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勐腊县农村残疾人扶贫调研汇报材料
勐腊县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调研
情况汇报
按照州残联《关于开展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调研工作的通知》(西残发〔2011〕33号)要求,勐腊县残联通过召开残疾人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形式,对我县2008年以来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我县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勐腊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最南端,西北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北邻普洱市江城县,东南与老挝山水相连,西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740.8公里。全县土地面积7081.2平方公里,辖7镇3乡和4个居民委员会,52个村委会,518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2.3万人,辖区居住着傣、哈尼、彝、瑶、壮、苗等13种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全县共有15116名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46%,其中:城镇残疾人为2464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6.3%;农村残疾人12652人,占残疾人总数的83.7%。据《西双版纳州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自查评估报告(2001-2010年)》测算,我县农村贫困残疾人约5390人,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42.6%。由于我县地处边疆,受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残疾人受教育程
1、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情况。结合勐腊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实际,在州残联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在尚勇镇东洋村小组建立了第一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该村小组是一个克木人村寨,是国家扶持较少民族对象之一,全村有34户170 人,其中残疾户16户16人,占全村总户数地47%。从2009年始,林业、科技部门对该村小组扶持种植石斛,以扶持每户种植石斛100㎡的方式帮助该村小组脱贫致富并取得成功。在项目优惠政策的帮扶下,有劳动能力的11户残疾人家庭已种植了不低于100㎡的庭院式石斛棚。鉴于种植石斛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项目可操作性,州、县残联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该村小组成立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在发挥残疾人扶贫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解决多数残疾户购买种苗困难和种植面积过小的问题。目前对已种植的11户每户给予补助5000元(州残联3000元、县残联2000元),共投入扶持资金7.5万元。对往后种植石斛的残疾家庭户也同样给予补助。在2010年底第一次收割石斛时就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种植100㎡的石斛平均收益达到8000元,当年就收回了石斛种植户的投资(不计各部门的扶持补助)。在往后可收割的6年时间里,石斛产量将增加,经济效益也更加明显。同时,扶贫示范基地的示范福射作用也逐渐民发挥,在此影响带动下,我县已有40户残疾人种植了石斛。
扶贫基地存在的问题:一是石斛种植为新兴的生物产业,自食其力的残疾人给予扶持,以鼓励残疾人贷款创业、发展经济。3年来,县残联在为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共扶持35户残疾人在裁缝、畜禽养殖、盲人按摩、烤酒、蔬菜种植、饮食服务、商铺、石斛种植等方面创业发展,投入扶持资金8万余元,使一部分残疾人走上创业之路。
(四)关于县、乡残疾人服务社工作
勐腊县、乡两级残联至今还没有成立残疾人服务社,目前,各项工作都由残联部门来完成。所以,没有开展残疾人服务社此项工作。
(五)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措施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效果 勐腊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致使我县农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我县以政府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领导,把残疾人纳入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和扶持资金投入,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方式,扶持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2008年来,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危房改造、抗震民居工程等项目,投入资金191万元,使21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有1037人次的残疾人得到不同方式的救助,救助金额达32.6万元。每年约有250名残疾人纳入城镇低保,2300名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2600人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19名重度农村残疾人
处;同时,解决配套资金问题,保障残疾人扶贫效果。
(二)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和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在扶持工作中的保障作用。各项优惠政策为切实解决残疾人温饱问题,扶持残疾人脱贫奔康提供了有效保护,因此,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和优惠政策,是开展扶助残疾人脱贫奔康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落实针对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重残专项补助金政策、“五保”供养制度及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三)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扶持工作中的帮扶作用。一是大力倡导机关城乡组织及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残疾人困难户进行“帮、包、带、扶”活动,开展部门挂钩扶持残疾人工作,帮助残疾人发展生产、脱贫解困;二是开展青年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活动;三是围绕节日、助残日,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助残献爱心活动。
(四)积极推动,勇于探索,充分发挥残联在扶持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作为残疾人“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部门,残联要在政府的领导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为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开展好各项工作。
勐腊县残疾人联合会 二0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第二篇: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总结
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总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回良玉副总理说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准确掌握全镇贫困残疾人状况,镇残联组织就我镇贫困残疾人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镇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镇总人口18900人,各类残疾人276人,约占全镇总人口1.46%,其中城镇残疾人14人,农村残疾人262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其中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155人,占残疾人总数5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2人,占12%,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或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89人,占32%。从家庭情况看,全镇有61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残疾人总数的22%,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农村在2160元以下的有44户。全镇特困残疾人基本都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从总体上来看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正常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镇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致贫或者返贫,全镇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限制,加之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南鹿村残疾人朱军标和妻子吴水英均为残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双亡,虽然其奶奶有土征养老安置保险,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朱军标做村保洁员的收维持生计。调查显示,我镇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难度大。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有关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按国家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仅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大盘子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和个体经营、残疾人就业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康复。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的额度再适当提高。
四是加大救助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给予助学结对等帮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呼吁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献爱心,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社会各界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
5、加强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各村要充分利用场地、康复器械等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广大残疾人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恢复和补偿劳动能力。残疾人扶贫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残疾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不懈努力,有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我镇残疾人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第三篇: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总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回良玉副总理说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准确掌握全镇贫困残疾人状况,镇残联组织就我镇贫困残疾人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镇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镇总人口18900人,各类残疾人276人,约占全镇总人口1.46%,其中城镇残疾人14人,农村残疾人262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其中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155人,占残疾人总数56%;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32人,占12%,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或社会救济维持生活。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89人,占32%。从家庭情况看,全镇有61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残疾人总数的22%,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3600元以下,农村在2160元以下的有44户。全镇特困残疾人基本都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但从总体上来看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正常人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镇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受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致贫或者返贫,全镇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限制,加之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南鹿村残疾人朱军标和妻子吴水英均为残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双亡,虽然其奶奶有土征养老安置保险,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朱军标做村保洁员的收维持生计。调查显示,我镇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有关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按国家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仅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大问题。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大盘子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残疾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救助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和个体经营、残疾人就业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康复。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的额度再适当提高。
四是加大救助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给予助学结对等帮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呼吁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献爱心,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社会各界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
5、加强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各村要充分利用场地、康复器械等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广大残疾人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恢复和补偿劳动能力。
残疾人扶贫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残疾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不懈努力,有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我镇残疾人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第四篇:扶贫调研汇报
扶贫调研汇报
一基本情况
小坝子乡位于丰宁县城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属于接坝山区,以偏僻闭塞,贫穷落后,沙化严重而闻名。全乡辖6个自然村,44个居民组,45个自然村,1670户,4781口人。全乡总面积2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林地面积78万亩,现有沙化面积6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56米,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无霜期110天,是我县有名的重度沙化区,也是我县典型的贫困乡。二,农民收入情况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以传统的蓄牧业。养殖业及外出打工,2007年至2009年三年平均人均收入864,其中2007年人均收入931,2008年人均收入989,2009年人均收入574,因全乡没有水浇地,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2009年我乡由于遭受了洪灾和旱灾双重灾害,使农民收入急剧下降。2007,2008,2009年三年全乡人均收入都在700-1000,户数1347户,3806口人,只有小坝子村在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1004,323户,975口人,其中牧业年人均收入400,外出打工年收入150,大田种植人均收入200,副业年人均收入50,退耕补助150,但是人均消费生活费,医疗,教育等其它支出在900左右,农民将能维持基本生活。三,扶贫工作情况 自2003年以来,我乡有4个村被列入贫困村,有沙坨子,小坝子,海子沟,槽碾沟村,4个村得到了上级扶贫部门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据统计几年来我乡贫困村使用扶贫资金102万,主要周转蓄资金42万,修挤奶大厅31万,修路,大坝13万,广场3万,街硬化7万,沼气6万,可以说取得了很长成绩,群众得到了实惠,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基本解决了几个自然村出行难的问题,但是我们乡没有其它产业,群众还是靠养殖业和种植业维持生计,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群众仍然还很困难。四,制约我乡农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第五篇:农村残疾人扶贫政策
农村残疾人扶持对象、扶持方式和扶持措施
字体【大 中 小】
1、扶持对象:
农村贫困残疾人或与残疾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农村贫困残疾人是指具有北京市农业户口且家庭年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本人具有较强的劳动致富愿望和一定劳动能
力的残疾人。
2、扶持方式:
扶持集中安置或分散辐射农村残疾人劳动生产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基地)和自营的残疾人个体大户(或多户联合体)。项目内容应符合市财政支农政策性资金使用方向,重点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提高安置或辐射带动农村残疾人
劳动生产的能力。
3、扶持措施:
把扶贫项目、政策、资金和措施直接落实到当地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农村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残疾人家庭,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物发放等形式,依托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协会、残疾人个体种植养殖大户,直接扶持他们开展家庭种植养殖项目。
农村残疾人“十五”期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
字体【大 中 小】
在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中,全市各级残联紧紧依靠政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大盘子,通过开展“万人种养、共奔小康”活动和实施扶贫助残工程,全市建立了30多个以当地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协会、残疾人种养殖大户以及各类经济实体为依托的扶贫助残基地,采取集中安置一部分残疾人或家庭成员就业,还以分散辐射的形式,带动一批农村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愿望的残疾人家庭,采取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帮、包、带、扶”等措施,落实帮扶措施、帮扶资金、劳动生产项目到户到人和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极大地调动了农村残疾人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五年来,投入扶持资金1886万元,使2.3万名农村残疾人得到了有效扶持,完成五年
任务的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