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气危害及防排烟措施
烟气危害及防排烟措施
[防火研究] 甘肃省定西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
魏晓童(查阅次数:164)
首页>>调研专栏>>防火研究>>正文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内各种室内用品及家具利用合成材料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不仅热量释放速率变化快,其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也变的更为复杂,火灾烟气已成为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据统计,因火灾而死亡的人中80%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是含有悬浮固体和液体微粒的气体。火灾过程所产生的烟气叫做火灾烟气,是火灾时所生成的气体和悬浮在其中的烟粒子的总称。火灾烟气由热解和燃烧所生成的气体、悬浮微粒及剩余空气三部分组,它们具有毒害性、减光性、恐怖性。
首先,烟气中含氧量往往低于人们生理正常所需要的数值。当含氧量在6-14%之间时,虽然不会短时致人死亡,但也会因四肢无力,智力混乱,辨不清方向,甚至晕倒,而不能逃离火场最终被火烧死;当含氧量低于6%时,在短时内人们将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烟气中含有各种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氢化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气等。这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例如氢化氰(HCH)是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二氧化氮(NO2)对肺刺激性强能引起即刻死亡以及窒后性伤害;氨气(NH3)有刺激性,有难以忍受的气味,对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没;氯化氢(HCL)是呼吸道刺激剂,吸附于颗粒上的HCL的潜在威胁性较之等量的HCL气体要大。烟气中的悬浮微粒也是有害的。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直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它们肉眼看不见,能长期飘浮在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5微米的飘尘,由于气体扩散作用,能进入人体肺部粘附并聚集在肺泡壁上,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增大心脏病死亡率,对人造成直接危害。此外,火灾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这对人们也是一个很大的危害。人们对高温烟气的忍耐性是有限的,在65℃时,可短时忍耐;在120℃时,15分钟内就将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烟气温度进一步提高,损伤时间更短,140℃时约为5分钟,170℃时约为1分钟;而在几百度的高温烟气中是一分钟也无法忍受的。
其次、火灾烟气中的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即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遮蔽作用,当烟气弥蔓时,可见光因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加上烟气中的有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睛,在疏散过程中行进速度大大降低,从而不能迅速逃离火场,增加了中毒或烧死的可能性,同时也防碍正常的扑救活动。
第三、发生火灾时,特别是发生爆炸时,火焰和烟气冲出门窗孔洞,浓烟滚滚,烈火熊熊,使人们产生了恐怖感,常常给疏散过程造成混乱局面。使有的人失去活动能力,有的甚至失去理智,惊惶失措。所以,恐怖性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防烟排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建筑材料和家具的阻燃处理,减少烟气的产生。烟气是可燃(B2级)材料燃烧的产物。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其承重构件应采用不燃材料,非承重构件也应采用不燃材料,仅条件非常困难时可采用少量可燃材料。在室内装修时,须尽量采用不燃(A级)或难燃(B1级)材料,特别是顶棚应采用不燃装修材料,顶棚材料燃烧性能应高于墙面,墙面应高于地面;一般规定楼梯间的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门厅和走道的顶棚应采用A级材料,其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应采用不低于B1级材料。对可燃材料(如木质材料、纺织物)应作阻燃处理;使用的电气线路应选用低卤类绝缘层线缆;对有机物(如塑料)材料应进行抑烟剂技术处理,以减少烟气生成量和毒性。
二、控制烟气水平、垂直方向蔓延速度,延长烟气危害来临时间。根据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水平方向应设置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采用梁、防烟垂壁(高度不小于500毫米)、隔墙等围护设施将烟气临时控制在一定区域内,阻挡烟气在水平方向迅速蔓延;在每层对管道井、电缆井、玻璃幕墙与外墙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堵料进行封堵,使烟气不能自下而上自然流动;对电梯井、楼梯间,应采用设置前室、封闭楼梯间,入口设置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阻隔空气流动路径,以减小烟囱效应,防止烟气迅速进入。
三、设置通风、排烟设施,及时消除烟气。在房间、内走道、楼梯间的外墙上设置可开启窗户,窗户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5%、走道的2%,靠外墙的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如果能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烟气就能够自然排除。如房间、内走道没有自然通风排烟条件,则应增设机械排烟设施,排烟量应按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立方(当排烟分机负担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立方)计算;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下或墙上侧,不应紧靠出口,以及时排除烟气,自然或强制排烟系统经常被用于控制烟气使之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因而使在烟气下面逃生成为可能。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和高度超过100密的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及前室应设机械送风防烟设施,增大楼梯间(40-60Pa)及前室(20-30Pa)内气烟压,与走道形成一个气压差,以阻止烟气从内走道渗入,使人们能够从无烟的楼梯间到达室外地面。
四、发展化学消烟技术。理论上火灾烟气中有毒成分为一些酸性物质或可溶于水的物质,烟气的本质是一种气溶胶,因此向烟气喷洒能中和酸性物质的化学药剂和水,可消除烟气中的大量有毒物质,或使气溶胶凝聚消除烟气的减光性,从而是人们能从烟气中安全逃生。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试论住宅火灾的发展趋势及预防措施
[防火研究] 贵州省消防总队贵阳市消防支队
丁超(查阅次数:192)
首页>>调研专栏>>防火研究>>正文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住宅楼群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与特点,讨论了住宅火灾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提出减少此类火灾的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火用电用气现象逐渐增多,居民住宅火灾发生的起数、伤亡、损失一直高居不下,并呈上升趋势。以贵阳市为例,按起火场所排列,从2000年至2003年,每年发生的住宅火灾均占当年的第一位(见附表1)。由于存在未报警、基层警力不足等原因,对这类火灾除有人员伤亡、损失较大或涉及多家住户外,一般很难一一进行火灾调查处理。因此,实际住宅火灾数量应当远远高于此。住宅火灾的发生,对于一个家庭的打击是灾难性的,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从国外情况看,发达国家家庭火灾的比重也较大。因此家庭火灾应得到更多的重视,研究并做好住宅火灾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本文试通过探讨住宅火灾发生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对预防住宅火灾提出解决办法。
一、住宅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一)随着商住楼的增多,使用功能越来越复杂,住宅的火灾危险性日益加大;住宅楼高度的不断增加和消防器材的不足,使火灾向高层发展,难以得到扑救城市发展的需要使城市寸土寸金,住宅建筑越来越向高层发展,甚至出现了超高层住宅楼。同时,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建设底层为商业场所或停车库的商住楼,这一形式的住宅楼房在一些城市已成为主要方式。复杂的使用功能,大量的火灾负荷,造成消防问题更加突出,火险隐患严重。此外,一些居民擅自将住宅另作它用。例如,有的液化气经营户在住宅内存放大量液化气瓶;拥有机动车的居民在家中存放汽油。这些违法行为十分隐蔽,很难被消防监督部门发现,致使火灾隐患难以得到查处,危害极大。
我国消防站的举高、大型水罐车等特种车辆严重缺乏,高层住宅楼房一旦发生火灾,只能立足于自救。但是,很多地区的物业管理跟不上,商住楼的水枪、水带、室内消火栓口被盗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住宅火灾的扑救。
(二)燃气燃料结构改变,给住宅火灾带来了更大的火灾危险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沼气等易燃气体作为生活能源,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近几年的火灾事实也证明,各类燃气泄漏或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事故正在急剧增多,一旦发生,损失极其严重,易造成爆炸和人员伤亡。导致这类火灾的原因主要有输气软管老化、阀门泄漏、忘记关闭炉具开关、私自充装液化气瓶、在卫生间倾倒残液等,而且我国居住建筑中厨房的用电设备均为非防爆型。
(三)随着家用电器种类的增多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住宅楼房用电荷载加大,火灾发生率将明显上升
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从简单照明用电转向改善居住环境用电。居民家庭的用电设备不断增多,特别是空调、电淋浴器、取暖器等大功率用电设备逐步进入家庭,用电负荷明显增加。然而,旧有建筑楼房一般设计的用电功率较小,线路陈旧老化。新建住宅楼也易存在用电设计负荷过低,电气线路截面过小;分支回路数量过小,使每回路所带负荷增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留下了安全隐患。假设一栋住宅楼中各住户的大功率用电设备同时开启,就会使电气线路超负荷,引起火灾。另外,一些家用电器质量不过关或使用不当,也存在火灾危险。近年来,多次发生此类事故。如2003年7月6日,贵阳市南明区河南庄67号因电气线路发生故障引起火灾,烧死1人,受灾5户。贵阳市近年的住宅火灾中,电气造成的火灾总是位于第1位。
(四)家庭装修使用可燃、易燃、有毒材料,埋下了先天性火灾隐患;装设防盗门(窗),加重了火灾后果
住房制度改革后,人们更加注重房屋的装修,但是很多人在家庭装修中只强调设计美观,却忽视了消防安全问题,致使一些家庭在装修时把火灾隐患也装了进去。主要隐患有:大量选用可燃易燃、有毒材料,采用木地板、宝丽板、墙毯等进行吊顶和墙面装修,既降低了居室的耐火性,又缩短了火灾由发生到轰燃的时间,有毒烟气极浓,不利于人员逃生;电路布置和连接不规范,不用阻燃管保护,甚至直接敷设在可燃物上,容易造成装修内部起火并难以发现。
由于人们防盗意识的加强,住宅小区实现封闭化管理并设置路障,阳台、窗口上增设了结实的封闭式防盗门(窗),居室大门也设了上百斤重的钢质防盗门,一旦起火,浓烟不易散去,人员极难逃生。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家庭住宅朝单元化住宅发展,老龄人口逐渐增多以及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多种因素,均导致火灾频繁发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的限制,人口多,住宅火灾的发生概率和造成的危害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呈现出火灾隐患大、有毒气体多、扑救困难、疏散不利等特点。
二、住宅火灾的预防措施
我国进入新世纪后,住宅火灾发生率高,火灾预防任务加重,这是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应像重视工业企业防火那样重视城乡住宅防火,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修改现行消防技术规划,强化居住建筑的消防设施
按照我国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住宅建筑的消防设施要求相当低。这些做法与当前严峻的住宅火灾形势极不相适应。因此,修改现行消防技术法规、规范,适应社会发展和住宅火灾发展趋势是当务之急。
1、扩大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范围
室内消火栓是扑救建筑内部火灾最有效的消防设施之一,投资也不大,因此,建议在规范中扩大住宅建筑中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范围,便于居民扑救初期火灾。
2、配备灭火器
灭火器是扑灭初期火灾的有效消防器材,因此每个家庭应当配备1个小型灭火器。这种做法在欧美发达国家取得的效果相当明显,在山东等地也有较好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把消防科技带进家庭,预防火灾,扑灭初期火灾
1、研制住宅型报警器或喷头,有效保护家庭安全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日等国就对住宅型喷头进行了研究,对于喷头的保护面积、出水量、所需数量、安装位置等都取得了很好效果。使用煤气的家庭,还得安装煤气漏气报警器。据统计,在美国城市居民中,大约有75%的家庭中,自备有火灾自动报警器、自动灭火器和煤气漏气报警器,有效地预防了火灾的发生。德国从1999年起,由家庭财产保险部门出资,对每幢居民住宅都强制性安装烟火报警器。日本则是在新建的居民住宅中施工时就将煤气报警器装上,其成本摊在煤气施工费中,不需居住者购买。我国可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研究生产出适合我国居民住宅使用的喷头,多方筹集资金,在全社会推广运用。
2、住宅式火灾报警探头,能快速探知火情
随着电子技术和电脑技术的发展,可以考虑给家用计算机装上“探头”,当探测到异常烟尘或有毒气体时,自动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是火灾或者其它突发事故时,直接把信号传输到报警中心报警。当家中无人时,报警中心能立即调度消防人员进行施救。
3、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家庭电气火灾隐患进行在线检测
鉴于家庭装修时大都把电气线路埋在墙体内,利用传统的电工仪器和人的五官功能难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可以把红外、超声传感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处于隐蔽状态的隐患。1996年北京已成立了第一家从事此项安全检测的社会中介服务企业,利用已开发出的仪器,检测电力用户的电器安全。科研机构应当将此研究继续深入下去,把住宅电气的安全作为服务对象。
(三)加强住宅楼的消防设施管理,使之完整好用
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安全,主要依靠完善防火设计和自身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因此,完善和加强建筑物的各种消防设施、器材的建设与管理,使建筑消防设施完整好用,是广大建设单位和全社会都应加以重视的问题。
(四)大力开展居民防火宣传,提高公众消防意识
1、加快社区消防安全建设,推进社区消防工作顺利开展。采用多种途径把消防宣传工作深入到社区,建立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落实管理、培训、巡查等各项制度。
2、从少年儿童抓起,带动家庭的防、灭火能力
加大当前开展的消防进校园活动力度,尽快把对学生的消防能力培养纳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创设集娱乐趣味、消防知识、逃生技能为一体的活动 消防部门与妇联、团委、居委会等部门相配合,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消防竞赛;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地区,开展以住宅小区为单位的消防知识技能对抗赛;当条件成熟时,可以把此种对抗赛在城市、地区之间开展。
(五)住宅装修时,多方面注意安全问题,降低火灾负载,不留火灾隐患
1、电气安装要科学,讲究技术性
室内布线要多路化,使各种家电分载运行,增大线路的安全系数,布线时,要严格按电气安装的有关规程进行;重点部位,如厨房、卫生间最好分开布线,做好防水防爆措施;保留电气线路铺设图,发生故障便于查找维修。
2、装修装饰材料过多时,要考虑到材料的防火性能
按照消防安全需要,尽可能选择具有阻燃、防火性能的材料,当前市场上已出现很多这种新型的复合装饰材料。同时,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如照明灯饰不能采用可燃、易燃材料制成;电气设备附近有非不燃材料时,应采用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
3、防盗不忘防火,保证疏散通道畅通
居民在防盗网上预留一个只能朝外开启的活动口,以便发生火灾时室内人员的疏散。
贵阳市2000—2003年住宅火灾情况
时
间 火灾总数 住宅火灾 所占比例 所占位数
第二篇:通风防排烟监理工程细则
通风防排烟工程监理细则 1.工程概况 北岸长滩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东靠沙河西路,南靠滨海大道。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4307.4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约9555.46平方米。地下室两层为车库、设备用房及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掩蔽体。地上有两栋31层、两栋32层住宅楼,屋面设有人防报警室(仅第四栋有)、电梯机房和消防水箱间等。本工程通风防排烟专业主要系统如下:
1.1 通风系统 1.1.1.地下一、二层车库分别设有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地下一层利用车道自然补风,地下二层设有机械进风兼补风系统。
1.1.2.地下一层柴油发电机房设有机械排风兼火灾后排气系统,利用风井自然通风,选用防爆轴流风机。排烟风机进风口处设有70℃全自动防烟防火阀。当温度达到70℃时防火阀熔断关闭或火灾报警时控制中心自动关闭或连锁关闭风机,环境温度恢复正常时防火阀自动开启,进行事故排风。柴油发电机房设有噪声及烟气净化处理装置。
1.1.3.地下一层变配电室设有机械排风兼火灾后排废气系统,机械进风兼补风系统。风机的出风口处设有70℃全自动防烟防火阀。当温度达到70℃时防火阀熔断关闭或火灾报警时控制中心自动关闭或连锁关闭风机,气体灭火后送、排风机自动开启,通风换气排除火灾废气。
1.1.4.地下二层水泵房设有机械进排风系统。
1.1.5.屋顶电梯机房及消防电梯机房设有机械排风系统。
1.1.6.送、排风口均采用单层百叶。。
1.2 防排烟系统 1.2.1.通风系统送排风管道的下列部位,均设防火阀(平时常开,70℃关闭)(1)穿越防火分区的隔断处;
(2)竖风道与各层水平支风管的连接处。
1.2.2.每栋住宅塔楼剪刀防烟楼梯间均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大于2 m2。
1.2.3.1、4栋住宅塔楼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可开启外窗面积大于3 m2。
1.2.4.每栋住宅地下室(包括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合用前室采用加压送风防烟,每层设置1个单层百叶送风口,当发生火灾报警时,立即开启加压送风机送风防烟。
1.2.5.每栋住宅地下室(包括地下一层、地下二层)防烟楼梯间采用加压送风防烟。每层设置1个自垂式百叶送风口,当发生火灾报警时,即开启加压送风机送风防烟。
1.2.6.地下室车库设与平时通风相结合的排烟方式。平时排风,当发生火灾时切换为排烟。每个排烟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 m2。地下一层利用车道自然补风,地下二层设机械补风。
1.2.7.排烟风机的吸入口装排烟防火阀,当排烟温度达280℃时,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并连锁控制风机停止运行。
1.2.8.所有防排烟系统均需设就地和消防中心手/自二动,并有启、停显示。运行记录定时在中央控制室打印,并记录所有事故及故障。
1.3 人防地下室战时通风系统 1.3.1.人防地下室战时设置: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隔绝式通风。
1.3.2.滤毒通风时,所有的排风均为超压排气,本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的室内应保持30-50Pa的超压,战时在防化值班室内设置测压装置一套,滤毒室内滤毒器前后均设测压管,其连接管路上设置洗消取样管。
1.3.3.清洁式通风设机械排风系统。
2.组织架构 见监理规划。
3.监理目标 3.1 质量控制目标 确保通风防排烟工程按计划完成,使施工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做到安全文明施工,争取获得深圳市优质工程。
3.2 进度控制目标 以合同工期为基本控制目标,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审核,确保承包商按要求加强进度控制,设立阶段进度目标进行考核。做好工期索赔及反索赔的工作,确保该工程按合同工期竣工。
3.3 投资控制目标 以不超过业主与施工单位所签定的施工承包合同金额为基本目标,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材料,确保技术先进;
严格控制经济技术签证,控制预算外费用的支出。
3.4 安全文明施工控制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督促总包及分包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文明工作,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发生。安全文明施工达到深圳市一流水平,确保工程达到深圳市文明工地标准。
4.监理依据 4.1 通风防排烟工程施工合同 4.2 通风防排烟工程施工图纸 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4.4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 4.5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 4.6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42—2002 5.监理工作重点 通风防排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如下:
序号 分部分项 影响质量的因素 主要对策 1 风管及部件制作工程 风管及配件尺寸有偏差 1.风管下料准确。
2.管件放样准确。
风管与法兰翻边连接不 到位 1.风管下料时,控制原材料(板材)尺寸。
2.管件放样准确,监理工程师论坛翻边保证6-9mm。
风管制作存在孔洞 1.矩形风管四角翻边处不应出现开裂与孔洞。
2.孔洞用密封胶封堵。
风口外表面不平整 1.控制外表装饰面光滑平整。
风阀调节效果差 1.风阀的结构应牢固,调节灵活,定位准确、可靠。
2.应标明风阀的启闭方向及调节角度。
风管及部件安装工程 风管及部件粘有污物 1.安装前清除内外表面杂物及污物,保持清洁。
风管扭曲 1.控制法兰连接时平整。
2.控制吊装方法,不使风管发生变形。
防火阀安装不当 1.保证易熔件迎气流方向。
2.安装后应做动作试验,保证启闭灵活、动作可靠。 预埋,预留孔洞 偏差 1.做好隐蔽前的检查。
2.预埋件及模板的固定。 通风机安装工程 风机振动 1.保证联轴器安装平正,风机轴与电机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2.保证皮带轮轴线平行。
3.保证基础灌浆质量,地脚螺栓紧固。 油漆工程 漆膜脱落 1.喷涂底漆前清除表面的灰尘、污垢与锈斑。
2.对基础表面加强处理。
3.保证油漆的稀释不要过度。
4.保证漆干燥。
5.保证漆质良好。
6.保证漆膜均匀,无堆积、漏涂、皱纹、气泡、掺杂及混色等缺陷。 防排烟工程 土建风道漏风大 防排烟风口安装偏差 1.保证土建风道内壁抹光,缝隙封堵密实。
2.按设计位置和标高准确定位。
6. 通风防排烟安装工程 6.1 材料、设备要求 6.1.1 镀锌钢板 6.1.1.1 所使用材料、型钢的主要材料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书或质量鉴定文件。
6.1.1.2 制作风管及配件的钢板应平整,镀锌层均匀,厚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6.1.1.3 镀锌薄钢板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起泡、麻点、脱落及水印等缺陷,应有镀锌层结晶花纹。
6.1.1.4 镀锌钢板厚度及平面尺寸应检查,是否符合材料标准要求。
6.1.2 风机 6.1.2.1 通风防排烟的风机安装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成品或半成品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鉴定文件。
6.1.2.2 风机开箱检查,皮带轮,皮带,电机滑轨及地脚螺栓是否齐全,符合设计要求,有无缺陷等情况。
6.1.2.3 风机轴承清洗,充填润滑剂其粘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应使用变质或含有杂物的润滑剂。
6.2 施工要求 6.2.1 风管制作 6.2.1.1 镀锌钢板风管 l 检查风管尺寸是否按标准制作,拼接咬口缝应紧密,咬口应有足够的强度。
l 风管法兰规格是否与风管配合,法兰用料是否符合规定,见下表:
矩形法兰用料规格 矩形风管边长(mm)法兰用料规格(mm)≤630 L25×3 670~1250 L30×4 1320~2500 L40×4 3000~4000 L50×5 l 检查螺栓及铆钉的间距不应大于150mm。
l 法兰表面应平整,焊接牢固。
6.2.2 风管安装 6.2.2.1 在土建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图纸做好预留孔的预留,并做好隐蔽前的验收。
6.2.2.2 检查风管的安装平面位置及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风管安装必须牢固,不得使风管产生变形和损坏,另沿墙敷设的风管,应保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距墙间距不少于150mm。
6.2.2.3 支吊托架 l 支吊托架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保温风管的支吊托架间距适当缩减。
l 悬吊风管应在适当位置设置固定点,或每隔一个单吊架,设置一个双吊架。
l 支吊托架应牢固焊缝饱满, 与风管的接触面应平整,吊杆应垂直。
6.2.2.4 法兰垫料厚度宜为3~5mm,检查接口垫料密实情况。
6.2.2.5 风管安装 l 按设计坡度安装管道。
l 风管穿出屋面应设防雨防漏措施,见附图:
风管出屋面防雨防漏措施 l 风管穿过楼板及屋面处应设固定支架,风管穿墙处应设防摆动支架。
l 风管穿过楼板及屋面处应设井圈或钢质套管,套管应高于地坪40mm,下部与楼板相平。
6.2.3 部件安装 6.2.3.1 风口安装 l 百叶式风口必须嵌入风管内,并与风管或木框连接,侧装的百叶风口应与墙面风管侧面平齐,风口边框的密封填料应均匀压紧。
6.2.3.2 阀门安装 l 阀门的安装位置应必须按设计布置,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阀门安装应便于操作维修。
l 检查防火阀安装在过墙上,是否按规范设置套管,另检查防火阀是否单独设置支架固定。
6.2.4 风机安装工程 6.2.4.1 风机基础 l 风机安装前应对风机、电动机的钢筋砼基础进行检查,基础的坐标、标高,预留螺栓孔的位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地脚螺栓的规格是否与风机相匹配。
l 用型钢制作的风机减震支座检查支座平整度,螺栓孔直径是否与风机电机匹配(注意栓孔不得用气割开孔)6.2.4.2 风机安装 l 风机设备安装就位前,按设计图纸并依据建筑物的轴线、边缘线及标高线放出安装基准线。将设备基础表面的油污泥土杂物清除和地脚螺栓预留孔内的杂物清除干净。
l 整体安装风机吊装时直接放在基础上,用垫铁找平、找正,垫铁一般应放在地脚螺栓两侧,斜垫铁必须成对使用,设备安装好后同一组垫铁应点焊在一起,以免受力时松动。
l 风机安装在无减震器支架上,应垫上4-5MM厚的橡胶板,找平找正后固定。
l 风机安装在有减震器机座上时,地面要平整各组减震器承受的荷载应均匀,不偏心,安装后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坏。
l 风机与电动机的传动装置外露部分应安装防护罩,风机的吸入口或吸入管直通大气时,应加装保护网或其他安装装置。
l 通风机出口的接出风管应顺叶轮旋转方向接出弯管.在现场情况允许情况下,应保证出口至弯管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风口出口长边尺寸1.5-2.5倍.l 风机试运转,经过全面检查手动盘车,供应电源相序正确后方可送电试运转,运转持续时间不应小于2小时.运转后,再进行检查风机减震基础有无位移和损坏现象,做好记录.6.2.5 竣工验收 6.2.5.1 通风防排烟工程安装完工后,应对各系统作外观检查和无生产负荷的联合试运转,合格后即应验收。
6.2.5.2 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l 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l 基础复验记录;
l 主要材料和用于重要部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记录或实验资料;
l 系统漏光试验记录;
l 设备安装重要工序施工记录;
l 试运转记录;
l 设计修改通知单、竣工图有关资料。
7.工作流程 7.1 工作流程图 开始 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检查开工条件(流程说明7.2.1)场地移交(流程说明7.2.2)施工安装监理控制(流程说明7.2.3)安装调试测试(流程说明7.2.4)验收,并进行场地移交 结束 7.2 流程说明:
7.2.1 检查开工条件 7.2.1.1 施工合同(附业主批准的工程量清单和预算书)7.2.1.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7.2.2 场地移交 监理部向承建商发出正式《工程监理配合要求》,并要求其填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连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起报监理部审查。项目总监(代表)安排监理人员进行审查,审查应该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查指引》的规定进行,并做好审查记录。
7.2.3 施工安装监理控制 运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原则,在通风防排烟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进行控制,协调和解决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要求的各项目标。
7.2.4 安装调试测试 监理部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安装测试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指导,使其达到设计、规范等要求的功能和标准,并形成相应的安装调试测试记录和隐蔽验收工程纪录。
8.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8.1 质量监控重点 8.1.1 工序检查。
8.1.2 物料检查。
8.2 控制方法 8.2.1 事前控制包括物料订货前申报、工序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8.2.2 事中控制的主要手段为物料进场验证、工序现场旁站等。
8.2.3 事后控制包括对物料和工序的验收、审查施工记录等。
9.进度要求 9.1 计划审核 项目总监(代表)要求承建商报送阶段进度计划。为便于实施,阶段进度计划还要细化到周进度计划。对此,项目总监(代表)均进行审核,并向承建商下达施工进度计划审核意见,其中阶段性计划必须填写《施工进度计划审核意见表》。
9.2 计划执行检查 9.2.1 按照合同要求和审核后的总进度计划、阶段进度计划和月、周进度计划检查实际完成情况,找出偏离计划的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
9.2.2 项目总监(代表)检查承建商是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承诺,配备人力、机具,如发现不符,应向承建商下达整改通知单。
9.2.3 监理工程师随时检查工程进展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承建商整改。每周监理例会纪要中对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进行记录。
9.2.4 绘制形象进度图表,以便随时掌握进度状况。
10.投资控制 10.1 工程量初审 10.1.1 认真检查材料设备进场和余料出场的数量并记录在案。
10.1.2 在施工安装调试的过程中,及时认真的记录,确认材料质量并计量。
10.1.3 工程完工后,监理工程师审核已完合格工程量,报业主复核。
10.2 合理化建议 监理工程师可充分发挥专业技能,针对项目设计方案、施工方法等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经项目总监(代表)审批后,以书面形式呈报业主。
11.安全控制 11.1 控制手段 对承建商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通过资料审查、现场巡视、下令整改等手段督促承建商做好安全工作。
11.2 现场管理内容 11.2.1 现场用电线路:检查线路和配电箱是否符合用电规范要求。
11.2.2 现场机械操作:检查机械操作人员是否具有操作证,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规程办事,严禁违章作业。现场材料运输及切割,要注意安全。
12.应形成的监理记录 12.1 承包单位资格报审表 12.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及审核意见 12.3 施工进度计划及审核意见 12.4 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记录 12.5 工程开工准备检查报告 12.6 场地/工序移交记录 12.7 工程监理配合要求 12.8 成品、半成品报审表 12.9 完工移交书 12.10 工程验收报告 12.11 工序质量检查台帐 12.12 物料质量检查台帐 12.13 工程监理月报 12.14 工程监理例会纪要 12.15 调试测试记录 12.16 中间验收记录和隐蔽验收记录 通风防排烟专业物料检查一览表 序 号 物 料 名 称 检查方式 检查比例 备注 事前申报样品 事前提交三证 事中抽查检查 事后试验 1 镀锌钢板 √ √ 2 风机 √ √ 3 4 5 6 7 8 通风防排烟专业工序检查一览表 序号 工 序 名 称 检查方式 检查比例(每站)备注 事前检查方案 事中按比例抽检 事中旁站监理 事后试验检查 1 风管制作 √ √ 10% 2 风管安装 √ √ √ 10% 3 风口、风阀安装 √ √ √ 4 风机安装 √ √ √ 5 6 7 8 9 10
第三篇:猪场蚊蝇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模版)
猪场蚊蝇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核心提示: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指为预防野生动物和昆虫将传染病和污染物传入猪群并阻止传播而采取的有效防控措施。蚊蝇是将新病引入猪场和老病猪群传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当前,正值春末夏初季节,是蚊蝇繁殖活动的高峰期,特别是沿海地区蚊蝇将更加猖獗。因此,广大养猪生产者必须提高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驱蝇灭蚊作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来抓,多措并举,确保猪群健康安全,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蚊蝇对猪场的危害
笔者在养猪生产中发现,许多养猪生产者小看了蚊蝇的危害,殊不知,驱蝇灭蚊是消灭疫病传染源和切断其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小蚊蝇不除容易酿成大祸患。
1.1 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夏秋季节,由于受天气炎热等应激因素的影响,猪本来就食欲不佳,敏感性增强,抵抗力降低。如果再受白天苍蝇的爬行骚扰和夜晚蚊子的吸血叮咬,生猪躁动不安、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轻则影响其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率,重则猪被咬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更甚者还会导致贫血、过敏、红肿等症状,抵抗力严重下降,埋下疫病隐患。
1.2 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蚊蝇之所以令人讨厌,是因为它们不仅影响饲养人员的工作生活,蚊子还可传播人类的疟疾、乙脑、登革热、丝虫病等l00多种疾病,苍蝇能传播人类的痢疾、伤寒、肝炎、霍乱、结核、白喉、沙眼、蛔虫病等30多种疾病,更重要的是蚊蝇是人猪共患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的主要猪病有乙型脑炎、猪弓形体病和猪流感等。特别在夏秋乙脑高发季节,蚊子叮咬病猪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体内,携带乙脑病毒的雌蚊吸吮人血时,就容易把病毒注入人体内使人患病。
1.3 传播猪的各种疾病
蚊蝇来自污处,可黏附l 700多万个细菌和病毒,是许多猪病的重要机械传播媒介,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猪乙型脑炎、猪弓形体病及其他血液寄生虫病、圆环病毒病、疥螨病、沙门氏菌病、猪痢疾、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蛔虫病、布氏杆菌病、古典猪瘟、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A型和C型引起的腹泻、埃希氏大肠杆菌病、猪丹毒、口蹄疫、球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分支杆菌病、巴氏杆菌病、脂溢性皮炎、乳房炎、链球菌性脑膜炎等。蚊蝇的生物学特性
蚊蝇都属于昆虫纲有翅目亚纲双翅目,分别具有刺吸式口器和舔吸式口器。但蚊蝇具有各自特殊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1 蚊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一般蚊子每年4月开始出现,至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秋天气候变冷温度降到l0℃以下时,蚊子就会停止繁殖,不食不动进入冬眠。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孑孓)、蛹、成虫4个时期。成蚊生活于陆地上,蚊的卵、幼虫、蛹皆生活在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等处。在温暖的季节里,卵大约3天就可孵化为孑孓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生物等;孑孓经过蜕皮,最后停止吃东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大约两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虫(即蚊子)飞出来。蚊的活动则与温度、湿度、光线和风力有关系,伊蚊多在白天活动,库蚊和按蚊多在晚问活动。蚊子还具有对二氧化碳敏感、趋光、追随气流、喜群聚的生物特性。雄蚊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怀孕后必须吸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雌蚊饱吸1次血能产l次卵,一生可产卵6~8次,每次200~300粒,所以早期消灭一只蚊子,等于消灭了成百上千只。
2.2 蝇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养猪场内常见的苍蝇有小家蝇、绿蝇、丽蝇和大头金蝇。它们的生活史都是分为卵一幼虫f蛆虫)一蛹一成蝇4个时期。除成蝇阶段,其他3个时期都在阴暗潮湿的孳生地中发育。卵产于人、畜粪内或任何潮湿腐烂的有机物上,羽化成幼虫,成熟幼虫钻入松土变为蛹,蛹羽化为成蝇。成蝇在7℃~8℃时停止活动,30℃时活动非常活跃。在炎热时常栖息于猪舍内,喜甜食饲料、粪便、污物及各种腐败物质。有不停地叮爬食物、边吐边吸、边吃边排粪的习惯。成蝇寿命仅2个月,但繁殖力极强,雌蝇l次能产100~250个卵,一生可产卵约600个,卵呈乳白色,多粘成团状。驱蝇灭蚊的有效措施
驱蝇灭蚊应与蚊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起来,蚊子的生活史中4个虫态有3个(卵、幼虫、蛹)在低洼沼泽的积水中生活,苍蝇的生活史中4个时期也有3个(卵、幼虫、蛹)在肮脏潮湿的环境中发育。最好抓住蚊蝇发育过程3个最弱时期,对蚊蝇孳生地进行生物、化学、物理等歼灭措施。
3.1 生物学方法是驱蝇灭蚊最持久的治本方法
3.1.1 植树栽花种草 猪场场区及周围可栽植柳树、果树、银杏、松树、丁香等绿化树木,可种菊花、玫瑰、灯笼花、地瓜花、香槟草、苜蓿等多年生美化花草,有条件者还可在室内摆放盛开的夜来香、食虫草、逐蝇梅、万寿菊、七里香、茉莉花、米兰、薄荷或玫瑰等。此外,还可将苦楝树叶或艾叶扎成小把,浸上柴油,悬挂在猪舍窗门口,蚊蝇因不喜欢芳香的气味而躲避。净化环境对驱蚊灭蝇也很重要,可以使蚊蝇失去繁衍孳生场所。为此,对场区及周边要经常性地割除杂草、填平低地,搞好舍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洗食槽、水槽,及时清除舍内地面及排粪沟中的积粪、积水和垃圾,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干净,切实解决撒落料问题。
3.1.2 粪便生物发酵畜禽粪便是蚊蝇的主要孳生物,猪场的干粪可直接进农田作肥料或饵料,最好用塑料密封或建沼气池进行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可起到除臭、除湿、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塑料密封发酵比较实用,就是将每天产出的猪粪定期用塑料布盖严,使其不进气、不漏气,靠密封发酵产热将苍蝇虫卵闷死在塑料布中。液体部分可进行生物氧化、厌氧处理后,用于浇灌农作物、牧草地、果树地。
3.2 化学方法是驱蝇灭蚊最有效的简便方法
在蚊蝇数量太多或紧急防治时,用化学方法来防治蚊蝇最为简便有效。但可能存在药物安全隐患、维持时间短、花钱多的缺点。在选用化学药剂时,必须遵循经济、简便、安全、高效的原则,选用无毒或是毒性较小的药剂,做到既能有效杀灭蚊蝇,又能确保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最好选择多种不同种类的药物制剂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
3.2.1 饲料中添加药可以按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蝇得净(10%环丙氨嗪)预混剂。环丙氨嗪是一种高效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对双翅目昆虫幼虫体有杀灭作用,尤其对在粪便中繁殖的几种常见的苍蝇幼虫(即苍蛆)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用法与用量:苍蝇孳生季节开始时,每1 000千克饲料添加本品50克,混合均匀,连续饲喂4~6周或直到苍蝇孳生季节结束后停止使用。
3.2.2 孳生地喷药蚊子的幼虫最易扑灭,因为孑孓必须生活在水中,死水中下药可使蚊子在成虫前被杀死。所以,每周对有死水的地方,如排粪池、污水沟、积存的雨水、水塘、杂物堆放处,定期使用高效农药化学杀虫剂,如优士(10%氯氟菊酯)和阿维菌素等,使蝇、蛆、蚊虫无孳生地。
3.2.3 栖息地涂药将杀虫剂涂抹或喷洒在苍蝇栖息的场所,如房梁、墙壁、高床下、水槽底、阴沟、墙角等处。在纱门、纱窗上涂长效杀虫剂如灭蚊窗纱涂剂(成分一般为氯菊酯、氯氰菊酯)等。灭蚊窗纱涂剂是利用蚊虫的向光性和药物的缓释原理,蚊蝇接触窗纱涂抹药物30秒后,就可达到驱杀蚊蝇的作用。
3.2.4 用蚊香驱蚊天黑前在猪舍里面点燃蚊香,或者接通液体电蚊香包括电蚊香片,可以使蚊子少进入猪舍。但是某些低劣的蚊香,除含有除虫菊酯之外,还含有六六六粉、雄黄粉等有害的有机化合物,会危害人猪的健康。因此,使用蚊香时应保持空气流通。
3.2.5 用洗衣粉水灭蚊在猪舍门窗前放置一个盆子,盆中加点混合洗衣粉的水,洗衣粉水中有香料,会让母蚊误以为有食物就把卵产在其中。因为洗衣粉带碱性,蚊子是不宜生长在碱性水中,从而就达到了灭蚊的效果。
3.3 物理方法是驱蝇灭蚊最安全的实用方法
3.3.1 安装红色灯泡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开灯后蚊子因惧怕橘红色光线会驱避逃离。
3.3.2 使用纱窗或蚊帐小规模猪场在傍晚采用大蚊帐将整个猪舍罩住,规模猪场门窗最好全天装上铁纱或细密的纱布以阻止蚊子飞进,白天可用黏性较好的粘蝇纸黏附苍蝇。但纱窗或蚊帐的方式防蚊蝇存在通风不足等隐患,如果在舍内装上机械通风设施,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3.3 使用灭蚊新产品 使用高科技产品防蚊灭蚊,如紫外线灭蚊灯、仿生灭蚊器、光触媒灭蚊器、电子捕蚊器、SW-009E吸蚊机等产品,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安全有效。光触媒灭蚊器是采用光触媒技术,能产生蚊子喜欢的光线、热量、二氧化碳、水蒸气、流动的空气,模拟人体呼吸引诱蚊子;电子捕蚊器结合蚊子的趋光性,令周围的蚊子主动飞向灭蚊器;紫外线灭蚊灯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及对特殊波长光线的敏感性(紫外光对蚊子有吸引力),以灯管诱捕蚊子接触高压电网面,使蚊子瞬间烧焦;吸蚊机是利用灯光、风扇、电网等原理让蚊子自投罗网。
总之,猪场对蚊子苍蝇的控制既要考虑到简便性、经济性、高效性,又要考虑到抗药性、对天敌影响、环境污染及药品残留等诸多问题,就是说要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时制宜地选用生物防治、药物杀灭、物理方法等多种标本兼治的综合措施,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四篇:消防喷淋、报警、防排烟施工方案
消防喷淋工程施工
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
水泵、报警阀件、水泵接合器及高位水箱安装
支架制作安装
干立管安装
水流指示器、喷洒头安装
管道强度试验及冲洗
分层干支管及其阀件安装
系统通水调试
系统严密性试验
安装准备
支架制作安装
干立管安装
水泵、报警阀件、水泵接合器及高位水箱安装
分层干支管及其阀件安装
管道强度试验及冲洗
水流指示器、喷洒头安装
系统严密性试验
系统通水调试
安装准备
1、认真熟悉经会审认定的图纸,根据施工方案、技术安全交底的具体措施选用材料,测量尺寸,绘制草图,预制加工。
2、核对有关专业图纸,查看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或排列位置不当,及时与设计人员研究解决,办理洽商手续。
3、检查预埋件和预留洞是否准确。
4、检查管材、管件、阀门、设备及组件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5、要安排合理的施工顺序,避免工种交叉作业干扰,影响施工。
支架安装:
利用已有支架。
立管安装:
1、喷洒管道一般要求使用镀锌管件或沟槽连接管件。需要镀锌加工的管道应选用碳素钢管或无缝钢管,在镀锌加工前不允许刷油和污染管道。
2、喷洒干管用沟槽式连接或法兰连接每根配管长度不宜超过6
m,直管段可把几根连接在一起,使用倒链安装,但不宜过长。也可调直后,编号依次顺序吊装,吊装时,应先吊起管道一端,待稳定后再吊起另一端。
3、管道连接紧固法兰时,检查法兰端面是否干净,采用3~5mm的橡胶垫片。法兰螺栓的规格应符合规定。紧固螺栓应先紧最不利点,然后依次对称紧固。法兰接口应安装在易拆装的位置。
4、螺纹连接符合下列要求:
4.1
管子宜采用机械切割,切割面不得有飞边、毛刺;
4.2
当管道变径时,宜采用异径接头;在管道弯头处不得采用补芯;当需要采用补芯时,三通上可用1个,四通上不应超过2个;公称直径大于50mm的管道不宜采用活接头;
4.3
螺纹连接的密封填料应均匀附着在管道的螺纹部分;拧紧螺纹时,不得将填料挤入管道内;连接后,应将连接处外部清理干净。
5、沟槽式管接头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5.1
选用的沟槽式管接头应符合CJ/T156-2001《沟槽式管接头》标准要求,其材质应为球墨铸铁并符合GB/T1348《球墨铸铁件》标准要求;
5.2
沟槽式管件连接时,其管材连接沟槽和开孔应用专用滚槽机和开孔机加工;连接前应检查沟槽和孔洞尺寸和加工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沟槽、孔洞处不得有毛刺、破损裂纹和脏物;
5.3
橡胶密封圈应无破损和变形,涂润滑剂后卡装在钢管两端;
5.4
沟槽式管件的凸边应卡进沟槽后再紧固螺栓,两边应同时紧固,紧固时发现橡胶圈起皱应更换新橡胶圈;
5.5
机械三通连接时,应检查机械三通与孔洞的间隙各部位应均匀,然后再紧固到位;
5.6
配水干管〈立管〉与配水管〈水平管〉连接,应采用沟槽式管接头异径三通;
5.7
埋地、水泵房内的管道连接应采用挠性接头,埋地的沟槽式管接头螺栓、螺帽应作防腐处理。
报警阀组的安装:
报警阀组的安装应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然后再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应使水流方向一致。报警阀组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报警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明显位置,距地高度宜为1.2m,两侧距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下面距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2m。报警阀处地面应有排水措施。
消防水泵安装:
利用已有水泵。
消防水箱安装
利用已有水箱。
消防喷洒分层干支管安装:
1、管道的分支预留口在吊装前应先预制好,丝接的用三通定位预留口,焊接可在干管上开口焊上熟铁管箍,调直后吊装。所有预留口均加好临时堵头。
2、需要加工镀锌的管道在其它管道未安装前试压、拆除、镀锌后进行二次安装。
3、走廊吊顶内的管道安装时,应先进行各专业管道的综合排列,画出走道吊顶内管道布置剖面图,经各方确定后进行安装。
4、向上喷的喷洒头有条件的可与分支干管顺序安装好。其它管道安装完后不易操作的位置也应先安装好向上喷的喷洒头。
5、喷洒头支管应在吊顶龙骨装完,根据吊顶材料厚度定出喷洒头的预留口标高,按吊顶装修图确定喷洒头的坐标,使支管预留口做到位置准确。支管管径一律为25mm,末端用25mm×15mm的异径管箍甩口,管箍甩口与吊顶装修层平,拉线安装。支管末端的弯头处100mm
以内宜加卡件固定,防止喷头与吊顶接触不牢,上下错动。支管装完,管箍甩口用丝堵拧紧。
水压试验及管道冲洗
1、试压前埋地管道的位置及管道基础、支墩等应符合要求;
2、试压用的压力表不得少于2只;精度不得低于1.5级,量程应为试验压力值得1.5~2倍;对不能参与试验得设备、仪表、阀门
及附件应加以隔离或拆除待试验后再恢复;加设得临时盲板应突出于法兰得边。
3、水压强度试验:在环境温度5℃以上进行(<5℃时采取防冻措施)。
当工作压力≤1.0MPa时,试验压力=1.5倍工作压力,并且不低于1.4MPa;当工作压力>1.0MPa时,试验压力=工作压力+0.4MPa。强度试验点(即压力表)应设在系统管网得最低点。
3.1
注水时应将管网内得空气排净,并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30min,目测管网应无泄露和变形,并且压力降≯0.05MPa,进行详细检查,并作记录。
3.2
当出现泄露时,应停止试压,并应放空管网中的试验介质,消除缺陷后,重新再试。
3.3
系统试压完成后,应及时拆除所有临时盲板及试验用的管道,并应与记录核对后填写正式记录表。
4、管道冲洗:消防管道在试压完毕后可连续做冲洗工作。
管网冲洗的水流流速、流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水流流速、流量;管网冲洗宜分区、分段进行;水平管网冲洗时其排水管位置应低于配水支管。
管网冲洗前应先将系统中的流量减压孔板、过滤装置拆除,冲洗水质合格后重新装好,冲洗出的水要有排放去向,不得损坏其它成品。
冲洗水的排水管道(其截面面积≮被冲洗管道截面面积的60﹪)应与排水系统可靠连接,其排放应畅通安全。
管网的地上与地下部分连接前,应在配水干管底部加堵头后,对地下管道进行冲洗。
管网冲洗应连续进行,当出水口处水的颜色、透明度与入口处水的颜色、透明度基本一致时为合格。管网冲洗结束后,应将管网内的水排除干净。
水流指示器安装:
一般设在每层的水平分支干管或某区域的分支干管上。应水平立装,水流指示器前后应保持有5倍安装管径长度的直管段,安装时注意水流方向与指示器的箭头一致。信号阀应安装在水流指示器前的管道上,与水流指示器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
喷洒头安装:
1、喷洒头的规格、类型、动作温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2、喷洒头安装的保护面积、喷头间距及距墙、柱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3、喷洒头的两翼方向应成排统一安装。护口盘要贴紧吊顶,走廊单排的喷头两翼应横向安装。
4、安装喷洒头应使用特制专用扳手(灯叉型),填料宜采用聚四氟乙烯带,防止损坏和污染吊顶。
5、水幕喷洒头安装应注意朝向被保护对象,在同一配水支管上应安装相同口径的水幕喷头。
6、系统严密性试验:
在强度试验和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为设计工作压力,稳压24h,应无泄露。
7、消防系统通水调试:
应达到消防部门测试规定条件。
7.1
水源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7.1.1
按设计院要求核实消防水箱的容积、设置高度及消防储水不作它用的技术措施;
7.1.2
按设计要求核实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和供水能力,并通过移动式消防水泵做供水试验进行验证。
7.2
消防泵运行试验:分别以消火栓按钮启停泵;在消防泵控制柜启停泵;在消防控制室启停泵;工作泵、备用泵转换运行。启动消防泵应在60S内投入正常运行,远距离启停消防泵应灵敏且运行正常;主电源停止,备用电源应在60S自动投入运行;主泵故障停止运行,备用泵能自动切换运行,主备泵运行均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有信号显示。
7.3
稳压泵运行试验:模拟设计启动条件启动稳压泵,稳压泵应能立即启动,当系统达到设计压力后,稳压泵应能自动停止运行,泵的运行和停止均应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有信号显示。
7.4
报警阀阀组调试:
7.4.1
湿式报警阀调试时,在试水装置处放水,当湿式报警阀进口水压大于0.14MPa、放水流量大于1L/s时,报警阀应及时启动;带
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15s~90s内发出报警铃声,不带延迟器的水力警铃应在15s内发出报警铃声;压力开关应及时动作,并反馈信号;
7.4.2
干式报警阀调试时,开启系统试验阀,报警阀的启动时间、启动点压力、水流到试验装置出口所需时间,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4.3
干湿式报警阀调试时,当差动型报警阀上室和管网的空气压力降至供水压力的1/8以下时,试水装置应能连续出水,水力警铃应发出报警信号。
7.4.4
雨淋阀调试利用检测、试验管路进行。用设计的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雨淋阀,启动装置动作后,雨淋阀应在15s之内启动,试验管路应输出设计要求的水流;公称直径大于200mm的雨淋阀调试时应在60s之内启动。雨淋阀调试时当报警水压为0.05MPa水力警铃应发出报警铃声。
7.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试验湿式系统:启动一只喷头或在末端试水装置处放水,用试水测试仪测试,其流量应在0.94~1.5L/s以内,水流指示器动作后应输出报警信号,同时水力警铃应连续报警,压力开关应在消防控制设备显示报警信号并启动消防泵。报警阀启动时间、启点压力、水流到试验装置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动试验时,消防泵应启动正常,主、备泵切换正常,消防控制室有信号显示。
火灾报警系统施工
1、工艺流程
管路及线缆敷设
探测器安装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
区域报警器安装
机房设备安装
设备接地
系统调试
2、布线要求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布线,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对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进行检查。
2.3
在管内或线槽内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2.4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2.5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2.6
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设接线盒:
2.6.1
管子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时;
2.6.2
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有1个弯曲时;
2.6.3
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2个弯曲时;
2.6.4
管子长度每超过12m,有3个弯曲时;
2.7
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2.8
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持物固定。
2.9
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1.5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2.9.1
线槽接头处;
2.9.2
距接线盒0.2m处;
2.9.3
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
2.10
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2.11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2.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25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
3、火灾探测器的安装要求
3.1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3.1.1
探测器至墙边、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如图4-1所示;
图4-1
探测器距墙、梁安装位置图
3.1.2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3.1.3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3.1.4
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图4-2
探测器在宽度小于3m的走道布置图
3.1.5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3.1.6
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3.1.7
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3.1.8
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的标志。
3.1.9
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
3.1.10
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3.2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和安装高度应依据所探测气体的性质而定。当探测的可燃气体比空气重时,探测器安装在下部,当探测的可燃气体比空气轻时,探测器安装在上部。
3.3
红外光束探测器的安装要求。
3.3.1
发射器和接收机应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见图4-3。
图4-3
红外光束探测器安装示意图
3.3.2
光线通路上不应有遮挡物。
3.3.3
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距侧墙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
3.3.4
探测器光束距顶棚一般为0.3~0.8m,且不得大于1m。
3.3.5
探测器发出的光束应与顶棚水平,远离强磁场,避免阳光直射,底座应牢固地安装在墙上。
3.4
缆式探测器的安装要求。
3.4.1
缆式探测器用于监测室内火灾时,可敷设在室内的顶棚下,其线路距顶棚的垂直距离应小于0.5m。
3.4.2
热敏电缆安装在电缆托架或支架上时,应紧贴电力电缆或控制电缆的保护外护套,呈正弦波方式敷设。
3.4.3
热敏电缆敷设在传送带上时,可借助M形吊线直接敷设于被保护传送带的上方及侧面。
3.4.4
热敏电缆安装于动力配电装置上时,应与被保护物有良好的接触。
3.4.5
热敏电缆敷设时应用固定卡具固定牢固,严禁硬性折弯、扭曲,防止护套破损。必须弯曲时,弯曲半径应大于200mm。
4、手动报警按钮安装
4.1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墙上距地面高度1.5m。
4.2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其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的标志。
5、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要求
5.1
火灾报警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1.5m;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面0.1~0.2m。
5.2
控制器不得倾斜安装。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5.3
引入控制器的缆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配线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5.3.2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5.3.3
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
5.3.4
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
5.3.5
所有导线均应绑扎成束,导线在进入线管处应封堵。
5.4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5.5
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5.6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靠,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6、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要求
6.1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安装。
6.2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6.3
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6.4
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7、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
7.1
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利用镀锌扁钢或金属软管。
7.2
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接地线,在通过墙壁时,引传入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管。
7.3
工作接地线与保护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
7.4
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作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7.4.1
测量接地电阻,并作好记录;
7.4.2
查验应提交的技术文件;
7.4.3
审查施工质量。
消防应急灯安装施工
1、材料要求:
1.1各型灯具:灯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灯内配线严禁外露,灯具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剥落,灯罩破裂,灯箱歪翘等现象。所有灯具应有产品合格证。
1.2灯具导线:照明灯具使用的导线其电压等级不应低于交流500V,其最小线芯截面应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检查灯具
---组装灯具---安装灯具---
通电试运行
2.2
灯具检查:根据灯具的安装场所,检查灯具是否符合要求
2.3
灯内配线检查:灯内配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2.4特征灯具检查:
(a)各种标志灯的指示方向正确无误;
(b)应急灯必须灵敏可靠;
(c)事故照明灯具应有特殊标志。
2.5灯具组装:
a首先将灯具的托板放平,如果托板为多块拼装而成,就要将所有的边框对齐,并用螺丝固定,将其连成一体,然后按照说明书及示意图把各个灯口装好。
b确定出线和走线的位置,将端子板(瓷接头)用机螺丝固定在托板上。
c根据已固定好的端子板(瓷接头)至各灯口的距离掐线,把掐好的导线削出线芯,盘好圈后,进行涮锡。然后压入各个灯口,理顺各灯头的相线和零线,用线卡子分别固定,并且按供电要求分别压入端子板。
2.6
灯具安装:应急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急照明灯的电源除正常电源外,另有一路电源供电;或者是独立于正常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或由蓄电池柜供电或选用自带电源型应急灯具;
B、应急照明在正常电源断电后,电源转换时间为:疏散照明≤15S;备用照明≤15S;安全照明≤0.5S。
C、疏散照明由安全出口标志灯和疏散标志灯组成。安全出口标志灯距地高度不低于2m,且安装在疏散出口和楼梯口里侧的上方。
D、疏散标志灯安装在安全出口的顶部,楼梯间、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应安装在1m以下的墙面上,不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上部。疏散通道上的标志灯间距不大于20m。
E、疏散标志灯的设置应不影响正常通行,且不在其周围设置容易混同疏散标志的其他标志牌等。
F、应急照明灯具运行中温度大于60℃的灯具,当靠近可燃物时,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当采用白炽灯,卤钨灯等光源时,不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物件上。
G、应急照明线路在每个防火分区有独立的应急照明回路,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有防火隔堵措施。
H、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电线,穿管明敷或在非燃烧体内穿刚性导管暗敷,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电线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的铜芯绝缘电线。
2.7
通电试运行:
灯具、配电箱(盘)安装完毕,且各条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后,方允许通电试运行。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和巡视,检查灯具的控制是否灵活、准确;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先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
3、质量标准
3.1保证项目:
3.1.1灯具的规格、型号及使用场所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1.2重量3kg以上的灯具,必须预埋吊钩或螺栓,预埋件必须牢固可靠。
3.1.3
低于2.4m以下的灯具的金属外壳部分应做好接地或接零保护。
3.2
基本项目:
3.2.1灯具安装
灯具安装牢固端正,位置正确,灯具安装在木台的中心。器具清洁干净,吊杆垂直,吊链的双链平行,灯具安装固定可靠,排列整齐。
3.2.2
导线与灯具的连接:
导线进入灯具处的绝缘保护良好,留有适当余量。连接牢固紧密,不伤线芯。压板连接时压紧无松动,螺栓连接时,在同一端子上导线不超过两根,吊链灯的引下线整齐美观。
3.3允许偏差项目:
器具成排安装的中心线允许偏差5mm。
4、成品保护
4.1灯具进入现场后应码放整齐、稳固。并要注意防潮,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以免碰坏表面的镀锌层、油漆及玻璃罩。
4.2安装灯具时不要碰坏建筑物的门窗及墙面。
4.3灯具安装完毕后不得再次喷浆,以防止器具污染。
防排烟系统安装
施工程序
消防排烟系统图纸确认→打吊卡→管道制作→管道安装→风口安装→风机安装→系统试验→系统调试→消防检测、验收
1、消防排烟系统图纸确认
1.1在风管穿过需要封闭的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应预埋管或加防护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小于1.6mm,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不燃且用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堵。
1.2风管内严禁其他管线穿越。
1.3各类风管部件及操作机构的安装,应能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并便于操作。
1.4斜插板风阀的安装,阀板必须为向上拉启;水平安装时,阀板还应为顺气流方向插入。
1.5止回阀安装的方向应正确。
1.6防火阀、排烟阀的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200mm.1.7风管安装前,清除内、外杂物,并做好清洁和保护工作;
1.8风管安装的位置、标高、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风管接口的配置不得缩小其有效截面。
1.9连接法兰的螺栓应均匀拧紧,其螺母宜在同一侧。
1.10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1.11柔性短管的安装,应松紧适度,无明显扭曲。
1.12可伸缩性金属软风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m,并不应有死弯或塌凹。
1.13风管与砖、混凝土风道的连接接口,应顺着气流方向插入,并应采取密封措施。风管穿出屋面处应设有防雨装置。
2、风管支吊架安装
2.1风管水平安装,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400mm,间距不应大于4m;大于400mm不应大于3m。
2.2风管垂直安装,间距不应大于4m,单根直管至少应有2个固定点。
2.3托架、吊杆的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不得用气割和电焊开孔。风管排列时,严禁将法兰和调节机构装设在墙或楼板内,并且每一
系统的螺杆朝一个方向安装。
2.4风管安装时,不应将支、吊杆固定在法兰上,并且支吊架设置要避开风口和各种风阀的位置。
2.5风管安装时不能出现扭曲和饶角现象,允许偏差如下:明装风管水平安装,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为3/1000,总偏差不应大于20mm。明装风管垂直安装,垂直度的偏差为2/1000,总偏差不应大于20mm,暗装风管位置应正确,无明显偏差。
2.6风管支、吊架宜按国标图集与规范选用强度和钢度相适应的形式和规格。对于直径或边长大于2500mm的超宽、超重等特殊风管的支、吊架应按设计规定。
3、部件安装
3.1部件安装,首先要与图纸核实清楚是什么名称、型号、规格并与施工员校对后,方可安装。
3.2防火阀、调节阀、止回阀等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3.3防火阀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易熔件应迎气流方向,安装后应做动作实验,其阀板的起闭应灵活,动作应可靠,并且应单独设支吊架。
3.4消声器消声弯头要设置单独的支架,不使风道承受重量。
4、风口的安装
a、风管与风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边框与建筑装饰面贴实,外表
面应平整不变形,调节应灵活。
b、风口水平安装,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3/1000,风口垂直安装,垂
直度的偏差不应大于2/1000。
c、铝合金条形风口的安装,其表面应平整,线条清晰,无扭曲变
形、转角、拼缝处应衔接自然,且无明显缝隙。
5、防排烟风机的安装
a)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出口方向应正确。
b)叶轮旋转应平稳,停转后不应每次停留在同一位置上。
c)固定通风机的地脚螺栓应拧紧,并有防松动措施。
6、系统调试
6.1消防排烟工程安装完毕,必须进行系统的测定和调整(调试)。系统调试包括二项,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系统无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6.2排烟风机叶轮旋转方向正确、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响,其电机运行功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在额定转速下连续运转2h后,滑动轴承外壳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摄氏度;滚动轴承不得超过70摄氏度。
6.3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行风量、风压必需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第五篇: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新亚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为保证安全生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我矿主要职业危害来自井下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振动等对人体的伤害。
2、职业病,我矿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井下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振动等有害因素产生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二、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三、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
1、为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矿成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乔 智(矿长)副组长:赵宝宝(总工程师)赵 军(安全副矿长)
成 员:王德范(安检科长)李 虎(生产科)费建军(机电科)
2、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矿的职业卫生工作,下设办公室在技术科,由乔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事务。
(一)组长职责
1、为煤矿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提出的合理建议和正当要求。
(二)副组长职责
1、在组长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2、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3、制订企业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三)安检科职责
1、协助领导小组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3、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
4、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四)生产技术科职责
1、编制煤矿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措施等,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五)机电科职责
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督促职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六)经费保障
对各项职业病防治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年初财务部门就把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培训等费用纳入生产成本预算,严格预算管理,严禁挪用。
四、综合防治措施
1、职业危害因素产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各部门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加强个人防护,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
2、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体系和责任制。煤矿建立以矿长为第一责任人,质量、安全、工会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负责人对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3、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的费用在施工安全措施费中列支。
4、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防止有害、有毒物的跑、冒、滴、漏,要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5、对井下作业现场易有毒、有害气体类等有害因素,加强监测管理,配备齐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需加强对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合理安排员工休息,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防止有害物质进人体内。
6、采购设备和材料,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对确实需要使用存在有职业病危害设备和化学材料的,应该注明其成份、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维护和使用方法,并应提供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7、各部门对作业现场采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止职业病的要求,不合格产品,禁止使用。
8、在煤矿的各项生产活动中,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严格培训,持证上岗。遵各项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
9、对违反本规定而造成职业病事故的,将追究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作出相关处罚。
10、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职工相结合的原则,依靠职工,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定出计划,按期解决,必须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
五、具体防治措施(一)粉尘危害防治措施
1、采掘作业实行内外喷雾,对喷雾效果不佳的设备要重新设置喷雾装置,确保喷雾效果;
2、放炮后对爆落的煤(岩)喷雾洒水降尘10分钟;
3、力求做到回采工作面回采前煤层注水。
4、矿井主要运输大巷、采区回风道、皮带斜巷、皮带运输巷、采煤工作面上下巷,掘进巷道、溜煤眼、运输巷、车场,主、副斜井和各转载点等处,各回风巷等处均要设置防尘管路,皮带巷的管路每隔50米设置一个三通阀门,其它管路每隔100米设一个。保证运输过程湿式作业;
5、各转载点都要设完善的喷雾装置,各进、回风巷及总排均要设净化水幕,大巷进风、局扇吸入风口前及掘进回风必须使用净化风流装置,采掘工作面掘进前后要进行喷雾洒水。
6、加强通风,24小时连续作业的矿井,全面通风的主扇连续运转,保证工作面足够的通风量,独头作业面和全面通风达不到的作业面,应安设局部通风设备;
7、按计划冲洗积尘,冲洗巷道壁、保持清洁,防止二次扬尘;主要大巷每半年至少冲洗两次,主要回风巷,至少每月冲洗一次积尘,采区巷道每周冲洗一次,大巷每季至少冲洗一次。
8、消灭煤尘堆积,井下任何巷道,包括电缆、水管、皮带机头、机器等,不准厚度超过2毫米,连续长度大于5米的煤尘堆积。
9、矿井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的工作面,都必须用隔爆水栅隔开。
10、井下接尘工人必须配戴防尘口罩。
11、每月测尘两个循环,每月做一次测尘报告。
12、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发现有尘肺病的人员,及时调整工作或予以治疗。
(二)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1、瓦检员必须做到每班不少于2次对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查,每次检查的数据要及时填写在牌板与瓦斯手册上。
2、发现总回风巷、工作面等处有害气体含量超限时,立即向当班班长汇报,有权停止生产,撤离人员,采取措施处理,并向矿内有关领导汇报。
3、加强井下通风工作,确保井下风量合理。使用局部通风机要选用配套的风机,保证掘进工作面风量符合要求,可以及时将工作面的有毒有害气体稀释。
4、加强风筒管理,要做到“两靠一直”,发现风筒有漏风现象要及时粘补,保证风筒的供风量。
(三)噪声、振动的防治措施
1、在有噪声的设备上加装消声器。
2、防振动的危害应从工艺改革入手,减少手机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工具把手设置缓冲器,改进空气压缩器出口方位,防治职工受冷风吹袭。振动作业人员应发双层护垫无指手套,减少振动。
3、就业前及时接受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受噪声、振动的作业人员。
4、消除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5、加强个人防护。(四)电离辐射措施
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际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五)非电离辐射措施
高频电磁场的防护对高频产生源进行屏蔽,微波辐射的防护直接减少辐射源,屏蔽辐射源。个人防护及安全规则以外辐射线的防治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生产操作中应戴绿色防护镜,紫外辐射的防护必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激光的防护应使用吸光材料。(六)防暑降温措施
防暑降温措施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七)职业性传染病的治理措施
1、炭疽病和布鲁氏杆菌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染途径,增强个体抵抗力三个环节。
2、森林脑炎的预防措施
(1)、灭鼠、防鼠,保持驻地整齐健康、铲除杂草。(2)、外出作业穿专门防护服及高筒靴,衣帽可用药物浸泡涂擦,接种灭活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