂砂浆是以由聚合物乳液和外加剂制成的抗裂剂、水泥和砂按一定比例制成的能满足一定变形而保持不开裂的砂浆。是当前砂浆技术革新的一大进步,作为一种新型的抗龟裂材料,它解决了一直困扰建筑界的一大难题-轻体保温层面裂断问题,它是一种抗拉程度高,易施工抗冷冻的优质环保材料。主要用于外墙外保温或内保温层面,聚苯板、挤塑板等外层面的封面。
(1)施工方法
①清除墙体的灰尘、油污、杂物、使表面清洁干净。
②配制:砂浆粉:水=1:0.3,用砂浆搅拌机或手提搅拌机搅拌均匀。
③在墙体上做点状粘或薄粘方法均可,压紧以达到平整。
④施用量:3-5kg/m2。
(2)工艺要求
①基层处理:粘贴的保温板表面应尽量平整,清洁,坚固,必要时可用粗砂纸打磨。保温板间应压紧,可能出现的板缝须用保温表面还需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找平。
②材料的制备:直接加水搅拌5分钟,搅拌均匀后使用。
③材料的施工:用不锈钢抹灰刀将抗裂砂浆抹压于保温板上,将玻璃纤维网格布压入温抹灰砂浆中并找平,网格布接连处应重叠,重叠宽度为10cm玻璃纤维布必须完全埋入,纤维增强面层厚度约2-5cm.。
1.4、采用快易收口网技术
快易收口网又叫做“快易模板”。快易收口网镀锌钢板为原料,经加工而成,具有单向V型肋骨的单向立体网络的模板。一张完整的快易收口网横向包括6道凸起的V形网骨及每两道v形网骨间的4道舌形凸起网络面两部分,总宽一般为445mm。V形网骨是整个钢网强度的主要来源,凸起的舌形具有加强钢网与材料间结合的作用。其纵向长度有0.5m,1m,1.5m和2m等几种规格,板材厚度为0.11-0.45mm等规格。
快易收口网力学性能优良,自轻重,适应于分段浇注混凝土,所以,快易收口网具有先进的科学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快易收口网的成形工艺为冲裁及弯曲舌形凸起和冲弯v形骨架两部分,分别由两套模具完成。v形骨架采用冲弯模加工,成形难度主要集中在舌形凸起的冲裁及弯曲上,要满足工件要求就必须采用连续模、无废料冲切。
快易收口网是永久性免拆模板网是网板面整体完全无接点,抗张力特强。快易收口网比传统模板具更佳应力强度及造型的自由性,因应用在大型建筑作为混凝土永久性免拆模板。快易收口网对工程质量,结构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
快易收口网表面施加灰浆或瓷砖装饰。快易收口网主要用于建筑结构的收口,也用于构成建筑基础墙体,梁柱表面和预结构件等外表需覆盖的建筑工程中。
快易收口网可替代模板,显著地减少了通常与木材、胶合板、或钢板等传统封模板对混凝土压力中的孔隙水压力及气泡的排除;快易收口网结构混凝土浇注成形后,形成了一个理想的粗糙界面(又称毛面),不必粗琢作业就能够以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快易收口网施工方便,既可以在安装钢筋之前放置,也可以在安装钢筋之后放置。如果是在安装钢筋之前放置,放置安装方便简易;可以对混凝土的浇注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控,从而降低出现孔隙和蜂窝状结构等现象的风险。
如一次大型的混凝土浇注因故中断或延迟,此时快易收口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材料,它作为一种备用品可以形成应急封端所要求的任何形状。施工可以很快地恢复,不需要对临时的封端进行拆模工作。因为使用快易收口网可以很快地构筑未列入计划的封端,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客户可以在开始进行大型浇注之前在工地上准备一些可以买到的快易收口网,带混凝土的快易收口网为日后的浇注创造了理想的胶结表面。
快易收口网已被许多大型建筑和土木工程所采用,如隧道用快易收口网、桥梁快易收口网、筏式基础快易收口网、下水道快易收口网、地下铁快易收口网、挡土墙快易收口网、核能电厂快易收口网、船坞码头快易收口网、储槽快易收口网、自来水及污水厂快易收口网、高层建筑快易收口网、海洋工程快易收口网及不规则或曲面造型等作为混凝土永久免拆模板。
1.5、采用塑料垫块技术
塑料垫块是替代传统水泥砂浆垫块一种新型材料。主要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工程。脱模后混凝土保护层表面不留疤痕,能够确保保护层的规范化,起到美观工程、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
相对于传统的水泥塑料垫块,塑料垫块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方便,塑料垫块采取卡、套等方式直接固定在钢筋上,不须绑扎,提高了工作效率。
(2)塑料垫块通过卡口与钢筋连接,不容易发生位移,且支撑稳定,不容易脱落。
(3)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塑料垫块规格统一,在使用中通过垫块的高度来控制保护层的厚度,克服了混凝土工程存在露筋、开裂和钢筋骨架歪斜、移位、保护层不均的缺陷通病。
(4)塑料垫块通常采用高分子聚合技术:垫块质量轻,体积小,强度高,一般其抗拉和抗压强度高于4.OMpa,能承受施工人员行走和一般的施工荷载而不断裂。同时与混凝土的相容性很好,不会影响结构。
(5)成本低,施工单位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直接向厂家订货,而不需专人制作砂浆和支架,节约了人力和材料;按照板、梁、柱综合计算,其每平方建筑面积的费用仅为几毛钱,扣除原来专人制作砂浆和支架的人工材料所增无几。
(6)塑料垫块具有标准化、定型化、通用性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按国家标准操作,模具定型,尺寸、强度统一,而且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摆放角度来调整保护层厚度,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厚薄不均现象。
目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塑料垫块已广泛用于房屋建筑、港口码头、地铁隧道、人防工程、铁路、高速公路、桥梁、机场等钢筋混凝土工程建设。还可应用于各种预制梁、现浇箱梁、T梁、板梁、方梁、立柱、墩帽、沉台等混凝土构件。
1.6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实际上就是在与水接触的部位防渗漏、防有害裂缝的出现。我们应该遵循正确的设计原则。综合治理、多道设防、刚柔结合、防排并用、复合防水、全面设防、节点密封),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
对于屋面防水,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新型的施工技术,即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施工技术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防水层反起墙面不少。
对于外墙防水,宜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即为防止抹灰层开裂空鼓,加气砼砌块墙体抹灰前先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挂钢丝网。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20%的108胶水,再掺以 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不得随浇随砌。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10±2mm范围,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一般分三次砌到顶,采用钢筋砼过梁。在后续的防水层施工中,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二液防污型)在找平层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3mm,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淋水养护。
2.应用效果
1、采用HRB400高强钢筋,大大提高了结构构件钢筋骨架的力学性能,在抗震锚固、搭接方面明显优于HRB335钢筋,其良好的可焊性在工人操作中也提高了一定的效率。
2、采用粗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提高钢筋连接的效率,降低了钢筋接头的成本,而且施工简便、容易掌握、质量稳定,颇受操作工人青睐。
3、采用外墙保温抗裂砂浆新技术,攻破了一直困扰建筑界的轻体保温层面裂断的难题,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外墙的防水性能。
4、采用快易收口网新技术,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留置施工缝的处理质量,快易收口网结构混凝土浇注成形后,形成了一个理想的粗糙界面(又称毛面),不必粗琢作业就能够以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同时,快易收口网施工方便,既可以在安装钢筋之前放置,也可以在安装钢筋之后放置,在后浇带处理及大型的混凝土浇注因故中断或延迟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技术。
5、采用塑料垫块新技术,在结构施工中体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质量通病的效果。
6、屋面防水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的新型施工技术施工,达到控制质量通病的效果。
3、结束语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后现代建筑工艺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推广,大胆应用,并结合现代化科学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生产中不断创造精品工程不断取得好成绩。同时,为不断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加大建筑业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力度,对建筑业新技术内容也应加以调整和补充,不断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GPS测绘技术在线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测绘技术在线形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在线形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测绘技术不但精度有保证,而且方便、快捷,节省人力物力,本文在诉述GPS测绘技术在线形工程测量应用中GPS控制网的布设、外业测、内业差处理的同时,也阐述了各过程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GPS;长线测量;测绘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测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线形工程的方方面面,如道路、管线、长距离输水、电、气、油管路勘测等,以前按传统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控制方法建网观测,工作量大、测绘时间长、效率低,同时在网形布设、观测方法、误差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线路狭长,周围控制点少,给测绘工作带来不便。线形工程中利用GPS测绘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1 GPS线路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用GPS技术分级建立线路控制网,线形工程长达数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利用GPS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其布网形式灵活,与国家高等级点联测时,其边长不受限制,点间又不要求通视。控制网呈狭长状布设,每个闭合环至少含一条数千米的长边,与相邻互相通视的短边点相连,形成混合网。其网图采用分级布网,具有较高的精度及较高的可靠性,同时保证同级网点精度均匀。另外,高等级控制网统一布设,为次级加密测距导线提供高等级的控制点。2 GPS线路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2.1 线路控制网
线路控制网是由多个边连式、点连式基线形成的异步环构成的混合网。规范规定,每个独立环或附合路线不超过6条边(C级平均边长10~15 km,D级5~10 km),并与国家高等级点联测。2.2 GPS线路导线
(1)选点灵活,点位基础坚实稳定,便于安置仪器操作,便于布设通视方向,并能用常规方法扩展与联测。(2)相邻点不必都通视,只要有1对相邻点通视即可。
(3)每条GPS基线向量连同高一级GPS网点的基线向量,构成异步环作以检核。
(4)线路过长时,若跨多个投影带,可在分带交界附近布设一对互相通视的GPS点与国家控制点相连,以使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 cm/km。
(5)GPS控制网与附近高等级国家平面控制网点联测点不应少于3个。当控制网边长过长时,宜增加联测点,并使联测点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本控制网。
(6)低等级线路测量自成系统,不与国家高等级点联测时,其布网方式更加灵活,可采用网(1)作业组严格按调度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同步观测。
(2)接收机启动前和作业过程中,应随时填写测量平差手簿中的项目、格式及内容。①接收机记录后,观测员及时将测站信息记录于手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调度人员,采取相应措施;②接收机记录后,禁止人员或其他物体触动天线或遮挡信号,引起信号失锁;③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50 m内使用电台,10 m内使用对讲机及手机以免干扰;④同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能将接收机关闭又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仰角限、改变天线位置、变换数据采样间隔,更不能关闭文件或删除文件等;⑤避免多路径效应误差,测站应远离大面积平静的水面(水面能反射卫星信号),测站不宜选在山坡、山谷及盆地中,测站宜远离高大建筑物(阻碍卫星信号)、高压输电线及发射台(塔)等电磁场干扰的地方。3 外业观测应注意的问题 3.1 观测计划线路控制网
编制观测计划表,对作业组按计划表下达作业调度命令。在实际作业中根据情况作出调整,做到统一指挥,协调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2 对观测员的要求
必须熟练掌握GPS接收机性能及作业过程,并能处理外业观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3 观测作业过程要求
测量平差手簿中的项目、格式及内容。①接收机记录后,观测员及时将测站信息记录于手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调度人员,采取相应措施;②接收机记录后,禁止人员或其他物体触动天线或遮挡信号,引起信号失锁;③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50 m内使用电台,10 m内使用对讲机,以免干扰;④同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能将接收机关闭又启动,进行自测试、改变卫星仰角限、改变天线位置、变换数据采样间隔,更不能关闭文件或删除文件等;⑤避免多路径效应误差,测站应远离大面积平静的水面(水面能反射卫星信号),测站不宜选在山坡、山谷及盆地中,测站宜远离高大建筑物(阻碍卫星信号)、高压输电线及发射台(塔)等电磁场干扰的地方。4 内业平差优化处理 4.1 GPS控制网的边长精度
GPS网主要用于布设首级平面控制网,每隔数千米布设一对互相通视、边长在500~1 000 m的埋石点,这样形成长短边较悬殊的控制网。为了能有效地检核外业基线成果,网中必须形成符合网形要求、满足规范和等级要求的异步闭合环。尽管基线解算符合要求,因边长过于悬殊(几百米至几十千米),若将长短边一起参与平差,就会降低短边的精度,影响整网的精度(原因是长边系统误差明显大于短边系统误差,长边绝对误差比短边小很多)。4.2 内业平差优化处理
由于上述线路GPS网点位的特点,通过多次实践提出了一个有效的优化处理方法,将平差处理中形成异步环较长的边(10 km以上)只作为检核基线成果的解算,不纳入网平差,这样能提高GPS网点的精度。4.3 基线检验具体过程
(1)同步环闭合差检验。基线所组成的同步环应进行闭合差检验,其闭合差应符合规定:ωx≤n /5σ,ωy≤n /5σ,ωz≤n /5σ,ω≤3n /5σ。其中,ωx、ωy、ωz为坐标分量闭合差;ω为环的全长闭合差;n为闭合环的边数;σ为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
(2)异步环闭合差检验。若干条独立边或采用不同数学模型解算的同步边组成的闭合环,其闭合差应符合规定:ωx≤3nσ,ωy≤3nσ,ωz≤3nσ,ω≤3 3nσ。
(3)重复观测基线边的检验。重复观测的基线边较差应符合规定:ds≤2σ。所有基线解应进行独立环检验,一般情况下网中不得有不参加闭合差检验的基线存在。
(4)优化处理。确定待定点传算路线,在待定点均能解算的情况下,将控制网中形成异步环的较长边删除,再进行自由网平差、三维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尽管表面上网型类似支导线,基线边为点连式,但基线已进行过检核,其解算成果还是可靠的。平差作业中异常问题及处理方法
(1)单一基线解算。方差比、均方差、中误差、精度因子符合要求,而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超限,数值达2×10-4~4×10-4,说明基线外业观测中存在粗差,通过异步环闭合差检核,人工剔除含有粗差基线边。(查基线详解分析,外业观测中因电信号干扰或其他情况阻挡信号,导致信号失锁,引起周跳,而周跳又没有得到修复引起粗差。)
(2)线路控制网平差。基线解算合格,同步环、异步环检验通过,平差成果中仍有几个点坐标错误。检查外业观测记录及存盘数据文件,发现一个测站点在2个观测时段内赋予了2个测站名,且与以前测站重名,基线边强制平差,产生粗差。修改测站名,重新平差,结果正确。
(3)线路控制网基线边检验。线路控制网中各基线边检验时,利用自由网平差、三维约束平差、二维约束平差成果发现有一点高程错1 m左右,检查基线解算,起算数据及平差过程,没发现异常,检查外业观测记录、测站信息、仪器高时发现有一站仪器高输错1 m,将仪器高更正,重新平差,结果正确。
(4)异常问题处理。采用独立坐标系时,以线路中任一点坐标起算,按独立系转换法平差,平差后发现控制点点位与实际位置反相,出现错误,通过检查发现,二维约束平差时,平差参数的中央子午线经度值错误,修复错误,重新平差,结果正确。连式、边连式、点连式或铰连式(指沿线路方向,布设成具有新结点,同步环与同步环相套)的布网方法。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