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老爱亲、敬业奉献—郭思兵—定远—2014.5
与爱同行的楷模
事迹简介:在偏远的定远县连江镇郭集学校,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用无限的爱照顾因意外瘫痪的妻子和重病的女儿,给他们坚强的依靠;同时,他还用常人难以企及的付出和汗水谱写一个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之歌。他亲妻爱女、敬业奉献的事迹在本地广为传诵,2013年10月17日,滁州日报也刊登了他的事迹。
正文:郭思兵,男,1967年出生于定远郭集,1984参加工作,在郭集学校一直工作至今,现任郭集学校总务处副主任,负责小学部后勤总务工作,学生公寓管理由他具体负责。
郭思兵老师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爱人勤劳贤慧,儿女聪明伶俐,然而在2008年6月的一天,妻子夏世芳坐着手扶拖拉机下地干农活的时候,意外从车上摔下,导致下半身瘫痪。祸不单行,时过不久,他的大女儿郭佳佳又被查出患有罕见的免疫系统疾病,身体浮肿,关节扭曲、变形,直至无法行走,最终也和她妈妈一样,只能靠轮椅代步。就这样,一家依靠两台轮椅的生活一直延续至今,长达六年!
这对一个家庭几乎是毁灭性打击。从此照顾好爱人,带女儿频繁去合肥治病就成了郭老师工作以外最主要的事。在家的时候,郭思兵每天都要帮妻儿做康复,按摩双腿,锻炼腰肌和臂力,推妻儿去学校公用厕所(学校宿舍没条件添臵卫生厕所)......六年多以来,几乎天天如此。因为妻儿的病情严重,郭思兵开始时每个月都要带她们去合肥复查一次,如今一年也至少两次。每次去之前,最烦心的事就是医药费的问题,对于一个收入相当微薄的农村教师来说,高昂的医药费让他经常彻夜难眠,毕竟他主要的收入就是工资和十几亩农田的收入。他只有经常硬着头皮去亲朋好友那东挪西借,好在这些亲人们大都挺有情有义。如今,他四十多岁的年龄,头上已布满了许多白发。有人夸奖他时,他只微笑地说,这是我的责任,应当做的。
若有人和夏世芳谈及她的丈夫,她常有说不完的感激话,说的最多的是:在床上这么多年,如果没有他的照顾,我真活不到现在......病情好转的大女儿佳佳对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也充满了感激,她以前病重时双手变形,连穿衣都不能,现在不仅能穿衣,摇着轮椅做饭,更为可喜的是,前不久的一次手术后,医生很欣喜地告诉他们,再这样坚持下去,郭佳佳可能不久就会站立行走,这无疑是天大的喜讯。或许这是上苍被这个充满爱的家庭感动的结果吧。
在家庭遭遇如此巨变的情况下,郭思兵没有像社会上和他有着相似遭遇的很多人那样选择逃避,而是坚强地选择用无声的爱去坚持家庭的责任。与此同时,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没有向学校提出特殊照顾的请求,反而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同时,主动选择了管理学生公寓的重任。
学生公寓管理任务重、责任大,常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郭老师总能最先了解到情况,最先赶到现场,并妥善处理好。譬如有一次,一个叫许川的同学夜里12点多突发肚子剧痛的疾病,疼得在地上打滚,郭思兵立即通知该生班主任,并和他一起把孩子紧急送到医院救治,直到感激得不得了的家长赶来,家长连声感谢时,郭老师还是那句话,这是我的责任,应当做的。其实,许多人都知道,像上述令人敬佩的事例还有很多,其实,学生宿舍建成后,学校的宿舍管理员之前换了好几任,但都因管理不到位,得不到家长和师生满意,郭老师担任宿舍管理员这几年,深受学生家长和兄弟学校来参观的同仁们的好评。除此之外,平时他只要看见学校没有做完的工作,他就会主动地、不计报酬地抽空默默去做。学校校长和老师常看到暑假时,郭老师独自冒着烈日,背着喷雾器和割草机为学校除草、打理绿化带和草坪。许在同校长知道,那是他自己主动去做的......郭思兵是一位平凡的丈夫、父亲,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所有亲情之爱的伟大内涵;郭思兵也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他用默默地的无私付出抒写出敬业奉献的典范。也许,人生之路上,只要充满爱和责任,就会融化迷雾,踏平坎坷。郭思兵人生虽然坎坷,但充满精彩和美好!
第二篇:敬业奉献典型事迹材料与孝老爱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敬业奉献典型事迹材料三篇与孝老爱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三篇
敬业奉献典型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
**,男,汉族,出生于 1980 年 10 月,现就职于**县人民医院,任院长助理、医务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
他在岗的这些年里爱岗敬业,始终坚守“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想患者所想。几年来,加班加点是常事,周末还出差学习。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县人民医院成为**县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1 月 21 日县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担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他立即组织专家组成员立即制定相应制度、流程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负责隔离病区的具体工作,设计并督导建设发热门诊。他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牢记习总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指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分昼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经过多日的连续奋战,带领团队共接诊
高危及疑似患者 10 人次(其中确诊 5 例,并负责转运 4 人次,排除高危患者 2 人次,目前继续观察 3 人)。疫情还没有结束,他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着。
**,男,生于 1980 年 10 月 13 日,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县人民医院,任院长助理、二甲办主任、医务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该同志平时为人低调,严于律己,从不夸夸其谈、有的只是每天默默无闻的为病患者服务和对业务的刻苦学习钻研。
现任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预防医学会精神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保健协会全科医学委员会委员、**省保健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健康与教育促进协会第一届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联盟副主席、**市医疗集团胸痛联盟副理事长。
工作中先后获得了**省最美医务工作者(2019 年),**市第二届医疗帮扶擂台赛二等奖(2019 年)、**县优秀医师(2018 年)、**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先进个人(2018 年)、**县优秀医务工作者(2018 年)、**县劳动模范(2017 年)、**县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2014 年)、多次获得优秀科主任(2017 年、2018 年、2019 年)、感染管理先进个人(2017 年、2018 年)、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先进个人(2017 年)等荣誉。
临床工作中特别注重整体医学、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遵循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擅长心脑血管、精神心理、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
敢挑重担、创建“二甲” 2016 年 3 月,县人民医院启动“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由**担任二甲办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由于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突然转到管理岗位,刚开始的时候**还感觉工作很吃力,但他天生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凭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知难而上、学而不倦的韧劲,经常熬夜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并积极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由于他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有一些同事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认为他是在挑刺、找毛病、为此他多次给同事进行耐心的讲解,帮助同事解决问题,还每周汇同护理部、感控科、药剂科、医务科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员一同进行全院督导检查,既保证了督导检查的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同事们对“创二甲”工作的抵触情绪。通过两年的努力工作,在现场评审中得到了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组的高度认可。
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在岗的这些年里爱岗敬业,始终坚守“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想患者所想。几年来,加班加点是常事,周末还出差学习。特别是在健康扶贫期间,下乡上门为多个老百姓解除了多年不愈的病痛。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剧增,且病情控制普遍不佳,大部分病人在临床诊断后的短期内出现眼、心、脑、肾、足等并发症,其中缺乏糖尿病知识是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开展有效的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对糖尿病的对抗的话,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早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寿命。鉴于此,采取讲课的方式把医护人员及糖尿病患者集中在一起,按期讲解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的事项以及配合治疗的问题,赢得了很多患者的好评与信赖。2018 年 5 月西线传媒网刊登《医者大爱的践行者-**》。
奋战“新冠”疫情防控一线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肆虐,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县人民医院成为我县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得知这一情况后,1 月 21 日县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担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组织专家组成员立即制定相应制度、流程等,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并负责隔离病区的具体工作,设计并督导建设发热门诊。他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牢记习总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指示,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分昼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经过多日的连续奋战,带领团队共接诊高危及疑似患者 10 人次(其中确诊 5 例,并负责转运 4 人次,排除高危患者 2 人次,目前继续观察 3 人)。在**县融媒体和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医生抗疫未回家,2 岁儿对电视喊爸爸》,**的“新冠”抗疫事迹在微博中点击量超过 1.3 亿次,充分反映了我县一线医
护人员在疫情面前勇于担当的忘我精神,疫情还没有结束,他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着。
【篇二】
**,女,汉族,出生于 1979 年 10 月,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现为**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副主任。
从业 22 年,她当过新闻记者、编辑、编导、策划。2003 年抗击非典她在,2013 年**强降雨她在,面对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作为共产党员的她更是责无旁贷,成为这场战“疫”中不计付出、不计回报的一员战将。
《武汉,你不孤单,**和你一哒里,打赢这一仗》《这座城市的名字叫——**!》《H5│我承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点亮** 祈福中国》《呼叫武汉,我是**!》《H5|许下心愿 送给武汉》《他们的团圆不容“疫”》等一个个她参于策划、撰稿的原创作品图文并茂,饱含深情,反映出**儿女面对疫情万众同心,为武汉加油的深情厚谊,仅《点亮** 祈福中国》单条在央视新闻+一夜之间点击量突破 200 万+,形成一个又一个宣传新爆点。《你是我们**最好看的俊女子》《医生护送 3 岁女童转院 儿子隔着电视喊爸爸》等让抗“疫”一线的医生、警察、环卫、支援者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与细节“走动”在每一位不能走动的人的心间。点击量上万。在疫情防控的每一天,她不停歇,几乎 24 小时在线。全网总浏览量、转发量过亿的上万条疫情防控消息,经她手,通
过**市委市政府疫情官方权威发布平台“我是**”APP 和**新媒体中心三个官方公众号在全网发布,不仅使外界及时了解了**儿女在这场人民战“疫”中的精神风貌和所作所为,也为鼓舞全市人们的士气,传播正能量,阻断谣言,增强必胜信念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战“疫”故事主旋律更高昂。
2020 年的这个春节,对全国人民来说是谁都没有想象到的一个春节,医务人员和感染者坚守第一线与死神决战,其它人以家为单位不拜年、不聚餐、不和外来人员接触做着自己的贡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稳定人心步调一致,去危就安转祸为福,打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歼灭战?媒体的桥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肩头有担当,心中有使命,**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就是这场战“疫”中的一员战将。从疫情发生到大年三十再到元宵节,她没有和家人吃过一顿团圆饭,但有上万条疫情防控消息经她手,通过“我是**”APP 和**新媒体中心三个官方公众号及时通报中央、省、市媒体,不仅使外界及时了解了**儿女在这场人民战“疫”中的精神风貌和所作所为,也为鼓舞全市人们的士气,传播正能量,阻断谣言,增强必胜信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在,一直都在。” “我是**”APP 是拥有几十万粉丝的根系**、面向全国、对话世界的新闻+政务+服务客户端,是**市融媒体中心用**精神打造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深度、有情怀的新时代公共服务全媒体传
播平台。新冠肺炎疫情肺炎来袭,“我是**”APP 更担当起了,**市委市政府疫情信息官方发布平台的重任。**同志就是“我是**”app 负责策划,统筹,编辑,通联的有担当的一员。她一直坚守“我是**”APP 和**市融媒体中心三个公众号的编辑平台,疫情防控以来的每一天,手机微信工作群里她 24 小时在线,有待审稿件,“我在,我一直都在。”第一时间弹出的总是她的这句话。“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一天晚上 10 点多钟回到家中,一家人不由得发问。是的,疫情发生后,晚上 10 点后回家是常态。信息就是命令,新媒体人的工作时间没有上下班,随时随地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不论记者什么时候问她:“刘姐,你在不在,有个稿子审一下?”她总会回答“我在,一直都在。”而在这个传统佳节里,面对家人的问候,她只能是一句话:“说不来,别等我。” 她忙碌、认真的身影就像生长在办公位一样,即使大年三十,也不例外。短短的半个月来,经过她手传送的信息上万条,她策划、编辑、创作、推送的视频、图文、H5、公益片上千条,有官方媒体的权威与速度、有讲好**防疫故事的温情与接地气、更有揭发阻断谣言的果敢与坚定。
她策划、撰稿的原创作品《武汉,你不孤单,**和你一哒里,打赢这一仗》,图文并茂,饱含深情,**山——黄鹤楼、黄河壶口——武汉长江、山丹丹——樱花,亲切形象的比喻,反映出**儿女面对疫情万众同心,决心打赢这一仗,为武汉加油的深情厚谊,点击量上万。《来自春天的一封信》《爱心就像绽放在春天枝头的花朵
缀满了希望》让暖暖的春风吹到千万小屏客户端。《这座城市的名字叫——**!》《H5│我承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全网、立体展示了**市委市政府和**党员的抗疫决心与信心。《点亮** 祈福中国》《呼叫武汉,我是**!》《H5|许下心愿 送给武汉》《H5|武汉加油!我是**》《他们的团圆不容“疫”》在元宵节当天形成**为武汉加油的新爆点,同时仅《点亮** 祈福中国》单条在央视新闻+一夜之间点击量突破 200 万+,成为现象级爆款,“呼叫武汉,我是**。你看,今年元宵夜的明月格外圆,**整座城都在为你点亮为你加油!”更是刷屏朋友圈。《听我说,谢谢你!》《20200202 有坚守有爱》《你是我们**最好看的俊女子》《医生护送 3 岁女童转院儿子隔着电视喊爸爸》等让抗“疫”一线的医生、警察、环卫、支援者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与细节“走动”在每一位不能走动的人的心间。《 H5|践行上班防疫新规程树立文明办公新风尚》《H5│答应我 请牢记这些 保护好自己》《H5|这些防疫手段不靠谱》《H5|你了解吗?科学问答新型冠状病毒》等等这些防疫常识、温馨提示更是她每天都要更新与二次创作、包装的日常工作。
看似很简单的策划、编辑工作,其实一点都不轻松,来自全国和十三市县区的海量消息,都得经过她的手、脑、心,一个个重要节点、关键时刻更是要策划先行,才能掌握主动,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一个标题、一个字她都仔细推敲,彻夜不眠。
发挥移动优先,利用与央视、省台、县区融媒体中心融合报道的优势,发布涉及疫情通报、疫情信息、时政新闻、各县区防控动态、防疫知识、感人故事等形式多样的内容。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第一时间推送“疫情速报”,第一时间推送融媒体中心各路记者发回的报道,把**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动态消息和信心传递到千万户。甚至在她的带动和宣传下,周围的朋友、家人都主动、自愿的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
她本平常 有责则刚 她是女儿、是儿媳,更是一对不满两岁的双胞胎儿女的妈妈,每天上班时都是忍着孩子的哭声,把他们紧抱的小手从脖子上掰开,归来时面对的又是一对酣睡小脸。她常说:“这些身份我都不合格、不称职”,但她是一个称职、合格的编辑,也是这场疫情中迎风而上的逆行者。在那万家灯火的时刻,她坚守岗位,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总想多发一条、再多发一条,把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人和事,不想漏掉一个细节,讲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圣地**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把坚守、勇气、善良,把一线的一个个抗“疫”故事发布出去温暖你我,让“我是**”APP 和官方公众号充分发挥主流舆论阵地和发挥“风向标”、“稳压器”的作用。引导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是她肩头的责任。
不为人知的是她曾意外受过一次重伤,还处于大手术后的康复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她的作息和饮食完全失去了规律,她的体质是亲朋和同事最惦记的;但她心里有梦想、眼中有追求。面对大家的关爱,她总是说:“与坚守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在这大灾大难时期,忙一点,更充实。工作需要的时候,绝
不能临阵脱逃。”疫情当前,她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战士,面对密集的信息和繁重的工作量,她始终不将就、不埋怨、不计付出、不计回报。她说,用户的每一次转量、每一个点赞都是她不停步的动力,都让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都让她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使命在肩 初心如磐 **,1979 年出生,毕业于**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一家三代都是新闻人,骨子里有一种传承和执着。
2003 年抗击非典她在,2013 年**强降雨她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她更是责无旁贷。从业 22 年,她当过新闻记者、编辑、编导、策划,新闻发生,不在采访现场,就在新闻报道的协调、策划、审核、编辑,与采访一线同样辛苦的幕后。从一楼办公室到机房,她总是以跑步的姿势前进,面对工作她一秒钟都不想耽误,可吃饭、回家她又总是说“不着急”。累不累,累!但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她说,总有一种使命感在不断的推动,让她不能停更不敢停下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在做好疫情防控宣传这个主战场,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负责人,始终冲在前,坚定践行着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要求,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使自身政治过硬、本领过硬。
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这是初心、是情怀、是担当、是使命。除了战“疫”的重点报道外,她还负责上传、通联中、省媒
体,经过她的努力,在学习强国、央视、人民网、省台,在全国、全网每一天都有对**市委市政府的战“疫”精神、战“疫”力度和**十三市县区的战“疫”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全网总点击浏览量、转发量过亿。
以战士的姿态,战“疫”直到胜利,是她当前最大的心愿。
【篇三】
**,女,汉族,出生于 1983 年 2 月,现任**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二病区护士长。
正值 2020 年新春佳节,本应与家人在一起,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在“大家”和“小家”的取舍中,她毫不犹豫的选择“大家”。她放下 60 多岁的双亲、8 岁的儿子,第一时间加入了抗疫一线。1 月 22 日晚,值班护士打电话说“有一例发热患者由急诊科送至感染病科观察,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听到有人疑似新型冠状肺炎患者,她顾不上独自在家的孩子,立马赶回科室,迅速安置好患者,并协助完成采样、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会诊等一系列工作。专家组为患者制定好诊疗方案时,作为病区护士长,她第一个冲在前方,按操作标准进行洗手、戴帽子、口罩、穿好防护服、手套等防护措施后,进入隔离病房,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输液治疗、交待注意事项等等。后来该病人被确诊为**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
从 22 日接诊第一例患者以来,先后接诊了 30 余例各类就诊病人。在各类物资是缺乏,尤其是缺少防护服、N95 口罩的情况下,她始终坚守在一线,加班已经成为常态,安排工作人员的排班、护理人员工作的分配、个人防护及消毒隔离、新知识的培训、物资的申领、协调、理顺工作流程等等工作,从不见马虎,保证了病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所有患者得到妥善的安排和诊治。在抗疫战役中,她始终冲在最前面,虽然这一切很忙碌,但感觉很充实,坚信一定会打赢这场战争。
新春佳节,本应是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本应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如同密布的乌云、连绵的阴雨,笼罩在华夏人的心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此刻,大批医护人员正奋战在疫情一线,在这全民上下一心抗击疫情的时刻,我们身边也有着一位身处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二病区护士长**。
组织培养的好干部 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完成好组织交代的各项任务,正值新春佳节,本应与家人在一起,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同志没有丝毫犹豫,在“大家”和“小家”的取舍中,她毫不犹豫的选择“大家”。她放下 60 多岁的双亲、8 岁的儿子,第一时间加入了抗疫一线。
她的一举一动,彰显着延大附院中层干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体现着感染科护士良好的专业素养。工作是医院、科室对她的信任,更是她自身业务良好的表现,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同事眼中的工作狂 作为感染病科二病区护士长,她除了担任病区管理工作以外,还承担全科人工肝技术操作,2020.1.22 晚在连续加班三天做完人工肝,值班护士**打电话“护士长,有一例发热患者由急诊科送至我科观察,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听到有人疑似新型冠状肺炎患者,她顾不上独自在家的孩子,立马赶回科室,迅速安置好患者,并协助完成采样、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会诊等一系列工作。专家组为患者制定好诊疗方案时,作为病区护士长,她第一个冲在前方,按操作标准进行洗手、戴帽子、口罩、穿好防护服、上手套等防护措施后,进入隔离病房,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输液治疗、交待注意事项等等。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后,检测报告为阳性!此为**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这一刻,所有人意识到战斗终于还是来了,接下来大家要打一场硬仗了,疫情就在身边,我们坚守一线!
抗疫工作要做好,日常工作更要做好,从接受第一例患者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例疑似患者了,她始终坚守在一线,加班已经成为常态,安排工作人员的排班、护理人员工作的分配、个人防护及消毒隔离、新知识的培训、物资的申领、协调、理顺工作流程等等工作,从不见马虎,保证了病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确保所有患者得到妥善的安排和诊治。无疑,各类物资是缺乏的,尤其是防护服、N9口罩是紧缺的,但任何接触操作当中她没有当一名逃兵,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始终冲在最前面;在此期间,在安排部署好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救治后,便投身到原有患者的人工肝治疗中,虽然这一切很忙碌,但感觉很充实,甚至于在下班之后连续加班几天还做了 2 次人工肝治疗,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肝病病人有人治,新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也护理的好,这一切彰显着作为感染病科护士长的高素质。
病人心中的贴心人 认识她的人都知道,从来一见面都是笑眯眯,没有架子,病人都喜欢叫她“媛媛护士长”,这些亲切的昵称是**同志多年来一直热心、耐心、爱心为患者付出的见证。2 月 5 日,感染科迎来了自收治新冠疑似患者年龄最小的一位,23 个月女童,孩子年龄小不会表述,家长很着急脾气不好控制。面对这些情况,从未见她抱怨,耐心和病人家属沟通,为孩子准备牛奶、汤水,逗孩子玩耍,经过最后检测孩子安全出院。
以前的肝病患者问她怕不怕,为什么要冲在危险的一线,她说:“怕,或许刚开始会有点,但作为一名感染病科护士长,责任大于任何事情,有责任心、严格消毒隔离加上良好的专科业务素质,我一直坚信我们能战胜任何困难,想到这些就都不怕了”恪尽医者仁心,守望无怨无悔,这是每个医者的心声。
**是一个普通人,她有父母、有儿子;但她又不是一个普通人,她是一名干部,一名感染病科的护士长。她有着深沉的情怀,有着深切的干部责任,是新时代优秀的中华儿女,这样的逆行者,既让我们心安,又让我们心疼。正如她始终坚信“阴霾总会过去,阳光总会战胜黑暗,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疫情”一样,我们也同样相信在众多像**这样的白衣天使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抗击疫情的狙击站终将取得圆满胜利。
孝老爱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三篇
孝老爱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三篇
【篇一】
**,女,汉族,出生于 1969 年 7 月,**县**乡**村村民。
平日里**与丈夫陈利明一道辛勤劳作,赡养老人,相夫教子,生活过得虽然辛苦但很温暖。平静的生活在 2000 年被打破。丈夫陈利明在外出打工时突然不幸遭遇事故,下半身永远失去了知觉,被确定为肢体一级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顿时感觉家里的天塌下来了。在痛定思痛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和付出,这一年她只有32 岁。在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和压力,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为了补贴家用,每天凌晨四点,当别人
都还在睡梦中时,**已经开始忙活了。没了顶梁柱,自己就是顶梁柱,**又是养猪,又是养鸡,同时还有忙不完的农活,在仅有的闲暇时间她还要揽一些零活补贴家用。二十年来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用她最质朴的感情,温暖了残疾的丈夫,养育了一双儿女,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女性,不仅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而且让母性的光辉越照越大,她的心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丈夫,照耀着儿女,感动着邻居,激励着身边的人。
**,今年 50 岁,是**县**乡**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自其嫁入**村以来,与丈夫陈利明一道辛勤劳作,赡养老人,相夫教子,生活过得虽然辛苦但很温暖。
平静的生活在 2000 年被打破。丈夫陈利明在外出打工挖沙时突然遭遇塌方,全身被掩埋在沙土中不能动弹,经过全力抢救后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下半身却永远失去了知觉,被确定为肢体一级残疾,并花去医药费 4 万余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顿时感觉家里的天塌下来了,丈夫陈利明难以接受事实多次轻生,家中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子女都需要人照料。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痛定思痛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和付出,这一年她只有 32岁。
在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和压力,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人间真情。为了补贴家用,每天凌晨四点,当别人都还在睡梦中时,**已经开始忙活了。没了顶梁柱,自己就是顶梁柱,**又是养猪,又是养鸡,同时还有忙不完的农活,在仅有的闲暇时间她还要揽一些零活补贴家用。妻子的劳累和付出,丈夫很心疼却无能为力,村里人议论陈利明都成了这个样子,老父亲动不了,两个娃娃又都小,他老婆还年轻,哪能守的住。这些话传到了陈利明的耳朵,他就劝妻子趁年轻再找个人改嫁了,**强忍泪水,对丈夫说人活一世,不就为儿女和掌柜,她哪里也不去。听到这样的话,丈夫陈利明无言以对,老父亲泪流满面。
为了不拖累妻子,陈利明几次轻生,都被人及时发现,他认为活下去没有意义,自己就是个废人。丈夫几次轻生举动后,**看着丈夫,没有去指责,她握着丈夫的手说“只要你还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我嫁给你的时候你是正常的,现在是否残疾,我的心都不会变”。正是因为**的一次次鼓励和劝导,陈利明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一步步振作起来,靠着还能动弹的双手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电视上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事迹极大鼓舞了他,他开始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编些竹筐拿来卖添补家用,拿起大扫帚扫院里和门外,收拾窑里杂物,桌椅茶几也被他擦洗的干干净净,他要和妻子共同分担家庭的重担。
陈利明残疾这年,他们的儿女都还上小学,学习都很优秀,家里遭了这样的变故,孩子的学业成了极大的负担。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两个孩子的学业,她坚信只有让孩子上学才是改变贫穷命运的唯一出路,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砸锅卖铁,跪地求人也要供两个娃娃考上大学”。正是因为这种坚守和付出,她的两个孩子都如愿以偿考上理想的大学,并顺利参加工作。父母辈的精神也感染着两个孩子,激励着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苦难,自强不息。
二十年来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用她最质朴的感情,温暖了残疾的丈夫,养育了一双儿女,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女性,不仅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而且让母性的光辉越照越大,她的心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丈夫,照耀着儿女,感动着邻居,激励着身边的人。
【篇二】
**,女,汉族,出生于 1974 年 4 月,现居住于**市**区**镇**小区。
**的婆婆由于家庭变故落下较为严重的精神病和哮喘病,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起先工作在北京的她由于要照顾奶奶和自己的妈妈,只能北京和**两头跑,这样长期请假严重影响到工作,2012 年奶奶和妈妈相继离开人世后,已经担任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售经理的她毅然决然的辞掉北京的工作来到**忍辱负重 5 年,独自悉心照料身
患精神病和哮喘病的婆婆,刚开始几乎天天挨打甚至受伤骨裂,但毫无怨言、坚持日夜陪伴,只为了婆婆自身安全,几年来婆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从未因犯病而受任何伤害。她婆婆的衣食起居、生活费、医疗费,都是她一力承担,使婆婆从捡食垃圾、随地大小便到自己会做饭、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居住环境、身体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五年来,她要随时提防婆婆犯病时的危险举动。有时婆婆突然趴在地上,把凳子套在头上,把自己全身弄脏,她想尽一切办法稳定婆婆情绪后,耐心给擦洗干净身子,再收拾家里;有时正在做饭时,婆婆突然冲进来对她又踢又打;有时候饭做好了,婆婆一口都不吃,全部推倒在地上,这些她都要先安抚婆婆的情绪,然后随着婆婆意愿重新做准备饭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离不弃的照顾着自己的婆婆。
每次出门,她都事无巨细把婆婆的吃的、喝的放在婆婆顺手的地方,还要想想有什么安全风险,最后还要千叮咛万嘱咐邻居,帮着照看,生怕婆婆有什么闪失。因为婆婆的原因,她生怕给小区邻居造成麻烦,经常主动给予小区邻居力所能及的帮忙,邻居都说这儿媳比闺女还有耐心,她的爱心感染了身边许许多多的人,成为周围人尊老孝亲学习的楷模。
为了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婆婆,她毅然辞掉北京的工作来到**;她忍辱负重 5 年,独自悉心照料身患精神病的婆婆;艰辛的付出,使得婆婆的病情明显好转;德行合一,深受邻里夸赞。她就是孝敬婆婆的好媳妇、北京知青**的儿媳妇**。
**现年 67 岁,是 1974 年从北京到**插队的一名知青,插队后她成为**油矿的机修工人,1976 年因故离婚,不幸患上精神疾病,2 岁的**只能被奶奶带回北京抚养,依靠着单位的照顾和前夫的补贴,生活才维持下来,2000 年 12 月**退休,此后**油矿便成了她的家。因身边无人,**生活每况愈下,长期不打扫卫生,垃圾遍地,犯病时就随地大小便;饥一顿饱一顿,有时还捡拾野草、塑料袋、发霉的饼子往嘴里塞,身体状况非常不好。
**出生在湖北,今年 44 岁,家中姊妹四人排行最小,从小勤快懂事,深受家人喜爱。在她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受到大人的责怪和打骂。因为父亲早逝,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刚上初中就辍学打工,先后当过服务员、工人、文员,开过杂货铺,做过茶叶、钢铁生意。1998年到北京作销售工作,与**相遇,2006 年两人在北京结婚,因为忙,还要照顾**的奶奶,就一直在京。
那时,**已经知道有个精神病的婆婆“但没想到这么严重!”。
初次见面,“让婆婆住的舒服是最开心的事” 2008 年冬,大雪,**患上重度哮喘,单位通知家人赶紧医治,**第一次和丈夫回到****县**镇婆婆居住的窑洞。一进门,**惊呆了,炕上地下到处都是垃圾,窑洞里阴冷潮湿,散发着一股股霉味。**一下子眼泪就下来了“都这个年代了,人怎么可以这样生活!”她二话没说放下行李,用几天时间把窑洞里里外外彻底收拾地干干净净,每天给婆婆梳头、洗衣服、收拾床铺、做饭、帮婆婆擦身子洗澡,有
时候婆婆像突然不认识她一样反手就打,她伺候的心惊胆战,婆婆哮喘病时不时就犯,口吐白沫抽搐在地,当时**心里就有个想法:我妈不在了,婆婆就是妈,一定要治好。住院期间,**一直守在病床边不离左右,婆婆病情好转,**便返京上班,**留下照顾婆婆哮喘完全康复出院才返回。
与此同时,**积极协调,在单位的帮助下,把婆婆从窑洞接到了单位帮忙安排的临时楼房里,她又里里外外进行装修清理。“有个好的居住环境,或许对婆婆的病情好转有用”。住进楼房的**还不习惯,依然随地大小便,还用手和弄着玩。为了每次能让婆婆在马桶上上厕所,**就搬一个小板凳坐在厕所门口看守着,可是只要**不在,婆婆就又不受控制,最后**干脆整夜陪着婆婆上厕所,就这样半年的时间,婆婆开始习惯了在马桶上厕所,这成了**最开心的事情!
2012 年**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在这一年都去世了,这更让她切身感受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真正含义。
辞京回“家”,“尽孝不能等” 由于一个人生活时间太长,加之精神问题,**形成了大量的不良生活习惯,每次洗完贴身衣服,只拧一下,就直接湿穿身上;不让胡乱吃脏东西,就会经常大发脾气,打骂人。
2013 年,**又犯严重哮喘。当时,**已在北京担任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售经理,为了照顾婆婆,要一个月往返**北京四次,工作耽误的不少,最后一次婆婆特别严重的时候再次向老板请假,老板不
批假,她和丈夫**商量,决定辞职,全职陪伴婆婆,“钱可以少挣,但尽孝不能等”。
刚开始几乎天天**都会无缘无故的挨打,最严重一次是 2015 年 4月的一天,婆婆又捡食塑料袋,**便从婆婆手里抢夺要扔掉,当**蹲在地上捡拾椅子下面的塑料袋时,婆婆怒气冲天,抡拳狠狠打过来,结果胳膊当晚肿胀、疼痛难忍,第二天去医院拍 X 光片,显示肩胛骨裂。
五年来,**除了悉心照料婆婆的饮食起居,还要配合治疗,更要随时提防婆婆犯病时的意外危险举动。有时候婆婆突然就趴在地上,把凳子套在头上,把自己弄得全身脏兮兮的,稳定婆婆情绪后,给擦洗干净身子,再收拾家里;有时候正在做饭时,婆婆突然冲进来对她又踢又打;有时候饭做好了,婆婆一口都不吃,全部推倒在地上,她还得先劝住婆婆后再收拾干净。“婆婆吃饭必须准时 10 点,迟一分早一分都不行,我都是掐着点给做饭!”**笑着说。
五年过去了,婆婆现在已经不吃塑料袋、野草之类的脏东西了,而且贴身衣服也不再穿湿衣服了,生活习惯已大改样。“看到婆婆现在的情况,有时候我真的都感觉和做梦一样,我自己都想不到婆婆能恢复到现在这样。”**道“我挺满足的!” 不离不弃,“婆婆知道疼人了!” 2017 年 8 月**带着婆婆搬到了单位在崖里坪分配的新楼房,刚搬来时不适应环境,婆婆一到晚上就大吵大闹骂人,怕影响邻居,**
只能陪着回**住了一周,好在那时楼房很快就要拆迁了,整个楼上就婆媳两个人住,不怕影响到别人,此后反复几次,婆婆慢慢习惯住在崖里坪了。
新房进行装修,需要里里外外跑,怕婆婆自己用电危险,**每次出门就把电磁炉藏起来,心想电饭煲应该没事,临走时还不放心,就把钥匙交代给邻居,并给婆婆准备好足够的水果摆在明显处。有一次,等到**回来时,房子里已烧得一团糟,原来是婆婆自己用电饭煲做饭,一直烧干了导致电线燃起来,引燃了房子。对此,**至今心有余悸,房子附近几公里就有油罐。“万幸啊万幸!家具烧了可以慢慢攒钱重置,婆婆人没受伤、没受惊吓就好!”。
“现在好了,婆婆能自己做饭了,她自己特别爱吃硬面馒头,逼得我也要吃,不吃就硬塞到嘴里,不过现在她做的啥饭我都吃。”**说。现在婆婆需要什么水果和蔬菜会告诉**去买,**生病卧床几天不吃饭的时候,**会做好饭到房间叫**一起吃!一个劲的给儿媳盛饭夹菜,**不管爱吃不爱吃,都听话的吃下去,赞扬婆婆做的好吃,每到这时候,婆婆都兴高采烈如同孩子。
**回**是**和**最幸福的时刻,**亲自下厨,一个劲的招呼儿子先吃、要吃好,有时做少了。**故意说:妈,你总是让儿子先吃,没饭了我吃什么?**眼睛盯着儿子,头也不回道:你吃不饱,管我什么事?说这些的时候**没有一丝埋怨,反而脸上都是开心“婆婆知道疼人了”。
邻里之间,“这儿媳比闺女都好!” “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一个儿媳妇?”**对婆婆的好,石油小区的邻居们都看在眼里“这哪里是儿媳妇,简直比闺女还有耐心”。每次出门,**都事无巨细把婆婆的吃的喝的放在婆婆顺手的地方,还要想想有什么安全风险,最后还要千叮咛万嘱咐邻居,帮着照看,生怕婆婆有什么闪失。每个清晨或者黄昏,总能看到**搀扶着婆婆去广场散步,看广场舞。有时候天凉不出门,但只要小区里音乐一响起,**自己在阳台上就扭起来。
因为婆婆的原因,**生怕给小区邻居造成麻烦,经常主动为小区邻居力所能及的里帮忙,时间一长,大家都认识了这个外来媳妇。“当初很多人建议我把妈妈送到医院或福利院,省事!但我怕妈妈受委屈,不管咋样家里总是好的”“如果不是我妻子**,这个家就太难当了!”**说,他在北京工作很安心,他知道妻子会比自己更心疼、更会照顾妈妈。
“过些时候,我考虑把婆婆接到北京和我们一起住,这样她就能天天见到儿子!”**谈到自己的打算。“当然要她自己愿意,如果想留下来我还会陪着她”。
五年来,**心中一直存着一份感激,“我从北京来到**这五年多的时间,尤其要感恩油田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部,对我们家这么多年各方面的帮助,关心和照顾!”。据了解,**一家还在**住的时候,油田公司工会就每年过年时买好年货前去探望,后来搬到**了,就每年探望两次,给婆婆送来了特有的**年夜饭(丸子,酥肉,炸鸡,炸鱼,卤牛肉,猪肉牛肉饺子馅)。
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基石,是一家和谐、家风传承之根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有千万普通家庭孝老爱亲、懂得感恩,才有国家之和、民族之兴。**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用自己平凡的坚守践行了一个普通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不一定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从心出发、从善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始终,就一定会让生活更幸福,让这个社会更和谐。
【篇三】
**,男,汉族,出生于 1975 年 8 月,1999 年参加工作。现任**县**镇初级中学教师。
自 2000 年开始母亲就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亲力亲为照顾母亲起居:洗衣、做饭、喂饭、喂药......十年如一日。2009 年 6 月,被病魔折磨了整整十年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女儿杨帆于 2002 年出生,因出生时颅内出血而导致患有脑瘫病,至今已有 17 岁了还不能独立行走。为满足女儿上学的心愿,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坚持接送孩子上学已有十余年。每天除了按时接送孩子外还要给孩子洗衣、做饭、训练走路、辅导功课等。父亲患有脑梗、心肌梗塞和哮喘等疾病。于是每天既要照顾女儿的学习、训
练和生活,又要照料父亲的一切生活起居。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孝字当头,爱字当头。
虽然自己家庭负担如此之重,但从未因此而落下手中任何工作,坚持把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从而也获得了众多殊荣。他始终坚信:只要心有爱,有希望,就永远有明天。
事迹材料:
爱在苦难中 ——记**县**中学**孝老爱亲先进事迹 **,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中学教师,1975 年出生的他,现在已是一个 44 岁的中年人了。在他消瘦的脸庞上,一双深陷的眼眸旁早已刻上了岁月深深的痕迹。自从 1999 年踏上了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扎根于乡村教育二十余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甘洒热血。二十多年来,虽然他的家庭命运多舛,可是“跪乳反哺”,“舐犊情深”这些词在他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演绎和诠释。作为一个儿子,他能做到孝老。作为一个父亲,他能做到爱子。作为一名教师,他能做到爱岗敬业。在自己平凡而又命运多舛人生道路上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其感人之孝行,为一方民众所传颂。
反哺之举报母恩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我们永远欠着她的债,这个人就是母亲。这个债就是陪伴。正是因为母亲的谆谆教导才使得他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然而当他正要好好回报母亲时她却倒下了。
从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起母亲就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在床,浑身常年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他在坚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四处为母求药医问。照顾她的一切起居:洗衣、做饭、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每天照顾完母亲要去上班时,母亲总是重复着那简单的一句话:“把人家娃当回事”!他也一直习惯性的回答道“妈!知道了,您放心吧”!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始终十年如一日地悉心地照顾着久病的母亲。
记得那是 2009 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的炎热,母亲想吃西瓜,但她因身体长期怕冷的原因而需要把自己裹得严严的,从而导致因上火而咽喉严重发炎,竟连西瓜瓤也咽不下去,于是他就用勺子挤出西瓜汁,一勺一勺地喂给母亲。天冷了,母亲想喝玉米粥,他就给母亲细心地熬粥,一勺一勺地吹凉再喂给母亲。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母亲的身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身体已经到了完全无法动弹的地步了,甚至连大小便都很困难了。为此,他每天都要为母亲洗内裤和秋裤。母亲经常大便不下,他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用器具为母亲从肛门里一点一点地掏出粪便来....2009 年 6 月的一天,母亲走了,被病魔折磨了整整十年的母亲,无论怎么用药,怎么悉心照顾,还是离他而去,留给他心中无尽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雪上加霜爱更深
女儿杨帆于 2002 年出生,女儿的出生本来是一件令人很开心的大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女儿因难产、颅内出血,导致患上脑瘫病,至今不能独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为此,他走遍全国各地,四处求医,但还是无法治愈女儿的病。孩子由于身体的原因,在幼儿园就断断续续地呆了五六年。一直到九岁才上一年级,而且必须在家长的陪同下才能上学。
虽然孩子不能独立行走,但看到孩子上学的欲望相当强烈,特别的勤奋好学,为了完成孩子上学的心愿,他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就每天坚持接送孩子。不论天阴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从不间断,坚持每天将孩子送到座位上,放学后又将孩子从座位上接回家。多少次风吹雨打,多少个冰天雪地,他背着孩子去上学。路面是那么的光滑,摔到了,爬起来再继续向前走......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十年了!现在孩子已 17 岁了才上初二,虽然孩子因身体原因,脑子反映较慢,但她特别热爱学习,而且学习成绩特别的优秀。为此他除了每天按时接送孩子外,还要为孩子洗衣、做饭、训练走路、辅导功课等。多少个日日夜夜忘不了他那鼓励孩子站立,训练孩子走路的身影。就这样,他一直坚持着整整十多年了!时光还在流逝,生活还在继续,他依然会陪孩子一直走下去......母亲离他而去了,留下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孤零零的一个人,由于老人一生的家庭重担,积劳成疾,常年的高血压、脑梗、心梗、哮喘等像恶魔一样在一天天地吞噬着父亲的生命和健康,家中又无其他的兄弟照料,只有靠他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既要照料女儿的一日
三餐和上学又要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怕老人一个人寂寞孤独,经常陪老人谈心,聊天。他很怕,怕父亲又要离他而去......爱岗爱家情更浓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他的家庭负担那么的重,加之他也常年患有颈椎病和腰椎病,但他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含义。一直都那么的积极乐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从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特殊而落下手中的任何工作,相反在学校里能任劳任怨,勇挑工作重担,热心帮助同事和学生,坚持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坚持做一个让家长满意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因为他的出色工作,因而获得了诸多殊荣: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少年宫优秀辅导员、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等。面对学校的肯定和众乡邻的夸赞,他没有丝毫的骄傲。依然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份内的事,尽了一个儿子、一个父亲、一名教师该有的责任和爱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尽孝应尽早,莫待后悔迟。虽然今后的路会更艰难,更曲折,但他依然相信赶上了好时代,依然相信爱和责任会让一切都好起来的!
第三篇: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
从小老师就教我们,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很多人都学到了这样高尚的思想品德。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多数时候助人只有悲没有乐。是啊,存好心、行好事本来天经地义。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发生了一些好心招惹祸事的事情。前些日子网络、电视都在讨论一个问题,看见老人倒在地上该不该扶?有说该扶,有说不该扶,众说纷纭。
出现这种现象并非偶然,从“彭宇案”到“许云鹤案”,类似案件之所以被热烈讨论,归根结底是案件涉及人性中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善与恶,触碰着人们对于“助人为乐”的情感底线,拷问社会诚信和道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身边太多的“农夫与蛇”不断上演,于是乎,原本热心的公众有善心而不敢有善举,纷纷变成冷漠的路人,致使社会道德滑坡,文化建设缺失与法律漏洞是重要原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整个地球,所有生物群只有人是以文化的形式生存,可以说它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如今,在这个快餐化的时代里,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坚守,外来事物及思想又在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得人心越来越趋于功利和浮躁,自我私欲不断膨胀,物欲泛滥、精神空虚。加之目前德育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价值观的正确判断,导致人们的行为规范失去道德的准则,从而出现见利忘义、见死不救、诚信缺失等道德滑坡现象。从彭宇案到许云鹤案,再看近几年有关帮人救人反被诬陷的事件频繁上演,这不仅仅是诚信问题,体现的是法律制度的漏洞。原本按照规定,在没有办法查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必须严格遵守“谁主张、谁举证”的法律规则。而彭宇案的判决,却违背了该法律规则:意味着,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可以被模糊掉,“没有证人证明我没撞的情况下,就算我撞了”。如此判决,广受质疑。
一个缺乏道德、缺乏良知的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难以长久维持的。面对当下一些人情冷漠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全社会的道德良知?文化建设是关键。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中共将文化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并专题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强调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而紧迫。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授道”,即教行为、教道德、教做人。无论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人性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道德观,避免“德育失衡”。法制建设是保障。法律虽然不能强行执行道德义务,但可以通过立法建立完善的扶助奖励机制。目前,见义勇为的奖励条例,基本上仅停留在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中,其奖励、救助标准各地不一。应全国统一立法,明确见义勇为的保障对象、救助奖励标准,并对见义勇为的行为予以保护。同时,完善法律援助手段,加强法律援助的敏感性。当见义勇为者遭受诬陷时,相应的法律援助机构应该第一时间主动积极介入,为其提供无偿专业的法律支持。消除其在法律上所要承担的一切后果,让见义勇为者无后顾之忧。除此,对公安、公务员、医生等特殊人群,应明确“惩罚”规定,如若见死不救必须受到诸如开除公职的严厉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社会需要善心,需要良知,更需要保护良知和善心的机制。巴尔扎克说“一个人在阳光下的阴影当然只黑了一点点,千万人的阴影连在一起,那是要让一大片土地变黑了呀!制造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善心就是阳光,如果人人都能用善心做事,世界就是一片光明。从当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道德面前,我们不应是旁观者,而应做一名实践者,去追随道德的脚步,将爱的光芒放大。积小善而成大德,积小流而成江海,使“真善美”的力量洒满人间,让“草根爱”的雨露滋润大地。媒体更应加强正面的舆论导向,对见义勇为的平民英雄及其爱心义举给予大力宣传,为社会营造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道德观。并通过他们的事迹去温暖人心,改变冷漠的现状,让社会重拾道德与良知,让最美的人与事蔚然成风。
第四篇:孝老爱亲
袁细娇事迹介绍
袁细娇,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却有不一样的情怀。凭着对爱的一份坚定,不顾家人的反对,在清楚嫁入夫家将会面对患精神病的家婆,也义无反顾,30年来演绎着一曲动人的真情故事。
嫁入胡家后,为照顾好精神病的家婆,放弃许多自己的发展机会,甘愿当全职陪护。精神病人的无端闹事,喜怒无常,既要忍受得打骂又要有耐性,一天两天可能谁都做得到,但30年如一日,那份坚韧,那份孝心就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了。她在日常生活中,用她的细心、耐心、孝心与精神病的家婆结下母女深情。
正是袁细娇一个不会用豪言壮语表达自己,而是用实际行动默默地演绎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平凡女性,她为我们树起了一面道德的旗帜,也折射出容桂的一种时代精神。
第五篇: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孝老爱亲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
3、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
【活动重点】: 怎么样孝敬父母,让学生理解爱心,学会感恩。【活动过程】:
一、理解、感恩父母。
是谁,在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为我们的名字苦思冥想,希望将美好的品格、强健的体魄寓于其中?
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们的康复,甚至愿意灾难以数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身上,以换取我们的平安?
又是谁,把我们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我们的开心与烦恼,牵动着他们的丝丝心弦?
他们,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最亲的人。也许,由于学习繁忙,你无暇时刻记挂着他们。
那么,就请在今天,紧紧抓住心中泛起的每一丝感动。
让我们带着感动,进入“感谢有你”活动的第一站――感恩父母。
A、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导入主题。
B、感受父母爱。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瘫痪父亲捐肾救子》,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可当儿子需要时,父亲好不吝惜,真是父爱如山啊!
我这里也有一则故事:《母亲舍身救婴》。
因为母爱,柔弱的妈妈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真是母爱如水啊!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它在哪里?请你大声的说出来。
学生讲父母爱我的故事:
生1:晚上,我发高烧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着急的满头大汗。当我服了药之后,半夜里他们几次摸我的额头,给我量体温,几乎一夜没睡觉。
生2:看到别人生日都请同学们吃饭,我也要请。爸爸妈妈不答应,我就闷闷不乐。后来他们答应了,请客花了5百元钱,那是爸爸半个月的收入。生3:我家离学校远,妈妈从一年级接送我到现在,风雨无阻。
生4:我爱吃香蕉,每次家里买一点都让我吃,他们不舍得吃。
生5:我在家天天喝奶,我的爸爸妈妈很少喝,他们说我长身体呢。
那么,我们该怎样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呢?
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
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如何孝敬父母?
播放视频,感受如何孝敬父母。
请每个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表白:怎样孝敬父母?(背景音乐:《母亲》)
三、活动结尾:听有关孝敬的歌曲:《孝敬父母》
歌词:孝顺是疼爱 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帮父母忙忙家务下下厨,瓜果梨桃买给父母尝尝鲜,订份晚报常为父母读一读,孝敬父母 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颗心 围着儿女转,孝敬父母让老人想起儿女就满足,孝顺是疼爱 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陪父母唠唠家常散散步,赶上长假多带父母去旅游,星期礼拜常跟父母住一住,孝敬父母 常把爱当作儿女的礼物,父母的一辈子 吃了多少苦,孝敬父母让老人的晚年享享清福。
一年四班 刘金龙
感悟道德 洗涤心灵
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提到“为人子,方少时”、“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中也提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泱泱五千年的中华经典文化都强调要懂礼仪,孝老爱老,孝老敬亲。“孝”——什么是孝,不只是一个字,它的意义大得很,不光是一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世界都充满“孝”,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就要从小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样才不会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们人人都要做的一种义务,否则就会触犯法律,留下终生悔恨。所以,我们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记得小时候,我妈妈工作非常忙,她再累,也为我做饭,自己随后再吃。现在我长大成人了,该到回报的时候了。报答她的一片苦心。在这里我想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孝心让人成熟,长大。我现在更深层次的明白了什么是“孝”、怎么行“孝”,要把“孝”牢记心间。
通过视频观映,我看到了身边人讲身边事,再一次感悟道德力量,洗涤心灵,我将用两个成语——“无微不至”、“持之以恒”不断警示自己,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多关心家人、常回家看看,积极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年四班
刘金龙