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造辉煌》

时间:2019-05-13 05:5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造辉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造辉煌》》。

第一篇: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造辉煌》

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

造辉煌》

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造辉煌》2007-02-06 09:52:17

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较大规模的供热企业之一,其前身是齐齐哈尔市热力公司,组建于年,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年转为企业,年整体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齐齐哈尔新阳热力有限公司。年组建了新阳热力集团,××年月,根据齐齐哈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规定精神,企业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成功改制为民营企业集团。通过几年来不断地深化产权制度,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根本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实体。

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人,其中管理人员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集团公司内设个职能部门,下辖个分公司,个子公司和个附属单位。拥有供热站座,锅炉台,总装机容量⒈兆瓦,供热面积已达到万平方米,占全市应供热面积的,成为齐市地区供热行业的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区热电联产开发项目的业主单位。在努力作好供热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广泛涉足煤炭经销、房地产开发、物流运输、保温材料制造、园艺花卉、型煤加工、粮油经贸等相关产业。使企业向良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几年来,公司以实现“阳光让您屋暖心更暖”的承诺为目标,坚持“优质、高效、低耗”的供热方针,面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困难,不等不靠,大胆改革,使企业的面貌和员工的精神风貌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润万元,上缴税金万元。连续多年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同行前茅,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热用户的赞誉。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档案管理二级企业、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市届劳模大会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市特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五连冠”,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市城建服务热线先进单位标兵、公司经济民警分队被省公安厅荣记三等功,公司团委被团市委授予市级红旗团委、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公司计生工作连续多年被龙沙区授予先进单位。

这一串串数字的变化,一项项荣誉的获得,凝结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凝结鹤城老百姓对阳光的挚爱,更浸透了阳光创业者们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

阳光热力集团在短短十几年时间

里创造了卓越的业绩,综合实力和供热面积及供热服务质量在全市同行业中名列前茅,“阳光热力”这一供热品牌在××年被评为“我信赖、我喜欢”的唯一供热品牌。是什么使阳光集团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用阳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长筑的话说:“不怕做一到,就怕想不到”。就是坚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魂。

创新体制、增强活力。

年前,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城市集中供热问题成立了齐齐哈尔市热力公司,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供热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也有万元,年销售收入为,多万元。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受政策、价格和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困难重重,员工士气低落,感到前途渺茫,企业走入了低谷。为改变城市供热现状,市政府选派了能力强、素质高的李长筑同志到热力公司重新组建了新一届的领导集体。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经

过全体职工的努力,于年成功地实现了由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变。供热面积扩大为万平方米,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已达⒈亿元,创年销售收入,万元。

为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内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步。年整体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齐齐哈尔新阳热力有限公司。年组建了新阳热力集团,拥有固定资产,亿元,当年创销售收入多万元,集中供热面积也增加为多万平方米。企业从此走出了困境。××年月,根椐齐齐哈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规定精神,企业不等不靠,抢抓机遇,努力创造外部条件,多方争取政策支持,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成功改制为民营企业集团—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一年多努力,集团公司的供热面积猛增至多万平方米,是组建时的倍多,固定资产也由组建时的多万元增加到,万元,增长了倍多。企业的销售收入也由组建时的,多万元增加

到,亿元,增长了倍多。

正是依靠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阳光集团在短短年间,由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市供热公司,一跃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的大型供热企业集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种辉煌!

在不断发展状大的过程中,阳光集团的决策者们深深懂得:一个活的机制就是企业活力的化身,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阳光集团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把不断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做为企业实现创新创效的源动力。坚持竞争、择优和“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用人思想。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干部终身制,管理人员实行聘任聘用制,采取逐级竞聘上岗,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和机关部门一级聘一级,自主组阁,权益一体,使每个团队真正形成合力。

在用工机制方面,实行全员劳动合

同制,用工形式采取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末位淘汰,能进能出。通过改革,彻底打破了旧有的“铁饭碗”,澄清了“员工只有能进,不能出的这潭死水”,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企业有了自身活力,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本着“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效益第一”的原则,充分激活分配制度,实行管理人员岗位工资制,工人岗位技能工资制,集团各单位、部门在工资计划指标额内可以进行充分的活化和细化,合理拉开员工收入差距,形成了工资能升能降的崭新的薪酬管理体制。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企业的三个效益稳步提高。正是这种创新的机制,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的各项指标也因此得到显著提高,热费收缴由年上到增长个百分点,供热消耗大幅度下降,与—采暖期相比,煤、水、电等经济技术指标由公年/平方米、吨/平方米、度/平方米分别下降至公

斤/平方米、吨/平方米、度/平方米同时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用户室温合格率达用户报修处理及时率达到供热工作提到了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热用户的普遍认可。

创新管理、提高效益。

提高企业三个效益关键在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打铁先得自身便”、“基层班子向分公司班子看齐,公司班子向一把手看齐”,这就是阳光集团领导集体对自身提出要求。管理就是要先管人,思路决定出路。公司成立初期,面对管理混乱的局面,以李长筑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首先确定了“抓班子,带队伍”的工作思路。同时为了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拉近干群距离,新班子力排众议,成立了督察处,上可监督经理,下可考核每名员工。为了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集团广泛实施了“素质教育工程”加大了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多次聘请大学知名导师为各级管理人员讲授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今年初,组织人参

加了由《细节决定成败》、《水煮三国》的作者主讲的报告会。开拓了视野,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如今,阳光集团按照“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原则建立了一套适合企业实际,具有阳光特色的科学制度管理体系。

狠抓了企业内部管理。在宏观管理上,制定了“团结拼搏求生存,务实奉献图发展”的企业精神,树立了“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的服务宗旨。制定了“优质、高效、低耗”的供热方针,确定了“创造温暖,至诚服务、和衷共济、开拓未来”的企业经营理念。在微观管理上,加强了各项目标管理,建立了以生产、经营、制约三条线,集团公司、分(子)公司、供暖所(站)三个层次,以集团公司为投资决策中心,分(子)公司为经营管理和利润中心,供暖所(站)为成本核算中心,三个中心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体系。集团公司下属的个分公司全

部模拟一级法人运作,各分(子)公司享有充分自主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集团公司,分(子)公司,供暖所(站)逐级实行自我责任考核,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总体经营目标顺利完成。为此集团公司今年将花大量人力重新修订了《企业管理制度汇编》、《管理人员岗位工作标准》,《人事劳资管理制度汇编》、《工作程序汇编》等。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集团公司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北京博达新创网络公司联手开发了办公自动软件和收费管理软件,创建了集团公司网站,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几年来,集团公司投入资金,余万元。不断把变频技术等智能化控制手段应用到设备技术改造中,完成技术改造工程项,设备更新项,外网改造项。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集团公司先后接收了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市政系统,教委系统等十几处热源,新建了南苑开发区,东市场小区为典范的高科技、高效率的现代化热源。同时,集团公司领导班子高瞻远瞩,主动出击,抢滩外县区供热市场,先后在昂昂溪、龙江、梅里斯投资建设热源,实现了集团公司的跨地域发展。此外,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品牌优势,积极开展资产运营,与中国华电集团签约共同开发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投产以后,阳光集团的供热管网可覆盖整个中心城区,彻底解决齐齐哈尔集中供热的难题,既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损耗,也将改善齐齐哈尔中心城区的大气质量。

如今,阳光热力集团在努力做好供热服务主业工作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经济,煤炭经销,型煤加工,园材工程,物业管理,热工设计,保温材料制造,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创新服务,促进发展

阳光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创造温暖、至诚服务、和衷共济、开拓

未来”的企业经营理念,找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位置,努力给社会给热用户以虞诚的回报。企业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把社会效益、热用户的利益当作自己事业的第一选择。

自年开始,阳光集团从热用户的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借助自身的供热优势,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的服务宗旨,制定了“优质、高效、低耗”的供热方针,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用户室温达到℃以上,如果达不到规定的回水温度要求,每降低℃罚款元,在连续高寒的供热期间,集团公司为了保证用户的室温,把回水温度提高℃,这样全集团多耗煤万多吨,支出多万元。几年来,集团公司积极主动为用户服务,转变服务作风。通过“双评”“正行风、促发展”、“双十佳、双百优”,“做用户贴心人”等活动来提高服务水平。阳光集团的党员服务队不辞辛劳,走街串户,足迹遍布了供热辖区的大街小巷,义务为热

用户排优解难,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用户的一至好评。

为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自××年开始,阳光集团又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靠服务促发展”的经营理念。为配合全市开展的“共铸诚信鹤城”活动,集团公司开展“共铸诚信鹤城、塑造阳光品牌”优质服务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做出了“阳光让您屋暖心更暖”的承诺。在热费收缴上,提出了“以热心换热费”、“视用户为亲人”的口号,坚持以法收费,以情收费,主动帮助热用户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地促进了热费的收缴。两年来热费的收缴始终在以上。在供热服务上,切实转变服务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优质服务活动中,阳光集团在所辖供热范围内每栋楼房设置一块“共铸诚信鹤城、塑造阳光品牌”公示板,共设置了块,向热用户发放供热服务联系卡近万张。今年供热以来,居住在物质号楼的居民通过联系卡上的电话陆续向集团公司第三分公司湖四供

暖所反映,⒋⒌单元到楼的室温只有℃左右,这引起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派主管领导和相关的技术人员经过一周的排查,终于找到了不热的原因是一块砖头堵塞了管道,经过了几天的抢修,使用户享受到了正常的温度,这件事情受到了黑龙江省电视台的关注,《新闻夜航》栏目给予了肯定性报道。

阳光集团始终坚持把提高服务质量、争创阳光品牌作为大事来抓,要求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用户,视用户为亲人”的观念,时刻做到以优质的服务诠集团的经营理念,真正使“阳光”品牌深入人心。为此还实施了三大举措:一是建成立了服务考核体系,层层落实用户服务维修责任制,实行首问负责制。二是小时开通“”服务热线,面向社会公开供热方式,供热参数,供热责任人和投诉电话,安排专人接待处理用户的来信、来访,为用户排忧解难。三是定期召开用户座谈会,听取用户的意见,聘请行风监督员,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经理接持日,为热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措施过硬,服务到位,阳光集团的社会信誉度越来越高,供热面积越来越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在今年煤、水、电涨价,造成企业增加了,多万元成本的不利条件下,圆满完成了今冬的供暖任务,既为政府分忧,也为百姓解难。为此。阳光集团被评为市消费者信得过的知名企业,“阳光热力”也被评为供热行业中唯一的“我信赖、我喜欢”的知名品牌。

创新未来、再造辉煌

阳光人永远不会满足于昨天的成功,今日的辉煌,今后的路还很长。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阳光人信守“事业无涯、创新无限、守成失去一切,创新赢得未来”,“靠事业吸引人,靠情感凝聚人、靠机制激励人,靠发展留住人”,“要把企业建设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增长才干的学校,过好日子的家园”等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理念,给自己的未来之路编织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

战略构想,这就是形成条块清晰,责任明确的三大全新的经营板块。一是形成以七大供暖分(子)公司为经营主业的第一大经营板块;二是形成了以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中心城区供热资源整合,旧有楼房改造保温工程。三大职能为核心的第二大经营板块。三是形成了以煤炭经销、物流运输、园林工程、型煤加工、热力工程设计、保温材料制造成、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多元化发展的第三大经营板块。通过壮大供热主体产业,拓展相关产业,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三条途径,实现着每年新增热负荷万平方米的目标,到年,中心城区热电联产投产时,实现对全市中心城区热源的科学整合,供热总面积将达到万平方米,真正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供热企业中的巨型航母。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阳光集团的明天会更好。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集约化、产业化、高科技化的全新阳光将展现在世人

面前!

你听那充满朝气,活力的阳光热力之歌在环宇回荡:

我们用坚实的臂膀,锻造一轮火红的太阳,熊熊的火焰释放无穷的力量,深深的真情溶化着雪与冰霜。啊!我们是春的创造者,阳光热力人,放飞金色的阳光!

第二篇:阳光,在创新中铸造辉煌(阳光集团改革发展之路)

阳光------在创新中铸造辉煌

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发展之路

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较大规模的供热企业之一,其前身是齐齐哈尔市热力公司,组建于1989年,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1999年转为企业,2000年整体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齐齐哈尔新阳热力有限公司。2001年组建了新阳热力集团,2003年8月,根据齐齐哈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规定精神,企业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成功改制为民营企业集团。通过几年来不断地深化产权制度,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根本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实体。

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1,583人,其中管理人员25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5人。集团公司内设7个职能部门,下辖7个分公司,2个子公司和1个附属单位。拥有供热站56座,锅炉126台,总装机容量741、3兆瓦,供热面积已达到700万平方米,占全市应供热面积的56%,成为齐市地区供热行业的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区热电联产开发项目的业主单位。在努力作好供热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广泛涉足煤炭经销、房地产开发、物流运输、保温材料制造、园艺花卉、型煤加工、粮油经贸等相关产业。使企业向良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几年来,公司以实现“阳光让您屋暖心更暖”的承诺为目标,坚持“优质、高效、低耗”的供热方针,面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困难,不等不靠,大胆改革,使企业的面貌和员工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一年一个新台阶,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9,696万元,利润29万元,上缴税金260万元。连续多年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同行前茅,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热用户的赞誉。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档案管理二级企业、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市23届劳模大会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市特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五连冠”,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市城建190服务热线先进单位标兵、公司经济民警分队被省公安厅荣记三等功,公司团委被团市委授予市级红旗团委、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公司计生工作连续多年被龙沙区授予先进单位。

这一串串数字的变化,一项项荣誉的获得,凝结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凝结鹤城老百姓对阳光的挚爱,更浸透了阳光创业者们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

阳光热力集团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创造了卓越的业绩,综合实力和供热面积及供热服务质量在全市同行业中名列前茅,“阳光热力”这一供热品牌在2004年被评为“我信赖、我喜欢”的唯一供热品牌。是什么使阳光集团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用阳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长筑的话说:“不怕做一到,就怕想不到”。就是坚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魂。

创新体制、增强活力。

16年前,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城市集中供热问题成立了齐齐哈尔市热力公司,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供热面积1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也有970万元,年销售收入为1,600多万元。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受政策、价格和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困难重重,员工士气低落,感到前途渺茫,企业走入了低谷。为改变城市供热现状,市政府选派了能力强、素质高的李长筑同志到热力公司重新组建了新一届的领导集体。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于1999年成功地实现了由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变。供热面积扩大为314万平方米,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已达1、61亿元,创年销售收入6,595万元。

为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内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步。2000年整体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齐齐哈尔新阳热力有限公司。2001年组建了新阳热力集团,拥有固定资产2,068亿元,当年创销售收入7200多万元,集中供热面积也增加为482多万平方米。企业从此走出了困境。2003年8月,根椐齐齐哈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规定精神,企业不等不靠,抢抓机遇,努力创造外部条件,多方争取政策支持,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成功改制为民营企业集团—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一年多努力,集团公司的供热面积猛增至650多万平方米,是组建时的6倍多,固定资产也由组建时的970多万元增加到3,456万元,增长了35倍多。企业的销售收入也由组建时的1,600多万元增加到1,038亿元,增长了6倍多。

正是依靠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阳光集团在短短16年间,由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市供热公司,一跃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的大型供热企业集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种辉煌!

在不断发展状大的过程中,阳光集团的决策者们深深懂得:一个活的机制就是企业活力的化身,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阳光集团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把不断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做为企业实现创新创效的源动力。坚持竞争、择优和“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用人思想。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干部终身制,管理人员实行聘任聘用制,采取逐级竞聘上岗,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和机关部门一级聘一级,自主组阁,权益一体,使每个团队真正形成合力。

在用工机制方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用工形式采取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末位淘汰,能进能出。通过改革,彻底打破了旧有的“铁饭碗”,澄清了“员工只有能进,不能出的这潭死水”,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企业有了自身活力,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本着“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效益第一”的原则,充分激活分配制度,实行管理人员岗位工资制,工人岗位技能工资制,集团各单位、部门在工资计划指标额内可以进行充分的活化和细化,合理拉开员工收入差距,形成了工资能升能降的崭新的薪酬管理体制。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企业的三个效益稳步提高。正是这种创新的机制,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的各项指标也因此得到显著提高,热费收缴由97年60.89%上到88.59%,增长27.7个百分点,供热消耗大幅度下降,与96—97采暖期相比,煤、水、电等经济技术指标由57.6公年/平方米、0.26吨/平方米、6.37度/平方米分别下降至49.88公斤/平方米、0.14吨/平方米、4.38度/平方米.同时,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用户室温合格率达99%,用户报修处理及时率达到100%,供热工作提到了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热用户的普遍认可。

创新管理、提高效益。

提高企业三个效益关键在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打铁先得自身便”、“基层班子向分公司班子看齐,公司班子向一把手看齐”,这就是阳光集团领导集体对自身提出要求。管理就是要先管人,思路决定出路。公司成立初期,面对管理混乱的局面,以李长筑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首先确定了“抓班子,带队伍”的工作思路。同时为了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拉近干群距离,新班子力排众议,成立了督察处,上可监督经理,下可考核每名员工。为了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集团广泛实施了“素质教育工程”加大了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多次聘请大学知名导师为各级管理人员讲授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今年初,组织85人参加了由《细节决定成败》、《水煮三国》的作者主讲的报告会。开拓了视野,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如今,阳光集团按照“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原则建立了一套适合企业实际,具有阳光特色的科学制度管理体系。

狠抓了企业内部管理。在宏观管理上,制定了“团结拼搏求生存,务实奉献图发展”的企业精神,树立了“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的服务宗旨。制定了“优质、高效、低耗”的供热方针,确定了“创造温暖,至诚服务、和衷共济、开拓未来”的企业经营理念。在微观管理上,加强了各项目标管理,建立了以生产、经营、制约三条线,集团公司、分(子)公司、供暖所(站)三个层次,以集团公司为投资决策中心,分(子)公司为经营管理和利润中心,供暖所(站)为成本核算中心,三个中心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体系。集团公司下属的6个分公司全部模拟一级法人运作,各分(子)公司享有充分自主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集团公司,分(子)公司,供暖所(站)逐级实行自我责任考核,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总体经营目标顺利完成。为此集团公司今年将花大量人力重新修订了《企业管理制度汇编》、《管理人员岗位工作标准》,《人事劳资管理制度汇编》、《工作程序汇编》等。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集团公司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北京博达新创网络公司联手开发了办公自动软件和收费管理软件,创建了集团公司网站,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几年来,集团公司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不断把变频技术等智能化控制手段应用到设备技术改造中,完成技术改造工程28项,设备更新4项,外网改造32项。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集团公司先后接收了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市政系统,教委系统等十几处热源,新建了南苑开发区,东市场小区为典范的高科技、高效率的现代化热源。同时,集团公司领导班子高瞻远瞩,主动出击,抢滩外县区供热市场,先后在昂昂溪、龙江、梅里斯投资建设热源,实现了集团公司的跨地域发展。此外,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品牌优势,积极开展资产运营,与中国华电集团签约共同开发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投产以后,阳光集团的供热管网可覆盖整个中心城区,彻底解决齐齐哈尔集中供热的难题,既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损耗,也将改善齐齐哈尔中心城区的大气质量。

如今,阳光热力集团在努力做好供热服务主业工作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经济,煤炭经销,型煤加工,园材工程,物业管理,热工设计,保温材料制造,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创新服务,促进发展

阳光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创造温暖、至诚服务、和衷共济、开拓未来”的企业经营理念,找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位置,努力给社会给热用户以虞诚的回报。企业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把社会效益、热用户的利益当作自己事业的第一选择。

自1989年开始,阳光集团从热用户的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借助自身的供热优势,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的服务宗旨,制定了“优质、高效、低耗”的供热方针,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用户室温达到16℃以上,如果达不到规定的回水温度要求,每降低1℃罚款100元,在连续高寒的供热期间,集团公司为了保证用户的室温,把回水温度提高2℃,这样全集团多耗煤2万多吨,支出200多万元。几年来,集团公司积极主动为用户服务,转变服务作风。通过“双评”“正行风、促发展”、“双十佳、双百优”,“做用户贴心人”等活动来提高服务水平。阳光集团的党员服务队不辞辛劳,走街串户,足迹遍布了供热辖区的大街小巷,义务为热用户排优解难,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用户的一至好评。

为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自2004年开始,阳光集团又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靠服务促发展”的经营理念。为配合全市开展的“共铸诚信鹤城”活动,集团公司开展“共铸诚信鹤城、塑造阳光品牌”优质服务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做出了“阳光让您屋暖心更暖”的承诺。在热费收缴上,提出了“以热心换热费”、“视用户为亲人”的口号,坚持以法收费,以情收费,主动帮助热用户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地促进了热费的收缴。两年来热费的收缴始终在92%以上。在供热服务上,切实转变服务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优质服务活动中,阳光集团在所辖供热范围内每5栋楼房设置一块“共铸诚信鹤城、塑造阳光品牌”公示板,共设置了153块,向热用户发放供热服务联系卡近10万张。今年供热以来,居住在物质2号楼的居民通过联系卡上的电话陆续向集团公司第三分公司湖四供暖所反映,4、5、6单元4到7楼的室温只有13℃左右,这引起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派主管领导和相关的技术人员经过一周的排查,终于找到了不热的原因是一块砖头堵塞了管道,经过了几天的抢修,使用户享受到了正常的温度,这件事情受到了黑龙江省电视台的关注,《新闻夜航》栏目给予了肯定性报道。

阳光集团始终坚持把提高服务质量、争创阳光品牌作为大事来抓,要求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用户,视用户为亲人”的观念,时刻做到以优质的服务诠集团的经营理念,真正使“阳光”品牌深入人心。为此还实施了三大举措:一是建成立了服务考核体系,层层落实用户服务维修责任制,实行首问负责制。二是24小时开通“12319”服务热线,面向社会公开供热方式,供热参数,供热责任人和投诉电话,安排专人接待处理用户的来信、来访,为用户排忧解难。三是定期召开用户座谈会,听取用户的意见,聘请行风监督员,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经理接持日,为热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措施过硬,服务到位,阳光集团的社会信誉度越来越高,供热面积越来越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在今年煤、水、电涨价,造成企业增加了3,800多万元成本的不利条件下,圆满完成了今冬的供暖任务,既为政府分忧,也为百姓解难。为此。阳光集团被评为市消费者信得过的知名企业,“阳光热力”也被评为供热行业中唯一的“我信赖、我喜欢”的知名品牌。

创新未来、再造辉煌

阳光人永远不会满足于昨天的成功,今日的辉煌,今后的路还很长。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阳光人信守“事业无涯、创新无限、守成失去一切,创新赢得未来”,“靠事业吸引人,靠情感凝聚人、靠机制激励人,靠发展留住人”,“要把企业建设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增长才干的学校,过好日子的家园”等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理念,给自己的未来之路编织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战略构想,这就是形成条块清晰,责任明确的三大全新的经营板块。一是形成以七大供暖分(子)公司为经营主业的第一大经营板块;二是形成了以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中心城区供热资源整合,旧有楼房改造保温工程。三大职能为核心的第二大经营板块。三是形成了以煤炭经销、物流运输、园林工程、型煤加工、热力工程设计、保温材料制造成、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多元化发展的第三大经营板块。通过壮大供热主体产业,拓展相关产业,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三条途径,实现着每年新增热负荷100万平方米的目标,到2008年,中心城区热电联产投产时,实现对全市中心城区热源的科学整合,供热总面积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真正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供热企业中的巨型航母。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阳光集团的明天会更好。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集约化、产业化、高科技化的全新阳光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你听那充满朝气,活力的阳光热力之歌在环宇回荡:

我们用坚实的臂膀,锻造一轮火红的太阳,熊熊的火焰释放无穷的力量,深深的真情溶化着雪与冰霜。啊!我们是春的创造者,阳光热力人,放飞金色的阳光!

第三篇:​坚持改革创新 谱写时代华章——探寻学校的变革发展之路

坚持改革创新 谱写时代华章

——探寻一中的变革发展之路

10余年前,受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学校规模扩大的同时,出现了生源外流、师资流失、管理混乱、教学质量滑坡等情况。在此困境下,2007年,张玉坤同志临危受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带领一中人负重奋起,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积极探寻突围变革之路,从而实现了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从低谷跨入全市先进行列,教学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坚持以干部人事改革为先导,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领导干部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干部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整体年龄偏大,“新鲜血液”供给不足,精通教学业务的人员不多,不能发挥领头雁作用的现状。该校把干部人事改革作为首要议题。为使改革活而不乱,他们深思熟虑,排除阻力,不徇私情,坚持以“用好的作风把作风好的人推上前台”为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民主程序,分别对副校长、中层干部实行了两轮竞聘上岗,数十名年富力强、业绩突出、作风优良、群众认可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一中干部梯队建设已经形成,选拔机制日臻完善,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该校多次被评为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中心,着力提升育人质量。近年来,**一中为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突出特色办学,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2016年,该校启动了“多元办学创新思路及优才”培养计划,制定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与名校对接,学习和探索名校特色办学经验。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加盟了全国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与山东大学数学院、物理学院合作,建立起了新的奥赛培训合作机制。成立了“优才办公室”,遴选出各学科专、兼职拔尖创新人才辅导员,加强对优秀学生的专职培训。在突出尖子生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规划设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收到明显成效。2019年高考,该校无论重点还是普通指标均取得较大突破,再次为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坚持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关键,着力打造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借鉴名校管理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打破原有的以年级处单一横向管理为主的模式,实行分管校长、年级处、职能处室综合管理、纵横结合的网格式管理模式,达到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整体推进的效果。同时,强化以制管人,以制管事,建立了涵盖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等各层面的管理制度120项,把学校工作全部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坚持以分配机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动力。本着“一切向前勤倾斜,为教学一线服务,上课多少不一样,上课好孬不一样,班级管理好坏不一样”的原则,打破原有的分配体制,实行既重过程,又看结果的综合考评办法,实现了利益分配的最优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抓手,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通过公开竞标,引进竞争机制,盘活了食堂、印刷厂、学生宿舍、卫生室的承包经营,解决了后勤工作资金投入多、管理难度大、运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难题;通过拍卖经营权、吸收社会资金建立了综合服务区,解决了学生生活问题。对涉及敏感的工程项目、大件购置等,全部实行对外公开招标,对不能招标的项目,均由审计部门审核把关,一切工作都在阳光下操作。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市后勤管理先进单位。2018年,学校餐厅成为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观摩点。

有革新才有发展,**一中的改革为其积聚了腾飞的力量。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校、省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市文明单位、全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全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科技大学优秀生源基地,……,这些殊荣纷至踏来,见证了该校改革的卓越成效。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新课程标准,体现着素质教育理念。学习新课程标准促使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怎样使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开创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是个值得所有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关系互动创新发展

我县进行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校也积极推行,试图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在这段时间中,我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亲眼目睹了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一些显著成就,如: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活跃了,口语表达迅速提高;学生课外学语文的意识增强;课内外结合成为教师自觉行为。这些都得益于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性,可是我却也从中发现了一些细小的问题,如:讲得太少,不精,学生收获在减少;语文基础受到削弱;延伸拓展生硬;目标不够明确;评价改革跟不上,成为制约改革的“瓶颈”。那么,如何确保这次课改取得成功,从而开创中学语文教育的崭新局面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理念。要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念,摆脱以往教师是上帝的做法。要改变我们过去过多采用的单一传递、讲授、灌输这一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要改变我们过去直接呈现或讲授结论、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再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针对因循守旧的教学思想影响,不少老师对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在心目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看作一个自觉能动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中心,但任何有成效的教学活动都由老师设计,组织和实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着重为学生创造生疑、质疑的条件,精心设问,激活创新思维,启发诱导他们把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起来。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就是“商量商量”。这种商量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让学生独立研究课文,力争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对问题确实解决不了时,教师才予以插手,给予解决。这是因为老师的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为和独

立思考的人。这样注重主体与主导积极配合,协调一致,相互默契,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教与学的共振,逐步实“教学合一”的辩证统一。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仍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有教学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是我们的优化的课堂结构。教学的效率有规律地依存于选择各种教授方法、激励方法和检查方法的最优结合方案。语文新课程改革要走向纵深,必须摆脱流于形式、花里胡哨的不良倾向。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练内功,练课堂驾驭的内功。当我们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做到了最优,达到了最好效果,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成功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许多内容,比如课堂的引入与转换、课堂的机智与情感、课堂的阅读与训练,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努力改进,学生就会被我们课堂的趣味所吸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每个同学都应给以展示创新能力的机会。“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的合作精神,在教育观念上,寻找出师与生、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无疑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终极目标。

三、建立新的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学习评价,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更好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结果评价,更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激励方式。建立新的教育评价机制,无疑是一种必然和急需。当前教育评价模式的落后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所以,在课程评价改革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善于从以往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其次,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 再次,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四、语文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统一。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交往的中

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学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在浓化认知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使学生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时,体会到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会付出巨大的学习代价,有时还需要通过实践探索或查阅多种资料才能完成;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这只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五、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人为本,时时处处注意用自己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去感染和感化学生,以期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施以情感教育,会对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感教育有利于顺利实施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亲其师,信其道。”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亲切和蔼的态度,真诚恳切的语言,得体的行动,去打动学生稚嫩的心田,使其

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相信并乐于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并在教师的积极启发、诱导和帮助之下,善于学习知识和道理。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富有鼓动性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都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和蔼可亲与平易近人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和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乐于倾教师的声音,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使学生的精力能够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智慧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出问题后,迅速将学生的头脑带入思考的领域——“请运用你的智慧,联系问题出示的情景,设计出最合理的解题方案”,在学生思索出正确答案后,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语言鼓励,可使学生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鼓励,并逐步培养起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乐于思考的一代新人。

新课标的推行,是对教师的一个最大的挑战,首先是教师应有的知识观的挑战。如果教师只是满足于现状,而不随着时代的步伐,那他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其次,教师的角色的转化。教师要有新型的教育教学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变为主动学习者,而不是以前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这一点上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如: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在其主体部分的基本要求中,对教学内容作出了具体的能力要求,如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

活的反映。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应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更新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武装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字数:3763)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第19期

2、云南教育2009年第一、二期合刊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在改革创新中探索海华发展的春天

在改革创新中探索海华发展的春天

焦作市海华纺织有限公司前身为博爱棉纺织厂,一路走来,历经沧桑。1969年筹建地方国营纺织厂,接收村公社成立地方国营博爱混合棉纺织厂;1975年自筹资金进入“挖掘生产潜力、填平补齐设备”项目;1980年成功转型为专业纺织企业;1985年实现纯棉品种由单一产品发展到6个品种,产值增一成有余。有了实力之后,公司于90年代在主打产品方面做到了省、部双优,并扩大产品的花色品种,并组建河南海华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实现组织的大跨步发展。

时至2002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探索,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成功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型,由一个国有企业成功地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成为了海华向新时代进发的一个里程碑。

公司发展悠久而曲折,但是同样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海华什么都可以改变,惟有学习和创新不能改变”,这是海华人披荆斩棘,奋勇开拓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任何时代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海华的发展离不开学习创新,海华的发展伴随着转型改制,海华的今天正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中,在海华人共同遵循“诚实创新、超越自我”的海华精神感召下,在几代人共同的拼搏下换来的。

自2011年以来,中国实行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发挥了

重要作用,但棉花市场缺乏活力,亟须改革完善。面对当前棉花产业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加之2012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和当今国际贸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我国纺织行业形势仍然堪忧。在此背景下,企业转型,又重新被提上日程,为国内棉纺行业企业家所热议。但纵观海华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海华正是顶着逆境求生存,伴着转型求发展的这样一个企业。面对如今的形势,海华不单要考虑转型,考虑逆风局势,更要有一种“如今从头越”的从头再来的决心去求海华发展的春天。

海华的草创阶段,面临着企业远离县城,员工只有千余名而且流动性大,设备陈旧老化,主导产品单

一、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较差等一系列的不利因素。但是,经过对外部市场的调研和对内部现状的分析,我们果断提出“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纺棉纱”和“创造差异优势,永具竞争活力”的经营理念,并凭此一举打破僵局,打响了海华品牌。

海华发展起步伊始,便逢中国入世。面对复杂多变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竞争环境,特别是面对中国已经步入全球纺织大国、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局面。所有的种种,让海华认清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的同时,更是将之前未能外显出来的问题呈现出来:百年企业重任,不但要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支撑,要有扎实的基础管理来支撑,更离不开忠诚于企业的员工和能够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为了提升海华的本质

竞争力,在这个众企业全力谋效益、求发展的时期,海华毅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企业文化的研究、指导与管理工作,并逐渐形成了先行的企业文化体系。

如今,海华再次面对困境,但坚守“创新、学习、忠诚、超越、军事化、制度化”信念的海华人,仍将会以改革创新、转型改制来迎接机遇和挑战。

转型必然带来阵痛,但是不转型就必然被发展的大趋势所碾轧,凡事不破不立。海华纺织放眼全国来看,发展仍然相对落后、管理比较粗放、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历史包袱比较沉重。但同时,海华又有自己不断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宝贵经验。再者,03年以来国务院提出中原崛起的战略极大的改善了河南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高校、党校、实际工作研究部门、社科学术团体、社科研究机构大量涌入,补充了中原经济崛起所需的各种条件,这又是我们的机遇。所以讲,转型,是挑战亦是机遇,而且机遇和希望更大。

海华立足于“富裕员工,回报社会,做百年企业”,所以海华的转型是深入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切切实实的转型,容不得一点的形式主义的;是立足于构建海华纺织可持续发展的,而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的。所以海华的转型,将首先是思想理念上的转型,是观念和思维上的转型,我们扩展的不仅仅是企业发展之路,更是管理者思路的广度。企业转型,就要用转型的思维去看待眼前的困境和问题,用转型的观念

去提升管理水平,解决发展难题。转型工作关键是管理者,但主要承载体却是广大的员工。真正把广大员工的思想观念统一到集团公司转型战略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上来,才能真正实现一个企业从根本上的转型。

海华目前的规模,说不上大,但是从企业实际来看却是到了当前局面的极致。转型是要做出转变,但是海华的转型不是规模的做大,而是本质竞争力的提升,是资金、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海华的另一个转型关键,则在于品牌。

先说本质竞争力和资金、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是本质竞争力提升的根本。既然是服务于可持续发展,那么转型就必须有“后劲”,而非一次转型就一劳永逸。而在目前规模下,敦实企业的本质竞争力,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厚积薄发,积累出下一次规模转型的契机。为此,海华做到的是“海华什么都可以改变,惟有学习和创新不能改变”。从全公司员工全员参与的金点子、随手拍到“挖潜增效、节能降耗”活动开展,从员工技术培训到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培训,从员工技术创新年评年奖制度到班组长创新工作室的组建,海华坚持了群策群力、全员参与,从企业的根本上为企业转型埋伏笔、增动力;同时,在管理、生产和营销过程中,逐步寻求收入、投资、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最优、最合理的结构性变化,用转型的思路和手段造就转型的队伍和转型的机构建设,逐步实

现企业由产业规模扩大向精简机构提升单位资源资金效率的过渡。从而不断的将现有的企业规模加固、在加固,在合适的时机和外部环境到来时,一举实现规模经济的跨越。

在品牌方面,海华公司“做中国最大无异纤品牌供应商”就是向品牌战略转型的一大举措。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都要努力适应转型的要求,在转型思维的指引下逐步实现企业行为模式、企业文化、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海华的组织和人力资源转型拥有一定的保障,但品牌发展方面仍是局限在省内,距离全国品牌仍有一定差距。海华有年轻化的管理队伍、高度忠诚和富有责任心的工人团队,有迫切的持续发展、快速发展的愿望,所缺的就是时间。

但坦白说,我们也无须妄自菲薄。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更加艰难,所以更要坚持走品牌之路,彰显优势突出个性。这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问题,我们所缺的时间亦是企业共同欠缺的。转型不是急转弯,而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转变,是一个需要周密安排,分步推进的战略型的转变,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还必须不断充实与积累。忽视了积累所需的时间,就必然面对转型的生硬和不成熟;而只有做足了充分准备,耐心守候,才能在机会到来时,牢牢抓住。

这是海华的转型之路和海华面临经济和政策环境所指定的转型战略,是有海华特色的转型思路。

在转型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共通的思路。对任何一家面临转型的企业,最迫切的反而不是一味激进的要盲目跟风、立马谈转型,而是找准定位,练好“内功”,做好充足准备。而在漫长的转型期间,也要尽快的将视线放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上,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在转型中整合内部机制,为转型助力,为收获磨刀;同时做好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支持性资源储备,深化企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产品结构的变革,实现管理与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

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紧跟政府政策动向,同时勤修企业“内功”,积极创新勇于改革,相信企业可以在合理的应对下,顺利转型,迎来经济发展的春天。

下载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造辉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造辉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