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品德状况(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5:5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品德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品德状况》。

第一篇:大学生品德状况

浅谈大学生的品德状况

内容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高素质、高学历的代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但德育又是一个千古难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给予我们自由,快乐的基础上,学校教育同样也给我们莘莘学子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和希望。让我们能在自身努力和老师教导下达到应有的道德水平。然而,大学四年,我们是怎么度过,我们的德育活动又是怎么进行的,这些活动同样给予了我应有的影响,身处校园的我们品德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文明礼仪,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物,尊师重教,然而这只是一部分同学的表现,还有另一些同学了?乱扔垃圾,随便跷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问题也在不断的发生,针对此类问题,我们也要有一定的对策及想法。

关锻词:品德 德育 现状 对策

一、大学生德育概况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5360388,其中本科2250457人,专科3109931人,研究生在校人数为1538416人,其中博士生258950人,硕士生1279466人。如此庞大的群体代表着中国最先进、最优质的素质,而由于中国前些年的教育重智轻德,使得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亦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所谓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即促进个体道德自主构建的价值引导活动,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实际上就是以德育目的落实为德育目标,并实施德育目标的层次化,序列化——也就是实现目标的过程。

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迈进需要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有人说,大学生活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每天想干啥就干啥,每天都有大把时间供自己挥霍。但是,自由也是建立在规范和准则上的。大学生作为已具有民事、刑事的成年人,不仅要受到法律的制约,而且也应当遵循大学生行为守则,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高素质的品德卫士。

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品德,国家及学校都有明确的要求。首先,大学生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就需要遵循2001年10月24日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全体公民,爱国守法,文明诚信,团结友谊,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做为一名学生就需要遵循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主义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校的全部活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力,道德实践的意愿和态度等的道德性。在道德实践里,根据各地区各类学生的基本情况,各级各类学校同样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德育目标,譬如:坐落在青城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就对其学生制定了相应的德育目标,包括:维护祖国的利益,遵纪守法,维护各族人民平等、团结和互助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热爱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维护教学秩序;维护公共秩序;遵守宿舍管理制度;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外事纪律。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内蒙古师范大学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毕业生,作为一所师范类的本科院校,学校致力于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和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二、大学生的德育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逐步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历史性的变迁,21世纪的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给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大学生素有社会晴雨表之称,人们总说,进入大学,便是迈入了半个社会。每一个中国人,如果正经接收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中等教育,以及四年制的高等教育,这将在我们思想中留下怎样深刻的烙印啊!处在大学二年级的我们,经历了两年幼儿园,六年小学,三年初中和三年高中,以及正在接受的两年大学教育,这总共十六年的教育该在我们的人生中画下怎样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啊!不算大学后的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仅仅是这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毕业的十八年,基本上已经占据了我们人生的四分之一,到底我们在学校学到了什么?除了那些枯燥的理论还剩下什么?在对我们进行应试教育的同时,学校德育工作也在不断的、不同程度的进行,从小学的思想品德到高中的政治,以及到大学的思修,毛概等课程无一不在对我们进行思想的洗礼。

大学是文化传播的集散地,对社会文化具有全面的辐射作用。因此对大学生品德的教育也尤为重要。水样纯净,花样年华是我们都已经基本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十年,生理和心理都基本发育成熟,皆要对我们所做的事情,所下的决定负责。在我们的这个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值得表扬的。长期以来,应社会发展所需要,大多数高校的工作重点是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不断进行科研项目的研发,使大学生又精又专,同时在大学生的思想领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的,但真正起到效果却有待商榷。

一些优秀的大学生,他们严格律己,宽容待人,与朋友老师相处融洽,热爱学习,尊老爱幼,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买饭乱插队,用厕所不冲,长明灯,长流水,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楼道内大声喧哗,穿背心,拖鞋进入教室,课桌上乱涂,乱划,污损图书馆书籍,浪费粮食,乘车抢座位,乘车从不主动买票,市内违章用电器,酒精灯等,有一批标题以“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的出现,“女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贬义词。“女大学生”一词也成为哗众取宠的媒体的牺牲品,成为黄色新闻的牺牲品。这一系列的问题,就不应该是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大学生所能做出的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知道这些行为是错误的,但又有多少人能够避免呢?这就是在知情意行中知与行的矛盾,即知与行的偏差。基本的文明成都较低,对公德要求的认识存在偏差,在为人处事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大学里,感情得到解放,男女生交往已基本不受限制,男女双方互相熟悉,了解,爱慕,追求的内心体验,是孕育爱情的过程,大学生的恋爱大致可分为四种内型:理想烂漫,功利主义,互利互惠,寻求慰藉。但是有些大学生无法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因情自杀,因情抑郁等问题也在层出不穷,甚者,无法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是有文化没有素质的青年,在大学的思念中,我们应该学会长大,学会处理各种事情,让自己能明辨是非,知晓什么事该做,什么是不该做,构建良好的到的品德与行为规范,让学校和家长都为我们骄傲!

三、关于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具体对策

首先,某些大学生的诚信度不高,针对大学生诚信度降低——考试作弊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慎重。无论是结业考试还是在国家级的考试中,不少大学生都不好好复习,存在这浑水摸鱼的投机心理。由于这样考试关系学生的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不少大学生选择铤而走险,在此类情形中。首先,我们应当明辨是非,了解这种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其次,完善大学生的监管机制,严格打击,严惩不贷,最后,老师应该认真备课上课,让学生真正的进入课堂学习,无需作弊。

其次,针对大学生恋爱的问题,学校,老师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开设诸如:恋爱ABC,男女交往的技巧等讲座,正处在花季的男生,女生能正常交往。享受恋爱过程的甜蜜,同时,大学生本身也应该有正确的恋爱观,切不可模糊双眼。

再次,针对教室,食堂,寝室大学生生活的此类现象,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类能够吸引大学生眼球的活动,学生应主动参与,不再迷恋网络,沉迷游戏,让男孩的电脑不再成为游戏机,女孩的电脑不再成为偶像剧播放器,提倡简朴生活,节约消费,尽量杜绝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

然后,针对学生尊师氛围慢慢淡化的现象,教师是否也该反省,为何在大学之前的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得以如此亲密,但进入大学校园后却开始变淡,严格的讲,尊敬师长是作为学生的首要条件,也是需要严格恪守的。

像这种类型的品德问题还有很多,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社会舆论的正确指导,以及教育规定制度和行为规范的之约。因此,关于学生品德教育可以说很复杂,但也可以说是很简单——各司其职。

四、大学生品德教育再思考如此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学校教育已经从以往的重智轻德的局面转变为二者皆重,学校德育亦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将学生的品德教育搬上桌面已经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应当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等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和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充实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思想文化素质,让道德教育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其次,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专业素质。在教学实践中穿插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重视榜样的作用,选取合适的对象,对学生进行贴近他们的品德教育。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在校大学生之中,也有少部分的心理存在着问题,这就要就学校经常开展关于道德方面的活动,对学生的品德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最后,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强健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让自己心情愉悦,才能让自己的心胸坦荡,为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大学生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手册》 教务处学生处

《德育原理》

檀传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德育原理》 黄向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德育智慧源于何处》

张方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上海市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调查研究

上海市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调查

研究

[摘要]根据对上海市千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抽样调查和座谈等材料,从定量和定性、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分析了当前上海市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认为目前上海市中小学生总体的品德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深层问题和潜在危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德育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上海市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调查研究

上海市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国民经济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各项社会事业一直处于快速健康发展状态,那么上海青少年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呢?他们能否担当起未来上海持续协调发展的重任?我们在2003-2005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对沪上新一代的品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骆风

一、被试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区、崇明县三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的区(县)选择了2所小学和4所中学,向小学3~6年级、初中1~3年级的100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到968份有效问卷。被试年龄分布在10~15岁,其中小学生383份,占40%,中学生585份,占60%。学生家庭居住在城区繁华地带、城区一般地带、新开发区、乡镇、城乡结合部的分别为19.75%、57%、2.1%、10.85%、10.2%,大体上反映了目前上海市民居住地域的状况。

我们把品德界定为个体按照一定社会的道德、政治、思想、法纪等社会意识和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参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借鉴一些国际组织和知名学者的有关论述,如亚洲太平洋地区教科

[1]文组织提出的12个核心价值观和5个工具价值观,班华提出的现代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

[2]的观点,确定了8个维度的思想品德评价指标:国家与社会、国际与环境、法制与纪律、人生与修养、科技与学习、理财与生活、礼貌与友情、家庭与父母。考虑到小学生、中学生身心与道德发展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制定的小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与中学生品德评价标准的要求略有差别,所设计的两套问卷的个别题目亦略有不同。问卷采用利科特等级量表预先给出答案,每个答案从低到高以1、2、3、4计分。由于这两套问卷属于多重记分的测试,所以我们测定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经计算两套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9,说明具有良好的信度。

[3]

二、结果与分析

(一)在国家与社会方面

我们通过调查中小学生对于重大社会事件的态度来看其国家观念,如在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发射成功后表示“兴奋”和“自豪”的小学生占到了97.9%、中学生占到了94.4%。

2但是,对不同年级学生答案的卡方检验发现具有显著差异(X=37.417,P<0.001),低年

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如对我国载人航天飞船首发成功“不关心”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为零,到六年级就有9.1%,“非常自豪”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比六年级高出14.4%,比初中三年级高出28.5%。再看中小学生对于国家统一问题的态度,调查显示,对此不关心的小学生占6.3%、中学生占5.0%,有点关心的小学生占18.9%、中学生占20.7%,比较关心的小学生占33.3%、中学生占37.2%,非常关心的小学生占41.4%、中学生占36.9%。卡方检验发现,在2年级上具有显著差异(X=69.082,P<0.001),同前面的趋势相似,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祖国

统一问题“非常关心”的为73.4%,随着年级的升高一路下滑,到初中三年级仅为33.7%,“不关心”的人数比例从小学三年级的2%上升到六年级的24.3%。由此可见,上海市多数中小学生具有爱国意识,对各种有利于民族进步的人和事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是随着年级升高,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却不断减弱。

调查显示,现在上海市多数中小学生不仅具有爱国意识,而且能够把它转化为服务集体和社会的行动, 他们关心学校工作、关心街道卫生,还关心市政建设。比如,当问及最近两年是否向学校老师或者领导提出过改进工作的建议时,回答提出过1~2次的小学生占43.3%、中学生占28.4%,提出过3~4次的小学生占9.2%、中学生占6.0%,提出过5次以上的小学生占1.4%、中学生占4.6%。在问及对本地经济建设发展的新成就(如新建公路/桥梁/商场/工厂等)时,表示不了解的小学生占5.3%、中学生占8.3%,表示有点了解的小学生占39.2%、中学生占34.9%,表示比较了解的小学生占47%、中学生占42.4%,表示非常了解的小学生占8.5%、中学生占14.4%,说明多数中小学生对社会发展情况是关心的。当问及在向社会献爱心的活动中(如捐助灾区或贫困生/参加义务劳动)自己的表现时,回答非常积极和比较积极的小学生占90.1%、中学生占87.4%,认为自己不太积极的小学生占7.4%、中学生占9.4%,明确表示不积极的小学生占2.5%、中学生占3.3%,大多数中小学生都能够参

2加献爱心的社会活动,但是同样存在中学生不如小学生积极的问题(X=61.033,P<0.001)。

(二)在国际与环境方面

我们通过对重大国际时事的关心程度、对西方价值观的态度以及对出国留学的意愿等几方面的问题,来了解当前中小学生在国际与环境方面的意向。从调查可知,对于伊拉克战争这一国际重大时事,38.4%的小学生、41.5%的中学生比较关心,38.4%的小学生、29.9%的中学生非常关心,不关心的极少。68.4%的小学生和93%的中学生都对“工作时认真干活,休息时尽情玩耍”的西方价值观表现出一种欣赏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西方价值观的认同方面,中学生强于小学生,相关分析也表明这种认同与年龄相关显著(R=0.07*),即随着年龄增长对西方价值观的认同有增大的趋势。可以说,现在上海的新一代思想开放、视野宽阔,这对他们适应全球化的大趋势是有好处的。在去国外读书方面,18.6%的小学生、27.1%的中学生表示比较愿意,21.1%的小学生、33.3%的中学表示非常愿意,而表示不愿意的小学生为28.8%、中学生为14.4%,说明成长起来的中学生更自信,更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学习和锻炼,以便将来在世界大舞台上展示自己和祖国的风采。

最近几年我国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加大,环境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调查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很强,当问及小学生“近年来全球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增多,对此你的态度”时,表示“不关心”的占1.8%,“不太关心”的占4.9%,“比较关心”的占29.1%,“非常关心”的占64.2%,后两项合计为93.3%。我们对“非常关心”这一项作了交互分类比较,发现六年级的比值最低,为32.6%,其它如三年级为87.9%,四年级为66.4%,五年级为65.9%。大部分小学生和中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都非常关心或比较关心,但在行动上部分学生却表现出不稳定性:当看到学校自来水龙头没关紧时,94.2%的小学生和92.8%的中学生都会设法将其关紧或向有关人员报告,但对于在街道毁坏公共绿化的行为,出面干预的小学生下降到77.5%,中学生下降到60.2%,22.5%的小学生和39.8%的中学生选择了不加理会甚至自己也参与其中。可见,虽然现在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但如何使其转化为行动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促使所有中小学生将环保意识付诸行动。

(三)在纪律与法制方面

理解法纪条文的含义是遵纪守法的前提。调查表明,51.9%的小学生基本懂得、43.5%的小学生完全懂得《小学生守则》的基本要求,有的小学生还能当场完整地背出学生守则,不懂和不太懂的小学生合计占4.6%;中学生基本懂得、完全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义的分别为37.6%和58%,不懂和不太懂得的中学生合计占4.4%。就遵守学生守则的情况来看,97.3%的小学生、94.5%的中学生都认为自己能够基本遵守或完全遵守学生守则的要求。我们与中小学教师座谈了解到的情况也表明,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学校教学和其他秩序井然,打架骂人、毁坏公物等违纪现象越来越少。但也有教师反映个别学生利用网络谩骂别人、揭人隐私、拉小团伙,在校外欺侮弱小,甚至勒索钱财。

我们还调查了中小学生在校外遵纪守法的表现,对于“在十字路口碰上红灯,而此时并未有车辆通过,你会怎么办”,表示不知道如何做的小学生占0.4%、中学生占1.9%,表示没有警察管就过或别人通过就跟着走的小学生占9.5%、中学生占29.2%,表示待绿灯亮时再过的小学生占90.1%、中学生占68.9%。我们询问了部分表示没有警察管就过或别人通过就跟着走的中学生,他们认为反正大家都这样做,自己也不愿意在十字路口等待,这说明成年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对青少年教育起了消极作用。对于“当你不慎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你会怎么办”,表示自认倒霉的小学生占9.2%、中学生占9.9%,表示想换又怕商家不给换的小学生占11.8%、中学生占12.3%,决定到商家退换的小学生占48.3%、中学生占35.6%,表示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小学生占30.6%、中学生占42.3%。从中可以看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中小学生占大多数,而且年龄稍长的中学生维护自己利益、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意识更强。

(四)在人生与修养方面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那么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怎样看待人生价值的呢?对于如何看待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的观点,调查结果表明,超过76.5%的中学生表示赞成或基本赞成,他们懂得个人离不开社会,自己长大后应该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力量,但也有13.8%的中学生表示“有点过时”,还有9.7%的中学生表示“不知道”,后两部分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令人担忧,而教师、家长没有把这样重要的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也不应该。我们请中学生回答“当代少年儿童必须具备哪些美德”以及“未来社会中最不能容忍的行为是什么”时,诚信和欺骗分别被排在第一位。在16个有关优良道德的选项中,60.3%的学生认为诚信是最需要具备的美德,接着依次为善良(18.0%)、勤俭(15.2%)、勤学(13.3%)、孝顺(11.5%);而欺骗则是学生们最不能容忍的行为,49.4%的人认为这是最不能接受的,接着依次是贪婪(17.8%)、自私(15.6%)、不孝(11.5%)、霸道(9.8%)。我们进一步询问了中学生对于“答应过的事情决不能食言”的态度,结果表示完全赞成的占59.6%,基本赞成的占28.4%,表明大多数中学生没有认同当下流行的某些庸俗道德观,保持了非常重要的诚实等优良品德。

我们具体了解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做好人好事的情况。根据调查发现,有70.2%的小学生和47.7%的中学生非常乐意利用星期天到校为班级出墙报,表示比较乐意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为18.9%和37.3%,表示不乐意的小学生占2.5%、中学生占4.3%。对于街上碰见的有困难的人,表示将全力帮助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为45.4%和22.6%,表示适当帮助的小学生

和中学生分别为35.6%和59.7%,明确表示不予帮助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为5.6%和4.0%。从中小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中小学生道德取向的多样性。我们还统计了中小学生通过写日记加强自我修养的情况,表示自己从没有写、偶尔写、每周或每月写、每天写的小学生分别为13.4%、33.5%、38.7%、14.4%,中学生分别为20.9%、38.1%、26.3%、14.7%。这组数字比起4年前我们的同类调查下降了17%,而喜欢上网聊天的中小学生人数却迅速上升,这与有关学生上网聊天人数大幅上升的调查结论是一致的。

(五)在科技与学习方面

科学技术是时代进步的重要动力。调查中我们询问中小学生“你同意‘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的观点吗”,表示完全同意的占43.7%,表示比较同意的占49.2%,表示不同意和不知道的中学生合计占7.1%。询问中小学生“你关心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吗(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表示非常关心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为37.3%和32.0%,表示比较关心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为40.5%和47.3%,表示有点关心和不关心的小学生与中学生分别为22.2%和20.5%。询问中小学生对于医学专家在抗击非典中作用的评价,表示不知道的小学生占4.9%、中学生占4.5%,表示有点敬仰的小学生占7.4%、中学生占8.7%,表示比较敬仰的小学生占11.2%、中学生占25.3%,表示非常敬仰的小学生占76.7%、中学生占60.5%。总体来看,多数中小学生懂得科技的重要性,敬仰科学家,具有较强的科学意识。

在“你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要求如何”的回答中,97.7%的小学生和89.4%的中学生表示“竭力争取最好”和“争取拿到好成绩”,不在意成绩好坏的小学生占2.1%、中学生占10.6%,大多数学生有争取好成绩的强烈愿望。年级和性别的差异检验表明,性别和年级均产生差异

22(男生X=15.499,P=0.017;女生X=24.740,P=0.001),女生对自己要求更高,大多数女生全力争取最优成绩;随着年级的增高,面对现实情况,全力争取最优成绩的人数递减,而争取拿到好成绩的人数在增加。对于“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表示总是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占34.2%和21.0%,多数时候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占54.8%和63.8%,感兴趣的内容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占10.3%和12.7%,无心听讲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分别占0.7%和2.4%。可见,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学习积极性高。

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由于上网和使用手机而影响学习的情况,我们询问中学生“你怎么看沉醉于网上聊天会影响一个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非常赞同的占19.3%,比较赞同的占29.1%,较不赞同的占25.3%,很不赞同的占24.7%,四种不同意见都有一定比例的支持者。对于“你认为中学生有没有必要佩戴手机”,表示完全不必要的占28.3%,表示不太必要的占33.4%,表示有必要的占28.8%,表示不知道的占9.4%,四种意见也都有一定比例的支持者。我们还调查了中学生“最近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打出或接听电话、发送或接收短信的次数”与“最近你平均每周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论在家里、学校或网吧)”,总的来看,目前电脑、网络、手机、随身听、MP3等高科技产品确实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方法和效果,教师应当给予关心和指导,努力发挥这些高科技产品的积极作用,避免其对学生学习的消极作用。

(六)在礼貌与友情方面

我们通过设计一些情景来了解中小学生对老师、陌生人的礼貌表现。据调查统计,“在街上见到昔日教过自己课的老师”,76%的小学生和57%的中学生乐意主动打招呼;但是也有约20.8%的小学生和22.6%的中学生表示有选择地打招呼,即主动给自己认为值得尊敬的老师打招呼,约3.2%的小学生和20.4%的中学生则不愿意主动向教过自己的老师打招呼。对于“在公交车上遇到行动不便的孕妇或残疾人”,63.4%的小学生和57%的中学生愿意让座,其余相当多的小学生(32%)和中学生(39.5%)只是表示关心和同情,并未有采取行动帮助

2他们的想法。控制年级进行比较呈现显著相关(男生:X=29.402,P=0.003;女生:X2=

26.681,P=0.002),高年级学生表现较差,选择“尽量为她/他让座位”的六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低了57.3个百分点。这两组数据显示,中学生中具有不文明倾向的人数比例远远超过小学生,这可以解释为现在的中学生受社会不良影响的程度超过小学生。

当代中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尤其渴望友情,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对于“发现同班的弱小同学受别人欺凌,你会怎么办”,有42.9%的小学生和21.8%的中学生表示愿意“全力保护”,47.2%的小学生和55.7%的中学生表示“予以劝阻”,说明大多数中小学生具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但是也有9.9%的小学生和14.3%的中学生选择“尽量回避”或“看热闹”,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是不应该的。现在中小学生的交往与过去中小学生的交往一个重要的差异是交往过程中的物质化程度提高,对于“有的同学经常买卡片、圆珠笔、食品送给其他同学”,表示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的小学生分别为2.8%和15.5%、中学生分别为6.3%和25.6%,表示不太赞成和很不赞成的小学生分别为39.1%和42.6%、中学生分别为50.1%和18.1%,可以说多数中小学生对于这种过度物质化的交往是持反对态度的。

三、结论和建议

19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于中小学生品德发展趋势的评价出现过“爬坡论”和“滑坡论”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前者对于青少年的品德状况表示乐观,后者对于青少年的品德状况忧心忡忡。通过最近几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并且对比同期我们在广

[4]州、福州、杭州与香港、澳门等城市所做的调查研究,可以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状况做出判断:大多数上海市中小学生具有爱国意识,能够向社会奉献爱心;他们思想开放,具有国际意识和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他们能够遵纪守法,维护教学秩序和学校纪律;他们认同奉献精神,能够乐于助人,与我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保持一致;他们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和学习动机,能够避免电脑、手机和网络等高科技产品对学习的不利影响,努力获取优异的学习成绩;他们文明礼貌,珍视友情,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可以说,上海中小学生的品德总体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对他们的品德发展应当充满信心。但是,我们也发现近年来上海市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中的深层问题和潜在危机:

1.品德发展中的“倒退现象”。主要表现为同样的道德内容和要求,高年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如低年级学生的道德水平,如前所述初中学生国家意识下降以及文明礼让不如小学生等。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德育效果不理想,道德评价体系、社会道德环境本身可能都需要改革和发展。

2.品德发展中的“个别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同一个集体中不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差距显著,无法形成集中或统一的倾向,如前所述在要不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助人为乐等基本问题上有些中小学生也不予认同,按说在这样的基本道德问题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有些学生受到消极思潮的误导,结果陷入了思想的误区。

3.品德发展中的“知行脱节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懂得了某种道德观念及其基本准则,但却不按相关的道德要求办事,如前所述部分学生在保护环境和文明礼貌等方面懂得道理,但却不能把相应的道德标准贯穿到自己的行为中去。过去成年人中“知行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现在未成年人包括一些小学生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知道却不做”的现象,甚至在极少数儿童身上已经看不到了“天真无邪”。

为此,我们提出改进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充分肯定年轻一代的品德发展取向,创建两代人共同道德学习的氛围。虽然目前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中存在一些深层问题,但总体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甚至可以说是多年来未

[5]曾有过的。当代社会出现了从道德教育向终身道德学习转化的趋势,当今青少年品德的进

步,不仅为他们实施自我教育和道德学习奠定了条件,而且对于成人的道德修养也具有参照和鼓励作用,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应当互相尊重、共同参与道德学习,教师、家长应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向孩子学习,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这不仅是促进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

2.关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切实关注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和实效性。多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是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形式主义。虽然对此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在中小学德育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走出脱离实际和形式主义的积弊。上海是一个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国际大都市,从生活领域关心和指导年轻一代的道德发展必将对中小学德育改革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3.深化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的改革,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和中小学实际工作者要求深化德育目标改革、拓展德育内容的呼声很高,讨论非常活跃,有的主张把中小学德育目标定位为人格教育,有的主张将其定位为公民教育,还有的主

[6]张定位为(习惯)养成教育。就德育内容的改革,叶澜构想了四个层面的德育内容:最基

本的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其次是责任心,再次是爱国,最后是追求自我完

[7]善的“立身之德”。笔者认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应对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过程中西方文

化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全面登陆,澄清学生头脑中的模糊观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培养适应当今时代新人所需要的道德素质。在基本道德上决不能“自由主义”,尤其要加大培养中小学生民族传统美德的力度。

第三篇:大学生状况反思

中国科学报:七成大学生何以自认“中下层”须反思 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的一份报告中,对12所高校超过两千名学生进行调查。数据显示,“80后”、“90后”大学生普遍对就业信心不足,自身满意度不高,更加注重“个人”色彩,同时超过半数表示对政治事务感兴趣且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大学生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评价也在降低,约有七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当地属于“下层”和“中下层”。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本该是“天之骄子”,却多达七成自认为“中下层”,两相对照,的确多少令人唏嘘。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恐怕一点也不比“丰满”与“骨感”的距离来得更近。

不过,虽然七成大学生自认“中下层”,与“天之骄子”的一贯形象对照,多少有自降身价之嫌。但既然是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评价,大学生的这一自我认知却未尝不是出于客观理性的判断。事实上,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家庭出身如何,仍然在求学阶段的他们,很多连经济上的自立都尚未实现,财富的积累当然更无从谈起;至于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对社会的贡献,忙于学业,处于蓄势待发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当然不能仅凭成绩和分数便建立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相比自认“天之骄子”的盲目乐观与自大,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中下层”,恰恰体现了一种自知之明。而大学生有了对自身更为客观真实的认知,或许也才更有利于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并规划未来的发展。

如果“中下层”的归属感仅是对自身当下社会经济地位的理性认知,当然不必过分忧虑。然而,七成大学生自认“中下层”,恐怕还不仅仅止于对当下境遇的理性判断,而更多流露出对改变未来社会经济地位缺乏自信。无论是对就业的信心不足,还是对自身满意度不高,自认“中下层”的背后,与其说是对个人定位的客观理性,毋宁说或多或少暴露出大学生群体的自卑感。而这恐怕才最值得关注。

平心而论,缺乏自信与自卑感,一定程度上其实与大学生竞争力的相对下降有关,毕竟,虽然经济不够景气,就业市场也不容乐观,但假如大学生真的具备实力,是金子其实总会发光,非但不必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作无谓的担忧,反而更应对未来社会地位的提升充满自信才是。从这个角度来看,七成大学生自认“中下层”,最该是“潜力股”的大学生们,何以反对未来如此缺乏自信,充满悲观和忧虑,恐怕也更需反思。

不可否认,大学教育质量下降、大学生竞争力不足固然是造成上述心理的重要因素。但这恐怕还不是事实的全部,更不能全归咎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现实中,收费不菲的大学教育,却并未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甚至连起码的自信心都付之阙如。尽管对大学不能冀望过高,但面对大学生的普遍悲观,大学教育恐怕更应感到惭愧。此外,七成大学生自认“中下层”,恐怕同样与当前社会阶层的固化趋向有关。现实中,无论是“拼爹”现象的泛化,还是诸多行业所客观存在的壁垒,个人发展机会与空间所受到的压抑与限制,又何尝不是大学生“中下层化”的重要因素呢?

一言以蔽之,七成大学生自认“中下层”,的确更需多方反思。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大学生既有相对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智慧储备,又有涉世未深、遇事易迷茫偏激的特点,宁夏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如何?6月18日,由自治区教育工委部署,15所宁夏高校近万名学生参与的问卷调查报告出炉。从调查结果看,我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的主流是好的,总体上呈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宁夏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课题研究组于2008年-2009年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全区15所高校发放1287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009份,问卷发放对象涉及各个年级和专业。五成学生 “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学习工作”

调查显示,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关系上,大多数学生认为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和国家利益。在回答“你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问题时,选择“为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工作”者占50%、“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而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的占42%、“珍惜光阴,享受生活”的占8%。有的同学在这道问题下,还加上了“国兴我荣,国衰我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祖国利益同个人联系起来,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化作效国之行”,令人欣慰。

同样是一道关于思想道德水平的题目,在回答参加升旗仪式的感受时,90%的同学有神圣、自豪和责任感的体会。大多数大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进取的思想意识,敢于竞争、积极向上。

一半学生择业标准为“工作条件好,能发挥才干”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家庭、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出了理想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社会上的热点行业、追逐物质利益,这一点在以下几个调查中可见一斑。

在回答“你上大学的目的时”,选择“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者占了40%,选择“改变生活环境,提高社会地位”的占28%,选择“谋求一份稳定并且收入高的工作”者占23%,选择“获得学历文凭”的人最少,仅为19%。

在“你选择职业的标准”问题中,50%的人选择了“工作条件好,能发挥才干”,选择“学习条件好,有利于深造”的占18%,选择“经济收入高”的为29%,选择“社会地位高”的占13%。与此相关的一道题“你希望在工作中得到什么”的回答中,选择“在奉献中得到快乐”的有60%,选择“金钱”的有24%,选择“地位”的有16%。

在“你是否愿意到基层或边疆锻炼”的调查结果中,有51%的人回答“愿意”;在“如果愿意下基层或者边疆是因为”的选项中,各有33%的人回答“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人们改善生活”。

六成人择偶先看人品

在大学生选择配偶的要素上,可以看出学生们能够以一种纯洁的心态面对自己未来。

在一道题为“下列择偶条件中,你看中的最主要是”调查中。调查结果分别为:人品(64%)、才能(37%)、职业(30%)、性格(24%)、外貌(19%)、地位(12%)、健康(12%)、财产(7%)、家庭背景(5%)。

过半学生存在作弊行为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一般都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遵纪守法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出现了“知行”脱节的现象。如出现考试作弊、网络道德失范等。

调查中,当被问到“考试时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也决不会作弊”,回答“是”的占43%,“不一定”的占42%,持“否定”态度的占16%。说明半数以上的学生,会出现作弊行为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状况

学号:

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

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是被社会冠以90后名称的新一代大学生,代表着年轻的一代,外界对我们都有这么一种认识,就是我们生活在优越的条件下,接受来自各方向的文化,我们的道德取向被认为和其他几代人有鲜明的对比。因此,我们生活学习中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都困扰了大学生的成长。

思想状况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认为有如下几个。

一,学习状态和学习观念上的改变。的确,我们非常矛盾,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一边在担心自己四年找不到一个好工作,一边深陷与各种“琐事”不去好好读书,老师感到奇怪啊!我们的老院长给我们上课是感叹呐“好奇怪啊!现在的学生不学习,学生不学习你们搞什么?”同学们听也直只是轻轻的笑声,老师都很想知道学生们在想什么。大学生活一以前的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有更多自由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个明确奋斗的目标。大一进入校园,我们对大学充满期待,新生们投身各种各样的活动去体验大学生活。因此,我相信第一年我们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并不是学习。甚至觉得大学最重要的是搞好社会活动能力,一开始便有呆在图书馆不如出去交几个朋友的观念。这一方面对大一新生学习动力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学院组织各种活动,目的就是要学生的培养各方面能力。但有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学生活动不能影响甚至挤占过教学活动,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搞活

动上,同学们请假出去拉赞助,辅导员轻轻松松就给了假条,学习始终是第一位的,老师要尽量的学生从进入大学起就树立起发奋学学习的态度,决不能让大学即享受。不挂几科就白上大学,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现象充斥着学校。

二 对毕业的焦虑

首先,同学们都有这种看法,我们并非发达地区的名校毕业生,大家对以自己毕业后的竞争力并不是十分的自信,虽然说自信来自亿自己的实力。但在学校方面也可以做一些努力来增加学生再就业方面的成功率。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也是将来我们嘉应学院发展壮大有力支持者,但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相对合适的工作,已成为了近年来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特别当前我国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也是学生最烦心的问题。学校对我们的就业指导应该尽早的进行,大学四年,很大一段时间我们都处于目标模糊的状态,老师更多的注重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引导比较少。对于面临毕业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一些就业的实践的机会,多引入一高品质,高层次的企业,让我们的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

三 人际关系

大学生中除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要自行处理好之外,更重要的一个是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现在的状况我觉得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我们每个班有班主任,每个学院有辅导员。辅导员是做学生工作的,要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其实我们大部分的学

生与辅导员的接触并不多,或许和辅导员认识的就那几个学生会的几个干部,班主任也交流的少,与老师关系疏远了。当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少主动的找老师帮忙。但老师往往会给我们耳目一新的答案,应为老师阅历比我们丰富,知识比我们渊博。和老师关系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除了学生要主动和老是保持好交流外。老师也需多深入学生的生活学习,特别是学院的辅导员,多走访一下同学们的宿舍,多参加一下同学们组织的活动或者班里的活动,这些都是老师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很好的途径。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才,学校应尽量的帮助学生解决困扰。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下载大学生品德状况(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品德状况(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勤工俭学状况

    大学生勤工俭学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首先希望你能抽出时间来填写这样一份问卷。占用你几分钟来了解你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想法与态度,希望你能真实填写,你的答案无所谓......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摘要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

    大学生就业状况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

    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浅谈

    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浅谈 姓名:陈继焕学号:211216136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班 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

    大学生品德自我鉴定(精选合集)

    幻想一步成功者突遭失败,会觉得浪费了时间,付出了精力,却认为没有任何收获;在失败面前,懦弱者痛苦迷茫,彷徨畏缩;而强者却坚持不懈,紧追不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自我鉴......

    大学生品德自我鉴定

    大学生品德自我鉴定 时光如梭,两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就如白驹过隙。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又已接近尾声,回首过去,感到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因为大二是学习专业知识及......

    大学生品德自我鉴定(精选合集)

    时光如梭,两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就如白驹过隙。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又已接近尾声,回首过去,感到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因为大二是学习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

    大学生品德评语[本站推荐]

    导语: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己。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刻苦努力。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下面是小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