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代会交流材料
科技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积极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源头建设,完善科技创业服务功能,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始终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来抓,努力实现“二次创业”。
一、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1、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成效。2002年建成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常州软件园,主要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企业管理ERP和动漫软件,现有省信息产业厅认定的软件企业34家,占全市软件企业的60%以上,软件产品119只,软件产业总收入3亿元,其中软件出口创汇275万美元。常州国光软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认定为我区首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常州动画产业基地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称号,于2005年6月挂牌运作,现已入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家动画专业机构,注册资本总额达1.6亿元。
2003年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三药”科技产业基地已有相当规模,拥有“三药”及相关企业数达7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产值上亿元企业12家,“三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53亿元。2005年,由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火炬计划攻关引导项目“国家一类新药——硫酸依替米星”作为我国建国以来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生素类国家一类新药,通过了科技部专家验收。
2、自主创新加快支柱产业的形成。近年来,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先后引进了美国科勒、美国托利多、日本冲电气、日本日立、韩国现代等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涉及软件、智能化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配件等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形成了以传感器、片式压敏电阻、通信用继电器等电子元器件为主导,无线通信设备等电子整机为辅助的产业特色。引进的项目有美国德州仪器(常州)有限公司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填补国内空白的星翰科技有限公司的片式压敏电阻、高见泽(常州)电子有限公司的通信继电器和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的高精度称重传感器等。以智能型挖掘机、装载机、激光准平仪、汽摩配件为代表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是常州高新区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应用技术在区内的推广应用,使这一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和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性能得到提高,并开发出智能箱式燃气调压站、智能化输配电设备、工程测量静态动态GPS仪器、新型纺织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使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和常州亚玛顿科技有限公司抓住新型能源市场前景广阔的机遇,开发生产太阳能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芯片和高效太阳能光电效应玻璃,在区内形成太阳能电池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二)自主创新实力明显增强
1、研发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区共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十五”期间,涌现出一批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科技成果。组织实施了国家“863”计划和“863”引导计划各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4项,省级各类科技计划93项,开发国家重点新产品18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1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双密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245只。申请专利1188件,其中发明专利96件,授权专利783件,组织实施专利转化项目447项,其中省发明专利资助项目51项、市专利转化项目5项,73.1%已得到转化。2005年我区被批准成为“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区”,全区R&D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51%。
(三)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1、创业孵化功能逐步拓展。常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创业环境得到改善,已通过了ISO9000和ISO14000认证,成为常州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人才聚集区。中心孵化面积达12万平方米,引进各类高级人才350余人,累计培育孵化企业380家,其中毕业企业93家,企业历年共创造效益60多亿元,其中天合光能、盛士达5家企业销售亿元以上,南大紫金、劲达机械20家企业销售超千万,开发项目累计超过450项,形成了包括国家及省级火炬计划项目、重点攻关、重点推广项目在内的电子、信息、通讯、生物工程、环保及新材料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孵化企业中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1家。2005年在孵企业188家,累计实现销售2.3亿元,毕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5.1亿元。搭建海外创业人员创业平台,累计吸引留学人员创业企业48家,引进博士24人,硕士28人。
2、科技中介服务初显成效。种子资金、风险投资资金量共计766.57万元,涉及自动化控制、医疗机械、汽车零部件、水体净化、LED新光源、通讯服务、生物农药等多个领域,向南大紫金投资的600万元现已成功撤出。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自2004年底进区以来已为企业代理专利申请过百件,其中已授权专利近40件。生产力促进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立足企业需求,面向全区开展科技计划申报代理、管理认证培训、科技查新、技术贸易、科技公共平台建设等。2005年共帮助企业申报部、省、市各类科技计划45项、高新企业19家、高新产品41只,提供查新102个,提供咨询988人次,开展ISO管理认证企业数十家,为企业争取到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经费支持共计344万元。三药工程开发院立足区内,辐射区外,实施“三药”科技产业示范工程,已建成完备的硬件设施、技术协作信息网、专利分析战略平台等,为企业新药研发提供药物制剂制备和药物分析的设备及条件,成为全区“三药”研发的载体。
3、科技合作交流渠道不断拓宽。“十五”期间,我们不断深化院省合作、“两院两校”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的丰富内涵,促进企业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帮助企业扩大合作范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共组织了18次产学研活动,签订合作协议190多项。促成了微至光电子与星庆光学、三泰科技与常工院、华岳微创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苏电科技与清华大学等国内交流合作项目12项;促成了环能涡轮动力与美国经销商达成七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涡轮转子产品的开发合作,并由美商包销该系列产品的出口;促成了联星与德国TKL公司有关焊接设备及配件开发、生产合作以及杰纳公司与美国合作开发国际市场的合作等3个国际合作项目。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发展战略,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园区为载体,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我区科技竞争实力,积极推进“两个率先”和富民强区政策,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1、到2010年,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总产值的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新培育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2~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双密企业)70家,高新技术产品120只,软件企业50家,软件产品100只,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递增60%以上。
2、全力推进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动画产业基地和“三药”产业基地建设,新建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2~3个。建成软件公共测评中心,软件及动漫产业销售额达到60亿元;建成“三药”公共测试平台和专利服务平台,“三药”产业基地企业销售额达到130亿元。
3、提高科技创业服务能力。创业中心孵化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引进科技创业企业250家,其中留学生企业40家,在孵企业总数达500家以上;引进研发机构15家和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和产品检测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8家。
4、区科技资金累计投入10000万元以上,组织实施重点科技计划500项,同时争取上级科技资金13000万元,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达到16亿元,到2010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5%。
5、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2500件,其中发明专利300件,实施专利转化项目800件。
6、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重点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0~50项,组织重大产学研活动16次,签定合作协议130项。
三、实现科技创新的途径
(一)紧扣自主创新这一主题,全面推进创新型高新区建设 高新区的发展需要自主创新,需要提升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创新型高新区。
1、开好全区科技创新大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大会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办法和措施,表彰和奖励在推动区域科技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回顾高新区(新北区)成立以来科技工作总体情况,总结科技进步过程中的得失经验,分析自主创新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编制《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科技发展三年行动纲要》,为创新型高新区的下一步建设做好全面部署。
2、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创新工作情况的科技评价体系,明确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具体内容,完善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办法,推进科技评价工作,把科技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制定措施,及时解决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强化科技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3、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夯实企业在研发投入、人才集聚与产学研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大科三经费及科技计划项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倾斜力度,鼓励企业增加R&D投入,加快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从根本上摆脱对外技术的依赖,实现高水平的自主创新目标。
帮助全区企业在内部形成一整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和人才、有利于创新的内部氛围,以企业为载体,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之中。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一是开辟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以欧美、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为重点,结合我区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企业、优势技术和优势项目,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建研发机构,联合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积极探索区域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二是充分发挥两院两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优势,大力吸引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新技术成果到我区转化。三是深化与在常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挖掘高校的研发潜力,派遣学校研究生深入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缩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优化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强强联合、以强扶弱,结合学校的研发潜力与企业的项目来源、资金,加快实现经济效益。
4、强化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一是充分发挥现有优惠政策的优势。2005年出台的《关于引进国(境)内外研发机构的奖励办法》,对凡经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政府最高奖励50万,成为引进研发机构的强大动力;《常州高新区(新北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对科技创新杰出企业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奖励,提高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今年刚出台的《常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对科技孵化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及高科技人才奖励力度,《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对获得专利权和软件著作权进行奖励的实施细则》为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对原专利申请费用资助办法进行了修订,大力支持企业在美、日、欧盟成员国等国家和地区申请发明专利,此举在省内属首创。二是结合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和新的一系列加强自主创新政策的出台,以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激励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活动、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为目的,制定和完善本地区科技政策法规。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要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理解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和运用这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认真研读原著,掌握精神实质,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
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建立健全组织生活机制,扩大党内民主是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党建工作只有把着力点放在组织建设上,特别是在严格组织生活、扩大党内民主、规范民主评议上完善各项组织措施,推动党内民主创新,才能保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构建设。党员先进性的充分体现,党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把住党员“入口”,疏通党员“出口”是构建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基本组织要求。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党员培养、教育、考察发展的各项工作,并严格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对不合格党员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净化党员队伍,确保党员的高素质和高质量。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落实领导责任,发扬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上,要作为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这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构建内在要求和组织保证。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既要注意大多数群众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使大多数群众得到实惠,也要注意解决困难群体的特殊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既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又要立足当前,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做起,切实解决他们的眼前困难。各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率先垂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作风,树立党的好形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第二篇:学习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交流发言材料
学习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交流发言材料
提纲
一、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应在深刻研读上下功夫
二、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应在增强工作实效上下功夫
1.是持续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2.是持续增加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
3.是持续落实帮扶政策
4.要持续加强资金项目资产管理
5.是持续抓好乡村建设
三、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应在自身能力提升上下功夫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把握能力
(二)勇猛精进,不断提高作风建设和业务水平
(三)团结合作,加强与各科室之间的协作配合正文: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一次盛会,也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会上书记代表十二届省委作的工作报告,是动员全省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的政治宣示,是推动我省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的行动纲领。省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将愿景与现实结合、当前与长远兼顾、目标与行动统一,开启了新起点上实现奋发崛起再创辉煌的征程,吹响了接续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号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深受启发,充满干劲。下面,按照会议的安排,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应在深刻研读上下功夫
省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经验、深刻分析形势、抢抓政策机遇、定位历史坐标,全面描绘了省现代化建设的“新蓝图”,是一个明晰方向、担当使命、凝聚人心、激发干劲的报告。党代会报告全面擘画了“六个...”宏伟目标,部署了“九个坚定不移”的重点任务,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六个切实”的具体安排,明确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
作为党员和机关干部,我们必须要反复认真研读党代会报告内容,准确的把握党代会核心精神实质,以全省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学习培训,增强履职能力,持续提升新时代乡村振兴干部的综合素质水平。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深入持久学,在吃透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用力气,切实扛起责任,精心组织谋划,推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深入推进市“四大战略”、“六个产业主攻方向”及“两城建设”,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二、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应在增强工作实效上下功夫
新使命重任在肩,新征程催人奋进。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应做到“学习”与“实践”紧密联系,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用工作取得的新成绩、新作为来检验学习贯彻的成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应聚焦主责主业,紧扣任务目标,扎实推进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1.是持续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要聚焦监测环节和帮扶环节,进一步加强全市“三类”监测户的集中排查和常态化监测工作,对排查发现的易返贫致贫人口要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保有人管、管到位,坚决消除规模性返贫的风险。
2.是持续增加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
要瞄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个结构性收入”,重点做好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两个关键”,确保实现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收入稳定增长。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社会力量在结对帮扶中的作用,促就业、助产业、稳增收、解难题,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3.是持续落实帮扶政策
按照中央、省委的工作要求,5年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要定期开展“三保障”领域突出问题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不出现“刹车”现象。
4.要持续加强资金项目资产管理
要按照我省关于2022年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要求,组织县区加快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要进一步规范县级项目库建设,切实提高项目库项目质量。要管好用好项目资产,坚决杜绝资产闲置浪费、资金挪用占用等问题发生,确保乡村振兴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
5.是持续抓好乡村建设
2022年要重点推进我市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认真开展以“六清一修一改一建”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行动,2022年底,实现95%以上的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标准。深入开展农村厕所摸排整改“回头看”,对摸排发现的问题厕所,持续分类推进整改,不断巩固农村户厕摸排成果,严防出现新的规模性问题厕所。要如期完成2000户的厕所新建任务,确保建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农民满意一个。要利用自治、德治和法治综合举措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加强农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要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等方式,激发农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三、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应在自身能力提升上下功夫
自身能力是干事成事的基础,也是根本和关键。工作中,我与市乡村振兴局综合科和政策指导科的同事们,勤奋工作、顶住压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在工作中也逐渐暴露出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瓶颈问题、业务政策掌握还不深不透,涉猎知识面仍然局限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内容,对高质量推进市乡村振兴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农业概念和最新政策仍有短板弱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与所属科室的战友们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学习范围,进一步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全力提升自身内力修为、眼界和格局,将自身和单位捆绑在一起,实现共同进步和提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把握能力
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履职尽责的前提。我及所属科室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把学习作为科室经常性工作,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挤出时间学习理论,认真学习国家和省乡村振兴新政策和中央、省、市委领导有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最新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及时了解国家、省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及发展方向,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把握能力,为起草好文字综合材料以及政策宣讲充足电量,打牢基础。建立每月农业政策和政治思想学习制度,组织局内成员都参与学习讨论,形成“每人都当老师”,“人人都是学生”的学习氛围。
(二)勇猛精进,不断提高作风建设和业务水平
“工作作风是成事的保障”、“业务水平决定了工作质效”,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到“三不,三勤,三出”,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质量。“三不”即工作不推诿、不拖沓、不自满。公.文思.享.文.库出.品,三勤是勤思考、勤练笔、勤总结。三出是出精品、出亮点、出成效。综合科和政策指导科上下将以“三不,三勤、三出”为原则不断提升自我要求,深入学习新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政策、新要求。把握工作重点、推陈出新,打造精品文章,谋划工作思路,继续做好今后日常文字综合和政策指导工作,完成向上工作总结、汇报、督办任务以及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保证材料高质高效完成、政策把握又精又准,不断提高文字综合能力和政策业务水平,为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提供外脑支持。
(三)团结合作,加强与各科室之间的协作配合市乡村振兴局综合科及政策指导科是个活杂、活急、活多的综合性科室,涉及领导汇报材料、会议组织、督办任务、政策指导、督导考核、问题整改等很多工作,这些工作很多不是孤立的,需要多个科室共同参与。因此,今后我将继续加强与兄弟科室的沟通和协调,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合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市委、市政府和乡村振兴局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我将和所属科室的战友以及其他同事一道,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新起点,持之以恒推动各项业务工作,全力推动我市巩固脱贫成果再上新台阶、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努力在年末工作成效考核中交出高分答卷。
第三篇:法院院长2021学习贯彻县党代会交流发言材料
法院院长2021学习贯彻县党代会交流发言材料
XX书记在县第十五党代会上作的报告,十分鼓舞人心、令人备受鼓舞、倍增信心。这次党代会是“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节点,是在XX“十四五”发展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报告对我县过去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真是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对未来五年规划着眼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下面具体谈谈我的体会和感想:
一是五年奋斗成绩斐然。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XX人都曾经身在其中奋斗过、挥洒过汗水、攻坚过难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有我们奋斗的身影,所以我们感到十分自豪,又十分懂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我县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获得过各种荣誉,这些荣誉为实实在在的变化做了最好的注脚。五年来这些变化就在身边,地区生产总值、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比“十二五”实现了倍数增长;建成国家4A级景区X个、国家3A级景区X个、省4A级乡村旅游点X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XX个,全县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总数均位居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省前列,荣获“第四届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县”。五年来,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县干部队伍形成了拼搏争先、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形成了攻坚克难、无畏困难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把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融入血脉、融入工作岗位的体现,正是有了这些了不起的精神,有了过硬的工作作风,才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单。二是为民服务更加务实。
报告通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做实做优基本公共服务,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每年保持XX%以上,民生资金投入达XX亿元;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扎实成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对外大交通、对内成网络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全部脱贫,XX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摘帽;在全省率先建成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项目,城市污水管网、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西工业污水第三方预处理厂、园区智慧环保平台等一批环保站治理工程项目建成使用;空气优良天数位居全省前列,地表水、饮用水、出境水水质达标率均为XXX%。三是未来规划高瞻远瞩。
报告提出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三个做示范、三个勇争先、三个新突破、三个大提升”的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力争“十四五”末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XXX%,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X%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X%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不断进位。报告擘画了未来五年XX的美好蓝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XX”现代化发展之路。每一项工作目标都事关人民福祉,事关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体现。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具体落实在工作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眼未来,信心十足,风景独好,美好的蓝图就在眼前,但是要实现它必须要接续奋斗,埋头苦干。美好的生活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是汗水的付出、无私的奉献、持续的努力。总而言之,这次党代会给了我们奋斗的力量、必胜的信心,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踏上新的长征路,奔赴新的赶考路,为XX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想法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教育引导干警强化“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意识,以理念转变推进作风改进和服务升级。找准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服务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营造尊商、重商、安商、扶商的良好营商环境。
想法二: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持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适应新时代法治建设新要求,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高标准建设法治XX。
想法三:要加强法院党的建设。找准法院党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法院干部以务实的姿态走出大院、走进基层,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
第四篇: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交流材料
“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
交流材料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处于关键时期而召开的重要会议。罗志军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凝聚了全省上下的集体智慧,发出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动员令!党代会提出的‚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江苏未来发展明确了行动指南。
目前,全县上下都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前两天,我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全县‚加速达小康 迈向新征程‛动员大会,认真聆听了市委常委、县委李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大家一致认为,李书记的报告将党代会精神融入我县实际,总结成绩实事求是、令人鼓舞,描绘蓝图高屋建瓴、催人奋进,加深了我们对省党代会精神的理解,也坚定了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信心!
今天,省委宣讲团来我县举行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报告会从省党代会报告主题,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全面解读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内容振奋人心,讲解深入浅出,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省党代会精神实质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我将结合我镇具体实际,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志交流‚如何将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于基层工作实践‛:
——创业争先,发展经济大气魄。优化经济结构。省委明确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我镇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争到‚十二五‛末,使一、二、三产比例由3:4:3转变为2:15:8。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培育食品酿造、冶金机械、电子电器、纺织服装、印刷包装、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全力引进影响大、辐射效应好的龙头企业,以含税高、带动力强为导向,围绕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延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倡导全民创业。继续引导‚打工文化‛向‚创业文化‛、‚老板文化‛转变,营造创业氛围,搭建创业平台,落实创业政策,鼓励党员干部、能人大户和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形成村干部人人手上有项目、千方百计寻项目的良好创业格局。强力推进载体建设。我镇始终按照‚镇有集中区、村有创业点‛规划、布局,以打造乡镇一流工业集中区为目标,加快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体量,争取早日跻身省市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行列。
——创新领先,建设城乡大手笔。科学规划镇区功能布局。我镇依托建设涟水副中心的契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中心集镇,聘请名家对红窑集镇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大力推进集镇建设。围绕‚三横七纵‛的总体规划,以龙兴大道为主轴,重点是实施‚两带五区‛,全面拉开集镇框架,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同时加强集镇环境整治,努力让革命老区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景更美。统筹镇村一体发展。把推进城市化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一体化发展要求,合理布局服务、生活、生产、休闲、文体等五大板块,实施土地复垦和城乡土地有效置换,实现镇村统筹发展。
——创优率先,保障民生大智慧。省委罗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幸福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镇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四件大事之一,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速度,致力让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抓好低保对象和弱势群体的扶助,切实抓好新农合资金结报的兑付,密切关注惠农、惠民补贴资金发放,让全镇百姓感受到生活有变化、变化在身边。二是高度重视科教文卫事业。推进教育奖励制度,设立红窑教育奖励基金;启动运营红窑中心卫生院,合理配置村级医疗卫生站点,强化村级医疗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挖掘历史文化精髓,加快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推进抗日博物馆、云锦长廊建设;完善群众休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打造镇村‚十里文化圈‛。三是扎实开展和谐稳定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法治红窑、平安红窑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突出抓好安全监管,强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综治巡防,发动村级群防群治,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贯彻好省党代会精神,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我镇将顺应导向、咬定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抓紧抓好各项大政方针的落实,奋力开创我镇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党代会材料
市质监局深入学习贯彻市
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9月19日,市质监局认真传达学习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学习。
党组书记叶松青同志在理论学习会上指出,刘和平书记所作的报告,总结的工作真实,确定的目标任务务实,下一步工作措施扎实,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全市质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立即行动,认真学习,并结合质监工作和质监职能提出“六有”:一是质量兴市工作推进要有板有眼;二是三大安全监管要有力有效;三是技术支撑作用要有为有位;四是发展提升年、创先争优活动要有声有色;五是机关规范管理要有章有法;六是自身建设要有模有样。同时做好质监工作还要具备“四干”: 一要有能干的本事;二要有实干的作风;三要有巧干的艺术;四要有苦干的毅力。
通过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抓住机遇,干事创业,凝心聚力,奋力赶超,认真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管理两大职能,积极培育“一切为了质量”的质监品牌,充分发挥质监部门经济社会发展技术支撑的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