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将给中、小学生带来乐学顿悟、创新发展的机遇

时间:2019-05-14 14:3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改革将给中、小学生带来乐学顿悟、创新发展的机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改革将给中、小学生带来乐学顿悟、创新发展的机遇》。

第一篇:课程改革将给中、小学生带来乐学顿悟、创新发展的机遇

教与学、教师教学生学,学的目的是应用于实践,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实践中所学的知识才是有用的。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有用的知识可以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有利于实践,实践中求发展,不断完善,实践研究才能使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从理论到理论是空洞无物的。所以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是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起作用,在实践中受到检

验,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发展,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劳动态度与技能、动手技能、自主创造能力,研究能力,搜集利用信息能力,把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传授式教学到研究性学习,这是创新发展的需要。只有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祖国才能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幸福快乐。

原有的教学模式(讲授式、填鸭式)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种从理论到理论,只有学校没有自主独立思考没有研究的教学模式对于发展是有碍而无助的。所以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许多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科学素养差、教学手段落后,只懂教,不懂得研究,不懂得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更不懂得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所传授的知识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呆板东西。怎样开发学生的智慧和灵感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兴趣地学,让学生“各取所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学,学得轻松、乐观、效率高。在轻松、愉快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智慧,产生灵感、创新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在犹美的琴声中产生灵感而诞生吗?许多科学的发现、发明都是在兴趣学习研究中激发灵感而产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学得主动、自觉效率高,兴趣学习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兴趣学习中激发智慧、产生灵感研究创新,发现发展正是当今一日千里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教师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首先教师自己是一个人才,所谓“名师出高徒”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终身读书,理念更新。当个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掌握新观念、新理念,把课堂教学转化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研究。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凌聚集体智慧,研究开拓视野,创新发展培养出有公民意识,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人才。

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只传授不研究发展的教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好种太重视基础扎实,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也应该被淘汰。科研兴校,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教师成为研究者以校为本的发展策略应该被提倡。学校发展的动力应产生于学校自身,它来自学校对现状和改革目标的理性认识。来自于校长和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人,作为专业工作者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学校发展的能力来自本校的工作团队,来自于对学生发展、教育科学规律的不懈研究和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自主地控求问题,研究问题中产生灵气、灵感,达到创新发展。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科的一个平台和空间。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意识。使学生更会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课堂研究使问题多角度地理解,鼓励学生提出有开放性、有深度的问题,教师起着点拨的作用。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兴趣好学,灵感中不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达到创新发展。

第二篇:基础课程改革中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础课程改革中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着重围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新教学观念,破旧立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新课程理念倡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强调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因此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改革 语文教育 培养思维能力 设疑 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育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语文教育在课程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这次改革要求转变课程功能,改革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所确定的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语文教学大纲其中一个特点便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1)提出了发展健康个性的要求。提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2)在继续重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观察、记忆、思考、联想、想像能力的同时,还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倡鼓励有自己的见解和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这有利于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母语,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何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相对于个人而言,如果做出了新颖、独特、具有价值的精神的或物质的成果,则这种成果就是创新成果;试图做出创新性成果的活动”(过程)就是创新活动(过程);从事创新活动,做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的主题报告中就指出:“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发展人的创造力。因为在未来的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也难以依靠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生存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能力变得愈加重要,前人曾这样总结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自我实现之阶,是创业创效之路,是巨龙腾飞之翼,是民族进步之魂。”②江泽民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孩子成才的关键,创新素质是一个人各种素质因素中关键之所在,是

成功素质的核心。很难想象,一个完全没有创新能力的孩子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如何生存。因此创新是个人价值提高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灵魂,是全人类应关注与重视的问题。

从语文的素养结构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语文素养是指人在母语获得过程中同构形成的文化素养、精神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统一体。语文素养结构有两个的大的层面,它是由一个中轴贯穿起来的立体结构。第一个层面是语文能力层,包括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以思为核心展开四个同心圆。思处于最核心的位置,表明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是语文能力提升的关键,其中思维能力又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母语应该承担培养思维能力的任务。也就是说创新能力处于思的核心之中,它是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那么,在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给同学们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更新。就是要彻底的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它过分强调升学率,优秀率,为应付升学考试,刻板的教学,填鸭式“满堂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这就压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窒息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扼杀了创造才能。因此应试教育观念要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不是“学会”,而是“会学”。教学要使“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变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尤其是突出以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教学思想观念上破旧立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改革和创新的意识,就没有教学上创新的行动,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思想先行,行动跟上,不要以“真理拥有者”自居,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跨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大胆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会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回答完后,我们总觉得最后一个的孩子的回答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可我们回头想想,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更体现了他具有创新的意识。这也可以说明学生的联想是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各有不同。所以我们教学当中要善于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思维得与发展。

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少不了阅读,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情操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相当必要的。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就应首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将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还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成为了我们的重要教学手段,所以

我们应跟上时代的节奏,利用现代化的设施,运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鼓励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情感气质,对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这种体语、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这是语文课的独特魅力所在,这本身也是潜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也就保护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而决不能用教师的“权威”、统一的“模式”、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三、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能力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只有大胆质疑,才有机会去探索,去创新。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统一答案的。如果一切都是老师说了算,一切唯老师之命是从,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了自信,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只能教出大量“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墨守成规、惟命是从”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教莫泊桑的《项链》一课时,不一定要对玛蒂尔德一昧的持批评态度,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想法,难道紧紧是因为她的爱慕虚荣吗?她值不值的我们同情呢?就算项链不丢,她的生活会比现在好吗?为什么不赞美她的勇于担当与诚信呢?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已经形成的知识,更需的要引导他们掌握思维方法,学会创新思维,散发起创新灵感,迸发出创新火花,从而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去探求科学知识。

①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②夏昌祥,鲁克成:《点燃创新之火》 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夏昌祥,鲁克成:《点燃创新之火》 科学出版社

张作中;创新思维在现代教育中的基础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2年11期

覃觅;走近新课标 领悟新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认识初探[J];河池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李瑛.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

黄斌.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长江教育,2008.12

第三篇: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寻求社会最大的共识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评价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

温儒敏:2000年前后,一批有理想有担当的人开始推动课程改革,编写了课程标准,也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十多年的课改是有成就的,起码一些新的教育观念普及了,比如素质教育观念,极少有人反对。但能否落实则是另外一个问题。面对应试教育这个巨大的存在,面对国情,十多年课程改革的成就恐怕不能高估。只能说是在小步推进,未曾停留,现在还是在改革的路上跋涉。

中国的教育发展迅猛,但发展永远跟不上人们的需求,加上社会竞争加剧,存在普遍的焦虑,这些矛盾和焦虑必然投射到教育领域。现在老师压力很大,既要学生考得好,又要避免其思维僵化,两者之间需要平衡。

我们编教材也要有所平衡。一方面要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往素质教育方向靠拢,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现实中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状态,他们能否用好教材。我们也有平衡中的焦虑,但要尽量有平衡的自觉。《瞭望东方周刊》:“部编本”语文教材是对过去语文教学模式的否定吗? 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有许多创新,但不是对既有版本教材的颠覆,有许多新的教学设计,也不是对过去语文教学的否定。我提出“守正创新”,过去好的教学传统和经验,以及既有教材成功的设计,都是要“守正”的,在这个基础上,去创新和拓展。新教材的课文变动不小,但许多传统篇目也得到保留,某些“老课文”,特别是某些曾经滋养几代人的革命传统课文,又回来了。

《瞭望东方周刊》:“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最大的难点在哪里?落地效果如何?

温儒敏:要寻求社会最大的共识,要尽量考虑到这是一个社会公共产品。

一个教材出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挑剔和批评。作为教材主编,我很害怕大家把教材看得很“神圣”,要万无一失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动不动就把教材的某些缺点放大,甚至扣上政治帽子,什么“崇洋迷外”之类,一棍子打倒,如果引起媒体误读,那就更加不好了。现在改用“部编本”的主要是一年级、二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教育部在新教材开始推行后,便在进行跟踪调查,听各方面的意见,总体来说是很好的。

教材的改革,是要逐步进行的,今后我们会继续跟踪,有错就改,有好的建议就吸收,持续不断地修订完善。更加重视激发读书兴趣

《瞭望东方周刊》:“部编本”的基本目标是什么?它与过去的人教版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何处?

温儒敏:好的语文教材要紧跟时代,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又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克服随意性,要好用,满足一线教学的需要。“部编本”除了强化核心价值观、强调立德树人和加大传统文化分量,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在于读书的设计:更加重视激发读书兴趣,学习读书方法,养成读书习惯。这个意图比以往各种教材更加突出。新教材课文的数量比以往有所减少,但教学内容特别是读书内容增加了,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教多种读书方法。以往不怎么教的如泛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非连续文本阅读等,都进入了教材。我建议教学也不要再满足于精读精讲加反复操练。

二是课型区分明显。教读课是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课就让学生自主阅读,体验和试用教读课上学习的方法。这就克服了以往几乎所有课全都讲得差不多,都是细嚼慢咽、反复操练的缺点。这两种课加上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构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新教材比以往更加重视往课外阅读延伸,真正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了。我认为这就牵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特别重视阅读面的拓展?

温儒敏:语文是中小学的主课,但长期以来缺少“主课”的待遇。小学还好一点,到了中学阶段,语文常给其他科目“让道”,因为语文不好拿分。数学、物理突击一两个月,分数就可能增加,而复习语文几个月未见得就一定能提分。

语文是一个积累性的学科,更加讲素养、讲综合能力。语文素养的获得要靠长期大量的语文实践,主要是阅读和写作,很难靠“短平快”提升。有些学校与老师为了应对中考高考,出于功利目的,把语文“放逐”了,这是非常可惜、非常错误的。这需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个“大利益”来考虑,重新认识语文的重要。

复旦大学原校长、数学家苏步青说过,如果说数学是理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基础的基础。无论是针对考试,还是长远发展,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语文呢?

实际一点来说,若要高考取得好成绩,语文也不能被“边缘化”。现在高考语文命题有明显改进,那就是重视考阅读量、阅读面和阅读速度,甚至还考整本经典的阅读情况。平时不读书、读书少、只会做题的学生,在以后的高考中肯定吃亏,语文会给他们“拉分”,影响整个高考成绩。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语文考分,我看只有从小学开始,重视语文,细水长流,多读书、多练笔,而不能像现在这样靠“刷题”突击来学语文。

温儒敏

创造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瞭望东方周刊》:新教材是否考虑到为学生减负? 温儒敏:新的语文教材并没有刻意减负。现在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确很重,但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笼统提减负无济于事。这个时代发展迅猛、竞争加剧,人们普遍压力大,社会很焦躁,这种压力和焦躁辐射到并转移给了孩子。这种大环境下,就算学校把学业负担减少了,家长还会再给孩子补课。

现在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但这个“重”不全是学校老师给的,是整个社会的紧张辐射给的。这个问题不太容易解决,发过多少红头文件给学生减负,好像效果不大,这需要整个大环境的改善。但也不能无所作为,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要注意少把焦虑转移给学生,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兴趣就有效率有效果,负担也就不会那么沉重。

比如读书,你强制要求,甚至安排许多规定动作,孩子不一定喜欢读,也不会抓紧读。如果让孩子读书多一些自己的选择,甚至容许读些闲书,不要都指向考试或者写作,他们的兴趣来了,读起来就会很快,效率也很高,就不是什么“负担”了。

新教材很注意激发读书写作的兴趣,内容和思考题设计都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往兴趣上靠,我们希望教学也能这样做。《瞭望东方周刊》:“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里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为何考虑让家长正面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 温儒敏:这是教材的亮点之一,实际上是在提倡亲子阅读。用意在于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幼儿园主要是无纸化教学,听故事多,到了小学就开始使用纸质的阅读材料了,让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读,慢慢过渡到自己读,这个过程需要大人的引导。

建议把这个栏目纳入教学计划,但不要处理成一般课堂上的课,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也等于创造了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实际上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把教育小孩的一切责任全部都放给学校教育交给老师就不管了,是不对的。为基础教育“敲边鼓”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鲁迅作品在课本中的增减民间争议一直很大,在“部编本”中鲁迅作品依然占较大比重,是现代作家中进入教材最多的一位,为什么?

温儒敏:鲁迅是近百年来中国最清醒的知识分子,是民族精神的一个坐标。鲁迅能清醒地认识我们中国的传统与文化,批判传统中的糟粕和国民性中落后的部分。当今我们建设当代文明,强调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继承不是照搬,而要有批判性的眼光与必要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精神是极其宝贵、不可或缺的。

也许有人不喜欢鲁迅,甚至认为他批评得太苛刻了。这不要紧,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但不能否认自信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自省,我们需要这种真实的自省。中小学生要适当接触文化经典,让他们读点鲁迅,是必要的,即使不完全理解,也会先留下一点印象,打个底子。

《瞭望东方周刊》: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在日常教育中要强调什么?

温儒敏: 如果要做一个以后能做大事且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一定要拓宽视野,适当地摆脱流俗。

《瞭望东方周刊》:你说自己是在为基础教育“敲边鼓”,实际上你在中小学语文课教育改革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作为一个学者,为什么要参与这些事情?

温儒敏:我的专业是做现代文学史研究,大概十多年前,我从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开始,就想到要适当介入基础教育了。

2003年,我主持成立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做了很多实事,包括:组织对全国中小学语文教育状况的9项田野调查,参与修订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参与高考语文改革的研究,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连续多年培训2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组织编写中小学和大学的语文教材,培养语文教育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等。但我还是把介入基础教育看作是“敲边鼓”。我希望更多师范大学重视“师范”的本分,也希望更多学界同仁能为基础教育出点力。2012年,教育部聘我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总主编。这件事是“风口浪尖上的工作”,太难了,有几次想不做了,但想到这是功德之事,是“大学问”,可以实践自己的学术理想,又能回馈社会,才坚持下来。我深感在中国喊喊口号或者写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推进改革就比想象的难得多,在教育领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往往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这些读书人受惠于社会,现在有些地位,有些发言权,更应当回馈社会。光是批评抱怨不行,还是要了解社会,多做建设性工作。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新课程标准,体现着素质教育理念。学习新课程标准促使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怎样使新课程改革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开创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是个值得所有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关系互动创新发展

我县进行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校也积极推行,试图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在这段时间中,我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亲眼目睹了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一些显著成就,如: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活跃了,口语表达迅速提高;学生课外学语文的意识增强;课内外结合成为教师自觉行为。这些都得益于新课程改革的创新性,可是我却也从中发现了一些细小的问题,如:讲得太少,不精,学生收获在减少;语文基础受到削弱;延伸拓展生硬;目标不够明确;评价改革跟不上,成为制约改革的“瓶颈”。那么,如何确保这次课改取得成功,从而开创中学语文教育的崭新局面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理念。要树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念,摆脱以往教师是上帝的做法。要改变我们过去过多采用的单一传递、讲授、灌输这一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要改变我们过去直接呈现或讲授结论、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再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针对因循守旧的教学思想影响,不少老师对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新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在心目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看作一个自觉能动的人,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中心,但任何有成效的教学活动都由老师设计,组织和实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着重为学生创造生疑、质疑的条件,精心设问,激活创新思维,启发诱导他们把这方面的能力培养起来。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就是“商量商量”。这种商量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让学生独立研究课文,力争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对问题确实解决不了时,教师才予以插手,给予解决。这是因为老师的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为和独

立思考的人。这样注重主体与主导积极配合,协调一致,相互默契,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教与学的共振,逐步实“教学合一”的辩证统一。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仍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有教学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是我们的优化的课堂结构。教学的效率有规律地依存于选择各种教授方法、激励方法和检查方法的最优结合方案。语文新课程改革要走向纵深,必须摆脱流于形式、花里胡哨的不良倾向。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练内功,练课堂驾驭的内功。当我们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做到了最优,达到了最好效果,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成功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许多内容,比如课堂的引入与转换、课堂的机智与情感、课堂的阅读与训练,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努力改进,学生就会被我们课堂的趣味所吸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每个同学都应给以展示创新能力的机会。“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的合作精神,在教育观念上,寻找出师与生、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无疑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终极目标。

三、建立新的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学习评价,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更好的评价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结果评价,更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激励方式。建立新的教育评价机制,无疑是一种必然和急需。当前教育评价模式的落后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所以,在课程评价改革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善于从以往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其次,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 再次,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四、语文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统一。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交往的中

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学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在浓化认知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使学生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时,体会到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会付出巨大的学习代价,有时还需要通过实践探索或查阅多种资料才能完成;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这只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五、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人为本,时时处处注意用自己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去感染和感化学生,以期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施以情感教育,会对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情感教育有利于顺利实施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亲其师,信其道。”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亲切和蔼的态度,真诚恳切的语言,得体的行动,去打动学生稚嫩的心田,使其

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相信并乐于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并在教师的积极启发、诱导和帮助之下,善于学习知识和道理。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富有鼓动性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都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和蔼可亲与平易近人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和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乐于倾教师的声音,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使学生的精力能够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智慧

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出问题后,迅速将学生的头脑带入思考的领域——“请运用你的智慧,联系问题出示的情景,设计出最合理的解题方案”,在学生思索出正确答案后,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语言鼓励,可使学生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鼓励,并逐步培养起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乐于思考的一代新人。

新课标的推行,是对教师的一个最大的挑战,首先是教师应有的知识观的挑战。如果教师只是满足于现状,而不随着时代的步伐,那他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其次,教师的角色的转化。教师要有新型的教育教学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变为主动学习者,而不是以前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这一点上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如: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在其主体部分的基本要求中,对教学内容作出了具体的能力要求,如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

活的反映。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应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更新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武装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字数:3763)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第19期

2、云南教育2009年第一、二期合刊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阳光,在创新中铸造辉煌(阳光集团改革发展之路)

阳光------在创新中铸造辉煌

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发展之路

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较大规模的供热企业之一,其前身是齐齐哈尔市热力公司,组建于1989年,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1999年转为企业,2000年整体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齐齐哈尔新阳热力有限公司。2001年组建了新阳热力集团,2003年8月,根据齐齐哈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规定精神,企业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成功改制为民营企业集团。通过几年来不断地深化产权制度,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根本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实体。

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1,583人,其中管理人员25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5人。集团公司内设7个职能部门,下辖7个分公司,2个子公司和1个附属单位。拥有供热站56座,锅炉126台,总装机容量741、3兆瓦,供热面积已达到700万平方米,占全市应供热面积的56%,成为齐市地区供热行业的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区热电联产开发项目的业主单位。在努力作好供热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广泛涉足煤炭经销、房地产开发、物流运输、保温材料制造、园艺花卉、型煤加工、粮油经贸等相关产业。使企业向良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几年来,公司以实现“阳光让您屋暖心更暖”的承诺为目标,坚持“优质、高效、低耗”的供热方针,面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困难,不等不靠,大胆改革,使企业的面貌和员工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一年一个新台阶,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9,696万元,利润29万元,上缴税金260万元。连续多年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同行前茅,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热用户的赞誉。公司先后被授予国家档案管理二级企业、省建设系统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市23届劳模大会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市特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五连冠”,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市城建190服务热线先进单位标兵、公司经济民警分队被省公安厅荣记三等功,公司团委被团市委授予市级红旗团委、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公司计生工作连续多年被龙沙区授予先进单位。

这一串串数字的变化,一项项荣誉的获得,凝结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凝结鹤城老百姓对阳光的挚爱,更浸透了阳光创业者们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

阳光热力集团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创造了卓越的业绩,综合实力和供热面积及供热服务质量在全市同行业中名列前茅,“阳光热力”这一供热品牌在2004年被评为“我信赖、我喜欢”的唯一供热品牌。是什么使阳光集团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用阳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长筑的话说:“不怕做一到,就怕想不到”。就是坚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魂。

创新体制、增强活力。

16年前,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城市集中供热问题成立了齐齐哈尔市热力公司,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供热面积1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也有970万元,年销售收入为1,600多万元。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受政策、价格和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司困难重重,员工士气低落,感到前途渺茫,企业走入了低谷。为改变城市供热现状,市政府选派了能力强、素质高的李长筑同志到热力公司重新组建了新一届的领导集体。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于1999年成功地实现了由事业单位向企业的转变。供热面积扩大为314万平方米,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已达1、61亿元,创年销售收入6,595万元。

为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公司在短短的几年内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步。2000年整体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齐齐哈尔新阳热力有限公司。2001年组建了新阳热力集团,拥有固定资产2,068亿元,当年创销售收入7200多万元,集中供热面积也增加为482多万平方米。企业从此走出了困境。2003年8月,根椐齐齐哈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规定精神,企业不等不靠,抢抓机遇,努力创造外部条件,多方争取政策支持,实现了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成功改制为民营企业集团—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一年多努力,集团公司的供热面积猛增至650多万平方米,是组建时的6倍多,固定资产也由组建时的970多万元增加到3,456万元,增长了35倍多。企业的销售收入也由组建时的1,600多万元增加到1,038亿元,增长了6倍多。

正是依靠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阳光集团在短短16年间,由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市供热公司,一跃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的大型供热企业集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种辉煌!

在不断发展状大的过程中,阳光集团的决策者们深深懂得:一个活的机制就是企业活力的化身,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阳光集团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把不断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做为企业实现创新创效的源动力。坚持竞争、择优和“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用人思想。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干部终身制,管理人员实行聘任聘用制,采取逐级竞聘上岗,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和机关部门一级聘一级,自主组阁,权益一体,使每个团队真正形成合力。

在用工机制方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用工形式采取竞争上岗,优化组合,末位淘汰,能进能出。通过改革,彻底打破了旧有的“铁饭碗”,澄清了“员工只有能进,不能出的这潭死水”,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企业有了自身活力,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本着“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效益第一”的原则,充分激活分配制度,实行管理人员岗位工资制,工人岗位技能工资制,集团各单位、部门在工资计划指标额内可以进行充分的活化和细化,合理拉开员工收入差距,形成了工资能升能降的崭新的薪酬管理体制。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企业的三个效益稳步提高。正是这种创新的机制,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的各项指标也因此得到显著提高,热费收缴由97年60.89%上到88.59%,增长27.7个百分点,供热消耗大幅度下降,与96—97采暖期相比,煤、水、电等经济技术指标由57.6公年/平方米、0.26吨/平方米、6.37度/平方米分别下降至49.88公斤/平方米、0.14吨/平方米、4.38度/平方米.同时,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用户室温合格率达99%,用户报修处理及时率达到100%,供热工作提到了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热用户的普遍认可。

创新管理、提高效益。

提高企业三个效益关键在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打铁先得自身便”、“基层班子向分公司班子看齐,公司班子向一把手看齐”,这就是阳光集团领导集体对自身提出要求。管理就是要先管人,思路决定出路。公司成立初期,面对管理混乱的局面,以李长筑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首先确定了“抓班子,带队伍”的工作思路。同时为了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拉近干群距离,新班子力排众议,成立了督察处,上可监督经理,下可考核每名员工。为了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集团广泛实施了“素质教育工程”加大了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多次聘请大学知名导师为各级管理人员讲授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今年初,组织85人参加了由《细节决定成败》、《水煮三国》的作者主讲的报告会。开拓了视野,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如今,阳光集团按照“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原则建立了一套适合企业实际,具有阳光特色的科学制度管理体系。

狠抓了企业内部管理。在宏观管理上,制定了“团结拼搏求生存,务实奉献图发展”的企业精神,树立了“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的服务宗旨。制定了“优质、高效、低耗”的供热方针,确定了“创造温暖,至诚服务、和衷共济、开拓未来”的企业经营理念。在微观管理上,加强了各项目标管理,建立了以生产、经营、制约三条线,集团公司、分(子)公司、供暖所(站)三个层次,以集团公司为投资决策中心,分(子)公司为经营管理和利润中心,供暖所(站)为成本核算中心,三个中心为主体的经营管理体系。集团公司下属的6个分公司全部模拟一级法人运作,各分(子)公司享有充分自主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集团公司,分(子)公司,供暖所(站)逐级实行自我责任考核,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总体经营目标顺利完成。为此集团公司今年将花大量人力重新修订了《企业管理制度汇编》、《管理人员岗位工作标准》,《人事劳资管理制度汇编》、《工作程序汇编》等。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集团公司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北京博达新创网络公司联手开发了办公自动软件和收费管理软件,创建了集团公司网站,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几年来,集团公司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不断把变频技术等智能化控制手段应用到设备技术改造中,完成技术改造工程28项,设备更新4项,外网改造32项。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集团公司先后接收了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市政系统,教委系统等十几处热源,新建了南苑开发区,东市场小区为典范的高科技、高效率的现代化热源。同时,集团公司领导班子高瞻远瞩,主动出击,抢滩外县区供热市场,先后在昂昂溪、龙江、梅里斯投资建设热源,实现了集团公司的跨地域发展。此外,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品牌优势,积极开展资产运营,与中国华电集团签约共同开发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投产以后,阳光集团的供热管网可覆盖整个中心城区,彻底解决齐齐哈尔集中供热的难题,既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损耗,也将改善齐齐哈尔中心城区的大气质量。

如今,阳光热力集团在努力做好供热服务主业工作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经济,煤炭经销,型煤加工,园材工程,物业管理,热工设计,保温材料制造,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创新服务,促进发展

阳光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创造温暖、至诚服务、和衷共济、开拓未来”的企业经营理念,找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位置,努力给社会给热用户以虞诚的回报。企业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把社会效益、热用户的利益当作自己事业的第一选择。

自1989年开始,阳光集团从热用户的切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借助自身的供热优势,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的服务宗旨,制定了“优质、高效、低耗”的供热方针,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用户室温达到16℃以上,如果达不到规定的回水温度要求,每降低1℃罚款100元,在连续高寒的供热期间,集团公司为了保证用户的室温,把回水温度提高2℃,这样全集团多耗煤2万多吨,支出200多万元。几年来,集团公司积极主动为用户服务,转变服务作风。通过“双评”“正行风、促发展”、“双十佳、双百优”,“做用户贴心人”等活动来提高服务水平。阳光集团的党员服务队不辞辛劳,走街串户,足迹遍布了供热辖区的大街小巷,义务为热用户排优解难,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用户的一至好评。

为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自2004年开始,阳光集团又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靠服务促发展”的经营理念。为配合全市开展的“共铸诚信鹤城”活动,集团公司开展“共铸诚信鹤城、塑造阳光品牌”优质服务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做出了“阳光让您屋暖心更暖”的承诺。在热费收缴上,提出了“以热心换热费”、“视用户为亲人”的口号,坚持以法收费,以情收费,主动帮助热用户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地促进了热费的收缴。两年来热费的收缴始终在92%以上。在供热服务上,切实转变服务作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优质服务活动中,阳光集团在所辖供热范围内每5栋楼房设置一块“共铸诚信鹤城、塑造阳光品牌”公示板,共设置了153块,向热用户发放供热服务联系卡近10万张。今年供热以来,居住在物质2号楼的居民通过联系卡上的电话陆续向集团公司第三分公司湖四供暖所反映,4、5、6单元4到7楼的室温只有13℃左右,这引起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派主管领导和相关的技术人员经过一周的排查,终于找到了不热的原因是一块砖头堵塞了管道,经过了几天的抢修,使用户享受到了正常的温度,这件事情受到了黑龙江省电视台的关注,《新闻夜航》栏目给予了肯定性报道。

阳光集团始终坚持把提高服务质量、争创阳光品牌作为大事来抓,要求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用户,视用户为亲人”的观念,时刻做到以优质的服务诠集团的经营理念,真正使“阳光”品牌深入人心。为此还实施了三大举措:一是建成立了服务考核体系,层层落实用户服务维修责任制,实行首问负责制。二是24小时开通“12319”服务热线,面向社会公开供热方式,供热参数,供热责任人和投诉电话,安排专人接待处理用户的来信、来访,为用户排忧解难。三是定期召开用户座谈会,听取用户的意见,聘请行风监督员,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实行经理接持日,为热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措施过硬,服务到位,阳光集团的社会信誉度越来越高,供热面积越来越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在今年煤、水、电涨价,造成企业增加了3,800多万元成本的不利条件下,圆满完成了今冬的供暖任务,既为政府分忧,也为百姓解难。为此。阳光集团被评为市消费者信得过的知名企业,“阳光热力”也被评为供热行业中唯一的“我信赖、我喜欢”的知名品牌。

创新未来、再造辉煌

阳光人永远不会满足于昨天的成功,今日的辉煌,今后的路还很长。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阳光人信守“事业无涯、创新无限、守成失去一切,创新赢得未来”,“靠事业吸引人,靠情感凝聚人、靠机制激励人,靠发展留住人”,“要把企业建设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增长才干的学校,过好日子的家园”等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理念,给自己的未来之路编织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战略构想,这就是形成条块清晰,责任明确的三大全新的经营板块。一是形成以七大供暖分(子)公司为经营主业的第一大经营板块;二是形成了以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中心城区供热资源整合,旧有楼房改造保温工程。三大职能为核心的第二大经营板块。三是形成了以煤炭经销、物流运输、园林工程、型煤加工、热力工程设计、保温材料制造成、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多元化发展的第三大经营板块。通过壮大供热主体产业,拓展相关产业,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三条途径,实现着每年新增热负荷100万平方米的目标,到2008年,中心城区热电联产投产时,实现对全市中心城区热源的科学整合,供热总面积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真正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供热企业中的巨型航母。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阳光集团的明天会更好。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集约化、产业化、高科技化的全新阳光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你听那充满朝气,活力的阳光热力之歌在环宇回荡:

我们用坚实的臂膀,锻造一轮火红的太阳,熊熊的火焰释放无穷的力量,深深的真情溶化着雪与冰霜。啊!我们是春的创造者,阳光热力人,放飞金色的阳光!

下载课程改革将给中、小学生带来乐学顿悟、创新发展的机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改革将给中、小学生带来乐学顿悟、创新发展的机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改革创新中探索海华发展的春天

    在改革创新中探索海华发展的春天焦作市海华纺织有限公司前身为博爱棉纺织厂,一路走来,历经沧桑。1969年筹建地方国营纺织厂,接收村公社成立地方国营博爱混合棉纺织厂;1975年自筹......

    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造辉煌》

    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造辉煌》 集团改革发展之路总结《在创新中铸造辉煌》2007-02-06 09:52:17齐齐哈尔阳光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较大规模的......

    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探析(精选合集)

    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探析 杨世福 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和过程都有了新的突破,体育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完善和不断创新。那么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