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强忠:在感动中记录平凡和伟大
吴强忠:在感动中记录平凡和伟大
来源: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
—记战病魔洒热血·清正廉洁好公仆·一心为民铸忠魂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吴强忠 导读:一个人感动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生活在感动之中。因常被感动,所以内心温暖如春;一个真实的“典型”人物,得到外人的肯定并不难,难的是让周围人认可——距离越近,看得越清晰;一个人,在别人关注下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像吴强忠那样把党性放在心中,病魔置身心外用一辈子默默无闻地为民解困做好事„„。
吴强忠(左一)在山林纠纷现场调解。(资料图片)
吴强忠,一位“黑脸人民调解员”,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着不凡人生。
1955年出生的他,1976年2月参加工作,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庆元县石湖公社、新村区、城郊区农机管理站站长、松源镇综治办主任、司法所所长、信访办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等职。他是一个肾移值病人,虽然需要终身服药但退休后仍然担任起濛洲街道调解疑难棘手矛盾纠纷工作的重任,夜以继日奋战在化解纠纷一线上。吴强忠用生命践行着“三严三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和谐竭尽了全力。
吴强忠(中)为双方当事人制作规范调解协议书。(资料图片)
26年调解棘手纠纷三千有余件
自从吴强忠接触维稳工作起,他就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法律法规,虚心向群众求教风情民俗。每次办案、调解纠纷,他都要亲自仔细勘察纠纷现场、琢磨制订处理化解方法。为了做好基层稳定工作,他白天上班,晚上刻苦钻研法律,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挑重担、打硬仗。吴强忠运用所学,将一起起冲突群体事件平息,一桩桩疑难棘手矛盾化解,一件件遗留多年的信访件处理好,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他向全社会的公开承诺:坚持做到心不动、眼不红、手不伸,从不拿当事人一分钱、不抽当事人一包烟、不喝当事人一瓶酒,不吃当事人一餐饭。用他的话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在吴强忠任职司法所长、维稳中心主任的26年职业生涯中,他用那棵最美的心灵化解了棘手的疑难矛盾纠纷3千余件,避免民转刑案件210多起,制止群体性事件180多件,化解非正常死亡案件100多起,为政府出庭应诉上百起,提供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72890余人次。
个人荣誉:吴强忠先后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人民满意司法助理员、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全国网络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浙江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调解员、浙江省优秀调解能手、浙江省十大优秀司法所长、丽水市十佳优秀干警、市级劳动模范、庆元县委县人民政府“十佳和事佬、十佳技能型干部”等荣誉称号80多项,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连续七年考核评为优秀公务员。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吴强忠几十年坚守的一个朴素原则——“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在他看来,忠于职守、全力付出、追求卓越,这都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应尽义务和本分而已,他的事迹曾被人民网、新华网、共产党员网、中国纪检监察报、浙江日报、丽水日报等多家国内知名网站和报纸刊登、转载。
一种信念——为党的事业身心相许
吴强忠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创造了的民调七字法,即“快、敢、稳、紧、深、细、访”。吴强忠心里清楚,面对信访、征地、拆迁等新时期出现的复杂问题,光靠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讲究策略,创新工作方法。如他在做好信访工作中,探索总结出“三个防止”,即:防止因个体事件酿成群体事件,防止松散型问题变成带组织性倾向问题,防止非对抗性矛盾发展为对抗性矛盾。“四个下降”,即:源头上发生的矛盾纠纷数量下降,信访总量尤其是集体访、越级访、异常访下降,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刑事治安案件通过努力达到稳中有降。
他还对调解纠纷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民调七字法上又大胆创新推进,“六心”、“六善”法,他总结出的要素精明扼要,易读好记,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广受好评。“六心”:一是受理纠纷要“热心”;二是说服教育要“耐心”;三是排忧解难要“真心”;四是矛盾调解要“细心”;五是评判是非要“公心”;六是严把“廉洁心”。“六善”:一是要善于倾听;二是要善于明法说理;三是要善于发挥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四是要善于把握调解过程;五是善于与当事人积极沟通;六是善于决断。
吴强忠在丽水市、县、区作了11场先进事迹报告会。(资料图片)
人们口中的吴强忠
同事们说,吴强忠的伟大,在于埋头苦干,精益求精;在于勇挑重担,争创一流,是个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领导们说,吴强忠的伟大,在于把党性放在心中,把病魔置身心外,以钉子精神39载扎根农村一线,为社会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
子女们说,我爸是个好爸爸,为我们子女们树立了好榜样。
老百姓说,吴强忠的伟大,在于他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不图名利,不计得失,公道正派。为我们办案不要一分钱,不要一包烟,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新时代“包公”,是百姓的好党员好干部。
家,人人皆有。有人整天为“小家”忙碌;而有人却时时刻刻为“大家”操劳。吴强忠深怀着为民分忧之心,常思着为民服务之举,恪守着为民尽责之道,用自己的亲和、爱心和辛劳化干戈为玉帛,用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
编语: 在调解维权和普法的征程上,他把创新当作工作的生命。时刻牢记为民解难,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他骨子里渗透着一份坚强与执着。面对生活,他坦然乐观,面对病魔,他顽强拼搏,面对工作,竭尽全力为民解困,这是一个伟大灵魂真实典型人物的正能量,强化着他的思想和生命,实现了他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价值——感动着中华大地。关键词:人生平凡 伟大 吴强忠
(浙江丽水/吴平凡)
第二篇:吴强忠感动中记录的平凡和伟大课件
吴强忠:感动中记录的平凡和伟大
忠 ——记战病魔洒热血·清正廉洁好公仆·一心为民铸忠魂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吴强一个人感动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生活在感动之中。因常被感动,所以内心温暖如春;一个真实的“典型”人物,得到外人的肯定并不难,难的是让周围人认可——距离越近,看得越清晰;一个人,在别人关注下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像吴强忠那样把党性放在心中,病魔置身心外用一辈子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为民解困做好事……;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今天推荐,在平凡岗位上的人是我们身边一位普普通通共产党员,他干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还是退而不休;他两袖清风敢碰硬,一身正气能压邪;他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护神”,是庆元家喻户晓的“和事佬”;面对群众诉求,他有求必应;在邪恶势力面前,他拍案而起,嫉恶如仇;在弱势群体面前,他温婉和蔼,关心备至。
吴强忠(左一)在山林纠纷现场调解。(资料图片)
吴强忠,一位“黑脸人民调解员”,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着不凡人生。1955年出生的他,1976年2月参加工作,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法律本科。曾任庆元县石湖公社、新村区、城郊区农机管理站站长、松源镇综治办主任、司法所所长、信访办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等职。他是一个肾移值后的特殊病人,虽然需要终身服药但退休后仍然担任起濛洲街道调解疑难棘手矛盾纠纷及处理疑难棘手的信访重任,夜以继日奋战在化解纠纷一线上。他用生命践行着“三严三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和谐竭尽了全力。
吴强忠(中)为双方当事人制作规范调解协议书。(资料图片)26年调解棘手纠纷三千余件
自从吴强忠接触维稳工作起,他就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法律法规,虚心向群众求教风情民俗。每次办案、调解纠纷,他都要亲自仔细勘察纠纷现场、琢磨制订处理化解方法。为了做好基层稳定工作,他白天上班,晚上刻苦钻研法律,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挑重担、打硬仗。吴强忠运用所学,将一起起冲突群体事件平息,一桩桩疑难棘手矛盾化解,一件件遗留多年的信访件处理好,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他为了辖区社会和谐跋涉在一条条崎岖坎坷的乡间羊肠小道上,踏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他立足调解本职、无私奉献、艰苦拼搏、联系群众“零距离” 服务群众“零懈怠”经得起实践、时间的检验。他向全社会的公开承诺:坚持做到心不动、眼不红、手不伸,从不拿当事人一分钱、不抽当事人一包烟、不喝当事人一瓶酒,不吃当事人一餐饭。用他的话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在吴强忠任职司法所长、维稳中心主任的26年职业生涯中,他用那棵最美的心灵化解了棘手的疑难矛盾纠纷3千余件,避免民转刑案件210多起,制止群体性事件180多件,化解非正常死亡案件100多起,为政府出庭应诉上百起,提供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72890余人次。
个人荣誉:吴强忠先后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人民满意司法助理员、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全国网络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浙江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调解员、浙江省优秀调解能手、浙江省十大优秀司法所长、丽水市十佳优秀干警、市级、县级劳动模范、庆元县委县人民政府“十佳和事佬、十佳技能型干部”等荣誉称号80多项,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连续七年考核评为优秀公务员。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吴强忠几十年坚守的一个朴素原则——“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在他看来,忠于职守、全力付出、追求卓越,这都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应尽义务和本分而已,他的事迹曾被人民网、新华网、共产党员网、中国纪检监察报、浙江日报、丽水日报等多家国内知名网站和报纸刊登、转载。
中共庆元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誉名吴强忠“情系百姓永做社会和谐守护神”(图片资料)
一种信念——为党的事业身心相许
吴强忠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创新的民调七字法,即“快、敢、稳、紧、深、细、访”。在浙江政法简报刊登,向全省推广有了一定影响力,并将“民调七字法”编入人民调解读本。吴强忠心里清楚,面对信访、征地、拆迁等新时期出现的复杂问题,光靠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讲究策略,创新工作方法。如他在做好信访工作中,探索总结出“三个防止”,即:防止因个体事件酿成群体事件,防止松散型问题变成带组织性倾向问题,防止非对抗性矛盾发展为对抗性矛盾。“四个下降”,即:源头上发生的矛盾纠纷数量下降,信访总量尤其是集体访、越级访、异常访下降,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刑事治安案件通过努力达到稳中有降。
他还对调解纠纷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民调七字法上又大胆创新推进,“六心”、“六善”法,他总结出的要素精明扼要,易读好记,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广受好评。“六心”:一是受理纠纷要“热心”;二是说服教育要“耐心”;三是排忧解难要“真心”;四是矛盾调解要“细心”;五是评判是非要“公心”;六是严把“廉洁心”。“六善”:一是要善于倾听;二是要善于明法说理;三是要善于发挥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四是要善于把握调解过程;五是善于与当事人积极沟通;六是善于决断。
吴强忠在丽水市、县、区作了11场先进事迹报告会。(资料图片)人们口中的吴强忠
同事们说——心灵深处、催人泪下的震撼,他与众人不同、他是特殊病例者、他能战胜常人难以克服的病痛,他扎根最基层一线、三十九年如一日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吴强忠的伟大,在于埋头苦干,精益求精;在于勇挑重担,争创一流,是个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领导们说——他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第一线、他走在服务群众最前沿、他是特殊的最美基层退休干部,他用最美的心灵走进百姓千家万户、用最美的真心体察民情、用最美的微笑直对困难、用最美的耐心化解僵局、用最美的真诚打动百姓。吴强忠的伟大,在于把党性放在心中,把病魔置身心外,以钉子精神39载扎根农村一线,为社会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
子女们说——我爸是个好爸爸,为我们子女们树立了好榜样。老百姓说——吴强忠的伟大,在于他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不图名利,不计得失,公道正派。为我们办案不要一分钱,不要一包烟,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新时代“包公”,是百姓的好党员好干部。
家,人人皆有。有人整天为“小家”忙碌;而有人却时时刻刻为“大家”操劳。吴强忠深怀着为民分忧之心,常思着为民服务之举,恪守着为民尽责之道,用自己的亲和、爱心和辛劳化干戈为玉帛,用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掌声,只有每个人都向这样身边的真实典型一样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吴强忠这个名字,已被这个时代记住,被党和百姓记住,让我们向这位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护神”说一声:谢谢你!
编语:各有利益诉求,纷争在所难免,他们是公民社会的一群人。互不相让,剑拔弩张之时,吴强忠来了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吴强忠在调解维权和普法的征程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他骨子里渗透着一份坚强与执着。面对生活,他坦然乐观,面对病魔,他顽强拼搏,面对工作,竭尽全力为民解困,这是一个伟大灵魂真实典型人物的正能量,强化着他的思想和生命,实现了他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价值——感动着中华大地。推荐阅读: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党员风采
作者:浙江丽水/吴平凡)
(
第三篇:在平凡中感动,在感动中平凡
在平凡中感动,在感动中平凡
星星点点,闪烁在昨夜的天空中;点点滴滴,溅落在记忆的长河里。十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一直是我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最乐于探讨的问题,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学生的一生前途,总结下来,我认为方法很简单,班主任就是要学会放手,用智慧管理好班级,学会宽容,用真情感化学生,最后用情感升华――学会感动。
一、习惯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会感动
作为班主任,如果班级的所有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这样的班主任会何等的累,我一直都坚信,一个好的班集体,不需要班主任每天坐班,而恰恰是班主任不在之时,班级学生学习、生活、秩序稳定,那才是一个好的班集体。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尤其要学会放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我想:我们教育孩子时,确实要学会适当的放手,孩子们有尝试,才会有体验,他们的面前有困难,他们才会想办法解决困难,要学会放手,不要给孩子们包办的太多了,这样是百害无一利的。
二、学会宽容,给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的机会――学会感动
我,一个平凡的班主任,平凡到放入人群中再也找不出来的一个人,可是,我有我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属于我的骄傲,只因为我有一份执着热爱的工作,身边有几十个被我“掌控着”的孩子们,可是,幸运的天平不是总倾向于我,我也因此有过无数个心灵煎熬的日日夜夜,无数次的心力憔悴的时刻,但是,痛苦无奈总有过去的时候,而我也相信:乌云之上有晴天,风雨之后有彩虹.我也不想拒绝外界给与我的一切痛苦。
时光倒流在两年之前,清明三天假之后,我以最兴奋,最愉快的心情在六点十分到达学校,那份喜悦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可是一个小时之后,我所有的全部好心情都荡然无存了,我班一个男孩子突然的失踪了,当我确定她真的不在的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凉到谷底,担心,焦虑,自责,怨恨,紧张,种种的复杂情感一涌而上,那一刻的我,快崩溃了,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调查,找寻孩子,用尽了各种办法,动用了学校的所有领导和家长共同找寻了多半天的时间,当我一个人走在大桥的坝上时,春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乱了我的心绪,近一天的折磨,嘴角干裂,嗓子疼得厉害,心里却只有一个声音,“王岩,快回来啊”也许是老天爷的眷顾,可怜作为老师的一片苦心,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孩子终于找到了,安然无恙,是去了吉林,找她的姨,离开的原因,也很单纯,只是不想上学,并且想出去打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任,当我听到这一切的时候,焦急的心情全都没有了,有的只是生气,愤恨,生气这个孩子不顾老师,家人,学校的担心,带来如此多的麻烦和影响,也恨自己平时怎么就没有对这个孩子有更深的了解,连他想辍学都不知道,之后的几天里,我大病了一场,大病之后,我也深刻的反省了一下自己,而作为孩子的他,居然在第二天面对我,连一句话都不说,只是低着头,而且是一直低着头,后来,终于鼓起勇气抬起头,说了一句话“老师,我对不起你”,我却什么也没有听见,只是看口型分辩出来的。原来一夜之间,孩子的嗓子哑的发不出声音来,也许我所经历的折磨,孩子同样经历了,他知道自己错了,那一刻,我所有的对他的气,对他的怨,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他毕竟是一个孩子,大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呢?宽恕了别人,也就是宽恕了自己。
三、付出真心,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情――学会感动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作为班主任,要用心对待每个学生,当他们出现问题时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这样不但树立不起老师的威严,反而使威严扫地,事倍功半。记得我班有一个女生,虽说学习不好,但是我也很喜欢,不但在班级人际交往很好,对待我也很关心,而且能歌善舞,就因为如此,性格的外向与大胆全都暴漏出来,渐渐地我感觉她对学习的兴趣更加不浓,上课开始说话,张扬,于是从心里我开始有些不舒服,怕她一个人影响了一群人,我的情绪和言语让这个孩子感到老师有些不喜欢了,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和她沟通,感觉效果不好,于是心里很着急,有时想想,班主任当了这么多年,性格还很暴躁,心态也没调理好,事情发生在一个早自习,早自习的铃声响过,我迈步走进教室,一进班级,靠墙坐着的就是这个学生,正在用小镜子照脸,我一把抢过小镜子,说了句:“站起来”。这个孩子低头站起来,这时我注意到,她的眼睛上居然还贴着双眼皮贴,我立刻火冒三丈,心里想:这个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于是态度越来越不好,批评了她几句,我还对她说:老师对你还不够好吗?然后这个孩子也说了一句话;“老师,我对你也很好啊,我还去食堂给你打饭呢”。这句话让我又生气又无奈,意识到孩子毕竟是孩子,幼稚,可我呢?对我而言是一种悲哀,在全班同学面前,我的教育方法何等失败,逼迫孩子这样回应我,事后,这个孩子给我写了一封信,向我道歉,其实,该道歉的人应该是我,是我的批评方法不正确,教师高高在上,完全忽略了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孩子如此的说法,也许是求得我的感动,感动于她为我的付出,求我因此原谅了她,可是,我居然无动于衷,丢失了人性中最可贵的情感,是因为人到中年了,情感也变得麻木了吗?孩子哭着,我也默默的流着泪,然后去安慰他,开导他,多次交谈之后,孩子渐渐的在改变,上课专心学习,小动作少了,和别人的打闹也减少了,成绩有了很大提高,特别的懂事和听话了,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我感动于他的变化,我感动于他的渐渐成熟,甚至感动于他最最微小的改变,现在,我们刚刚结束初三的第一次月考,他首次取得好的成绩,名列年段的第九名,我相信:在“爱”的感召下,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只要我们用我们的真心和爱心,是会唤醒或改变一个学生的.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阳光,多一份阳光就会开启一个紧闭的心灵。
四、用“错误”开启学生的心智,孩子――学会感动
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威信还必须掌握批评学生的艺术性。更想通过我的举动,让孩子们学会感动,为我的坚持而感动,为我的执着而感动,更为他们的错误而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让他们学会承认错误,学会感动。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而不是他们的一次偶然的错误,在班级管理中,树立一种不仅是对学生现在负责,更要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想法。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清而又明亮.
第四篇:在平凡中感动
在平凡中感动
——《项脊轩志》备课心得
春晖中学章惠娟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因而生活中我们失去了很多感动的机会,这一种变化尤其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学习《项脊轩志》这样一篇抒发亲情的文章,无疑是唤醒学生沉睡着的情感的一个好途径。
《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所以教学时可以将对文章情感的品味作为一个重点。教学时可以以下面几个问题来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
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二)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妪亦泣。”呢?
分析: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姬的回忆串连起来的。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至于老姬,一则因为“先姬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这一笔明写老姬,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
(三)第2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佚事。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
分析:这件事情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前来探望。一见面,祖母就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比去,以手阔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同时,看到孙儿如此发愤,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哺哺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希望孙儿取得功名,荣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
(四)课文第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
分析:作者撰写(项脊轩志)一文之后,又有其妻来归一段情事。项脊轩中原是作者一
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一层从正面写。接着,作者又指出一件琐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待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句句记实,字字含情。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二、三两句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五)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从情感表达上来看有什么好处?
分析: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这些问题的探讨既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品味,又进而可以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认识到我们可以因不平常而感动,也可以因平凡的点点滴滴而感动。
第五篇:在平凡中见证伟大
在平凡中见证伟大
—读雷锋,学雷锋
文峰小学六
(三)班刘轩宇
有一位战士,他极其普通,可说起他的名字,却家喻户晓,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他就是——雷锋叔叔!他是一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个历史无法抹去的记忆。
记得我是含着泪和感动把《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这本书看完的,走近他,才发现他平凡中的伟大,他是个平凡普通的人,却做出了许多不普通的事,让我在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以后的所作行为有所提醒。比如雷锋处处不忘节约,把自己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不知补了多少次,但雷锋还是不肯扔掉。他从小事做起,为集体,积累着财富,以勤俭节约为准则的人。看看雷锋,再想想我们现在这种穿得暖,吃得饱的幸福生活,好像已经忘掉了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再想想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着这么优越的环境,而还不好好学习不感到羞愧吗? 虽然现在和过去有所不同,社会随着时代发展改变了很多,但是我们还是要牢牢记住:学习雷锋好榜样,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应该从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有着许许多多的雷锋,不信你看:他们伸出勤劳的双手,捡起了遗漏在地上的果皮纸屑,擦干净了一扇扇门窗;他们伸出节俭的双手,主动关掉了教室里、走廊上的“长明灯”,积极回收废品变废为宝。他们伸出灵巧双手,认真地修
理着教室里损坏的公物:他们怀着一颗真善美的心,关爱他人,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情景时有发生;教室里,他的一句提示,让别人找到了走出迷宫的方向:他的一声鼓励,让别人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他耐心的讲解,让别人爬上了获取新知识的阶梯。这些点滴小事不都折射出我们学生的闪光心灵吗?
世界上任何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民族,都不会忽视、榜样的力量,中华民族更是如此。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见证一个个奇迹。2012年是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却涌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大家赞美的事,学习的人。最美老师——张丽丽,为了救出自己的学生,当危险来临的一瞬间她毅然用自己身体挽住了学生的生命,但自己却失去了一双腿。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孟佩杰,遵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迎接这种种不幸,她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清洁工阿姨每天手持扫把,往返于大街小巷。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她都从未间断过。正是她的辛勤工作,换来了今天这条干净整洁的路。
可以说,雷锋的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随处可见,随处可寻。存在于每一个汪水塘里,充满着海洋的气息;存在于每一捧流沙里,涵盖着沙漠的体温;存在于每一粒沙子中,萦绕着高山的灵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尽管简单,尽管质朴,却绝不是凡人庸人的道德。这是一个人的良心,一个人心中不灭的一盏灯。让我们人人攒聚片片落红,以自己的平凡去孕育生命的伟大;让我们人人拘捧汩汩清泉,以自己的平凡去塑造完美的人生。让我们带着雷锋精神,踏着落红的痕迹,用我们的爱心去播种希望,收获不凡。
指导老师:班向森
在平凡中见证伟大
—读雷锋,学雷锋
文峰中心校六
(三)班刘轩宇指导老师: 班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