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3 06:3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篇: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要扶正贫困户的思想。贫困户之所以贫穷,原因之一是观念陈旧,思想落后,意志薄弱,思路不清。扶贫先扶志,治穷要治本。因此,在扶贫中,首要的问题是扶正贫困户的思想观念。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参考!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有关部署,省教育厅近日结合我省实际,就做好重点高校在我省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作出部署。

今年,重点高校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继续在琼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

其中,国家专项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重点高校为主的本科高校承担,面向全国国家级贫困县定向招生。全国安排招生计划6.3万名;地方专项计划由我省的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等招生高校承担,实施招收我省农村区域学生的专项计划。2017年安排招生计划原则上比201x年增加10%以上。两项计划下达海南的招生计划均由省考试局通过《填报志愿指南》专刊向广大考生公布。高校专项计划则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面向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的农村区域,招收农村学生的专项计划。各高校安排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在海南的招生计划由各招生高校根据考生申报及测试情况确定。

根据有关文件,我省国家级贫困地区包括五指山、临高、琼中、保亭、白沙等市县;我省贫困、民族地区包括陵水、五指山、保亭、琼中、东方、乐东、白沙、昌江、临高等市县及儋州市的兰洋镇、南丰镇、雅星镇,琼海市的会山镇,万宁市礼纪镇的原新梅乡、长丰镇的原牛漏镇以及南桥镇、三更罗镇和北大镇(含禄马乡),屯昌县的南坤镇等贫困、民族地区县(含县级市)。

我省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农村区域范围为:乡村、乡村中心区、镇乡结合区、镇区、城乡结合区及特殊区域等区域(即除地级市主城区、县级市和县的城关镇居委会、农场场部居委会和场部社区以外的所有区域)。

志愿填报具体流程及时间详见我省高校招生填报志愿公告。省教育厅提醒,未经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不合格者所报志愿无效。录取结果将在有关高校和省考试局网站公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通过伪造虚假材料骗取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的考生,一经发现,坚决取消其报考资格,已经录取的协调招生学校取消其录取资格,已经入学注册的取消其学籍。对于玩忽职守或参与造假的各级招生机构、中学和有关单位的人员,由有关部门依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对此,应当从精准扶贫的工作流程设计和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的形成两条路径,推动实践精准扶贫思想。因为经济的贫困只是外在的表现,思想观念的贫困则是内在的根源。如果不首先解决这种内在的思想观念上的贫困,那么,我们的扶贫就会事倍功半,长期处于缓慢爬行的落后状态。因此,贫困地区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扶贫取得显著的成效,就必须首先针对“思想贫困”这一实际,坚持扶贫扶志,治穷先治愚的方针实施“思想扶贫”工程。

一是扶贫先扶正干部自己的思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改变贫困地区的贫穷面貌,扶贫干部相首先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开思路,找准出路,为扶贫工作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让老百姓真的脱贫致富。其次是要有扶正自己的政绩观,不能仅依据“数字游戏”考核脱贫效果,脱贫是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扶贫攻坚不是两三年内就能消除贫困,要准备打持久战。

二是扶贫要扶正贫困户的思想。贫困户之所以贫穷,原因之一是观念陈旧,思想落后,意志薄弱,思路不清。扶贫先扶志,治穷要治本。因此,在扶贫中,首要的问题是扶正贫困户的思想观念。

扶贫对象的思想观念要转变,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有信心在国家政策、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摆脱贫困,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充分利用优势,努力改变劣势条件,不能“守着金饭碗讨饭”,要结合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干部带来好的项目,还需老百姓积极配合,如果不首先解决这种思想观念,老百姓不配合执行,再好的方案、项目种在的贫困的思想观念上,那么扶贫方法也不会被采用,不会被采用也就很难脱贫,即使用了也会事倍功半。其次要转变懒惰的思想。文中“守着金饭碗讨饭”不仅说明当地老百姓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脱贫致富,还说明他们存在懒惰的思想,没有用劳动力换取经济收入。俗话说勤劳致富,贫困户要想脱贫致富,得先要勤劳,后才能致富。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

第二篇:脱贫攻坚共产党员材料

脱贫攻坚共产党员材料5篇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材料5篇

是专业的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或者写作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

xx同志现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该同志一直以来,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个人作风优良,工作业绩突出,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率先垂范、务实担当,为全县脱贫攻坚贡献了不竭力量。

自恒大帮扶大方以来,xx同志充分发挥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主动与恒大扶贫办联系沟通对接,及时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领导决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先后组织起草脱贫攻坚文件32余份,会议纪要41期,筹办脱贫攻坚会务60余场,组织调研13次,起草调研报告8篇,《大方县“扶贫开发+”模式取得实效》《恒大集团“五类扶贫”结对帮扶大方》等一批脱贫攻坚典型信息被省、市刊发推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恒大集团刚刚进驻大方期间,为了统筹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为恒大帮扶方案的制定提供第一手资料,他白天参加调研,晚上撰写调研报告,每天休息时间不到5小时,身体严重透支,导致血糖升高,但正处于恒大帮扶大方关键时期,他一直坚持工作,直至晕倒在工作岗位上,才送到医院检查,空腹血糖高达16以上,而且出现了酮体2+,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出现并发症,在医生的劝阻下,他勉强住院一个星期,稍有好转又投入到工作中。

刚刚从医院出院的他带领政府办XXX名干部到雨冲乡金星村、仓上村、骂陇村和八堡乡天宝村开展帮扶工作,调查摸底,组织班子成员以及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结合我县当前的脱贫攻坚相关工作要求,广泛开展走访调研。通过深入走访核查,目前已完成XXX户贫困户基本信息再次核查工作,详细了解贫困户短板欠缺、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相关情况,为脱贫作战图和下步帮扶计划的制定提供数据保障。同时还利用村委会议、板凳会议、院坝会议、走访贫困户等形式,向广大老百姓宣传、解读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累计召开各类会议60余次,有效宣传了“组组通”“危改”“三改”等政策,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相关扶贫政策,在工作中遇见矛盾就能及时化解,坚持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在他的带领下,金星村种植475亩金荞麦、1471亩桃李、1020亩刺梨、636亩玫瑰花等产业,链接XXX户贫困户;骂陇村完成青脆李种植200亩,链接5户贫困户,即将启动生猪养殖项目,可链接贫困户XXX户;在八堡乡天宝村规划种植马铃薯265亩、辣椒100亩、青贮玉米100亩、天麻265亩,计划新增养鱼50亩,经果林300亩,积极推动全村产业全覆盖。他按照全县“54321”结对帮扶机制,扎实深入联系点开展帮扶包保,通过各方协调,累计协调资金XXX万元为部分村配备办公设备。同时利用节假日、周末时间走访慰问结对帮扶贫困户,帮助雨冲乡金星村贫困户陈世刚规划发展养殖产业,协调帮助其贷款20XX元开展林下养鸡,规模达300只,目前每只已经有一斤多重,成长态势良好。

据了解,xx同志围绕我县2018年将实现整县出列这一既定目标,狠抓政府督查、办文办会、应急处置等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开展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促进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贯彻落实。一是开展攻坚战区督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按照全县脱贫攻坚“五大战区”划分,建立“五大战区”工作调度群,适时调度全县XXX个作战区每月下发“攻坚令”的贯彻落实情况,联系联络东部战区6个作战区工作,为战区指挥长、副指挥长决策部署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服务。二是提高办文办会质量,规范发文行为,将全部工作重心下移脱贫攻坚战,为脱贫攻坚工作争取有利时机。三是营造安全和谐环境。该同志自负责政府应急办工作以来,不断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加强不稳定因素排查,及时对信访信息进行研判分析,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营造安全和谐发展环境。

8月14日,乌当区阿栗村的xx再次前往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自从两年前查出患有疾病以来,xx已先后花去50余万元医疗费用,而依托交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项目,其中八成医疗费用都能得到报销,这让家境普通的他在与病魔斗争时从容了不少。

像xx一样,从2010年开始,阿栗村的3XXX名村民均已参加新农合项目,参险费用均由阿栗村代为支付。“村级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集体的账户充裕了,阿栗村每年都会拿出XXX万元为村民购买新农合保险。”说到这些,阿栗村党支部书记曾晓平的语气中透着骄傲。

事实上,值得让曾晓平骄傲的事情还不止这一项。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能得到7XX元养老金,村道两旁陆续安装了350盏太阳能路灯,10公里的串组公路得到硬化,村民的私家车拥有率达到XX%……在曾晓平看来,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曾晓平清楚地记得,2007年进入阿栗村村委会工作时,村集体账户几乎为零。“阿栗杨梅虽很有名气,但富裕的只是村民,当时的村集体经济还是空白。”曾晓平说,由于集体账户上没钱,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开展不了,村民对村支两委的干部也缺乏信任。

干部的带富能力不强,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一直提不上来。“有时组织村民开个会,商量村里的事,都叫不起人。”曾晓平说,正是从那时起,阿栗村开始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核心工作来抓。2008年,阿栗村组建服务项目发展工作队,当年一个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落户。随后,慧林公司、禾美公司、金花银朵公司相继在阿栗村发展项目。到2010年底,阿栗村集体账户上已有了100余万元款项。

“只有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帮助老百姓办实事;只有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调动大家服务村民的积极性。”这句话成为曾晓平2010年当选村支书后,一直秉持的理念。

在曾晓平的带领下,阿栗村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把村党支部的工作重点建在产业链上。这两年,涉及阿栗村的重点项目有市域快铁、北京东路延伸段、生态搬迁及曾家坡安置点建设等,村支两委干部组成项目服务小组,每天穿梭在工地了解建设进展,并走访项目建设涉及到的每一户农户。

如今,随着过境项目的有序推进,阿栗村在引入产业方面有了更多优势。“最近,一家汽车维修服务公司就看中了阿栗村在北京东路延伸段建成后具有的交通优势,计划落地建厂,建成后将为村里的XXX名劳动力提供就业。”曾晓平说。

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依山势高低错落种植的猕猴桃树长势喜人,枝头上挂满了果子。猕猴桃树下套种的黄豆、辣椒,黄绿红相间,可谓生机盎然。村里罕见的田坝子里,种植了成片的茄子、豇豆……可谁也没有想到,4年前,这里还是没有一条水泥路,人均收入不足1XX元,人心思散、干群紧张的穷山村。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日前刚被xx省委表彰为“文朝荣式好支书”的xx。

凤山村位于卫城镇东北部,离政府驻地10公里左右,6个村民组零散分布着,因平地少,加上缺水。前30年,村里基本是以种植烤烟为主。单一的种植结构,直接间接导致了村里的贫穷。

20**年4月,xx被组织交叉安排到凤山村任党支部书记。因之前的村支两委对减贫摘帽没有任何发展思路,村民隔三差五就上访,整个凤山村呈现一片“贫病交加”的景象。对xx的到来,凤山村民“给予”了最大的冷漠。

第一次召开群众大会,算xx自己在内,就只有4个人参加。深受触动的xx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凤山村的人心聚拢起来!因为他深知,一个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组织,不可能带领凤山村冲出后进村的凹地。

在随后的2个月内,在凤山村主任陪同下,xx走访遍了全村XXX户村民,召开大会小会共200多次。对于一些思想顽固的村民,他甚至13次“厚着”脸皮登门入户。

走访过程中,xx不忘成功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他给村民们“摆”邻近的修文县谷堡乡平滩村、红星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猕猴桃,息烽县石硐乡何家洞村种植核桃致富的例子……他一遍遍地鼓励村民破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凤山村民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逐渐从过去的“局外人”转变成了“当局者”。只要大喇叭发出开会通知,随便就有百多人参加。老党员陈绍林甚至带着村民,主动到村办公室与两位村干部讨论凤山村的发展思路。

随后,xx带头发动村里有种植意愿的52位成员入社,注册资金XXX万元成立凤山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该合作社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果蔬种植。

目前,凤山村种植有汶川李子和贞丰李子400余亩、猕猴桃1300亩、苗木20亩,每年种植无公害蔬菜1000余亩,种植辣椒、烤烟等经济作物共计2000余亩。凤山村已向农业局申请获得苗木花卉种植和销售许可证,并于20**年年底申请注册猕猴桃商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凤山果蔬品牌,促进经济发展。20**年合作社年人均纯收入达5XX元,待今年猕猴桃进入采摘期后,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6XX元。

同时,为解决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凤山村支两委通过争资金、跑项目、协调企业支持和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等,逐步完成了贯穿全村5个村民组约6公里的村级公路建设,打通了与周边村的道路交通网,与辖区企业协调修建机耕道近30公里。目前,解决全村人畜饮水和1100亩水田灌溉用水的工程也正在规划建设中。

今年,凤山村又争取到了凤山老寨组至高山组7.5公里的通组路硬化项目。至此,凤山村贯通5个组直接连接卫百路,四通八达的村级公路网已基本形成。以前,村里的娃娃上学,只能走田坎路,最远的要走6公里左右才到学校。现如今,路网接通后,村里有农村公交车通过,娃娃上学放学,都可以乘车。

如今,在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问起村支部书记xx,朴实的庄稼人总是露出赞许的笑容,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赵支书是我们贴心的当家人”——简单的话语,由衷的感情,真真切切反映着老百姓的口碑。

而对于凤山村下一步的发展蓝图,也早已在xx的心中绘就:凤山村将凭借穿村而过的成贵高铁,以及邻近卫城站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及生态农家乐。

在xx的带领下,凤山村犹如一只破茧的蝶,正翩翩起舞。

在305省道修文县城通往久长镇段10公里处,是修文县龙场镇普陀村的综合楼,楼前是一个宽阔的文化广场。日前,记者到此采访时,村民们都说,这几年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xx的努力。

建设“信息超市”

提升群众素质

xx2008年上任普陀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党员活动室,投资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普陀村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村民们的视野也因此受到了限制,而互联网就是很好的信息获取渠道。”xx说,群众通过利用远教平台学习,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罗孝礼是普陀村一组的村民,2008年以前,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是10亩西红柿。“以前只会种西红柿,收益一年比一年不景气,只能干着急。”罗孝礼说,自从通过远教培训了解到莲花白种植技术和市场,他就种了20亩莲花白,现在一年仅靠这一项就能有8万元的收入。

xx想尽各种方法,目前已收集了5000多册图书和10多种报刊杂志,再加上教室的5台电脑,现在的这间活动室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信息超市”,“超市”内不仅有涉农政策法规、种养殖加工实用技术、科普卫生等方面的报刊书籍,还刻录了相关内容光碟300余张,群众除了在“超市”里免费上网、点播远程教育节目外,还可以把这些科技书籍带回家“充电”,每个月还能参加两次培训。

改善生活环境

打造和谐村寨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基本途径。

上任之初,在村财力紧张的情况下,xx多方筹措资金,对650多平方米综合楼进行全面改造,改建了村民活动中心,改善了办公条件和村民休闲环境,新建了60平方米的便民利民服务大厅。如今,普陀村的六个组1700多居民再也不用为办一些简单手续而奔波,简单手续都能在村里办。

不但环境变好了,xx还在村里搞起了文化活动,通过不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道德讲堂”宣讲、“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活动,用贴近生活实际的人与事,为村民送上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营养大餐。

抓生产抓招商

壮大集体经济

2009年初,村里的大砖厂坤泰绿色有限公司,因资源不节约、生产不环保而面临停业整顿的风险,整个公司员工都有可能因此而失业。xx作为村里招商引资协调工作小组的组长,毅然挑起了大梁,加班加点整理分析资料,多次往返县里和镇里协调工作,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法子,使得砖厂成功转型并恢复了生产。

期间,村里另外两家生产遇到困难的企业也在xx的帮助下得到了技术改进并恢复了生产。去年,村里又先后引进了四家企业进驻。现在村里的投资额已超过亿元。

为了给村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xx还带头组建了由村集体参股的林中圣宝果业专业合作社,每年合作社都会帮当地村民拉来订单,村民们再也不愁自己的果蔬销路了。

在xx的带领下,普陀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3XX元涨到了现在8000余元。而且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全村60岁以上老人合医筹资款现在已全部由村统一交纳,使全村离全面小康又靠近了一大步。

“陈支书是文化人,思路清、想法多,有他带头,大家总能拧成一股绳。”在修文县洒坪镇青山村,干部群众一提起村党支部书记xx,无不称赞。

自2004年11月任职以来,xx带领班子成员抓基层打基础、抓亮点求突破,使得青山村旧貌换新颜。

农村要发展

素质提升是关键

农村的各项事业要发展,干部村民的文化素质提升是关键。

青山村有很多村民种烤烟。2005年,全村的烤烟患上怪病,村民急得束手无策。做过村小代课教师、攻读过中医专业、参加过远程教育培训的xx,立即组织村民学习远教农技知识,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有针对性地用药,终使奄奄一息的烤烟脱离濒危状态,帮助村民渡过危机。

危机解除了,xx也带着青山村的干部群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青山村地理位置偏远,以前是个信息闭塞村,但远程教育手段打破了空间的阻隔。如今,青山村各村民组每周都会坚持远教学习,全村的创业带富党员也有20余人。

屋顶插红旗

党员亮身份

在青山村,有20多户人家的屋顶上常年插着红旗。村民们都知道,这是共产党员在亮身份。

青山村党支部曾经是出名的“瘫软支部”。一些党员大局意识不强,不敢与歪风邪气作斗争。

xx担任村支书后,创新性地制定实施“党员插旗定责制度”:让每名党员在自家屋顶插上一面红旗,对于能够执行支部决定、参加组织活动、坚持党员义务和责任的党员,其屋顶长期保持“红旗不倒”,反之则被拔掉旗帜。

“屋顶红旗,使我时刻铭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提醒自己要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村里的老党员杨行进说。

今年,xx又在“插旗定责”的基础上推出了党员积分榜制度,对党员积分情况进行公示。推行这项效果显著的新制度后,一些周边村支部也纷纷前来取经。

引入发展新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

青山村也曾经是典型的“空壳村”,大部分村民们外出打工,村集体账户存款超不过三位数。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是村民在村里得不到实惠和发展。

xx分析了青山村的地理位置和全镇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把发展的方向聚焦在了果蔬种植上。在巩固原有600亩蔬菜种植的基础上,20**年青山村新增蔬菜种植1300亩。今年,xx又引入“双富工程”产业发展新模式,即引入资金、村民出土地和劳力的方式,为贫困农户集资种植高标准猕猴桃近300亩。

目前,青山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9XX元。不仅如此,xx还借助微型企业扶持政策,把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在村里成立了修文金菜园休闲旅游有限公司。

“依托青山村现有产业规划和洒坪镇旅游发展规划,通过努力建设‘家富、屋洁、寨美’的美丽乡村,公司正式投入运营后,预计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XXX万元。”展望明年村里发展生态旅游的情景,xx说自己充满希望。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第三篇: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精选5篇

【篇一】

一、从小立下鸿鹄志,致富路上意志坚

xx,1993年出生,台江县翁腮村人,随姐姐来到木良。自幼在农村长大,祖祖辈辈都靠耕田种地生活。生活在农村加之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要比一般家庭差的多,只能保障基本的温饱。从小看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便立志长大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由于家庭原因初中就辍学外出务工的她从事过工厂流水线工人、销售员、美容师等职业,自己摆地摊、开洗车场等事业,不断尝试寻找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帮助他人一起致富的方法。在外摸爬打滚了8年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想要帮助家乡致富的念头一直没变反而越发强烈。

二、结缘竹鼠遇商机,刻苦学习梦初愿

2017年初,闲谈中听朋友说起了竹鼠,对养殖兴趣的驱使下,xx通过网上了解关于竹鼠养殖的信息,发现木良的自然环境,气候均适宜,人工饲养竹鼠。而且竹鼠饲养简单,疾病少,周期短,繁殖快,销路好,利润高,于是便决定到三穗县滚马乡大湾村竹鼠养殖基地去学习养殖技术。看着可爱肉嘟嘟的小竹鼠,xx知道自己选对了职业。在基地学习了半个多月,每天都在观察小竹鼠们的生活习性,了解他们的脾气,喜欢的食物,如何繁殖、疾病的治疗等等,渐渐的xx变成了饲养竹鼠的行家里手。

三、基地建设规模现,带富一方巾帼女

2017年6月,xx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在木良村成立了。合作社占地150平方米,办公室建筑面积20平方米,储物间50平方米,读书社80平方米,均是按照竹鼠养殖场标准建设。共投资30万元,饲养幼鼠1000只,现年产值90万元,税后利润15万元。当前,xx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已捆绑贫困户16户40余人,共同参与竹鼠养殖,并通过年底分红的方式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将竹鼠养殖的技术、红利与贫困户分享,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农业开发示范基地。

【篇二】

“一口一个‘老大哥、老大嫂’,在我们这些泥腿子面前,一点没架子,为咱们河西村做了太多的好事实事,感觉就像亲人一样!”在舒城县南港镇河西村,老百姓对六安市规划局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xx同志赞不绝口。

xx,男,汉族,1969年10月出生于安徽寿县,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学士、农业推广硕士,1991年7月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镇建设专业并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现任六安市六安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一、顾大局,选派勇报名

2016年12月,xx同志从工作了近14年的六安电大调入了市城乡规划局,任职六安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17年4月,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开展选派处级干部驻村扶贫的文件,要求五一前,派驻到位。六安市规划局党组召开了党组会议,提出尊重个人意愿,综合考虑人选。

尽管xx刚到规划局不久,大多数工作刚刚熟悉,而且局党组班子分工也不分管扶贫工作,为顾全大局,会上,经过片刻思考之后,xx主动请缨愿意去农村开展驻村扶贫。他说,第一,因为我是党员,也是班子成员,要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顾大局,为单位

“一把手”分担;第二我是从基层走出来的干部,在老家寿县乡镇工作过十几年,也是第一批扶贫干部,熟悉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三我是农村长大的,对农村、农业、农民有感情,想为群众干点事,也算是“乌鹊反哺”吧。

二、抓党建夯基筑堡垒

贫困村能否脱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坚强领导是关键。到村后,xx同志一边熟悉村里基本情况,一边找两委成员谈心谈话,了解班子情况、思想看法。同时也在认真思考,如何通过抓党建,把工作队、村“两委”、包村镇干“拧成一股绳”,形成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战斗堡垒。

为此,他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调整市规划局党总支和河西村党总支组成的联合党委,加强组织领导,织起“纽带”、架起“桥梁”,发挥外在帮扶“动力”。二是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对照“六有”标准,凝聚党员心。三是加强村“两委”学习,坚持把思想学习和村级事务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与思考、讨论、交流结合起来,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四是结合扶贫上党课,从党性原则、党员修养、党员作用入手,把扶贫工作融入党课之中,形成共识,汇聚攻坚力量。

通过实践,河西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思想高度统一,组织纪律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激情空前高涨。

三、理思路,走访掌详情

为了尽快理清河西村发展思路,争取早日脱贫。xx同志吃住在村里,带领工作队的同志,一起顶着烈日、披着星光,不辞辛苦,紧锣密鼓开展入户走访,详细了解、记录贫困群众家庭收入、致贫原因、思想动态等基本情况。

河西村地处南港镇山区和圩区过渡地带,全村一大半的村民组都是依山傍水,xx坚持徒步走访,一个村民组接着一个村民组的走,一个贫困户接着一个贫困户的访,不落一人!一个半月时间里,xx走破了两双鞋。

经过走访调研,xx很快熟悉了河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现状,为接下来的帮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得在一次走访途中,xx的痛风症状犯了,为了赶走访进度,不让扶贫工作队其他同志分心,他咬牙坚持完成了当次走访。回到村部,xx脱下运动鞋,细心的村妇联主席看到了袁局长肿起来的脚背,眼泪不禁落了下来。xx轻轻皱了皱眉头,笑着说:“没事,老毛病了!”

四、重思想扶贫先扶志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力度的持续发力,以及广大驻村扶贫干部的务实努力,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但仍然存在部分贫困户不想脱贫、不愿脱贫,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的现象。河西村也不例外。xx深知扶贫先扶志,思想先脱贫的重要性。

在走访慰问贫困户的过程中,xx十分注重思想教育引导,用一个个鲜活的脱贫实例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通过辛勤劳动,携手建设美好生活。在这里,不得不举李曙光和严永保的例子。

李曙光曾经是河西村里小有名气的包工头,为人实在,踏实肯干,家庭也算富裕,但突遭肾病“袭击”,花光积蓄,负债累累,意志消沉。在了解核实情况后,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将其调整为贫困户,鼓励他战胜困难,让他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子女享受教育扶贫政策。李曙光二次手术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重燃了生活信心。

严永保,原本是的河西村里有名的勤快人,家里家外干干净净,夫妻恩爱有加。天有不测风云,妻子患病,瘫坐轮子,他精神上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变得懒散,生活也没斗志。xx得知后,经常到他家里去,问病情、问冷暖、解难题、宣政策、鼓斗志,最终重新“站”了起来,成功脱贫。

2017年国庆前夕,李曙光、严永保等三户自发联名发表感谢党和政府关心,呼吁贫困户自强自立,早日脱贫的公开信,在贫困户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更是受到了人民网的点赞。

五、强建设基础赢民心

要想提高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村级基础设施的完善、民生工程的建设、村容村貌的提升至关重要。

驻村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南港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工作单位规划局的大力支持下,xx多方“化缘”,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在路、水、电、通讯、网络、教育、卫生、住房方面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先后硬化组组通道路近5公里,清淤整修8口当家塘、整治河道4公里、加固两座小二型水库;增容5台变压器,全面升级改造供电线路;道路两侧绿化15公里,亮化5公里,打造村部滨河休闲长廊1公里;新建公厕10座,投放垃圾桶150多个;完成自来水户户通工程;新建便民服务大厅70㎡,实现了一站式为民服务。这些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了农村环境,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许,赢得了民心。

六、壮集体产业促长效

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点。

结合河西村资源优势,xx带领河西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一班人决定以建设标准化种养殖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证长效发展。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将老村部改造成茶叶加工厂,每年实现租赁收入20000元;流转农民土地140亩建设标准化茶园,实行公司+农户模式运作,年增强集体经济20000元,并带动一片贫困户增收;二是建设标准化蔬菜大棚25亩,实现承包收入30000元;三是建标准化养鹅场一个,年增加集体经济8000元;四是发展光伏发电,2017年建120KV光伏电站一个,今年6月又建60KV光伏电站一个,实现集体收入近200000元。

一大批产业扶贫政策落地见效,河西村的贫困群众无不称赞这个市里来的“袁队长”,xx总是回答道:“应该感恩党的扶贫开发政策,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

七、难忠孝,无奈愧疚泪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自古忠孝难全。驻村后,xx唯一牵挂的就是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妻子和70多岁双面失明的老岳母。xx说:“母亲年事已高,身体还算硬朗,有兄嫂照顾,还算欣慰。妻子工作在寿县,岳母与我们一起生活,平常由妻子照料岳母日常起居,很是不易!

当初,xx主动下派,妻子虽然不舍,但还是支持理解的。“对于家人,我很心慰,也很愧疚。欣慰的是,妻子无私照顾老人,我能全身心的投入扶贫工作之中,无后顾之忧。”xx补充道。

今年3月份,正当xx积极争取落实河西村光伏发电第二期项目时,接到了远在老家妻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妻子微微的说:“绪汉,我身体有点不舒服,陪我到大医院去看看吧”。问妻子具体情况,妻子又不肯说。话语中xx明显感觉到了妻子的情绪低落,但又强忍坚强。

放下电话,xx开始担心,只知道情况可能有些“不好”,妻子本身就在县医院上班,没有大事,是不会主动让他陪她去大医院看病的,胡思乱想中,xx眼角湿润了。履行请假手续,回到家后,看到妻子憔悴的脸庞,xx的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后经市人民医院复查,最终xx陪同妻子在省立医院做了手术……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惦记的大事。xx说:“下一步,河西村将按照十九大绘制的美丽乡村蓝图,继续努力,砥砺前行,用心、用力、用情做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让贫困户稳定脱贫,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绝不辜负各级党委政府的希望和群众的期盼!”

【篇三】

利辛县旧城镇陆暗楼村位于利辛、蒙城、涡阳三县交界处,距离镇政府2.6公里,由原陆暗楼和陆老家两个村合并而成,辖11个自然庄,共有1362户5512人,耕地面积5474亩。是全县8个未出列重点贫困村之一,是安徽省四个艾滋病村之一,也是个典型的难点村。2017年4月,我被派到陆暗楼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到村后,通过走访调研,提出了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推进

“五大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在刚刚结束的省第三方评估后,全村共脱贫114户280人,还有未脱贫户9户2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99%,实现了村出列目标。

一、抓党建,强化基层组织

二、重精准,推动精准脱贫。

三、强基础,为民办事。

四、建机制,提升治理水平。

一、规范组织生活,凝聚脱贫合力

一是严肃组织制度。

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带头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生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共召开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76次,上党课8堂,受教育党员260余人次。民主评议党员42名,表彰优秀党员4名。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

认真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扎实开展党性教育、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其中,6月10日,组织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政策,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并慰问了陆老家庄贫困户陆吉领,给其送了2袋米、1袋面条、1桶油。10月10日,村党支部结合“五净一规范”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保洁员等帮助12户贫困户家庭整治环境卫生,并帮助陆景标等6户缺劳力贫困户联系收割玉米23.5亩,深受群众好评。

三是加强党员教育。

村党支部创新党建平台,建立了“微信党支部”,把22名党员纳入微信支部管理,定期发送党务公开、党务知识等内容,实时开展党员互动,扩大了组织生活覆盖面,提升了党员教育管理实效。并组织村两委干部、党代表到城关镇和谐社区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重温入党誓词,聆听廉政党课,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拒腐能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筑牢脱贫根基

一是加强村干部管理。

严格执行村干部值班、工作日志、考核奖惩等制度。在完成秸秆禁烧、入户走访等阶段性工作同时,全体村干部都坚持在村室开展工作,为群众办事,并做好扶贫档案、基层党建等资料的规范整理。

二是注重后备队伍建设。

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人群中择优选拔培养5名村级后备干部,由村两委干部跟踪培养。11个自然庄配齐村民小组长,把工作实效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村民组长误工补贴挂钩,充分调动了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种植、养殖大户培训工作。动员贫困户参加驾驶、电焊等实用技术培训8人。通过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农民、贫困户家庭的创业能力和脱贫本领。

三、夯实基层基础,强化脱贫支撑

积极整合项目,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尤其是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

投入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4.52万元,进行了村室整修,更新了门头、党建制度牌等。坚持为民便民原则,合理设置为民服务大厅、综治调解、文化娱乐室等科室,新采购了电脑、桌椅等办公设施。

二是实施危房改造。

2017年来,全村共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31户,贫困户家庭自来水全部安装到位,并进行集中统一的厕所改造,大大改善了贫困户的家庭生活环境和质量。

三是改善基础设施。

近三年来,全村共完成道路建设10.6公里,其中关爱路(艾滋病帮扶项目)2.1公里,硬化巷道1.2公里,配套桥涵102座,新建水厂1座,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饮水难问题。建设体育活动广场1个,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四、推进五大工程,提升脱贫实效

在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下,他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结合我村艾滋病、残疾群体占比较大,脱贫活力不足、卫生习惯不好等实际情况,提出了“精神脱贫”的工作思路,并确立了以“亮化工程”、“雪亮工程”、“净化工程”、“产业工程”、“文化工程”推进“精神脱贫”工作落实。

一是推进“亮化工程”。

在了解到偏远自然庄夜间治安防范薄弱,群众安全感不高。他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争取项目,决定在陆暗楼村实施“亮化工程”,经前期论证,11个自然庄总共需要布点路灯132盏,目前正在筹措资金。

二是推进“雪亮工程”。

他积极协调市县综治、发改、公安等部门和安广网络、科大讯飞、视联动力等公司,打造村一级的公共安全视频建设联网应用平台。目前,全村共布点一类视频监控探头43个,正在整合74个环保、卫生、教育、企业等部门的监控探头。工程实施后,将实现村内视频监控全覆盖,大大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推进“净化工程”。

结合“农洁工程”和精准扶贫“五净一规范”,他带领两委班子动员各方力量开展贫困户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并组织帮扶责任人、扶贫志愿者、保洁等人员帮助65户贫困户整治庭院、室内卫生。通过村大喇叭不间断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净心灵”等内容,积极引导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树立文明新风。

四是推进“产业工程”。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他同支部班子多方协调,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党建+村公司+大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投入1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设1个辣椒种植基地,投资180万元建设2个肉鸭养殖大棚,70%的收益用于贫困户脱贫。

五是推进“文化工程”。

7月10日,村党组织集中表彰李素侠等7名“身边好人”和“勤劳致富典型”,并利用群众会、广播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典型事迹,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教育引导贫困户转变“等靠要”思想,增强内生动力,提振脱贫信心,切实扭转了“争当贫困户”的不良风气。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他从选派单位争取了法制文化广场建设项目,70万元资金已经筹措到位,正在设计实施。

【篇四】

他的家在县城,本可以每天按时上下班,去享受家庭所带来的其乐融融的幸福,如今却毅然只身走向远离城市的乡村,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铁血男儿”;他是家人倚重的主心骨,如今又将男人的担当与坚毅付予了陌生的贫困乡亲,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第一书记”。

xx,男,农发办派驻南沟岔镇张家湾村第一书记。他一上任就扑下身子,走家串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只要做完手头的工作,便走上村头,与群众聊聊家常,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任一周后,他就对村委班子、党员队伍建设、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经商、常住农户生活状况和民风民俗都摸得一清二楚,一说起来可谓是如数家珍,为帮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任一年多来,他与村“两委”

成员一起,为村上办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好事,特别是针对这一贫困村中的贫困户,他付出了更多的“亲”与“情”,成为了这一“大家庭”中的“主心骨”。他刚去时,看到党员活动阵地年久失修的“破烂”面貌后,积极与自己的“娘家”——县农发办协调资金14万元全面维修改造了党员活动阵地,更新了板牌制度,配备了办公设施,从而为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以开展“两学一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年”活动为契机,开展大讨论9次,撰写心得体会18篇,新接收预备党员2名。全面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推行“问题墙”制度,对提出的12项整改内容全部完成,使村两委职责更加明确,配合更加密切,有力地促进了村级班子的和谐运转,为该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他在来前,就想到了一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不会好到那里去,也深知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促进群众的生产力。于是他一上任,就协调配合国土部门为村上实施了治沟造地项目,新增农田300多亩,建桥涵3座;协调卫生部门新建了村标准化卫生室4间,硬化院落600多平方米,维修围墙30多米;协调水务部门完成了人畜饮水改造提高工程;协调配合移动公司完成了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协调配合综改办完成了道路亮化工程,安装路灯36盏;协调交通部门硬化道路300多米,维修柏油路2公里。现如今,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眼睛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村上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发家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了。接下来,他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意愿,制定了不同的帮扶计划。对在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管理好已建果园,配套种植洋芋、豆子、谷子等小杂粮,产业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并积极引导带领群众发展了养殖和特色种植等农业产业;对长期在外的贫困户及时提供各项扶贫政策及就业务工信息,引导他们自主创业、就业;对无劳动能力的全部纳入了兜底保障,并落实了帮扶责任人,积极宣传各项扶贫惠民政策。此外,在配合医疗部门免费上门体检的同时,了解农户家中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由一名能人大户带头,吸纳在家3户贫困户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引导一名长期在洛川果园打工的农民进行返乡创业,流转土地100多亩,建设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目前示范园已完成果树栽植和引水上山工程,在建设示范园的同时,通过与县农发办协调,资助果园翻地机械、打坑机各1台,施药机2台,并计划明年修建蓄水池1座。为拓宽就业渠道,适时为毕业大学生提供招聘信息,目前两名大学生已稳定就业。

针对群众文化程度低理解政策不透彻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与农户拉家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对生活困难的群众,积极协调落实低保、残疾人生活补助等各种补助政策,有效解决了生活实际困难。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不论事情大小,只要政策允许,都尽心尽责地去解决。如帮助村民落实招工、贫困户的补助、推广农业新技术等。

xx同志常说,“帮扶,帮扶,多帮重扶”,这是我们的主要责任,党员干部就是要用自己的热情烘干贫困户这把湿柴,点燃贫困户求富的烈火,用党的方针政策燃起贫困户致富的航标。一年来,他吃在村上,住在村上,解决张家湾村实际困难20余件,培训农民100余人次。同时,积极争取单位领导的支持,农发办在资金、物资、技术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又将2018年小流域项目规划落实在张家湾村,总投资57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540万元。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有着xx同志付出的不懈辛劳和滴滴汗水,他依然勇挑重担,自我加压,奋战在工作的前沿,为脱贫攻坚工作继续发挥着示范和带动作用,践行着一个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

【篇五】

xx自2017年3月作为云南省科学技术厅驻富宁县木央镇木令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下派到富宁县木央镇木令村从事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围绕富宁县木央镇2017年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户持续增收、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高度重视、责任落实、统筹兼顾、刻苦钻研、以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扎实做好各项精准扶贫工作。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

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在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真正信仰党的章程、纲领,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尊严,听从党的指挥,把党性观念扎根于内心深处,融入灵魂,形影不移,做到思想上不动摇,行动上不出错,永远跟党走。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永远把人民的事情放在自己的心中,时刻维护群众的利益,与群众风雨同舟,荣辱与共,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站在党的立场上,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竭尽所能,为人民群众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二、爱岗敬业,取得优异工作成绩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在把工作做完的基础上尽量坚持做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自2017年3月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取得了优异的工作成绩。

(一)严格遵守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

严格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严明纪律,规范管理,本着思想为先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吃住在村,坚决做到不吃请、不扰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做到有事请假,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坚持长期驻村,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认真学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

通过学习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办法,掌握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纪律,严格遵守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管理;坚持不断学习,努力搞好自身建设。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进行学习和培训,特别是加强政治理论、精准扶贫政策等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同时,通过扶贫政策的学习和宣传,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求更多的利益。

(三)深入基层,抓动态管理,落实精准识别,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

多次走村入户,与村民零距离接触,了解民情民意,完成建档立卡户的资料收集。帮助村委会完善村档扶贫痕迹管理,实时更新,尽量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四)促项目进展,提升脱贫实效。

实地走访查看“民族贫困地区钢结构抗震安居房适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建设示范”、“贫困山区肉牛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富宁县木令村新能源科技成果应用和能力素质提升示范”和“富宁县木央镇木令村石漠化地区安全饮水工程科技集成示范”等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木令村从危房多到安居户建设、无水到通自来水、无硬化通村小组路到几乎全部道路硬化、无产业到肉牛养殖产业等全方位的改变。

2018年,省科技厅紧跟中央、省委和县委县政府的导向,由扶贫一个村转向培育一个县的扶贫产业。结合富宁县的产业规划和实际情况,2018年省科技厅将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培育富宁县的黑木耳产业。期间,主要配合富宁县的领导,完成黑木耳产业的项目申请和申报,通过扶持富宁县的黑木耳产业发展,带动木令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实现木令村的村集体经济。同时,带领富宁县黑木耳产业相关领导、黑木耳产业领头企业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和黑木耳种植大户赴蛟河市黄松甸镇、东宁市及北京市学习调研了黑木耳产业。通过学习调研,黑木耳种植大户学到了更多的种植经验,他们纷纷表示,对2018年的黑木耳种植产业信心满满。

(五)抓政策落实,摸民情、暖人心。

驻村扶贫工作期间,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主动帮助有困难的老百姓。一是为老寨村小组的杨开祥家安装节能灶。杨开祥1965年8月出生,患有大病,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一位85岁的老妈妈罗仁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杨开祥平时的生活起居主要靠老妈妈照顾。2017年省科技厅领导为省科技厅挂钩木令村的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协调捐赠了节能灶,我们帮助类似杨开祥家里这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装节能灶并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使用节能灶。二是主动带领村里老百姓打扫卫生。木令村属于少数民族村,以苗族居多,有部分彝族、瑶族和汉族,村里卫生习惯不好,我们主动去转堡村小组活动室、转堡街上打扫卫生,用实际行动感染老百姓,带领老百姓打扫村内和自家卫生。三是为老百姓捐赠旧衣服等物资活动。2017年11月,通过微信朋友圈,组织开展捐献物资活动,引起了许多朋友的关注和转发,来自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热心人不约而同的产生了为像贫困家庭的小孩捐赠过冬衣物的想法,并立即付诸行动。通过各种渠道,爱心人士纷纷自发的捐款捐物,收到了爱心人士捐款共计7350元、价值600元的书籍。许多不愿意留下姓名的爱心人士也纷纷从全国各地寄出小孩衣物包裹。

(六)抓宣传教育,调动农户积极性。

驻村开展工作期间,深入木令村委会各村小组对省科技厅挂钩帮扶的90户贫困户的现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图片和视频拍摄,并对全村公共设施、道路、村容村貌和帮扶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拍摄。通过入户调查,对厅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住房、饮水、养殖、学龄儿童等情况进行再次核对,完成省科技厅精准扶贫app上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以便挂钩帮扶人更便捷掌握情况。设计、制作了木令村委会转堡村小组活动室外墙展板,将部分村规民约、厅扶贫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进行了展示,极大地宣传了木令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对群众进行了思想教育,调动了群众的脱贫致富积极性。

(七)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

积极组织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做好“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通过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争取早日实现木令村的贫困人群脱贫,广大老百姓发家致富。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坚持中央统一部署与基层探索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协调促成省科技厅机关、直属单位党组织与木令村7个党支部形成结对共建,并开展了多次“双推进一共建双联系”活动,包括座谈、上党课、看望老党员、民族文艺活动等等,赠送了相关书籍、购买乐器等。2017年10月底,云南省科技厅机关服务中心与富宁县木央镇木令村第三支部开展“双一双”支部共建活动。机关服务中心委托我们工作队带领木令村第三党支部部分党员到昆明参观学习种养殖项目。先后参观了楚雄市养猪龙头企业云南安友农场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龙头养猪企业云南神农集团、云南省畜牧研究院种猪性能研究所。期间,还带领党员到云南省科学技术馆举办的“砥砺奋斗的五年”脱贫攻坚展,参加的同志都深受党和国家扶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好党员和脱贫成效所鼓舞。木令党支部的同志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将把这次出来参观学习的心得带回木令村,为带动木令村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了脱贫攻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除此之外,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给全体党员上党课,加强全体党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争取对全体党员进行基层党务培训,强调了持续有效的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开展庆祝建党96周年系列活动,活动邀请了精准扶贫挂钩单位相关领导参加了活动,进行了重温入党誓词,交流等等。按照关于基层党建提升年的相关工作部署,要求全体党员提高认识,配合各村支部,持续有效开展好

“两学一做”,抓好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对照四风找问题,严肃组织纪律,着力解决慵懒散问题,基层党组织按照规范落实好三会一课、党费收缴等基础性工作,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带动群众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这个陌生到熟悉的村庄,目睹了村里大大小小的变化。从与老百姓打交道的那种陌生感,到每次去家里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欢迎与感谢;从我们带着老百姓打扫卫生,到老百姓主动打扫卫生的习惯、观念改变;从泥泞不堪的村内道路,到门前通水泥入户路的“阳光大道”;从老百姓“靠天吃水、靠车拉水”的无奈,到老百姓家通自来水后满满的幸福。这些点点滴滴,微小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能看到老百姓灿烂的笑容,我们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老百姓满意了我们就满意了,老百姓过得幸福了我们就幸福了。愿木令村越来越好,愿木令村的老百姓越来越富有。

第四篇: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7篇

【篇一】

xx教授,现任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中药材种植养殖与加工研究所主任,药用植物及栽培教研室副主任。2000年,贵阳中医学院与贵阳市科委合作在贵阳药用植物园成立“贵阳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中心”,xx教授作为特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xx省各区县市中药材生产的指导和域内中草药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为指导xx中药材民族药材技术的规范化生产,带领其中药材种植技术团队走遍了xx各县区中药材发展乡镇及中药民族药生产企业,作为中药民族药行业专家服务我省中药民族药整个产业链,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力支撑,为xx中药民族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xx教授带领专业技术团队开展了“xx太子参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xx何首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苗药头花蓼野生变家种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宽叶缬草优质高产技术研究”、xx省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xx半夏、续断、淫羊藿等七种药材规范化种植及保护抚育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半夏、续断、淫羊藿等八种药材规范化种植及保护抚育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xx省中药现代化专项“国家濒危药用植物坚龙胆的野生驯化试验研究”、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半夏、续断、淫羊藿等七种药材规范化种植及保护抚育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重要课题的攻坚研究工作。作为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贵阳市科技局科技特派员指导了“丹参、黄精、银杏、灯盏细辛等7种原料药材种质资源研究及繁育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研究与建设任务,科技服务产业卓有成效,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应用。

多年来,xx教授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和贵阳中医学院生药研究与服务平台,致力于中药民族药资源调查和育种研究,反哺教学,服务社会,助力扶贫,成效显著。

按省委省政府“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精神,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贫困山区扶贫的主要抓手。xx教授积极参与xx省脱贫攻坚工作,为xx中药民族药规范化种植技术出谋划策,长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药农发展中药材种植,先后为省内石阡县、松桃县、七星关区、织金县、大方县、西秀区、紫云县、施秉县、剑河县、雷山县、乌当区、修文县、册亨县等县区的中药材生产提供系统性技术咨询80余次、现场培训120余次,参加培训群众3000余人次,通过现场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如在紫云板当镇、大营乡、猫营镇,六枝木岗镇、堕脚乡,西秀区杨武乡、旧州镇,关岭县普利乡,修文县六屯镇,石阡县平山乡,大方县羊场镇等大批乡镇协助推动产业发展,积极探索

“公司+农户”的模式,指导建立黄精、丹参、天麻、半夏、太子参、头花蓼等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5000多亩,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达100余万亩,解决10000余人的贫困户就业,带动500多户贫困户脱贫,实现户均年收入增加8000元以上。除进行种植、管理、加工技术上的指导外,还利用长期教学科研形成的供销信息和广泛的社会资源,为群众解决产销问题,切实为偏远山区贫困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他充分发挥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优势,深入地方政府、企业、基地、乡村及田间地头对企业、合作社、农户进行深入细致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与咨询,在品种选择、种植与加工技术、市场信息等中药材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且不求回报,为xx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篇二】

xx,现任中共贵阳中医学院后勤党总支书记、后勤集团总经理。作为后勤党总支主要负责人,在面对学校师生对后勤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带头坚持遇到问题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的态度,就事论事,力求最优解决方案,用真诚的态度赢得师生们的认可,用过硬的作风锤炼“一专多能”的后勤队伍。

履职尽责,当好后勤管家

作为后勤集团总经理,他进一步严格食堂内部管理,坚持原材料采购进货查验制度和索票索证制度,对送货原始单据、报账证明单做严格要求,规范采购物资报账程序。全面推行食堂成本核算管理,食堂员工的绩效工资与班组的经营收入和成本直接挂钩,初步建立奖勤罚懒、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了食堂卫生及食品安全检查考核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追究到人,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严把食材清晰、加工、消毒、售卖关。完成“明厨亮灶”样本工程,率先成为大学城“明厨亮灶、阳光操作”示范单位。使学校食堂的后厨真正成为师生可视、可感、可知的“阳光厨房”。加强防火、防电、防盗安全教育,开展“寝室安全卫生工作月”活动,配合施工单位完成了甲秀校区南楼安装智能控电系统的安装,消除了南楼学生寝室用电安全的隐患。对设施设备保修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自该项制度实行以来,维修工对自身责任区域的巡查次数明显增加,基本做到一周两查,能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积极响应师生报修需求,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校农结合,服务脱贫攻坚

一是成立校农结合“专班”打通直供直销通道。

学校后勤集团先后与xx台农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开阳县恒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xx义门良知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农特产品定向采购协议。初步建立了“校农结合”直供直销通道。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校后勤集团定向采购册亨县、开阳县及其它贫困地区的产品约163万元,带动贫困户270余户,户均增收2100元。

二是合作开设农校直销窗口找市场。

根据开阳县、册亨县农产品比较丰富,水果优质量大的特点。特别是开阳富硒枇杷、富硒丑柑、富硒黄桃、青脆李、册亨糯米蕉、火龙果、甘蔗、野生鱼干、手工黄糖、牛干巴、土鸡蛋、小黄豆等农产品品质优良,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中医学院后勤集团主动与开阳县、册亨县在学院内合作开设农校直销窗口,三方达成了农校直销合作协议。2017年6月、10月分别在贵阳中医学院开设了两个窗口。农校直销窗口内因其产品新鲜、绿色、健康且物美价廉,称饱货足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实现了农户增收、师生受益的良好局面。据统计,农校直销合作社运行以来,共销售蔬菜4.2万斤(主要为食堂提供部分时令菜品,方便学校教职工放学后买菜回家)、销售水果约22万斤,销售产值约74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6个(合作社内销售员全部是低收入困难户),带动300余户低收入困难户依靠发展种植产业户均增收1400元。

三是积极搭建农产品联采联销互通平台。

为提高农校直销窗口农特产品的销售量,带动贫困地区更多农户增收致富。2017年7月,贵阳中医学院后勤集团分别邀请xx大学、xx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后勤部门召开协商会,协商各校后勤采购资源共享、采购分销等合作模式,建立联动帮扶机制。将更多新鲜、优质、实惠的农特产品带进校园,推动校农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截止2018年3月,农校直销合作社已经在xx大学、xx医科大学成功开设4个窗口。2018年4月20日,贵安新区管委会、大学城管委会邀请大学城各高校到贵阳中医学院开展校农结合工作观摩会,贵阳中医学院农校直销合作窗口助推产业发展的模式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师生们的高度认可。

四是探索互助联动脱贫模式。

为解决双江镇产业产销渠道闭塞,种苗技术等相对落后的问题,后勤集团亲自牵头带领我校4名驻村第一书记深入开阳县南龙乡调研走访,并于南龙乡驻村工作组达成了互助协议,共享帮扶资源、攻建产销通道。共战脱贫攻坚。在后勤集团的推动下,南龙乡已与双江镇成功开展了生态养蜂技术交流、林下养鸡销售渠道共享、生态芦笋种植技术引进、生猪养殖相互带动、教育扶贫项目共同申报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携手前行的友好合作,互助脱贫的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

xx凭借“做人不求闻达于世,做事但求无愧于心”的信念,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主动服务“大扶贫”战略部署,为我校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提供有力支持。

【篇三】

xx,1933年4月出生于清水河县北堡乡大阳坪村;从1958年开始,先后在清水河县城关镇、韭菜庄乡、盆地青乡等地工作,曾任清水河县兽医站站长,积极带领贫困群众开展脱贫致富工作;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以后,深入暖水湾等贫困村蹲点开展科技扶贫工作;198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职改办评为高级兽医师;1992年6月,于清水河县畜牧局退休。30年来,他退休不退岗,仍然坚持不懈地奔波于城乡之间数十年如一日帮扶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先后在清水河县5个乡镇,15个行政村,30多个自然村开展帮扶,带领贫困群众推广农牧新品种、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当地12000多人脱贫致富。他每月拿出部分退休金扶贫,帮助贫困学生和孤老病残100多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耄耋之年的他长期驻村帮扶3个贫困村。目前,100多户300多贫困人口脱贫,他仍然坚守一线,带领群众巩固脱贫成果。

xx的扶贫事迹,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受到国家部委、自治区、盟市、旗县的表彰奖励230余次。1981年,荣获国家农业部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982年,荣获国家农业部、林业部、经委、科委四家联合颁发的国家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1983年,被国家劳动人事部、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全区道德模范提名奖;2011年,被评为感动内蒙古十佳人物;2012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2013年11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7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全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更是在2018年12月被国家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

【篇四】

在凤冈农村,“毛路”指的是小路、没有修好的路、或者很少有人走的路。“毛路”在今天是一种贫穷落后的象征,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他下足了“绣花功夫”,一个56岁的人,在300多个日子里,沿着乡村的一条条毛路风里来雨里去,去寻找贫困群众、为贫困群众找来了幸福。

用他自己的话说,“大村大寨我要走,边旮掉的地方更要去,那里有我们的贫困群众,他们更需要帮助。”他用执着的行动诠释了在脱贫的路上不落下一户、不丢下一人的铮铮誓言,他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一名共产党人、一名人民公仆的为民情怀。他就是凤冈县政协主席xx。

2017年,凤冈县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按照县里实行的“五主五包”责任机制,xx担任的是脱贫攻坚进化镇指挥部总指挥长。

进化镇地处凤冈县西南,距县城22公里,辖7村1社区,90个村民组,8000多户,4万余人。进化镇的基础条件在凤冈还算中上等,但是贫困面很广,贫困程度深,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41户2705人,已脱贫512户2030人,未脱贫229户675人。

脱贫攻坚是场输不起的战斗,作为一个镇的总指挥长,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坐不住、睡不着!他下定决心,俯下身子、甩开膀子,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带上简单的行礼,义无反顾奔到了脱贫攻坚的最前线。

记得那天,他一大早就来到了进化镇政府办公楼,他没来得及坐下来喝口水,就立即和进化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见面了解情况,召开工作调度会,并要求参会人员多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会上,大家对如何压实责任、如何筑牢体系、如何结对包户、如何精准识别、如何强化督导展开激烈讨论。其实,在xx心中,脱贫除了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着力打赢“四场硬仗”外,最重要的是扶志扶智,竭力扭转“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思想,竭力扭转“我是贫困户我怕谁”的思维,真正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会上,他也把自己的想法真诚的与大家交流,得到大家的拥护与支持。

整个会开得别开生面,既是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次“会诊”,也是一次动员会、部署会,领导班子成员及参会的同志不仅思想得到了洗礼,抓脱贫攻坚的工作的思路也清晰起来。大家对干好脱贫攻坚工作有了信心和底气,人人充满了干劲。

进化镇的干部们都知道,xx下村喜欢独来独往,一般不需要有人陪同,也不需要有人带路,因为在他多年的基层工作中得出了一条经验,顺着毛路走或是顺着电线杆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人家。正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让他走遍了进化的山山水水,走遍了边旮掉的每一户人家。

曾记得,在中心村新华组,xx手里拿着根棒子开路,独自一人沿着杂草丛生的毛路一直向山上前走,大约走了40分钟都没有人家,他心想,这么偏僻的地方应该没有人家了吧。但是,不能回头,决不放弃的信念让他坚持又走了10多分钟后,奇迹发生了。在这里,他找到张兴云、张兴富、邹夕珍3户人家,他们都是六、七十岁的独居老人,房屋破旧烂,环境卫生差。xx及时将3户人家的情况向村里作了反馈,又几次现场督促,为3户独居老人改善了人居环境,修了连户路,老人们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

曾记得,在红安村岩孔组,xx顺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走了近1个小时,找到了村民唐应奎家。60多岁的唐应奎夫妇精神萎靡不振,家里的脏乱差令人触目惊心,谈什么人居环境改造、奔小康的事情根本无动于衷。xx没有放弃,几次来到他家,与他拉家常,鼓励他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唐应奎夫妇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主动参与到了“三改三治三化”当中,精神面貌、家庭面貌焕然一新。

曾记得,在熊坪村红旗组,xx沿着毛路走了1个多小时,找到了被人们称为“老牛筋”的村民曹安岭。他家老房子失火后,一家两个大人,三个小孩住在只有20平方米的房子里。xx动员他修房子,曹安岭一开始死活都不答应,说负担重,打工挣了钱再修,经过几次作工作,曹安岭一改“老牛筋”的态度,立即启动修房子。现在,一家人住上了新房,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其实,走在毛路上为群众找幸福,他数也数不清。红安村的唐太梅、刘忠俊,临江村的唐书才、黄荆村的陆云常……这些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家庭,无不印在xx的心上。也正是他走在毛路上,为贫困群众带来了笑容和幸福;也正是他作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县政协机关驻村成员、全镇领导干部及全县驻村成员,作风更实了、工作更细了。因为工作稍有不细,都会被他盯上,2017年以来,共计问责处理干部56名。

2017年来,他组织进化战区召开战区研判会、调度会共计96次。8家县直挂帮单位累计出资出物近200万元,县镇共计178干部职工组成作战队,吃住在村,召开群众会1600场次,进组入户开展脱贫攻政策宣传及帮扶工作,切实践行“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的承诺。

其实,对他来说,最苦的,也是最难的,就是如何让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水电路讯房寨”的问题解决了,如何让老百姓的脸上持续挂上笑容。xx深知,只有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上。要鼓老百姓的腰包,唯有发展经济。如何抓好进化镇的产业发展、他辗转难眠,并多次召开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商讨解决破解之法。经过多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两条腿的发展思路,一是依托九龙景区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2017年,进化九龙景区实施升级打造,栈道、玻璃观景台、游泳池、水滑槽、溶洞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知名度也极大提升。从2018年4月份开门迎客至今,仅门票收入就达到了200多万元,景区农家乐、小吃店,游泳池等收入逐年攀升。通过“支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及村级集体经济入股等方式,建立贫困户自身参与、入股分红、基地就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了进化镇的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产业”。

一年来,全镇累计实施扶贫项目46个,投入资金2420.66万元,培育蒲水河蔬菜专业合作社、大陆甲农旅开发有限公司、杰林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龙滩口肉牛养殖集团等35家农业企业或专业合,实现村村有专业合作社引领,辐射带动660户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全镇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8.73%下降至2017年的1.8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8036元提升到2017年10741元,人均增长2705元,全部贫困村达到国家出列的标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陈山灵秀,党恩浩荡;小康寨前,幸福路通”。在进化镇沙坝村陈山古寨海拔800多米的观景山头,一面砖块砌成的党旗鲜艳耀眼。红色的旗面缀着金黄色党徽,党旗下方书写着党恩永泽四个大字。党旗长8米,宽5米,由960块火砖砌成,占地40平方米。党旗由该村30多名党员和群众自发集资3200余元修建,以此感谢党和政府为该村修建60余公里的通村路、进组路,实现祖祖辈辈修路的梦想。

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了群众幸福指数,陈山古寨村民自发集资建党旗感党恩只是一个代表。走在修好的路上,他欣慰地笑了,在他心中,这不是成绩,而是一种鞭策,鞭策自己在今后的扶贫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为凤冈巩固脱贫成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五】

xx,男,汉族,1991年8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阜阳市信访局办公室副主任。2014年10月受组织选派到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古店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7年5月改任扶贫专干。任职以来,他坚持吃住在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落实脱贫政策,帮助古店村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谋发展,定规划、争项目,为古店村的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

一是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

xx同志生在农村、长在农村,2012年10月,通过安徽省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阜阳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工作,工作不到两年,就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和一颗炽热之心,离开舒适的城市生活,深入基层、扎根农村,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服务群众。三年多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古店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春播繁忙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鞋子都磨破了两双。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帮扶工作规划和帮扶计划,并提出了“强班子、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的工作思路,为古店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三年多来,已记不清流了多少汗水,加了多少次班,吃了多少桶泡面。记不清多少次冒着高温、酷暑,狂风、暴雨,大雪、严寒,行走于贫困户之间。村里的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住址所在、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联系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比包片的村干部还熟悉。

二是真帮实扶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立足掌握贫困底数,他积极组织村、组干部逐户逐人进行摸排,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等工作,为精准落实脱贫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积极为古店村引项目、争资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三年多来,硬化道路6.93公里,开挖疏浚沟渠4条,新打机井27眼,新增200KVA变压器2台、400KVA变压器1台,新建800㎡文化广场1个,为61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为全村贫困户免费安装自来水,投资10万元扩建村卫生室,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等。

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古店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7年6月,按照颍上县委、县政府要求,古店村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正式开建,工程进行到一半,由于部分群众不理解、对村干部不信任、对用地权属存在扯皮等原因,出现了阻挠施工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村干部都束手无策,他自告奋勇,冒着高温酷暑,在工地组织召开群众现场会,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后来又孤身一人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连续坚持了五天,终于打动了群众,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信任与支持,群众自掏腰包,购买烟花燃放庆祝复工。

三是凝心聚力构筑战斗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精准脱贫、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战斗堡垒。任第一书记时,他从实际出发,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狠抓村级组织建设。帮助制定完善了村组干部定期学习、公开承诺、议事决策等制度,组织实施了村组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先后选派3名群众基础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人进村班子,将2名致富能人发展为党员,选派致富带头人参加县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升了村班子和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水平。2017年底,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镇党委的支持,建设了400㎡党群服务中心,即将装修完毕,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服务党员和群众的能力。

四是严格要求确保工作实效。

在驻村工作中,xx同志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管理考核办法》和驻村在岗、考勤签到、请销假、工作例会等制度,不断加强驻村帮扶队员管理,坚持带头转变作风、帮办实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落实和公开公示,切实做到了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也确保了各项扶贫措施的有效落实。2016年11月6号星期日,xx同志在参加完镇里扶贫会议回村的路上遭遇车祸,乘坐的车辆在村部前102省道被追尾,索性没有严重的人员伤亡,到医院简单检查后,当即返回岗位,继续坚守。车祸带给内心的恐惧远不如内心对村民的牵挂,他这种不怕牺牲、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古店村的干部群众,赢得了他们的拥护和爱戴。

xx同志用一颗赤诚之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严承诺!努力就有结果,付出就有收获。这三年多的扶贫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他已与村民融为一体,成为村民的知心人。在xx同志的积极努力和带动引领下,古店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63户720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97户256人,减少166户464人。贫困发生率由12.45%下降到4.32%,减少8.13个百分点。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零变为2017年底的9.5万元,村“两委”找到了引领发展的方向,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为实现2018年“村出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六】

“组织派我来驻村,就是给了我一次锤炼意志、锤炼作风、锤炼内功的机会,能为群众做些好事、实事,我感到幸福和满足,这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2017年8月,xx来到漳县武阳镇何家山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发扬艰苦奋斗、严谨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发挥指导、协调、宣传、服务作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扎实走访入户,当好“调研员”

进百姓门,聊家常话,解群众难。漳县武阳镇何家山村基础差、底子薄、贫困户数多,xx和其他帮扶队员进村入户、调查摸底,用1个多月的时间集中走访了全村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了解村情民意,摸清吃透贫困底数,动态掌握村经济产业发展动向、村民的发展诉求和生产生活状况,为精准施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他先后多次组织村干部、帮扶队员和贫困户代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何家山村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三年规划》《帮扶工作计划》和41户贫困户“一户一策”帮扶工作计划等,进一步理清了帮扶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为在实际工作中着力抓好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搞好对接协调,当好“勤务员”

xx坚持在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等方面脑勤多想、腿勤多跑、手勤多做、嘴勤多讲,充分发挥了对接协调作用。

2017年以来,xx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5万元,完成村巷道硬化7.5公里,建成村级文化广场1处、村集体经济小商店1处,为全村配备垃圾箱4个,在村道两侧新植树600棵。在他的积极协调和省工信委的大力支持下,何家山村新安装路灯17盏,为村部配备电脑4台、打印机2台、LED显示屏1块。目前,该村实现水泥硬化巷道户户通,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村阵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如何提升贫困户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xx思考最多的问题。结合省工信委开展的“一企一村”帮扶活动,他先后3次邀请省内知名中药企业到村调研,对如何建立科学种植模式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改进种植品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确定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并计划在全村集中种植金银花,力争在产业发展上有所突破。

帮办惠民实事,当好“服务员”

到村任职以来,xx尽心竭力帮助群众谋好事、解难题、办实事,紧紧围绕“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扶什么、怎么扶”的问题,积极衔接有关部门,集中精力谋发展、帮民富、惠民生,真正做到了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

今年以来该村已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7户、中药材种植项目25户50亩,在全村贫困户中选定公益性岗位人员6名,组织电焊和挖掘机等务工技能培训11人(次)、种养培训27人(次)、电子商务培训1人,发放化肥300袋、地膜150捆、甜高粱种子13公斤。同时,他还注重发挥其他帮扶力量的作用,2017年在省工信委的支持下开展了冬季助学活动,为全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赠送书包、文具、保温杯等学习用品59套。2018年新春之际,给全村56户贫困户每户派送了100元话费,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在去年困难群众大排查工作中,xx得知五保户梁兴福生活比较困难,就自己出资给他送去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赵军芳因患肾炎须每周做透析,xx积极帮其办理医药费报销手续。刘福红之子刘爱龙腿伤痊愈未外出务工,杨富保之女杨红秀高职院校毕业后待业在家,他第一时间向有关企业进行了用工推荐。细微之处见真情,村干部和群众都亲切称他为“老蔡”。

加强队伍建设,当好“指导员”

xx从“三会一课”制度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思想交流经常化、议事程序规范化、落实制度严格化等方面入手,抓好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工作队两支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落实,进一步发挥了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了帮扶工作队干事创业的热情。他充分利用上党课和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时机,组织党员、群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各级扶贫政策,开展种植技能培训,介绍脱贫致富典型经验。今年以来,已组织全村党员、群众开展集中学习培训7次,参加人员160余人(次)。通过教育培训,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明显转变,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了。

今年3月,xx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但他没有请一天假,带上药奔赴驻村一线,坚持完成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耽误不得。我做的是一个驻村干部应尽的职责。”xx说。

【篇七】

xx同志,易门县铜厂彝族乡碧多村委会驻村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自驻村以来,以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和坚韧的毅力,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目标,努力工作,务实进取,以优异的工作实效赢得了乡领导和贫困村农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转变角色踏征程。驻村前,xx同志任易门县财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注:2018年1月起任县纪委驻财政局纪检组组长),从事经济管理和单位的纪律检查工作,对农村和脱贫攻坚工作有所关注但没具体从事过,对碧多村委会的贫困程度有所了解但认识不深。2017年8月底,按照市委关于扶贫百日攻坚战的要求,服从组织的选派和单位的安排,到碧多村党总支任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第一次踏上碧多这块土地,这名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心里沉甸甸的,碧多的贫困程度比他之前了解的还要深,2013年建档立卡时全村贫困发生率为33.7%、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795元。面对贫困村的现状,他迅速调整心态,撸起袖子主动融入新的工作。首先是抓好扶贫政策知识的学习,以最短时间学习掌握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扶贫攻坚的政策、会议、文件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贫困地区掉队,也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庄严承诺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做到扶贫政策77问、“1+N”、“十条红线”、“69”指标、易地扶贫搬迁、CD级危房改造等政策和指标了熟于胸。其次是主动与村两委班子碰头见面,了解村情民意、基础设施状况、种植结构、养殖发展及劳务输出情况。第三是走村入户、调查摸底,主动和群众拉家常、话脱贫、谋发展,深入了解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共同寻求和制定脱贫措施。“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由一名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日子一天天过去,驻村工作也得心应手起来。

尽心竭力争项目。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是碧多致贫原因的分析。于是他在很短的时间内走遍了碧多16个村民小组,对村内道路、活动室建设、人饮管网等摸了一个底,对制约生产发展的机耕路现状走了个遍,对种植养殖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积极协助村委会建立项目库,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向各级领导和帮扶贫汇报,竭尽全力争取项目、资金。2017年碧多村共争取到上级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基础项目20多个,现在碧多10个自然村村内道路基本实现了硬化,村村有了活动室,人饮管网架设到每一村,户户都能喝上了洁净的饮用水,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有他的努力和付出的汗水。

真心实意帮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情大于天。2017年10月3日是中秋节的头一天,因工作需要驻村队员国庆没有放假休息,当天一早,他接到碧多村山尾巴组组长电话,说该村人饮管道在进村道路硬化施工中被压断又联系不上施工队,全村20多户群众将面临中秋节无水喝的困境。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心急如焚,想尽了办法,终于联系上施工方并与他们交涉,妥善解决了问题。碧多村1组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卓某,丈夫病逝后惠农卡一直未更换户主信息,也记不清卡密码,到孩子要开学需要费用时才发现取不了钱,急得卓某六神无主不知如何办,他在入户时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开户行相关人员进行了联系沟通,第二天就帮助解决了该户的这一实际困难。碧多村2组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卓某,媳妇残疾,女儿在县职中就读,卓某憨厚老实,种养计划性差,导致全家收入低,脱贫难度大。他了解该户的实际情况后,与正在施工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老板对接,让卓某在项目点就近打工,增加了该户收入,为该户如期脱贫打下基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样的事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用这样的事例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他在这样的事例中获得了群众的赞扬和认可。

选树典型增动力。等靠要、安贫守穷、内生动力不足是碧多村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的又一重要原因。对此,他忧心重重,如何才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先要扶智。理清思路后,与村两委进行有效沟通后,请农业部门专家到碧多对建档户进行种养技能培训,对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建档户进行重点引导和扶贫,一定要在全村树立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让其他建档户看得见,学得到。碧多过水沟12组建档立卡户李某,通过技能培训、合理调整种养结构等措施,加上自身的苦干实干,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万元,附着收入的增加,买了车、建了新房,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其他建档户从他身上看到希望,纷纷效仿,绝大部分群众内生动力得到了增加。

付出终究会有回报,2018年1月30日,经过省市精准脱贫考核组验收和第三方评估组评估,碧多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3.7.6%下降2017年的2.04%,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2005元,1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行政村9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脱贫标准,实现了整村脱贫折帽的目标任务。喜讯传来,碧多村干部群众倍受鼓舞,村总支书记、主任卓长聪动情地说:“李书记和工作队员把心用在了我们身上,沉下身子、真帮实扶,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是我们的贴心人,是我们脱贫奔小康的领路人!”,老党员卓文贵说:“李书记你们在我们村,不是走马观花,是脚踏实地帮助我们”,一位叫等待黎明的微信朋友在碧多扶贫群里说“碧多人不会忘记你们、会记住你们”。他的付出也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10月17日,在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扎根碧多,情系群众。现在,他依然坚守在碧多扶贫第一起,在这块热土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和勤劳善良的碧多人民一道,坚定不移地走在逐梦小康的征程中。

第五篇: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先进典型材料包括事迹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事迹材料是先进典型材料下属的一类文体。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脱贫攻坚先进事迹,供大家参考选择。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__,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 年 1 月出生,现任兴安生态环境局管理股股长,2016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任__镇__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19 年 10 月任__镇__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曾获全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桂林市优秀第一书记、兴安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任职第一书记以来,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对“第一书记”的殷殷期许,以扶贫攻坚为己任,深入村屯细致调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动群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群众因地适宜发展壮大产业,有力推进了稳定脱贫和社会协调稳步发展,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改善交通条件,铺好脱贫致富道路。__村的穷根在于基础设施薄弱,虽然通了高速和省道,但各自然村的道路等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好几个自然村都是羊肠小道,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用品运输靠的都是肩挑马驮。经__多方奔走,共从后盾单位和各职能部门争取到 529 万余元资金,为__村修建和硬化道路 10 条共 86 公里,新建村级办公场所、公共服务中心各一座,修缮村里的小学,为村民出行办事、儿童上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走在村里,时常能听到村民谈论“感谢上级党委、政府还有后盾单位的帮扶,感谢夏书记,我们__村都通了水泥路、砂石路。”“在没修通路之前,我们走的都是羊肠小道,买个西瓜回家要是半路提西瓜的绳子断了,西瓜也就找不回了,更别说是运什么农副产品出去卖了„„”

积极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注重发挥村“两委”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经常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增进班子团结,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__明白产业扶贫是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他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土鸡、冷水鱼养殖和百香果、中草药材种植等技术,组织 8 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桂林参加“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播撒产业致富的火种。在他的推动下,__村发展中草药材种植吴茱萸 30 亩、砂仁 13 亩;发展规模冷水养鱼 1 户,年产鱼 7000 多斤;发展灵芝种植,规模已达 26 亩;种植沙糖桔 50 多亩、种植猕猴桃已达 29 亩,这些都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通过发展产业,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聚力攻坚。2019 年 10 月__临危受命,结束 4 年的驻村生活仅三个月便告别亲属再次出征,到__镇__村担任第一书记。__就任后立即走访全村 115 户贫困户,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打造帮扶计划和措施。统筹驻村各支力量,建立问题清单,明确工作职责任务,手把手教村干部梳理工作、落实工作、反思问题,全面实施帮扶计划。针对__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__向有关部门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8 万元,加装桥梁防护栏和修复水渠基脚;多方联系爱心企业,募集资金 2 万元为__小学的贫困学生们提供阳光午餐和学习用品;此外还积极为村内贫困户争取价值近万元的生活、防疫物资,努力帮助困难群众破除读书难、行路难、生产生活难等难题。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这里,点燃千古不灭的圣灯,这里,盛开父老乡亲的笑脸,这里,见证亲民为民的情怀,这里,正经历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嬗变。

“我生在这片土地,热爱着这片土地,群众脱贫的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毕生的追求。”宋埠镇谢店古村党支部书记袁建文正用看得见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自己的庄严承诺。

谢店古村位于麻城市西南边陲,是隐藏在山中的一座传统古村落,由原谢店河村、古城山村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西北和红安县隔湖相望,与宋埠镇区有 20 多公里的路程,是典型的偏远山村。

要致富,先修路。袁建文深知,要想改变全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的进程,就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从 2015 年至今,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多方面筹集资金,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党员群众、乡士能人团结一心出资出力,对全村的通垸公路全部进行了扩宽硬化、对全村的桥梁和水库全部进行了维修和加固、对各垸的公厕全部进行了整体重建、对全村的塘堰全部进行了清淤驳岸。目前,谢店古村交通便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谢店古村与外界不再遥远。

2015 年,人文历史悠久的谢店古迎来了崭新的契机,谢店古村被确定为麻城市委精准扶贫和秀美乡村建设联系点,黄冈市政协副主席、麻城市委书记杨遥亲自驻点,在杨遥书记的悉心指导下,袁建文积极带领村民筑巢引凤,畅通各项脱贫致富渠道,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并打造特色旅游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袁建文鼓足了干劲。一方面,他结合谢店古村产业、生态、人文和自然资源特点,以古村落、古民居、古民俗等独特的村落文化景观带为基础,积极申报创建国家 4A 级森林景区,力求营造生态意境、文化意境、乡土意境和休闲意境,为谢店古村脱贫致富勾勒出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他通过各种渠道,全力引进市场主体,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目前,谢店古村已与武汉市公馆娱乐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出“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并租赁出十几栋民居成功打造“农家乐”旅游子项目。

另一方面,他充分利用库区村的环境优势,确立了发展淡水鱼养殖的特色产业,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养殖示范区,打造鱼苗自养到成鱼出售的一条龙生产线。目前,水产养殖年产值已达到 80 万元以上,随着经营规模的逐年扩大,年产值正以 10%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袁建文的带领下,截止 2019 年底,谢店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 50 万元以上,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 9000 多元,全村 123 户 324 人的贫困人口已全部如期脱贫,谢店古村也成功入选了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如今的谢店古村,河水清澈、天光云影、游鱼细石,广场上人们踩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吸收着省内外游人纷至沓来。

作为谢店古村的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早已年过半百的袁建文,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务实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在白加黑的脱贫攻坚实践中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经自治区相关部门同意贫困村当发村脱贫出列!”听到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容县杨村镇人大主席梁凤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微笑,几年来辛勤培育的“扶贫树”,终于结出脱贫“硕果”。

当发村位于容县杨村镇东北部,地处山区,山多地少,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是杨村镇“十三五”贫困村。2015 年精准入户识别时,当发村识别出贫困户 114 户 465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87 户 338 人,贫困发生率为 176%。面对当发村艰巨的脱贫任务,担任当发村挂村组长的梁凤迎难而上,用柔肩勇敢地挑起带领当发村摘“穷帽”贫困群众拔“穷根”的重任,在脱贫攻坚路上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用脚步丈量民情

“治病首先找病根,治穷病首先找穷根”,梁凤心里明白要让群众摆脱贫困“枷锁”,过上好生活,走上致富道路,必须找准“穷根”,量体裁衣制订帮扶脱贫计划,才能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梁凤与镇政府挂村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组成工作组,采取“走亲戚”的方式对全村 22 个村民小组 772 户农户进行全覆盖入户走访,对于精准识别出的114 户贫困户则采取“常走亲戚”的走访方式。每到一户梁凤都会用接地气的语言主动与群众聊家常,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困难等情况。

当发村地处山区,山路崎岖,摩托车无法通行时,就需要采取步行的方式,“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早已是常态。刚开始走访时,有的群众认为梁凤只是“到此一游”式的走访,为此她还常常吃了不少“闭门羹”。“方法总比困难多,没有一颗心是捂不热的”,面对走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梁凤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她始终坚信只要多到村里“接接地气”,脚上多沾些泥土,多倾听群众的心声,终究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为了全面、准确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梁凤曾经花费 7 小时攀山越岭步行到当发村最偏远的村民小组峡河田 5 户农户家中走访。有时遇到群众外出干农活的情况,梁凤就会直奔田间地头,一边帮助群众干农活一边话家常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有时遇到群众白天上班的,梁凤则会选择晚上的时间入户走访,同时抓住群众饭后聚集聊天的机会,就地取材往地上一坐与群众召开“露天”座谈会,听取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并一一登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经过长期走访,梁凤与村民慢慢熟络起来,也逐渐掌握了当发村的村情民况。看到梁凤认真的干劲,村民慢慢改变了以往的看法,认可这位真心扶贫的人大代表。每当碰到梁凤村民都会热情亲切地称呼她“阿凤”,有困难都会找到她帮忙。

用真心排解民忧

当发村桥头至当发村肚道路是村民到当发小学的必经之路,道路未硬化前,路面坑坑洼洼,遇上雨天就泥泞不堪,由于道路狭窄,还时不时出现堵车的情况,村民苦不堪言。得知情况后,梁凤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连心桥”的作用,三番五次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扶贫道路政策,解开群众不愿修路的“心结”,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道路修建工作中,同时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建议,积极争取扶贫道路项目。在梁凤的努力下,当发桥头到当发肚的道路完成硬化并进行拓宽,昔日让群众苦不堪言的泥土路蝶变成平坦宽敞的脱贫致富路。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梁凤总是那样说,也是那样做的。2018 年受台风山竹的影响,当发村至横山村路段塌方严重,影响到横山、当发两个村七千多名群众的出行安全。台风过后,梁凤以及当发、横山村的人大代表联名向职能部分提出修复受损路段的建议,及时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2015 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梁凤始终把排解民忧,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来做。2016 年以来,梁凤就当发村扶贫道路共提出意见建议 8 条,帮助实施扶贫基础设施项目 13 个,当发村村级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经过人大代表以及村两委多方筹资,2019 年当发村按照“一厅七室两栏两中心”的标准,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并对村委会及周边环境进行升级,村级阵地面貌焕然一新。

用实干托起“小康梦”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生活没有了干劲。阿凤来了之后,把我当作亲人,经常关心我鼓励我,每当我有困难都会找她,她都及时想办法帮我解决。”当发村 70 多岁的老人黎绍汉满怀感激地说。黎绍汉是当发村尖峰队村民,2015 年精准入户识别时因学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前一家 6 口人挤在 30 多平方的旧瓦房里,生活拮据。为了让黎绍汉一家住上安全的新房子,梁凤三番五次动员他申请危房改造,及时帮助他解决新房子修建过程中遇到的纠纷、用水等难题,并亲自帮助黎绍汉申请小额信贷、产业奖补政策发展养猪产业,增加家庭收入。2019 年,黎绍汉一家搬进了安全整洁的新房子,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6000 多元,顺利脱贫摘帽。

在当发村像黎绍汉一样在梁凤帮助下脱贫摘帽的贫困户还有很多。梁凤是当发村 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联系人,如今她所帮扶联系的 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顺利完成脱贫的任务。除了帮扶自己帮扶联系的贫困户,梁凤还积极做好村里其他贫困户以及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把每位群众当作亲人去关心、去帮助,努力让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政策在当发村落地开花。

为了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梁凤与村两委“干部”、驻村队员经过调研商量后,鼓励当发村贫困户发展油茶、优质稻、鸡、猪为主导的“3+1”特色产业,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助力村民脱贫致富。通过出租闲散办公楼、入股企业、委托经营等方式,当发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9 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 5 万元。2019年当发村脱贫出列,81 户 316 人脱贫摘帽,全村贫困发生发生率由 176%降至 0.98%。目前剩余未脱贫户 6 户 22 人也计划于 2020 年全部脱贫摘帽。

下载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主任脱贫攻坚优秀先进事迹4

    村主任脱贫攻坚优秀先进事迹4X,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人,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X年X月X日参加工作,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从任村委会主任后,用实际行动给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5篇【篇一】他叫xx,中共党员,39岁,xx县流动办副主任,在他的身上始终渗透着“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工作劲头,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的关键时刻,......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先进个人

    坚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老战士” -----xx局驻村书记XXX同志先进事迹 XXX,男,汉族,四川安岳人,xx年1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0年9月参加工作。在部队服役近10年后,1989年转业到x......

    关于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部贫困县摘帽,贫困村要实现脱贫,贫困人口要迈入全面小康。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5篇范文

    脱贫攻坚个人 先进事迹 2020Word 模板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 5 篇篇一他叫 xx,中共党员,39 岁,xx 县流动办副主任,在他的身上始终渗透着“特别能坚持、特别......

    工会副主席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审计局工会副主席脱贫攻坚先进事迹---青春辉映扶贫路xx县审计局工会副主席xx,2018年初被选派担任xx镇和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以共产党人的时代脊梁和担当精神,长年累月......

    扶贫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典型材料

    情系贫困户爱洒扶贫路——***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男,汉族,生于1980年7月,中共党员,**局干部,该同志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农业岗位上工作,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

    乡镇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乡镇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乡镇干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我有幸与来自全县各镇各部门党务领导干部、派驻贫困村和企业第一书记、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